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引2017—2018年版
- 格式:pdf
- 大小:770.95 KB
- 文档页数:31
无人体系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无人体系是指在无人驾驶车辆、机器人、航空器等领域运作的系统,它们不需要人类直接控制,能够自主完成任务的智能系统。
在这样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中,标准化尤为重要,可以保障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增加安全性,并促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制定无人体系标准显得至关重要。
一、无人体系标准的必要性1.保障无人体系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由于无人体系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无人驾驶车辆、机器人、航空器等各种智能系统,不同制造厂商生产的设备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制定一套标准可以使各种设备保持互通互联的能力,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2.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无人体系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军事、医疗、交通等领域。
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可能会导致设备之间的不兼容性,从而增加系统的风险。
而严格的标准化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并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促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无人体系是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之一,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可以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发展,加速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标准化也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从而推动无人体系市场的繁荣。
1.开放性原则。
无人体系标准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方便各方参与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只有当标准是开放的,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支持。
2.全面性原则。
无人体系标准需要覆盖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只有当标准考虑全面,才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前瞻性原则。
无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标准制定者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技术与新需求,确保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灵活性原则。
无人体系标准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只有当标准灵活性很强,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1.需求分析。
在制定无人体系标准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了解市场上已有的标准,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
只有当标准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学术研讨浅析测绘无人机应用标准化体系构建■ 武兴隆1 郭 磊2(1.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2.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摘 要:随着无人机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在测绘应用中更加规范、有序和高效地使用无人机成为当前亟须探索的课题。
文章对全国无人机测绘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其缺陷和市场需求,探讨了测绘无人机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急需制修订相关标准的方向和内容,从加强前期技术论证、完善法规体系和考虑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后续相关标准的研制提供指引和参考。
关键词:测绘无人机,标准建设,标准体系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09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Applicationof UA V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WU Xing-long1 GUO Lei2(1. The Nuclear Industry 247 Brigade of 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2. Surveying and Mapping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application scale of UAV in the fi 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how to use UAV more standardized, orderly and effi ciently has become an urgent topic to be explor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national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UAV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standards system of UAV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mbined with its defects and market demand,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and content of the urgent revision of relevant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in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preliminary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and consider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provide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standards develop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UAV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Keywords: UAV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standards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ystem0 引 言无人机以其机动性、立体式、智能化的应用优势,已成为引领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的新驱动,“无人机+”测绘应用模式在基础测绘、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字城市建设和应急救灾测绘数据获取、重大工程建设、国土监察、资源开发、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1]。
中国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推进行业加
速发展
无人机一般指无人驾驶飞机,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
显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与“智能驾驶”已成为智能科技的焦点。
中国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如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的无人机物流配送运行规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
中国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无人驾驶航空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一、引言无人驾驶航空器(UAV)作为一种新型飞行器,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包括农业、环境监测、航空摄影等。
然而,UAV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
建设完善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的意义与现状1. 意义: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的建设对保障UAV安全运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提高UAV技术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2. 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标准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存在标准不统一、缺乏监管等问题。
三、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1. 深度: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需要从技术、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规划和建设。
2. 广度:标准体系建设应覆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涉及技术规范、安全标准、监管政策等多个方面。
四、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发展的关键问题1. 技术规范:如何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技术规范、气动性能标准等。
2. 安全标准:如何确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安全、数据安全等。
3. 监管政策:如何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监管政策、法律法规等。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保障UAV安全运行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认为,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标准研发力度、加强监管政策制定等方面,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
六、总结与展望本文从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的意义与现状、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个人观点与理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框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关标准体系也逐渐完善。
编号:MD-TM-2016-004下发日期:2016年9月21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MD-TM-2016-00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的管理,规范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和《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依法在航路航线、进近(终端)和机场管制地带等民用航空使用空域范围内或者对以上空域内运行存在影响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活动的空中交通管理工作。
第三条民航局指导监督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地区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服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空管单位向其管制空域内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提供空中交通服务。
第四条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仅允许在隔离空域内飞行。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隔离空域内飞行,由组织单位和个人负责实施,并对其安全负责。
多个主体同时在同一空域范围内开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的,应当明确一个活动组织者,并对隔离空域内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安全负责。
第二章评估管理第五条在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民用航空使用空域范围内开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飞行活动,除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外,应通过地区管理局评审:(一)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起飞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三)在视距内飞行,且天气条件不影响持续可见无人驾驶航空器;(四)在昼间飞行;(五)飞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小时;(六)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符合适航管理相关要求;(七)驾驶员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八)在进行飞行前驾驶员完成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检查;(九)不得对飞行活动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包括地面人员、设施、环境安全和社会治安等。
(十)运营人应确保其飞行活动持续符合以上条件。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权威解读国务院日前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司法部、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条例》无人驾驶航空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无人机,是指没有机载驾驶员、自备动力系统的航空器。
之所以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专门制定这样一个《条例》,主要基于两个层面的考虑。
一是从实践层面看,近年来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快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国土、物流、科研、国防等领域,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实践中无人驾驶航空器“黑飞”扰航、失控伤人、偷拍侵权等问题日益凸显,威胁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风险挑战不容忽视。
二是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现行航空管理制度是基于有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管理模式设计的,缺乏有效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也难以适应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更新快、应用场景广等特点。
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及时填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法规空白,依法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及相关活动的安全监管,有效化解和防范风险,促进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
由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总体上还是新问题,如何做到科学有效管理还需要继续探索,因此《条例》使用了“暂行条例”的名称,今后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条例》制定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条例》制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坚持安全为本,切实守牢安全底线,确保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安全有序,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军地联动、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思路,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构建无人驾驶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三是坚持放管结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分类管理,切实管住该管的、坚决放开该放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是保证航空器安全可靠的关键要素之一。
以下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南:
一、确定基本标准体系
1.1 系统建设前,需确定基本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1.2 基本标准体系应与行业建设紧密结合,充分满足各方需要。
二、制定标准细则
2.1 标准细则应包括无人驾驶航空器整体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要求和规范。
2.2 标准细则需体现国内外相关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同时满足行业的需求。
三、标准化评估
3.1 评估应包括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等关键指标。
3.2 企业需制定标准化评估计划,保证在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中都能够进行评估。
四、标准更新
4.1 标准应当根据行业需求不断更新,包含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应用等,以满足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
4.2 标准制定更新应当适时推广和应用,支持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的持续发展。
五、建立标准事务机构
5.1 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标准事务机构,负责标准体系建设的策划、组织和实施等工作。
5.2 标准事务机构应当有专业的标准制定人员,负责标准制定、
评价和更新等工作。
以上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南。
企业应该注意,在建设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尽力满足行业需求和标准更新要求,建立标准事务机构,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民航局关于印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20.05.21•【文号】•【施行日期】2020.05.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民航局关于印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运输(通用)航空公司,各机场公司,空管局、运行监控中心、民航大学、飞行学院、民航干院、航科院、民航二所、校飞中心、信息中心,各协会:为探索新时代政府监管服务的新方式,形成促进无人驾驶航空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先行先试,有序开展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点示范工作,民航局制定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方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首批试验区的申报将截止于2020年7月31日。
民航局将根据试验区工作的整体布局、实际需求和效果分批逐步扩大范围,统筹推进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
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年5月21日附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为探索新时代政府监管服务的新方式,形成促进无人驾驶航空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先行先试,有序开展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点示范工作,指导和推动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以下统称为试验区)建设,特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目的意义持续深入开展无人驾驶航空试点工作,引导产业发展、培育产业生态,为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理论研究、风险评估、技术应用等提供试运行平台,在实际运行中积累运行数据和运行经验,探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规律,制定针对性强、可推广复制的适航、飞标、空管等标准及准入规则。
二、建设原则(一)系统布局,加强顶层设计。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试验区的目标、分工和路径。
(二)重点突破,强化成果转化。
民航工程建设类标准体系(2018.4)一、行业标准(45部)1《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 5001-2013)2《民用机场总体规划规范》(MH 5002-1999)3《民用运输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 5003-2016)4《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规范》(MH/T 5004-2010)5《民用机场飞行区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规范》(MH 5005-2002)6《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规范》(MH 5006-2015)7《民用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H 5007-2017)8《民用运输机场供油工程设计规范》(MH 5008-2017)9《民用运输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09-2016)10《民用机场沥青道面设计规范》(MH/T 5010-2017)11《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MH 5011-1999)12《民用机场目视助航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MH 5012-2010)13《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MH 5013-2014)14《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MH5014-2002)15《民用运输机场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 5015-2016)16《民用机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MH5016-2001)17《民用运输机场航站楼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 5017-2017)18《民用运输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 5018-2016)19《民用运输机场航站楼时钟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19-2016)20《民用运输机场航站楼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 5020-2016)21《民用运输机场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 5021-2016)22《民用机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MH 5022-2005)23《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建设标准》(MH 5023-2006)24《民用机场道面评价管理技术规范》(MH/T 5024-2009)25《民用机场勘测规范》(MH/T 5025-2011)26《通用机场建设规范》(MH/T 5026-2012)27《民用机场岩土工程设计规范》(MH/T 5027-2013)28《民航专业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MH 5028-2014)29《小型民用运输机场供油工程设计规范》(MH 5029-2014)30《通用航空供油工程建设规范》(MH/T 5030-2014)31《民航专业工程施工监理规范》(MH 5031-2015)32《民用运输机场航班信息显示系统检测规范》(MH/T 5032-2015)33《绿色航站楼标准》(MH/T 5033-2017)34《民用运输机场供油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MH 5034-2017)35《民用机场高填方工程技术规范》(MH/T5035-2017)36《民用机场排水设计规范》(MH/T 5036-2017)37《民用机场信息集成系统技术规范》(MH/T 5103-2004)38《民用运输机场服务质量》(MH/T 5104-2013)39《民用机场噪声计算和预测规范》(MH/T 5105-2007)40《民用机场航站楼行李处理系统检测验收规范》(MH/T 5106-2013)41《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MH/T 5107-2009)42《民用机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导则》(MH/T 5108-2009)43《机场航空器运行与噪声监控系统技术规范》(MH/T 5109-2013)44《民用机场道面现场测试规程》(MH/T 5110-2015)45《特性材料拦阻系统(EMAS)》(MH/T 5111-2015)二、规范性文件(6部)1《水上机场技术要求(试行)》(AC-158-CA-2017-01)2《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AC-158-CA-2017-02)3《低成本航站楼建设指南》(AC-158-CA-2014-02)4《加拿大水上机场建设与运营》(IB-CA-2016-02)5《民用机场航站楼绿色性能调研测试报告》(IB- CA-2017-01)6《绿色机场规划导则》(AC-158-CA-2018-01)。
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吴立志 朱红伟 朱 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摘 要:目前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本文在现有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体系构建的目的和原则,构建了包括通用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训练标准等5个子体系的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规范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体系明细表。
对推进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化工作、提高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警用,无人机,标准,体系,体系表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3.10.013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s System forPolic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WU Li-zhi ZHU Hong-wei ZHU Xiang*(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Abstract: Currently, the standards for polic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are at a preliminary stage in terms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Building upon existing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for police UA V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a standards system for police UA Vs, establishes a standardized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five subsystems, including general standards, technical standards, application standards,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training standards.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it compiles a detailed table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for police UA Vs, which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olice UA Vs and improving their operational efficiency.Keywords: polic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tandard, system, system table基金项目: 本文受公安部科技计划项目“警用无人机发展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LL56)资助。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7—2018年版)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作为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其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爆发期。
当前,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在全球市场占有较高份额,技术和制造能力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前列,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主要应用于军用和非军用(民用、
国家用)两个领域。
军用领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
的技术储备,国家军用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
非军用领域,由于应用广泛,体积重量及技术构型差异大,分类和分级复杂,管理法规缺失,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证,技术要求难以统一,行业发展受限,影响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因此,为提高非军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以下简称“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监管水平,规范行业发展、市场秩序和行业
行为,提升行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引领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
打造高效产业链,需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的优势作用,发挥标准引领和规范新兴行业发展的作用,实现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调发展,构建科学、有效、
协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技术和行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 1 —。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发布近年来,中国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国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成为评价我国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规模扩大、安全保障、绿色发展、智能化水平、服务质量提升。
通过这六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情况,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国家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包括交通网络的建设情况、道路质量、铁路线路密度、港口和机场的设备设施等方面,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和不足之处。
其次,运输规模扩大是交通运输领域的核心目标之一、该指标包括客运量、货运量的增长情况,以及交通运输贡献率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运输规模的发展情况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程度。
第三,安全保障是交通运输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该指标包括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安全记录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交通安全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所在。
第四,绿色发展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该指标包括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情况、环境污染排放情况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发展的程度和可持续性。
第五,智能化水平是衡量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包括交通信息化建设情况、智能交通系统的覆盖程度、无人驾驶技术应用情况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的进展和潜力。
最后,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交通建设的根本目标。
该指标包括交通运输服务的便利性、效率等各方面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程度和问题所在。
总之,《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布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发展方向,对于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提高交通体系的运营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通用要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通用要求是一个综合性的规范,旨在确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也称为无人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这些要求不仅涉及到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还涉及到其在实际运行中的行为和管理。
首先,对于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通用要求强调了结构强度、电子围栏、远程识别、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规定。
结构强度要求无人机在设计和制造时,必须能够承受预期的载荷和环境条件,以确保其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子围栏则是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在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中设置禁飞区域,以防止其进入不安全或禁止飞行的区域。
远程识别要求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或蓝牙自动广播识别信息,以便其他航空器或地面人员能够识别和跟踪。
应急处置要求无人机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应具有悬停/空中盘旋、返航、降落、开伞等一种或多种处置能力,以确保无人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停止运行。
其次,在无人机的实际运行中,通用要求还规定了飞行高度、速度、距离、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例如,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必须保持在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以避免与商业航班发生冲突。
同时,无人机的起飞重量也受到限制,以确保其不会对地面或其他航空器造成过大的影响。
此外,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也受到限制,以避免过快或过慢的速度导致安全问题。
最后,通用要求还强调了无人机的管理和监管。
这包括无人机的注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许可、飞行计划的申报和批准等方面。
通过这些管理和监管措施,可以确保无人机的运行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从而减少安全风险和提高运行效率。
总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运行通用要求对无人机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这些要求不仅有助于确保无人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助于促进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合规运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7.12.06•【文号】工信部装〔2017〕310号•【施行日期】2017.1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装〔2017〕3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航空工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有关企业:民用无人机制造业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个人消费、植保、测绘、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消费类无人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引领全球发展水平的高科技产品之一,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但民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检测认证体系不健全、安全监管手段滞后、行业应用类无人机部分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围绕提升民用无人机安全性和技术水平这一核心,推进统一管控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大力促进两化融合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产业竞争优势,促进我国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巩固提升行业竞争优势。
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安全防范、环境营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标准规范。
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创新能力。
按照引领发展、需求导向、急用先行、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建立民用无人机标准体系。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作为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其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爆发期。
当前,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在全球市场占有较高份额,技术和制造能力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前列,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主要应用于军用和非军用(民用、国家用)两个领域。
军用领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国家军用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
非军用领域,由于应用广泛,体积重量及技术构型差异大,分类和分级复杂,管理法规缺失,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证,技术要求难以统一,行业发展受限,影响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因此,为提高非军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以下简称“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监管水平,规范行业发展、市场秩序和行业行为,提升行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引领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打造高效产业链,需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的优势作用,发挥标准引领和规范新兴行业发展的作用,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调发展,构建科学、有效、协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技术和行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1 —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组织制定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106号)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发挥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满足市场需求、支撑政府监管为出发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努力构建科学、有效、协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引领发展。
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部门多,应用范围广,分类和分级复杂等特点,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施策,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引领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有序发展。
多方参与、协同发展。
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的优势作用,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同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协同推进的标准— 2 —化格局。
需求牵引、急用先行。
为满足市场需求和安全需要,优先开展急需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军民融合,开放合作。
兼顾工业制造和军用装备需求,加强军民合作,提高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通用化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国际标准化水平,掌握标准话语权。
(三)建设目标根据当前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发展现状,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共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7-2018年):满足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市场需求,支撑行业监管需要,初步建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并重点制定一批市场急需、支撑监管的关键标准;第二阶段(2019-2020年):逐步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制定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健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制修订300项以上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基本实现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全覆盖,行业应用标准满足相关行业应用需求。
加快将我国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国际标准化竞争力。
二、建设思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按照“三步走”原则建设,具— 3 —体如下:第一步,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类分级复杂,体积重量及技术构型差异大,应用领域众多等特点,分别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提取共性抽象特征,各自构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架构和技术架构。
管理架构由生命周期、分级分类和应用对象组成,技术架构由系统层级、分级分类和平台构型组成,从而界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覆盖研发、注册、鉴定、制造、流通、运行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需求;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架构和技术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管理架构的分级分类维度和应用对象维度组成的平面依次映射到生命周期维度的七个层级,形成研发、注册、鉴定、制造、流通、运行和报废等七类管理标准;将技术架构的分级分类维度和平台构型维度组成的平面依次映射到系统层级维度的三个层级,形成系统级、分系统级和部件级等三类技术标准。
考虑到基础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特殊需求,将基础标准、行业应用标准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共同构成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结构;第三步,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而建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
(一)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架构1.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架构— 4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架构通过生命周期、分级分类和应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完成,如图1所示。
应用对象图1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架构(1)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由研发、注册、鉴定、制造、流通、运行和报废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链式集合。
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2)分级分类根据起飞重量和体积划分,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为微型、轻型、小型和大型。
(3)应用对象从应用对象角度,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为农业应用、电— 5 —力应用、安防应用、测绘应用、其他应用等五类应用。
2.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技术架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技术架构通过系统层级、分级分类和平台构型三个维度构建完成,如图2所示。
直升机多旋翼固定翼图2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技术架构(1)系统层级系统层级共三层,分别为系统级、分系统级和部件级。
(2)分级分类根据起飞重量和体积划分,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为微型、轻型、小型和大型。
(3)平台构型从平台构型分类角度,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为直升机、— 6 —多旋翼、固定翼和其他等四类。
其他类可包含伞翼、扑翼、混合构型等。
(二)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结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标准”、“B 管理标准”、“C技术标准”和“D行业应用标准”等四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系。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结构图(三)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框架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由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结构向下映射而成,是形成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框架包括“A 基础标准”、“B管理标准”、“C技术标准”和“D行业应用标准”等四个部分。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框架如图4所示。
— 7 —图4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框架— 8 —三、建设内容(一)基础标准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分类分级、编码标准、身份识别和安全标准等五个部分,如图5所示。
图5 基础标准子体系术语定义标准用于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常用术语及定义。
分类分级标准用于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分类及分级要求。
编码标准用于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识代码的编制原则及方法。
身份识别标准用于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要求。
— 9 —安全标准用于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性要求、安全性设计分析准则、安全性评价方法等,包括系统安全、部件安全、信息安全及其他安全标准。
(二)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研发管理、注册管理、鉴定管理、制造管理、流通管理、运行管理和报废管理等七个部分,如图6所示。
图6 管理标准子体系研发管理主要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研发过程中的需求管理标准、规划管理标准及其他管理内容进行规定。
注册管理主要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进行登记识别,包括备案登记、基本条件与评价方法及其他标准。
鉴定管理主要基于分级分类标准对适航取证和产品鉴定进— 10 —行分类规定,以及其他鉴定管理规定。
制造管理主要为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制造生产过程而制定的管理标准,包括项目管理标准、技术管理标准、产品管理标准及其他标准。
流通管理主要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销售备案、进出口及其他管理内容进行规定。
运行管理主要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操作标准或规范,包括频谱管理、空域管理、人员管理、维护保障及其他标准。
报废管理主要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报废条件、报废程序及其他管理内容进行规定。
(三)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系统级标准、分系统级标准和部件级标准等三个部分,如图7所示。
系统级标准主要包括专业工程标准、试验与试飞标准、通用接口标准及其他标准。
其中,专业工程标准包括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人机工程及其他标准;试验与试飞标准包括通用要求、试验方法及其他标准;通用接口标准包括电子围栏、数据接口规范、频率与通信技术要求及其他标准。
分系统级标准主要包括无人驾驶航空器平台标准、起降系统标准、测控系统标准、任务系统标准、网络通信系统标准及其他标准。
其中,无人驾驶航空器平台标准包括总体与结构标准、动— 11 —力装置标准、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标准、机械与电子系统标准及其他标准;起降系统标准包括起飞系统标准和降落系统标准;测控系统标准包括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标准、飞行指挥与控制系统标准及其他标准;任务系统标准包括作动类任务系统标准、信息类任务系统标准及其他标准;网络通信系统标准包括网络通信接入与传输标准、网络通信模块及集成标准,以及其他标准。
部件级标准主要包括通用零部件、计量、工艺、工装及其他标准。
其中,通用零部件标准包括紧固件、机体结构件、机械与电子元器件及其他标准。
图7 技术标准子体系— 12 —(四)行业应用标准行业应用标准主要包括农业、电力、警用、测绘、航拍、物流、遥感以及其他应用标准,如图8所示。
图8行业应用标准子体系四、组织实施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领域的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协调处理标准制修订和应用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化工作的落实,有序推进体系建设。
实行动态更新完善机制。
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行业的持续发展,动态更新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滚动制修订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
— 13 —加强协同推进。
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各方的优势作用,立足填空白、补短板、提水平,基础和安全类标准以国家标准为主,技术、产品和行业应用类标准以行业标准为主,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调发展。
强化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