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一化学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55 KB
- 文档页数:2
高一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催化氧化的产物是的醇是()A.B.C.D.【答案】A【解析】选项中均为醇,含﹣OH,与﹣OH相连C上有2个H能被氧化生成﹣CHO,即含﹣OH结构,以此来解答.CH2解:A.含﹣CHOH结构,可催化氧化生成醛为,故A选;2B.与﹣OH相连的C上只有1个H,催化氧化生成酮,故B不选;C.与﹣OH相连的C上只有1个H,催化氧化生成酮,故C不选;D.与﹣OH相连的C上只有1个H,催化氧化生成酮,故D不选;故选A.2.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①白酒中是否含甲醇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③蛋壳能否溶于酸()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答案】D【解析】利用食醋与小苏打反应产生气体可以鉴别食盐和小苏打;蛋壳中含有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利用食醋中的醋酸可以鉴别蛋壳中的碳酸钙是否溶于酸,所以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3.下列物质经过彻底水解后,其产物是两种糖的是:A.麦芽糖B.蔗糖C.淀粉D.纤维素【答案】B【解析】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两种物质,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只有葡萄糖;答案选B。
【考点】考查糖类的水解(白磷s)△H = +17kJ•mol﹣1根据以上方程式,下列推论正确的是4. 4P(红磷s)P4A.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B.当lmol白磷完全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热量C.当4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kJ热量D.白磷比红磷稳定【答案】B【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4P(红磷s)→P4(白磷s)△H=+17kJ•mol-1,焓变大于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B.该热化学方程式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当lmol白磷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热量,B项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当4mol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kJ热量,C项错误;D.根据4P(红磷s)→P4(白磷s)△H=+17kJ•mol-1,则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所以红磷具有的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D项错误;答案选B。
第一节1.C2.B3.C4.C5.A6.A7.D8.A9.A 10.C 11.C 12.C13.氧化分解CO2和H2O 糖元脂肪14.( C6H10O5)n 不多甜不能水解葡萄糖15.③①②④①16.淀粉麦芽糖葡萄糖17.(1)稀硫酸 NaOH溶液新制银氨溶液(2)不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会被破坏,不能发生银镜反应.(3)90%(4)19600只第二节1.D2.B3.B4.A5.A6.C7. B8.C9.D 10.D 11. BD 12.C 13.D 14. (1)小难易饱和程度固态液态(2)碱性水解(发生皂化反应)酸性水解15.酶高级脂肪酸甘油热量能量原料16.可选择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褪色,则为植物油,不褪色,则为矿物油;也可用热的浓烧碱,如果油状物消失,则为植物油,不消失的为矿物油。
17.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C = C等不饱和键,而动物油(脂肪)含饱和烃基较多.摄入动物脂肪过多,体内多余的脂肪水解成的饱和高级脂肪酸会导致人体发胖,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并增加血小板的血栓性,容易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而不饱和高级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血管的疾病发生的几率。
第三节1.D2.A3.B4.C5.B6.D7.C8.A9.C 10.BC 11.C 12.A13.高温下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菌死亡皮肤上的蛋白质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14.浓HNO3盐析15.(1)多肽氨基酸氢键螺旋状(2) 416. 催化调节免疫17. (1) 0.168g (2) 3.4%第四节1.A2.A3.C4.D5.D6.B7.A8.B9.D 10.B 11.D 12.B 13.D 14.D15. 最好加醋凉拌生吃16.(1)甲状腺(2)KIO3+5 (3)分解 (4)C(5)合格解析: I2+2S2O32-→2I-+S4O62-n (I2)=0.030mol·L-1×18.00mL×10-3mL·L-1×0.5=0.27×10-3molIO3-+5I-+6H+→3I2+3H2O;n (KIO3)= 0.27×10-3mol×1/3=0.090×10-3mol每千克食盐中含KIO3:214g·mol-1×0.090×10-3mol×1000g/428g=45mg该加碘食盐是合格的。
第一章(一)1.糖类物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可引导学生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去讨论。
4.不对。
糖尿病人由于体内糖代谢异常,要限制每天糖类物质的摄入量。
糕点中的面粉属糖类物质,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过多食用是有害的。
第一章(二)1.脂肪进入人体后,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
脂肪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供机体需要。
多余的脂肪成为脂肪组织存在于皮下。
2.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供给人体热量;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储存“能量”;作为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等的原料;必需脂肪酸还有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功能。
3.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合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重要影响。
由饱合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在室温下呈固态,如羊油、牛油等动物油脂。
由不饱合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在室温下呈液态,如花生油、豆油、菜子油、葵花子油、玉米胚芽油等植物油。
第一章(三)4.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
一部分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构成和修补人体的各种组织;另一部分氨基酸则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高中生每天要摄入80-90g蛋白质。
第一章(四)1.维生素在体内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或作为辅酶催化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能调节各种器官的机能并维持细胞的特性,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2.碘被称为“智力元素”,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
它在人体内仅含30毫克,其中一半集中在甲状腺内。
加碘食盐中加入了一定量的KIO3。
KIO3性质稳定,不挥发,不吸水,流失少,易被人体吸收。
所以食用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减少碘缺乏病的发生,同时由于人摄入食盐的量均衡而有限,不易导致体内碘过量。
铁在人体中含4-5克,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各种器官的形成。
缺铁导致人记忆力、免疫力和对温度的适应力下降或引发贫血。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铁 粉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结晶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较稳定,均一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 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高一化学期中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48分)二、填空题(共20分)17.(4分)向沸腾的水中滴加少量氯化铁饱和溶液(1分)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褐色(1 分),丁达尔效应(2分)。
18、(2分) ③⑤⑧。
(错、漏一个扣1分,二个或以上不给分)19.(10分)(1)A CO2;B Cu ;C O2;D H2O。
(2)是(每空2分)20、(4分) 氧化。
B 。
(各2分)三、实验题(共24分)21.(20分)(1)(5分)第一组①②;第二组③④⑤⑥;第三组⑦⑧;(各1分)因为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强酸(盐酸和硫酸)分别与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的反应,所以如此分类。
(2分)(2) (共9分,现象各1分、离子方程式各2分,没↑、↓扣1分,不配平扣1分)②固体溶解,得到蓝色的溶液; CuO+2H+=Cu2++H2O。
⑤镁条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Mg +2H+=Mg2++H2↑.⑧产生白色沉淀; Ba2+ +S042-= BaS04↓;(3)(共6分写出其中三个点给满分)①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②酸能跟某些盐反应;③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④酸并不能跟所有金属反应;⑤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速度不同。
22.(4分)(1)到外面化工商店买回硫酸锌试剂(1分)(2)调整配方(3分)调整配方如下:选用氯化锌代替硫酸锌各成份的用量分别为:氯化钾:0.1mol;硫酸钾:0.3 mol;氯化锌:0.1 mol四、计算题31、(8分)(1)(3分)C=1000×1.20×36.5%÷36.5=12.0mol/L(2)(3分)设需浓盐酸XmL100mL×3.00mol/L= 12.0mol/L·XX=25 mL(3)(2分)①③⑥⑤④⑦⑧②。
高一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1.C2.C3.CD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1.D2.5.6 7.14mL8.n(Ca)9.1)10.40(1.C2.6.(1)(2(3(47.(1)8.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铁粉 过滤Fe 、Cu FeSO 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123.C4.8.9.10.(1(3)强酸(5)11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二章第三节1.电子氧化还原失去氧化还原得到还原氧化2.O2KClO3KMnO4HNO3H2O2Fe3+等H2 CCO金属单质等3.氧化S+O2=点燃=SO2还原4.C5.D6.C7.CB8.BC9.(1)还原剂H2氧化剂O2转移电子4e-(2)还原剂P氧化剂O2转移电子20e-(3)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12e-(4)还原剂H2氧化剂WO3转移电子6e-10.略第二章复习题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C组O2;D组酸或强电解质等(2)2Cu+O2+H2O+CO2=Cu2(OH)2CO3转移4e-2.还原性3.C;S和KNO34.A5.111212.B3.7.8.6.72L9.Al放出的氢气多。
第三章第二节1.2Na2O2+2H2O=4NaOH+O2转移2e-2Na2O2+2CO2=2Na2CO3+O2转移2e- 2.酸强碱两性两性3.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逐渐消失4.D5.B6.B7.C8.D9.D10.2Fe3++Cu=2Fe2++Cu2+转移2e-11.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10)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P.17)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P.20)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操作步骤略。
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P.33)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阴离子 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第二十六讲 基本营养物质知识扫描一、 1. 光合作用 C H O 碳水化合物 C n (H 2O)m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2. (1) C 6H 12O 6(2) CH 2OH(CHOH)4CHO (3) 葡萄糖 ①C 6H 12O 6(s)+6O 2 (g)―→6CO 2(g)+6H 2O(l) ②糖原 0.1% ③脂肪3. 多 (C 6H 10O 5)n 天然高分子 (C 6H 10O 5)n +nH 2O ――→催化剂nC 6H 12O 6 淀粉 葡萄糖 单质碘 蓝 4. 植物细胞壁(C 6H 10O 5)n +nH 2O ――→催化剂nC 6H 12O 6 纤维素 葡萄糖二、 1. 高级脂肪酸 甘油 酯 混甘油酯2. 油 脂肪 小 不3. 酶 脂肪酸 甘油 能源三、 1. C H O N S P 酶 氨基酸 2. 氨基 羧基 酸 碱3. 氨基 羧基 肽 肽键 二肽4. 盐析 变性 颜色反应 典例分析【例1】 A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均可用 (C 6H 10O 5)n 表示,但其中的n 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不确定值,故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例2】 B 解析:面粉中富含淀粉,白砂糖中富含蔗糖。
真题荟萃1. 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2. (1) 铁、锌(2) 维生素C 纤维素 (3) 氨基酸(α-氨基酸)3. (1) 蛋白质 (2) 苯甲酸钠(或“苯甲酸钠和食盐”,只回答“食盐”不对) (3) 淀粉 (C 6H 10O 5)n 淀粉+nH 2O ――→催化剂nC 6H 12O 6葡萄糖4. 油脂 C 6H 12O 6+6O 2―→6CO 2+6H 2O5. (1) 鸡蛋 棕榈油 (2) 苯甲酸钠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3)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 溶液至弱碱性,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 溶液至弱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仿真体验1. (1) a (2) c (3) b2. (1) 抗坏血酸 蓝色褪去 还原 (2) 高级脂肪酸 (3) 叶绿素 淀粉3. (1) a (2) c (3) c4. (1) 维生素 羧基 (2) 苯甲酸钠2NaHCO 3=====△Na 2CO 3+CO 2↑+H 2O第二十七讲 微量元素、维生素知识扫描一、 1. 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脂溶性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水溶性 维生素C B 族维生素2. 酸 新鲜水果 绿色蔬菜 抗坏血酸 还原剂 水溶液 受热 碱性溶液 二、 1. 智力元素 甲状腺 海带 海鱼 2. 功能性 储存性 氧 膳食三、 1. 23作溶剂 作反应介质 作反应物 调节体温2. 呈酸性 呈碱性 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酸 碳酸 尿酸 硫酸 磷酸 酸性 弱酸 碱性 弱碱 7.35~7.45 典例分析【例1】 (1) b (2) a解析:(1) 果蔬富含维生素C ;肉蛋富含蛋白质。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1.蛋白质的结构为什么这么复杂?提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种类很多,组成蛋白质时种类、数量不同,排列的次序差异很大。
所以,蛋白质的结构很复杂。
►综合拓展一、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氨基酸分子里含有羧基和氨基,羧基表现酸性,氨基表现碱性。
因此,氨基酸与酸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具有两性。
1.与碱反应:2.与酸反应:3.脱水缩合反应: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可以发生脱水缩合反应。
(1)两个氨基酸分子间脱去1分子水生成二肽,如:(2)两个氨基酸分子间脱去2分子水生成环状化合物,如:(3)多个氨基酸分子间缩合脱水(缩聚)生成多肽,如:蛋白质的性质2.什么是蛋白质互补?蛋白质互补遵循什么原则?提示:蛋白质互补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其遵循的原则有:①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近越好;②搭配种类越多越好;③食用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
►综合拓展二、盐析与变性的区别盐析变性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变化条件浓的无机轻金属盐盐以及甲醛、乙醇等部分有机化合物物理变化变化实质化学变化(蛋白质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变化过程可逆不可逆用途分离、提纯蛋白质杀菌、消毒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B)A.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生吃鸡蛋比熟吃好B.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产生丁达尔现象C.向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使蛋白质变性D.天然蛋白质中仅含C、H、O、N四种元素解析: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项正确;食盐不是重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C项错误;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及少量的硫,有的还含有微量磷、铁、锌、钼等元素,D项错误。
2.波尔多液由CuSO4溶液和石灰乳混合而成,其防治病虫害的原因是(C)A.硫酸铜能使菌体蛋白质发生盐析而凝固B.石灰乳能使菌体蛋白质水解而推动生理活性C.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使菌体蛋白质性质改变而发生聚沉D.蛋白质可以溶解在波尔多液中解析:波尔多液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液。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 ,操作步骤(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当我们吃馒头时,常常感觉到越嚼越甜。
在这种变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舌的搅拌B.牙齿的粉碎C.唾液中淀粉酶的催化D.水的润湿解析:馒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遇到唾液中淀粉酶而发生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越咀嚼水解生成的麦芽糖越多,就越甜。
答案:C2.提供能量主要来源的一组营养要素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B.水、无机盐、维生素C.油脂、维生素、无机盐D.水、蛋白质、糖类解析:人体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油脂、蛋白质提供。
答案:A3.下图为农夫山泉矿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天然饮用水的理化指标。
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矿物元素测定结果钙≥4.0mg/L镁≥0.5 mg/L钾≥0.35 mg/L钠≥0.8 mg/L偏硅酸≥1.8 mg/LpH(2.5℃) 7.1A.原子C.单质D.元素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与处理能力。
矿物元素在人体内以及溶液中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测定的是其元素的含量。
答案:D4.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的试剂是()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A .①④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解析:测定淀粉的水解程度分三种情况:完全水解、部分水解、未水解。
完全水解,证明无淀粉,用碘水;部分水解,证明有淀粉和葡萄糖,需用碘水,另外还需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中任一种;未水解,证明无葡萄糖,需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测定葡萄糖前应先用NaOH 溶液把H 2SO 4中和。
答案:C5.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B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不同,但产物完全相同C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D .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解析:若淀粉水解不完全,遇到碘水仍变蓝,A 正确;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的盐,B 错误;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纤维素、淀粉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C 、D 正确。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A
D B D C A B D D D A C C B
二、填空题(共20分)
17.(4分)向沸腾的水中滴加少量氯化铁饱和溶液(1分)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褐色(1分),丁达尔效应(2分)。
18、(2分) ③⑤⑧。
(错、漏一个扣1分,二个或以上不给分)
19.(10分)(1)A CO2;B Cu ;C O2;D H2O。
(2)是(每空
2分)
20、(4分) 氧化。
B 。
(各2分)
三、实验题(共24分)
21.(20分)(1)(5分)第一组①②;第二组③④⑤⑥;第三组⑦⑧;(各1
分)因为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强酸(盐酸和硫酸)分别与金属氧化物、金属、
盐的反应,所以如此分类。
(2分)
(2) (共9分,现象各1分、离子方程式各2分,没↑、↓扣1分,不配平扣1分)
②固体溶解,得到蓝色的溶液;CuO+2H+=Cu2++H2O。
⑤镁条溶解,产生大量气体;Mg +2H+=Mg2++H2↑.
⑧产生白色沉淀;Ba2++S042-= BaS04↓;
(3)(共6分写出其中三个点给满分)
①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②酸能跟某些盐反应;③酸能跟多种活泼金
属反应;
④酸并不能跟所有金属反应;⑤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速度不同。
22.(4分)(1)到外面化工商店买回硫酸锌试剂(1分)
(2)调整配方(3分)
调整配方如下:选用氯化锌代替硫酸锌
各成份的用量分别为:氯化钾:0.1mol;硫酸钾:0.3 mol;氯化锌:0.1 mol
四、计算题31、(8分)
(1)(3分)C=1000×1.20×36.5%÷36.5=12.0mol/L
(2)(3分)设需浓盐酸XmL
100mL×3.00mol/L=12.0mol/L·X
X=25 mL
(3)(2分)①③⑥⑤④⑦⑧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