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09八 认识小数-022 货比三家-教案02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货比三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结合“抢红包”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 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三、教学难点:- 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读写方法,对小数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然而,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小数的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需要在本课时中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标签,如面包2元、苹果5.5元等,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些价格是整数,有些是小数?2. 学生积极参与,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指导他们意识到小数是用来表示物品的部分数量的。
新课讲解1. 教师引入本课的主题“货比三家”,解释这是一个比较商品价格的活动,类似于我们在购物时要选择最合适的商品。
2. 教师出示三个商品的价格表格,并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价格中是否有小数?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 教师:请看这个价格表格,我们要比较三种商品的价格大小。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价格中是否有小数?- 学生:有的商品价格是整数,有的是小数。
- 教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呢?3. 教师依次引导学生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小数的比较,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a. 拓展法:将小数扩大成整数进行比较。
- 教师:比如,0.1和0.2,我们可以将它们扩大成10和20,显然20大于10,所以0.2大于0.1。
b. 表格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形式,再比较分数大小。
- 教师:比如,我们将0.25转化为分数形式,就是 25100,将0.5转化为分数形式,就是50100。
显然,25100小于50100,所以0.25小于0.5。
姓名:马颖单位: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年级:三年级下册课题:货比三家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小数。
二、学生分析我校已经实行课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对小数的意义、特征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三、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商品价格的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小数大小。
2、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与他人交流多种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难点:能用多种策略比较小数的大小,并体会其中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五、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货比三家49元<51元18元<19元<2元《货比三家》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使我对新课程教学又有新的感悟一、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新课标》中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这里我结合教材提供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欲望,体验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也使学生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鼓励想法多样化,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货比三家》一、教学内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货比三家》。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
三、知识点。
会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 理解并掌握小数比较的方法与策略。
五、教学准备。
课件、畅言系统。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开火车)101×7= 200×6 20×6 305×6 300×3 80×3 120×3 70×7 33×740÷8 28÷7 36÷6 24÷8 81÷9 15÷3 54×4 91×9 24×42.师:同学们,你们在买东西或者陪爸爸妈妈买东西时,你有什么经验,或者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生可能有的回答:(1)买东西时,要会讨价还价……(2)买时还注意东西的质量……(3)买一样东西时,要多跑几家店,挑最便宜的一家买……3.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在买东西,一般都要多走几家店,看看哪家的最便宜,再买,也就是要货比三家。
今天我们就来货比三家,板书:货比三家。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开学了,你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我来介绍三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
出示图片。
2.谁愿意来当奇奇、丁丁、豆豆,来介绍一下他们文具店里的商品及价钱?3.师:淘气和笑笑想去买文具盒,你认为到哪家去买好呢?(提醒:文具盒是一样的)学生思考后可以和同桌讨论。
4.提问:为什么要到奇奇店去买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大部分学生能够看出奇奇店的要便宜。
)小组之间交流,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1)奇奇店的只要4.9元,丁丁店的却要5.1元,4.9比5.1元要少。
第八单元《货比三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道“货比三家”的含义。
2.能够使用比较法理解数据。
3.能够使用“同种商品比价法”进行货比。
4.能够使用“单种商品比价法”完成货比。
教学重点1.理解货比三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掌握同种商品比价法和单种商品比价法。
教学内容一、概念解释1.货比三家:指将同样的商品在三个以上的商铺进行比较,以求能够购得最优质的货品。
2.比较法:将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种类的物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认识其特点和规律,达到认识事物、掌握抽象概念的一种方法。
二、学习方法同种商品比价法和单种商品比价法。
1. 同种商品比价法同种商品比价法就是同时比较3个或3个以上商铺出售的同种商品的价格,从中进行筛选,选择价格合适、质量好的商品。
例:小华要买一支笔,他想知道哪家商铺出售的价格最低。
他到A商铺、B商铺、C商铺进行了比价,发现价格如下:•A商铺:1.2元•B商铺:1.3元•C商铺:1.4元在这三家商铺中,小华应选择A商铺,因为它的价格最低。
2. 单种商品比价法单种商品比价法是指只在同一家商铺内比较同种商品的价格,从中选择价格合适、质量好的商品。
例:小明在超市内要买一件薄外套,他想知道哪件薄外套才是最适合他的。
他发现超市内价格如下:•A件薄外套:12.5元•B件薄外套:14.8元•C件薄外套:15元因此,小明选择价格最合适、质量最好的A件薄外套。
三、教学案例小芳妈妈要给她买一个铅笔盒,她看中了下面这些铅笔盒。
请你帮小芳的妈妈进行货比三家。
•A商铺:10元•B商铺:11元•C商铺:9元请你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价格最低的铅笔盒所在的商铺。
铅笔盒A商铺B商铺C商铺价格10元11元9元价格最低的商铺C商铺四、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和家长一起尝试做和实践“货比三家”,选择自己心爱的物品,进行比价,选择价格合适、质量好的商品。
2.完成课堂上的作业练习。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货比三家”这一重要购物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节省购物成本。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八认识小数第1课时文具店教学目标:1.在生活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掌握小数的读法。
2.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价格的内容,初步体会小数的产生。
3.扩展学生对数的认识范围,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体会和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学会小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教师带有标价的小食品.刊物等。
学生也带几样有标价的小物品。
读作: 读作:2.完成书第2页和第3页练一练的1、2题。
第2课时货比三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体会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幻灯片学习卡片1完成教课书第4页和第5页的1、2题。
第3课时存零用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小数加减法算法的过程中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在探索小数加减法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
(2)通过与同伴交流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学习卡片、人民币等学习素材教学流程:学习指南一学习指南二学习指南三1.2元 8.8元 15.4元 3.62.34.2015.40元(1)小名买这两个玩具共花多少钱?第4课时寄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寄书”的问题情境,能正确处理小数加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的算法问题。
(2)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2课时货比三家·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大小比较,但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感受转化思想。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的填空。
1.填一填。
1.02元=()元()角()分5.50元=()元()角()分8元6角4分=()元41元8分=()元全班一起回答,老师出示答案。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之前我们学习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你能独立完成下面的整数的大小比较吗?2.在○里填上“>”“<”或“=”。
825○98 125○132 325○329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
师:你能说一说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吗?生:若位数不同,则位数多的数大。
若位数相同,则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若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
师: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货比三家)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复习元、角、分和小数的相互转化的知识是必要的,同时回顾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为新课的开展做铺垫。
【答案】1.1;0;2 5;5;0 8.64 41.08 2.>;<;<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教材82主题图)师:读一读每种商品的单价,并说一说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生1:奇奇文具店的橡皮是1.80元,是1元8角0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2课时货比三家北师大版教案:认识小数货比三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个课时,即“货比三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景,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以及运用小数进行购物时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情景,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购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购物中运用小数进行比较。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景,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作业本、文具盒、小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比如超市购物,引入小数的比较。
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尝试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
2. 新课导入:讲解小数的比较方法,如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后的位数对比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购物案例,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比较。
比如,给出两件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比较哪一件更便宜。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小数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5. 应用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购物中运用小数进行比较,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的比较方法1.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点前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2. 如果小数点前的位数相同,再比较小数点后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3. 如果小数点前的位数和位数都相同,那么两个数相等。
七、作业设计0.23 和 0.2341.5 和 1.500.789 和 0.792. 小明在超市购买了一瓶饮料,原价是3.5元,促销价是3.2元。
请问小明购买这瓶饮料省了多少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在购物中比较价格,还可以在其他场景中运用小数进行比较,比如比较身高、体重等。
2 货比三家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基础上来比较小数的大小的。
比较小数大小本质上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的数加以比较,但前面只是借助元、角、分初步认识小数,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等的认识还很模糊,因此教材不是单纯地把小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是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比较方法。
方法一是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关系,将小数形式呈现的单价先转换成几元几角,再全部转换成角,以角为单位进行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是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比较。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在元、角、分的背景下,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科书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继续强化现实情景的作用,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进一步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科书创设了“货比三家”的教学情景,引出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为学生探索各种类型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经历比较商品价格的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在观察、比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品质。
【重点】经历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难点】能正确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1元、5角的人民币若干。
1.填一填。
5元3角=( )元2元4角8分=( )元[设计意图]复习将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先让学生思考,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填一填。
2.PPT课件出示整数大小比较题,组织学生动脑想一想,再指名回答。
234○256 1354○789 5379○5373师:同学们还记得整数大小的比较吗?请同学们思考屏幕上的题。
想好了就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回顾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为探索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奠定基础。
三上八《货比三家》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
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整数大小的比较掌握的比较好,对小数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商品价格的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与他人交流多种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重难点:在元、角、分的背景下,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店吗?这次商场里新开了3家文具店。
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我们挨个进去瞧一瞧吧!唉奇奇文具店的售货员在哪呢?奇奇:在这儿!大家好,我是奇奇。
来看一看、瞧一瞧吧!我这儿有许多漂亮的文具,快来买呀、快来买。
丁丁:我是聪明可爱的店主丁丁,我文具店里的商品绝对物美价廉,心动不如行动吧!豆豆:我是豆豆,我文具店的商品超低价、超低价,欢迎您的光临哦!师:3家店的商品都好让人心动啊,怎么办呢?我要去哪家?(哪家便宜去哪家)对,比较同样商品的价格,这种做法叫做“货比三家”。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介绍各文具店商品的价格2、探索比较“4.9元和5.1元”大小的方法(比整数部分)。
(1)、师:新学期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买一个铅笔盒,同学们帮他拿拿主意,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些呢?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货比三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
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一座小县城,学生大多数来自工薪阶层的家庭。
课改年级成立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课题实验小组,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对小数的意义、特征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一)导入淘气的学校要为同学们购买运动会纪念品,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身为大队长的淘气,所以淘气有个问题想请我们三年二班的同学们帮忙,你们愿不愿意帮助淘气?淘气跑了三家文具店,发现每一家的商品价格都不同,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在购买商品是需要注意些什么?生答:同样的商品,同等质量,购买价钱最便宜的。
同学们的建议真的很重要,淘气准备听取你们的建议,多看看,比较一下,做到“货比三家”。
(板书)(二)新课活动一:【活动】新课讲授合作探究评论1.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多媒体出示)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货比三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水平目标: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情感态度目标: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
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1、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民家庭,家长的知识水平有限。
这就要求老师在学校把问题解决了。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货比三家”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实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水平也在持续地提升。
〖教学设计〗(一)、复习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货比三家教学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经历与同学交流独立算法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熟练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其小数比较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逛过超市或者陪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你在买商品的时候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在买东西,一般都要多走几家店,看看同样的商品,同等的价位,哪家的便宜买哪家,也就是要货比三家。
今天我们就来货比三家,板书:货比三家。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
(在黑板上贴出两组正方形卡片:A组□□B组□□□)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那么你觉得哪个整数大?为什么?生:我认为右侧的整数大,因为两个整数比较大小,要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师分别在两组卡片中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大?A组□.□B组□.□□学生猜测大小)师:到底谁说得对呢?我想今天这节课下来,你们就知道他们说的对不对了。
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1.探究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都知道,期末考试快到了,老师想给大家买一些奖品,我们一起去文具店里转转好吗?(出示课件)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重点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并说一说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生1:我知道了奇奇文具店中的橡皮是1.80元,也可以写成1.8元,表示1元8角;文具盒是4.90元,也就是4元9角。
生2:我知道了丁丁文具店中的文具盒是5.10元,也可以写成5.1元,表示5元1角;橡皮是2.00元,也就是2元。
生3:豆豆文具店的剪刀是4.25元,它家的橡皮和前两家的橡皮是相同的,但是价格却不同,是1.90元,也就是1元9角。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8单元2货比三家(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活经验,认识货币,理解货币的价值和用途,学会简单货币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节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1. 货币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各种货币,了解货币的来源、发展和使用方法。
2. 货币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货币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货比三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货比三家”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货币的认识和计算。
2.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货比三家”的原理进行合理消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货币实物。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货币,引导学生认识货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详细讲解货币的来源、发展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价值。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货比三家”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货币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2货比三家2. 内容:包括货币的认识、货币的计算、货比三家等要点。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作业:与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实践“货比三家”的原理。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进行自我提升。
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货币的名称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货币的好奇心。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