怎样根据回转窑熟料颜色判断其质量和烧成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怎样从回转窑熟料颜色判断其质量和烧成情况水泥回转窑煅烧出的熟料,因受温度、配料率值的变化,物料预热好坏及煤粉是否燃烧完全等因素的影响,烧出的熟料会出现不同颜色,不同颜色反映不同的问题,因而正确地分析熟料颜色所产生的问题及造成的原因,是看火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就常见的11 种情况作一介绍:(1)熟料呈灰绿色熟料颗粒均匀,圆而光滑,砸开后致密,微有小孔,晶体闪亮,无严重熔融痕迹,则该熟料煅烧正常,配料合适,熟料质量好,较为理想。
(2)熟料呈深墨绿色熟料表面粗糙,有小麻点,晶体闪亮(晶体比正常熟料多),稍有摩擦,则小颗粒纷纷脱落,质轻,砸开后孔多,煅烧中“飞砂”大,称为粘散料。
其特点是升重低、游离氧化钙低、早强偏低、煅烧中不易长窑皮、衬料损失大、运转周期短,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硅酸率高、熔媒矿物含量少、操作不当所致。
粘散料一般发生在原料成分不稳、配比不当的情况下。
克服办法是加强原料成分控制,保证配料率值在要求范围内,控制合理的硅酸率及熔煤矿物成分,采用合乎实情的燃烧参数。
(3)熟料呈灰色熟料表面光滑无孔,砸开后结构致密,熔融感强,属高湿煅烧熟料,质重,强度高,质量好。
但是,这种熟料的煅烧用煤多、温度高,易烧坏窑皮,缩短衬料使用寿命,影响窑的长期安全运转。
克服办法:尽力不烧大火,把熟料立升重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熟料表面发灰绿,内呈棕色从熟料表观看与正常熟料无异,砸开后,呈包心状,外层灰绿,中间棕色,结构致密,是由于煤粉燃烧不完全,形成还原焰,产生CO 把熟料中的高价铁(Fe2O3)还原低价铁(FeO),出现黄心料。
燃烧不完全,一般发生在煤质不好、操作不当、用煤过多或煤管位置过低、窑内热工制度不稳、开停车次数多等情况。
这种熟料对质量影响不大,但不易粉碎、粉磨电耗高,并严重影响水泥的颜色,对出厂水泥尤为不利。
克服办法:保证煤物质量,加强风、煤配合的控制,保证煤粉完全燃烧,减少开、停窑次数,稳定热工制度。
观察旋窑熟料表观特征
正常熟料的外观特征:(1)结粒。
颗粒均齐,大小在5—30mm,小于1mm的细粉很少见到。
产生细粉多的原因,或是由于本配料较高,形成飞砂料;或由于冷却速度过慢,发生晶型转变;(2)质地。
致密而未死烧,内核为暗灰色。
相比之下,窑皮的质地疏松,颜色多为黄褐色,外形多不为球形;(3)色泽。
熟料颗粒表面呈现带有浅绿色亮点的黑灰色,内部颜色为较暗的深灰色。
浅绿色亮点表明,氧化镁与铁酸盐组分形成了固熔相。
微量的铬、锰等元素的存在会使熟料的颜色有绿色、蓝色及黄色的改变。
熟料结粒大:一是熟料煅烧中液相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尤其Fe2O3含量高时易产生;
二是成分正常,但烧成温度高,或二者都存在;三是窑料层厚,翻滚移动慢,易形成大粒熟料。
熟料立升重:它是熟料的物理表征,它表明生为煅烧后形成熟料的致密程度。
熟料升重的高低是判断熟料质量和窑内烧成温度的参考数据之一,一般升重愈高,f-CaO愈低。
当窑温正常时,熟料结粒大小均齐,熟料外观致密,表面光滑,近似小球,这时升重较高;当熟料颗粒小的多,而且其中还带有细粉,这时升重低,说明烧成温度低。
如升重过高,也就是说烧成温度过高,虽对降低f-CaO,提高产质量有利,但对窑皮不利。
熟料的致密性并非只与煅烧温度有关,还与熟料出烧成带在窑内停留时间有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喷煤管向窑内多伸入一点,熟料升重就会增加。
配料中铁含量会影响熟料升重。
煅烧温度高及熟料中致密黄心料都会导致升重增加。
回转窑“十看”操作法“十看”回转窑“十看”操作法“十看”操作法是看火工人总结出来的一套比较全面合理的看火操作方法。
它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1.看“黑影”。
要求看清“黑影”和稳住“黑影”位置,维持一定的烧成温度,控制来料均匀,以达到快转率高的目的。
2.看熟料的提升高度和翻滚情况,判断烧成带的温度是否适当。
当烧成温度正常时,物料随窑灵活的翻滚,提升高度也适当;温度过高时,熟料提升得高,而且成片地向下翻滚。
3.看熟料粒度,要求熟料颗粒细小均齐。
当熟料粒度变粗,火焰发白时,表示窑内温度升高,应酌情减煤。
4.看火焰的颜色。
正常的火焰颜色是微白色,此时,熟料的颗粒细小均齐并有一定的立升重。
当火焰发白时,表示烧成温度过高,应减煤。
火色带红,表示温度低,应加煤。
物料的耐火程度不同,控制的火色也应不同。
即物料较耐火时,火色应控制比较白,否则反之。
5.看来料多少,切实掌握来料变化情况,便于及时而又准确的加减煤粉,以控制烧成带温度。
在生料进入烧成带时,若火焰缩短,则表示物料由少增多,这时应适当加煤。
若后面的火色发红,在烧成带的料子也不多,则应逐渐加煤;如果加煤后,后面很快发白,说明温度增高,则应及时减煤。
当后段发亮,火焰伸长,“黑影”走远或没有加煤,火色转亮,物料又翻滚得快时,表示来料减少,应及时减煤。
6.看风煤。
在正常操作中,如果风煤配合适当,则火焰保持平稳,形状完整,分布均匀,活泼有力。
当煤多风少时,则火焰细长无力;若煤少风多,则火焰混乱且不集中。
若一、二次风温高时则火焰短;当一、二次风温低时火焰则长。
煤风管靠外时,火焰短;煤风管靠内时,火焰就长。
应根据具体情况使风煤配合合理,保证煤粉燃烧完全和火焰形状良好。
7.看烟色。
从烟囱废气的颜色,判断窑内燃烧情况和烧成的好坏。
烟色如果是白色,表示窑内燃烧完全;如果是黑烟、乌烟,说明煤粉没有完全燃烧。
这时,应及时减煤或适当打小慢车。
当烟色浓而且发黄时,说明窑内有结圈的可能。
中热熟料检测标准中热熟料是指熟料在冷却过程中达到一定温度后进行的检测。
该检测标准是为了确保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以及保证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热熟料检测标准主要包括熟料的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烧成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中热熟料的外观要求主要包括颜色、形状和表面的平整度。
熟料的颜色应该均匀,不应该有明显的色差;熟料的形状应该符合规定的要求,不得有明显的破碎、破裂或变形等情况;熟料的表面应该平整,不得有明显的凹凸和破裂等缺陷。
其次,中热熟料的化学成分要求主要包括熟料的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的含量。
熟料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主要包括石灰石、粘土和石膏等,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等。
熟料的辅助成分包括掺合料和添加剂等,如矿渣、煤渣和粉煤灰等。
熟料的化学成分应该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次,中热熟料的物理性能要求主要包括熟料的密度、吸水性和热膨胀系数等。
熟料的密度应该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熟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熟料的吸水性应该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熟料在湿度变化的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熟料的热膨胀系数应该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熟料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中热熟料的烧成性能要求主要包括熟料的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烧结质量等。
熟料的烧结温度应该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熟料在烧结过程中的完全熟化和结晶化。
熟料的烧结时间应该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熟料在烧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熟料的烧结质量应该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熟料在烧结过程中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中热熟料检测标准主要包括熟料的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烧成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保证熟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回转窑如何看火回转窑看火主要应注意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来料大小,观察来料大小,是从火焰下边微偏没料边,顺物料滚动时的边缘直里看,可以看到火红的熟料后边有暗灰色的东西在不断滚动,看火工把它叫做“生料”或“黑影”。
正常情况下,黑影逐渐前移,前后宽窄一致,薄厚均匀,经常在火焰前中部流动。
当黑影在火焰高温部分由黑变成火红时,生料即烧成为熟料。
物料由小变大时,料层增厚,前窄后宽,黑影位置不断前移,火焰回缩。
物料由大变小时,料层减薄,黑影后通,火焰伸长,火色发亮,黑影在火焰前部流动,甚至看不到。
(2)物料的颜色、结粒,翻滚情况和提升高度通过看火孔向窑内观察,从前圈到生熟料交界处为止的熟料和烧成带空间火焰的确良色为粉红色。
熟料颗粒均匀细小,5—20mm的小颗粒占80%以上,部分鸡蛋、核桃大小的料块掺杂在均匀的小颗粒中,翻滚灵活,进冷却机时微有灭尘杨起,对看火清晰度无任何影响。
从副看火孔看,熟料顺窑壁带起,稍高于煤管,用矿化剂或熟料中熔煤成分含量高时,则被窑壁带起得更高些,因这种物料粘性大。
在熟料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熟料被窑壁带起愈高,说明成带温度愈高,否则相反。
干法窑结粒较粗,似核桃、鸡蛋大小的块较多。
(3)火焰形状、颜色和下煤量正常煅烧时,火焰顺畅,活泼有力,前部白亮,中部呈粉白,后部发黑(黑火头),理想的形状近似毛笔头,长度适当,完整稳定,无回风,无局部高温,不散不软,不涮窑皮,全球操作控制。
干法、半天法窑或带篦冷机的窑,煤粉一般燃烧快,黑火头短,烧成带靠近窑头,火的色比湿法窑亮,结粒也比湿法窑粗。
下煤量正常时,黑火头浓淡适宜,煤粉燃烧完全,无流煤现象。
下煤量少时,黑火头发黄,火焰长飘没劲。
下煤量多时,黑火头浓黑,严重时出现流煤现象,火焰“咚咚”发响。
(4),风煤配合风煤配合恰当时,火焰完整顺畅,活泼有力,不涮窑皮。
煤多、一次风小时,火焰发红,黑火头发而浓,软而无力,起火慢,燃烧不完全,严重时掉落煤粒,甚至煤粉吹出煤嘴就掉下来,熟料表面出现蓝火焰。
回转窑测量项目方法及工具回转窑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常用于生产水泥、石灰、陶瓷等材料的烧结过程。
对回转窑进行测量可以帮助工程师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转速、振动等参数,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回转窑测量项目的方法和工具。
一、测量项目:1.温度测量:回转窑的温度是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温度测量方法有红外线测温、热电偶测温和红外线热像仪等。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选用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并考虑到回转窑高温环境对传感器的影响。
2.转速测量:回转窑的转速直接影响其内部物料的混合和加热效果。
转速测量常采用光电转速传感器,通过测量窑壳上的反光标志或装置,计算窑体的转速。
同时,还需根据回转窑的尺寸和转速范围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3.位移测量:回转窑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测量窑体的位移来判断,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出现的故障。
位移测量通常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或压电位移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窑体的振动和位移情况。
4.压力测量:回转窑内部的气压变化对产品的烧结过程和质量具有影响。
压力测量主要考虑回转窑的工作环境和压力范围,选用合适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以监测和控制压力变化。
二、测量工具:1.温度测量工具:红外线测温仪、热电偶测温仪、红外线热像仪等。
2.转速测量工具:光电转速传感器、测速仪表等。
3.位移测量工具:激光位移传感器、压电位移传感器等。
4.压力测量工具: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等。
这些工具在回转窑测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工程师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生产过程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设备运行效率。
总之,回转窑测量项目的方法和工具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在进行测量之前,还需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工具时,也要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关于水泥回转窑煅烧火焰的知识
水泥回转窑是水泥生产中最主要的煅烧设备之一,用于将石灰石、粉煤灰等原料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煅烧,使其成为水泥熟料。
火焰是在水泥回转窑内部形成的,它在窑筒中等离子态的氧化火焰区和还原焰区两部分组成。
火焰的形成是通过燃烧设备提供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通过窑筒内的高温气流进行传输和燃烧。
火焰的形态通常呈锥形,最高的温度位于火焰顶部。
火焰的色彩和温度通常由燃料和空气的供应方式、燃烧条件等因素决定。
火焰的温度越高,煅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有助于水泥熟料的形成。
煅烧过程中,火焰对原料进行了多种热化学作用,包括燃料的氧化反应、原料的脱水、分解和部分熔融等过程。
这些热化学作用使得原料逐渐转化为水泥熟料,完成了水泥生产的最关键步骤之一。
水泥回转窑的煅烧火焰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形态、温度和热化学作用等参数的控制对水泥熟料的质量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因此,煅烧过程中的火焰控制技术是水泥企业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之一。
回转窑测量项目方法及工具回转窑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过程中。
为了确保回转窑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生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测量和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回转窑测量项目的方法及所需工具。
测量项目:1.温度测量:回转窑内部温度的测量是非常关键的,可以确定窑内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温度测量可以分为窑体温度和窑壳温度两个方面。
2.窑速测量:回转窑的旋转速度对其工作效果和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窑速测量可以通过测量电动机传动轴的转速来实现。
3.偏心度测量:窑体的偏心度会影响物料在窑内的运动轨迹和热量分布,因此需要测量窑体的偏心度来判断窑的机械状况。
4.窑体巡视:通过对回转窑进行巡视,可以及时发现裂缝、磨损和断裂等问题,以便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5.窑壳温度测量:窑壳温度可以反映窑内燃烧情况和机械状况,需要进行定期测量。
6.机械负荷测量:通过测量回转窑的机械负荷,可以判断窑的工作状态和负载情况,以便进行合理调整。
方法:1.温度测量方法:可以使用热电偶或红外测温仪等工具对回转窑内部温度进行测量。
对于窑体温度的测量,可以将热电偶固定在窑内,在窑体内的物料上进行测量。
对于窑壳温度的测量,可以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测量。
2.窑速测量方法:可以使用转速测量仪或振动传感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对于电动机传动轴的转速测量,可以使用转速测量仪直接连接到传动轴上进行测量。
对于振动传感器的使用,可以通过测量振动信号的频率和幅值来计算窑体的旋转速度。
3.偏心度测量方法:可以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或测量仪等工具对回转窑体的偏心度进行测量。
通过固定传感器并使其沿窑体轮廓进行旋转,可以记录传感器的位移并计算窑体的偏心度。
4.窑体巡视方法:通过人工巡视或使用摄像机等工具对回转窑进行巡视。
在巡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窑体表面是否有裂缝、磨损和断裂等问题,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5.机械负荷测量方法:可以使用负荷传感器或力传感器等工具对回转窑的机械负荷进行测量。
回转窑熟料黄心的成因、危害及调节措施核心提示:水泥熟料的正常生产是在氧化气氛下进行的,但是当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还原气氛。
正常状态下,燃料充分燃烧生成CO2,燃料所蕴含的热能全部释放出来,若氧气不足时,煤粉就会不完全燃烧生成CO,产生还原气氛。
还原气氛下烧成熟料外观呈现正常熟料颜色灰黑色,而内部呈浅棕色到棕黄色不等,随烧成还原气氛严重程度的不同,熟料内颜色的深浅程度也不同,严重时熟料呈棕黄色。
烧成中出现黄心料,熟料易磨性差,并严重影响水泥的颜色。
水泥熟料的正常生产是在氧化气氛下进行的,但是当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还原气氛。
正常状态下,燃料充分燃烧生成CO2,燃料所蕴含的热能全部释放出来,若氧气不足时,煤粉就会不完全燃烧生成CO,产生还原气氛。
还原气氛下烧成熟料外观呈现正常熟料颜色灰黑色,而内部呈浅棕色到棕黄色不等,随烧成还原气氛严重程度的不同,熟料内颜色的深浅程度也不同,严重时熟料呈棕黄色。
烧成中出现黄心料,熟料易磨性差,并严重影响水泥的颜色。
一、烧成中熟料黄心的成因:物料在还原气氛下煅烧,高价氧化物Fe2O3被还原成低价氧化物FeO,大量的FeO进入B矿及玻璃体内,使熟料中C3A的含量增加, A 矿的稳定性降低, 在A 矿晶体内部发生成分离析而形成二次B 矿和f-CaO。
导致熟料体系中C4AF、C3S形成量减少, 而C2S、C3A、f-CaO 含量增加。
黑色矿物C4AF生成量减少而导致熟料黄心。
二、黄心料的危害:有实验指出,与正常煅烧的熟料相比,还原气氛下烧成的熟料中氧FeO的含量增加1.60%,f-CaO的含量增加1.71%,C2S含量增加8.14%,C3A增加2.84%,而C3S含量降低8.80%,C4AF含量降低4.59%。
主要是因为水泥熟料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引起了熟料体系中可变价元素Fe的变化, 即Fe3+还原成Fe2+( 熟料中未发现单质Fe 的存在) , 使熟料体系中FeO 含量明显增加; 而且, 由于Fe 元素的价态变化, 将影响熟料体系中铁相的形成,使熟料中C3A的含量增加, A 矿的稳定性降低, 在A 矿晶体内部发生成分离析而形成二次B 矿和f-CaO。
熟料车间预热器回转窑巡检工在熟料车间中,预热器回转窑是生产线上至关重要的设备之一。
作为巡检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预热器回转窑的正常运行,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并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是我对熟料车间预热器回转窑的巡检经验和知识的总结。
首先,我们要对预热器回转窑的各个部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查。
对于燃烧器,我们需要目测观察喷嘴是否有烧损和悬挂物,检查喷管是否有变形、烧损或脱落,以及检查仪表和调节阀的位置是否准确、调节是否灵敏。
对于筒体,我们需要目测观察表面是否有变形、突起或焊接脱焊裂纹,以及观察筒体振动的大小。
对于轮带,我们需要目测观察表面是否有剥落和裂纹,以及观察轮带与垫板的间隙和垫板是否脱焊。
对于托轮装置,我们需要目测观察托轮表面是否有剥落和裂纹,以及观察托轮与垫板的间隙和垫板是否脱焊。
其次,我们需要对预热器回转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
我们需要注意观察预热器回转窑的运行速度、温度、振动等参数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气味。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预热器回转窑的周围环境进行巡检。
我们需要检查预热器回转窑的附近是否有堆积物或障碍物,以及是否有泄露或火灾等安全隐患。
我们需要确保预热器回转窑的周围环境整洁、安全,以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在巡检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我们需要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我们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巡检,以确保巡检的全面和到位。
我们需要及时记录巡检结果,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告和处理。
总之,作为熟料车间预热器回转窑的巡检工,我们需要对设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查,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对周围环境进行巡检,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确保预热器回转窑的正常运行,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熟料车间的安全生产做出贡献。
1、看“黑影”。
要求看清“黑影”和稳住“黑影”位置,维持一定的烧成温度,控制来料均匀,以达到快转率高的目的。
2、看熟料的提升高度和翻滚情况,判断烧成带的温度是否适当。
当烧成温度正常时,物料随窑灵活地翻滚,提升高度也适当;温度过高时,熟料提升的高,而且成片地向下翻滚。
3、看熟料粒度,要求熟料颗粒细小均齐。
当熟料粒度变粗,火焰发白时,表示窑内温度升高,应酌情减煤。
4、看火焰的颜色。
正常的火焰颜色是微白色,此时,熟料的颗粒细小均齐并有一定的立升重。
当火焰发白时,表示烧成温度过高,应减煤。
火色带红,表示温度低,应加煤。
物料的耐火程度不同,控制的火色也应不同。
即物料较耐火时,火色应控制比较白,否则反之。
5、看来料多少,切实掌握来料变化情况,便于及时而又准确地加减煤粉,以控制烧成带温度。
在生料进入烧成带时,若火焰缩短,则表示物料由少增多,这时应适当加煤。
若后面的火色发红,在烧成带的料子也不多,则应逐渐加煤;如果加煤后,后面很快发白,说明温度增高,则应及时减煤。
当后段发亮,火焰伸长,“ 黑影”走远或没有加煤,火色转亮,物料又翻滚得快时,表示来料减少,应及时减煤。
6、看风煤。
在正常操作中,如果风煤配合适当,则火焰保持平稳,形状完整,分布均匀,活泼有力。
当煤多风少时,则火焰细长无力;若煤少风多,则火焰混乱且不集中。
若一、二次风温高时则火焰短;若一、二次风温低时则火焰长。
煤风管靠外时,火焰短;煤风管靠内时,火焰就长。
应根据具体情况使风煤配合合理,保证煤粉燃烧完全和火焰形状良好。
7、看烟色。
从烟囱废气的颜色,判断窑内燃烧情况和烧成的好坏。
颜色如果是白色,表示窑内燃烧完全;如果是黑烟、乌烟,说明煤粉没有完全燃烧。
这时,应及时减煤或适当打小慢车。
当颜色浓而发黄时,说明窑内有结圈的可能。
8、看废气温度,要求尽可能稳定废气温度,使其波动范围愈小愈好。
若废气温度有所上升或下降,应及时调整风煤,并注意窑内是否有结圈。
9、看窑皮,要求操作中控制窑皮平整、厚度适中,以保证窑的安全运转。
根据火焰颜色判断回转窑内温度
一般情况下,火焰明亮且刺眼,温度在1150~1200℃之间,如果火焰明亮发黄,则窑温度为1000℃左右,火焰不亮且发黄,温度在800~900℃之间,如果火焰不亮呈暗红色,则窑温度在600℃左右。
钢材温度与颜色的关系
1893年维恩研究了最大波长λmax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即λmaxT=2898µm•K,故可依火光颜色(即:光的波长)判断其温度。
经验显示:暗红色600℃、红色900℃、橙黄色1100℃、黄色1300℃、淡黄1400℃、黄白1500℃、亮白(微黄)1600℃
日油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有一种感温试纸,可以买一些贴到加热的金属上,这个试纸是随温度的变化显示颜色的,可以根据该部位试纸的变色情况来判断该部位的温度,同时记录该部位金属的变色情况,以此作成比色卡供你自己使用。
钢铁火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钢铁加热火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碳钢回火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火色温度℃回火色温度℃
暗褐色520——580 浅黄色200
暗红色580——650 黄白色220
暗樱色650——750 金黄色240
樱红色750——780 黄紫色260
淡樱红色780——800 深紫色280
淡红色800——830 蓝色300
桔黄微红830——850 深蓝色320
淡枯色880——1050 蓝灰色340
黄色1050——1150 蓝灰浅白色370
淡黄色1150——1250 黑红色400
黄白色1250——1300 黑色460
亮白色1300——1350 暗黑色500。
回转窑如何看火⑴来料大小观察来料大小,是从火焰下边微偏没料边,顺物料滚动时的边缘直往里看,可以看到火红的熟料后边有暗灰色的东西在不断滚动,看火工把它叫做“生料”或“黑影”。
正常情况下,黑影逐渐前移,前后宽窄一致,薄厚均匀,经常在火焰前中部流动。
当黑影在火焰高温部分由黑变成红时,生料即烧成为熟料。
物料由小变大时,料层增厚,前窄后宽,黑影位置不断前移,火焰回缩。
物料有大变小时,料层减薄,黑影后退,火焰伸长,火色发亮,黑影在火焰前部流动,甚至看不到。
⑵物料的颜色、结粒、翻滚情况和提升高度通过看火孔向窑内观察,从前圈到生熟料交界处为止的熟料和烧成带空间火焰的颜色为粉红色。
熟料颗粒均匀细小,5~20mm的小颗粒中占80%以上,部分鸡蛋、核桃大小的料块掺杂在均匀的小颗粒中,翻滚灵活,进冷却机时微有灰尘扬起,对看火清晰度无任何影响。
从副看火孔看,熟料顺窑壁带起,稍高于煤管,用矿化剂或熟料中溶媒成分含量高时,则被窑壁带起愈高,说明烧成带温度愈高。
否则相反。
干法窑结粒较粗,似核桃、鸡蛋大小的块较多。
⑶火焰形状、颜色和下煤量正常煅烧时,火焰顺畅,活泼有力,前部白亮,中部呈粉白,后部发黑(黑火头),理想的形状近似毛笔头,长度适当,完整稳定,无回风,无局部高温,不散不软,不涮窑皮,便于操作控制。
干法、半干法窑或带篦冷机的窑,煤粉一般燃烧快,黑火头短,烧成带靠近窑头,火的颜色比湿法窑亮,结粒也比湿法窑粗。
下煤量正常时,黑火头浓淡适宜,煤粉燃烧完全,无流煤现象。
下煤量少时,黑火头发黄,火焰长飘没劲。
下煤量多时,黑火头浓黑,严重时出现流煤现象,火焰“咚咚”发响。
⑷风煤配合风煤配合恰当时,火焰完整顺畅,活泼有力,不涮窑皮。
煤多、一次风小时,火焰发红,黑火头长而浓,软而无力,起火慢,燃烧不完全,严重时掉落煤粒,甚至煤粉吹出煤嘴就掉下来,熟料表面出现蓝火焰。
若火焰长而无力,不断回缩,说明排风大;相反,火焰短而集中发死,严重时窑内发浑,冷却带和火点处充满白气,则说明排风小。
陶粒砂回转窑操作中如何判断烧成温度高低更多的了解陶粒砂回转窑的温度图样,能更好的操作回转窑,提高回转窑设备生产物料的质量。
延长陶粒砂回转窑的寿命。
(1)火焰温度高低陶粒砂回转窑内的热流是靠燃料燃烧,产生火焰发出热量而使窑温升高,因此火焰温度高,陶粒砂回转窑温也高。
目前判断火焰温度高低的方法是通过比色高温计结合电子计算机,可测出比较接近实际温度的数据,除此之外,在正常操作回转窑时,对火焰温度高低的判断,还可通过火焰的颜色。
火焰的颜色及相对应的温度如下所示,表中所列数据是实际火焰温度颜色,不是通过有色玻璃看到的颜色,通过钴玻璃所看到的颜色相对应的温度数值要比表中的温度高。
正常陶粒砂回转窑火焰的温度通过钴玻璃看到:最高温度处于火焰中部发白亮,最高温度两边呈浅黄色,前部发黑。
(2)熟料被窑壁带起高度正常情况下,物料随陶粒砂回转窑运转方向被陶粒砂回转窑壁带到一定高度而后下落,落时略带粘性,熟料颗粒细小均齐;当温度过高时,物料被带起来的高度比正常时高,向下落时粘性较大,翻滚不灵活而颗粒粗大,有时呈饼状下落;烧成温度低时,熟料被带起高度低,顺窑壁滑落,无粘性,物料颗粒细小,严重时呈粉状,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增高使物料中液相量增加,温度降低液相量也减少。
温度增高还会使液相粘度降低,当温度过高时,液相粘度很小,像水一样流动,这种现象,回转窑操作上称为“烧流”。
(3)熟料颗粒大小正常的陶粒砂回转窑烧成温度,熟料颗粒绝大多数直径在5~15mm左右,熟料外观致密光滑,并有光泽。
回转窑温度提高,由于液相量的增加而使熟料颗粒粗,结大块;温度低时,液相量少,熟料颗粒细小,甚至带粉状,表面结构粗糙,疏松,呈棕红色,严重时甚至会产生黄粉,属于生烧的情况。
(4)熟料立升重和f唱CaO的高低烧成温度高,熟料烧结得致密,因此熟料升重高而f唱CaO低;若烧成温度低,则升重低而f唱CaO高;当烧成温度比较稳定时,升重波动范围很小,正常生产时升重的波动范围在±50g之间,各陶粒砂回转窑厂的控制指标不一。
回转窑是一种常见的烧窑方式,通常用于烧制陶瓷、水泥等材料。
在回转窑的操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火控调节,保证热能的平衡和烧成物料的质量。
下面就介绍几个回转窑看火的技巧。
一、观察火焰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回转窑喷出的火焰,来判断窑中的热能状态和燃烧情况。
通常情况下,窑口处的火焰比较高、强烈,而向窑内部逐渐走远的火焰会逐渐变矮变稀,如果发现窑口处的火焰太弱或者消失,就需要及时检修设备。
二、听声音
回转窑在工作时也发出声音,我们可以通过听声音来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和问题。
比如当回转窑发出颤动或异响声时,可能是轴承损坏或者传动链条断裂,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出现更严重的故障。
三、测温度
回转窑运行时,温度的高低对烧成物料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测量窑内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窑口处的温度比较高,而烧成物料的温度则需要在窑内各个部位进行测量,以便进行火控调节。
四、控制空气流量
回转窑在烧制过程中需要适当的空气流量来保证燃烧,因此我们需要控制好空气流量。
如果空气流量过大,会导致燃烧不充分,影响烧成物料的质量;如果空气流量过小,会导致火焰无法正常燃烧,影响窑内的温度平衡。
五、保养设备
回转窑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设备,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查。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燃烧、过载运行等情况,同时也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损坏部件,确保设备的稳定工作,保证生产的安全和效益。
总之,回转窑的火控调节对烧成物料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仔细严谨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火控技巧,才能更好地保障生产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