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10
《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印染行业作为纺织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染料、助剂等污染物,如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研发与进步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问题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二、印染废水治理现状及问题目前,印染废水治理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治理成本高等。
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虽能去除部分污染物,但往往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生物处理技术虽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处理周期长、对有毒物质耐受性差等问题。
此外,印染废水治理的法规要求日益严格,企业面临巨大的治理压力。
三、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针对印染废水治理的难题,国内外学者和企业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首先,高级氧化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该技术通过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如羟基自由基等,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染料。
常见的有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
这些技术能显著降低废水色度,提高可生化性。
其次,膜分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对废水中的溶质进行选择性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常见的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
此外,新型生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如基因工程菌、生物膜法等,这些技术通过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有效降低印染废水的处理成本。
四、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印染废水治理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和优化。
各种新型、高效的治理技术的出现,为印染废水治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加先进的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将被研发出来,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纺织工业进展重要拦阻之一是环保节能问题,环保的重要问题是废水处理,而约80%纺织废水来自于印染行业。
作为工业废水重要来源之一的纺织印染废水,其处理难度较大,不易处理,本文简要介绍四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详见下文。
一、物理法(1)栅栏法:用于去除废水中纱头、布块等漂物和悬浮物。
重要有格栅和格网、筛网等。
(2)调整池:由于纺织印染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必需设调整池,一般当废水量5000ffd时,调整池停留时间为4h;废水量2000t/d时,调整池停留时间为5h~6h;废水量小于1000ffd时,调整池停留时间为7h~8h。
(3)沉淀池:印染废水的悬浮粒小,故不经其它(如化学)预处理时,不宜直接进行沉淀处理,沉淀池又分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其中前者应用多。
(4)过滤法:在印染废水中接受的过滤多是快滤池,即在重力作用下,水以6m/h12m/h的速度通过滤池完成过滤过程。
二、化学处理法(1)中和法:在印染废水中,该法只能调整废水pH值,不能去除废水中污染物,在用生物处理法时,应把握其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pH值在6—9之间。
(2)混凝法:用化学药剂使废水中大量染料、洗涤剂等微粒子结合成大粒子去除,印染废水处理中需用的混凝剂有碱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硫酸铝、明矾、三氯化铁等。
(3)气浮法:印染废水中含大量有机胶体微粒、呈乳状的各种油脂等,这些杂质经混凝形成的絮体颗粒小、重量轻、沉淀性能差,可接受气浮法将其分别;目前在印染废水整治中,气浮法有取代沉淀法的趋势,是印染废水的一种重要处理方法。
在印染废水中气浮处理重要接受加压溶气气浮法。
(4)电解法:该法脱色效果好,对直接染料、媒体染料、硫化染料、分散染料等印染废水,脱色率在90%以上,对酸性染料废水,脱色率在70%以上。
该法缺点:电耗及电材料耗量大,需直流电源,适宜于小量废水处理。
(5)吸附法:吸附法对印染废水的COD、BOB色去除特别有效,由于活性炭吸附投资较大,一般不优先考虑,近年来有泥煤、硅藻土、高岭土等活性多孔材料代替活性炭进行吸附的,对印染废水宜选用过滤孔发达的活性吸附材料。
污水生化处理标题:污水生化处理引言概述: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通过生物活性污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它是一种环保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流程、设备、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一、原理1.1 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1.2 氧化还原反应:微生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1.3 生物膜反应:微生物在生物膜表面形成生物膜反应,加速有机物质的降解。
二、流程2.1 初级处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如砂石、油脂等。
2.2 生化处理:将污水送入生化池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
2.3 二次处理: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三、设备3.1 生化池:主要用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有机物质。
3.2 曝气设备:提供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氧化反应。
3.3 污泥处理设备:用于处理生化池中产生的污泥,减少废物排放。
四、优缺点4.1 优点:处理效果好,能够有效降解有机物质;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
4.2 缺点:对水质要求高,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处理效率受生物活性影响。
4.3 应用范围: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五、应用范围5.1 城市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5.2 工业废水处理: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达到排放标准。
5.3 农村污水处理:用于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结语: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能够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污水生化处理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创造更清洁的生活环境。
1 国内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现状我国对印染废水回用已有较多的研究,从目前研究及应用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1)回用技术大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多为小试和中试,实际工程应用较少,且水的回用率较低,一般不超过50%,主要回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前道工序,缺乏有利于提高回用水水质及回用率的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
(2)回用处理主要是对印染废水在达标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处理,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
处理工艺主要采用混凝、吸附、过滤和氧化等技术,其中对去除盐度和硬度的关键技术研究较少。
(3)由于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印染废水大量回用对生产及废水处理系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的积累。
目前对废水长期回用的水质问题及对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不多,特别是无机盐的积累问题基本没有涉及。
2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及工艺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主要对常规二级处理系统出水进行处理,去除的污染物主要是色度、COD 和盐度(电导率)等,使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印染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也不同。
因此,我国尚没有统一的印染废水回用水水质标准。
根据行业经验,水质指标都必须控制在用水指标之内。
因此,纺织印染业对回用水水质的要求远远高于城市生活杂用水的水质要求。
2.1 深度处理单元技术2.1.1 吸附处理技术将废水通过由吸附剂组成的滤床,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多孔物质表面上或被过滤除去。
活性炭是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最常用的吸附剂,其微孔多,比表面积可高达500~600 m2/g,具有很强的吸附脱色性能,特别适合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 的水溶性染料的脱色吸附。
但活性炭对疏水性染料吸附效果较差,其再生也比较复杂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吸附法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天然矿物如高岭土、硅藻土、活性白土以及煤粉等也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在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中也有使用。
另外,李蒙英等〔2〕研究了利用青霉菌对印染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结果发现:其对黑色和红色染浴废水的色度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达到了98.0%和74.5%,为吸附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印染废水常用处理工艺
印染废水处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保问题,因为印染工业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色素和化学药品等,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对水质造成极大的污染。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工艺来净化印染废水,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
1. 生化处理工艺:通过利用微生物对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实现水的净化。
这种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但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处理周期。
2. 絮凝沉淀工艺:通过向印染废水中添加絮凝剂使得废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物,然后通过重力沉淀分离出固体物质,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这种工艺适用于废水中悬浮物较多的情况。
3. 活性炭吸附工艺:通过向印染废水中加入活性炭,使得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吸附在活性炭上,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这种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4. 膜分离工艺:通过采用不同的膜过滤技术,如微滤、超滤、反渗透等,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离子、颗粒物等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这种工艺适用于废水中有大量离子、微小颗粒物等的情况。
总之,选择不同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需要考虑废水的污染物质组成、废水的流量、处理的要求等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 1 -。
新疆某地印染污水处理工程实例摘要:通过对当下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以及项目的实际进出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从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方面进行了讨论,确定了印染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路线。
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路线,特别增加冷却系统和水解酸化流程,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通过对实际运行水质的分析,此项工艺路线能满足使用的需求,是印染废水处理值得参考的选项。
关键词:印染废水;水解酸化;高级氧化;零排放;1.印染废水水质特点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印染业也在较多地方得到了长足发展,显而易见,其配套污水处理技术也趋于成熟。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印染产品出口量都将有较大的增加。
而印染产品的制作工序中,使用了较多的染料和辅助添加剂等,因此印染产品制作工序中有较大的产污量,污染物伴随着处理废水一同排出。
[1]印染废水的水质主要有水量变化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等特点[2-3],采用较为常规的污水处理技术[2],难以满足排放要求,特别是难降解性COD浓度高,以及高氨氮。
因此从预处理、生化处理以及深度处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各阶段的污染物去除率,辅以较长的污水处理流程,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达标排放[3]。
1.现有技术路线基于以上特性,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需要综合考虑水解酸化、生化处理、高级氧化等工艺路线,对污水中难降解污染物进行去除;其中,针对水解酸化处理单元,一方面可以削减部分COD,以减轻后段深度处理单元的处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水解酸化作用进一步降解含氮有机物,进一步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4]。
关于生化处理方面,考虑到工业园区的印染废水是综合性的废水,水质不尽相同,因此根据实际的进出水水质合理选择A/O工艺、A/A/O工艺以及多级A/O工艺等,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由于各地对于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各有差异,但排放污染物指标水平基本一致,如COD Cr指标不超过50mg/L、总氮指标不超过15mg/L等。
探究印染生产废水处理生化污泥固废属性鉴别印染生产是一种古老的工艺,通过将颜料或染料应用于织物、纸张或其他材料上来给它们染色或印刷图案。
印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固废物,这些废水和固废物含有有机物、颜料、染料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危害。
近年来,关于印染生产废水处理生化污泥固废属性鉴别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研究印染生产废水处理生化污泥固废属性鉴别,有利于有效处理和利用这些废水和固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这一议题展开探讨。
印染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染料和助剂的使用、洗涤等生产工序。
这些废水含有极高浓度的有机物、颜料、染料以及其他化学物质,且具有酸碱度大、氧化还原性强的特点。
必须对这些废水进行有效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处理这些印染生产废水的方法包括生化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在这些处理方法中,生化处理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处理方式。
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氧化,最终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而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被称为生化污泥,它是一种具有较高有机物含量的固体废弃物。
生化污泥固废属性鉴别是对生化污泥的成分、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和鉴别,以确定其处理和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常见的生化污泥固废属性鉴别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以及微生物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生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水分含量、粒度分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进行全面的鉴别和分析。
在进行生化污泥固废属性鉴别时,首先需要对生化污泥的成分进行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可以确定生化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种类和组成,从而为生化污泥的后续处理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需要对生化污泥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
物理性质测试可以确定生化污泥的水分含量、粒度分布和稳定性等特点,为生化污泥的处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需要对生化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
微生物分析可以确定生化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生化污泥的后续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探究印染生产废水处理生化污泥固废属性鉴别【摘要】印染生产废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生化污泥固废处理是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从探究印染生产废水处理技术概述出发,详细讨论生化污泥固废处理方法及其属性分析。
对生化污泥固废的鉴别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与步骤。
在分析了研究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旨在为印染生产废水处理提供参考,促进生化污泥固废处理技术的进步,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关键词】印染生产废水处理、生化污泥固废、属性鉴别、技术探究、实验方法、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印染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如果排放未经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对印染生产废水进行高效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一环。
固废处理是废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化污泥是印染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固废,其性质直接影响废水处理效果和后续固废处理方法的选择。
对生化污泥固废属性进行准确的鉴别和分析,是提高印染废水处理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1.2 研究意义印染生产废水处理生化污泥固废属性鉴别的研究意义在于:印染生产废水所含有的有机物、颜料、酸碱等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对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影响。
对印染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生化污泥固废进行鉴别分析,可以更好地控制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排放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化污泥固废的属性鉴别可以为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准确分析生化污泥固废的成分和性质,可以确定其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最佳方法,提高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对生化污泥固废进行准确鉴别还可以为生化污泥固废的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生化污泥固废的属性,可以找到更加安全、高效的处理方法,确保生化污泥固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小化。
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案例介绍作者:赖世华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6期[摘要]介绍了采用生化技术结合膜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实现废水回收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关键词]印染废水膜系统废水回用1前言纺织印染行业是全国五大废水排放行业之一,2005年全国6001家纺织印染企业废水排放量达到17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97%[1]。
因此,实现纺织印染行业的废水回用对于缓解本行业用水紧缺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2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回用水要求2.1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印染废水水质复杂多变,COD浓度高,一般为400~800mg/l,高的可达1000~2000mg/l;B/C 值较低,一般在0.1~0.3之间,可生化性较差;色度较大,一般为200~300倍。
2.2印染行业用水水质要求产品种类不同,用水要求也不同,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一般要求水质要达到如下标准[2]:总硬度(mg/l,以CaCO3计)≤25铁(mg/l)锰(mg/l)pH值7-8色度(铂钴比色法,倍)高锰酸钾需氧量(mg/l)2.3回用水处理方法采用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能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和色度去除,但是水中的硬度、离子浓度仍然无法满足生产用水要求,因此只有采用膜分离的方法将这类物质去除,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3膜技术基本原理膜是两相之间的选择性屏障。
通俗地讲,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通过压差的作用能将料液进行选择性分离的一种薄膜。
通过它进行的分离过程称作膜分离。
它与传统过滤器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厚度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形状的不同,可分为管式膜、卷式膜和平板膜等。
图1各种分离膜分离精度和物质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
生物活性炭滤池(BAC)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作者:陈俊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4年第11期摘要:以印染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上向流曝气活性炭生物滤池(BAC)进行深度处理,为保证滤池高效运行,研究不同气水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该研究为曝气活性炭生物滤池作为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实际运用与工程设计提供了设计参数。
关键词:生物活性炭滤池(BAC);深度处理;气水比前言随着水资源日益匮乏,以及自来水价格、废水处理成本的不断上涨,印染废水回用是我国节能环保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其中生物活性炭(BAC)被认为是深度处理含染料有机废水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它与高级氧化预处理、膜分离组成的联用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内容,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将活性炭吸附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它利用活性炭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特点,能迅速吸附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富集微生物,为微生物的聚集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微生物降解吸附到活性炭上的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深度处理的效果。
BAC工艺是活性炭吸附与生物膜法的结合的联用技术,就其工艺形式来说属于曝气生物滤池的范畴。
该工艺是一项污水处理新技术,集过滤、吸附、生物氧化于一体,具有抗冲击负荷、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其模块化结构便于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后期升级改造等优点。
该工艺可独立建立,也可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是一种可替代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法。
印染废水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其出水存在基质浓度低、难生物降解等问题,而BAC工艺在低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特别是染色废水处理方面有较大优势。
因此,为使BAC工艺更好地运用于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中,有必要对其工艺参数的优化进行相应研究。
1试验装置本研究试验装置生物活性炭滤池(BAC)滤柱采用直径80mm的有机玻璃制成,总高为1800mm,采用法兰连接,在距离反应器底部30cm、50cm、70cm和90cm处分别设置水样取样口,采样口间距为200mm,活性炭采用果壳类活性炭,粒径为3×5mm,炭装填高1.2m。
生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班级:10环境姓名:郑笑明学号:1002031036摘要:印染废水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大户之一,印染废水属于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有机性废水。
其污染物浓度高(COD),色度深,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
因此,对印染废水的综合处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生物化学技术方面对印染废水进行治理及印染废水处理的新工艺,并提出了印染废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印染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现状;新工艺;发展趋势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印染废水的影响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我国水资源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属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加之随着印染工艺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废水成分的改变,处理难度也大大提升了。
所以,改进废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水平已经迫在眉睫1印染废水的来源特点危害1.1印染废水的来源1.1.1退浆废水退浆是用化学药剂将织物上所带的浆料退除(被水解或酶分解为水溶性分解物),同时也除掉纤维本身的部分杂质。
退浆废水是有机废水,呈淡黄色,含有浆料分解物、纤维屑、酶等,废水呈碱性,pH值为12左右,COD和BOD含量约占印染废水的45%左右。
当采用PVA或CMC化学浆料时,废水的BOD下降,但COD很高,废水更难处理。
PVA浆料是造成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1.1.2煮练废水煮练是用烧碱和表面活性剂等的水溶液,在高温(120℃)和碱性(PH=10-13)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煮练,去除纤维所含的油脂、蜡质、果胶等杂质,以保证漂白和染整的加工质量。
煮练废水水量大,水温高,呈深褐色和强碱性(含碱浓度约为0.3%)。
煮练废水中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物质,其BOD和COD值较高(每升达数千毫克),污染物浓度高。
1.1.3漂白废水漂白工艺一般是用次氯酸钠、双氧水、亚氯酸钠等氧化剂去除纤维表面和内部的杂质。
漂白废水的特点是水量大,污染程度较轻,BOD和COD均较低,属较清洁废水,可直接排放或处理后循环再用。
1.1.4丝光废水丝光是将织物在氢氧化钠浓溶液在进行溶液处理,以提高纤维的张力强度,增加纤维的表面光泽,降低织物的潜在收缩率和提高对染料的亲和力。
丝光废水碱性较强(含NaOH3%-5%左右),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BOD、COD和SS较高。
1.1.5染色废水染色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染料和助剂。
由于不同的纤维原料和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染料、助剂和染色方法,加上各种染料的上色率不同,染液和浓度不同,使染色废水水质变化很大。
染色废水一般呈强碱性,水量较大,水质中含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废水色度可高达几千倍,COD较BOD高得多,COD 一般为300-700毫/升,BOD/COD一般小于0.2,可生化性较差1.1.6印花废水印花废水主要来自于配色调浆、印花滚筒、印花筛网的冲洗废水,以及印花后处理时的皂洗、水洗废水。
由于印花色浆中的浆料量比染料量多几到几十倍,故印花废水中除染料、助剂外,还含有大量浆料,BOD5和CODcr都较高。
印花废水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高,当印花滚筒镀筒时使用重铬酸钾、滚筒剥铬时有三氧化铬产生。
铬废水毒剂要单独处理。
1.1.7整理废水整理废水水量较小,其中含有纤维屑、树脂、油剂、浆料、表面活性剂、甲醛等。
整理废水数量很小,对全厂混合废水的影响也小。
1.1.8碱减量废水由涤纶仿真丝碱减量工序产生,主要含涤纶水解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对苯二甲酸含量高达75%。
碱减量废水不仅pH值高(一般>12),而且有机物浓度高,COD可高达9万毫克/升,高分子有机物及部分染料很难被生物降解,此种废水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水大户,占到整个行业废水排放的80%。
印染废水因其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大、碱性大、水质成分变化多而成为非常难以处理的工业废水。
印染废水问题是实现分类治理,这样可以使治理成本大大降低。
1.2印染废水的特点印染企业生产的产品多种多样,除了织造方法不同外,纤维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化学纤维的快速发展,各类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产品不断增加,即使同一企业其产品成分变化也较大,因而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水质也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一般而言,天然纤维产品印染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水质可生物降解性较好,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产品排放的废水水质可生化稍差,而纯化学纤维产品排放的废水水质可生化性则较差。
这主要是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浆料和染料以及对纤维的不同前处理工艺所致。
总的来说,印染废水具有以下特点。
①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和PH值变化大、水质变化剧烈。
因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处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染料、新型助剂等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中,增加了处理难度。
②废水BOD5/COD Cr值均很低,一般在20﹪左右,可生化性差,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BOD5/COD Cr值提高到30﹪左右或更高些,以利于进行生化处理。
③印染废水中的碱量废水,其COD Cr值有的可达10万mg/L以上,PH值≥12,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把碱回收,并投加酸降低PH值,经预处理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入调节池,与其他的印染废水一起进行处理。
④印染废水的另一个特点是色度高,有的可高达4000倍以上。
所以印染废水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脱色处理,为此需要研究和选用高效脱色菌、高效脱色混凝剂和有利于脱色的处理工艺。
⑤印染行业中,PVA染料和新型助剂的使用,使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在废水中含量大量增加。
特别是PVA染料造成的COD Cr含量占印染废水总COD Cr 的比例相当大,而水处理用的普通微生物对这部分COD Cr很难降解。
因此需要研究和筛选用来降解PVA的微生物[5]。
1.3印染废水的危害印染废水含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将消耗溶解氧,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及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
沉于水底的有机物,会因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恶化环境。
印染废水的色泽深,严重影响受纳水体外观。
造成水体有色的主要因素是染料。
目前全世界染料年总生产量在60万吨以上,其中50%以上用于纺织品染色;而在纺织品印染加工中,有10%~20%的染料作为废物排出。
印染废水的色度尤为严重,用一般的生化法难以去除。
有色水体还会影响日光的透射,不利于水生物的生长。
在使用化学氧化法去除色度时,虽然能使水溶性染料的发色基被破坏而褪色,但其残余物的影响仍然存在。
印染废水大部分偏碱性,进入农田,会使土地盐碱化;染色废水的硫酸盐在土壤的还原条件下可转化为硫化物,产生硫化氢。
2印染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2.1化学法2.2.1混凝法印染废水的混凝处理是以胶体化学的理论为依据。
在混凝法中混凝剂起着主要作用,混凝剂是一种可用来有效分离引起水污染的细小悬浮颗粒的化学药剂,它的加入目的主要是去除直径在10-7m~10-9m范围内的胶体物质,胶体表面一般带有负电荷,相互排斥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特征,形成稳定的悬浮液。
如果加入的胶体或者带有正电荷的物质,可以中和胶体表面电荷,物理吸附力(The Van derWaals force)可以超过上述排斥力,从而引发胶体物质的凝聚。
混凝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大体可分为无机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混凝法具有投资费用低、设备占地少、处理容量大、脱色率高等优点。
混凝剂有无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及生物混凝剂等。
传统混凝法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
缺点是需随着水质变化改变投料条件, 对亲水性染料的脱色效果差, COD 去除率低。
如何选择有效的混凝脱色工艺和高效的混凝剂, 则是该技术的关键。
2.2.2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方法。
氧化剂一般采用Fenton 试剂(Fe2+, H2O2)、臭氧、氯气、次氯酸钠等。
按氧化剂的不同, 可将化学氧化分为: 臭氧氧化法和芬顿试剂氧化法。
臭氧氧化法不产生污泥和二次污染, 但是处理成本高, 不适合大流量废水的处理, 而且 CODcr 去除率低。
通常很少采用单一的臭氧法处理印染废水, 而是将它与其它方法相结合, 彼此互补达到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
2.2.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具有设备小、占地少、运行管理简单、CODcr 去除率高和脱色好等优点, 但是沉淀生成量及电极材料消耗量较大, 运行费用较高。
传统的电化学法可分为电絮凝法、电气浮法、电氧化法以及微电解、电解内法等。
国外许多研究者从研制高电催化活性电极材料着手, 对有机物电催化影响因素和氧化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初步的应用研究,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Fockedey E.等采用三维电极处理印染废水。
Ya Xiong等设计了一种三相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
2.2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主要包括好氧法和厌氧法。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好氧法进行印染废水处理。
好氧法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既能分解大量的有机物质, 又能去除部分色度, 还可以微调 pH 值, 运转效率高且费用低, 出水水质较好, 适合处理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印染废水;生物膜法对印染废水的脱色作用较活性污泥法高。
但是生物法存在着三个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①剩余污泥的处里费用较高;②单一运用生物法己不能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 ③有时需要在其前端加一道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预处理, 提高了投资及运行成本。
单一的好氧生物处理只能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易降解的有机物, 色度问题无法解决。
为了降低消耗及去除废水中较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出现了厌氧 - 好氧新型处理工艺和生物强化技术。
厌氧 - 好氧法可先由厌氧过程中的产酸阶段, 去除部分较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将较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 再通过好氧生物处理过程进一步去除。
厌氧 - 好氧法处理难生化降解的印染废水具有去除污染效率高、运行稳定和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等特点。
有研究报道, 采用厌氧 - 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在进水CODcr 为1085mg/L,BODS为 315mg/L的情况下, 二者的去除率分别可达 83.9%和76.2%, 再经硫化床自然氧化和混凝沉淀处理, 去除悬浮物, 排水可达排放标准。
3印染废水的新工艺3.1水解-好氧-氯氧化法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利用厌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先将高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成2~6个碳原子简单结构的化合物,再通过好氧微生物做进一步的分解,从而提高各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并且利用氯的强氧化作用破坏有机物的发色基团而达到脱色效果。
工艺流程见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