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生物与环境题型突破
- 格式:doc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九生物与环境
【教法指引】
从09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是考查的重点。
对于每个不同的部分应该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1、对于种群和生物群落这一部分,重点通过比较的方法,比较“J”和“S”曲线的形成原因的差异,“S”曲线相对应的增长速率的曲线也是一个重点。
同时要将曲线转换成表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
另外,“S”型曲线的运用也是一个重点,老师应该采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对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需要通过比较的方法,突破营养级和消费级别的异同;以实例引导分析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一种生物数量的改变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改变也是一个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一般的原则。
有关能量来源、去向和相关计算要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和精选习题进行突破,预计此部分是今后考查的重点。
【专题要点】
此本题的重点在于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曲线;另外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循环也是重点,有时还会涉及到计算。
一、生态因子的组成
二、非生物因子的作用
三、生物种间关系比较
四、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六、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七、群落的概念及结构
八、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十、典型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
十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十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十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十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十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十六、生物圈及其稳态
十七、酸雨的成因与危害十八、生物多样性。
咐呼州鸣咏市呢岸学校专题九生物与环境【教法指引】从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考查的。
对于每个不同的该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1、对于种群和生物群落这一,通过比较的方法,比较“J”和“S”曲线的形成原因的差异,“S”曲线相对的增长速率的曲线也是一个。
同时要将曲线转换成表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
另外,“S”型曲线的运用也是一个,老师该采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对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通过比较的方法,突破营养级和消费级别的异同;以实例引导分析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一种生物数量的改变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改变也是一个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一般的原则。
有关能量来源、去向和相关计算要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和精选习题进行突破,预计此是今后考查的。
【专题要点】此本题的在于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曲线;另外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循环也是,有时还会涉及到计算。
一、生态因子的组成四、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生物生长或存活(超过生物的耐受性)的生态因子①作用的不可替代②作用的和同重要③作用的不价④彼此相互影响①对整个环境起主导作用,能引起生态关系的变化挺水植物大多数农作物BAB时间六、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特点:年增长率不变事例:引进的生物的早期增长接近“J t t N N λ0=时间特点:①增长率不断变化十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ⅠⅡⅢⅣ(一般不超过五级)十六、生物圈及其稳态。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生物与环境题型突破题型突破卷(四)® ................... x .题组 01. (14分)(2013 •山东高考)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 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_______ 。
根据下面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 )111111田螺数量(只) 1518:151915 :14(2) 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________ (填“I”或“n” )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 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___ 点时收益最大。
A B C醫控制厉的冇方生物瞬度亠(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1) 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有人的主观因素;田螺的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15 + 18 + 15+ 19+ 15+ 14)/6 = 16 只/m2。
(2) 纵坐标表示“成本或价值”,由题干信息“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可判断纵坐标中的两条线,其一表示防治成本,其二表示作物价值。
实际生活中,作物价值高于防治成本才有收益,由此推测曲线I表示防治成本,曲线n表示作物价值。
从图中可看出,B点时作物价值与防治成本差值最大,所以该点收益最大。
(3) 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
【答案】⑴随机取样16(2) I B(3) 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2. (16分)(2014 •山东理综)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
专题09 生态环境目录一、题型解读二、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措施思路类【题型2】原因分析类【题型3】说明依据类三、最新模考题组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着而来,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延续等,因此高中阶段培养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工程项目研究”等核心知识,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必考的热点。
非选择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措施思路类、原因分析类和说明依据类。
【题型1】措施思路类【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提分秘籍】措施思路类方法突破: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措施是……”、“方案(方法)是……”、“思路是……”、“设想是……”。
其中措施方案类答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但要求简洁明了。
思路设想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强,不用写出具体操作,只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就行。
【变式演练1-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生物与环境类专项突破1.(2019·陕西高三模拟)生态浮床技术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为绿水再现做出了贡献。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下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生态浮床的应用使水体中群落的空间更加复杂,发生变化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________(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说出两点)(4)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答案(1)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2)阳光(3)水流流经浮床时,流速变缓,物理沉降作用显著;浮床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浮床植物根系富集微生物,加速污染物分解(4)间接和直接解析(1)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息环境表现为垂直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植物的遮光效应抑制了藻类的发生,所以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阳光的影响。
(3)流速降低时浮游的污染物的沉降作用增强;浮床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浮床植物根系富集微生物,加速有机物和重金属降解等均有利于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
(4)生态浮床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浮床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生态文明建设微网构建考向探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对环境保护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提出了一些治理环境的理念和观点。
这些理论和观点与生物学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内容高度契合,近几年高考试题中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为背景和切入点的试题已悄然出现,试题可结合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生态恢复等方面进行考查。
针对练习1.(2022山东模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作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C.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中华秋沙鸭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2.(2022江西上饶二模)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于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这与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密不可分,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而信息往往是双向传递的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易地保护就是将各种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保护D.超过25%的现代药物是从热带雨林植物中提炼出来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2022黑龙江四模)“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鲜亮底色。
在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了生物可降解餐具,这种餐具的材料是聚乳酸,而聚乳酸是以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发酵得到乳酸,再聚合而成的生物降解材料。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种群和群落1.(2024·山东济宁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B.DNA粪便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开展,结果更精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纳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获器产生了记忆,则采纳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2.(2024·北京西城二模)一般来说,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
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
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养分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不须要随机取样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养分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D.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3.(2024·山东日照一模)种群生理性调整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个体处于惊慌状态,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一方面生长激素削减,生长代谢受阻,死亡率上升;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削减,生殖受到抑制,诞生率降低。
反之,种群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整,可使种群数量上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性调整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体液调整来实现B.社群压力下降时,种群的诞生率上升,死亡率降低C.生理性调整会变更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4.(2024·湖南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集群生活不利于基因沟通,会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B.桦树林中高矮不同的桦树并不构成该群落的垂直结构C.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比例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退耕还林、还草后,退耕区域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5.(2024·四川成都三模)下图是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演替成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群落(③)的过程。
专题突破练10 生物与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2024新课标Ⅱ卷)为了探讨和疼惜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疼惜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探讨人员接受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疼惜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探讨供应了相关依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疼惜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接受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接受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疼惜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疼惜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2.蝗虫适合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壤中产卵,无翅蝗蝻到有翅成虫发育天数(发育历期)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植树造林可降低蝗虫诞生率B.70%的相对湿度有利于蝗虫的发育C.温室效应加剧会缩短蝗虫的发育历期D.通过喷洒农药可彻底消退蝗虫的危害3.(2024全国甲卷) 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质量和种群总质量随时间的变更趋势如左下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质量、种群总质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4.科研团队以华北某地区樟子松、云杉和落叶松作为探讨对象,进行了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树种樟子松12 58 210云杉8 46 208落叶松460 464 568A.该群落中樟子松、落叶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增长型、稳定型B.落叶松是该群落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 1 492 株/hm2C.表中数据是多个样方调查数据的平均值,要求每个样方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D.针叶树和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呈现不同变更,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5.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
现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制备叶片水提取液(供体),然后用制备的水提取液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比照组干重-1)。
第二部分强化学科素养——提升备考能力备考能力一:突破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一、基础训练方法一:“陷阱”排除法。
“陷阱”是选择题选项常用的伎俩,答题要求务必敏锐洞察,谨防上当,尤其对教材知识概念把控要严格!例如高等动物无氧呼吸不生成CO2;病毒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生活;原核细胞无核膜及核糖体除外的细胞器,无生物膜系统等。
1.[2023·衡水中学模拟]与平静状态相比,人在剧烈运动状态下,分解等量葡萄糖时,耗O2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2.[2023·长沙适应性考试]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专一性有关C.图中所示蛋白质转运过程在大肠杆菌细胞中也可发生D.图中蛋白质转运至细胞外时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3.[2023·唐山质检]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B.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方法二:避“实”就“虚”法。
选择题中选项复杂程度不同时,应从简单选项开始加以排除,尤其是涉及计算的复杂选项,在确定其他选项不正确后,可直选该选项,不必要用大量时间去解决他!涉及多个计算选项,也从最简单的选项加以排除。
4.[2023·唐山模拟]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食物网,图2为不同体长D 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B.若体长为6.5cm的D种群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0kgC.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D.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5.[2023·南京师大附中模拟]某正常男性的父亲是一位白化病(对应的等位基因为A—a)患者,该男性与一位正常女性婚配,经计算他们子女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02。
青工网上技能大赛活动(huó dòng)总结青工网上技能大赛(dà sài)活动总结2022年青工网上技能大赛(dà sài)活动总结2022年青工网上技能大赛历时四个月。
活动期间,形式新颖的网上答题活动得到了各级(ɡè jí)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受到了广阔(guǎngkuò)青工的喜爱和广泛参与,青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一、开展的情况相对去年,2022年青工网上技能大赛活动有以下特点:组织机构更加完善。
今年网上练兵组委会成员由原来的三家单位增加到了工会、劳人部、技术中心、平安环保处、计控处、团委六家单位,成立了由公司领导为组委会组长,主办单位领导为组员的活动领导小组。
各二级单位也相继成立了由主管领导挂帅、相关科室参加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和考核鼓励制度,为网上练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5月18日,组委会在会展中心举行了网上练兵活动启动仪式,下发了“青工网上大练兵活动〞安排意见,对活动进行了布署。
随后,各二级单位也纷纷召开网上练兵发动会,做好赛前的宣传发开工作。
比赛工种覆盖面更广。
今年的练兵工种在充分考虑青工人员分布及工种技术含量的根底上,确立了电焊工、天车工、轧钢工、连铸浇钢工四个比赛工种。
同时,为了扩大练兵工种覆盖面,组委会为二级单位开通了自办工种练兵平台,烧结厂、炼铁厂、第二炼钢厂、第二炼轧厂、第一轧钢厂、第二轧钢厂、运输部、附企公司、机制公司等九家单位自办了看火工、维修电工、维修钳工、热处理工、内燃机乘务员、数控火焰切割工、数控机床、车工八个工种的比赛,形成了集团公司办“大赛〞,各二级单位办“小赛〞的运作模式。
比赛题库数量更大。
2022年五个工种共有15732道题。
今年,为了能够让青工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向兄弟单位寻求帮助,购置专业题库书籍,找专业技术人员出题等多种渠道不断充实题库。
专题11.1 生物和环境疑难突破1.(2015·全国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 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知,戊中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中能量相差不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可得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根据(1)中的食物网简图可以看出甲和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戊是生产者,而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2.(2016·全国卷Ⅲ)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新人教高三生物二轮大题集训专题(五)生态类突破1.鲑鱼是鲑科鱼类的通称,种类繁多。
鲑鱼的洄游是自然界中独特而又壮观的现象。
在海洋中生存的鲑鱼,进入繁殖期后,会逆河流而上,跨越几千米的距离,回到其出生地淡水中产卵。
产卵受精后,亲代鲑鱼会因能量损耗殆尽而死亡,后代鲑鱼会继续延续祖先的行为,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鲑鱼及相关生物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在洄游的过程中,鲑鱼对水温极其敏感,高于20 ℃的水温对于大多数鲑鱼来说是致命的威胁。
水温升高,会导致鲑鱼的________下降,从而造成幼体鲑鱼的数量减少。
对于鲑鱼数量的研究可在洄游的路途中采用合适的方法来统计,请评价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鲑鱼数量的可行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室效应会导致鲑鱼数量减少,请根据上述资料,试分析可能的原因:除引起水温升高造成的影响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如表表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中碳的交换情况。
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鲑鱼对水温极其敏感,根据造成幼体鲑鱼的数量减少可知,水温升高会导致鲑鱼的出生率下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综合能力专题突破卷(6)(本卷包括6个选择题36分;5个非选择题54分;总共90分)一、选择题1.【2011·盐城一调】生态工作者对我国北方东西向三种类型的草原(甲、乙、丙)进行调2面积10×1030×3060×6090×90100×100120×120140×140……甲 3 6 9 11 13 13 13 ……乙 3 8 10 15 19 20 20 ……丙 2 2 4 5 5 5 5 ……定性最高的是乙C.完成此项调查的方法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D.调查甲草原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最佳样方面积为100×100cm22.【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3.【2010·北京门头沟3月抽测】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营养关系)能量调查: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4.【2011·福州质检】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
下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食物链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的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5.【2011·三明联考】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 l、M2、M3和M4。
突破选择题常考类型3 图解图示类——有效“架桥”破解真题示例1.[2022·山东卷]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
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B.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C.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会加重铵毒D.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2.[2022·广东卷]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
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自连环化(如图),该线性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主要原因是( )A.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B.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C.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D.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同3.[2022·浙江1月]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题后归纳Ⅰ.答题模板Ⅱ.知识归纳一、模式图与示意图1.细胞膜结构模式图2.物质运输的模式图3.酶专一性的模式图图中A代表酶;B代表反应物;E、F代表产物。
4.膜蛋白功能的模式图5.光合作用“三率”相关模式图整合6.细胞周期的模式图7.细胞凋亡过程的示意图8.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图解9.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图中过程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转录,④表示翻译。
10.动物激素分泌及传送方式示意图图中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代表促甲状腺激素,③代表甲状腺激素,④代表胰岛素。
11.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丙为核糖体;①过程为转录,②过程为翻译。
[键入文字]
高三年级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题型突破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生物学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三年级生物二轮生物与环境题型突破专项训练试题,希望你喜欢。
1.(14分)(2013•山东高考)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
样方编号123456
样方面积(m2)111111
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1。
二轮题型突破卷(1)一、单选题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和DNA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密切相关B.细胞中都含有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并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D.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蛋白质,含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核酸2.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
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正确的是()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的过程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不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3.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蛋白质)和dATP(脱氧腺苷三磷酸)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HO的生成2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色素C的浓度,因变量是促细胞凋亡效果C.促凋亡效果会引起细胞中细胞色素C和dATP的含量升高D.由结果可知细胞色素C的存在与否不影响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4.每年的腊月初八,很多地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和膳食纤维(纤维素)等,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腊八粥”煮熟后,食材中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B.“腊八粥”中的膳食纤维很难被消化,但可以促进人体的肠胃蠕动C.相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碳水化合物释放的能量少D.“腊八粥”中含有糖类,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腊八粥”5.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生物与环境题型突破题型突破卷(四)1.(14分)(2013·山东高考)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1)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有人的主观因素;田螺的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15+18+15+19+15+14)/6=16只/m2。
(2)纵坐标表示“成本或价值”,由题干信息“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可判断纵坐标中的两条线,其一表示防治成本,其二表示作物价值。
实际生活中,作物价值高于防治成本才有收益,由此推测曲线Ⅰ表示防治成本,曲线Ⅱ表示作物价值。
从图中可看出,B点时作物价值与防治成本差值最大,所以该点收益最大。
(3)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
【答案】(1)随机取样16(2)Ⅰ B(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2.(16分)(2014·山东理综)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点。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
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解析】(1)图甲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维持最大的增长速率,故捕捞后的数量应处于b点。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依据计算公式可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如果被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捕食,则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下降,因此计算得出的估计值会偏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原来没有生物存在,后来依次出现了不同的生物群落,该过程为群落的初生演替。
(3)A可以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A、C、D的能量均能流向B,则B为分解者,D为初级消费者,C 为次级消费者。
其中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使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中,B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故两者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7.5×106J/(m2·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1.5×106 J/(m2·a),故两者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5×106)÷(7.5×106)×100%=20%。
(4)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生态系统难以维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从而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1)b 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 B(注:两空可颠倒) 20%(2分)(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2分)3.(20分)(2014·安徽理综Ⅱ)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_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
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_______的方法。
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________。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
用________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种种类增多,可以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遗传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大豆根部有与其共生的根瘤菌,根瘤菌能够固氮,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不同物种为了同样的食物而发生争斗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进行物种内部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种群的繁衍,维持生殖隔离。
(3)发酵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被微生物(酵母菌)利用,故玉米馒头所含能量较少。
(4)刚果红能将纤维素染成红色,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在纤维素分解菌的周围会出现透明圈,依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判断纤维素分解菌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答案】(1)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2)样方法竞争生殖隔离(3)玉米馒头(4)刚果红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1.(14分)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以后由巴西引入广东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1)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_______,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________。
(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________而迅速蔓延,疯狂吞噬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直接导致________下降。
科研人员将一定数量的鸭子放到稻田和茭白田中,一段时间之后,采用________法调查,发现福寿螺的数量明显减少,但是许多农作物的叶子却被鸭子毁坏了。
(3)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因此可用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________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________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捕食关系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2)天敌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样方(3)6~7(6月中旬~7月中旬)成年(生殖期) 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4)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增长的效果十分明显(用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增长比用鸭子好)(合理即可)2.(18分)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
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存活数/只44 54 66 78 96 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1)麋鹿引入保护区后,导致种群数量发生上述变化的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88年麇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绘制该麇鹿种群从1986年以后性别比例(雌/雄)的变化趋势图。
(4)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________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
③研究人员发现麇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其生态学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麋鹿数量逐年增加,其原因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
(2)1988年麋鹿的存活数为54只,比1987年增加了10只,增长率为10/44≈22.7%,增长率为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则死亡率为27.3%-22.7%=4.6%。
(3)麋鹿为雌雄异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在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其性别比例趋向于理论比1∶1。
(4)麇鹿以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其采食同化的碳大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当地植被的变化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麇鹿喜食入侵物种互花米草,有利于控制互花米草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