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就“漏油事件”道歉
- 格式:pdf
- 大小:131.64 KB
- 文档页数:2
公共关系学危机公关案例——康菲渤海油田漏油事件案例主角:中海油、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
●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是美国康菲石油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石油勘探、生产、精炼、营销、供应和运输。
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是世界上第五大私营能源企业、六大世界超级石油企业之一,也是财富500强之一。
●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康菲公司是作业方。
案例回放:2011年6月21日, 渗油事故最早出现在微博上,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
事实上,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介绍,发生事故的B平台早在6月4日已经开始少量溢油。
6月30日,国家海洋局介入调查,预计近期将向外界公布调查结果。
7月1日,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受溢油事件影响,渤海湾蓬莱840平方公里海域原本一类的海水,一夜之间变为劣四类海水。
经过调查取证,目前该事故已经立案。
7月5日,中海油否认隐瞒多起漏油事件,称媒体哗众取宠。
在中海油正式承认国内最大海上油气田蓬莱19-3油田6月中旬发生原油渗漏后,有媒体报道称,此前中海油还发生过多起海上原油渗漏事件,但未完整披露过。
7月5日,中海油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未听说有与蓬莱19-3油田类似级别的泄漏事件。
7月8日渤海湾漏油惹怒地方法规,山东省最高索赔2亿元。
7月11日国家海洋局称中海油渤海油田仍少量溢油。
7月30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公司8月31日前封堵溢油源。
记者从国家海局获悉:国家海洋局日前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
康菲公司承认尚未完成渤海油污清理工作康菲公司日前承认,他们尚未完成对渤海油污的清理工作。
这项声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
康菲公司是一家国际能源公司,负责开采和生产海上石油和天然气。
然而,他们的不作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这次意外事故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给渤海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康菲公司之所以承认未完成清理工作,是因为他们在过去的几年里并没有全面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清理海底的油污。
他们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也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这使得油污持续存在并进一步扩散,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次意外事故发生在2011年,渤海湾的石油泄漏事件。
当时,康菲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合作,在渤海湾进行石油储备和开采。
然而,他们的设备和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大量的油污泄漏到海底。
虽然当时康菲公司声称已经采取了措施来清理油污,但实际情况却远比他们所声称的更糟糕。
据报道,康菲公司仅清理了部分的油污,其余的油污仍然存在于渤海湾的海底。
这些油污不仅污染了海洋生态系统,还对渔业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渤海湾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这次石油泄漏事件使得该地的渔业资源大受影响,不仅影响了渔民的生计,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饮水难题。
康菲公司的不负责任行为引发了广泛的批评。
人们指责他们将利润放在第一位,对环境和社会责任不闻不问。
康菲公司虽然声称他们将全力清理油污并采取预防措施,但实际上他们的行动却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
这种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不负责任态度,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也对中国的能源行业和环境保护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于康菲公司而言,他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次意外事故的后果,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首先,他们应该加大清理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手段来清理油污。
其次,他们应该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加强设备和管理的监管。
此外,康菲公司还应当赔偿受影响的渔民和当地居民,帮助他们恢复生计并解决饮水问题。
蓬莱溢油事故:康菲公司负全责赔偿21亿元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6月21日,国家海洋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关于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报告指出,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是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按照签订的对外合作合同,康菲公司作为该油田的作业者承担溢油事故的全部责
【总页数】1页(P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8.7
【相关文献】
1.康菲公司10亿元赔偿、补偿渔业损害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渔业索赔行政调解达成一致 [J], 李明爽
2.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康菲负全责——康菲公司和中海油支付16.83亿元,补偿海洋生态损害 [J], 《海洋与渔业》记者
3.10亿元赔偿能否挽回蓬莱溢油事故的损失? [J],
4.10亿元赔偿能否挽回蓬莱溢油事故损失? [J],
5.百名渔民将就溢油事故向康菲索赔4.9亿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康菲漏油事件分析一、行政处罚关于环境污染的相关条例《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中规定:第十二条【责令改正形式】根据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具体形式有:(一)责令停止建设;(二)责令停止试生产;(三)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四)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五)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六)责令限期拆除;(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八)责令限期治理;(九)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设定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其他具体形式。
第二十四条【紧急案件先行调查取证】对需要立即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先行调查取证,并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和补办立案手续。
二、行政处罚关于环境污染的处罚依据内容:康菲公司在蓬莱19-3油田勘探开发作业过程中,违反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2011年9月1日国家海洋局对康菲公司做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康菲公司接受并于9月9日缴纳罚款。
2、法律依据(1)罚款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四)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不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的。
……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予以警告,或者处以罚款:……(二)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不按照规定报告的;……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破坏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采取补救措施,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其违法所得。
2024年康菲公司承认尚未完成渤海油污清理工作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为康菲公司处理渤海溢油进程划定的大限日。
当天,康菲方面将一份多达6箱的综合报告提交给国家海洋局。
康菲方面表示,其已按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完成两个彻底工作(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并得到了第三方的确认,但油污清理工作仍在进行。
国家海洋局则表示,将立即展开现场核查和专家评估审查,尽快公布核查结果。
康菲已完成两个彻底31日晚,康菲方面向本报记者透露,当天,公司员工已上门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一份综合报告,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康菲对国家海洋局的回复,确认已经完成国家海洋局提出的两个彻底要求,同时汇报了封堵溢油源的措施及第三方的确认信息。
报告相当厚,而且分成了很多份儿。
康菲相关人士这样表示。
而记者了解到,这份综合报告内容的确很翔实,材料共有6箱之多,其中包括40多张影像光盘。
康菲方面昨天称完成了两个彻底工作,查明并封堵了溢油源。
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附近,通过对平台周边区域降低油藏压力,作为溢油通道的断层已经被封闭。
审慎起见,康菲还会继续实施额外措施来进一步确保渗油不再发生。
在C平台附近,通过在C-20井实施打水泥塞程序,已经切断了该溢油源与C平台附近环境的任何连接。
同时,这份报告中还包含了康菲对溢油原因所做的内部调查结果。
根据康菲的说法,溢油原因包括:B平台附近的注水作业增大了油藏压力,导致油藏液体沿断层向上运移至海底;C平台则是由于钻井作业期间遇到了油藏中的未预见高压带。
康菲方面还表示,完成两个彻底的工作已得到第三方确认,但康菲没有透露第三方的信息。
康菲方面同时对渤海湾发生的溢油事件表示歉意,并称将承担相关责任。
海洋局立即组织核查评估国家海洋局方面31日向本报记者确认,当天,康菲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情况报告。
对康菲提交的报告,国家海洋局将充分利用日常监测数据,立即组织现场核查和专家评估审查,核查结论及下一步的监管措施会尽快向康菲公司下达、向社会公布。
渤海湾漏油事故概况及评论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渤海湾溢油事件主要概况及最新进展,并由此阐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笔者同时对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康菲与中海油进行了谴责,并相应作了一些个人评论。
前言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于6月4日发生漏油事故,这一事故自发生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海油和康菲更是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到现在为止,渤海湾漏油事故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事故造成840平方公里的海水降至劣四类,这次事故可谓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
下面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次事故的概况。
事故概况日期事件节点6月21日微博首次出现关于此次渗油的消息,该条微博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
”多家媒体此后联系中海油集团公司新闻处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均未获得回复。
7月1日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7月3日据中海油内部人士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
没有人员受伤,没有任何关于野生生物、渔业或航运不利影响的报告。
7月5日国家海洋局7月5日通报中海油6月4日漏油事故,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7月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数据,溢油量达1500桶。
以1吨石油约等于7.3桶计算,漏油量14日约205吨。
7月16日莱19-3漏油事故海域出现赤潮,长约2海里。
7月30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国家海洋局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
其中,要求其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
康菲赔偿悬案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2年第1期本版答疑:华德纳康菲石油亚太区总裁问:近期有媒体报道,蓬莱19-3油田区域依然有油花溢出,出现漏油的B、C两个平台的最新状况是怎样的?针对近期中国渔民法律诉讼康菲的情况,康菲方面有怎样的回应?答:正如大家所知,19-3油田有两个平台出现了漏油,B平台漏油的原因是注水井压力过大,导致断层张开,进而出现了油气渗出。
6月4日在海域发现油膜之后,康菲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了压力,并利用水泥塞进行了封堵,到6月21日,B平台出现漏油的断层完全闭合,没有再出现油气溢出。
目前出现油花的区域为C平台,该平台出现漏油事故是在6月17日,其原因是岩屑回注井压力过大,严重冲击了油井,导致油井的压力无法释放,最终出现漏油。
6月21日,C平台溢油源被封堵,溢出至海平面的原油很快被清理,但在钻井过程中注入的油基泥浆却沉积在海床上,尽管事故之后康菲进行了大规模清理,但由于这是一种混合物,油和泥的分离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目前海面上还会有零星的油花。
这是油基泥浆导致的,并没有出现新的漏油源。
对于渔民法律诉讼康菲公司,这是渔民的权利。
近期,我们正在建立两个基金,分别是环境基金和赔偿基金,前者的目的是为提升渤海湾的整体环境予以帮助,后者主要是对受事故影响的人进行赔偿。
由于基金的具体细节还在讨论中,我们争取在1-2周内公布基金数额。
赔偿基金的设置,给渔民们多一个选择,如果他们能够接受赔偿基金,获得赔偿的程序可能会更快一些。
当然,这并不是让他们放弃上诉,他们依然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这是他们的权利。
岩屑回注井该井是海上石油开采经常采取的一种回注方法,即将钻井所产生的岩屑重新回注到地下,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这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做法。
在19-3油田,共有8个海上平台,每个平台有一口回注井。
由于本次发生事故的C平台是由岩屑回注井直接导致,因此,康菲表示,油田复产之后,将会停用岩屑回注井,并离开高风险断层。
康菲漏油事件●康菲公司简介美国康菲国际石油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跨国能源公司。
作为全美大型能源集团之一,核心业务包括石油的开发与炼制,天然气的开发与销售,石油精细化工的加工与销售等石油相关产业。
公司以雄厚的资本和超前的技术储备享誉世界,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业务往来。
康菲石油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国际一体化能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加工和营销,以及化工和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康菲石油是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在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其员工总数达到3万余人。
康菲石油以拥有勘探与生产技术、油藏管理和开发、三维地震技术、高等级石油焦炭改进技术和脱硫技术闻名于世。
公司正在进行的新兴业务包括发电,碳-液转化,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开发可再生和替代能源技术等。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是康菲石油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 目前员工约800名,与中外方合作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业务。
目前在北京、塘沽和蛇口设有办公室。
●康菲在中国的拓展在中国渤海湾,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共同开发中国海上最大油田之一--蓬莱19-3油田,面积覆盖约3200多平方公里。
在与中海油的合作中,康菲石油于1999年5月在位于中国渤海湾的11/05区块发现了蓬莱19-3 海上油田。
目前,康菲石油中国公司是该油田的作业者。
2002年12月该项目一期投产。
蓬莱油田二期项目正在开发建设之中,其中要涉及到的设施有五座井口平台、中央处理设施和一艘新的世界最大的FPSO之一――“海洋石油117”FPSO (又称为“蓬勃号”FPSO)。
与此同时,与19-3油田毗邻的19-9和25-6油田也在进行开发。
四座井口平台已经投入使用,“海洋石油117”FPSO则于2009年5月正式投产。
蓬莱油田预期在2011年达到产量高峰,日产原油预计达69,000桶.2009年,11/05区块的日均原油产量为33,000桶。
康菲溢油事件大起底作者:来源:《青岛画报》2011年第10期从6月份至今,康菲漏油事件经历了发现、辩解、核查、判定、责令停产、索赔的漫长过程。
从7月份宣布溢油“基本清理干净”,再到宣布污染面积只有“200平方米”,再到谎称“两个彻底”欺骗海洋局,在此过程中,康菲公司刻意瞒报、淡化事故、处置拖拉、态度傲慢。
人们不禁要追问:康菲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蛮横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国家生态环境和渔民的损失到底该如何赔偿?渤海的未来安全吗?康菲破坏环境“案底累累”康菲石油的英文官方网站和中国子公司网站都显示:它是由美国康纳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于2002年合并而成立,系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和最大的炼油公司。
在全球非政府控股公司中,康菲拥有的已探明储量排名第七,是第四大精炼厂。
在2011年的财富500强企业排名中,它名列第12位。
据悉,最近10年仅在美国本土,康菲公司至少涉及5起环境诉讼或纠纷,偿付近7亿美金,折合超过40亿元人民币,可谓“案底累累”。
美国政府和学术机构的公开信息显示,最近10年间,作为全美最大的炼油公司,康菲公司分别在路易斯安那州、华盛顿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牵扯多起环境诉讼或纠纷,最终或被各州地区法院判决赔偿,或被州政府部门责令罚款,或与联邦及州政府达成和解协议,共计偿付67862万美金,按照最新汇率,折合成人民币约43.3570亿元。
据美联社电,早在2004年,康菲公司曾暂时同意向佛罗里达州Panhandle地区多达7000名业主支付7000万美金,用于经济损失补偿和医学检查。
该诉讼持续三十余年,不仅化工厂的母公司几度易人,诉讼请求也未完全实现原告最初向康菲公司索赔5亿美元。
另据美联社报道,2005年,路易斯安那州地区法院法官Wilford Carter正式批准了一笔6450万美元的和解费用,用于支付大约2万名当地居民,他们声称遭受康菲公司因化学泄露而造成的健康威胁。
根据公诉方材料,2003年1月18日,康菲公司Westlake炼油厂泄露多达64吨二氧化硫。
渤海湾之“泪”作者:晨风来源:《中国水运》2011年第10期渤海湾溢油事件近日来愈演愈烈,当事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6月初,中国渤海湾。
碧海蓝天下一片宛如蝴蝶翅膀的油膜,开始游弋在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海上油田——蓬莱19-3油田B平台的东北方。
直到半个月后,渤海湾溢油事件才通过网络引发公众的关注,截至9月6日,溢油累计污染了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被称为中国版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康菲作业不正确破坏地层这场灾难的“罪魁”是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它是全球第五大能源企业,在美国石油行业排名第一。
1983年,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注:以下简称“康菲中国”)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发现海上石油的外国公司。
1994年,康菲中国跟中海油签署合同,获得了渤海湾某一区域的勘探权。
1999年,康菲中国发现“蓬莱19-3”海上油田,根据协议,中海油拥有蓬莱19-3油田51%的权益,康菲石油是项目的运营方,拥有油田49%的权益。
这片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海上油田是康菲在中国最大的利润来源。
事发之初,康菲中国不仅态度傲慢、拒不道歉,而且在事发海域继续作业。
国家海洋局多次发出通知,催促康菲中国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7月1日,康菲中国声称已经控制了渗漏点,但事实上,此后两月仍有原油溢出,而且,康菲中国就漏油面积、溢油总量等问题描述的事实与国家海洋局提供的数据相去甚远。
9月5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康菲致歉并关闭了这片它在中国的“聚宝盆”。
然而,9月7日溢油隐患仍未被彻底排除,“严控渤海湾地区新上石化项目”成为国务院会议的议题。
尽管康菲中国之前一直强调客观原因,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在勘察溢油事故现场、质询相关责任方、调阅大量原始数据资料等工作基础上,对事故原因、性质及责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结果认为:造成此次溢油的原因从油田地质方面来说,由于作业者(即康菲中国)回注增压作业不正确,注采比失调,破坏了地层和断层的稳定性,形成窜流通道,因此发生海底溢油。
康菲10亿赔偿款扑朔迷离作者:原金来源:《小康》2012年第04期渤海湾康菲石油泄漏事故中,农业部、中海油、康菲三家协商赔款10亿元,却没有受害渔民的参加。
而山东烟台受害渔民还不在赔偿范围内,即便是辽宁和河北的渔民,能得到多少赔偿也是悬而未决的事情发生在去年夏天的渤海湾康菲石油泄漏事故早已在媒体上烟消云散,但善后处理工作时至今日依然没有结束。
今年1月底,农业部与中海油、康菲共同达成10亿赔款协议之后,目前为止,受害渔民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同时代理律师的维权行动也举步维艰。
上月底,烟台砣矶岛渔民状告康菲公司要求索赔6亿多元是目前最新的索赔案。
这个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庙岛群岛中部的岛屿,由于四面环海的地理条件,岛上人的生活以捕鱼和养殖为主。
但同时因为10亿赔款不将其包括在内,许多渔民自发地组织起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
其实,即便是辽宁和河北的渔民,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赔款。
渔民养殖损失惨重王忠国是这个岛上的一位普通渔民,就居住在砣矶岛最东边的村子。
在这四面环海的岛屿上共有八个行政村,村民都以打鱼和养殖为生。
2月底,以王忠国为代表的5位渔民委托北京华城律所律师贾方义将康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康菲公司对砣矶岛受损失的养殖渔民进行赔偿。
这5位渔民属于岛上不同的村子,但都从事扇贝类的养殖,规模有大有小,他们代表全岛204户渔民来向康菲提起诉讼。
据了解,他们这次向康菲公司要求赔款共计6亿6百万元人民币,其中2009年至2011年这三年的养殖损失就达3亿元,另外由于海洋污染要在30年之后才会完全消失,所以,在2012年至2042年这30年,全部204户渔民的基本生活费合计3亿6百万元,平均每户每年5万元。
王忠国告诉《小康》记者,自从2003年开始,他们家就已经开始了养殖业,养殖品种为虾夷贝类,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现在王忠国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三、四千笼,在岛上算是中等规模。
记者了解到,岛上的渔民会把今年盈利的钱再次投入到养殖生产,这样才逐年扩大规模。
海洋石油污染赔偿:“康菲”事故与“深海地平线”事故(一)“康菲”事故污染损害赔偿1、“康菲”事故(1)事故简介。
2011年6月4日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大约700桶原油和2500桶矿物油钻井泥浆溢到渤海湾及其海床1,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的海水污染2。
事故发生后,环渤海海岸均发现油污,河北、山东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经营者所养殖、生产的海参、扇贝等水产品大量死亡,损失惨重。
2011年11月11日,国家海洋局发布新闻稿称:“经调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总体开发方案,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明显出现事故征兆后、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此导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2)损害评估。
A.学者的评估。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认为,按照有关历史的产值大概估算,水产品的损失一年应该是2亿元左右,5年大概不会少于10亿元。
B.康菲公司评估。
康菲公司已经通过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签订委托合同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就康菲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这个第三方不应该是康菲付钱找的第三方,这个第三方也需要由第三方加以监督,比如有公信力的媒体。
王亚民也表示,应该委托没有利益关系和不受利益集团操纵的第三方开展独立评估。
C.受害者评估。
乐亭县水产养殖协会统计,到2011年7月27日为止乐亭县的扇贝死亡率已经达到了50%至60%,初步估计损失在3亿元左右。
D.政府部门评估。
2011年7月29日乐亭县水产局完成了此次溢油事故后的水产损失统计,损失情况与当地渔民自行统计的损失情况大体一致。
2011年7月河北省各县市的水产部门向河北省水产局汇报此次溢油后的水产损失情况,月底河北省水产局会发布一个正式报告。
国家海洋局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彻查事故缘由,对其影响和损失进行评估,但至今尚未发布损失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