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缓冲溶液1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39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建桥学院护理系2011年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主要面向护理专业大一学生,属于专业基础课。
(二)本课程的任务在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注重与中学化学的衔接,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的转变;注重与后续课程及相关学科的联系,大量增加与医学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实施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交替进行,使学生不但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科学工作作风;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理解常用的溶液浓度、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配位化合物等对专业的意义;熟练地进行有关的化学计算;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运用命名原则进行命名;理解有关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并书写化学反应式;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正确使用常用仪器和试剂进行化学实验,并规范地书写实验报告;养成积极主动、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和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爱护公物和良好品德。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学习要点: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即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化学是医学的基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人和大自然具有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化学反应,只不过这些反应比体外反应更复杂、更高效、更精确。
医学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三部分。
学习要求:掌握化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化学和医学的关系,SI单位制和法定计量单位了解医学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益的学习方法第二章溶液学习要点:1、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2、溶液的渗透压3、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学习要求: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渗透现象产生条件,渗透压和渗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
1. 举例说明化学与生物化学之间的关系。
提示: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阐明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化学和生物化学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
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依赖于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又推动着化学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举例:略。
2.试解释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生物大分子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小分子,即结构单元分子组合而成,通常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相同之处在丁: 1) 共价键是维系它们结构的最主要的键; 2)有一定的立休形象和空间大小; 3)化学和|物理性质主要决定于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 (1)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要比小分子化合物大得多,分子的粒径大小差异很大; (2) 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婴复杂得多,维系空间结构的力主要是各种非共价作用力; (3) 生物大分子特征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小分子化合物所不具有的专性识别和结合位点,这些位点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特异性结合,能形成超分子,这种特性是许多重要生理现象的分子基础。
3. 生物大分子的手性特征有何意义?提示:生物大分子都是手性分子,这种结构特点在生物大分子的分子识别及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方面意义重大。
主要表现在: (1) 分子识别是产生生理现象的重要基础,特异性识别对于产生特定生物效应出关重要; (2) 生物大分了通过特征的三维手性空间环境能特异性识别前手性的小分子配体,产生专一性的相互作用。
4.指出取代物的构型:6.举例说明分子识别的概念及其意义。
提示: :分子识别是指分子间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相互作用,如tRNA分子与氨酰tRNA合成醉的相互作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分子识别是生命体产生各种生理现象的化学本质,是保证生命活动有序地进行的分子基础。
附录四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一)甘氨酸-盐酸缓冲液(0.05 mol/L)甘氨酸分子量=75.07。
0.2 mol/L甘氨酸溶液含15.01 g/L。
(二)邻苯二甲酸-盐酸缓冲液(0.05 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分子量=204.23。
0.2 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含40.85 g/L。
Na2HPO4分子量=141.98;0.2 mol/L溶液为28.40 g/L。
Na2HPO4·2H2O分子量=178.05;0.2 mol/L溶液为35.61 g/L。
Na2HPO4·12H2O分子量=358.22;0.2 mol/L溶液为71.64 g/L。
C6H8O7·H2O分子量=210.14;0.1 mol/L溶液为21.01 g/L。
①使用时可以每升中加入1克酚,若最后pH值有变化,再用少量50%氢氧化钠溶液或浓盐酸调节,冰箱保存。
柠檬酸:C6H8O7·H2O分子量=210.14 ;0.1 mol/L溶液为21.01 g/L。
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分子量=294.12 ;0.1 mol/L溶液为29.41 g/L。
NaAc·3H2O分子量=136.09;0.2 mol/L溶液为27.22 g/L。
冰乙酸11.8 mL稀释至1 L(需标定)。
(七)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0.05 mol/L)(八)磷酸盐缓冲液Na2HPO4·2H2O分子量=178.05;0.2 mol/L溶液为35.61 g/L。
Na2HPO4·12H2O分子量=358.22;0.2 mol/L溶液为71.64 g/L。
NaH2PO4·H2O分子量=138.01;0.2 mol/L溶液为27.6 g/L。
NaH2PO4·2H2O分子量=156.03;0.2 mol/L溶液为31.21 g/L。
巴比妥钠分子量=206.18;0.04 mol/L溶液为8.25 g/L。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缓冲溶液配置实验报告篇一:缓冲溶液配制实验实验报告(二)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的测定区县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实验内容:1.hAc-naAc缓冲溶液的配制注意:百里酚蓝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下:在试管中加入3mL0.1mol·L的hAc和3mL0.1mol·L的naAc溶液就配制成了该缓冲溶液.加百里酚蓝指示剂5滴,显示___________色.计算此缓冲溶液的ph将配制的缓冲溶液为为3份.(1)取一份,加入5滴0.1mol·L的盐酸,则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过量的0.1mol·L的盐酸,则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一份,加入5滴0.1mol·L的naoh溶液,则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过量的0.1mol·L的naoh溶液,则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一份,加入5滴水,则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2.nh3·h2o-nh4cl缓冲溶液的配制将25mL0.1mol·L的nh3·h2o和25mL0.1mol·L的nh4cl 溶液混合在烧杯中,即成缓冲溶液.测定ph值后,分成2分,分别加入0.5mL0.1mol·Lhcl溶液和0.5mL0.1mol·Lnaoh溶液.填写下表:思考题:什么是缓冲溶液?答:-1-1-1-1-1-1-1-1篇二:4缓冲溶液的配制与ph值的测定实验三缓冲溶液的配制与ph值的测定1.实验目的(1)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原理和方法;(2)熟悉有关缓冲溶液配制的计算公式;(3)了解缓冲溶液的有关性质;(4)学习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2.实验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而保持溶液ph值基本不变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一. 目的了解配制缓冲液和pH计的基本原理。
掌握配制缓冲液和使用pH计的基本方法。
二. 原理在一定的酸或碱作用下,能够自动调整和保持溶液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液。
以HAc和NaAc组成的缓冲液为例,它的pH符合下面关系:pH= pKa-lg[HAc]/[Ac-],因此改变[HAc]/[Ac-]的比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配制不同pH值的缓冲液。
缓冲液的缓冲容量大小不仅与其总浓度有关,而且与其组分比也有关。
总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总浓度一定,其组分浓度比越接近1,缓冲容量越大。
缓冲液适当稀释或浓缩,其pH值基本保持不变。
测定pH值的pH计(或称酸度计),一般是由一支对H+敏感的玻璃电极和一支不随溶液中被测离子活度变化而改变其本身电位的甘汞电极以及一个测量电位的电位计所组成,两支电极和测试溶液构成一个伏特电池,电极在不同的pH值溶液中产生不同的电位,它符合电化学理论中的Nernst方程,即E = E0-(2.303RT/F)pH。
测定中,首先测得已知pH的标准缓冲液中产生的电位Es,然后,由测得未知pH缓冲液中产生的电位Ex通过公式可直接算出该缓冲液的pH(pHx)。
为了方便,pH计上装有一个定位调节器,当测量标准缓冲液pH时,利用它可把读数直接指示在标准的pH值上,这样在以后测未知pH的缓冲液时,该电位读数也就直接表示相应的pH值。
在本实验使用的Beckman Φ61 pH计计中,以上过程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三. 实验试剂及设备1. 试剂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冰醋酸、醋酸钠(NaAc·3H2O)、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甘氨酸、盐酸、标准pH缓冲液(pH4.01、7.00、10.01)2.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0.001g)pH计3. 器材容量瓶:100mL×2量筒:50mL×1移液管:10mL×1烧杯:100mL⨯1 200mL⨯2漏斗、洗瓶、洗耳球、移液管架、玻棒:各1四. 操作步骤1.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配制(0.1mol/L,pH7.0)(1) 由附录“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表中通过计算,分别称取Na2HPO4·12H2O g,NaH2PO4·2H2O 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
第2章溶液及离子平衡2.1 本章小结2.1.1. 基本要求第一节五种常用浓度的表示法及相互间的换算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 )第三节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的强度第四节K、pH和pOH的定义及其定量关系w一元弱酸(碱)和多元弱酸溶液的pH值及解离平衡中各组分浓度的计算同离子效应、同离子效应系统中各组分浓度的计算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第五节溶度积常数、溶解度和溶度积之间的换算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溶度积规则、同离子效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沉淀转化、分步沉淀和沉淀分离等及相关的计算第六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命名配位平衡,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特点及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的意义配位平衡移动的计算及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对配位平衡的影响,以及及配位平衡之间的移动。
2.1.2. 基本概念第一节浓度一定量溶剂或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量。
第二节溶液的依数性(通性)及溶质的本性无关,仅及溶质的相对含量有关的性质。
蒸气压平衡状态时液面上方的蒸气叫饱和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液体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的现象。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及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及溶质本性无关。
液体的沸点当某一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大气压)时,液体就会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沸点。
凝固点在一定外压下,当物质的液相蒸气压等于固相蒸气压时,液态纯物质及其固态纯物质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称为该液体凝固点或熔点。
溶液的沸点升高相同温度下,溶液的蒸气压总是比纯溶剂的蒸气压低,要使溶液的蒸气压等于外压,必须升高温度。
这将导致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这种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凝固点下降由于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只有在更低的温度下才能使溶液及溶剂的蒸气压再次相等,即溶液的凝固点总是低于溶剂的凝固点,这种现象称为溶液凝固点降低。
缓冲液的配制缓冲液是一种能在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抵抗pH改变的溶液。
PH缓冲系统对维持生物的正常pH值,正常生理环境起重要作用。
多数细胞仅能在很窄的pH范围内进行活动,而且需要有缓冲体系来抵抗在代谢过程中出现的pH变化。
在生物体中有三种主要的pH缓冲体系,它们时蛋白质、重碳酸盐缓冲体系。
每种缓冲体系所占的分量在各类细胞和器官中是不同的。
在生化研究工作中,常常要用到缓冲溶液来维持实验体系的酸碱度。
研究工作的溶液体系pH值的变化往往直接影响到我们工作的成效。
如果提取酶实验体系的pH值变化或变化过大,会使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活。
所以我们要学会配制缓冲溶液。
由弱酸及其盐组合一起使具有缓冲作用。
生化实验室常常用的缓冲系主要有磷酸、柠檬酸、碳酸、醋酸、巴比妥酸、Ti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系统,在生化实验或研究工作中要慎重地选择缓冲体系,因为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不是缓冲液的pH值,而是缓冲液中的某种离子。
如硼酸盐、柠檬酸盐、磷酸盐和三羟甲基甲烷等缓冲剂都可能产生不需要的反应。
硼酸盐:硼酸盐与许多化合物形成复盐、如蔗糖。
柠檬酸盐:柠檬酸盐离子容易与钙结合,所以存在有钙离子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磷酸盐:在有些实验,它是酶的抑止剂或甚至是一个代谢物,重金属易以磷酸盐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而且它在pH7.5以上时缓冲能力很小。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它可以和重金属一起作用,但在有些系统中也起抑止的作用。
其主要缺点时温度效应。
这点往往被忽视,在室温pH是7.8的Tris一缓冲液,在4℃时是8.4,在37℃时是7.4,因此,4℃配制的缓冲液拿到37℃测量时,其氢离子浓度就增加了10倍。
而且它在pH7.5以下,缓冲能力很差。
缓冲液的pH值由哪些因素决定?设缓冲系统的弱酸的电离常数为K(平衡常数),平衡时弱酸的浓度为[酸],弱酸盐的浓度为[盐],则由弱酸的电离平衡式可得下式:根据此式可得出下列几点结论:(1)缓冲液的pH值与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及盐和酸的浓度有关。
生物化学实验溶液配制手册序言目录收集各种实验体系用到的缓冲溶液:结构式,理化性质,配制方法第一章免疫学实验常用溶液配制(ELISA、荧光免疫、试纸条等用到的缓冲溶液)第二章分子生物学实常用溶液配制(PCR,基因表达,文库构建等)2.1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组DNA、RNA的提取与鉴定2.2PCR扩增2.3电泳缓冲液、染料和凝胶加样液2.4分子杂交技术2.5限制性内切酶消化2.6分子克隆全过程第三章细胞生物学实验常用溶液配制第4章生化实验常用溶液配制第5章其他常用溶液配制(抗体保存溶液、培养基配制、菌株保藏、)2.1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组DNA、RNA的提取与鉴定20×SSCSSC缓冲液主要由氯化钠、柠檬酸钠组成,主要用于RNA杂交(如Northern印迹)、(如Sorthern印迹)等核酸杂交。
Leagene SSC缓冲液(20×,pH7.0)其pH值为7.0主要用于核酸杂交,不同浓度作用不同:常用2×,及0.5×·SSC缓冲液中的盐离子(Na )中和RNA/DNA主链上的负电荷,使其呈电中性,这样可以使探针和把序列的结合比较容易进行。
·2×SSC:高盐洗膜,洗去部分非特异性结合的探针。
·0.5×SSC:低盐洗膜,增加核酸链的严紧性,使得RNA/DNA 之间的排斥力增加。
组份浓度 3.0 M NaCl,0.3 M Na3citrate·2H2O(柠檬酸钠)配制量 1 L配制方法 1.2.3滴加14 N HCl,调节pH值至7.0后,加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1 L。
4.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20×SSPE Buffer基本信息英文别名:(Ethylenedinitrilo)tetraacetic acid,Edathamil【线性分子式】:(HO2CCH2)2NCH2CH2N(CH2CO2H)2【分子式】:C10H16N2O8【分子量】:292.248(注:EDTA二钠为372.2)。
医用化学答案第三版【篇一:医用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溶液3.?pk??tfkf??tbkb??rt-19.342.411.34797-1-1-1第二章电解质溶液2.oh-、h2o、hco3-、s2-、nh2ch(r)coo-、[al(h2o)5(oh)]2+、cl-、hpo42- 3.h3o、nh4+、h2po4-、h2s、[al(h2o)6]3+、nh3+ch(r)cooh、hcn、hco3-4.酸:nh4+、h3o+、hcl;碱:ac-;两性物质:h2o、nh3+ch(r)coo-、hco3-、[al(h2o)5(oh)]2+ 5.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h3o+,hac,h2po4-,nh4+,hco3-,h2o 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oh,co3,nh3,hpo4,ac,h2o 6.ph=3.3 7.29~37倍 8.③;④;⑤9.①2.38;②4.02;③8.60;④9.94 10.6.0812.①naac;②5.70;③13.95-5-1-2-2--第三章缓冲溶液4.①9.73;②10.95;③4.45;④7.245;⑤4.275.①6.5.05~5.19;0.0714 7.17.3g 8.47.6ml9.甲:正常;乙:酸中毒;丙:碱中毒第四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3.1s22s22p63s23p64s2;n=4;=0;m=0;ms=+12或-12;10;3;6124.①m=0;②n=3;③l=1,2,3;④n=1,2,3……;ms=+或-128.bf3:sp2,平面三角形;ph3:sp3,三角锥;h2s:sp3,v形;hgbr2:sp,直线形;sih4:sp3,正四面体;9.①ch4:sp3;h2o:sp3;nh3:sp3;co2:sp;c2h2:sp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3.不正确 4.④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4第七章胶体溶液1.s0=32.0.186j-+x-+9.①a;②b;③c;④b-1-1-1-1第八章滴定分析法2.①4;②3;③1;④2;⑤2;⑥不定 3.①2.099;②0.99;-49.0.7502;0.2219 10.0.006282 11.pk=5.5 12.①偏大;②偏小第九章配位化合物;sb3+;cl-1;6;②四羟合锌(Ⅱ)酸钾;zn2+;oh-;4;③二氯四氨合钴(Ⅱ)1.①六氯合锑(Ⅲ);co2+;nh3;cl-;6;④二氰合铜(Ⅰ)配离子;cu2+;cn-;2;⑤硫酸一氯一硝基四氨合铂(Ⅳ);nh3;no2-;cl-;6 pt(Ⅳ)2.①[zn(nh3)4]so4;②k[pt(nh3)cl5];③[co(nh3)3(h2o)cl2]cl;④(nh4)3[cr(scn)4cl2] 3.①能;②不能4.①向右;②向右;③向左5.①d2sp3;②sp3d2;③dsp2;④sp3-4-1-4-1第十章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1.+5;+1;-1;+6;+2;+2 2.cl2;pb3+,h2o 3.还原型辅酶Ⅰ,二氢核黄素,乳酸,还原型fad,琥珀酸,细胞色素c(fe)10.①-0.4577v;向左;-21-35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6-1-16.t=77.5%,a=0.111;t=46.5%,a=0.333第十二章基本有机化合物1.①1-戊烯;②2-甲基-1-丁烯;③4-甲基-4-己烯-1-炔;④二环[3,2,1]辛烷;⑤螺[3,4]辛烷;⑥甲基对苯二酚(或2-甲基-1,4-苯二酚);⑦苄甲醚(或苯甲甲醚);⑧3,4-二甲基戊醛;⑨1-苯基-2-丙酮;⑩2-甲基-2-丁醇 2.①3 3 ②ch3ch=chch=chch3ch32ch3ch3ch2ch2ch3o ho3o③④⑤ch32ch33ch3oh3.①3 ② ch coch c + coohh333clohoh③ ch 3 r 2ch 3④ ; cb ⑤och3ch2ch2cch3 ;no2⑥⑦ooho3nachi3ch3ch2ch2coona+ch3⑧ch3ch2chohch(ch3)cho;⑨(ch3)3ccoona+(ch3)3cch2oh4.①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褪色者为己烷;另取剩下者加硝酸银的氨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者为1-己炔。
基础化学考试章节:第二章溶液第三章酸碱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第四节比较重要)第四章难容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五章胶体分散系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十章共价键和分子间力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第十二章滴定分析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一章绪论知识点:SI制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开尔文(k)、坎德拉(cd)、摩尔、安第二章溶液第一节: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基本单位摩尔,符号:mol。
2、0.012kg12C的原子数目是阿伏伽德罗常数,L=6.02×1023mol-13、摩尔质量:B的质量除以B的物质的量即:MB =mB/nB3、物质的量浓度:物质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混合物的体积V,即:c B =nB/V4、摩尔分数又称为物质的量分数:定义为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即:x B =nB/(nA+nB)——B的摩尔分数(若溶液只有A与B)5、质量摩尔浓度:B的物质的量nB 除以溶剂的质量mA(Kg),即:b B =nB/mA6、质量分数:B的质量mB除以溶液的质量m,即:ωB =mB/m7、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 与B的浓度cB之间的关系:ρB =c B /c B 〃M B第二节:1、溶液的性质分为两类,一是决定于溶质的本性,二是与溶质无关,主要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的多少。
二者统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2、由液相变为气相为蒸发,气相变为液相为凝结。
3、蒸汽所具有的压强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1)蒸汽压的大小与液体本性有关,与温度有关。
(详细见课本P12表)2)稀溶液蒸汽压比纯溶液蒸汽压低原因:纯溶液表面部分被溶质分子占据单位之间内溶剂分子蒸发量少其蒸汽压必然低于稀溶液蒸汽压,这种现象称为:蒸汽压下降。
3)部分公式:A 、p=p o x A (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等于纯溶剂蒸汽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推导一下:x A +x B =1 p=p o (1-x B ) p o -p=pox BΔp=p o x B 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与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B 、若稀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 B 远远小于溶剂的物质的量n Ax B =n B /(n A +n B ) ≈n B /n A =n B /(m A /M A )Δp=p o •n B /(m A /M A )=p o M A •n B /m A式中m A 与M A 分别为溶剂的质量和摩尔质量。
《缓冲溶液》作业解析参考1. 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不具有缓冲作用的是:A. 100 mL 0.10 mol ·L -1 KH 2PO 4溶液和50 mL 0.10mol ·L -1 NaOH 溶液B. 100 mL 0.10 mol ·L -1 HAc 溶液和50 mL 0.10mol ·L -1 NaOH 溶液C. 100 mL 0.10 mol ·L -1 NaH 2PO 4溶液和50 mL 0.20mol ·L -1 NaOH 溶液D. 100 mL 0.10 mol ·L -1 KH 2PO 4溶液和50 mL 0.10mol ·L -1 HCl 溶液【C 】A 是0.010 mol KH 2PO 4和 0.0050 mol NaOH 混合,反应完全后,溶液中含有等量的H 2PO 4- 和HPO 42-,是缓冲溶液;B 是0.010 mol HAc 和 0.0050 mol NaOH 混合,反应完全后,溶液中含有等量的HAc 和Ac -,是缓冲溶液;D 是0.010 mol KH 2PO 4和 0.0050 mol HCl 混合,反应完全后,溶液中含有等量的H 2PO 4- 和H 3PO 4,是缓冲溶液;C 是0.010 mol KH 2PO 4和 0.010 mol NaOH 混合,反应完全后,溶液中只含有HPO 42-,因此不是缓冲溶液;2. 下列关于缓冲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温度一定时,影响缓冲溶液pH 值的主要因素为p K a 和缓冲比B. 缓冲溶液的有效缓冲范围为p K a ± 1C. 缓冲溶液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越大,则其缓冲容量越大D. 缓冲溶液加水稀释后,pH 值基本不变,缓冲容量也不变【D 】根据亨-哈方程式a [B ]pH p lg [HB]K -=+可知,温度一定时,缓冲比改变,溶液的pH 值会发生变化,此外,当组成缓冲系的共轭酸碱对不同时,弱酸的p K a 也不相同,那么溶液的pH 值也不相同,所以A 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