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101.6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语文下册《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新人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2.品味意味深长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鉴赏作品的壮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1.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探险的意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知识链接】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拽出来__无垠___战栗___履行___辜负___钦佩___鲁莽___告罄___2.形似字注音组词姗()___载()___凌()___眶()___珊()___栽()___陵()___筐()___删()___裁()___绫()___诓()___跚()___哉()___菱()___框()___3.成语填空坚持不()不可思()风()露宿精疲力()毛骨()然()武扬威寸步之()海市()楼4.课文内容填空(1)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显得太晚太晚了。
(2)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到了第二天,()吃掉一天的口粮外,()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3)因为()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21、伟大的悲剧教师寄语: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是十分高尚的!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储.()存怏.()怏不乐贮.()藏毛骨悚.()然鲁莽.()白雪皑.()皑羸.()弱踉.()跄.()吞噬.()2、找出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订正A、吞市畏缩不前风餐露宿()B、销蚀语元沦次夜不成眠()C、毛骨耸然销蚀羸弱()D、坚持不懈告磬忧心忡忡()二、理解探究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在文章中,作者表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三、合作释疑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2、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
为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是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第21课伟大的悲剧1.易错字拽(zhuài)无垠(yín)癫狂(diān)凛冽(lǐnliè)吞噬(shì)销蚀(shí)羸弱(léi)步履(lǚ)遗孀(shuāng)告罄(qìng)踉跄(liàngqiàng)毛骨悚然(sǒng)忧心忡忡(chōng)怏怏不乐(yàng)姗姗来迟(shān)2.多音字角尽秘量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闷闷不乐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侧重指因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有事而不快,“闷闷不乐”;忧愁而担心,“忧心忡忡”。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
指担心而忧愁的样子。
5.词语释义无垠:没有边际。
癫狂: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凛冽:寒冷刺骨。
吞噬:吞食。
销蚀:消损腐蚀。
告罄:指财物用完。
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被称为某人的遗孀。
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
形容极度疲乏。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奇妙之夜》《情感的迷惘》等,传记作品有《巴尔扎克》《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
【文题解说】“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导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2、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3、激发探究未知世界的爱好,培育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难点重点:1.同学自主进行字词的整理、沟通、记忆。
2.体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难点: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导学方法《宏大的悲剧》一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依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制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
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无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盼望奔向南极点,却悲伤地发觉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
途中遭受恶劣气候,与寒冷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后,最终悲壮地死去。
同学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其次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斯科特探险队在探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超人的力气与士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感人至深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对激起阅读爱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至关重要;再次要概述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然后细读课文,认真揣摩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学习本文叙述中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导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依据书下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以及自己的个人阅读状况,分字音、字形整理字词,解决字词障碍。
自学检测,依据拼音写汉字或依据汉字写拼音、最终解释词语的含义。
拽出()战栗()悚()然吞噬()怏怏不乐()告罄()羸弱()zhì()息凛冽()忧心忡忡()癫狂()海市蜃楼()姗姗来迟()踉踉跄跄()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形容渐渐腾腾,不能按时到达。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忧愁担心。
坚持不懈:坚持努力不松懈。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精疲力竭(jié):精神疲乏,体力用完。
耀(yào)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第1课时)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知识与技能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精神。
重点:积累字词难点: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导学流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探险吗?为什么?这是我们想象中的探险。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海到茫茫的宇宙,那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下面请同学们跟随斯科特经历一次真正的探险。
二、自主学习内容、指导、检测(15分钟)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怏怏()不乐②贮()藏③忧心忡忡()④拽()出来⑤作践()⑥祈()祷()2. 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吞shì()②毛骨sǒng()然③告qìng()④léi()弱⑤步lǚ()⑥gū()负⑦zhuó()痕⑧抵yù()3、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国家)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三、释疑点拨:(8分钟)1、依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初读抢答(1)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2)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3)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4)先期到达极点的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5)斯科特到达南极点后,在南极点看见了什么?(6)斯科特探险队返回基地的途中他们遇到的主要危险是什么?四、训练提升:(15分钟)1、重点字词:给下列黄横线的字注音。
拽凛冽吞噬羸弱无垠癫狂销蚀遗孀步履皑皑悚然忧心忡忡告罄毋宁脚趾怏怏不乐2、识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尽角()()()禁()3、辨易混字: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姗()懈()跚()邂()4、析近义词:解释下列近义词,分析他们的不同点,并运用近义词填空。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学案学习目标: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2、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难点:1、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2、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习时间:2节课一、了解作者:二、了解南极:1、地理位置的南极2、自然环境下的南极三字词(你都认识了吗?)四、理解“悲剧”的含义(注意概括要素)1.课文《伟大的悲剧》就记录了南极探险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
请快速阅读课文,列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和发生的时间。
(尽量用一句话概括每件事)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谈谈看完故事后的感受?4.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五、理解“伟大”的含义:1.文中的哪些语言细节描述让你感受强烈?为什么?2、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同学们所选取的语句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作者所说的“伟大“呢?4.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六、收获:这篇文章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七、拓展: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侯晓旭。
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作家》《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
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
自主学习二:【速读课文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多个字,篇幅长、容量大,我们如何才能迅速把握全文大意呢?请同学们
③在以上基础上,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复述课文内容。
(二)、梳理完文章主要故事情节之后,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请大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为了保护同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
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沮丧,无奈的心情。
此时,在
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
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
伟大的悲剧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细节中的情感。
4、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学习重点与难点:1. 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坦然和勇敢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
2. 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走进作者】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其代表作有小说《罗曼罗兰》《精神疗法》;传记《三位大师》《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背景追溯】本文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聚焦】伟大的悲剧“悲”在哪,伟大在哪?悲壮、伟大;①失败之悲——精诚团结;②作证之悲——诚实守信;③孤独之悲——坦然乐观; ④死亡之悲——赤子之心;⑤世人之悲——超越极限.【难点突破】题目中的“悲剧”与“伟大”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题目中的“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但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题目点明主旨。
【图解课文】【拓展链接】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21伟大的惨剧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诵课文,累积词语“不寒而栗、怏怏不乐、吞噬、羸弱、告罄”等词语。
2、梳理情节,归纳文章的主要事件【预习自测】一、资料链接茨威格 , 奥地利作家,这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作家为人正直高洁,一世著作颇丰。
开初,他以写诗和翻译作品作为步入文坛的“叩门砖”,一俟进入到小说领域,他那过人的文学天分就马上光辉醒目。
同样使他蜚声文坛的列传作品更是其创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
他的主要成就在列传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小说《一个女人一世中的二十四小时》等。
他的列传不拘泥于史实,侧重表现人物的性格。
《伟大的惨剧》是茨威格为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作的一篇列传。
这篇列传是作者依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学习和研究这篇列传作品,我们能够获取多方面的启示和收获。
二、字词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茨威格()拉拽()不寒而栗()怏怏不乐().....吞噬()羸弱()告罄()毋宁()....【合作研究】课文感知1、高声朗诵课文,用精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故事发生的地址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豪的集体里还有等共名探险队员。
3、课文读完以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4、鲁迅说过,惨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看。
课文题为《伟大的惨剧》,所谓“惨剧”表此刻哪些方面,又为何说是伟大的?【解难答疑】一、思读课文,提出你迫于解决的问题。
二、文本研究(朗诵课文,达成以下内容)1、茨威格为何不给成功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如何的优异质量?详细表此刻课文哪些地方?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安在?【反应拓展】1、本文作者,作家,他的主要成就表此刻和方面。
2、仿写:他们的心在战栗,只可是还想尽量宽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迹时1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全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迹同样。
教案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教学难点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
教习方法1.诵读法。
本文是传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节选。
文学色彩浓厚,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2.讨论探究法。
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
教学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导语: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然而,一直以来,在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二、资料助读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龙南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稿编写人:蔡金晶审稿人:罗丹、李秋蓉编写时间:2019年5月15日使用时间:2019年 5月日班级:小组:姓名:一、学习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二、学习重点:品味文中的细节。
三、学习难点:感受人物崇高精神品质。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着有多篇名人传记。
相关资料:南极(英语:south pole)是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
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公里。
2、给加点字注音:吞噬.()角.逐()雪橇.()癫.狂()拽.出()毛骨悚.然()毋.宁()皑.皑()怏.怏不乐()3、词语解释:毛骨悚然——风餐露宿——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精疲力竭——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3、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4、诵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léi)弱的人吃力地着自己的脚步, B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 C 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 D 着蹒跚的步(lǚ)。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储藏点, E ,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方格内。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21.伟大的惨剧茨威格【导学目标】理解累积词语领会“伟大的惨剧”深刻含义,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会探险惨剧中所包括的人类精神。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育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要点难点】要点:领会要点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难点: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歌颂之情。
【媒体使用】【导学过程】预习当先一步1、走近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主要成就在列传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三位大师》、《三作家》。
2、知识链接( 1)南极简介地理概略:面积1400 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澳洲的最小的洲,98%的陆地常年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为2450 米。
南极的淡水总量是地球的72%,假如南极的冰盖所有消融,地球的海平面将会均匀升高60米。
天气: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洲,均匀温度是零下35 度,最低气温出此刻7 月。
千年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狂风雪天气,这是人类不可以在今生计的极大原由。
人口:没有土著人口。
夏天各研究机构人员总合约有一万人,冬天研究站人员共100 人。
历史概略:挪威人阿蒙森是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人。
主要生物:企鹅、海豹、磷虾、海星、海参、章鱼、贼鸥等。
科学观察站:当前,世界上共有 27 个国家在南极成立了 150 多个科学观察站。
中国在南极有两个科考站,分别是:长城站和中山站。
( 2)人们了解斯科特最后一次旅游的详情,由于他的日志记到了最后一天。
1912 年 11 月,一支找寻队发现了这今日志,以及斯科特等 3 人的尸体。
3 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此刻已处于南极冰下的很深处。
奥茨的尸体一直未被找到。
斯科特被英国国王追封为骑士。
2002 年 7 月,英国安妮公主抵达南极,纪念斯科特去世 90 周年。
茫茫冰雪,浩浩雪原,斯科特等人长眠的地方,只有一方矮矮的墓地,一个小小的十字架,他的墓志铭是: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折服。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战栗、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忧心忡忡、吞噬、语无伦次、羸弱、告罄”等词语。
2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能在快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中关键性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鉴赏作品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归纳文章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伟大”“悲剧”在文本中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细节,体会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有感情的复述故事。
2.讨论探究法。
以重要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一、预习检测☆给加粗的字注音☆●吞噬()角逐()雪橇()癫狂()拽()悚()毋( ) 皑( ) 怏( )馨()温馨赢()输赢罄()告罄羸()羸弱磬()钟磬■释义1、毛骨悚然(sǒng):2、耀武扬威:3、坚持不懈:4、风餐露宿:5怏怏不乐(yàng): 6、姗姗来迟:7忧心忡忡(chōng):二、资料助学(一)作家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二)南极简介请搜集有关南极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