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美国教授谈马克思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下的中美贸易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此,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美贸易战的出现,正是经济全球化下两国经济利益的冲突所导致的反应,这也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全球化在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在中美贸易战中,两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竞争和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
美国一直认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损失。
因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公司加强投资审查等,这些举措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利益。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强调,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力,它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
因此,在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应该加强沟通,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问题,实现经济利益的均衡分配。
同时,中国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新形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经济发展是全球共同的利益。
在中美贸易战中,两国应该将全球利益放在首位,避免贸易摩擦升级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因此,两国应该采取共同的措施,通过合作和协作来实现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29·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国外学者眼中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访觊文·B.安德森教授吴昕炜(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溯恕武汉430072)【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母】1002-8862{2008)08-0029一06凯文·&安德森(Kev in B.Anderson),暂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政治系教授,辫代著名酌裁宁哲学研究专家、西方马克思烹父哲学和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专家。
长期嫒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是嘲际马克思恩格斯著作MEGA2版考证版研究人员,主要承担《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马克思晚年著作蟪考证置作。
编农《罗莎·卢森堡读本》(2004年)、《否定的力量:黑格尔与马克思辩证法作品逸》(2002年)、《埃星希·弗洛姆与批剃的犯菲学》(2000年),著有《福柯与伊朗革命》(2005年)、《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1995簪)。
问:安德森教授,在我们开始这次访谈的时候,您能不能首先向中国读者简要地介绍一下您理论研究翡特点?答:我是一个在资本主义馓界探索反资本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
我的理论研究兴趣比较广泛,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有批判理论、比较政治学、中东政治和社会学、性别研究,等等,我在2005年磷版的一本研究著作就是关于福柯思想的。
在马赢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我比较重视用史料和文本说话。
我认为充分挖掘史料和深入解读文本对于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非常有帮助。
闻:谈到解读文本,我感觉您很重视研究马宽思主义哲学创始入魏文本。
您魄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尤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考证了《资本论》法文版,还专门给研究搬开设了《资本论》.这门课。
答:怒的,《资零论》是马克愚剖析资本主义的一部经典重著,它的版本变化也耐入罨味,筐褥研究。
在《资本论》第l卷的结尾,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历史起源放在“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一标题下进行阐述。
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西方一些学者关于现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象刚刚在发展。
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只有在这块沃土上才能形成;我们的思想应当把自己约束在这块沃土所提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会落空或者后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L·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作为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
……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
”西方一些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地位、作用、影响的评价: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戈兰·泰尔博恩说:“在我们的时代,任何思想家的影响都不能与卡尔·马克思相比,只有这样讲才是正确的和适宜的。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科学和历史编纂学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表现在其影响的持续时间上。
现在,哲学家、美学家以及研究艺术和文学的学者也需要大量地求助于他的著作。
的确,若不充分地认识马克思的重要性,那么,就不能理解21世纪的思想史。
”联邦德国学者J·巴茨昂说:“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上的强大因素,是对我们世界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历史作用确实巨大。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难以攻破和它的时代影响难以动摇的论述: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著名学者约瑟夫·熊彼特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
开场白:大家好!我们是2班第3小组的,今天我们小组要为大家展现的是一次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访谈.下面又请几位“大人物”出场:首先是中国主要代表人物小C,接着是俄国主要代表人物小R,再接着就是英国代表人物小E,最后出场的是美国的代表人物小A.(轮流出场)(面向那四个被访谈者)“欢迎各位来到我们今天的访谈现场,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影响是举世瞩目,非同一般的!今天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吧。
”马克思主义是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那么苏联的解体是不是苏联奉行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呢?下面有请小R来谈谈他的见解。
(把麦克风递给小R)小R:苏联式共产主义国家解体重返资本主义经济市场,是马克思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自然科学性质规律自动修正产物的结果,并不是苏联奉行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而恰恰性反是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某些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主持:刚才你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自然科学规律,你能为我们详细讲述一下吗?小R: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
李泽龙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生产力比作一个人的脚的话,那毫无疑问,生产关系就是所要穿的鞋。
鞋子的大小必须适应脚的大小,当你的脚长到鞋子卡脚的时候,必须要有新的鞋。
苏联就是这样一个列子,苏联成立于1922年,后来选择了社会主义,而没有按“常例”去选择资本主义,其实这也没有背离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是因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自然科学规律的必然结果。
主持:按理说,苏联选择了社会主义,一双这么大的鞋,对脚来说,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为什么苏联还是垮掉了呢?小R:马克思理论说过,社会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那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苏联的发展也不例外。
主持:好的,非常感谢小R为我们所做的回答,谢谢!(握手,小R走下去)主持:刚才小R说社会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的中国又正处于什么状况呢?有请小C 为我们讲解一下。
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西方一些学者关于现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象刚刚在发展。
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只有在这块沃土上才能形成;我们的思想应当把自己约束在这块沃土所提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会落空或者后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R·L ·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作为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
⋯⋯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
”西方一些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地位、作用、影响的评价: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戈兰·泰尔博恩说:“在我们的时代,任何思想家的影响都不能与卡尔·马克思相比,只有这样讲才是正确的和适宜的。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科学和历史编纂学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表现在其影响的持续时间上。
现在,哲学家、美学家以及研究艺术和文学的学者也需要大量地求助于他的著作。
的确,若不充分地认识马克思的重要性,那么,就不能理解 21 世纪的思想史。
”联邦德国学者J·巴茨昂说:“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上的强大因素,是对我们世界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历史作用确实巨大。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难以攻破和它的时代影响难以动摇的论述: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著名学者约瑟夫·熊彼特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
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到情感理论——美国社会科学哲学家乔
恩埃尔斯特访谈
[美]乔恩·埃尔斯特;陈伟
【期刊名称】《哲学分析》
【年(卷),期】2024(15)1
【摘要】乔恩·埃尔斯特(Jon Elster,1940—),美国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默顿社会科学讲席教授,曾在巴黎大学、奥斯陆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
他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的创始人之一,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有开创性贡献;是当代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在社会科学哲学领域有重要学术影响,出版《逻辑与社会》《理解马克思》《酸葡萄》《政治心理学》《心灵炼金术》等20多本专著,发表200余篇论文。
【总页数】10页(P186-195)
【作者】[美]乔恩·埃尔斯特;陈伟
【作者单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与形式逻辑问题的争论——以乔·埃尔斯特和伯特尔·奥尔曼为例
2.乔恩·埃尔斯特的局部正义理论研究
3.论埃尔斯特的局部正义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发展研究之一
4.逻辑学应用研究的有益探
素——评《必然、可能与矛盾——乔恩·埃尔斯特<逻辑与社会>解析》5.微观基础与生成机制:乔恩·埃尔斯特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1948年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结束美国的流亡生活,回到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德国(以下简称东德),次年,他受聘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时年64岁。
在就职演说《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①中,布洛赫强调经济学、哲学、辩证法的重要地位,认为大学的任务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
特别是,根据当时东德的政治状况,他要求重新奠定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从而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创造性地解释和发展黑格尔辩证法。
鉴于新康德主义曾经把黑格尔哲学当作一条“死狗”来轻视,布洛赫重申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及其辩证法所作的高度评价,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创造性地接受黑格尔哲学遗产。
虽然在他的早期著作《乌托邦的精神》(1918/1923)中,黑格尔其人其说尚未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他的哲学思维的日渐成熟,他的著述中,关于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性越发明显。
1951年,他的黑格尔研究专著《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解释》②由东德建设出版社出版,之后,他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第一卷(1954)、第二卷(1955)也相继由这家出版社出版。
当时,布洛赫就是一位具备世界性影响的哲学家,声名赫赫,闻名遐迩。
由于这个缘故,在东德学术思想界,他关于遗产问题的观点以及对黑格尔的表述引发了强烈反响,但也招来一些非议和抨击。
特别就是,他关于黑格尔哲学的抨击承继立场与当时主张全面驳斥黑格尔哲学遗产的东德官方哲学家鲁加德·奥托·格罗弗(rugard otto gropp,1907-1976)的立场出现负面冲突,因而在东德学界引起一场紧紧围绕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惨烈论争。
由于从一已经开始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问题就牵涉到当时东德政治思想背景,所以在这场论证中布洛赫虽然获得了哲学上的胜利,但政治上却节节败退,以致他的《主体—客体》一书遂沦为他返回东德迁居西德的间接或轻易的契机。
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摘要:美国是马克思寄予厚望的国家,在他看来,美国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的沃土。
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中期的一百多年间,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有起有落,但最终马克思主义未能在美国取得成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国发展过程美国是当代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发展也有着曲折且光辉的历程。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在美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寄予厚望在马克思看来,美国真正体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最现代的存在形式”1,美国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同以往一切国家的形式不同,这个国家自始就归属于资产阶级社会……它不可能把自身伪装成目的”2。
马克思认为,美国的发展已经使得美国争取社会主义比任何一个别的国家条件更为成熟,因为,首先,在这个社会中,虽然阶级已经存在,但它们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在流动中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成分,为美国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优越的历史条件;其次,在美国社会,现代的生产资料不仅不与滞留的人口过剩现象相冲突,反而弥补了头脑和人手方面的相对缺乏,美国经济会有极大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了优厚的沃土;最后,美国没有封建社会,未受到封建思想的浸染,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思想空间。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对在美国“建立一个严肃的工人政党”的可能性做了政治上的分析。
他们认为,内战的结果为无产阶级本着“在黑人的劳动上打上屈辱烙印的地方,白人的劳动也不能得到解放”3的原则进行斗争扫清了道路。
奴隶制的废除和工业的巨大增长,特别是经过了1873―1878年的长期危机之后,为“建立一个严肃的工人政党”4提供了可能性。
二、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发展1、魏德迈和左尔格(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瑟夫・魏德迈,是美国的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1853年他和几位朋友在纽约成立了为时短暂的“美国工人同盟”,其宗旨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为直接改善工人的生存状况而进行鼓动。
边缘地带的马克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教授凯文B.安德森访谈录凯文·B.安德森;张欢欢【期刊名称】《邯郸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24)1【摘要】2010年5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凯文·B.安德森所著的《边缘地带的马克思:论民族主义、族群和非西方社会》一书.该书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边缘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西方学术界产生强烈反响.英国、美国、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学者纷纷为该书撰写书评.2011年8月,该书被美国社会学联合会授予“2010-2011年度保罗·斯威奇社会学奖”.最近凯文·B.安德森接受了美国学者斯宾塞·伦纳德的学术采访,他的回答反映了一个左翼学者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理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仅供国内学术界参考.【总页数】6页(P51-56)【作者】凯文·B.安德森;张欢欢【作者单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圣巴巴拉CA9310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相关文献】1.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法国著名史学家克洛德·马佐里克教授访谈录 [J], 克洛德·马佐里克;周立红2.我们应该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访谈录 [J], 宋宏3.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著名学者高放教授访谈录 [J], ;4.创新需要独立精神——访法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教授Francois Mathey [J], 胡炜;宋先锋5.并不“边缘”的“边缘阅读”——黄子平教授访谈录 [J], 黄子平;徐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主义金融10实李凯锐 1006100301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的弊端。
那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曾说过:“我们不是因为历史的意外才走到这一步,是华尔街的贪婪与不负责任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奥巴马一语道破了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心中的疑惑:在资本逻辑支配下构建起来的当今社会制度和世界秩序,到底是什么样的?正是在面对这一挑战中,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又一次复兴。
因为历史又一次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危机和灾难的分析是不可替代的。
从1929年的大萧条、1970年的美国股灾到2008年殃及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历史一再证明,危机的重复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表现。
这些基本矛盾及其表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19世纪就给予了科学解释。
这一点,西方国家的清醒人士都是承认的。
资本主义一再出现的危机,使得西方国家思想界不得不一次次地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
在历史上,西方哲学界对马克思的理论褒贬不一。
列宁曾说过:“为了相互联系地分析世界经济的过程,20个马克思都不够。
”而世界体系理论派的代表人物沃勒斯坦曾评价道:“当前,在我们对19世纪以来的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全部知识遗产进行批判整理时,认真思考我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基础显得尤为必要,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这方面可以作出重要贡献。
”当然,对马克思主义持强烈批判态度的思想家也不在少数。
尼采在他的一篇曾提到:“至于马克思,他以不错的德语写作,装饰大量的拉丁语与法语引句—这两种语言他似乎不是很精通—为的是让程度低的人印象深刻,让那些本来了解的人产生混乱。
”尼采仅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评论马克思著作的价值,不难看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贬低。
国外学者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作者:禚明亮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第10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具重要价值已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认可。
其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当前全球性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分析、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揭示,以及对当代工人运动及人类未来发展道路问题的思考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国外学者[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10-0058-03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已得到世界民众的认可。
在西方社会,人们对马克思的关注从未停止过。
当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得票高居榜首,被以西方社会为主体受众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公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2003年法国报纸Nouvel Observateur开辟了一个名为“马克思——第三个千年的思想家?”的板块,专门讨论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
2004年,由德国电视公司ZDF发起的“谁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的民意测验中,50万的观众投票给马克思,在最终的测验结果中,马克思排在总类别中的第三位、“当代影响”类的第一位,马克思成为德国民众心目中最具当代影响力的人物。
2005年德国周刊DerSpiegel甚至将马克思的头像作为杂志的封面,标题为“一个幽灵,回来了。
”2007年末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深化,不仅宣告了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理念的破灭,同时再一次展现了在资本主义体制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无法克服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工具,重新得到世人的关注。
美国《社会主义与民主》杂志2010年12月刊刊登了一系列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如“马克思主义在南美”、“马克思主义在英语国家”、“马克思主义在西班牙语国家”等等。
在德国,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马克思的手稿就已受到追捧。
听美国教授谈马克思主义
作者:蓝强《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2日07版)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我有幸被公派去访问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系伯尔特·奥尔曼教授。
奥尔曼教授是“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旗手。
访学期间,奥尔曼教授正好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程。
讲授时,他从下面一个有趣的现实故事出发:一位年轻的记者向一位资本家询问他是如何发财的。
“这非常简单”,资本家回答,“我用5美分买了一个苹果,并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去润色它,然后第二天早上再以10美分卖掉它。
与此同时我又买了两个苹果,花整晚去润色它,再以20美分卖掉它们。
就这样进行下去直到我积攒80美分。
就在那时,我的岳父去世了,他留给我们的遗产是:100万美元。
”劳动和财产继承反差那么大,这公平吗?这意味着什么?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贫富分化问题是最受猛烈抨击的——是否一切事情一定得按照这种方式来进行?这时候学生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紧接着奥尔曼教授指出:马克思通过弄清我们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是如何产生于封建社会又会往何处发展等来追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马克思集中精力研究人们的社会和经济关系。
他看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和秩序外衣背后两者相互斗争:一个是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另一个是为了生存必须工作的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实质是马克思对这两个阶级之间复杂而不断发展的关系的分析。
奥尔曼教授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谈马克思主义。
其一,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主要来源于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主要有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傅立叶和圣西门的社会主义思想。
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内在关系哲学”。
内在关系哲学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内在关系之中:在时间上,任何事物的过去和未来都是它现在是什么的一部分;在空间上,任何事物与它周围其他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该事物本身是什么的一部分。
因此,任何事物本身就是一种关系,而现实就是由这种关系构成的一个关系整体。
既然“任何事物的过去和可能的未来都是它现在是什么的一部分”,那么资本主义的过去即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未来即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本身的各个部分,资本主义必然由前资本主义走来,也必然走向社会主义。
其三,异化。
马克思的理论能够回答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问题。
人们谋生的方式,如何影响他们的身体、思想和日常生活?在异化理论中,马克思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不拥有机器、原材料、工厂等设备,然而资本家却拥有这些,工人们必须出卖他们的“劳动力”以换取工资。
马克思异化理论表现为四个核心关系:(1)工人与他的生产活动相异化,这种异化表明工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劳动,即工人的生产活动即活动在何时何处进行,以何种方式进行以及进行得快慢等均由资本家决定。
(2)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这主要表现在工人无法控制自己生产的产品。
(3)工人与其他人的关系相异化,这主要表现为不同阶级之间的相互冷漠和同一阶级内部不同人之间的相互冷漠。
工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多的报酬而相互竞争,资本家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和更好的市场而相互竞争,这就造成了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
(4)
最后,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就是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但是通过与生产活动、劳动产品和其他人相异化,工人已经与他们的类本质相异化。
其四,价值理论。
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并使其一天工作8个多小时,但是工人5个小时生产的产品等价于他们的工资,那么剩下的3个多小时生产的财富就掌握在资本家手中。
资本家就是通过这样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创造财富的,开头记者问的那位资本家也是如此。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详细的叙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为剩余价值的多少进行斗争,资本家企图延长工作日,提高工作效率等等,但工人组织起来保护自己。
自相矛盾的是,剩余价值的多少也是资本主义最大的弱点来源。
因为他们的产品中只有一部分返回到工人的工资,工人没有能力购买他们生产的大量的消费品。
在产品不断增加的压力下,资本家未能定期地找到新的市场来收拾残局。
这就导致了“生产过剩”的危机,人们生产越多,他们获得就越少。
其五,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是怎么产生的,又将往何处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回答了这一问题前半部分,把它解释为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变。
他强调,随着城镇、人口、科技和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矛盾,在适当的时间点打破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基于封建权利和义务的地主与农奴的关系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和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后,这些关系被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所取代。
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国家和意识形态都不能阻止大量白领和蓝领工人去认识他们的利益即他们具有阶级意识,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这场革命以后,将会出现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从资本主义继承而来的生产潜能将会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发展。
通过民主的计划,生产活动主要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实现私人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消除人的异化。
马克思把这个目标的实现称作共产主义。
其六,马克思主义在当今。
自从马克思的著作出版100多年以来,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比如说,工人或许比20世纪赚更多的钱,但资本家也是如此。
因此,两个阶级之间财富差距跟以前一样大甚至比以前更大。
今天的资本主义和马克思当时的资本主义最大的不同是政府更多地直接参与资本主义经济中。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美国资本主义最新的危机中,不断增长的失业率和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使所有专家感到困惑。
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无法消除贫困、提供充分的就业、保证充足的住房、提供充足的食物或者良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富人变得更加富有。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合理地解释目前的这种混乱局面。
在阶级斗争中,马克思主义也指出了出路。
剩下的就取决于我们。
当奥尔曼教授被问到是否信仰共产主义时,他很自豪地回答他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他认为共产主义正在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他在他的有生之
年看不到共产主义实现,但他相信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
他还希望将来能够有“共产主义”节日。
虽然奥尔曼教授80岁了,但他仍然用行动在纽约大学宣扬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精神确实让人敬佩。
奥尔曼讲授马克思主义时,并不是空洞乏味的,也不是教条的。
他首先从有趣的现实故事出发,从而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然后再提出问题,使学生陷入思考;接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提出的现实问题;最后进一步提升,讲当今的马克思主义是怎么样的。
奥尔曼教授讲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使课堂互动起来。
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意识形态是必要的,不过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科学理论,诚如奥尔曼教授所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生的真理性认识”,因此,马克思主义教育就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也是一种科学教育,能够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作者蓝强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