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_11国际服务贸易 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5
第十一章国际服务贸易内容提要本章阐述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分类及其特点;介绍《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服务外包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了解《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掌握服务外包的内涵。
二战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日益上升。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的贡献日益为各国所认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概述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上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与各国经济中服务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的趋势相对应,国际服务贸易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规模、形式和内容都远远超过了二战之前。
一般认为,“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在197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份报告中,这份报告探讨了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谈判所涉及的议题。
美国《1974年贸易法》首次使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期,“服务贸易”便成为共同使用的贸易词汇。
简单地说,国际服务贸易(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
服务的提供国称为服务的出口国,服务的消费国称为服务的进口国,各国的服务出口额之和构成国际服务贸易额。
由于服务贸易内在本质的复杂性,围绕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各国学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激烈的争论,直到1994年4月15日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才暂时中止,因为此轮谈判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G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