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莲藕腐烂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莲藕腐烂病是莲藕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整
株莲藕腐烂,降低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地防治莲藕腐烂病,可以采
用以下的综合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藕腐烂病的莲藕品种进行种植,能够减
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 合理施肥:莲藕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但过量施肥容易造成藕
体软化,增加感染腐烂病的风险。
应根据土壤质量和莲藕生长期的需要,科学合理施肥。
3. 种植密度控制:适当控制莲藕的密植程度,保证藕体的充分通
风和阳光照射,减少湿度和温度的积累,可以降低腐烂病的发生。
4.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土壤
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病害的侵染。
可以选择翻耕、太阳曝晒、施用
生物饵剂等方法进行土壤消毒。
5. 清除病残体:定期清除病残体,避免病害的传播,减少病原微
生物在田间的存留。
6. 病害监测与预警:及时观察莲藕生长中是否存在腐烂病症状,
加强病害的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7. 农药防治:在病害早期发现时,可以采用适量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对莲藕腐烂病有效且无环境污染的农药。
综合运用以上的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治莲藕腐烂病,提高莲
藕的产量和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用农药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
规定,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莲藕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经济作物之一,但其栽培过程中容易发生多种病害,其中腐败病是最为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一种。
莲藕腐败病主要由腐烂菌引起,病害初期表现为藕疮或藕溃烂,随后扩大至整根藕的腐败,并伴有恶臭气味。
出现腐败病会降低莲藕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种植区域的收成减少。
因此,对莲藕腐败病进行防治至关重要。
一、发病规律及危害莲藕腐败病的发病与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环境因素较为密切相关,其主要表现如下:1. 温度:莲藕腐败病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温度在20℃-30℃之间时最为适宜。
2. 湿度:高湿度是腐败病的主要促进因素,而干燥的气候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3. 土壤酸碱度:在酸性土壤中,腐烂菌的生长速度会加快,容易引发腐败病的发生。
莲藕腐败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影响莲藕的产量和品质:藕疮、藕溃烂和整根藕的腐烂会导致莲藕的减产和质量下降,无法达到市场需求。
2.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腐败病的发展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减少,降低土壤肥力,甚至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综合防治技术由于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因此防治措施也需要综合施策。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防治方法:1. 移栽时去除病株在移栽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去除病株和病株周围的土壤,以防止腐败病通过土壤传播。
同时,要对移栽后的莲藕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腐败病症状。
2. 加强管理,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莲藕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但也不能过于潮湿。
此外,要加强莲藕田的通风和透光,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防止腐败病的发生。
3. 病害综合防治为预防和控制腐败病的发生,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
(1)物理防治:如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对莲藕进行适当修剪和收获,及时清除藕疮等。
(2)化学防治:可使用农药喷洒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多菌灵、甲叶隆、异环酰基尿素等。
莲藕腐败病发生及莲藕腐败病防治措施莲藕腐败病发生及莲藕腐败病防治措施莲藕腐败病俗称莲瘟,又称枯萎病、腐烂病,是莲藕种植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减产 20%~30%,严重田块减产达60%以上。
近年来,莲藕腐败病在陕西省西安市多发,成为莲藕栽培生产中最大的阻碍。
莲藕腐败病主要危害地下茎,造成莲藕变质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一般发病田减产20%~60%,重病田可致绝收。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莲藕腐败病发生及莲藕腐败病防治措施。
1.危害症状病株早期叶色淡,叶缘青枯,叶片卷曲,全叶变褐焦枯。
叶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顶端多呈弯曲、褐色干枯。
有的叶片在发病初期呈青枯状,后期变黄枯死。
地下茎早期症状不明显,如作横切面检查,在近中心维管束部分变淡褐色至褐色,并可延至当年生的地下茎。
后期根茎、莲鞭及根部呈褐色至紫黑色,根茎纵皱或腐烂。
采收的根茎储放数日后,上面可长出白色霉状物。
2.发病规律莲藕腐败病一般在6月上旬前后发病,6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期。
阴雨多、日照寡的天气利于该病发生蔓延。
3.防治措施莲藕腐败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改进栽培管理技术,采取栽植无病种藕、水旱轮作、清洁田园、科学管理水肥等农业和物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
(1)清理病残体,减少病源。
挖出病烂藕,及时清理病叶、病秆,集中销毁。
(2)撒生石灰,对土壤消毒。
每亩撒施生石灰100公斤。
撒施时间一是冬季翻耕时,二是种植前10~15天。
(3)藕田灌深水。
冬天不宜晒田,要保持水面。
(4)科学施肥。
不单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每年追肥2~3次,分别于立叶开始出现时、长有5~6片立叶时和终止叶出现时追肥。
(5)药剂浸种。
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0毫升,兑水处理100公斤藕种,覆膜后浸种1天。
浸种后直接播种,藕种不能晾干。
(6)轮作倒茬。
尤其是在腐烂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要轮作倒茬,可种睡莲。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莲藕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莲藕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市场供应。
莲藕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莲藕腐败病是最常见、也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
莲藕腐败病会导致莲藕变质,减少产量,影响品质,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必须加强对莲藕腐败病的科学防治。
本文将对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莲藕腐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莲藕生长的过程中。
主要的发病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种植密度等。
莲藕腐败病的发病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1. 温度和湿度:莲藕腐败病的发病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温度在20-30摄氏度,湿度在80%-90%的条件下,腐败菌就容易生长繁殖,导致莲藕发生腐烂并且病情迅速扩散。
2. 土壤条件: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含量较低,就容易导致腐败菌对莲藕的侵害,从而引发腐败病。
3. 种植密度:莲藕的种植密度如果过大,容易导致植株之间通风不良,湿度过高,造成腐败病的传播。
4. 病原菌源的侵入:莲藕腐败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莲藕组织,一旦莲藕表面受伤,就容易让病原菌顺势而入,导致莲藕腐败。
以上就是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只有了解了发病的原因和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二、综合防治技术莲藕腐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预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个方面。
1. 预防措施(1)合理管理种植密度:避免莲藕植株之间过于密集,保持适当的通风和光照,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从而降低腐败病的发生几率。
(2)选择健康种藕:种藕是农作物的基础,选用健康的种藕,可以减少腐败病的传播。
(3)及时清理病叶和病藕:发现患病的藕叶和莲藕要及时清理,防止病原菌扩散。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以药剂喷洒的形式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常用的药剂有氧化锌、氧化铜等,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规律
一、症状
莲藕腐败病在主要为害地下茎及地上部的叶片。
病菌先侵染地下茎,发病初期
病茎中心处的维管束呈淡褐色至褐色,然后褐色面积逐渐扩大,藕孔中充满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后期病茎呈黑色;腐烂藕叶感病,先是叶缘干枯变褐,逐渐枯黄并上卷,最后整叶枯焦,叶柄顶端多呈弯曲状。
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发病种藕和病土中越冬,翌
年越冬后的病菌从地下茎的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病株上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
20cm深处地温23-25℃为病菌发育适宜温度,立叶到出现后把叶期,浅水层持续时间长易发病,结藕期阴雨多、日照不足病害重。
另外,土壤通气性差,偏施氮肥或连作的藕田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
1、选裁无病种藕。
选无病、藕身粗壮的藕作为种藕。
栽植前种藕用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用塑料薄膜覆盖
闷种24h(小时),晾干后栽种。
2、轮作换茬。
重病田实行2-3年藕一稻或水旱轮作。
3、清除病残体。
生长期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采藕时将病残组织彻底清除,集中带出田外烧毁。
4、合理施肥。
基肥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长期间,氮、磷、钾肥要平
衡施用,促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叶面和叶柄,6-7dl次,连用2-3次。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可交替使用。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莲藕腐败病是莲藕上常见的病害,对莲藕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首先介绍了莲藕腐败病的症状特征,包括溃烂、软化等表现,再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如气候、土壤等。
接着详细介绍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分类和具体方法,涵盖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
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综合防治技术的有效性,提出了对莲藕腐败病的防治建议,强调综合防治策略的重要性,并指导莲农在莲藕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保障莲农利益。
【关键词】莲藕腐败病、发生规律、症状特征、影响因素、综合防治技术、分类、具体方法、有效性、防治建议1. 引言1.1 莲藕腐败病的重要性莲藕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被广泛种植和食用。
莲藕腐败病是莲藕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病害,会严重影响莲藕的产量和质量。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会导致莲藕表面产生黑斑、霉斑、软腐等症状,使莲藕失去观赏和食用价值。
研究莲藕腐败病的规律和探究综合防治技术对于保障莲藕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莲藕腐败病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莲藕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莲藕腐败病的发生率,保证莲藕的产量和质量。
研究莲藕腐败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莲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收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症状特征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通过对综合防治技术的分类及具体方法的研究,探讨其在莲藕腐败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最终,通过评估综合防治技术的有效性以及提出针对莲藕腐败病的防治建议,旨在为莲藕种植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1. 病原菌传播途径:莲藕腐败病的发病主要是由真菌病原体通过气溶胶、水、土壤等途径传播造成的。
2023-11-04•莲藕腐败病症状•莲藕腐败病病原•莲藕腐败病防治方法目录•莲藕腐败病预防措施•莲藕腐败病研究展望01莲藕腐败病症状叶脉变黄,叶片萎蔫,叶缘焦枯,皱缩,叶片呈褐色或火烧状。
初期中期后期病斑沿叶脉扩展,呈现网状坏死斑,全叶变褐枯死。
病斑扩展到叶柄、茎部,造成茎部腐烂,严重时叶片枯死。
03叶片症状0201茎部出现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无明显边缘。
初期斑点逐渐扩大,形成长条形或梭形病斑,边缘不明显。
中期病斑进一步扩展,导致茎部组织腐烂,髓部中空,易折断。
后期根部呈褐色或黑色,无明显病斑。
初期根部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明显。
中期病斑深入根髓部,导致根部组织腐烂,严重影响水分和养分吸收。
后期02莲藕腐败病病原•病原菌:莲藕腐败病主要由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引起,包括多种种群,如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等。
•传播途径:病原菌通过土壤、水流、种苗、灌溉水等途径传播,其中土壤是主要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在土壤温度持续在25℃以上、湿度较高、土壤粘重、缺乏有机肥等条件下,莲藕容易感染腐败病。
此外,连作地块、种植密度高、通风透光不良等环境条件也容易导致腐败病的流行。
发病条件03莲藕腐败病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控制氮肥使用,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莲藕的抗病能力。
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莲藕对腐败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腐败病的发生风险。
清除病残体在采收莲藕时,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对莲藕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分钟,晾干后播种。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每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公斤进行土壤处理。
喷药防治在莲藕生长期间,如发现腐败病症状,及时喷洒药剂进行治疗,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
莲藕腐败病重在预防腐败病是莲藕上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武汉市莲藕种植面积大,当地莲藕腐败病发生严重。
我省大部分地区的藕种都从武汉引入,因此这几年我省部分地区藕田腐败病发生严重。
发病后植株维管束会变褐色腐烂,因而藕段上会出现条状腐烂。
多年连作的田块田间病菌累积,发病重。
该病主要危害莲藕地下部,施药后药物难以直达病部,防治较困难,采取轮作和播前精选藕种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
发病后应将病株拔除,并用生石灰封穴,防止病菌向外扩散。
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对病株没有太好的治疗效果,但能保护健株。
据了解,腐败病主要危害莲藕地下茎,出现褐色腐烂,病导致地上部枯萎。
病初叶色变淡,叶缘干枯变褐色,并向下卷曲,最后全叶干枯变褐色,叶柄也自上而下萎缩枯死,老叶病变后逐步向新叶蔓延。
地下茎受害,初期症状不明显,剖视病茎内部维管束先变淡褐色至褐色,以后在外部出现褐色或紫黑色病斑,最后全茎腐烂,引起地上部枯死,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
该病由多种病菌侵染引起。
病菌在种藕和藕田土中越冬,通过种苗和土壤传播,也可以通过灌溉水进入藕田,向周围藕田传播。
6 月上旬开始发病,7 月中旬至8 月上旬盛发,病菌在23-30℃和连续阴雨、日照不足或暴风雨频繁的条件下侵染快。
藕田酸性大、水温高于35℃、食根金花虫危害重,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偏施氮肥等发病重。
防治莲藕腐败病,一是选用健壮无病种藕,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覆膜密闭24 小时,晾干后种植。
二是合理轮作,以莲藕、水稻、冬浸轮作或莲藕、泽泻轮作的形式最好。
三是种植前深翻藕田,适当晾晒,每。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1. 引言1.1 莲藕腐败病的背景莲藕腐败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常见腐烂病害,主要发生在莲藕的贮藏期间。
莲藕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但受腐败病害影响而导致损失严重。
莲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受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病原侵染,则易发生腐败病害。
腐败病害会导致莲藕质量下降,影响市场销售,给生产者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莲藕腐败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价值。
【引言结束】1.2 莲藕腐败病的危害莲藕腐败病是莲藕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由褐腐病菌、软腐病菌等引起。
莲藕腐败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产量:莲藕腐败病会导致莲藕受损,造成莲藕的减产甚至无法收获,从而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2. 质量下降:莲藕腐败病会使莲藕表面出现褐色、软化等症状,影响莲藕的外观和口感,降低了莲藕的商品价值和销售价值。
3. 传播其他病害:莲藕腐败病的病原菌易在莲藕上繁殖,同时也易在土壤中持续存在,造成病害的传播,对其他作物造成威胁。
4. 影响市场稳定: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会导致莲藕产量的波动,影响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对莲藕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正文2.1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莲藕腐败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在莲藕生长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
其发生规律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 病原菌:莲藕腐败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青霉、炭疽等真菌,这些病原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导致莲藕的腐烂。
2. 环境条件:莲藕腐败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易于发生,特别是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储存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就容易造成莲藕感染病菌。
3. 莲藕品种:不同品种的莲藕对腐败病的抵抗力有所差异,一些品种更容易感染病菌,因此在种植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4. 虫害和病虫害:受到虫害和病虫害的莲藕更容易感染腐败病,因此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虫害和病虫害对莲藕的伤害。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莲藕腐败病是莲藕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病害发生早期常表现为莲藕表面出现不明显的淡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藕块逐渐变软,烂损并分泌出恶臭气味,影响莲藕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为了控制莲藕腐败病,必须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莲藕腐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是由软腐菌和青脓杆菌等引起。
该病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其发生规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因素。
莲藕腐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多湿的季节,一般集中在夏季和雨季。
2.气候条件。
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是莲藕腐败病的主要诱因,大范围的降雨也会增加病害的发生。
3.环境条件。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和水分过多等环境条件也会导致莲藕腐败病的发生。
4.种植管理。
莲藕种植中,土壤消毒不彻底、肥料施用不当、水肥管理不当等种植管理不当也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5.病原菌传播。
病原菌可以通过土壤、种子、残根等途径传播,经过风雨沉积及昆虫的传播也可以导致莲藕腐败病的发生。
1.做好田间管理。
在莲藕种植中,要注意种植技术和人工管理,及时采取挑选优良种苗、保持土壤松散通气、加强植株管理等措施,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2.选择抗病品种。
在莲藕的播种前,可以选用抗菌素或生物制剂进行种子浸种,以避免病害的发生。
3.合理化施肥。
在莲藕种植中,应统筹考虑莲藕的营养需求,合理施用肥料,避免土壤水分过多,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4.土壤消毒。
在莲藕生长期间,通过土壤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卵胞菌,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的效果。
5.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无公害的控制病害的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或植物提取物,以达到控制植物病原菌的目的。
综合来看,莲藕腐败病的发生早期需要及时掌握,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为莲藕的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种植莲藕怎么防治腐败病?
种植莲藕怎么防治腐败病?
种植莲藕怎么防治腐败病?请给予介绍
莲藕腐败病,群众称烂杆,主要危害地下茎,叶、柄也可被害,叶片被害沿叶缘形成青枯色斑块,并向下卷曲,后全叶变褐,叶柄自上而下萎缩枯死,严重发生时全田一片枯黄,造成绝收。
病菌传播途径病菌通过带病藕种和土壤传染,也可通过灌溉水经带菌田向周围藕田传播,温度在23-30度和连阴雨天气,浸染快发病重。
防治莲藕腐败病方法可以参考以下:
1、撒毒土亩用21%轮腐净2500毫升拌细土4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半小时撒入田间,老发病田块防2-3次,隔7天一次;对没有发病田块亩用轮腐净800毫升拌细土10公斤撒入藕田四周,防治带菌藕田水流入引起传染。
2、追施长藕肥结合防病,亩用45%三元复合肥40公斤、尿素10公斤,加75%百菌清1公斤或70%甲基托布津1公斤拌匀撒入田间,既促进长藕,又防治病害。
3、注意田间藕叶茂密,不论是防病和追肥,下田移足宜轻,
以防采伤地下茎(藕)。
施药、施肥后田间应保持10厘米浅水层。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莲藕腐败病是莲藕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子逐渐枯黄,莲藕体内出现软烂、腐烂等现象,给莲藕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莲藕腐败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莲藕腐败病主要发生在莲藕生长后期和运输、贮存过程中,其发生规律如下:1. 气候要素影响: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比如高温多雨天气会使病菌活跃,加速病害的发展。
此外,高温高湿的环境也是莲藕腐败病易发的条件。
2. 触伤或创伤部位易感:莲藕受到触伤或创伤后,病菌易侵入伤口,导致腐败病发生。
因此,在采摘、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莲藕造成创伤。
3. 残根和露地生长较易感:残根的莲藕容易受到营养物质的影响,减少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容易感染腐败病菌。
同时,露地生长的莲藕受到日光和雨水的影响较大,容易感染腐败病。
二、莲藕腐败病的危害特点莲藕腐败病主要危害莲藕的品质和产量,其危害特点如下:1. 降低莲藕的产量:莲藕腐败病会导致莲藕体内出现软烂、腐烂等现象,使得莲藕生长发育停滞,产量减少。
2. 影响莲藕的品质:受到腐败病的影响,莲藕的质量受到严重损害,口感变得软烂,不易储存和销售。
3. 增加经济损失:因为腐败病的影响,莲藕的产量和品质均受到损害,从而增加了农户的经济压力和经济损失。
面对莲藕腐败病的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腐败病的危害程度。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综合防治措施:1. 学会科学种植:科学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莲藕的抗病能力,减少腐败病的发生。
比如,在播种前灭菌处理、加强基肥、适度施肥等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2. 选择抗病品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对于莲藕腐败病有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如“洛阳一号”等。
选择这些品种可以减少腐败病的发生。
3. 加强防护管理:对于已受到腐败病侵害的莲藕,可以进行人工授粉、覆盖措施,或者使用药剂进行病害治疗,从而减少病害的扩散和发展。
莲藕腐败病防治须及时
问:我家种植的莲藕,刚开始的时候长势很好,可现在叶子却出现干枯现象,用了好几种药也不管用,这到底怎么回事?用什么药能治好?山东省植保总站高级农艺师孙作文答复:目前莲藕叶部病害主要是莲藕腐败病,是莲藕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主要为害地下茎及上部叶片。
病菌多从伤口、吸收根或生长点侵入。
病茎抽生的叶片色泽淡绿,从叶缘开始发生褐色干枯,直到叶柄最后枯死,地下茎腐。
一般在耕作层和水浅的老藕田及连作田易发病,病菌随流水灌溉传播,发病时间多在7~9月。
综合防治方法:轮作倒茬。
同一块田上最多栽植两年,并采取水旱轮作,降低土壤菌源量。
选用无病种藕和种藕消毒。
种藕带菌是腐败病发病的主要菌源。
在种植藕前,将种藕用60%多菌灵或可湿性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浸泡30分钟捞出晾干后播种。
清除病株和藕田土壤处理。
彻底清除发病藕田病株及病残体,并深埋或集中烧毁。
种植前(一周以上)每亩施石灰氮50~100kg或用55%敌克松1kg进行藕田土壤消毒,既杀菌清洁田园,又可加速有机肥的分解。
合理施肥。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肥料必须充分腐熟。
对土壤酸性重、还原性强的土壤中。
生长期间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有条件的地方应增施硅质肥料,提倡补施硼、锌、钼等微肥,切勿偏施化学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及时用药防治。
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
喷洒叶面或叶柄,连喷2~3次,能有效地减轻或控制此病的蔓延。
1。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莲藕腐败病是莲藕在种植、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莲藕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为减少莲藕腐败病的发生率,需要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综合防治技术。
莲藕腐败病是由多种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最常见的病原菌有青霉、曲霉、炭疽菌和病毒等。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与环境、莲藕的生理状态、贮藏条件等有关。
1. 环境因素温度和湿度是造成莲藕腐败病的主要环境因素。
温度在20℃~30℃时,病原菌的生长最适合。
当温度高于30℃时,病原菌的生长速度会显著降低。
湿度在90%以上时,莲藕表面会出现水珠,使病原菌快速繁殖,从而引起腐败病。
2. 莲藕生理状态新鲜莲藕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病原菌易在其上繁殖。
而老化、划伤或烂的莲藕已经失去了其自我保护能力,容易被病原菌侵染引起腐败病。
3. 贮藏条件莲藕在贮藏中的湿度、温度以及通风等条件都会影响腐败病的发生。
通风不良、潮湿环境和高温环境均会加快病原菌的繁殖,导致腐败病发生。
1. 优选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和控制莲藕腐败病的重要措施。
在品种选育中,应重点考虑莲藕的抗病性,避免选育出易感品种。
2. 健康种苗选用健康种苗进行栽培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在选种苗时,应选择根部无病斑、表皮完整、无划痕或撞伤的莲藕。
3. 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莲藕腐败病的发生。
在莲藕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提高莲藕的抗病性。
对莲藕的施肥应根据其生长期和营养需要进行。
5. 控制温湿度控制温湿度是预防莲藕腐败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莲藕的贮藏过程中,应控制温度在5℃~10℃之间,湿度在70%~75%之间,通风良好。
6. 加强消毒莲藕的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和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莲藕贮藏、包装和运输中,应采取合适的消毒方法。
7. 加强包装加强莲藕的包装可以防止病害的传播,保证莲藕的质量。
在包装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避免莲藕受挤压和撞击。
浅析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李庆杰(冠县万善乡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山东冠县 252523)摘要:在莲藕栽培过程中,腐败病的发生可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不仅会导致莲藕的栽培质量大幅度降低,还会引发莲藕减产等多种问题。
主要针对莲藕腐败病展开了探讨,其中,对其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降低此病的发生几率以及不良影响做出一些贡献和参考。
关键词:莲藕;腐败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0 引言莲藕腐败病又称为莲瘟,是对莲藕生长发育及产量存在较大威胁的病害之一。
莲藕栽培方法自出现以后,莲藕栽培逐渐成为了许多地方区域农民赖以生存的项目,但随着栽培范围的不断扩大,莲藕腐败病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莲藕栽培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基于此,针对此病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十分具有必要性。
1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1.1 病害表现1.1.1地上部分。
由患病茎中新生长出的叶片会呈现出淡绿色,并向下卷曲,随着病情的发展整个叶片最终会呈现出褐色焦枯的状态。
个别叶片于刚发病的阶段会呈现出青枯状,后期随着病情的严重,逐渐变化最终枯死[1]。
1.1.2地下部分。
此病发生后会对莲藕的根状茎造成较为严重的侵害,发病初期莲藕地下茎的外观不会显现出明显的患病症状,通过横剖病茎的方式,可以发现维管束中心位置显现出褐色或者浅褐色,随着病情的严重化逐步扩展,通过种藕逐渐发展至新生长出的地下茎上。
发病后期的莲藕患病茎会逐渐变为紫黑色或者深褐色,患病严重茎可能出现腐烂的症状,不腐烂的位置通常会沿纵向呈现出皱缩状态。
1.2 发病条件1.2.1气候条件。
不断的阴雨、高温或者暴雨天气、以及日照不足等均会导致病害的蔓延和侵害速度加快,发生频率也会相对较高。
反之,晴朗、光照充足、温度条件良好的天气,藕田发病的可能性会大幅度降低,病害侵害程度也会有所降低。
1.2.2品种因素。
一般来讲,对照浅根系的品种来讲,深根系的品种发病相对较轻;收获时间较早的莲藕发病较轻,针对同一品种来讲,上市的时间越提前,其病害的表现也会相对较轻。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摘要介绍了莲藕腐败病的危害症状,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发生规律,提出了操作性强的防治技术,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莲藕腐败病;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莲藕集生态旅游观光、美食和营养滋补为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销售价格不断攀升,其种植面积随之不断扩大,2011年莲花县种植面积达1 333.3 hm2,但由于周年种植和连年重茬种植等原因,莲藕腐败病严重发生,影响着该县莲藕产业的发展,降低了莲藕的商品价值[1-2]。
莲藕腐败病,又称枯萎病、腐烂病,由多种病原真菌造成,随地区不同,病原也会有所差异,现已成为莲藕种植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1 危害症状
莲藕腐败病主要发生在莲藕的地下茎和根部,造成地上部叶片发黄、变褐腐烂,甚至造成地上部分的枯萎。
地下茎初期症状不显著,剖开可见近中心处维管束变褐,并逐渐扩大延至新生的地下茎,甚至造成地下茎的腐烂变黑。
地上部分的叶片也随之出现病症,叶色变淡、干枯、卷曲,甚至全田枯黄,呈火烧状[3]。
病株地下茎出现菌丝和粉色黏性物质,部分呈现水浸状病斑。
最后莲鞭、病茎和根被害部均呈现出紫褐色病斑,莲鞭内部发褐,病茎纵向皱缩,莲根坏死。
2 发病原因
一是耕作方式。
连作藕田块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病菌积累增加,发病不断加重。
二是气候因素。
连续阴雨、日照不足、暴风雨频繁均易发生该病。
三是品种因素。
深根系品种较浅根系品种发病轻[4-5]。
四是管理条件。
藕田水过浅,通风透光性差,土壤酸性大,水温超过35 ℃,污水流入藕田,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偏施氮肥等,食根金花虫发生重,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3 发生规律
莲藕腐败病由真菌藕尖镰孢侵染引起,病菌在种藕及土壤中以菌线体越冬,翌年成为再侵染源。
带病种藕会成为发病中心,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再度侵染,这是该病害传播的最主要方式。
病菌一般从地下茎伤口部位侵入,以菌丝在茎内蔓延,使其茎节及根系变色腐烂,并导致地上部叶片和叶柄枯死。
4 防治技术
莲藕腐败病首感部位在水生环境中,病症不易被发现,且藕叶对药剂吸收功能较差,应提早防治,综合应用农业和药剂防治措施[6]。
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健身栽培为保障,狠抓监测、预警,搞好宣传发动,抓好措施落实,将危害损失
控制在最低限度。
4.1 加强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丰产、优良、抗病品种。
种藕带菌是腐败病发病的主要菌源,预防该病,关键要从无病藕田选择健株作种藕,以杜绝菌源。
种藕栽种前进行消毒,可用5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再用塑料薄膜闷种24 h,晾干后播种。
4.2 加强田间管理
第1次翻耕前均匀撒入1.50~2.25 t/hm2的生石灰,然后深翻入土,可起到调整土壤酸碱度及消毒的作用。
尽量隔年水旱轮作,一般连作不超过2年[7-8]。
合理施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或豆科作物的茎杆等绿肥为好,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并适时追肥。
追肥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还要补施钼肥、硅肥、锌肥、硼肥等微肥。
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
科学浇灌,留种莲田宜深水浸泡,严禁冬翻晒垡或排干水。
非留种田收获后一律砍伐荷梗翻耕或挖藕,翻耕灌水浸田,减少土壤中的病残体。
水层管理应做到:高温季节灌深水降温,大风灌深水稳荷,避免长期深灌,勤换水。
4.3 合理用药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 kg/hm2拌细土,堆焖3~4 h后施入。
每隔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9-10]。
5月中旬排干藕田水后,用敌克松600倍液浇灌莲蔸附近土壤,翌日复水,每隔5~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5 参考文献
[1] 张淑海,张艳,汪德义.莲藕病害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7(6):204.
[2] 刘兴华,温和楦,肖敏,等.莲藕腐败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4(10):27-28.
[3] 罗海莉,李洁,严守雷,等.莲藕贮藏期主要致病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相关酶酶学特性研究[J].长江蔬菜,2011(16):68-72.
[4] 魏林,梁志怀,曹福祥,等.莲藕腐败病菌对藕田主要杂草侵染能力的测定[J].湖南农业科学,2010(10):76-78.
[5] 任巧云.莲藕腐败病的发病特点及其控制技术研究初报[J].安徽农学通
报,2010(5):111-112.
[6] 裴为哲,艾青.莲藕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09(6):37.
[7] 胡务义,张国鸣,方必胜,等.淳安县莲藕腐败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09(10):29,20.
[8] 熊桂云,童军,刘冬碧,等.湖北省莲藕生产与施肥现状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9):3934-3939.
[9] 江扬先,严龙.藕腐败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科学种养,2009(4):29.
[10] 丁自立,吴金平,刁英,等.莲藕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2011(15):3078-3079,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