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十章热力学定律第1节功和内能第2节热和内能教学案人教版3
- 格式:doc
- 大小:324.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0.1、2 功和内能热和内能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2)理解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3)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书本中的事例体会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改变内能两种方式及内能改变量度;(2)对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理解。
教学教具:细铁棒、铁锤、洒精灯、木块、厚壁玻璃筒(带活塞)、硝化棉、乙醚、学生每人准备一小段钢丝等.教学过程:第一节功和内能热和内能(一)复习引入提问:(1)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什么叫分子的动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什么叫分子的势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4)物体的内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二)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
3、知识的提练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1)内能改变的量度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第1页(共1页)。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第一节功和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明确实验原理。
2、理解内能的概念,并了解功是能量改变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识类比方法分析来理解内能与功的实质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质之间的变化是万千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通过焦耳热功当量的实验培养我们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知道功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内能的改变与做功的方式无关,仅与做功的数量有关。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阅读、讨论和讲解法教学用具:压缩空气引火仪,棉花,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教学过程:(一)引言:大千世界,美可谓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而作为最美学科之一的物理学,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无不透漏着物理之美。
昼夜轮回、星月璀璨、海市蜃楼、缤纷彩虹……这些自然界的现象让人引发无限的遐想,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浪漫之美。
台风、地震、核弹爆炸、岩浆喷发让人类社会笼罩在巨大的灾难之中,让人产生恐惧和憎恶。
然而,换用物理的角度来看它们,这其中却蕴涵着一种让人敬畏的力量,是自然界巨大的能和力的爆发,无不让人体会到自然界和科技带来的震撼之美。
在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也无不体现了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物理现象与现实之美。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学会利用物理原理为人类造福了。
播放“钻木取火”,在远古时期,燧人氏就发现了这一现象。
在当时,生火这项发明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电灯的发明一样意义重大。
那大家知道发生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吗(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什么能呢(内能)那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呢做功那功与内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开启我们的探究之旅。
(二)复习提问提问:(1)什么是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的分子数、物体的温度、体积有关。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单元教材分析本章以焦耳的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功和内能变化、热和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这两种方式又存在着重要区别。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使我们认识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使我们认识到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客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反映这种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是等价的,同时又使我们认识到“第二类永动机”也不可能制成。
熵的概念使我们认识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本质,能量在数值上虽然守恒,但其转移和转化却具有方向性,因而我们要合理开发能源,要节约能源,减小能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
本章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系统内能的变化,会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第1节功和内能目标导航1.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
2.从热力学的角度认识内能的概念。
3.理解做功与内能改变的数量关系。
4.知道内能和功的单位是相同的。
诱思导学1.绝热过程:物质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物理过程。
即系统不从外界吸收热量,也不向外界放出热量。
2.功与系统内能改变的关系。
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
①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内能增加在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就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即ΔU=U2-U1=W②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的内能减少。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多少功,内能就减少多少即W=-ΔU3.功是系统内能转化的量度。
4.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J )。
典例探究例1 下列哪个实例说明做功改变了系统的内能A.用热水袋取暖B.用双手摩擦给手取暖C.把手放在火炉旁取暖D.用嘴对手呵气给手取暖解析:双手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感到暖和;A、C、D都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系统的内能。
江苏省铜山县高中物理10.1 功和内能10.2 热和内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铜山县高中物理10.1 功和内能10.2 热和内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铜山县高中物理10.1 功和内能10.2 热和内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的全部内容。
1功和内能 2、热和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2.理解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二、重点、难点分析1、改变内能两种方式及内能改变量度.2、对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理解.三、教具细铁棒、铁锤、洒精灯、木块、厚壁玻璃筒(带活塞)、硝化棉、乙醚、学生每人准备一小段钢丝等.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提问师: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生: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师:什么叫分子的动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生: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师:什么叫分子的势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生: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师:物体的内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生: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二、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2.问题讨论,引入新课师: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学生讨论……〗生: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师: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学生讨论……〗师: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钢丝).现在,请大家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可以边想边试,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尽可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一边想办法,一边做实验,一边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师:大家把自己的办法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能想出多少种办法.归纳一下,大体上能找出上面的几种办法.教师把学生得到的办法简要地写在黑板上,书写时最好能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3.知识的提练师:刚才同学们能想出许多的办法来,现在我们再把这些办法比较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看书.约五、六分钟后,师:请大家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刚才我们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经过讨论,生: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
第1、2节功和内能__热和内能1.绝热过程:系统只由于外界对它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这样的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2.绝热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即ΔU=W。
3.热传递: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或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物理过程。
4.系统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向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ΔU=Q。
5.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且具有等效性,但二者实质不同。
一、焦耳的实验1.绝热过程系统只通过对外界做功或外界对它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
2.代表实验(1)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中的水,引起水温度上升。
(2)通过电流的热效应给水加热。
3.实验结论要使系统状态通过绝热过程发生变化,做功的数量只由过程始末两个状态决定,而与做功的方式无关。
二、功和内能1.内能的概念(1)内能是描述热力学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
(2)在绝热过程中做功可以改变热力学系统所处的状态。
2.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1)表达式:ΔU=W。
(2)外界对系统做功,W为正;系统对外界做功,W为负。
三、热和内能1.热传递(1)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
(2)过程:温度不同的物体发生热传递,温度高的物体要降温,温度低的物体要升温,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热和内能(1)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也能改变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即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量: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3)单纯的传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①公式:ΔU=Q。
②物体吸热,Q为正;物体放热,Q为负。
1.自主思考——判一判(1)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2)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3)热量一定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改变物体的内能,从效果上是等效的。
(√)(5)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小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6)热传递只能发生在两个物体间,同一物体不能发生热传递。
(×)2.合作探究——议一议(1)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和电流热效应给水加热的实验中做功的方式相同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不同。
在各种不同的绝热过程中,系统状态的改变与做功方式无关,仅与做功多少有关。
(2)用锤子反复敲打一块铁,铁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提示:铁块的温度升高,同时会发生形变,在敲打铁块的过程中,锤头对铁块做功,使铁块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铁块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
(3)热传递是热量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吗?提示:不是。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并非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
功和内能的关系1.内能与内能变化(1)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因此,物体的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2)当物体温度变化时,分子平均动能变化;物体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因此,物体的内能变化只由初、末状态决定,与中间过程及方式无关。
2.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3.功和内能的区别(1)功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
(2)在绝热过程中,做功一定能引起内能的变化。
(3)物体的内能大,并不意味着做功多。
在绝热过程中,只有内能变化越大时,相应地做功才越多。
1.(多选)在下述各种现象中,由做功引起系统温度变化的是( )A.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B.用铁锤不断锤打铅块,铅块温度会升高C.在炉火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电视机工作一段时间,其内部元件温度升高解析:选BD 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是热辐射使水的温度升高,在炉火上烧水是热传导和对流使水的温度升高,用铁锤锤打铅块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铅块温度升高,是由于外界做功引起的。
电视机工作时,电流通过各元件,电流做功使其温度升高。
可见B、D是由做功引起温度变化的。
2.采用绝热的方式使一定量的气体由初状态A变化至末状态B。
对于不同的绝热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气体所做的功不同B.对气体所做的功相同C.对气体不做功,因为没有能量的传递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解析:选B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不管采用任何一种绝热方式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都是绝热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气体在初状态A有一确定的内能U A,在状态B有另一确定的内能U B,由绝热过程中ΔU=U B-U A=W知,W为恒量,所以B正确。
3. (多选)如图1011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011A.这个装置可测定热功当量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C.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D.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解析:选AC 将做功过程和吸热过程在同等条件下比较,可测出热功当量,故A正确;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热量只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量度,故B错误,C正确;做功和传热产生的效果相同,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概念,D错误。
做功、热传递与内能的关系1.热量与功:热量和功都是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都是过程量,一定量的热量与一定量的功相当,热量可以通过系统转化为功,功也可以通过系统转化为热量,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比较:做功热传递内能变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物理实质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物体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相互联系做一定量的功或传递一定量的热量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相同的1.以下所述现象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内能的是( )A.将一段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发热B.放在空气中的一杯热水会冷却C.在转动的砂轮上磨车刀,车刀发热D.电流通过电阻丝解析:选B 不论物体是发热还是冷却,物体的温度都发生了变化,都是内能的改变。
弯折铁丝是用力对物体做功,在转动的砂轮上磨车刀是摩擦力对车刀做功,电流通过电阻丝并做功,所以三者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热水放在空气中,通过热辐射以及对流等方式向外传递了热量,而使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下降,它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所以应选B。
2.(多选)对于热量、功、内能这三个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量、功、内能三个量的物理意义是等同的B.热量和功二者可作为物体内能的量度C.热量、功和内能的国际单位都相同D.热量和功是由过程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的状态决定的解析:选CD 热量、功和内能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但热量、功、内能三个量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热量和功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热量和功二者可作为物体内能改变的量度而不是内能大小的量度。
故C、D正确。
3.关于物体的内能以及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其内能必定改变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改变;向物体传递热量,其内能也不一定改变C.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必定改变,物体向外传出一定热量其内能必定改变D.若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物体的内能必定不改变解析:选B 一定质量的物体,其内能由温度和体积共同决定。
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其内能不一定改变,所以A错误;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若物体对外做功为W,同时吸收的热量为Q,且若W>Q,则物体的内能减少;若W=Q,则物体的内能不变;若W<Q,则物体的内能增加。
所以B正确,C、D错误。
1.金属制成的汽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汽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 )A.迅速向里推活塞B.迅速向外拉活塞C .缓慢向里推活塞D .缓慢向外拉活塞解析:选A 迅速向里推活塞压缩气体时,对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急剧增加,气体来不及向外传热,温度很快升高,达到柴油的着火点,使之燃烧起来。
2.(多选)一铜块和一铁块,质量相等,铜块的温度T 1比铁块的温度T 2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不和外界交换能量,则( )A .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中,铜块内能的减少量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B .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的减少量不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C .达到热平衡时,铜块的温度T =T 1+T 22D .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等解析:选AD 一个系统在热交换的过程中,如果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直到温度相等,不再发生热交换为止,而热量是传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所以选项A 和D 都正确,选项B 错误。
根据热平衡方程:c 铜m (T 1-T )=c 铁m (T -T 2),解得T =c 铜T 1+c 铁T 2c 铜+c 铁,由此可知选项C 错误。
3.(多选)对于热量、功和内能三者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者单位相同,物理意义相同B .热量和功是内能的量度C .热量和功由过程决定,而内能由物体状态决定D .系统内能增加了100 J ,可能是外界采用绝热方式对系统做功100 J ,也可能是外界单纯地对系统传热100 J解析:选CD 热量、功和内能三者尽管单位相同,但物理意义有本质区别,A 错。
热量和功由过程决定,内能由物体状态决定,热量和功是内能变化的量度,C 对,B 错。
对一个绝热过程ΔU =W =100 J ,对一个单纯热传递过程ΔU =Q =100 J ,D 对。
4.汽缸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增加了180 J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外界物体做了180 J 的功B .一定是气体吸收了180 J 的热量C .一定是气体分子总动能增加了180 JD .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解析:选C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的内能改变180 J ,其方式是不确定的,因此A 、B 两项错误。
而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总动能增加了,分子数没变,平均动能一定增加,故D 项错误,C 项正确。
5.如图1所示,活塞将汽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汽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以E 甲、E 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 )图1A.E甲不变,E乙减小B.E甲不变,E乙增大C.E甲增大,E乙不变D.E甲增大,E乙减小解析:选D 接触面是绝热面,拉动拉杆,对乙部分气体来讲,系统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对甲部分气体来讲,外界对系统做功,内能增加,故D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