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钱塘湖春行5[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24
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第 1 页共1 页。
初中生必备古诗文(人教版)七上:1.童趣2.《论语》3. 观沧海(曹操)4.次北固山下(王湾)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6.西江月(辛弃疾)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9.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下:1.伤仲永(王安石)2.木兰诗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4.口技(林嗣环)5.夸父逐日《山海经》6.两小儿辩日《列子》7.狼(蒲松龄)八上:1.桃花源记(陶渊明)2.陋室铭(刘禹锡)3.爱莲说(周敦颐)5.核舟记(魏学洢)6.大道之行也(《礼记》)7.望岳8.春望9.石壕吏10.三峡(郦道元)1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3.归园田居(陶渊明)14.使至塞上(王维)15.渡荆门送别(李白)16.登岳阳楼(陈与义)八下:1.与朱元思书(吴均)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3.马说(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6. 赤壁(杜牧)7. 过零丁洋(文天祥)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9.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0.小石潭记(柳宗元)11.岳阳楼记(范仲淹)12.醉翁亭记(欧阳修)13. 饮酒(其五)(陶渊明)14. 行路难(其一)(李白)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7.己亥杂诗(龚自珍)九上1.陈涉世家(司马迁)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3. 出师表(诸葛亮)4.望江南(温庭筠)5.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渔家傲(范仲淹)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8.武陵春(李清照)九下1.公输《墨子》2.《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鱼我所欲也《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关雎7.蒹葭备考2015中考作文素材集锦素材一:在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长春15岁小将李子君包揽了花滑赛女子单人表演自由滑,女子单人短节目、女子单人自由滑三枚金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钱塘湖春行结构【—
第一天
语文总结之钱塘湖春行结构】,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
第一副对联是从大地方写的,描述了孤山寺的风景。
第一句是作者早春游行的地点,
第二句是愿景。
“初平”,泉水初起,远眺与岸边平齐。
“云脚低”。
上面说白云低垂,
与湖面相连,勾勒出早春的轮廓。
脚下的静水和低垂的云朵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墨西湖。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
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
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
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结论:白居易的诗名具有寓言性。
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
“因为首都的工资,在大
城市生活并不容易。
初一语文诗词
初一语文诗词及全文如下: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初一语文书第一课1. 《观沧海》 -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 -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 《峨眉山月歌》 -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 《风》 -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2.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3. 《悯农二首·其二》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4.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5. 《绝句二首》 -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钱塘湖春行》作业a V»A、|-r一文学常识1本诗选自__________ ,作者 ________ 是代大诗人,字_________ ,晚年又叫 __________ 。
2•《钱塘湖春行》以 _______ 为线索,描写了西湖 _________ 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 的感情。
第______ 句和第______ 句是颔联, ______ 联运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二:阅读赏析3.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匕)②最爱湖东行不足()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 .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5.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6.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翻译:《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作者:白居易
原文
Original Text
译文
Translated Text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
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人教版初一上语文必背内容第一部份、古诗五首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康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第二部份、文言文《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wèi)之强(jiāng)。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wéī)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神游其中,。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十那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初一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篇1:初一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教材分析《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5课内容,所选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首诗歌,本首诗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差,文学基础薄弱,各方面能力相对较低,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
阅读是教学中的重点,要加强阅读指导,然后在诗歌语言的分析中关注诗歌体验和再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
(板书课题)二、作家及作品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三、朗读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4、学生自由读5、指名朗读6、齐读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五、理解内容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篇文章我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分享出来方便大家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9.《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