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8课《虎门销烟》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4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8、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销烟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雕像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2、简介林则徐: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自己介绍林则徐。
(在他任湖广总督时,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20200多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段历史。
)3、板书课题:虎门销烟谁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理解销:销毁;烟:鸦片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学,师提自学要求(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节)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第6节)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讲解字形。
寨: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三横写得紧凑些,注意长短的变化,撇和捺要舒展开,下边的部分左右是两点。
毁:左右结构的字,左上的“臼”扁一些,左下的“工”最后是提,右边是“没有”的“没”右半边。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说说有什么问题,启发学生围绕“值得纪念”发问。
板书:值得纪念过渡:这一天为什么值得纪念,究竟发生了什么事?2、学习二到五节(1)自由读第二节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8.虎门销烟【教材分析】《虎门销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是按故事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第六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
在叙事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也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学情分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这段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充满耻辱的历史对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济腾飞年代的现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知之甚少。
与抗日战争相比:一则相距年代较远:更因为关于这段历史的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影音、文学作品远远少于前者。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有必要进行这段历史的重温和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历史为鉴,自强不息。
同时将史上鸦片为中国带来的深重危害与今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渗透思想。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所叙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资料,阅读语言材料,品味语言文字,整体感知,自主感悟,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教学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索相关的背景,资料与林则徐的光辉事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虎门销烟苏教版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留意积聚词汇。
2. 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举措的话。
3. 看法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育先生爱祖国,拒外侮的肉体。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看法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育先生爱祖国、拒外侮的肉体。
三、教学进程一、初读感知,全体掌握1.导入新课〔1〕出示雕像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那么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2〕板书课题,解题明白〝虎门〞在广东的位置。
〝销烟〞指销毁鸦片。
简介林那么徐齐读课题2.反省预习。
〔1〕反省生字词〔2〕你能给课文分段吗?〔按事情开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①〔第一段〕时间②〔第二段〕地点、局面,经过③〔第三段〕结果、伟大意义〔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清时间、主要事情、结果。
二、精读感悟,重点打破1. 快速阅读课文,用一个词说说在你脑海中出现的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情?〔1〕值得纪念: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2〕伟大壮举:了解〝壮〞〔雄壮、气势浩荡〕〔板书:伟大壮举〕2. 学习第二段。
〔1〕你能从哪些中央体会到这一事情的〝壮〞?〔2〕销烟前。
引导先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局面的浩荡、壮观表达了事情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开阔的海滩挤得〝风雨不透〞;除了百姓还有文文官员、本国商人。
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兴奋。
他们会说些什么?②仪式浩荡,虎门寨装点得〝格外绚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局面:壮观、浩荡〕指点朗诵。
〔3〕销烟时:①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剧烈愿望,林那么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计,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情之〝壮〞。
虎门销烟苏教版课文《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
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
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
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
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
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
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
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
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
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
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
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
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
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
走私鸦片,自投罗网。
”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