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案 《中国的古代艺术》1
- 格式:doc
- 大小:358.00 KB
- 文档页数:9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1、整体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使学生先从感官上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然后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去分析各艺术的特点。
2、关于“‘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投影各种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先鉴别一下各幅作品分别采用了哪种字体,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高一历史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课题]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型] [第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教学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
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
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材料:“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答案:“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巨大威力。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得以流传,使得人类的智慧得以发挥。
人类将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
有关“仓颉作书”而导致异象的传说,说明了文字出现在文明史上震撼性的冲击,也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景仰和钦佩。
以上这段材料反映了书法艺术的高超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知识。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一、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含义、特点及起源(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后作业:1、被称为“书圣”的是()A、王献之B、王羲之C、王夫之D、王律之2、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A、篆书B、隶书C、草书D、楷书3、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A、文人画B、山水画C、花鸟画D、油画4、中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科是()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油画5、《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代表作()A、颜真卿B、柳公权C、苏轼D、蔡襄6、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关于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②唐代时草书、行书盛行;③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书体;④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楷书B、隶书C、小篆D、金文9、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宗教画10、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错误的是()A、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B、特别讲究布局构图C、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D、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11、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的是下列哪类画的特点()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宗教画12、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是()A、湖北随县出土的青铜编钟B、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C、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埙D、唐墓壁画女舞图13、我国古代宫廷乐舞的鼎盛时期是()A、周代B、汉代C、隋唐D、宋元14、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不包括()A、教坊司B、梨园院C、太常寺D、乐府15、生动描写了周代中原地区民间舞蹈形式的作品是( )A、《诗经》B、楚辞C、《武林旧事》D、《西凉乐舞》16、对京剧影响最大的声腔是()A、海盐腔B、余姚腔C、弋阳腔D、昆山腔17、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B、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C、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D、其他剧种的衰落18、明传奇由以下哪种艺术发展而来的()A、杂剧B、南戏C、昆曲D、诸宫调19、除京剧外,我国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①秦腔;②越剧;③杂剧;④黄梅戏;⑤川剧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20、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C、①旦②生③丑④净D、①生②净③丑④旦21、汉字形体演变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C、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22、关于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觉阶段;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发阶段;③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少有追求审美功能;④魏晋以后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3、自东汉至今一直在通用的字体是()A、隶书B、草书C、楷书D、甲骨文24、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A、由大到小B、由繁到简C、由象形到会意D、由图画到符号25、下列属于草书大家的是()①王羲之;②欧阳询;③苏轼;④怀素;⑤王献之;⑥张旭;⑦颜真卿A、①②③④B、④⑤⑥⑦C、①④⑤⑥D、①③⑤⑥26、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养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27、《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出现的前提条件()A、绘画题材广泛B、商品经济繁荣C、结束割据状态D、人民生活需要28、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B、隋唐时期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C、两宋时期山水画是最大的两点D、元明清文人画盛行29、北宋四大书法家指的是()A、颜黄米蔡B、苏黄米蔡C、苏柳米薛D、赵蔡苏黄30、中国的戏曲是从下列哪项发展而来()A、原始乐舞B、原始歌舞C、诸宫调D、皮影戏。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及演变过程,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绘画和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在设计上以三种艺术中共同的艺术内涵——意境为线索,以三种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纲,辅以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典故整合知识,提升历史底蕴。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不少既是精湛的艺术品,又是珍贵的文物。
其中《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自然、人文景观的秀丽景色,是世界文化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利用视频片段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会从电视剧等中提取正确的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培养他们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教学难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由08北京奥运会会徽、开幕式中的节目等导入“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1)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
(2)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殷商时代主要是甲骨文、金文。
(2)小篆创始于秦代。
(3)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4)楷书形成于汉末。
(5)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6)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3.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2)东晋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号为“书圣”。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源,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中国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戏曲起源和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课程目标:1、知识能力:①概括汉字、绘画、戏曲起源和演变的过程;②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③初步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功能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增强欣赏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②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可以以作品欣赏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视听媒体结合起来展示中国古代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③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增强欣赏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课前提示◎教师活动:上课之前通过播放音乐来营造情境,渲染气氛。
◎学生活动:欣赏音乐并做好上课的准备。
教学导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好,那我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参观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简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包括五个展厅,分别展示了书法、绘画、戏曲、音乐和舞蹈五个方面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
此外,中间还有一个留言厅。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能参观前三个展厅:书法厅、绘画厅和戏曲厅。
希望同学们在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同时,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二形由意成,意有形生——中国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中国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专题二《的古代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的古代艺术,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二节的内容,其核心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五个方面的艺术成就,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进行欣赏.学生已经学过通史中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内容的古代艺术就是在此基础上的。
由于本课内容较杂且与其余学科和专题没有多大联系,所以是本学科次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要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相关资料直观描述,学会欣赏鉴别。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脉络;(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目标解析(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脉络就是要掌握汉字书法、绘画的起源、以及特征;简述汉字起源和书体演变的过程,并根据特征辨认主要书体;简述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说出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家及主要成就;知道王维等画家.在作品分类欣赏的基础上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同时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和品味。
通过名作欣赏,感受书画艺术和戏曲的美感,理解古代艺术的特点.(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就是要了解掌握音乐、舞蹈艺术的历程以及XX自特点。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历史跨度大、专业性强。
学生难以一下子掌握。
教师可将讲授和指导艺术欣赏相结合,并设计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艺术欣赏的热情,培养历史思维.并明确教学主题:回溯艺术历史,领略艺术魅力.难点是古代艺术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可引导学生从古代的XX个角度去分析,了解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的角度去了解艺术的原因,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文化艺术的长河,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中国的古代艺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利用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知识结构,通过文字、图画、音乐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培。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现在教学手段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彩多姿的风貌,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已有一些了解和认识。
通过高一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已经能够根据导学案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奔放活跃,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3、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朝代著名书法家及特长秦代:李斯;东晋: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二、画中有诗1.分类(1)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中国画的发展历程(1)远古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如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的人面鱼纹盆。
(2)夏商周时期: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的一幅《人物龙凤图》帛画,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杰作。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走向繁荣,主要是帛画和壁画。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被尊为“画祖”的顾恺之最具有代表性,其代表作《女使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三幅卷轴画摹本,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后作业:
1、被称为“书圣”的是()
A、王献之
B、王羲之
C、王夫之
D、王律之
2、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3、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A、文人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油画
4、中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科是()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油画
5、《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代表作()
A、颜真卿
B、柳公权
C、苏轼
D、蔡襄
6、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关于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②唐代时草书、行书盛行;
③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书体;④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金文
9、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宗教画
10、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错误的是()
A、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B、特别讲究布局构图
C、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D、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11、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的是下列哪类画的特点()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宗教画
12、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是()
A、湖北随县出土的青铜编钟
B、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C、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埙
D、唐墓壁画女舞图
13、我国古代宫廷乐舞的鼎盛时期是()
A、周代
B、汉代
C、隋唐
D、宋元
14、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不包括()
A、教坊司
B、梨园院
C、太常寺
D、乐府
15、生动描写了周代中原地区民间舞蹈形式的作品是( )
A、《诗经》
B、楚辞
C、《武林旧事》
D、《西凉乐舞》
16、对京剧影响最大的声腔是()
A、海盐腔
B、余姚腔
C、弋阳腔
D、昆山腔
17、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其他剧种的衰落
18、明传奇由以下哪种艺术发展而来的()
A、杂剧
B、南戏
C、昆曲
D、诸宫调
19、除京剧外,我国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
①秦腔;②越剧;③杂剧;④黄梅戏;⑤川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0、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
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
C、①旦②生③丑④净
D、①生②净③丑④旦
21、汉字形体演变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
22、关于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觉阶段;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发阶段;
③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少有追求审美功能;
④魏晋以后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自东汉至今一直在通用的字体是()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甲骨文
24、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25、下列属于草书大家的是()
①王羲之;②欧阳询;③苏轼;④怀素;⑤王献之;⑥张旭;⑦颜真卿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⑥
D、①③⑤⑥
26、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养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27、《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出现的前提条件()
A、绘画题材广泛
B、商品经济繁荣
C、结束割据状态
D、人民生活需要
28、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
B、隋唐时期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
C、两宋时期山水画是最大的两点
D、元明清文人画盛行
29、北宋四大书法家指的是()
A、颜黄米蔡
B、苏黄米蔡
C、苏柳米薛
D、赵蔡苏黄
30、中国的戏曲是从下列哪项发展而来()
A、原始乐舞
B、原始歌舞
C、诸宫调
D、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