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里的数学》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17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6篇《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1邹霞教材分析: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下册中在第三单元“比例〞之后支配的。
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索方法,并加深对所学学问及其互相关系的理解。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般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的能改变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理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可以说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的关注和确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
〞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航空航天工程等数据的处理。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和方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学问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很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自行车里的数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学问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实际问题。
在传授数学学问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学问为自己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8-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行车相关的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行车相关的数学知识,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2.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行车相关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2.问题驱动法:提出与自行车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自行车相关参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行车图片、视频等相关教学素材。
2.准备与自行车相关的数学问题,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3.准备测量工具,如卷尺、计算器等。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展示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
b.提出问题:“自行车中有哪些数学知识?”让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a.呈现与自行车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车轮直径、车牌面积等。
b.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解释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21-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自行车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自行车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花一定的精力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知道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自行车、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巩固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行车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观察自行车、发现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自行车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教学法:通过讲解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观察自行车,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测量自行车轮直径、计算周长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行车的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资料。
2.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如轮直径、周长、面积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自行车,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行车相关的数学知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自行车的结构、自行车的零件、自行车的运动等,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自行车的结构和运动等知识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零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让学生掌握自行车运动的相关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自行车结构和相关零件的名称和功能。
2.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如速度、时间、路程等。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零件。
2.讲解法:讲解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自行车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自行车知识。
2.准备一些关于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问题的案例,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自行车比赛的精彩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自行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和零件,并讲解自行车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问题的案例,如计算自行车行驶的路程、速度、时间等。
然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设计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