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06 KB
- 文档页数:6
古代文化常识(二)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C.《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有百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除”“拜”只指任命官职,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根据天色的变化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称为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庐冢,也叫庐墓,指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解析“黄昏”是现代时间的19点~21点,“人定”则是21点~23点,所以“人定”应在“黄昏”之后。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A.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第05讲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②桧:一种常绿乔木。
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课时作业(七)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时间:45分钟分值:73分]1.先剔除一个与段意关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再把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①特别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滥用手中的权力。
②只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才能防止权力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③权力制约,就是权力所有者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
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⑤由于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具有强制和不对等性,当其不受限制地被运用时,必然出现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
⑥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请在横线上补写出衔接恰当的句子。
(4分)一口井,望不到底,不一定是其深。
如果井水混浊,浅井也望不到底。
一口井,一眼见底,不一定是其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看上去复杂,不一定是深刻。
如果内心是一片混浊的城府,浅薄的人,看上去也复杂。
一个人,看上去简单,不一定是浅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则通告,完成相关问题。
(5分)① 我处② 决定对长江江口街道办事处陈庄村至梅龙镇小李庄村段进行整治③ 工作,发现此段内有私自搭建的房屋④ 建筑,根据《安徽省河道管理条例》中关于“清除河堤内非法建筑物”的规定,⑤ 因此,⑥ 勒令房主于2010年9月30日前一律将房屋⑦ 拆除,⑧ 逾期不拆除的将按有关法律进行处罚。
专题检测(七)1.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
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几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5分)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我相信他的抛砖引玉一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的。
答:答案:(示例)①“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或“两人”或“两个”;②“他”改为“杨先生”;③“拜读”改为“看”;④“大作”改为“作品”;⑤“抛砖引玉”改为“真知灼见”。
2.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分)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
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
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答:答案:(示例)①“笑纳”改为“接受”;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的犬子”改为“令郎”;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敬赠”。
3.下面是一个求职人员在参加面试时说的一段话,语言表达上有多处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5分)尊敬的经理,您好!贵公司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经济效益显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影响很好,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
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非常适合我的专业和兴趣。
我喜欢做销售,觉得推销成功以后很有成就感。
在大学读书时我卖过手机卡,推销过《李阳疯狂英语教程》等书籍,我觉得自己具备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非常适合这个职位的要求。
此外,我爸爸是一名出色的教练员,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体育运动。
请您给我一个机会,不然我会感到非常遗憾,贵公司以后也一定会后悔的。
谢谢!答:答案:(示例)①“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改为“经营理念先进”,与后面句式一致;②“经济效益显著”和“管理制度健全”调换位置;③“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应改为“今天我申请的这个职位”;④“此外,我爸爸是一名出色的教练员,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体育运动”一句游离主题,删除;⑤“不然我会感到非常遗憾,贵公司以后也一定会后悔的”不得体,应该删除。
课时作业 61.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
要求: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个字。
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答:…………………………………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内容转换成文字的能力。
这个图表,主要内容为公路、铁路、民航客运量的对比,主图为柱形图,解题时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所标注的数据,全面、准确地分析表格中的数字以及呈现出的规律,通过比对,按设题及答题要求,概括出结论和原因。
答案:(1)结论:铁路开通后,客运量超过公路、民航,成为出行首选。
(或公路运量骤减,铁路大幅上升)(2)原因:铁路出行比公路速度快,比民航费用低。
(或铁路速度提高,且经济,安全,省时)2.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
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项目百分比(%)非常想父母65.0害怕陌生人40.0觉得自己很一般52.7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79.3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3.5总是害怕被身边的人欺负34.7(1)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答:…………………………………(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六项调查数据可分为两类:对父母关爱的渴望及因缺少关爱而引发的心理问题。
注意答案语言要简洁。
答案:(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2)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
3.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解析:要把构思框架图转换为文字,一定要观察图示的构成和层次,准确理解各层次的内容要点及其关系,然后以简练的文字表述出来。
转换此图宜采用总分复句的形式。
组织答案要注意符合题干提出的要求。
课时作业 8 一、教材回扣训练(一)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不知东方之既白.3.顺流而东.也4.下.江陵5.侣.鱼虾而友.麋鹿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7.击空明..兮溯流光8.乳.二世9.垣墙..周庭10.汝幸而偶.我1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12.卒不忍独善.其身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4.水.击三千里15.既来.之,则安.之16.然而不王.者17.谨.庠序之教18.却.匈奴七百余里19.约从离.衡20.外连横而斗.诸侯2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23.以愚.黔首24.君反以罪.臣25.君.人者26.则思江海而下.百川27.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28.人君当神器之重.29.不念居安.思危.30.纵情以傲.物31.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3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33.何必劳.神苦.思34.亏.无为之大道哉35.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36.总此十思,弘.兹九德3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8.道.芷阳间行39.沛公军.霸上40.沛公欲王.关中4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2.沛公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3.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44.历职.郎署45.臣少多疾病..46.则刘病日.笃47.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48.凡在故老..……49.夙遭闵凶..50.猥以微贱..51.谨拜表以闻.5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答案:1.渔樵:名词做动词,打鱼砍柴2.白:名词做动词,发白、天亮3.东:名词做动词,向东进发4.下:名词做动词,攻占5.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6.西、东:名词做状语,向西、向东7.空明:形容词做名词,月光下的清波8.乳:名词做动词,喂养9.垣墙:名词做动词,砌墙10.偶:名词做动词,嫁11.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12.善:形容词做动词,完好、完善13.老、幼:形容词做动词,尊敬、疼爱14.水:名词做状语,在水面上15.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16.王:为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百姓归顺17.谨:形容词做动词,认真从事18.却: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19.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20.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21.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22.争:动词做状语,争着23.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24.罪:名词做动词,治罪25.君:名词做动词,做君王、统治26.下:名词做动词,居于……之下27.刑:名词做动词,施刑28.重:形容词做名词,重大的权力29.安、危:形容词做名词,平安、危难的时候30.傲:形容词做动词,傲视31.崇:形容词做动词,高32.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33.劳、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苦痛34.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亏,损害35.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36.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37.夜:名词用做状语,连夜、在夜间38.道:名词做动词,取道;间:名词做状语,抄小道39.军:名词做动词,驻扎40.王:名词做动词,称霸,称王41.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42.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43.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44.职:名词做动词,任职,做官45.疾病:名词做动词,生病46.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47.犬马:名词做状语,像狗马一样48.故老:形容词做名词,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49.闵凶:形容词做名词,忧患不幸的事50.微贱:形容词做名词,卑微低贱的人51.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52.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二、专题突破通练(一)句式通练1.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解析:宾语前置句,“何后之有”即“有何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是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解析:践阼,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的意思。
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
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解析:“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犯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
任务突破练三十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1.(2020·全国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2.(2020·全国Ⅱ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 “六书 ”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
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3.(2020·全国Ⅲ卷)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
文言断句(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傅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民知节制,风俗之移,诚不难矣。
”朝廷从之。
(节选自《晋书·傅咸传》) A.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B.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C.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D.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解析“以为”是“认为”的意思,“谷帛难生”表意完整,“谷帛”和“难生”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
“化”是动词,作谓语,意思是“教化”,“天下”是“化”的宾语,二者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
故选择C项。
参考译文傅咸因为世俗奢侈,又上书说:“我认为五谷布帛很难生产,而世俗使用不节约,没理由不匮乏。
所以先王教化天下,吃肉穿帛,都有定制。
我私下认为奢侈造成的浪费,比天灾还厉害。
下令让各部用心从政,百姓懂得节制,风俗的改变,实在不是困难的事情。
”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廖庄,字安止,吉水人。
宣德五年进士。
八年改庶吉士,与知县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
英宗初,授刑科给事中。
正统二年,御史元亮请如诏书蠲边军侵没粮饷,不允。
按察使龚亦请如诏书宥盗犯之未获者,法司亦寝不行。
庄以诏书当信,上章争之。
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节选自《明史·廖庄传》) A.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B.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C.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D.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解析“灾伤州县”作“请宽”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
古代诗歌阅读·诗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荦确[ luò què ] 指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铿然:声音响亮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东坡”本是一片菜地,作者被贬到黄州后,不仅躬耕于此,还自称东坡居士,可见作者甚喜欢此地。
B.首句着—“洗”—“清”,凸显了此时东坡之上,月光皎洁,碧空无尘,雨后一片澄澈,让人欢喜的情境。
C.“野人”一般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诗中的“野人”和“几树垂柳官道斜,不成村落野人家。
”中的“野人”意思相同。
D.这首诗句句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诗人将他对待仕途挫折的态度融入到了客观风物之中。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③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释: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
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
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
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
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答案:(1)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
(2)(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
(3)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参考译文】张朴村名字叫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是江南嘉定人。
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欢文学,因为招揽人才而闻名,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
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
而张朴村向陆稼书先生求教,自己也独自暗暗地用名和义来自我勉励。
张朴村在科场几十年,与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登上了要职,管理着贡生和举人,(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
康熙五十二年,皇上下诏寻访隐居而有才能的人。
当时华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订《尚书》,上奏折让张朴村做参校;书已经修订完成,但张朴村滞留该处超过了时间,大家开始怀疑他。
我私下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遇到了圣明之君,我要将平生的志向一一准备在奏折上,在进见时以便能够让我有话说。
”(二)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3)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译文:…………………………………(4)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译文:…………………………………解析:(1)得分点:“无乃”,大意。
(2)得分点:“审”“曷”(何不)“以”及省略的宾语,大意。
(3)得分点:“因而”“安”“岂……哉”,句意通顺。
(4)得分点:“语”“以”“状”,句意通顺。
答案:(1)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2)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3)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4)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
课时作业 51.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解析:首先要注意活动的性质:“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
这就要求我们写出所选人物感动我们心灵的地方。
其次,迅速选出一位,不要犹豫不决。
再次,联想课文中相关人物感动人心、震撼心灵的相关事迹。
最后,用生动、连贯、得体的语言对其进行褒奖。
答案:(示例1)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群。
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
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示例2)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答:…………………………………解析:题干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难度较小。
注意语意的连贯。
答案:(示例)生活如一盏茶,应该多一些平和的甘润,少一些浓酽的苦涩;生活如一杯酒,应该多一些绵柔的醇香,少一些涩辣的辛烈;生活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稳健的完胜,少一些侥幸的险招。
3.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请你从以下四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备选人物:陶渊明徐志摩桑地亚哥巴金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7):形象类题(人物性格及心理)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②(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
人物性格及心理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概括:①从言行举止看人物性格及心理②从故事情节看人物性格及心理③从侧面(他人眼里)看人物人性格及心理★概括人物性格词汇(2)答题角度模板一:××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的性格特点:①……;②……。
模板三: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二、真题实践3. 1.(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
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
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
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
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
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
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
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
①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
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
课时分层作业(七)[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总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成长壮大,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使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 )。
1919年“五四运动”________,爱国学生面对敌人的枪弹的威胁而________,他们通过举行游行示威、街头公开说演、开展抵制日货和支持国货活动、直接参与抗战、组建政治社团、开展政治请愿、发行爱国日刊等多种行为方式参与爱国的政治斗争,做出了很多________的事情。
即便有许多的青年学生喋血身亡,但后继者毅然________,奋然前行。
历史告诉我们,也警示着我们:爱国远远不像我们喊出一句慷慨激昂的口号那样简单、那样容易。
在改革创新的漫漫征途中,更需要我们敢于担当,身体力行,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强劲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顽强拼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B.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使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C.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使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D.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A[原句缺少主语,应去掉“使”;语序不当,“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和“登上历史舞台”应互换位置;“担当”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救亡图存”后加上“的使命”或“的重任”。
课时作业20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哨兵成征勋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
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
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
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
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
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
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
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
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课时跟踪练7 鉴赏形象一、对点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塾师老汪刘震云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或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行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最终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细致的人,便平添了许多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挚友,孔子兴奋,而老汪说兴奋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假如身边有挚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挚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挚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挚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难受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起先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间或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课时作业 7一、在翻译中巩固虚词用法(一)高频虚词:格外留心,确保翻译到位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钱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一种病)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选自《宋史·钱乙传》)译文:…………………………………解析:得分点:“藏”,通“脏”;“其”,表推测,大概;“已”,止,结束。
答案:(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叹息道:“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2.(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
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
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
(选自《后汉书·史弼》)译文:…………………………………解析:得分点:“以”“谒”“因”“达”。
答案: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
3.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
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而士亦以此附焉。
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
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
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
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劄子【注】,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
”(选自方苞《张朴村墓志铭》)【注】劄(zhá)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
(1)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
译文:…………………………………(2)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译文:…………………………………(3)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邪?译文:…………………………………解析:(1)得分点:“以”“客”“以……属”。
(2)得分点:“引手”“曲避”“以”。
(3)得分点:“假”“乃”“侘傺”,语气。
答案:(1)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
(2)(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
(3)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参考译文】张朴村名字叫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是江南嘉定人。
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欢文学,因为招揽人才而闻名,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
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
而张朴村向陆稼书先生求教,自己也独自暗暗地用名和义来自我勉励。
张朴村在科场几十年,与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登上了要职,管理着贡生和举人,(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
康熙五十二年,皇上下诏寻访隐居而有才能的人。
当时华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订《尚书》,上奏折让张朴村做参校;书已经修订完成,但张朴村滞留该处超过了时间,大家开始怀疑他。
我私下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遇到了圣明之君,我要将平生的志向一一准备在奏折上,在进见时以便能够让我有话说。
”(二)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卫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选自《三国志·魏书》)译文:…………………………………解析:得分点:“涉”“祠”“焉”。
答案: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
5.先君子闲居,每好言诸前辈志节之盛,以示苞兄弟。
然所及见,惟先生及黄冈杜公耳。
杜公流寓金陵,朝夕至吾家,教以屏俗学,专治经书、古文,与先生所勖,不约而同。
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及先兄翻然有志于斯,而诸公皆殁。
每恨独学无所取衷,而先兄复中道而弃余。
每思父兄长老之言,未尝不自疚夙心之负也。
(选自方苞《田间先生墓表》)译文:…………………………………解析:得分点:“焉”“之”,代指他们;“笃”,深;未之能笃信也,否定句中代词前置句。
答案: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
6.(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
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
译文:…………………………………解析:得分点:“适”,恰恰,正好;者,……的人。
答案:(张署)改任河南令,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
7.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选自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解析:得分点:“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叙说长吉的事情尤其详尽。
(三)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副词的用法。
8.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选自杜琼《雪屋记》)译文:…………………………………解析:得分点:“既”“适”“雨”“名”。
答案:(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9.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指传主马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选自《明史·马文升传》)译文:…………………………………解析:得分点:“辄”,总是;“颦蹙”,皱眉头。
答案:(马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10.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
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工丹青。
造予,予以此图质之。
(选自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译文:…………………………………解析:得分点:“备”,十分;“谙”,熟悉;判断句。
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四)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选自《巨贾渡河》)(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译文:…………………………………(2)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译文:…………………………………(3)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译文:…………………………………解析:(1)得分点:“向”,刚才,先前;“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
(2)得分点:“几何”,多少;“骤”,突然;判断句。
(3)得分点:“盍”,何不;诸,之乎。
答案:(1)你刚才许诺百两金子,如今却只给十两金子,这恐怕不可以吧!(2)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少?这次却突然得到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3)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
”二、虚词翻译综合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
(选自苏轼《贾谊论》)(乙)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以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其辞曰:“……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选自《汉书·贾谊传》)(1)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译文:…………………………………(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译文:…………………………………(3)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译文:…………………………………解析:(1)得分点:“犹且”“以”“然则”。
(2)得分点:“已”“亡”、宾语前置句。
(3)得分点:“罔极”“乃”“殒”“厥”。
答案:(1)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2)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3)(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参考译文】(甲)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乙)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因为受到谗言而被贬,写了《离骚》,《离骚》的结尾说:“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于是自己投江而死。
贾谊缅怀屈原,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
他的赋文说:“……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
到了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地凭吊屈原先生。
(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悯 獐[清]侯方域今子无乃有所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客曰:”獐可驯乎?“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
侯子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室而授獐焉。
王仲凫闻之,曰:营”然。
“侯子曰:”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也,是皆有欲②,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①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侯子曰:”曷以授余?于獐,奈何?”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
吾将导獐而见之二犬,侵假③而共牢以虽然,“侯子曰:”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