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6课注意公共安全ppt课件1沪教版受欢迎实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一部分交通安全第一课时交通法规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2.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教学过程:一、导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不断提高交通法制观念,增强交通公德意识。
二、新课1.认识交通警察。
(1)学生自读书。
(2)出示图片。
(3)学生看图说说:谁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你心目中的交通警察是什么样的形象?教师补充:交通警察是国家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的武装力量,他们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坚守岗位,指挥着来往的车辆和行人。
只有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才会有良好的交通秩序,才能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2.认识交通标志。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在出行中观察道路边的各种交通标志,能说说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吗?(2)出示挂图,请学生指出图中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并说出它的作用。
(3)在我们日常的出行中,当看到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时,应该怎样做?(4)教师归纳其实,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共有100多种,今天我们认识的只是其中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
3.过渡: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以上这些必要的交通措施外。
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1)出示图片说出图片上行为的对与错,为什么?(2)说说你在出行中,看到人们是怎样遵守交通法规的?(用具体事例、自画画或图片说明,可以把图片、自画画粘贴在黑板上)(3)请你对着图上的内容,说一句赞扬或警示的话。
(4)怎样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交通标志和交通法规让更多的人都知道? 老师提意:用我们搜集的材料制作一期《注意交通安全》的黑板报,向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宣传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
三、课堂小结1.说说你记住了哪几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2.学习了交通法规和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后,检查自己,并写一条警示句。
第二课时乘车的安全教学目的:1.通过对乘车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陆地交通安全意识。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法律保护我们”的第八章“维护公共秩序”。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公共秩序与法律的关系,学习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定义和重要性,认识到公共秩序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提高法治意识。
3. 使学生掌握维护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共秩序与法律的关系,提高法治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材料。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公共秩序混乱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公共秩序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概念。
3. 知识讲解:a. 讲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秩序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b. 讲解公共秩序与法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c. 介绍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公共秩序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5.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维护公共秩序2. 内容:a. 公共秩序的定义b. 公共秩序的重要性c. 公共秩序与法律的关系d. 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三个生活中常见的公共秩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b. 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公共秩序重要性的认识。
2. 答案:a. 示例:公共秩序问题: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
解决方法: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个人素质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与内容: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遵守规则,尊重他人3. 诚实守信,公平正义4. 自信自强,克服困难5. 热爱生活,珍惜时间6. 学会合作,共同进步7. 爱护公共财物8. 养成良好习惯,塑造美好心灵9. 学会沟通,增进友谊10. 学会感恩,回报社会11. 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12. 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原则,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治观念。
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原则,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治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案例、问题等。
2. 学习资料:相关法律法规、道德故事、案例分析等。
3. 视频资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短视频。
4. 小组讨论工具:纸张、笔、分组标识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故事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针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分享讨论成果。
四、知识讲解(1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注意公共安全林瑜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省编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第12册的第6课《注意公共安全》,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注意公共安全”德目编写的。
本课是通过违反公共安全的有关规定而酿成悲剧和游客自觉遵守安全规定而化险为夷这两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注意公共安全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因此,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少年儿童对注意公共安全的社会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注意公共安全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个人与社会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与人民相关。
2、情感目标:深感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对不注意公共安全的行为表示反感。
3、行为目标:自觉做到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公共设施,不损坏不挪动安全标志,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其中,引导学生弄懂公共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安全,也关系到他人的安全,这是本课的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思想实际,我考虑作如下安排:课前我布置学生走访,了解一下本地区有关公共安全的各种规定,搜集发现生活中公共安全方面存在着的隐患,并请一位同学帮助排一个小品。
然后在学生初步明理后,及时补充教学内容,以达到深刻明理导行的目的。
我准备采用以下这几个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小品表演:度假区香山花园施工现场,一块写有“前方施工,请绕道行驶”的标语牌四周,挂着一串红色小灯泡,环顾四周无人,暗喜,自言自语:“这灯泡真好玩,趁现在没人摘回去玩玩,对,说干就干”说完,摘下红色灯泡下。
学生仔细观看小品,并想一想:小明的行为对吗?他错在哪里?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组织学生讨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利用小品表演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分析思考。
从而揭示:像这些公共安全标志我们不能任意损坏或挪用,应该注意公共安全,达到揭示课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