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7.51 KB
- 文档页数:5
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在人体血液中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在炎症和感染等疾病过程中的浓度会显著增加。
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的水平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
本文将探讨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意义和应用。
1. 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固有免疫系统蛋白质,属于急性相蛋白,它主要参与了机体的炎症反应。
在炎症和组织损伤时,细胞会释放信号分子,促使肝脏合成和释放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通过结合细胞壁的磷脂多糖、坏死细胞、凝血酶和一些病原体等,从而激活补体系统,并介导炎症过程。
因此,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作为炎症和感染程度的一个指标。
2. 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2.1 作为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是一种早期反应蛋白,其水平通常在炎症或损伤发生后的6-8小时内开始升高,达到峰值需要24-48小时。
因此,C反应蛋白常被用作监测炎性疾病的标志物,如感染、创伤、风湿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
2.2 预测心血管风险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用来预测心血管风险,指导预防和治疗策略。
2.3 监测慢性疾病除了急性炎症外,C反应蛋白还可以用来监测一些慢性疾病的状态,如糖尿病、肾病、肿瘤等。
定期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帮助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
3. 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免疫比浊法、免疫化学发光法等。
这些方法对于快速、准确地测量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4. 结语总的来说,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指标,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医生可以及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预测患者的预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C反应蛋白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在多个领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C反应蛋白( CRP) 是人体急性时相蛋白( APP) 中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
在临床上常作为一种检测感染过程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工具, 如病毒与细菌的鉴别诊断、疾病治疗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等。
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 CRP 检测手段的不断改善, 特别是运用高敏感方法测出的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 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 CVD)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也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预测指标] , CRP已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
现对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如下。
1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1.CRP的发现 CRP是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发现的肺炎患者血清中一种与肺炎球菌(现称肺炎链球菌)非特异性的菌体多糖成分C多糖(CPS)发生沉淀反应的物质。
CRP的来源与分布 CRP主要由肝细胞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下合成, 炎性反应局部巨噬细胞也可少量产生。
正常合成率 1~ 10 mg/ d, 急性炎性反应时每天合成大于1 g。
CRP不能通过胎盘, 在体内分布甚广, 除血液外, 胸腔积液、腹水、心包液、关节液中均可测出。
2 常用检测方法目前, CPR 的检测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扩散法, 乳胶凝集试验, 放射免疫法测定( RIA) 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等。
2. 1 ELISA 法该检测采用双抗夹心法, 将检测缓冲液和血液样本在检测瓶中进行混合, 荧光标记缓冲液中的抗CRP抗体和血液中的CRP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当混合样品被放到检测板的样本上并且通过毛细血管作用扩散到硝化纤维基质的测试带上, 该复合物被测试带上的抗CRP抗体所捕获, 荧光抗体的信号强度反映了被捕获的CRP数量, 经过免疫荧光分析仪的检测, 能够反映出血中CRP的浓度。
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探讨【摘要】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而C反应蛋白则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因子之一。
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上的主要指导作用表现在对心血管疾病,新生儿细菌感染以及肾移植等方面。
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以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结果,现报告结果如下。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临床应用C一反应蛋白作为检验炎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C一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蛋白,是分泌型蛋白质的一种,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和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上的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
因此当患者出现急性炎症,创伤或者心血管等疾病时,C一反应蛋白检测的含量会有升高。
最近几年有调查研究显示,目前C 一反应蛋白在国内外都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并且主要集中在对于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领域。
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象和常规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象相同,是同一物质在不同层次上的两个指标[1]。
正常人的血清C一反应蛋白含量很小,并且在人体内长时期会保持恒定,不会发生变化,而且其不会受到季节以及昼夜节律的影响。
因此,微量的C一反应蛋白变化就可以显示出人体在生理状态方面的改变情况。
现如今,超敏C反应蛋白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相关疾病以及代谢综合症等方面。
本文就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如下1 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在临床上测定C一反应蛋白最初采用的是凝集法,但是由于其在精确度和准确度方面效果都不理想,所以现在很少使用。
而通常使用的的免疫比浊法也不符合检测的要求。
相比较而言,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则有效的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在低浓度C一反应蛋白测定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可以同时对常规C一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而且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更换试剂[2]。
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概况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质)是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RP,被称为超敏“CRP(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超敏C反应蛋白质)”。
目前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已相当普遍和深入,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的诊断和预测。
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在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标签: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和上皮细胞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
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随着CRP在一些疾病中生理病理的研究进展。
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它在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病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诊断和预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在对超敏c反应蛋白在各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1 超敏C反应蛋白质与感染性疾病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质不仅能灵敏地鉴别感染的类型,而且可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质测定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当机体被细菌感染时,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质浓度明显升高,升高的幅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相符合。
而被病毒感染时,超敏C反应蛋白质增高不明显,血清浓度正常或轻微升高。
特别是小儿感染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质可灵敏地鉴别感染的类型。
超敏C反应蛋白质在正常人的血液中的含量极其微少,且超敏C反应蛋白质测定不受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索的影响,可直接反应机体的感染程度。
直到病症得到控制、炎性反应得到吸收时CRP水平才下降,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对鉴别小儿疾病性质非常有意义[1]。
Sasaki K,Fujita I[2]等的研究表明,在感染的急性期,可以同时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质和寡聚腺苷合成酶,将超敏C 反应蛋白质与寡聚腺苷酶比值的10倍作为一个鉴别指标,在细菌感染时该指标为3.9-50,而病毒感染时明显降低为0-0.9,这个指标可以在发病最初的5d内测定,从而区分感染的类型。
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一、C反应蛋白定义由肝细胞合成(1 - 19 mg/天)存在于人的血清、脑脊液、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产生的急性相蛋白,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
相对分子质量为115,000~140,000。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被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因此,很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检测。
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形成、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C反应蛋白这个极其灵敏的炎症指标在各种类型心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现对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诊断、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CRP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最早发现其和肺炎球菌的C多糖相结合而得名,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环状五球体,206氨基酸在体外可激活补体,诱导内皮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上调ICAM-1、VCAM-1和E选择素,介导巨噬细胞摄入天然低密度脂蛋白,使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增加CRP是环状五球体蛋白,属于Oligomeric钙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20000,由5个相同的单体以非共价键构成,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
CRP是由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因为它能和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
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在钙离子存在下可以结合膜上的磷脂酸胆碱,也可结合染色质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起调理作用。
CRP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可以检测到,主要是结合于部分降解的低密度脂蛋白;此外,CRP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的生成。
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又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
1、结构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hs-CRP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 血清hs-CRP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 ACI) 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2、病理研究有研究显示,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CRP 升高者预后不佳;hs-CRP 含量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是脑梗死患者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而且CRP 也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CRP 、补体复合物和泡沫细胞等沉积在动脉壁内,CRP 可与脂蛋白结合, 激活补体系统, 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 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 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以及ACI 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低水平CRP 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 同时,CRP 升高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 因此,CRP 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发展都有关的促炎因子。
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hs-CRP 水平升高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几率是正常健康人的 2 倍, 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正常者的3 倍。
2003 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 ESH/ESC) 正式推荐, 高血压患者需检测hs-CRP 水平。
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心血管疾病,新生儿细菌感染,肾移植等方面。
常规C-反应蛋白人类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
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C反应蛋白又称CRP[1],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由肝细胞合成[2]。
当病原体轻度刺激或组织损伤时,肝细胞合成迅速启动,6h内C反应蛋白浓度达到病理水平(>8mg/L),48~72h内达到峰值,直接反映早期组织炎性坏死。
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它的浓度和分泌水平不因进食和抗炎药物等改变。
因此C反应蛋白高低变化与疾病的炎性反应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相关性,C反应蛋白是最有效和最通用的炎性反应标记物。
在细菌与病毒感染、组织创伤、脑梗死、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中[3],C反应蛋白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对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4],于1930年由Tillet和Francis 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多由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分子刺激肝脏细胞合成,能和肺炎链球菌的夹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它由5个多肽莲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CRP的分子量约105500道尔顿,沉降系数为7.58,等电点为5.7~6.0。
每个分子含有5个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每个亚单位由1条20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23017道尔顿的多肽链组成[5],是全身性炎性反应的极灵敏的非特异标志物。
CRP可以引发对侵入细胞的免疫调节和吞噬作用,结合的的复合物具有补体系统的激活作用,表现为炎性反应。
健康人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极微。
在炎性疾病、组织损伤等情况下几小时内C反应蛋白浓度迅速升高,升高幅度、持续时间都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6]。
鉴于其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临床上将CRP作为最有效和最通用的炎性反应标记物。
2 C反应蛋白生理变异及参考范围成人和儿童C反应蛋白0.068~8.2mg/L,新生儿血浆C反应蛋白较少,小于或等于0.6mg/L,出生后第4d~1个月的婴儿C反应蛋白小于或等于1.6mg/L,分娩母亲小于或等于47mg/L,炎症刺激时C反应蛋白大于8mg/L。
机体组织在受到损伤、炎症感染时,体内一些血浆成分的浓度在短时间内可出现显著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急性时相反应。
而血浆成分中出现最明显变化的是一些蛋白质,如C反应蛋白、血浆铜蓝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就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
C反应蛋白(CRP)就是这些急性时相蛋白的一种。
它在组织受到损伤、炎症、感染或肿瘤破坏时,可以在数小时内血浆中的浓度急剧上升,可增高数倍或数百倍。
2-3天达高峰,待病情改善时逐渐下降,恢复正常。
因此测量血清中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断有无感染、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的指标。
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最新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简称CRP)。
早于1930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RP的检测在八十年代以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过去CRP的检测方法较为落后,假阳性和假阴性很高,影响了它在临床上的价值,而逐渐被临床所忽视。
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更新,测定CRP的快速、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
使CRP在临床应用领域大大增加。
其在医学上的价值正得到广泛验正和承认。
现将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⒈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
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⒉CRP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
CRP 与WBC存在正相关。
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抵抗力。
在患者疾病发作时,CRP可早于WBC而上升,回复正常也很快。
故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⒊ 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
脓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赖血培养则至少需要48小时,且其阳性率不高。
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中应用价值前言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多项检测指标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项可行的诊断指标,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hs-CRP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作用和价值。
超敏C-反应蛋白简介超敏C-反应蛋白是C-反应蛋白的一种高灵敏度的测量指标,可作为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hs-CRP检测可对血液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其灵敏度高、精准度高、稳定性好,因此在炎症反应检测及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hs-CRP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应用hs-CRP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变态反应性炎症。
hs-CRP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炎症反应的高低。
因此,hs-CRP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具体来说,如下几个方面:诊断hs-CRP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病人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当hs-CRP的水平超过3mg/L时,可判定为炎症反应已存在,并对支气管哮喘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治疗hs-CRP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使用类固醇治疗后hs-CRP水平下降明显,这意味着类固醇对病情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hs-CRP的监测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疗效和病情变化。
hs-CRP与哮喘控制程度的关系哮喘控制程度是控制哮喘症状和减少哮喘急性加重风险的关键。
hs-CRP测定可在哮喘控制程度的评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哮喘患者的hs-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当hs-CRP水平高于3mg/L时,说明炎症反应的程度加重,哮喘控制程度较低。
因此通过hs-CRP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哮喘控制程度。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产品信息: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CRP)是人体血浆中的一种正常蛋白组分,含量甚微。
当组织损伤或炎症发生时,CRP 在肝脏的合成和分解率增加,血清中的CRP浓度会显著上升,是一种急性相的反应物。
在临床上,CRP 浓度的测定非常有助于炎症和感染的检测,是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
表现健康人:90%<3mg/L,99%<10mg/L,由细菌感染或创伤引起的急性炎症>10mg/L。
近期研究表明,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扩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状态下CRP呈低浓度升高(10mg/L以下),只能用超敏CRP(简称hsCRP或hCRP)来检测(普通CRP检测低限为8-10mg/L,不能检测低浓度)。
对无症状的人,基础CRP值可预示将来6-10年或更长时间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程度。
随着对低浓度的CRP准确测定要求的增加,定量测定低浓度的CRP作为防治早期冠状动脉心脏疾病(CHD)的主要工具之一,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测定方法和说明。
LEADMAN公司生产的hCRP测定试剂盒是以胶乳免疫比浊测试为基础的高灵敏度的检测试剂。
在使用LEADMAN生产的hCRP试剂盒时,样本与缓冲液以及胶乳试剂混合。
样本中的CRP与胶乳试剂中的抗人CRP抗体标记的胶乳颗粒特异性的结合,产生一种不溶的聚合物,导致溶液的浊度增加。
溶液混浊的程度可以通过光学仪器进行检测,并与标本中CRP的浓度成正比。
LEADMAN生产的hCRP试剂盒具有优良的性能。
精密度测试显示当样本的平均浓度为2.13和8.0mg/L 时,CV值分别为0.76%和0.56%。
本试剂盒的线性范围是0-160.0mg/L,可以检测的最低浓度为0.05mg/L。
按照以上所述的步骤,对一组CRP浓度范围在0.10-48.30mg/L的388个血清样本进行了测试,另外还采用了一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浊度计检测的方法进行参考。
C 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详细讲解蛋白质是人体组织与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功能。
因此,蛋白质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蛋白质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监测许多疾病,这对于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蛋白质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检测。
CRP是一种存在于人体血清中的蛋白质,它的水平会在机体受到炎症或损伤时升高。
CRP的检测对于筛查和监测许多疾病如感染、炎症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非常有帮助。
在临床实践中,CRP检测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来进行。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能够定量地检测血清样品中的CRP水平。
ELISA的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质结合,然后通过酶标记的辅助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荧光信号或颜色变化来检测待测物质的浓度。
在CRP检测中,首先需要提取血清样本。
常用的提取方法是离心法,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在高速离心下分离出血清。
然后,将血清样本加入含有CRP特异抗体的反应孔中,让其与CRP 结合。
随后,将酶标记的辅助抗体加入孔中,与结合的CRP 形成复合物。
最后,通过加入染色底物来观察颜色变化,并用专用仪器测定吸光度值,从而得到CRP的浓度。
CRP检测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CRP的水平可以用于评估炎症和感染的严重程度。
在感染或炎症过程中,机体会产生更多的CRP来应对,因此CRP的水平升高可以指示疾病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其次,CRP的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很重要。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因此CRP的水平可以用作衡量心血管风险的指标。
此外,CRP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风湿性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活动性,预测肿瘤的复发和预后等。
尽管CRP检测在临床应用中非常有价值,但也需要谨慎使用。
超敏全血CRP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一:超敏全血CRP临床意义
参考值范围:健康成人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的参考值范围:<5㎎/L 1: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1)正常人的CRP浓度非常低,感染、创伤、手术等情况快速上升,6-10h改变明显,48h达到高峰,升高的幅度和感染的程度成正比,炎症治愈后迅速下降。
2)病毒感染一般不会影响CRP的变换,除非并发有细菌感染。
3)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指导是否使用抗生素检测、控制感染——检测创伤手术继发感染
评估抗生素疗效——调整抗生素和及时停用抗生素
4)病毒或轻微细菌感染:10-20 mg/L
一般细菌感染:20-50 mg/L
严重细菌感染:>50 mg/L
2:由于新生儿的细菌感染发展很快,大于此值时与细菌的感染程度有关。
用常规CRP的检测反应不出微小的变化。
而超敏CRP可满足儿科感染诊断的要求,检测小儿病情变化。
3: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测:在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栓的疾病诊断与预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甚至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金标准”。
二:关于在我院开展超敏C反应蛋白的说明:
1:建议在做血液分析时加做超敏C反应蛋白,可在检验申请单上勾
“血液分析1 ”套餐019 ,收费标准47.00元
2:如果只做血液分析,可在申请单上勾“血液分析2”套餐080 :收费标准:20.00元
3:亦可单独申请超敏C反应蛋白250301017 收费标准:27.00元4:超敏C反应蛋白现在尚未列入社保项目,请在申请时告之患者。
5:我院于2012年3月1日开始在临床开展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
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探究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支原体肺炎白细胞和血沉冠心病c反应蛋白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如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血液等处。
crp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为能结合细菌、真菌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形成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炎性递质,促进细胞间黏附和吞噬细胞反应、溶解靶细胞。
crp持续增高提示机体存在慢性炎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crp在病毒感染时不会升高,其变化不受患者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和治疗药物的影响[1]。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采用超敏方法检测到的crp被称为超敏crp,大量的研究显示,它在儿童支原体肺炎、冠心病,白细胞和血沉的等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个灵敏指标,它的应用已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拓展到心血管疾病的预报监测等多方面,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超敏c反应蛋白与儿童支原体肺炎由于支原体肺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因此实验室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检测了支原体肺炎和非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沉和血常规变化,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
支原体肺炎约占小儿肺炎的20%,在密集人群可达50%。
由于支原体肺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也不明显,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多个系统的损伤。
因此,实验室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2]。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hs-crp增高的比例和增高的程度均比非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低,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报道[3]。
同时,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血沉增高程度比非支原体肺炎患儿高,而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在两组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当患儿hs-crp水平正常或降低,血沉加快,以及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时,应当首先考虑支原体感染,若同时合并hs-crp水平或白细胞升高,就要考虑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一、C反应蛋白定义由肝细胞合成(1 - 19 mg/天)存在于人的血清、脑脊液、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产生的急性相蛋白,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
相对分子质量为115,000~140,000。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被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因此,很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检测。
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形成、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C反应蛋白这个极其灵敏的炎症指标在各种类型心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现对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诊断、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CRP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最早发现其和肺炎球菌的C多糖相结合而得名,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环状五球体,206氨基酸在体外可激活补体,诱导内皮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上调ICAM-1、VCAM-1和E选择素,介导巨噬细胞摄入天然低密度脂蛋白,使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增加CRP是环状五球体蛋白,属于Oligomeric钙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20000,由5个相同的单体以非共价键构成,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
CRP是由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因为它能和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
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在钙离子存在下可以结合膜上的磷脂酸胆碱,也可结合染色质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起调理作用。
CRP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可以检测到,主要是结合于部分降解的低密度脂蛋白;此外,CRP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的生成。
由于各种原因的组织损伤会导致血清中CRP浓度的升高,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免疫反应增强等急性时相反应,CRP的水平与炎症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二、C反应蛋白特性一)CRP半寿期约15h正常人CRP的浓度很低~82mg/L);组织损伤、急性感染发生后迅速显著上升(6 - 10 h ,1000mg/天)持续增高提示机体存在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疾病病毒感染时不会升高,其变化不受病人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和治疗药物的影响。
临床应用* 炎症的诊断* 炎症与非炎症的鉴别* 炎症过程的监测* 疗效考核* 预后二)、CRP与感染性疾病1.感染的诊断和鉴别:由于CRP在感染发生后6~8h即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高峰值可达正常的数百倍,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
而CRP在病毒感染时无显著升高,这为疾病早期感染类型的鉴别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CRP对于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CRP与其他指标的联合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Sasaki K等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细菌感染的急性期,CRP显著升高,寡聚腺苷合成酶正常;而在病毒感染时CRP水平正常或轻微升高,寡聚腺苷合酶水平升高。
据此,可以将CRP与寡聚腺苷合酶比值的10倍作为一个鉴别指标,在细菌感染时该指标为~ 50,而病毒感染时明显降低为0~。
这个指标可以发病最初的5d内测定,从而区分感染的类型。
2.病情的监测:CRP在疾病发作6h含量即迅速升高,持续时间与病程相当,一旦疾病恢复,CRP含量迅速下降,对临床有一个先驱的预报作用。
若CRP持续升高或再度回升,提示必须予以重视,为此,在病程中作一系列的CRP测定,对观察病理是否加重、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治疗监控等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在监测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HIV)感染者病死率方面新近有报道,CRP是独立于年龄、体重指数、血浆白蛋白、CD4淋巴细胞和HIV-1 RNA之外的预测因子,病死的危险性与CRP升高的程度相关,根据CRP升高程度的不同危险性可增加~倍。
3.确定抗生素的疗效:CRP在确定抗生素的疗效方面也发挥了作用。
挪威的一个研究小组对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11例咽炎确诊病例进行了抗生素治疗,并同时记录其治疗前、治疗后1、2、3d的CRP水平、体温和咽痛减轻程度等指标。
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1、2、3d CRP分别下降%、%和%,并且,CRP降低的程度与症状的减轻和治疗后的天数明显相关(P<)。
三、CRP与心血管疾病1.超敏C反应蛋白的定义:(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常规CRP检验方法可在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检测出CRP>10mg/L,但是,不能很好地检测出低水平(~10mg/L)的CRP变化。
该水平的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随着一些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出现,低水平的CRP也可以被检测出来,由于应用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因此,这个水平的C反应蛋白又被称为较高的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近年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在生命早期开始出现,进展缓慢,可以维持许多年而无症状的病理过程。
实验室及临床资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一种脂肪沉积疾病,局部或全身慢性炎症在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发生机制:CRP存在于梗死心肌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和斑块中,并与补体终端复合物共同定位。
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局部炎症的程度和范围引起的刺激反应可导致血清hsCRP 水平升高。
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患者可见CRP增高,随后心肌梗死,峰值在症状发作后36~96h,CRP>15mg/L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天内病情恶化的强有力预测因子hsCRP浓度。
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作用:.1超敏CRP对健康人群首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已得到人们的普通承认;2 超敏CRP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3 超敏CRP对中风、周围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2、A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指标吗?* 是,50% 的急性心梗/ 冠心病没有"传统" 风险指标异常如,高脂(TC, LDL)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因素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hs-CRP第一次风险预测B MRFIT (多风险因子干预实验)健康人群中校正hs-CRP 相对发病风险绝经后的妇女心梗风险指标研究hs-CRP 和TC:HDLC的相关性hs-CRP常规检测的意义作为第一次风险预测C、谁需要被检测?由任何原因引起,需作冠心病风险预测、胆固醇异常者D、CRP 单独检测或与其他项目联合检查?与TC:HDL 一起=> 更具意义E、检测值如何界定风险?=>低风险<1; 中度风险= 1-3; 高风险>3 mg/L CRPF、如何排除急性时相反应?验证结果>3 mg/L (第二次检测结果)(并观察胆固醇值)排除结果> 10 mg/L => 急性时相反应hs-CRPG第二次风险预测(= 再发生心梗预测)CRP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后指示剂CRP 与CTNI 联合应用于风险预测hs-CRP检测意义作为第二次风险因子3.hsCRP对未来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程度的预测:近年来,通过很多前瞻性研究,已经对hsCRP的升高在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风、外周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方面的作用有所认识。
Ridker PM等报道,在无明显症状的健康男性中,CRP的升高程度与初次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hsCRP浓度处于高值的那部分人群未来发生中风、心肌梗死、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别是低值的2倍(RR=,95%CI ~)、3倍(RR=,95%)CI ~和4倍(RR=,95% CI ~),并且证实不受吸烟因素的影响而独立于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子之外。
Ridker PM等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hsCRP对于女性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未来心血管发病的预测因子(RR=,95% CI ~)。
该研究对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mmol/L 的女性检测了包括CRP面值的一些炎性因子,结果表明,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最为密切(高水平人群的相对危险性是低水平人群的倍,P=)。
此外,在危险分层分析中,对于即使没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女性,hsCRP的预测作用也很强。
绝经后妇女hsCRP水平要比同年龄的男性高,但是新近研究报道这种升高与世隔绝激素替代治疗有关,因此可以提示,hsCRP水平的升高只是激素替代治疗的结果,而与性别无关。
Bickel C等对12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疾病进行了4项炎症指标hsCRP、纤维蛋白原、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记数的检测。
结果显示,在平均随访了年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88例病例中,这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存活的病例。
在回顾性的多变量逐步回归和Cox风险模型分析中,只有hsCRP是冠心病死亡的预测指标,但是,在statin治疗的患者中,这种预测功能丧失,可能与statin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抗炎作用有关。
4.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有hsCRP升高、则示来可能会发生各种不利事件,如心绞痛的再发、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引起的死亡。
Biasucci LM等对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门诊患者的研究表明,入院时hsCRP>3mg/L的患者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和急性心肌梗互而再次就诊的机率较3mg/L以下的患者要更大很多,并且对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后,出院时hsCRP仍持续升高,提示3个月后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的可能性较大,说明hsCRP是一项独立风险预测指标。
Bhagat S等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另外一些预测因子(如持续的胸痛,ST段压低≥1mm)与CRP的升高进行了比较,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提示CRP≥4mg/L中独立的预测价值。
在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随访中,预测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CRP较ST段的压低更具有特异性。
5、超敏CRP对中风、周围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hs-CRP可以预测中风发生。
]对65岁以上人群的研究表明,hs-CRP处于最高四分位数的男性患者中风相对危险度RR为,女性为。
尤其在非吸烟者或年龄处于48~55岁之间,hs-CRP 浓度与中风事件关系更为密切,而对于吸烟人群或高龄人群(56~70岁),这种相关性似乎不明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