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 - 森田正马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78
第一部神经质得实质绪言过去所说得神经衰弱症或神经质等疾患,至今依然见解纷纭。
对其本质与原因尚有诸多不同得说法。
因此,在治疗上也就难有合适得措施、我提出了“神经质”这一病名,提出了其本质性得条件就是疑病素质,而促使症状发展得条件,则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等学说。
并根据它们,开始在治疗上找到了着眼点,也取得了一些确确实实得治愈成绩、因此,对以往沿袭下来得在神经症得疾病位置以及分类上,也带来了某些变化。
在本部中,想首先阐述自己得学说,把神经质得发生叙述清楚。
然后,就由其实质分化产生得病型进行分类,再对照历来命名得各种各样得神经质,经过取舍选择,列举出与神经质相对立得其她有关病类,借以比较它得性质,从而说明这一疾患所特有得实质。
我得疑病素质学说对神经质生理学得各种观点关于神经衰弱或神经症得本质在生理学方面得解释,历来就有各种学说。
例如新陈代谢学说、神经纤维学说及内分泌学说等、然而,这些似乎都没有脱离假说得范畴、因为这类学说,必须在说明神经症得同时,还要一起对日常得精神现象加以说明。
例如,关于恐怖得感受,就必须首先研究内分泌或植物神经等得相互关系得生理变化过程,随后才能确定神经症就是什么样得病态变化。
即必须确定这些生理变化有些什么偏向或失调等情况、对在脚旁飞起一只小鸟,也会引起心悸加剧,这种日常精神现象得生理变化如果闹不清楚,那就不可能懂得害怕心脏麻痹而引起心悸加剧得神经症得病理。
在不了解长时期昼寝会有头重感等生理特点得情况下,就难以研究经常担心生病,整日无所作为,马马虎虎度日月这种神经衰弱症、头重感得病理。
对神经质心理学得各种现点另一方面,还有这样那样得心理学上得各种观点。
例如,有得认为神经症就是由过去经受得恐吓、心悸、愤怨等事件为原因引起得。
这就是一种精神创伤学说。
但就是,有许多人平日经受过与她相同得精神创伤,却未曾都得神经症。
对此就无法加以说明。
还有一种潜意识学说,认为神经症就是由于连自己也未曾引起注意得某种有害观念固定化之后引起得。
森田正马自传---我的神经质疗法的成功历程燃烧着的地狱图如果回忆我立志于精神病学的起源,那么应该追溯到我的幼年时代。
我在医科大学的同窗好友、留任该校的生理学教授永井博士,在一本书的序言中曾写道:"看到地狱极乐图时,我那六岁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虽然具体年龄现在很难记忆准确,但回想起来大约是在十岁左右的事。
有一次我在本村的真言宗寺与金刚寺的持佛堂曾看到过两幅地狱图。
大约是纵横三尺与六尺左右的画面,色彩浓艳的工笔画。
画的有血池、刀山与轮回地狱的形象,殿内荡漾着佛香熏染的一种异样的香气,画面与香气影衬、揉与在一起的这种难以形容的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至今仍然记亿犹新,当时的情景似乎还清楚地浮现在眼前。
自那次以后,我便时常受到死亡恐怖的袭击。
黑洞洞的夜晚一个人睡下之后,老是心烦意乱、经常纠缠在恶梦之中,心神空幻迷妄、恍恍惚惚;梦境接连不断,没完没了。
觉得入死之后,父母兄弟呀,心爱的东西呀,都变得不再是个人所想象的那种样子了。
就这样,而所谓生死问题便经常缠绕在我的脑海里摆脱不开,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要与它关联起来思虑一番。
读初中的时候,陷入了与此有关的求仙问佛呀、追求神秘奇迹之类空幻的憧憬之中、沉缅于各种迷信活动。
曾到本村寺庙里去探究宗教问题,还到处寻求祷告、魔术、降妖法术等,为人摇动竹签、算卦问卜,而且曾被朋友们评论说我的封很准。
高中时代,仍曾研究过骨相学与观相术等,对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研究也还十分感兴趣。
虽曾这样热衷于追求信仰,但却一无所得。
当时,我对迷信活动接触得虽然比较广泛,但还并非完全沉溺于其中。
初中时候,常用易卜术占卜明天的天气,从这番活动中证实:占卦的命中率只不过是一正一反各占50%,也就是"算命的摆八封,灵不灵都是他,不可指望",而抽签的或然率也根本不足为信。
以后还曾研究过大岛占卜所逐年日历的天气预报,从中得到的实证命中率也只是50%,而有时连续数次命中,同样,却也有连续未命中的。
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简介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是由日本的森田正马博士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日本创立的.森田疗法的创立不是像精神分析那样源自于一种心理学及精神病学的理论的发展, 也不像行为疗法那样出自某实验研究的结果的延伸. 它是森田正马从事数十年精神治疗的探索以后又以安静疗法,作业疗法,说服疗法,生活疗法为基础的合理结合和改进,创造的结果.这其中还融入和体现了森田正马个人成长经历,个性的丰富内容和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森田疗法产生的背景及森田正马其人森田正马创立森田疗法是在 1919 年至 1921 年之间, 当时在日本的精神科医生还没有 "神经症"的概念.面对临床上大量的神经症病人的普遍用语是"神经衰弱" .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此时也是刚刚被介绍到日本, 在学术界基本上无人接受, 也不认为它对神经症病人有什么治疗意义.在这种对神经症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时候,森田以他的个性和经验,不甘寂寞地不停探索,同时独树一帜地创立了森田疗法.个人生平森田正马的个性是不安分,善思考,头脑清晰而又富于创造性,同时他又是一个较为机智,幽默和富于爱心的人.森田正马还是一个热爱哲学的思想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哲学,他学医学其实并非他的初衷,而是偶然的外界因素的影响的结果.所以,尽管他后来成为医学家,但还是更热衷于读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的书籍.在青年时代,他还曾热衷于电工学,幻想做一名发明家. 这些也都是促使他创立森田疗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他的父亲影响他父亲对很多事情都能很快掌握,除了田间劳动以外,他父亲还曾独自一人翻盖房屋,一个人兼做木工,泥瓦工,黑白铁活, 还曾经花七年时间独自完成了家里的清水塘和引水工程. 而森田正马在实际治疗中指导患者种地,干木匠活,颇有乃父风范.他平时也常为小事长时间思考,比如他就曾经长时间地琢磨被狗追得四散奔逃的鸡是怎样从鸡窝里跑出来的. 这和他之所以能坚持十余年的不断探索研究,改进,最终得以创立森田疗法应当说是一脉相承的.他的妻子森田正马本人的个性中自然有很多他父母的影响的因素,然而要真正理解森田疗法的背景, 森田正马的妻子也是一个应当了解的人. 森田疗法在最初, 是森田正马为了治愈神经症患者开始在医院,后来又转而在自己家里治疗患者的家庭式方法.在这种治疗方法的早期,森田的妻子久亥做了森田的助手和护士长,帮森田做了很多事情,也可以说是她帮助,总结,实践和共同创造了森田疗法.久亥在少女时代就十分勤劳,勤奋而且心灵手巧,做事踏实,还忙里偷闲悄悄读书.和森田正马结婚后,经常给丈夫以宽慰,鼓励和称赞,这无疑给了森田正马长久的心理上的积极的影响.久亥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生活积极,善于学习.她学习英语,书法,茶道,文学,俳句等都成绩出色,不让人后.她虽然早于森田正马去世,但她这种积极的, 建设性的人生态度却早已融入森田疗法之中了. 久亥在善于照顾别人的同时也较善于把握别人的心理状态,这在她帮助森田正马治疗病人时有出色的表现例子例1:一位 20 岁的患有不洁恐怖的学生,受到久亥的斥责以后委屈得直哭,但久亥则警告他: "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让你出院. "这个学生就像受到启发,此后居然真的振作起来,不久便痊愈出院了.例2:有一次, 森田正马治疗一位年已六旬的老妇人, 患者的症状是心动过速, 眩晕, 疾病恐怖.病人长时间卧床不起,看护的人也是寸步不离,不能外出.久亥了解了情况后主动去替下了看护人,设法指导患者积极从事一些日常劳动,不久就使她恢复了健康.许多人认为森田着眼于大局的讲话和夫人着眼于细节的指导,都是对我们的难得的教诲,我们都受益匪浅,而且看到您的忙碌和辛苦,我们不忍心请您指导,反而是向夫人提出问题.久亥对森田疗法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形成历程森田疗法的形成用了大约 20 年的时间,在 1900 年,森田正马就开始了探索神经症的治疗, 他先是让患者住进精神病院,让他们口服溴化物,磷制剂,阿片制剂,核酸钠,内脏制剂, 林格氏液,然而都无效.以后他让患者在他家附近租房住下,试着给他们治疗,但也收效不大.1919 年 8 月,有个人与森田正马很熟,每天都有37.2~37.5℃低热,被怀疑为肺病,同时还患有痔疮,神经衰弱,无法工作,终日无所事事.森田正马就让他住到自己家里的空房间,与健康人一样生活.一个月时间以后,症状竟全部消失了,恢复了健康.森田正马于这次治疗中受到启发,想出用家庭式的方法治疗患者.这就是第一次的森田疗法.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的理论一、关于森田神经质的观点森田正马将其疗法的适应症称为(森田)神经质,而神经质本来是一种个性的概念,森田却将其用作一类病症的概念,确实在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所以,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学者或森田的弟子们,如高良武久就都拿森田本人的经历和病症来说明这个问题⏹森田在 9—10 岁时,一次在村里的真言寺中看到墙上画有彩色的有关地狱的画,感到非常恐怖,以后便经常想到人死后的情景,因此睡不好觉,常在梦中惊醒.20 岁时他又得过一场伤寒,并因病重卧床达两个月之久.在那段时间里, 他时常会在夜里有发作性神经症的表现 (如心动过速, 发冷,全身发抖,感到死的恐怖等等) .以后又常常出现心悸,头痛,被诊断为神经衰弱和脚气病。
第一部神经质的实质绪言过去所说的神经衰弱症或神经质等疾患,至今依然见解纷纭。
对其本质和原因尚有诸多不同的说法。
因此,在治疗上也就难有合适的措施。
我提出了“神经质”这一病名,提出了其本质性的条件是疑病素质,而促使症状发展的条件,则是精神交互作用等学说。
并根据它们,开始在治疗上找到了着眼点,也取得了一些确确实实的治愈成绩。
因此,对以往沿袭下来的在神经症的疾病位置以及分类上,也带来了某些变化。
在本部中,想首先阐述自己的学说,把神经质的发生叙述清楚。
然后,就由其实质分化产生的病型进行分类,再对照历来命名的各种各样的神经质,经过取舍选择,列举出与神经质相对立的其他有关病类,借以比较它的性质,从而说明这一疾患所特有的实质。
我的疑病素质学说对神经质生理学的各种观点关于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本质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历来就有各种学说。
例如新陈代谢学说、神经纤维学说及内分泌学说等。
然而,这些似乎都没有脱离假说的范畴。
因为这类学说,必须在说明神经症的同时,还要一起对日常的精神现象加以说明。
例如,关于恐怖的感受,就必须首先研究内分泌或植物神经等的相互关系的生理变化过程,随后才能确定神经症是什么样的病态变化。
即必须确定这些生理变化有些什么偏向或失调等情况.对在脚旁飞起一只小鸟,也会引起心悸加剧,这种日常精神现象的生理变化如果闹不清楚,那就不可能懂得害怕心脏麻痹而引起心悸加剧的神经症的病理。
在不了解长时期昼寝会有头重感等生理特点的情况下,就难以研究经常担心生病,整日无所作为,马马虎虎度日月这种神经衰弱症、头重感的病理.对神经质心理学的各种现点另一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心理学上的各种观点。
例如,有的认为神经症是由过去经受的恐吓、心悸、愤怨等事件为原因引起的。
这是一种精神创伤学说。
但是,有许多人平日经受过和他相同的精神创伤,却未曾都得神经症。
对此就无法加以说明。
还有一种潜意识学说,认为神经症是由于连自己也未曾引起注意的某种有害观念固定化之后引起的。
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很多战后士兵经历过生死,他们会出现一些求生的欲望和对生活的渴望,这种心理境界常常被正常人无法理解,导致他们被误认为神经质。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通过心理引导来治疗。
关于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有一本书详细介绍了相关疗法。
在治疗神经质患者时,采用森田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认清症状的本质和性格特征,这对治疗非常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首先,顺其自然。
当症状出现时,越想努力克服症状,就会使内心冲突加重,苦恼更甚,症状就越顽固。
相反,对症状采取不在乎的态度,顺应自然、既来之则安之,接受症状,不把其视为特殊问题,以平常心对待。
顺其自然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情绪自然接受,另一方面靠自身努力带着症状,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其次,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神经质症患者常常采取逃避痛苦的态度,这种逃避的态度永远不可能适应现实生活。
要想改变,必须做到无论多么痛苦,都应该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例如,对人恐怖者要忍着发抖的恐惧心坚持与他人接触;不洁恐怖者害怕不洁仍然坚持打扫卫生。
不忍受痛苦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事积极、有效、建设性的活动,才能真正改善症状。
阅读本文,我们可以了解神经质的本质及其主要治疗方法。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摆脱精神困扰,重拾健康。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患者应该接受其他治疗方法。
神经质是一种心理疾病,它会影响患者的情感、思维和行为。
神经质患者通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抑郁和自卑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会导致社交障碍。
治疗神经质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但也存在副作用。
心理治疗是治疗神经质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等。
森田疗法疗法特点森田疗法的适用范围森田的简介森田疗法的实质形成原因神经质症解释森田疗法的步骤森田疗法的具体做法一.森田疗法为日本森田正马先生( 1874-1938)创始的治疗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精神疗法。
森田先生将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这两种疾患称为神经质。
其类型包括普通神经质(所谓神经衰弱)、强迫观念(恐怖症)以及发作性神经症(焦虑神经症)三种形式。
(1)不问过去,注重现在。
森田疗法认为,患者发病的原因是有神经质倾向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种偶然的诱因而形成的。
治疗采用“现实原则”,不去追究过去的生活经历,而是引导患者把注意力放在当前,鼓励患者从现在开始,让现实生活充活力(2)不问症状,重视行动。
森田疗法认为,患者的症状不过是情绪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主观性的感受。
治疗注重引导患者积极地去行动,“行动转变性格”、“照健康人那样行动,就能成为健康人”。
(3)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
森田疗法不使用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殊设施,主张在实际生活中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同时改变患者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认知。
在生活中治疗,在生活中改变。
4)陶冶性格,扬长避短。
森田疗法认为,性格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随着主观意志而改变的。
无论什么性格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
神经质性格特征亦如此。
神经质性格有许多长处,如反省强、做事认真、踏实、勤奋、责任感强;但也有许多不足,如过于细心谨慎、自卑、夸大自己的弱点,追求完美等。
应该通过积极的社会生活磨炼,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抑制性格中的缺点。
森田疗法认为,性格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随着主观意志而改变的。
无论什么性格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
神经质性格特征亦如此。
神经质性格有许多长处,如反省强、做事认真、踏实、勤奋、责任感强;但也有许多不足,如过于细心谨慎、自卑、夸大自己的弱点,追求完美等。
应该通过积极的社会生活磨炼,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抑制性格中的缺点。
二.森田疗法主要的适应症是所谓“神经质”,大致包括当今分类中的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 .森田先生在7岁时,祖母去世,其母亲因悲伤过度,曾一度陷入精神恍惚、默默不语的状态,接着第二年祖父又相继过世。
森田弟子和医生对于森田疗法的严重误解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森田弟子和中国医生对森田疗法的严重误解一提到森田疗法,我们不约而同的会想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被我们视为核心思想,但是当我们翻阅了森田疗法创始人—森田正马先生的着作,发现全书并没有提到这个词,勉强与此相关的也仅有两页而已,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引用森田书籍的语录来说明这个问题。
据我了解,这个词的由来,起源于森田的大弟子高良武久的《森田疗法实践》,意思是说,对于不良情感、杂念、症状等,不去管它,同时去做该做之事。
但是任何思想必须得有理论依据,才称得上是科学。
精神交互作用,大家都知道吧,就是说,对于症状,你越去关注它,他就会越发展严重,又进一步促使你更加的去关注它,这样交替循环,所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使你的注意力从症状上转移到了做事情上面,也就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所以症状也就消失了。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只能说是完全理解错误。
我们看看森田正马先生是怎么说的,《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观念的客观投影”一节,原文是“再一种情况是:并不想努力排除痛苦,或从念头中扫除它,反倒把注意集中指向痛苦,并且试探着观察它、说明它和评判它。
这样以来,痛苦和烦恼开始脱离主观上的固着,成为投影于外界的客观事物,终于有可能得到摆脱。
”以上这段话,如果按照森田弟子的理解,注意力既然已经完全的集中在了症状和痛苦上,那必然是促发精神交互作用,来使其加重,而森田先生却说“终于有可能得到摆脱”,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发明“精神交互作用”的森田先生不理解“精神交互作用”吗?我们也可以自己做个试验,比如惊恐发作的患者,当出现症状时,我们不排斥它,不勉强让它消失,而是集中精力试着去观察它,描述它,记录它,看看这一症状如何发展?我可以提前告诉大家结果,它必然会暂时消失,这叫做“内观”。
很显然,森田弟子对森田的理解有问题,那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对于“注意”一词的理解,如果只从表面上来看,所谓注意就是看到并指向这个物体,但从深层次来看,森田先生所说的“注意”是指,内心存在着矛盾之处,在矛盾点上会引起注意,并在大脑中出现与此相关的精神活动,众所周知,我们大家都有纠结的事物,比如说有的人纠结在口吃上,口吃对于他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件,口吃又不想口吃,这就是矛盾,于是乎,大脑常常就会关注在这方面上,整天老是去琢磨它,越想流利说话,越说不好,对此就越在乎,形成了恶性循环,终于促使了症状的发展,这才是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正马以及传承森田疗法的著名医师和著作有:
1.《神经衰弱与强迫观念的根治法》森田正马
2 .《神经质的本质与治疗》森田正马
3.《自觉与领悟之路》森田正马
4.《森田心理疗法实践》高良武久
5.《行动转变性格》长谷川洋三
6.《焦虑不安与自我调节》青木熏久
7.《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大原健侍郎
8.《心灵桑拿——森田疗法心理处方》大原健侍郎
9.《心灵困境——焦虑与忧郁的解剖》大原健侍郎
10.《森田式心理咨询》增野
11.《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冈本常南
12.《克制自我的生活态度》冈本常南
13. 生活发现会的小册子
14.《构建生活》大卫雷诺兹
15.《森田战士日记选》
16.《森田疗法精华集》
17《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施旺红。
神经衰弱和强迫症的根治方法——森田正马关于疑病性素质的学说我特地用神经质这一命名将其(即神经衰弱)涵义加以限定。
是由精神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照我看来,神经衰弱终归不能算是什么疾病。
只不过当事者本人对于一般人在某种场合也难免出现的感受或心情,枉自执迷不悟,反复不断地加以臆想,从而产生迷惑,把它们当成疾病,自己为自己制造恐怖,自我追寻苦恼。
或者说把毫无问题的现象误认为疾病,把正常现象看做异常。
这当然不是什么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是他个人在主观世界中制造而成的。
我对神经质的实质,提出了关于疑病性素质的学说和精神交互作用的主张,并解释认为神经质是由于过分看重疾苦、总是疑虑和担心患病这种基本精神状态引起的。
从而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某种特定的感觉上。
注意越是深入,感觉越是敏锐,感受越是强烈,注意力便又更加集中于此,就这样恶性循环地逐渐将这种异常感觉增强起来、恶化下去。
大难当头唯有舍车保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越发觉得当今面临的是性命攸关的重大事件。
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命,只有舍车保帅,哪里还管他什么职业呀、社会交往和个人前途等到呢!于是,历来一贯保持的兴趣和欲望丧失殆尽,看书也看不懂,看不下去,与人讲话也觉得心烦意乱,嘈杂难忍。
想要消愁解闷,一活动、一散步,马上就又疲惫不堪。
这还得了!我命休矣!连一直喜爱的活动现在也索然乏味,只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摸着跳动的脉搏和加剧的心悸去医生面前倾诉症状,请求诊断。
缺乏经验,不太成熟的医生,听到如此主诉,感到和医学书中端端正正认真描述的神经衰弱症状十分符合,便立即把它诊断为神经衰弱(一般人认为是身心过劳引起的身体虚弱状态)。
告诉患者“请注意身体,多多保重,但不必担心”。
于是,患者越是对自己的精神不振感到悲观。
这样下去,越忧虑,越发觉得病情加重,从而又更加忧虑起来。
因心脏搏动大吃一惊有一位刚刚30岁,未曾上过学的农村妇女,偶然间忽然发觉自己的心前区不断跳动,怀疑自己胸腔里有个什么活物而十分吃惊,便来找大夫求医。
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由森田正马教授(1874-1938)创立,取名为神经症的“特殊疗法”其病逝后,弟子将其命名为“森田疗法”。
适用于强迫症、社交恐怖、广场恐怖、惊恐发作的治疗,另外对广泛性焦虑、疑病等神经症,还有抑郁症等也有疗效。
理论观念:1、神经症森田认为,神经质是由于拘泥于“理应如此”但事实并非如此的一些琐碎之事所致,比如猫是不会伤人的,本没什么可恐惧的,但恐惧猫的人表现的十分烦恼和痛苦,患者努力想克服这种恐怖,矫正自己的心态,但各种努力都无济于事,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森田认为神经症的发病机理是,过分强调理应如此的自我,对现实中的自我加以否定,试图做出各种努力想方设法达到理想化的自我,而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即神经质源于“自我内心冲突”。
2、疑病性素质。
森田提出有些神经质患者是由于疑病性素质而对个人身心变化反应过敏,容易出现焦虑不安和恐怖情感。
疑病性素质的特征有:自我内省很强,对身心的不快、异常感和病觉感触十分细微,并形成一种执着忧虑的倾向,因而产生自卑或抑郁,形成自我中心性情节。
3、精神交互作用当注意集中于某个感觉,此感觉变得过敏,这个感觉的过敏,更使之注意固定于此感觉,此感觉的注意进一步互相作用,感觉越来越过敏的精神过程。
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内心冲突,个体不能决定自己的行动,会陷入焦虑不安和紧张状态,而由于这种紧张和不安又继发地产生了症状及观念,其心态又受到症状和观念的束缚,因而出现了必须将这些东西打消或处理掉的行动,即精神交互作用。
比如陷入了“再睡一会”和“不能懒惰,必须起床”的思想矛盾,就怎么也起不来床,当“什么都别想,一翻身就爬起来了”这样劝说自己时仍起不来床。
只有没有思想矛盾时,才会出现最初欲望的起床行动,或者是肚子饿了、或者今天还要上课、或者是鱼该喂了,当这些事情浮现在脑子里时你就会迅速起床。
治疗:治疗理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放弃消除内心冲突的努力,让迷茫和困惑之心任它去,只管从事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森田疗法原理及操作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森田疗法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所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用于对神经质症的治疗。
森田疗法的理论体系不是出自某种理论的延伸或实验的结论,而是来自创立者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和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神经质症的理论;关于神就质症形成的理论;关于神经质症的治疗原理。
一、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关于神经质症的理论森田先生最初提出了“神经质”的概念。
他认为神经质的症状纯属主观问题,因此他不把“神经质”作为一种疾病看待。
后来森田先生的高足、森田疗法的另一代表人物高良武久提出了“神经质症”的概念,他指出:“神经质症是神经症的一部分,森田疗法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神经症,只有神经质症才是森田疗法的适应症。
” 神经症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可以是精神上的障碍,也可以是身体上的障碍,还可以是精神障碍与身体障碍兼而有之。
神经质症则只是神经症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患者具有某种并非器质性原因造成的症状,这种症状对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
患者本人有强烈的克服症状的欲望、并一直在做着克服症状的努力。
如果患者对症状没有意识,也没有克服症状的强烈愿望,就不是神经质症患者。
神经质症患者的症状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臆测性。
这类患者常把一些生活中正常的心理与生理现象视为病态的和异常的,因此产生心理困扰,他们认识到这一点并想努力消除这种困扰,结果适得其反,困扰不但未能消除,反而病态地固定下来,便形成了神经质症。
容易出现神经质症的患者往往有特殊的性格特征,具体包括:①具有极强的完善欲,主观要求过高;②比较理智,很少感情用事;③性格内向,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性;④没有反社会的倾向,不会成为罪犯。
森田先生根据其对“神经质”的理解,将其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按症状分类):普通神经质(所谓神经衰弱)包括头痛、夫眠、头脑不清、易兴奋、易疲劳、脑力减退、乏力感、不必要的优虑、胃肠神经症、性功能障碍、眩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第一部神经质的实质绪言过去所说的神经衰弱症或神经质等疾患,至今依然见解纷纭。
对其本质和原因尚有诸多不同的说法。
因此,在治疗上也就难有合适的措施。
我提出了“神经质”这一病名,提出了其本质性的条件是疑病素质,而促使症状发展的条件,则是精神交互作用等学说。
并根据它们,开始在治疗上找到了着眼点,也取得了一些确确实实的治愈成绩。
因此,对以往沿袭下来的在神经症的疾病位置以及分类上,也带来了某些变化。
在本部中,想首先阐述自己的学说,把神经质的发生叙述清楚。
然后,就由其实质分化产生的病型进行分类,再对照历来命名的各种各样的神经质,经过取舍选择,列举出与神经质相对立的其他有关病类,借以比较它的性质,从而说明这一疾患所特有的实质。
我的疑病素质学说对神经质生理学的各种观点关于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本质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历来就有各种学说。
例如新陈代谢学说、神经纤维学说及内分泌学说等。
然而,这些似乎都没有脱离假说的范畴。
因为这类学说,必须在说明神经症的同时,还要一起对日常的精神现象加以说明。
例如,关于恐怖的感受,就必须首先研究内分泌或植物神经等的相互关系的生理变化过程,随后才能确定神经症是什么样的病态变化。
即必须确定这些生理变化有些什么偏向或失调等情况.对在脚旁飞起一只小鸟,也会引起心悸加剧,这种日常精神现象的生理变化如果闹不清楚,那就不可能懂得害怕心脏麻痹而引起心悸加剧的神经症的病理。
在不了解长时期昼寝会有头重感等生理特点的情况下,就难以研究经常担心生病,整日无所作为,马马虎虎度日月这种神经衰弱症、头重感的病理.对神经质心理学的各种现点另一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心理学上的各种观点。
例如,有的认为神经症是由过去经受的恐吓、心悸、愤怨等事件为原因引起的。
这是一种精神创伤学说。
但是,有许多人平日经受过和他相同的精神创伤,却未曾都得神经症。
对此就无法加以说明。
还有一种潜意识学说,认为神经症是由于连自己也未曾引起注意的某种有害观念固定化之后引起的。
再如下意识观念群影响学说,他们认为终归还是因为过去的感受体验产生的影响所致,其原因与精神创伤学说相同。
然而,这种感受体验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才能构成下意识状态,这些问题不深加探究,就无法加以说明,无法弄清它和我们平素常态心理活动中下意识现象之间的关系。
所以,人们处在同样的生活环境、经受同样的感受体验,有的人却不得神经症,一定是缺乏最重要的条件。
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神经症学说,结论也同样会是如此。
另外,松原傅士对神经衰弱所持的过敏性体质学说,认为苦于神经衰弱的人们,属于过敏性体质者居多数。
然而,即使不是过敏性体质,却仍然严重受着神经衰弱症状苦恼的也不在少数,对此就无从解释。
精神上的倾向性对此,我提出了一种命名为疑病素质的学说。
最初比尔德(Beard , 1869)提出神经衰弱症这一病名时,学者问也曾引起过各种议论。
乔利就不承认神经衰弱这一病名。
他以为神经衰弱症可以分为歇斯底里和疑病症。
我的学说和乔利虽不同,但在不承认神经衰弱的病名和将其归并于疑病症这点上,与他是一致的。
我的所谓疑病索质,是指的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或称做素质。
其程度如果加重,还可以叫做异常人格。
弗洛伊德的神经症学说,简单地说,就是把过去经受的精神上的创伤看做是神经症的原因。
所以,经过精神分析,了解其关系后,即可进行治疗。
然而,住往许多人遇到过同样的原因.而发展成神经症的、却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对其理由,弗洛伊德解释说:”精神时常向内活动、从而封闭在自我身心内部的人,就成为神经症;精神经常向外活动的人,就不会得神经症。
”其实,这种所谓精神上的内向与外向,例如,当想看飞机的时候,对于只顾看着天空跑,因而跌倒的人,可以叫做外向型的;而对于只顾注意脚下,却错过时机看不到飞机的人,则可叫做内向型。
这种情况,是由各自不同的气质产生的。
外向型精神活动的目标,经常受外界对象的支配。
内向型的,却经常把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的力量和手段。
歇斯底里是一种外向型气质。
而神经质,则是一种内向型的气质.内向型的人偏重于自我内省。
因此,对自己躯体方面或精神方面的不快或异常或疾病等感觉,特别注意关心。
由于对以上情况的忧虑和担心而形成疑病。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常抑郁自卑以自我为中心、或带有那种要当诗人、当哲学家等的倾向。
相反,外向型的人,精神常趋向外界,追逐现实,目的明快,有时因勃然而起便忘乎所以,忘记自己,而出现轻率的表现。
这种人热情,具有当军人和政治家的素质。
其气质与神经质者截然相反,常因事业上的追求,无暇关注个人身体或疾病等。
实际上人们精神生活的圆满周全、生动活泼,全靠这种内向和外向的协调形成的。
如果出现大的片面性,便会逐步形成一种明显的精神倾向性。
具有这种疑病性倾向的精神素质和松原博士所说的过敏性体质是否有什么关系呢?另外,和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的功能又构成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只不过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确实有这种疑病性倾向。
而松原博士所说的过敏性体质,尽管有的比较明显,但也有的却没有这种倾向性。
相反,有的尽管体质强壮,然而,这种倾向却又比较明显。
这种倾向,有的是由于幼儿期的教养条件或生活环境的影响,或者是机遇性因素,即由精神创伤助长或导致这种倾向。
因此,还不能断然判定说它完全是由于先天性素质引起的。
有的是同胞兄弟姊妹,相同的养育环境,或受到同样的教养,在气质表现上却常发现有的有明显的不同,其原因还不能全部归咎于客观环境。
总之,我认为这种疑病性倾向,是形成神经质的基础,它才是产生本症的真正原因。
精神创伤学说等,乃是一种机遇性原因或诱因。
下意识的影响等说法,如后所述,它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之下,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状态或结果。
什么叫疑病素质所谓疑病性,就是疾病恐怖,即害伯疾病的意思。
是人的生存欲的显现,是人的本性。
因此,可以说它是一切人都具有的一种性情,只不过其程度过强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一种异常的精神倾向。
渐渐呈现出复杂,顽固的神经质症状。
如果从“疑病”(Hypochondriae)一词的词源来看," HyPo ”是“在… 下”,或“低下”的意思;”Chondria”是“软骨”的意思,是指胸骨尖端的心窝部分。
在焦虑不安的时侯,这儿会出现一种与平素不同的异常感觉。
所以,所谓“疑病”一词的原意,就是从“始终放在心上”这一单词的意思中引伸出来的一个单词。
这种疑病症,就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倾向,根据它的程度和种类可有以下各种情况.如死亡恐怖、疾病恐怖、毒物,有害物恐怖、灾害或吉凶物恐怖。
再如对感觉不快、痛苦和精神冲突等苦恼的恐怖或自寻苦恼等各种情况。
直接与死亡恐怖有关的,如:心悸加剧发作、焦虑不安发作、眩晕猝倒发作、运动麻痹发作等发作性症状。
疾病恐怖,例如对癌症、结核、梅毒、精神病等的恐怖会由此成为所谓疑病或其他各种症状。
对不快或苦恼的恐怖,则往往引起头痛、眩晕、头脑模糊.身体倦怠、耳鸣、注意分散、记忆力减退、多梦不眠等各种症状。
以上,按其所在部位来讲,主要表现为与血循环、内分泌、消化和生殖机能、内脏神经机能等有关;或与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等神经机能有关;或与精神机能有关的普通神经衰弱症状。
然而,这些并不真正是器质性的或客观查出来的,都只是主观上自觉性的症状,是由后面将要讲到的精神交互作用引起的。
其外在表现形态,如在生活方面抵抗力较为虚弱,即比尔德(Beard )所说的刺激性衰弱相。
然而,这实际上只是从表面现象着眼观察的。
如果我也仿照他们的观念,则可将它叫做假性刺激性衰弱或似是而非激性衰弱。
强迫观念的发生以上是患者对自身的死亡、疾病和苦恼等本身的忧虑不安。
因深信它们是眼前的事实,因而就对它们产生了恐怖和苦恼,但是,患者却未曾直接与死亡和疾苦发生什么关系。
然而,有些人只凭自我认识或观察、判断,便把普通人常有的自我感觉或观念误会成病态的异常现象,煞费苦心地企图努力将它排除掉,因此,就越来越造成精神上的冲突,遂即加剧了自己的苦恼与烦闷。
这就是强迫观念。
或者说强迫观念是对个人苦闷、烦恼发生的恐怖。
于是,患者进一步对它形成一种预期的感受,自我暗示性地诱发,自己去迎接这种苦恼,并逐步发展和加深。
象这样的强迫观念,因为是一种自我判断,所以,在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的是逐渐的,有的则因遇有某种机遇则立即发病。
但是,还不会思考的儿童或白痴,却不会产生这种症状。
所以,一般所说的神经衰弱、疑病症、或强迫观念等,都是由疑病素质引起的。
这一点是共同的。
也就是说,它们都应该概括在同一的神经质这个病名之下。
这和对歇斯底里及精神分裂症等,不管其症状如何千变万化、状态表现如何差异,都应将它们放在同一病名之下是相同的。
在神经质的各种病症中,其不同点是:一般性神经衰弱只是在表现上,即只不过是在意识领域中对其痛苦有所感受;疑病症则是对痛苦产生恐怖,引起预期不安;而强迫观念则可以说是为了制止对以上恐怖的恐怖,却进一步促使了恐怖的发展。
如果神经质的病理可以这样确定的话,其疗法的着眼点则必须放在对其疑病素质这一本质的陶冶、锻炼和改造上。
以上各种病症,由于上述的差异,必须懂得:普通神经衰弱,疗法最筒单;而强迫观念,则最为复杂。
神经质症状来自主观世界如上听述,神经质的各种症状,在没有身心的疲劳、衰弱及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原本就是属于主观范畴之内、自我知觉的东西,而不是客观的产物。
所以,对其症状,也经常是使用头痛、头晕的感觉、注意力分散的感觉、多梦不眠的感觉等发自主观的词语。
例如,关于头痛,头晕等,在对其性状、程度等进行详细地、根本的问诊时,却往往听不到什么具体的实际表现,多数是模糊不清、捉摸不定的倾诉,医者也只好以不得要领而告终。
而且,几乎所有的神经质患者的主诉特征都是:“从别人来看,不象个病人,好象也没什么病,可自己个人却遭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
这状充分证明了症状全是主观性的感受。
有的患者曾说:“象我这样遭受严重苦恼的人,另外绝不会有相同的情况”等。
我对他讲:“承受这样的苦恼,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最悲惨的人。
但若是个一般的人遇有这样严重的苦恼,恐怕他几乎就不能站立、不能说话了。
若能对苦恼不管不顾,自己照常接待往来,照常上班劳动,那他就必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者。
即:既是最大的不幸者.同时又是最大的勇敢者。
因此,自己虽然一面带有抱怨不幸的心情,然而却还可以顺势转换成信心百倍、坚定愉快的心情。
这样一来,它们之间仅有的差距就微不足道了。
”神经质的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这根据我多次治疗的结果,对患病前和治疗后加以比较就可判断清楚。
例如对注意和记忆障碍或身心疲劳者等,经临床测定观察,如果和健康人对比,则会看到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这方面的试验,已有契亨,韦根特和杜布瓦等的报告。
而根据肌力测描器的肌肉疲劳曲线、眼肌疲劳实验及其他关于精神活动效能的检查等来看,各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虽有不太一致的地方,但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者们在对疲劳性神经衰弱症和神经质的诊断上,未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