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3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教学目标:1、能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3、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4、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点: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止血等等。
人工呼吸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口对口呼吸)人工呼吸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在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将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在吹气的同时,要用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每分钟内的吹气次数为15~20次。
)懂得一些急救知识,对于我们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都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是否足够了解呢?是不是没有疾病就表示你非常健康呢?究竟什么是健康呢?板书课题: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二)探究新知1、健康的定义(1)你健康吗?你根据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健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2)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实际上,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分界线。
躯体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躯体健康具有相对性,人体通常不断地通过各种机制调节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以适应和保持与环境中不利因素之间的平衡。
由于环境不断变化,躯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