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项目七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23
基础会计实务71. 介绍本文档将介绍基础会计实务的第七部分。
在此部分中,我们将学习关于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我们还将探讨一些会计原则和准则,以及如何准确编制资产负债表。
2.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的一种,用于显示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资产负债表主要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资产部分和负债部分。
资产部分显示企业拥有的资源和权益,负债部分显示企业所拥有的债务和欠款。
2.1 资产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权益,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则是指一年以上变现的资产,如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2.2 负债负债是企业所拥有的债务和欠款,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
流动负债是指一年内需要偿还的负债,如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等。
非流动负债则是指一年以上需要偿还的负债,如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
2.3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期上属于所有者的权益。
它的计算公式为: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
所有者权益可以分为股东权益和留存收益两部分。
股东权益是指股东投资的资本,留存收益则是企业未分配利润的积累。
3. 会计原则和准则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会计人员需要遵循一些会计原则和准则,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1 会计实体原则会计实体原则要求将企业的财务活动与个人财务活动分开。
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应该与企业所有者的个人财务完全分离。
3.2 公允原则公允原则要求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应该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买卖双方之间具有交易性的价格。
3.3 持续经营原则持续经营原则要求企业将其财务报表编制在企业将会持续经营的假设下。
如果企业面临破产风险或无法持续经营,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可能需要做出调整。
3.4 会计复式记账原则会计复式记账原则要求每个会计事项都应该至少有两个相对应的会计分录,一个借方分录和一个贷方分录。
基础会计第七章1. 综述基础会计第七章主要讨论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和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这两个财务报表是会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章将介绍这两个财务报表的目的和关键要素,以及它们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
2. 资产负债表2.1 概述资产负债表是一份反映企业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报表。
它按照会计等式的原则编制,即: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2.2 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有形和无形的经济资源。
有形资产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而无形资产则包括专利权、商誉等。
资产的价值可通过折旧、摊销等方式进行计算,以反映其使用寿命和磨损程度。
2.3 负债负债是企业对外部债权人的经济责任和义务。
负债可以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
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发行债券等,短期负债则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
负债的金额代表了企业需要向外部债权人偿还的金额。
2.4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可以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两部分。
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而留存收益则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净利润。
3. 现金流量表3.1 概述现金流量表是一份反映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现金流量状况的财务报表。
它对企业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增减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
3.2 现金流入现金流入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来自于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现金收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来自于投资收益或处置投资所获得的现金收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来自于借款或发行股票所获得的现金收入。
3.3 现金流出现金流出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主要来自于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来自于购买资产或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出来自于归还债务或发放股利所支付的现金。
基础会计第七章知识点总结第七章是基础会计学习中的关键章节之一,它涵盖了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以及会计分录的编制原则。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概念,并学习如何准确地记录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一、资产和负债在会计中,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权益和资源,可以用于产生经济利益。
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它们可以在一年内变现为现金。
非流动资产则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它们在一年内无法变现为现金。
负债是指企业对外的债务和经济责任,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
短期负债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需要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务,而长期负债如长期借款、债券等则需要在一年以上偿还。
二、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所拥有的权益。
在所有者权益中,主要包括股东权益和留存盈余。
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股东通过购买公司股票所持有的股份,它代表了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
留存盈余则是企业从事业务活动中所获得的利润未分配的部分。
三、收入和费用收入是企业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它增加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核心业务所产生的收入,而其他业务收入则是指与核心业务相关但不属于主营业务的收入。
费用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它减少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费用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原材料成本、雇员工资等。
间接费用则是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间接相关的费用,如租金、保险费等。
四、会计分录的编制原则会计分录是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核心工具,它用来记录企业每一笔交易的借贷方向和金额。
会计分录的编制有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借贷平衡原则、原则一、时间周期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借贷平衡原则要求每个会计分录的借方金额必须等于贷方金额,确保会计方程式得到平衡。
原则一是指每个交易必须至少涉及两个会计科目,一个作为借方,一个作为贷方。
基础会计第七章的知识点归纳:一、财产清查概述1.财产清查的概念: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财产清查的意义- 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
- 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 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维护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
3.财产清查的种类- 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 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1.货币资金的清查- 库存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法。
- 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找出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实物资产的清查- 实地盘点法:适用于多数财产物资的清查。
- 技术推算法:适用于成堆量大而价值不高,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的清查。
3.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1.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要求- 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 积极处理多余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 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 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2.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
- 库存现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记入“管理费用”。
- 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记入“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记入“营业外收入”。
- 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
- 存货盘亏和毁损,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损耗,记入“管理费用”;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记入“管理费用”;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