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工伤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学(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14
工伤工伤保险目录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给劳动者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的损害。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实行了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是指用于支付因工伤造成的劳动者的医疗费、康复费、丧葬费以及因工伤造成的劳动能力丧失或者死亡的补偿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下面是工伤保险制度的目录,通过这份目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工伤保险的相关内容。
一、工伤保险的基本概念1. 工伤保险的定义2. 工伤保险的法律依据3. 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二、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1. 工伤保险的适用对象2. 工伤保险的适用条件3. 工伤保险的不适用范围三、工伤认定和鉴定1. 工伤的认定标准2. 工伤的认定程序3. 工伤的鉴定程序四、工伤保险待遇1. 工伤医疗费用支付2. 工伤康复费用支付3. 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支付4. 工伤死亡补助金支付五、工伤保险费用的征收和管理1. 工伤保险费的征收标准2. 工伤保险费的缴纳方式3. 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六、工伤保险的监督和管理1. 工伤保险的监督机构2. 工伤保险的管理制度3. 工伤保险的监督和检查七、工伤保险的政策法规1. 《工伤保险条例》2. 《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办法》3.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八、工伤保险的宣传教育1. 工伤保险的政策宣传2. 工伤保险的知识普及3. 工伤保险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上就是工伤保险目录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份目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工伤保险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情况。
希望广大劳动者能够增强对工伤保险制度的了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切实履行工伤保险的义务,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工伤保险条例系统解读课件工伤保险条例是中国国务院于2003年8月27日发布的一项法律规定,对在工作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提供保险保障。
本次课件将从条例的基本概念、保险对象、保险范围、保险责任、保险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本概念1. 工伤保险:是指职工遭遇意外或者罹患职业病与用人单位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向职工缴纳保险费,由保险机构按照规定支付或者给予职工一定的赔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2. 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由于工作原因造成的职工的意外伤害或因职业病引起的劳动力丧失和死亡的事件。
3. 职业病:是指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工作人员接触、吸入、摄入、注射具有毒性、放射性、危险性物质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身体发生疾病。
4. 保险机构:指国务院负责职工工伤保险的主管部门指定、批准的保险公司、机构和基金管理机构等。
二、保险对象工伤保险的保险对象是符合以下条件的职工:1. 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2. 在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工作的;3. 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
三、保险范围1. 工伤医疗保险:支付职工本人因工伤、职业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等费用。
2. 工伤待遇保险:在职工因工死亡、因工致残或者护理期满后的,依法给予职工本人或者其家属一定的一次性经济补助。
四、保险责任1. 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购买工伤保险,按照规定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
2. 保险机构的责任:保险机构按照规定对职工进行工伤鉴定,并依法对职工进行工伤医疗保险、工伤待遇保险赔付。
3. 职工的权利:职工有权基于工伤保险法规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如认定为工伤,职工有权获得工伤医疗保险、工伤待遇保险赔付。
五、保险费1. 保险费的缴纳: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保险机构缴纳工伤保险费,保险费的缴纳以公司为单位,按照职工的工资标准和工龄、性别、工种等因素综合计算。
2. 保险费的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是保险费的收入来源,该基金由保险机构按照比例缴纳。
工伤保险名词解释工伤保险是一种专门针对职工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下面是对一些工伤保险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1. 工伤保险: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目的是为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提供经济保障。
2. 工伤:指从事工作时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而导致身体伤害或功能丧失。
3. 职工:指从事劳动的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与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的人员。
4. 事故:指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包括物体打击、坠落、触电、火灾、爆炸、溺水、中毒、被动作危险物品伤害等。
5. 职业病:指因从事特定职业而导致的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如矽肺病、尘肺病、职业性中毒等。
6. 工时:指职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从事工作的小时数,既包括实际工作时间,也包括规定工作时间。
7. 工伤认定:指根据职工工伤保险法规定的认定条件和程序,确认职工是否属于工伤范畴,并确定其工伤程度。
8. 工伤待遇:指职工在工伤保险的保障下获得的医疗、康复、护理、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各项待遇。
9. 医疗费用:指职工因工伤所需的治疗费用,包括医疗技术服务费、手术费、药品费、康复费用等。
10. 伤残津贴:指因工伤造成职工的身体残疾,根据伤残程度给予的经济补偿。
11. 误工费:指职工因工伤而不能从事劳动工作期间,按照一定比例给予的经济补偿,用于弥补因误工而造成的收入损失。
12. 生活护理费:指因工伤造成职工日常生活自理不能,需要家人或雇佣护工照料时的经济补贴。
13. 供养亲属抚恤金:指因工伤导致职工死亡,按一定比例给予其供养亲属的经济补助。
14. 交通费:指因工伤造成职工就医或康复治疗需要往返医院的交通费用。
15. 灵车费:指因工伤造成职工死亡,为其运送遗体所支付的费用。
16. 工伤预防:指在劳动过程中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包括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培训、劳动保护设施建设等。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课程结构:《社会保障学》教材共有十三章的内容,总体由四个模块构成。
第一模块:基本理论。
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基本内容、思想原则、制度模式、历史发展等。
第二模块:社会保险理论与基本制度。
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介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及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内容。
第三模块: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介绍。
包括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主要介绍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第四模块:社会保障运营与管理。
包括第三章和第十三章。
主要介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与监管,社会保障行政和社会保障业务管理。
各章思维导图: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社会保障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基本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合作主义”福利体制、第二章社会保障思想和原则效率社会保障分配比工薪分配更注重平等社会保障的一般原则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社会救助的原则社会保障各子项目的公平分配原则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福利的原则社会优抚的原则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原则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特征:强制性专项性储备性互济性内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国家社会保障储备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完全积累部分积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第四章养老保险定义养老保险特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支付责任模式养老保险结构和内容:覆盖范围、资金筹集、领取条件、保险支付、保险水平、遗属年金、基金运营和管理体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定义医疗保险特点国民健康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强制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医疗保险结构和内容:(基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和中国现行制度安排为例)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待遇水平、两定点三目录、转诊转院和保险支付公费医疗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六章失业保险定义失业保险特点失业预防失业保险构成就业保障制度失业补救失业保险结构和内容: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等待期、支付水平、支付办法、支付期限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等第七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定义雇主责任制模式各国工伤保险制度模式社会保险制模式普遍保障模式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一般原则待遇优厚原则救治、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工伤认定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内容:劳动功能障碍鉴定工伤保险待遇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等第八章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定义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生育保险的意义:中国现行生育保险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5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第九章社会救助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定义功能特征预算标准法(市场菜篮子法)、“1天1美元”社会救助标准计算方法马丁法恩格尔系数法比例法生活形态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工伤保险书籍
以下是一些有关工伤保险的书籍:
1. 《工伤保险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工伤保险司编著。
2. 《新编工伤保险政策问答》,岭南好书店出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编写组编。
3. 《工伤保险政策问答》,蜀山书店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写组编。
4. 《工伤保险知识手册》,人民出版社出版,殷俊、黄蓉编著。
5. 《工伤保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编写组编。
6. 《工伤保险条例实用版》,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写组编。
7. 《工伤保险条例新视听普法读本》,定价¥4.50,¥6.00(7.5折),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如需获取更具体推荐,建议前往线上或线下书店进行挑选。
在购买时请注意作者、出版社以及书籍版本等信息,以确保其内容符合您的需求。
工伤方面的书籍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意外事故或者劳动环境的不良条件所引起的人身伤害或者职业疾病。
这是一个涉及到工作安全和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下面推荐几本有关工伤方面的书籍,帮助我们了解工伤的原因、防范和保护措施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1. 《工伤保险制度研究》: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工伤保险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对于了解工伤保险的基本原理和政策框架非常有帮助。
作者通过对工伤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工伤鉴定、赔偿标准等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工伤保险的途径。
2. 《劳动者工伤防护手册》:这本手册是一本实用工具书,重点介绍了各类工伤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方法,帮助劳动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应急措施和急救方法,帮助读者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应对。
3. 《工伤鉴定与赔偿》:这是一本专门介绍工伤鉴定和赔偿制度的权威性著作。
作者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文件,帮助读者理解工伤案件的处理流程和标准,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参考。
4. 《工伤案例精析》:这本书通过对实际工伤案例的剖析,探讨了导致工伤的多种因素和原因,帮助读者加深对于工伤事故的认识。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通过研究案例提高自己的工伤鉴定能力和案件处理能力。
5. 《工伤预防与职业健康管理》:这是一本介绍工伤预防和职业健康管理的教材,适用于相关专业的学员和从业人员。
书中介绍了工伤预防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职业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对于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述推荐的书籍涵盖了工伤问题的不同方面,从工伤保险制度、工伤案例剖析到鉴定赔偿和预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和应对工伤问题。
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伤保险培训讲义梁金亮一、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数职工或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步骤和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以上规定的企业包括在中国境内的所有形式的企业。
工伤保险制度在国家之间不能互免,需要参加营业地所在国的工伤保险。
来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要参加中国的工伤保险,而到国外承包工程或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则需要参加本地的工伤保险。
二、关于工伤的认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刻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工作时刻”是指法律规定的或单位要求职工工作的时刻。
单位规定的加班加点时刻也应视为工作时刻。
“工作场所”是指职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场所,以级领导临时指派其所从事工作的场所。
二、在工作时刻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扫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职工为完成工作,在工作时刻前后,有时需要做一些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扫尾性工作。
这段时刻虽然不是工作时刻,但职工从事的预备性或扫尾性工作,与工作有直接关系,因此,条例规定这种情形也视为工伤。
3、在工作时刻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这条由两层含义;一层是指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使某些人的不合理的或违法的目的没有达到,这些人出于报复而对该职工进行的暴力人身伤害;另一层是指在工作时刻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的意外伤害。
4、患职业病的。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发的疾病。
职业病主要包括如下十大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