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 格式:pdf
- 大小:195.11 KB
- 文档页数:2
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刘利强;曾庆鑫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8)005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体检中心高血压患者33例及健康对照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33例,有颈动脉斑块者20例,无颈动脉斑块者13例;健康对照组30例,有颈动脉斑块者5例,无颈动脉斑块者25例.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最高,其次为有高血压无斑块组,再次为无高血压有斑块组,无高血压无斑块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有关.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刘利强;曾庆鑫
【作者单位】包钢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10;包钢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J], 张云红
2.4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醛固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J], 邢卫红;李南方;张菊红;蒋文;欧阳玮琎;成秋艳;张玉洁;李变
3.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J], 危小军;廖伟;谢东阳;钟一鸣;谢东明
4.新疆地区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J], 时庆平;王玲;王红;张颖;欧阳菊艳;陈红丽
5.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关系研究 [J], 刘利强;宋爱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潘巍巍;江珊【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07(005)012【摘要】已有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认为其是一种特殊的炎症反应。
C-反应蛋白(C—reactive Drotein,CRP)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记物之一,它的变化与AS、原发性高血压(EH)、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尤其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技术得到应用,可准确测定低浓度CRP(0.15~10mg/L),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未来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总页数】4页(P940-943)【作者】潘巍巍;江珊【作者单位】121001,锦州市,辽宁医学院;锦州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超敏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在脑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J], 周心怡;许艳红;向兰花;全姗姗;李芳(综述);刘协红(审校)2.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进展 [J], 林琳;刘明开;佟凤芝;黄敏3.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J], 熊维4.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非动脉粥样硬化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比较 [J], 黄翠芳;操龙斌;曾庆洋;王爱兰;冼洁能;和仕进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王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魏传中;罗昌雄【摘要】目的临床实践分析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评估粥样硬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性选取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中的SAP病例UA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但UAP、AMI病例的UA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例的hs-CRP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实,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在冠心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Objectiv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serum uric aci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value in assessing the extent of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5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level indicators SAP UA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the UAP, UA index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AMI cases;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hs-CR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dex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tudy confirmed that serum uric aci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extent relevant, all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ifca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7)015【总页数】1页(P18)【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清尿素;超敏C反应蛋白【作者】魏传中;罗昌雄【作者单位】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1]。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薛源; 于利群; 芦燕铃; 胡荣【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1(014)012【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选择120例高脂血症患者(病例组)与1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CRP水平,分析超声检测结果与血清CRP水平的关系。
结果病例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颈动脉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血清CRP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P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说明CRP水平联合血脂LDL-C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
因此,调节血脂、降低血清CRP水平是防治高脂血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总页数】3页(P1284-1286)【作者】薛源; 于利群; 芦燕铃; 胡荣【作者单位】100029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9.21【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 [J], 张红岩;刘赞朝;何素彦2.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J], 费敏;柴常运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J], 贺淑静4.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J], 谭学新;林国聪5.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辛伐他汀降脂效果的研究 [J], 占宏静;林月彦;李雪花;马超;汤思明;陈殷华;李青;李梅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免疫比浊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4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清hsCRP,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
结果死组斑块检出率6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软斑检出率59.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0%,正常对照组硬斑检出率66.7%高于脑梗死组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有软斑者血清hsCRP 增高最显著。
结论hsCRP作为炎性指标其水平高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脑梗塞 C反应蛋白质动脉粥样硬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高。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要原因,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1]。
C反应蛋白(C 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敏感的炎性标志物,对斑块形成、破裂起到关键作用。
本研究通过检测65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RP(h s CRP)水平,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47~85岁,平均65.8岁,发病后24h内入院。
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我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 T及M R I检查证实。
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4例,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45~82岁,平均62.4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发病4周内有手术和创伤史、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观察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分别测定各组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结果:各组的血尿酸及超敏 C反应蛋白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尿酸浓度呈正相关。
结论: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关键词】高血动脉粥样硬化血尿酸超敏C 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损害全身大、中动脉内膜的慢性疾病,最初是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增厚,内膜粗糙,继而斑块形成,管腔狭窄。
病变的严重程度受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影响[1]。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尿酸(BUA)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
C反应蛋白(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它可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颈动脉IMT可作为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颈动脉IMT增厚是一种反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指标,能作为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及血压(BP)、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BUA、超敏CRP的检测,研究BUA、超敏CR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2]。
1 对象与方法1.1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2004年6月~2006年12月住院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150例,男83例,女67例。
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研究孙波【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10)17【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B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0月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20例排除CHD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BUA、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BU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UA及hs-CRP水平最高.两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子高血压、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BUA及hs-CRP水平与CHD密切相关,检测BUA及hs-CRP水平对CHD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uric acid (BUA),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Shuangshan Hospital of Anshan City from September 2011 to October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120 patients withou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BUA and hs-CRP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levels of BUA and hs-CR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d the highest levels of BUA and hs-CRP.The incidence rat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cluding high pressure,high cholesterol and high triglycerid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or P < 0.01).Conclusion The serum levels of BUA and hs-CRP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coronaty heart disease.It is significant to determine the serum levels of BUA and hs-CRP for the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总页数】2页(P97-98)【作者】孙波【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检验科,辽宁鞍山 114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研究 [J], 戴宏武;陆通安2.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关系研究 [J], 黎洁雯3.老年急性脑梗死与血清Hcy和载脂蛋白a、血尿酸、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J], 郝若飞;温庄丽4.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探讨 [J], 王波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载脂蛋白a、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辨证分型中的诊断意义 [J], 郝若飞;胡海;周燕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2-10-23T09:10:46.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宋长曌邓汝荣程遥[导读] 研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宋长曌邓汝荣程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三和医院 516211)【摘要】目的研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35~4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血尿酸增高组与正常组,每组收集40人,分别进行颈动脉测量和血尿酸等检查。
凡一侧或两侧内膜-中膜厚度(IMT)≥1.0mm,则诊断为颈动脉硬化,IMT≥1.4mm诊断为颈动脉斑块形成。
尿酸>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
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无临床相关性。
【关键词】无症状颈动脉硬化高尿酸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发病过程,且早于冠状动脉硬化[1],对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同时进行血尿酸等检查,研究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早期干预的相关资料。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病人,年龄在35~45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性别比例相近,尿酸>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分血尿酸增高组与正常组,各收集40人。
入选人群符合以下条件:1)饮食习惯未严格控制;2)排除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痛风、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且近2个月内未用过影响尿酸代谢药物。
1.2研究方法1.2.1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 V730-PR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测量颈总动脉近端、远端和颈动脉窦部内中膜厚度,记录上述部位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凡一侧或两侧内膜-中膜厚度(IMT)≥1.0mm,则诊断为颈动脉硬化,IMT≥1.4mm诊断为颈动脉斑块形成。
1.2.2生化检查以日本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酸、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
二维超声检查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评价【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根据二维超声检查结果,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正常体检的非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TC以及TG含量分别为(5.89±2.13)mg/L、(5.19±1.73)mmol/L、(2.85±0.7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t=11.46,9.43,8.52;P<0.05);以发生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因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hs-CRP含量以及TG含量,均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引起重视,如有异常应立即进行二维超声检查确诊,以便及早予以治疗。
【关键词】二维超声;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目前医学界已达成共识,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也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断可能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而二维超声技术已经成为颈动脉病变的有效检测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
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具体内容整理无误后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二维超声筛查结果,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正常体检的非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
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摘要: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选择30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血管的彩超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进行比较探究。
结论对照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水平高,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它是由细胞因子通过诱导和刺激肝细胞而产生的。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慢性炎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炎症的轻度反应,同时,它也是脂肪聚集。
相关的实验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风险这两者发生率的增加都与C反应蛋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本文通过对300例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测试和检查化验,探讨和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某医院30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血管的检查,化验患者的血液,详细统计记录了患者的血压、血脂、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相关数据,将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进行比较探究。
我们做了颈总动脉、分叉部等的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在测高敏C反应蛋白时采用的是“乳胶凝集比浊法”。
通过运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对检查和检测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方差、平均数等采用回归和相关等统计学知识进行了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二、研究结果分析在300例患者的彩超中,我们发现没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10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143例。
通过对没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的生化指标以及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年龄、血压状况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斑块和MT偏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是正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组中26.92%是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比例,20.00%是既患糖尿病又患高血压的患者比例,3.08%是只患糖尿病的患者比例,50.00%是只患高血压的患者比例,另外,在26.92%的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中,25.71%是血脂正常的患者比例,74.29%是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
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金丹;全红梅;梁顺今;李光昊【摘要】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level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This 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hich were included 206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90 healthy control cases by physical examination from March 2012 to April 2015. Each subject underwent carotid artery color Doppler ultrasonic examination. Serum hs-CRP was measured using immune turbidity method. Chi square 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relations between serum hs-CRP level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ResultsThe serum levels of hs-CRP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1), and hs-CRP levels relations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of degre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howed a trend of heavy, medium and light. (P<0.05 orP<0.01), and serum levels of hs-CRP in unstable plaque group was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table plaque group(P<0.01).Conclusion The serum levels of hs-CRP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e degree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 which can be used as a prospective biomarker of cerebral infarction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The hs-CRP also can be a risk marker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which wasclosely related to the plaque formation and activity.%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血胆红素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杨健安;沈逸辛;陈晓飞;胡春洪【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4(035)001【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选择经颈动脉彩超检查,内膜增厚或有斑块的老年患者180例,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类型,分为3组,即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选择100例同期健康体检颈动脉内膜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空腹静脉血中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值.同时调查血压、血糖、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肝肾功能等其他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胆红素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血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血尿酸增高关系密切.低胆红素水平、高超敏C反应蛋白和高血尿酸浓度,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总页数】3页(P63-65)【作者】杨健安;沈逸辛;陈晓飞;胡春洪【作者单位】201411,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上海交大九院奉城分院;215400,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201411,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上海交大九院奉城分院;215000,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平肝潜阳祛瘀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J], 祁泽明;段雪萍;朱安龙;吕宏艳2.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任解军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J], 赵含章;朱芳;丁明岩4.阿法骨化醇对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补体的影响 [J], 刘爱学;王蕴;于常英;梁晓慧;彭卫平;吴颖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胆红素的相关性研究[J], 祁泽明;张晓燕;方怀天;丁丰熙;孟淑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研究目的探讨血尿酸(B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0月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20例排除CHD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BUA、hs-CRP 水平。
结果观察组BU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清晨采空腹静脉血或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前采静脉血,BUA检测采用尿酸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hs-CRP测定采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BUA>420 μmol/L。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血压≥140/90 mm Hg或有高血压病史(1 mm Hg=0.133 kPa)。
1.3 观察指标和随访观察两组BUA及hs-CRP水平变化,并在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4~8个月,平均6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BU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1。
2.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包括AMI、UA及SA 三个亚组,其中,AMI患者BUA水平最高,其次是UA患者,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最高,其次为UA患者,三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年6月第7卷第2期J N e urol N eur o r ehabi l,J une2010,V01.7,N o.275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张旭1,江秀龙1,陈兴泳1,林(1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福州350001;宁2。
雷惠新12福建省立医院超声科。
福州350001)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 R 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8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斑块回声特征分为不稳定性斑块(易损斑块组)38例和稳定性斑块(非易损斑块组)48例。
另选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采用E L I SA法检测血清hs—C R P水平。
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 R 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颈动脉易损斑块组血清hs—C R P水平高于非易损斑块组,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hs—C R 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
提示血hs—C R P 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图分类号l R446.11+2;R543.4【文献标志码1A【文章编号】1672—7061(20LO)02—0075—03R el at i ons hi p bet w een hi gh se ns i t i vi t y C-r eact i ve pr ot e i n and t he st abi l i t y of car ot i d at her os cl er ot i c pl aqueZ hang X ul,J i a ng X i ul on91,C he n X i ngyon91,L i n N i n92,L ei H ui x i nl(7D epar t m ent of N eur ology,Fuj i an P r ovi nc i a l H ospi t al,Fuzh ou350001,Fuj i an Pr ovi nce,C hi na;2D ep ar t m ent of U l t r as ound,Fuf i an P r ovi nc i a l H ospi t al,F uzh ou350001,Fuj i an Pr ovi nce,C hi na)【A bs t r a ct】O bj e ct i ve T o i n ves t i g at e t he r e l at i onshi p bet w een t he l ev el of hi gh sens i t i vi t y C-r eac t i ve prot ei n(hs—C R P)and t he st abi l i t y of ca r ot i d at her ose l er osi s pl aqu e.M e t hods E i g ht y—s i x pa t i ent s w i t h ca r ot i d at her osc l er ot i c pl aq ue w e r e a ss e ss ed by ca r ot i d col or ul t ra s onogr aphy and di vi ded i nt o t he st abl e pl a que gr oup(38pat i ent s)and t he uns t a bl e pl aq ue gr oup(48pat i ent s)accor di ng t o t he f e at u r e s of at her osc l er ot i c pl aques.For t y c a s e s w i t hout ca r ot i d at her osc l er ot i e pl aques w e r e se l ec t e d as t he norm al cont r ol gr oup.Ser um l ev el of hs—C R P w a s a ss es s ed by EL I S A.R es ul t s Ser um hs—C R P l eve l s i n pat i en t s w i t h ca r ot i d at her osc l er osi s w e re si gn i f i can t l y hi gher t ha n t h at i n t he cont r ol s(P<0.05).T he l eve l s of hs—C R P i n pa t i e nt s w i t h uns t abl e pl aq ue w e r e hi gher t ha n t ha t i n pa t i ent s w i t h st abl e pl aque(P<0.05).C oncl us i on T he r e l at i onshi p bet w een t he hs—C R P and t he st abi l i t y of t he ca r ot i d at her osc l er ot i e pl aques sugges t s t hat hs—C R P can be used as a m ar ker of t he degr ee and st abi l i t y of ca r ot i d at her oscl er os i s.【K ey w or ds】hi gh sens i t i vi t y C-r eac t i ve pr ot ei n;car o t i d at h er os cl er os i s;pl aq ue动脉粥样硬化(at her os cl er osi s)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过程,是心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黑雁;陈改玲;张虎;李宪伦;王勇【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hs-CRP及SUA浓度测定,使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1例)和高血压IMT正常组(36例)间hs-CRP及SUA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及SUA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MT 正常组(P<0.05,P<0.01),并且IMT与hs-CRP及SU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s-CRP、SUA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1)004【总页数】3页(P470-472)【关键词】高血压/并发症;动脉硬化;C反应蛋白质/血液;尿酸/血液【作者】黑雁;陈改玲;张虎;李宪伦;王勇【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川县人民医院内科宜川 716200;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高血压病患者的重要靶器官损害之一,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明显增高[1]。
有研究表明炎症及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系密切[2]。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 ma-media thickness,I MT)和血清hs-CRP及尿酸水平测定,探讨hs-CRP及SUA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门诊及入住我院心内科病房的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的研究危小军;廖伟;谢东阳;钟一鸣;谢东明【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08(28)13【摘要】众所周知,合并外周动脉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其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有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有关正常人的多个前瞻性研究结果已经证实,hs—CRP是未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我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总页数】2页(P1330-1331)【作者】危小军;廖伟;谢东阳;钟一鸣;谢东明【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陈慧兰;沈小芬2.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J], 沈静3.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J], 许磊;康亚宁;马静;杨媛媛;黄丽珍;王荣荣;崔晓媛4.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相关性 [J], 朱雅琴; 董文静; 张伟伟5.血清Hcy、hs-CRP、APN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J], 程丽霞;李四华;张本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