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通用技术必修1第三章复习提纲(地质版)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了社会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即技术引领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3)技术与自然我们应该依靠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保护自然、爱护自然、与大自然亲密友好的情感和意识。
二、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2)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和关系:技术创新包括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关系: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技术是一个包括设计、制作及评价的过程。
)科学侧重于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则侧重于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
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则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三、技术的未来既要大胆憧憬又要理性对待。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1、什么是设计?(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怎样?(①设计是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④技术是设计的平台;⑤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⑥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技术世界中的设计其核心是什么?(技术设计)(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环保。
通用技术必修1全册知识点技术与设计1全册知识点导读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国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作、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概念: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二、技术的价值表现在技术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三个方面:1、技术与人:技术具有保护人(提供防侵害的手段)、解放人(解放、延长了自身器官的功能或提高其效率)和发展人(自身能力的发展、自身价值的实现)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3、技术与自然:人类依靠技术利用、合理改造自然;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思考:1、区分“保护人”和“解放人”。
如:B超的应用体现技术(解放人)的价值。
2、理解技术“发展人”的含义:如爱迪生在完成大量发明项目过程中,自身造诣日渐深厚,并且博得世人的尊重。
三、技术的性质技术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其中: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和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由“技术的综合性”引出“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二者的区别: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而技术侧重利用和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科学回答“为什么”,技术回答“怎么办”;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
二者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3、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其程序为: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本章关键词: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一技术的价值知识要点:1.技术与人(1)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2)技术产生之后可以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2.技术与社会总的来说,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使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产业结构和劳动者的素质)(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还丰富了人们在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生活。
(4)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
3.技术与自然(1)人们依靠技术利用自然为人类繁衍生息提供的资源,并改造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2)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人们更应该注重依靠先进技术保护自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力要求:1.了解技术对于人、社会、自然三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2.会结合实例从这三个方面加以简单的分析二技术的性质知识要点:技术的五大性质: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技术的目的性总述: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成果。
(1)技术的产生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法,从而满足人们在某方面的需求。
(2)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两种形式。
3.技术的综合性(1)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技术侧重于解决问题,科学侧重于发现问题;二者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复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产生:技术员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案例:造纸术和印刷术;飞机的诞生。
技术的内涵: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广义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课本中的技术指的是狭义的技术。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针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例:立体农业生态生态工程(正面案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负面案例)社会属性: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例: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技术创新的两种表现形式: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技术的创新性)技术发明举例:四大发明;眼镜;马镫;阿拉伯数字;电子计算机等(从来没有的)技术革新举例:多功能缝纫机、新型马桶、升降篮球架等(在原来基础上的改进)5. 技术的性质(总结)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⑴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⑵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⑶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p14)(含义、成果形式、任务、与生产的关系、验证方式)技术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技术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开展人的作用[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解放人的手脚、脑等: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开展人]〔只要是能开展或提升人的智力或精神的技术〕技术的根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开展的核心。
2.技术的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展胎儿鉴别〕3.技术及科学的区别及联系:科学活动:是发现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技术活动:是创造如:蒸汽机的创造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开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局部。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创造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例: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展历程〕③技术是设计实现的根底,平台。
2.设计的分类:①技术设计。
〔侧重于功能、材料、工艺和程序等〕②艺术设计。
〔侧重于欣赏和审美〕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及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
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表达为人及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1、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与愿望。
(2)技术的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 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永动机梦想的破灭;社会属性: 技术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如新旧社会对传染疾病的防范。
(3)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4)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设计需要综合知识的应用,则重合作精神。
(5)技术的两面性:技术应用推动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同时技术应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6)技术的专利性:1)知识产权:智力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对其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2)知识产权的内容:主要有著作权、商标使用权、发明权、专利权。
3) 专利的三种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4) 专利的种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5)专利的有效期:发明专利20年。
实用新型专利10年。
外观设计专利10年。
6) 专利申请的原则:先申请原则,即先申请专利,后发表论文或公开,避免因过早公开技术而丧失保护机会。
7) 专利申请的途径:主管单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是自己直接申请;二是到专利事务所委托专利代理人代办专利申请。
8)专利申请步骤:①提出申请②受理③初审④公布⑤实质性审查⑥授权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3、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1. 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2. 技术的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1.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2.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1)人机关系的目标包括:高效、健康、舒适、安全;(2)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静态与动态的人;生理和心理需求;信息交互3.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1)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2)技术试验应该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1. 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原型或模型④测试、评估和优化⑤编写产品说明书2. 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3. 设计的评价:(1)设计过程评价:过程是否完备,分工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等;(2)最终产品评价的两个依据:①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②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1. 发现问题:(1)问题来源:生活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别人给出的问题;主动发现的问题。
(2)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2. 明确问题:(1)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问题是否有价值6条判断依据(P84);(2)明确问题受到的限制:①设计对象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标准②设计者的技术能力和条件。
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方法1. 方案的构思方法:(1)产品设计考虑的三要素:物、人、环境;(2)方案构思方法:草图法、模仿法(与原物体功能相似)、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P99)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1. 设计表现图:(1)技术语言:如图样、图表、模型、符号等;(2)技术图样:采用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3)正等轴测图:夹角120°,P1172. 常见的技术图样:(1)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P12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复习资料(必修1)正等轴测图的画法(2)形体的尺寸标注:P124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1. 模型的不同作用:①草模用于深入探讨使用;②概念模型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③结构模型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④功能模型研究产品性能和人际关系;⑤展示模型提供实体形象2. 工艺:(1)概念: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2)①划线工具: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样冲(防止钻孔中心滑移);②锯割:手锯;③钻孔:设备是台钻、钻头是麻花钻。
1、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表现形式为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3、岩浆活动包括喷出和侵入,岩浆冷却分别形成玄武岩和花岗岩。
4、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①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山脉,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形态为向上拱,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地表形态一般成山特定情况下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侵蚀向斜岩层形态为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表形态一般成谷特定情况下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②垂直运动表现为断层,特点有断裂面、岩层发生错位上升的岩层形成地垒(块状山)如华山、庐山、泰山下沉的岩层形成地堑(谷地)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背斜利于找石油、天然气利于开凿隧道;向斜利于找水;工程建设避开断层5、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如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形成大理岩。
6、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表现形式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该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7、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是海洋)、南极洲板块(南极洲+太平洋东南部)、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澳大利亚+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非洲板块、美洲板块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陆地里张裂形成裂谷、海洋里张裂形成海岭板块挤压为消亡边界,①两个大陆板块挤压形成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亚欧和印度洋),安第斯山脉(美洲和南极洲)②大陆与大洋板块挤压,陆地处形成岛弧、海岸山脉,海洋处形成海沟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8、风化是指岩石的破坏作用,比如:岩石的裂缝。
风化壳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9、流水侵蚀主要发生在湿润地区,形成的地貌有:V型谷、峡谷、瀑布、红色荒漠(南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等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形成的地貌有:风蚀城堡(雅丹地貌)等。
冰川侵蚀主要发生在高山地区,形成的地貌有:U形谷、角峰、刃脊、冰斗、峡湾等10、在搬运过程中颗粒物大的先沉积,颗粒物小的后沉积11、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沉积形成的地貌:黄土高原、沙丘、沙垄;冰川沉积地貌:冰碛平原、冰碛湖12、地理环境有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和人文地理环境1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①太阳辐射:与纬度有关,决定热量条件,是导致气候差异的根本因素。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1. 技术的源于什么: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的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2. 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人类改造口然的工具与方法。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3. 技术的发展历史:石器时■代青铜器吋代铁器吋代裁汽机吋代电气吋代信息吋代4. 技术的性质: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相关性价值性保密性两面性专舱(学会判断、分析)5. 技术的影响(两面性):技术无处不在,充分渗透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的影响有两而性(1)农药技术的影响;(2)火药技术的影响;(3)克隆技术的影响;(4)核技术的影响。
6. 技术和科学的关系:联系:利用技术,可以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措施等,从而转化为工具、机器、设备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力。
区别:a:科学与技术的含义不同。
科学是反应口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口然和改造口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
b.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
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一般不具有商业性;技术成果一般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C.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d・科学与生产不直接发生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7. 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什么是发明:发明指的是创造发明口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2)、什么是革新:革新指的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
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发明、技术革新。
发明和革新的结果都是用新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IH和落后的技术。
因此,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 技术创新的保护制度一一知识产权1)、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亨有的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的权禾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頂依法享有的权利。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归纳地质版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历史演化和动力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地质构造、岩石学、地貌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在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课程中,地质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的基本概念1. 地球的组成: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赤道稍胖、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4.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地壳到内核,分别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密度逐渐增大。
二、地球的历史演化1. 岩石圈演化:岩石圈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组合。
2. 构造演化:板块构造理论,包括板块边界的类型和板块的运动规律。
3. 地质历史:地质时代和地质年代的划分,以及各个时代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
三、地球的动力学过程1.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过程:地下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等。
2. 地球表面的动力学过程:风蚀、水蚀、冰蚀和河流形成等各类地表作用。
四、地球物质的构成和特点1. 岩石的分类: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岩石的成因:火成岩由岩浆凝固而成,沉积岩由沉积作用而形成,变质岩由变质作用而形成。
3. 矿物的分类:根据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矿物可以分为无机非金属矿物、金属矿物和有机矿物等。
4. 地质变形:岩石的变形包括折叠、断层和褶皱等。
五、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1. 矿产资源: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
2. 土壤资源:农业土壤、园林土壤和城市土壤等。
3. 水资源:地下水和地表水等。
六、地球的环境问题和保护1.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涝、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
2. 土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生态恢复和城市绿化等。
3. 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污染的防治和水环境修复等。
以上只是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内容非常广泛而复杂,还有很多深入的研究领域和知识点需要探索和学习。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a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具体为: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
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⑷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例:都江堰)(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显示器的革新和电视机的创新,阴极射线管(CRT))2.技术的两面性:a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复习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1.技术的产生:技术员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案例:造纸术和印刷术;飞机的诞生。
2.技术的内涵: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广义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课本中的技术指的是狭义的技术。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针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例:立体农业生态生态工程(正面案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负面案例)社会属性: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例: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4.技术创新的两种表现形式: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技术的创新性)技术发明举例:四大发明;眼镜;马镫;阿拉伯数字;电子计算机等(从来没有的)技术革新举例:多功能缝纫机、新型马桶、升降篮球架等(在原来基础上的改进)5. 技术的性质(总结)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⑴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⑵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⑶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含义、成果形式、任务、与生产的关系、验证方式)技术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
1.发现问题(提出设计课题)
①问题的来源:人类生存活动中遇到;别人给出;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
②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访谈法、问卷法调查、文献法、询问法);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2.明确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定位)
①明确设计应达到的标准;②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
3.制定设计方案
①收集和处理与设计课题有关的信息
②借鉴现有信息、集思广益构思设计方案(头脑风暴法、模仿法、联想法)
③用草图表达构思(只用铅笔徒手绘画)
④评价与选择设计方案(符合设计的基本原则,还应考虑功能、美学、人机工程学、经济成本、体积与空间、与环境适应、材料与工艺)
4.设计的表达与交流
①技术语言: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语言形式(图样、图表、模型、符号)
②图纸:设计交流的主要形式,设计交流的图通常有透视图和三视图
③制图标准:图纸幅面及格式(A0、A1、A2、A3、A4)、字体(长仿宋体、斜体)、比例、图线(粗实线、细实线、细虚线、细点画线)、尺寸标注(尺寸数值、尺寸线和尺寸界线)
④透视图:越远的物体看上去越小,这种视觉现象就是透视现象,按照透视规律绘出的图叫透视图,根据消失点的数目,透视图分为一点透视图、二点透视图、三点透视图
⑤三视图:清楚表达物体各个表面的形状,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左俯视图宽相等;
⑥简单电路图的识读;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⑦设计交流注意事项(虚心征求、取长补短、重视意见、交流主动、反复完善)
79页三视图的立体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