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第1课巴黎和会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3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课程标准] 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召开:1919年1月,在巴黎的____________正式开幕。
2.概况:出席和会的国家有27个,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________是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有权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
3.与会各国的目的(1)美国:凭借自己的____________,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利用自己________的地位,吞并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________,把中、东欧国家纳入自己的防御体系,树立其在___ _________霸主的地位,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攫取德国在____________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4.勾结与争夺(1)在和会的焦点问题——德国问题上:针对法国提出的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的要求,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极力阻挠法国的过分要求,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他们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一旦法国遭到德国进攻,它们将向法国提供援助。
(2)在中国的山东问题上,面对中国人民坚决收回山东的要求,与日本缔结了秘密协定的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美国也未坚定地支持中国。
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二、《凡尔赛和约》1.签署:________年6月,签署了《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2.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在西部,________________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在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基础巩固1.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建立国际联盟B.调整欧洲国家边界C.签订对德和约D.分配德国战争赔款2.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又用其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来构建欧洲的秩序,主要表现在()A.反对法国过分地削弱德国B.要求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C.反对美国提出的和平计划D.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3.下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A.1860年B.1898年C.1919年D.1948年4.下图是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的情景,这是为了()A.迫使德国支付赔款B.瓜分德国的殖民地C.重新划分德国疆界D.严格限制德国军备5.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对战败国的掠夺激起愤怒和复仇B.漠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C.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矛盾重重D.消灭了军国主义的种子能力提升6.下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
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大国的衰落B.邪恶的终结C.分赃的场所D.战场的积怨7.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素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
”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A.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D.不要过分削弱德国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
2.1《巴黎和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被和会所排斥的国家;控制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帝国主义参加会议的目的;帝国主义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争斗和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勾结;《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特别关注有关疆界问题和殖民地问题方面的规定。
2、理解: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各自图谋背后的背景原因;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与强迫性。
3、理解和约主要条款对德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以及难以忍受的原因所在;和约部分条款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因素。
4、利用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上所提出的建议看似是为了和平,实际却隐藏着充满私利的用心。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实用心;用联系的方法,联系各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列强在会议上争夺与勾结的原因。
2、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分析与评价《凡尔赛和约》背后的危机。
3、在师生配合基础上,利用概括和抽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估《凡尔赛和约》的客观作用与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2、通过了解中国在会上的遭遇,使学生形成仇恨帝国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为加深对巴黎和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理解,可先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然后指出:战争仅仅是帝国主义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它仅为实现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
而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因而,争夺只不过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旁。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召开的时间、地点: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备课资料】法国封建时期的华丽纪念碑——凡尔赛宫凡尔赛宫(Versailles)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她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的时候,某国领导人就曾扬言:“当战争结束时,我们能够迫使它们(协约国)按照我们的方式思考,因为到那时在所有的事情中至少在财政上它们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发表这番讲话的应是()A.美国总统B.英国首相C.法国总理D.中国国务总理解析:选A。
从题目提供的材料来看,发表讲话的应是美国总统威尔逊。
一战开始后,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双方做生意,经济实力日益膨胀。
随着实力的增长,美国滋生了凭借经济实力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2.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建立国际联盟B.调整欧洲国家边界C.处置德国D.分配德国战争赔款解析:选C。
巴黎和会是战胜国惩罚战败国的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置“战争罪魁”德国。
3.下图为时政漫画《玩弄於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A.1860年B.1898年C.1919年D.1948年解析:选C。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内容。
注意关键词“山东”和穿和服的人把脚伸到山东地区。
故判断是1919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山东问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4.(2014·沧州一中月考)右图漫画是巴黎和会以后,三国协约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
图中A、B、C、D代表巴黎和会的四个操纵国英、法、美、意,其中“公平”代表英国,在巴黎和会上,英国的“公平”表现在()A.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B.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但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C.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D.尽可能多地索取战争赔款解析:选B。
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巴黎和会上英国要求达到的目的,从图片和题干材料分析,英国的“公平”表现在竭力主张削弱德国海军,但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5.(2014·杭州高二检测)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1课巴黎和会[学习目标]1.了解巴黎和会上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意图。
2.理解在处置德国问题上各国的态度及其原因。
3.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探究其对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①1.巴黎和会召开(1)目的:处理战争的遗留问题并组建国际新秩序。
(2)召开: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3)概况①参加国:27个,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②三巨头: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4)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与会国的目的(1)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①目的: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②措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
(3)法国①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②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3.勾结与争夺(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
①法国:提出要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
②英国: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美国的支持。
③英美: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一旦法国遭到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①态度: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英法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③影响: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二、《凡尔赛和约》┄┄┄┄┄┄┄┄②1.签署:1919年6月,签署了《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2.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①在西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之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②在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能与之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