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推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5.94 KB
- 文档页数:3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摘要】慢性肾衰竭(CK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患者往往伴有肾性贫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静脉应用蔗糖铁是一种治疗贫血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进行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静脉蔗糖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慢性肾衰竭(CKD)是指肾功能长期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一种慢性疾病。
CKD 患者伴有肾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损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再加上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慢性炎症等因素,导致贫血状况更加明显。
贫血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患者的预后。
及时有效地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性贫血十分重要。
蔗糖铁是一种可静脉给药的铁剂,由于其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贫血。
本文旨在通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进行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医院就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
1.2 纳入标准① 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② 伴有肾性贫血,血红蛋白(Hb)<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③ 18岁-75岁;④ 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 孕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② 有铁剂过敏史或不耐受者;③ 有外周血象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或凝血功能异常者;④ 有肝功能异常或严重心脏病者;⑤ 有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剂量为100-200mg每周,连续3次,疗程为3周。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引言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贫血状态的发生。
临床上常采用静脉给予铁剂来治疗肾性贫血,而蔗糖铁是一种新型的静脉给药,其安全性和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年龄范围为30-70岁,男女比例1:1,均为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浓度<100g/L。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为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蔗糖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静脉铁剂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蛋白水平、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静脉蔗糖铁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蛋白水平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显著提高,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明显降低(P<0.05)。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且均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传统静脉铁剂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静脉给予蔗糖铁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
其安全性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符合临床应用规范。
可以将静脉蔗糖铁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首选药物之一。
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仅为小样本观察研究,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临床疗效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贫血,但与此同时,有学者发现接受E-PO治疗的CRF患者常常发生铁缺乏,是导致EPO治疗肾陛贫血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患者选择口服补铁,但由于口服铁在肠道吸收不足,常常不能较好地纠正CRF肾性贫血患者的铁缺乏。
因此更多的学者认为,EPO治疗的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需静脉补铁。
本文通过观察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与口服富马酸亚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和贫血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种补铁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Clinical efficacy of Iron Sucros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anemia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an Ma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Huangpi people's Hospital, Wuhan, Hubei, China, 430300Renal anemia is an important complication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rate. In recent years, erythropoietin (EPO) use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patient's anemia, b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scholars found that E-PO treated CRF patients often occur iron deficiency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effect of EPO treatment of renal anemia in poor performance. At present, the vast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oral iron supplements, but due to inadequate absorption of oral iron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often can not be better corrected CRF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Therefore, more scholars believe that EPO treatment of CR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often need intravenous ir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intravenous and oral ferrous fumarate Iron Sucrose Injection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improve the situation,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iron efficacy and safety, report as follows now.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3月~2017年4月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入选患者符合如下标准: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②入选时,病情较稳定,无急性严重并发症;⑧应用口服铁剂、叶酸及EPO两个月以上但Hb、Hct仍未达标者(Hb 60—90g/L,Hct18%—25%);④SF<200g/L,近1个月无输血史。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蔗糖铁组和硫酸亚铁口服组,每组20例。
两组患者同时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10周治疗后检测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数值。
结果:在性别、体重、年龄、Hb、RBC、SF、Hct、TSAT等方面,治疗前蔗糖铁组与口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贫血在治疗以后均有改善,但在Hb、RBC、Hct、SP、TSAT等方面蔗糖铁组均高于口服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静脉补充蔗糖铁对于肾性贫血伴有缺铁的患者是有效安全的。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蔗糖铁组和硫酸亚铁口服组,每组20例。
两组患者同时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10周治疗后检测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数值。
结果:在性别、体重、年龄、Hb、RBC、SF、Hct、TSAT等方面,治疗前蔗糖铁组与口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贫血在治疗以后均有改善,但在Hb、RBC、Hct、SP、TSAT等方面蔗糖铁组均高于口服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静脉补充蔗糖铁对于肾性贫血伴有缺铁的患者是有效安全的。
�关键词肾性贫血血液透析蔗糖铁促红细胞生成素�关键词肾性贫血血液透析蔗糖铁促红细胞生成素�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74�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74�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常见并发症为肾性贫血,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临床应用,大大改善了CRF患者的贫血症状,而同时需要补充铁剂治疗,否则许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难以纠正,患者对EPO治疗无反应或疗效差。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评价一、蔗糖铁的药理作用蔗糖铁是一种铁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能够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清铁浓度,促进红细胞生成,并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高铁状态。
蔗糖铁还能够减少外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
在临床应用中,蔗糖铁通常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每次量一般为100-200mg。
二、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表明,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且副作用较少。
另一项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提高,贫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少见。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静脉应用蔗糖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性贫血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三、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注意事项虽然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较好,但在临床应用时还是需注意一些事项。
蔗糖铁是一种静脉注射剂,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速度,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蔗糖铁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对于过敏史患者、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慎重使用蔗糖铁,必要时应当进行皮试。
四、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但在临床应用中,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指标和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仍需要开展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蔗糖铁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有效选择。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有肾性贫血的发生。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不全导致的一种贫血,其发生机制主要由于肾脏功能的下降导致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造血功能。
随着肾性贫血的加重,患者往往会出现疲劳、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地治疗肾性贫血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蔗糖铁是一种微粒体靶向给药的铁剂,其与葡萄糖酸盐铁相比,在静脉血管内的相对溶解度更高,能够更快地释放铁离子,从而提高了铁离子的生物利用度。
目前,蔗糖铁已被广泛应用于贫血的治疗,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性贫血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为进一步探讨蔗糖铁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开展了这项临床观察研究。
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科就诊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为25~75岁,平均年龄(53.6±8.7)岁。
入组标准包括:符合CKD-EPI慢性肾脏疾病分期标准,血红蛋白<100 g/L,铁/转铁蛋白比值<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4.5%。
排除标准包括:过敏史、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怀孕及哺乳期妇女。
3. 方法患者均按照肾内科规范治疗方案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静脉蔗糖铁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为:蔗糖铁10ml,每周1次,连续治疗6周。
观察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水平、铁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 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铁代谢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具体数据如下:入组时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85.2±5.6 g/L,治疗6周后升至110.5±7.8 g/L;而铁/转铁蛋白比值由入组的0.4±0.1升至治疗6周后的0.7±0.2,RDW 由入组的15.0±1.2下降至治疗6周后的13.5±1.0。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摘要:目的:探究观察静脉注射蔗糖铁和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60例中重度肾性贫血(血色素<100g/L)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静脉推注蔗糖铁)与口服组(口服琥珀酸亚铁),每组20例。
两组均同时常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治疗,共治疗8周,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静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指标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脉推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肾性贫血能增强EPO效应,较口服琥珀酸亚铁疗效更明显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肾性贫血是指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存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尤其常见[1-2]。
贫血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3]。
造成肾性贫血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缺乏红细胞生成素( EPO),慢性失血、红细胞寿命缩短、营养缺乏、铁和叶酸不足、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是造成肾性贫血的原因,而其中EPO缺乏是肾性贫血的首要原因[4-5]。
应用EPO治疗肾性贫血,如果患者存在铁缺乏,往往很难使血红蛋白达到预期目标,而补充铁剂可以提高EPO 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6]。
相关研究表明,应用静脉补铁,铁利用度高,胃肠道反应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既可增加可利用铁,也可提高铁储存水平,能较好的改善肾性贫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7]。
本文通过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不错。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中重度肾性贫血(血色素<100g/L)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静脉推注蔗糖铁)与口服组(口服琥珀酸亚铁)。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 75 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用蔗糖铁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75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足量红细胞生成素和叶酸治疗。
观察组38 例,给予蔗糖铁100mg/次,每周2 次,于每次透析结束前直接从透析器静脉端注入,时间最少5 分钟。
对照组37 例,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400mg/ 天。
共治疗8 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血清转铁蛋白(TRF)等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Hct 及S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Hb、Hct、SF 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铁剂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血透患者;肾性贫血;蔗糖铁;红细胞生成素正常色素性正细胞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特别是尿毒症患者常有的表现。
目前一般认为肾性贫血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障碍所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所致,但很大一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在给予足量的红细胞生成素后,贫血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究其原因主要和缺铁有关,故治疗肾性贫血补充铁剂至关重要。
我院血透室2010 年8 月~2013 年3 月采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5 例系在我院血透中心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均符合1992 年中华医学会肾脏学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5 例,糖尿病肾病22 例,多囊肾9 例,遗传性肾病3 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观察组38 例中男20 例,女 18 例,年龄18~86 岁,平均37.6 岁,平均干体重58.35kg,治疗前血红蛋白(Hb)平均63.91g/L,血清铁蛋白(SF)平均133.12μg/L,红细胞压积(Hct)平均22.13%,血清转铁蛋白(TRF)平均4.24g/L。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背景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逐渐进行性的肾功能衰竭。
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造成尿液排泄功能障碍,终致尿毒症。
而肾性贫血则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红细胞生成不足,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肾性贫血的发生与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内源性肾性红素生成受损、外源铁质进入减少等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包括口服铁剂、静脉应用铁剂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
在静脉应用铁剂的治疗中,蔗糖铁是一种常用的选项,其能够快速有效地补充患者体内的铁质,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患者进行严谨的观察和记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蔗糖铁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中的作用及优缺点。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其对患者肾功能变化、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观察患者蔗糖铁静脉输注治疗后的血液学指标变化,了解其对肾性贫血的改善效果,同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评估蔗糖铁的安全性。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提供参考,为蔗糖铁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临床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1.3 方法引言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共纳入了100名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年龄范围在30岁至65岁之间,均符合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意愿,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蔗糖铁静脉输注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
在治疗前,我们通过详细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肾功能、铁代谢指标等,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收集。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将严格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铁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等,以评估蔗糖铁静脉输注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引言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其主要后果之一是肾性贫血。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机体内的红细胞生成受到负面影响,导致贫血的发生。
目前,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方法是静脉注射补充铁剂,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蔗糖铁是一种新型的静脉补充铁剂,其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值得我们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
材料和方法选取近期在我们医院就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年龄范围为30岁到70岁,均符合慢性肾脏病相关的贫血诊断标准。
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静脉补充铁剂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在治疗后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在观察组的治疗后也有显著提高,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讨论蔗糖铁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静脉补充铁剂,其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补充铁剂。
静脉应用蔗糖铁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相关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蔗糖铁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性贫血,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由于样本容量相对较小,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其临床价值。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静脉用蔗糖铁和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联合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力蜚能)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蔗糖铁,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联合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好,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标签:蔗糖铁;右旋糖酐铁;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肾性贫血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所必然出现的症状,原因主要是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不足,慢性失血(反复抽血检查、血液滞留于透析器、胃肠道出血等)、红细胞寿命缩短、铁和叶酸不足、急性和慢性感染状态、铝中毒、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血红蛋白病等。
肾性贫血补充铁剂对治疗至关重要[1]。
临床常用的铁剂主要有右旋糖酐铁、蔗糖铁、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国内关于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报道较少,本科使用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4例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0.05)。
1.2 方法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蔗糖铁:首次使用先予试验剂量20 mg以0.9%氯化钠溶液10 ml稀释,15 min内静脉注射,观察1 h,如无不良反应,将10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于血液透析开始2 h后从透析器静脉端缓慢滴入,至少30 min,每周1次[2]。
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联合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首次使用先予试验剂量25 mg溶于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5 min以上,然后观察1 h,如无变态反应,再将剩余剂量静脉滴入;多糖铁复合物胶囊2粒(300 mg)/d,饭后服用。
静脉推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临床分析刘高伦【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1(032)009【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静脉推注蔗糖铁、静脉推注右旋糖酐铁、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力蜚能)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收治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中重度肾性贫血(血色素<90 g/L)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1例,三组分别给予静脉推注蔗糖铁、静脉推注右旋糖酐铁、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力蜚能)治疗,三组均同时联合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血色素(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肝功等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蔗糖铁组总有效率为90.47%,右旋糖酐铁组总有效率为84.21%,力蜚能组为71.43%,三组比较,蔗糖铁组与右旋糖酐铁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两组与力蜚能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蔗糖铁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力蜚能组发生率为4.76%,而右旋糖酐铁组发生率为19.04%,前两组与右旋糖酐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推注蔗糖铁联合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总页数】3页(P1681-1683)【作者】刘高伦【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四川,攀枝花,61706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静脉推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临床分析 [J], 刘高伦2.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临床分析 [J], 吕伟权3.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静脉输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张振宇4.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有效性 [J], 李晓霞;曾继仁5.生血宝合剂联合蔗糖铁治疗对肾性贫血患者铁代谢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J], 刘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评价作者:邵淑芹张智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90例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转归效果;肾性贫血症状纠正时间、每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水平。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性贫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00, P=0.0002<0.05)。
观察组患者肾性贫血症状纠正时间(18.11±1.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42±1.25)d,每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101.13±0.27)U/k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8.23±10.51)U/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965、10.9108, P<0.05)。
两组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贫血相关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蔗糖铁;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临床效果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且严重程度和肾功能有关,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导致其生存质量降低,还可继发其他并发症[1]。
近年来,随着对肾脏疾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于肾性贫血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也不断完善,目前关于其治疗通常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和静脉铁剂补充,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 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慢性肾衰竭是一种由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慢性进行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贫血等。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肾脏功能减退导致的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和铁代谢异常。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治疗手段,本文旨在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
1. 研究目的通过对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取了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0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范围为35-70岁。
这些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性贫血,且未接受其他治疗。
经过入组排除标准筛选后,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5例患者接受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25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如口服铁剂、输注红细胞生成素等)。
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月进行一次随访和复查。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患者贫血指标、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和观察,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组中,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明显改善,其中血红蛋白水平提高了20%以上,红细胞计数增加了15%,血红蛋白浓度增加了25%。
而常规治疗组的患者贫血指标无明显改善。
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在安全性方面,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组中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轻微的过敏反应在少数患者中出现,但均能通过处理措施得到缓解。
4. 讨论通过本次临床观察结果可以看出,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具有明显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其主要机制是蔗糖铁可以迅速补充铁质,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而且由于其静脉注射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口服铁剂的不良反应和消化道的吸收问题,避免了二次感染的风险。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研究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采取对象给予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持续治疗8w,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甲状腺旁素(PTH)、Ca2+钙)水平、P3-水平、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结果本组选取对象接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发现,治疗后PTH水平、Ca2+水平及P3-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SF、TSAT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本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除Ca2+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采取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小组,安全性高,由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可作为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补铁手段。
标签: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蔗糖铁注射液;临床疗效慢性肾功能衰竭(CRE)患者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极容易并发症肾性贫血,该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为严重,会直接对患者的预后改善和生存率造成负面影响[1]。
对于该类病症,过去临床多采取EPO(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但有学者研究显示,对CRE患者给予EPO治疗时,常会并发症缺铁症,这也是导致EPO治疗疗效不佳的直接原因[2]。
为分析静脉注射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症状,选取在最近幾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行上述方案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CRE患者并发身肾性贫血60例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6.4±4.7)岁,上述选取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透析2~3次/w;②无其他严重合并症,病情稳定;③接受口服补铁剂、EPO及叶酸治疗时间超过2个月,但Hb等指标仍旧未恢复到60~90g/L;④给予治疗前,SF0.05);在持续治疗8w 后,本组患者Hb、SF、TSAT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上升(P<0.05),PTH水平及P3-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评价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病情进展会导致肾性贫血(renal anemia)。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生成不足和红细胞寿命缩短,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分泌不足,从而引起贫血。
蔗糖铁是一种静脉血管内给药的补铁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症状。
本文旨在评价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一、研究方法1. 受试者选择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科就诊并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患者100例,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 年龄在18-65岁之间;② 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③ 伴有明显的贫血症状,如乏力、疲劳等;④未接受过其他补铁治疗;⑤ 血红蛋白(Hb)水平在80-110g/L之间。
2. 治疗方法将上述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静脉蔗糖铁治疗,每次150mg,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铁剂治疗,每次口服亚铁饥酸缓释片300mg,每日3次,连续治疗8周。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了相关的临床检测,包括Hb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不良反应监测等。
3.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水平、红细胞计数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临床指标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指标的变化不显著(P>0.05)。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则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评价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贫血、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寿命缩短等。
目前,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然而长期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蔗糖铁是一种新型的静脉补铁制剂,其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能够快速有效地补充患者体内的铁贮备。
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蔗糖铁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性贫血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本文旨在对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建议。
1.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是评价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疗效的重要指标。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静脉应用蔗糖铁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一项来自韩国的研究表明,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率高达80%以上,且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提高,疗效持续稳定。
2.改善生活质量肾性贫血会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乏力、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
静脉应用蔗糖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静脉注射蔗糖铁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疲劳感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安全性高目前,蔗糖铁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国外,蔗糖铁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首选药物之一。
然而在国内,蔗糖铁的临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临床医生对于蔗糖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了解不足,因此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充分的应用。
1.合理使用蔗糖铁在临床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
对于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的患者,可以采取较大剂量的蔗糖铁进行治疗;而对于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则可以采取较小剂量的蔗糖铁进行治疗,以避免过度补铁导致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