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天启集团品牌战略思考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49
企业迷思:北大管理公开课序第一篇战略001迷思一战略和管理战略是头脑,管理是腿脚002战略和管理是两码事003故事1 饿着肚子想战略003观点1 管理再优秀也代替不了战略005管理者不是领导者006故事2 北新中兴的原因006观点2 领导者是眺望远方的人007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008故事3 央企要生根大行业009观点3 做企业要有精兵、奇兵、铁兵、将帅010 董事会是战略性力量012故事4 鱼从头烂012观点4 董事会的责任在于创造价值014做好董事长是一门艺术015故事5 两个董事长一肩挑016观点5 做积极的董事长018迷思二目标和资源从有什么做什么到缺什么找什么020战略是目标导向还是资源导向021故事6 水泥!水泥!水泥!021观点6 不怕没资源,就怕没目标023用整合优化的方式做大做强024故事7 草根央企变身巨无霸025观点7 做企业要有资源整合的能力026做企业要有三分天下的思想027故事8 水泥版图与巴顿名言028观点8 战略不是面面俱到029失去机遇是最大的失误030故事9 汪庄会谈端出“三盘牛肉”031观点9 战略实施要靠抓住机遇033奇迹越不出规律的边缘034故事10 跨界掌门怎么当034观点10 成功者是按规律办事的人036迷思三专业化和多元化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038专业化是立身之本039故事11 从西三旗走出的隐形冠军039观点11 “小而美”的企业也是成功的041 产业扩张的同心圆模式042故事12 打到家门口的战争043观点12 以适度多元对冲风险044业务选择要归核化045故事13 从水泥大王到三足鼎立046观点13 业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047组建业务多元的“联合舰队”048故事14 做个会赚钱的东家049观点14 投资应注重业务组合力050选新业务是最难的事052故事15 四家世界500强的接力跑052观点15 选新业务坚持“三个四”053迷思四有机成长和联合重组内生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056联合重组是市场竞争的高级方式057故事16 “蛇吞象”:收购徐州海螺057 观点16 大企业是过剩产能的终结者058联合重组是高水平的经营活动060故事17 走进哈佛讲堂的水泥重组案例061 观点17 有机成长与联合重组不是对立的062 联合重组是获得效益的故事065故事18 只收下蛋的母鸡065观点18 重组的逻辑是赚钱067联合重组不应被看成垄断068故事19 东北锁窑风波069观点19 以辩证思维正确看待垄断070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仗071故事20 水泥行业的自救071观点20 把去产能和去产量结合起来073迷思五做大和做强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075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优076故事21 在国药的任职演讲076观点21 企业要做大,但不能“贪大”077时时提防大企业病079故事22 乔迁日的“一盆冷水”079观点22 企业衰落有迹可循080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082故事23 玉兰之约082观点23 放下“望远镜”,拿起“放大镜”083做企业要有格局和能力085故事24 两材重组085观点24 格局和能力决定企业未来087大企业战略应是国家战略089故事25 昨天·今天·明天089观点25 中国的事业是企业091第二篇管理093迷思六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人与企业的价值统一094 ......。
品牌战略的创新思考上世纪50年代,施乐发明了复印机,在随后的几十年间,通过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施乐几乎成为复印机行业的代名词。
在施乐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时候,市场内外的虎视眈眈者不乏其数,都打算从复印机市场分一瓢羹。
然而,历数包括IBM、柯达在内的争夺者均以失败告终,只有佳能突出重围,以弱胜强、以小搏大,一举颠覆了施乐龙头老大的地位。
时至今日,佳能扳倒施乐已成为战略创新研究领域的经典案例。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思考两个问题:其一,小企业、新企业如何向市场领先者发起挑战并取胜?其二,市场领先者又该如何未雨绸缪,在内部开拓新的成长方向?在谈及创新时,大家往往把它想作灵光一现的偶发事件,然而对组织来说,需要的是在系统的方法论指导下一步步达成创新。
今天的文章,367智业联盟不同的视角,与大家分享如何用系统去思考战略创新?创新的对象:把非顾客变成顾客传统的商业思维认为,企业需要挖掘出目标人群的独特需求,提供满足目标人群的产品和服务,由此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为了在需求日趋同质化的客户中甄别出自己的客户群,企业通常会根据年龄、性别、收入、地理位置、职业等因素对客户进行划分,从而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
这种理念主要是基于一种假设,即公司只能专注在目标客户的特定需求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最好的服务。
专注于特定的用户群及其特定需求上固然没有错,但这样做会出现两个弊端:1.同行之间的战略趋同:各个厂家所强调的性能多为相似的或可模仿的,导致创新的折旧率加快,创新所实现的价值日渐缩小。
2.忽视了非顾客:这点更为重要,因为非用户的数量往往远大于目标客户。
如果能够甄别并吸引非用户,寻找各类非用户的需求共性,然后通过共性的最大化将他们变成自己的顾客,这带来的效益将远远大于仅为已有的客户提供服务。
事实上,对主流客户的市场调查经常是不可信的。
一方面,客户不知道他所不知道的。
在汽车出现之前,调查那些马车的乘坐者:你想要什么样的车?”大多数人的回答会是:最快的马车。
名牌战略的反思如今,名牌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这里的创新是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将名牌策略分为四部分,自主品牌战略,品牌外购战略,品牌贴牌战略,品牌合作战略(包括强强合作的强弱合作)。
不仅仅是因为绝大多数企业拥有很多不同的产品,也是因为所有的产品都在不同领域和层次上各有千秋,多模式战略会是企业发展知名品牌战略的必然趋势。
但是,所有名牌模式是基于产品的特定优势的,而没有这种优势,名牌战略将是空中楼阁。
与此同时,根据企业的优劣势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外部环境,我们推行对中国企业来说合适的模式,也对在中国较为弱势的重要程序增加其重要程度。
一个著名的日本人士曾经说过:“有两个品牌可以代表今天的日本,一个是松下电器,另一个就是丰田。
”他说的这句话指明了知名品牌在一个国家的脸面上的地位和作用。
与此同时,知名品牌也暗示着一个企业的信誉度和盈利能力。
所以知名品牌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名牌的创立、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公司加入国际竞争并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的方式。
名牌战略是一个根据企业独有的特点和名牌的状态客观规律的系统工程,分析所有相关的可能因素规划长远发展的系统程序。
名牌发展战略五步走企业执行名牌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商业舞台,名牌战略需要以下五点的共同支持。
1.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是名牌战略的基础名牌战略是建于名牌产品的基础上的。
为了使产品受欢迎,首先产品必须要有很高的质量。
这就意味着产品必须要有各自的质量优势或者质量特色,还需要尽最大可能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要是产品对于顾客所承认的名牌名副其实。
大多数成功的企业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
举例来说,海尔集团要求的产品质量要“高水准,完美品质,零瑕疵”,TCL股份有限公司向顾客保证“永远满足顾客要求”。
不仅如此,美国著名的拖拉机生产商Kate Pillar,将“挑战任何困难生产全世界最优秀最便捷的履带拖拉机”视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信条。
浅析企业名牌战略[精选五篇]第一篇:浅析企业名牌战略案例分析----从海尔的成功看企业名牌战略据海尔集团最新披露的消息,2010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折合207亿美元),同比增长9%。
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占总营业额的26%。
全年实现利润62亿人民币,折合9.46亿美元,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8倍,利税总额首超百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世界上每销售2台冰箱其中一就是海尔冰箱。
毫无疑问,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具有价值品牌。
自1984年创业以来,经历了27年的拼搏和努力,海尔由1984年得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逐步成长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促使海尔的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名牌战略是重要法宝之一。
(一) 海尔对名牌战略的认识海尔是我国公认的实施名牌战略成功的企业。
海尔认为,市场美誉度并不是市场知名度。
产品有三个层次:一是知名度,只要花钱就能够打开知名度。
二是信誉度,说到要保修十年,就要做到保修十年的承诺。
三是美誉度,就是要做到有口皆碑,能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做到这三点,才是真正的名牌。
海尔从1984年亏损147万的小厂发展到现在在海外有30多个制造基地,全球营业额超过千亿的大企业,而且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海尔对名牌战略的认识的早和实施的坚持,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名牌战略的发展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的满意度是品牌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最为重要的基础。
成功的品牌不是天然形成的,而使在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中树立起来的。
品牌的核心内容在于隐藏在背后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因此,企业在树立品牌的过程中,必须围绕为消费者提供切实的价值展开。
2) 海尔的企业文化内涵海尔文化是一种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16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四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保障,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同时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关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作者:刘禄来源:《中国储运》 2011年第10期文/刘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现代跨国公司绝大多数都是世界知名的品牌公司,尤其注重品牌战略的运用。
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输出形态,跨国公司逐步占领了国际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而今,品牌已是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锐利武器,是实现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
现在,实施企业品牌可以促进产品销售品牌是产品的核心内容,品牌效应是其他营销手段所不及的,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品牌识别已取代产品识别,成为市场选择的唯一要素。
实施企业品牌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壮大和持续发展,许多跨国公司认为成功品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能够保证将来的收入,增加顾客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更在于企业出现危机时能给他们以支持,确保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天物集团已经实现了千亿目标,下一个目标就是世界500强企业。
那么,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新的课题,其中打造国际知名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是今后经营发展战略中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一、品牌战略的实施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企业品牌战略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战略的实施靠的是企业整体素质与整体形象的提高,需要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思维和品牌运作技巧,但国内许多企业品牌倡导者,在此方面表现得急功近利,影响了企业品牌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的误区有的认为创建品牌工作就是给企业和产品取个好名字,提高产品知名度或把产品包装一下;有的认为好的品牌是标新立异的标识而已;有的把广告看做是塑造知名品牌的最有效手段,加大在媒体上的广告投入;有的认为企业产品经营规模做大了,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企业品牌就形成了;有的认为创知名品牌,就可以随意提高价格,垄断市场等。
这都是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不可能形成持久的知名品牌。
因此,我们在培育企业品牌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品牌战略的系统研究,包括营销策略、管理模式、对外宣传、产品与服务包装设计、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职工素质等,选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科学进行品牌定位,精心实施各个环节,才有可能实现品牌的真正价值。
品牌战略:沉默的羔羊——企业品牌战略咨询透视前言在品牌当道的今天,当我们参照品牌资产的四项全然标准〔所谓“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与品牌联想〞〕来衡量中国外乡品牌时,总难免顿生憾意,感慨中国品牌的空洞化危机,即使包括众多中国名牌亦仅仅是单纯的符号化,有广泛的知名度而少有深度的忠诚度,品牌缺少个性,品牌与产品之间未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品牌对消费者的购置决策的碍事力特不有限,更少有清晰的、恒定的核心价值。
总体而言,这是由于外乡企业长时期缺乏品牌战略与品牌治理所导致的。
缺少了品牌战略,品牌建设就缺少了一致性方向,品牌治理无章可循,品牌的传播与推广年年“信天游〞,众多企业声势浩大、投进不菲的品牌工程往往欠缺业绩,品牌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无法表达,更不用讲累积品牌资产了。
能够讲,外乡品牌急需战略规划,更需要战略治理。
基于上述熟悉,进进90年代以来,包括EnterpriseIG〔即扬特〕、landor(即郎涛)、futurebrand、Trout(即特劳特)等国际知名的品牌咨询机构陆续登陆中国,而国内,许多与品牌相关的设计、广告、CIS机构也纷纷摇身一变,“转型〞成为品牌治理效劳机构,作为解决品牌危机之良丹妙药的“品牌战略规划〞乃至“品牌战略治理〞咨询,理所因此地成为了这些中外机构的金字招牌工程。
但“品牌战略〞毕竟为何物?“品牌战略治理〞毕竟治理些什么?其定义、内容、步骤、根底、作用与目的?该如何规划?如何治理?。
关于这些咨询题,即使是国际品牌权威泰斗们也是蜻蜓点水、语焉不详,国内咨询机构的熟悉更是纷繁芜杂、鱼龙混杂,难得其解。
事实上,关于品牌治理,尤其是对品牌战略与品牌战略治理的研究,即使对西方社会也都依旧一个新课题,在学术与企业咨询界尚处于起步时期。
如国际公认的品牌资产权威大卫·艾克虽著有?建设强势品牌?、?治理品牌资产?与?品牌领导?等堪成经典的三部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折折,但在其论述中,也未就“品牌战略〞做过全然的定义与清晰的陈述,众多“品牌战略〞的字眼也没有具体所指,更不用讲“品牌战略治理〞了。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集(仅供课内讨论使用)目录万奇公司 (3)京东方:黎明有多远? (8)派克兰帝的经营之道 (14)格兰仕 (15)自创品牌还是为人代工 (18)九阳公司 (23)万奇公司摘自《哈佛商业评论》徐志红沈慧民雄心万丈的张剑峰加盟万奇公司.打算带领万奇冲进行业前三名。
可是,他却眼看着原本完美的战略目标渐行渐远……。
清晨,手机闹铃一响,张剑峰便从床上一跃而起。
从上海到万奇的这几天,张剑峰每天都是这样,像一根上紧了弦的发条。
紧张、充实,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是啊,大学毕业后就在外企工作,十多年的付出虽然让他升到了中国区电子事业部总经理。
但总没有当家作主的感觉。
现在好了,到万奇做总裁,负责公司的全盘运作,可以充分施展拳脚,怎能不让人兴奋?推开落地窗,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窗外,远山云遮雾绕,伴着滴滴答答的雨声,风影晃动的竹林间山花烂漫,“难怪人家说最美莫过江南春!”,张剑峰不禁叹道。
收拾妥当以后,精神十足的张剑峰迈出家门,开车驶入了醉人的江南春色之中。
离公司大概还有l 00米远时,挂在公司办公楼上的红色横幅“抓住机会,冲进前三”便映人张剑峰的眼帘。
在数码宝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张剑峰深知,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要知道,日前,国内竞争格局可谓“前有虎狼,后有追兵”,不仅有那些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国际大公司不时重拳出击,还有一大批像万奇这样的新兴民营企业常常变换创新花样。
但不管怎样,万奇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在20年争霸战中它占到了第五的位置。
“从第五到前三我们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去年底,面对万奇董事长刘亚洲的邀请,张剑峰几乎没怎么犹豫,他坚信,在万奇他可以一展抱负,也相信自己能够不负刘亚洲的厚望。
完美的战略走进办公室的张剑峰神采飞扬。
刚刚坐下,秘书小周就满脸笑意地走了进来:“张总,今晚董事长在明月楼设宴欢迎您,各部门老总都会去。
”张剑峰点点头“知道了”。
确实,进公司这两天,各种事情忙得自己昏头转向,除了昨天吃夜宵是在餐厅碰见研发部的郑书同,还没来得及拜访各部门老总,今晚可以借这个机会和他们正式打个照面。
关于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的思考作者:顾荣芳来源:《军工文化》2019年第05期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必定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企业常抓不懈的事业,不能“一劳永逸”。
一个好的企业品牌战略是一个多维过程,既要有理性分析,同时也要借助于经验和激情。
品牌战略的制定,是科学化和艺术化的产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布局加速重构,推动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进入了关键时期。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1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将转移到亚洲。
未来15年,是國际格局的大调整期,是我国比较优势的转换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关键期。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举国上下正在为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企业的品牌建设已不仅是简单的形象设计、宣传推广层面的事情,而是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有效机制。
品牌承载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
品牌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是企业的成绩单,是企业的承诺书,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通行证。
我国企业遵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成功地走出去,一个重要的标志必然是世界级品牌的崛起,即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2017年,国务院批准确立每年的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标志着我国建设品牌强国的大幕已经拉开。
企业品牌战略是企业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
该定义包含了三层意思,即: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企业品牌战略是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不能单纯地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或者企业文化塑造取而代之;企业品牌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从而夯实企业生存的基石;而企业品牌战略采用的基本思路则是“将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品牌战略作者:门阳丽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06期摘 ;要:正确实施品牌战略,创造和发展品牌,利用品牌资产形成品牌领导,提高企业效率,是我国企业发展方向和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试对品牌战略概念、类型、优劣势进行例证分析,通过探究不同领域知名企业的品牌战略的优劣得失,希望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单一品牌战略;多元化品牌战略;主副品牌战略对于企业品牌的定义有多种,美国营销协会认为“品牌”指“名字、称号、记号、象征、或设计、或上述的联合体,旨在确认某个销售者或销售集团的商品和服务,以便其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品牌战略”是指企业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及企业及其产品品牌而开展的形象塑造活动。
它是企业围绕品牌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性规划策略,是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和发展品牌是品牌战略最直接的目标,企业品牌建设是一个建立在标准化和专业化基础之上的全流程、长周期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建设品牌还是研究品牌,起点是品牌战略,终点是利用品牌资产形成品牌领导力,获取占优的经营业绩和主动的市场地位。
基于市场实践和学界研究,关于企业品牌战略类型有很多种。
我们根据产品与品牌的对应关系,从同一个维度去探究品牌战略,主要分为单一化品牌战略、多元化品牌战略、主副品牌战略三种基本类型。
本文试对其概念、优劣势进行例证分析,通过探究不同领域知名企业的品牌战略的优劣得失,希望对我国企业的品牌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一、单一化品牌战略单一化品牌战略是指即一个企业生产或经营的所有产品都统一使用一个品牌,所有的目标都承载于一个品牌之上,所有的资源都为一个的品牌服务的战略类型。
如单一品牌下只有一种类型的产品,则是“一牌一品”策略,如格力、比亚迪、金嗓子;如单一品牌下有多重类型产品,则是“一牌多品”策略,如佳能生产的单反相机、复合机、打印机等都使用Canon这一品牌。
所有产品都共同使用一个品牌名称、一套基本品牌标识、一种核心定位是单一品牌战略最典型的特征。
稻盛和夫经典系列六项精进-搜狗百科《六项精进》内容简介:缔造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010成功拯救日航的全球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和盘托出创造美好人生、打造优秀企业的人生成功法则。
六项精进,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修炼。
六项精进,是搞好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度过美好人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条件。
《六项精进》浓缩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思想的精髓,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系列著作之一。
一部被世界五百强企业领袖奉为圭臬的经营哲学书,一座现代人必读的人生智慧宝库。
附录部分收录稻盛和夫与马云对谈,以及盛和塾塾生心得。
延伸阅读:《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六项精进+经营十二条+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套装共3册)》《稻盛和夫经典系列:经营十二条》《稻盛和夫经典系列: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快速导航微信文章图册集锦基本信息书名:稻盛和夫经典系列:六项精进外文名:六つの精進作者:稻盛和夫译者:曹岫云类型:传记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页数:200页语种:简体中文开本:32ISBN :750862727X, 9787508627274品牌: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介绍内容简介《六项精进》编辑推荐:2011稻盛和夫阅读年:敬天爱人经营哲学系列丛书;继《活法》畅销60多万册后的最新力作,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精髓,与《经营十二条》《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构成经营哲学体系;国内企业培训经典讲座文本,深具启发性,2011重磅图书,全面引爆国内财经励志图书市场。
与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深度对谈,张瑞敏、王石、曹岫云倾力推荐。
与《六项精进》DVD联动促销。
作者简介作者:(日本)稻盛和夫译者:曹岫云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现名KDDI,仅次于NTT的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均为世界500强企业。
2010年执掌日航,令濒临破产的日航迅速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