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渤海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初评
- 格式:pdf
- 大小:180.90 KB
- 文档页数:3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指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这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这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本文将围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状况、交通网络和环保措施展开探讨。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等。
其中,辽宁和山东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基地,河北和天津则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这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投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
钢铁、石化、机械制造、能源和化工等产业在这一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
同时,环渤海地区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沿海城市更是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和开发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加强环渤海地区的交通网络,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交通建设项目。
港口和海运业的发展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同时,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建设也加快了区域间的联系和物流运输的便捷。
环渤海地区还十分注重生态环保。
沿海城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海洋环保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过度的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此外,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渤海地区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社会平衡和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环渤海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征求意见稿)辽宁省环境保护厅目录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5)5.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辽东沿海地区和辽西沿海地区(含小凌河)主要地表水水系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定,水域区划范围包括干流和一二三级支流。
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
按照“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
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770 个,其中源头水域14个、自然保护区6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93个、渔业用水区33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1个、工业用水区37个、农业用水区136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批准。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1. 范围1.1 本标准对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进行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按照规划的主导功能,规定了功能区应执行的水质类别标准、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
2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境内水系的河流、渠道、水库、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水环境功能区环境保护部门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目的,按GB3838—2002要求,实施水域分类管理划定的功能区。
辽宁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测试研究李松王殿武李里周永德刘丹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宁沈阳110003)摘要通过典型区域现场实验测算、代表性灌区实测及用水量调查平衡分析测算三种方法得出辽宁省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0.59,为科学评价辽宁省农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解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灌溉水利用系数测试辽宁省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辽宁省多年平均降水量986.67亿m³,水资源总量341.79亿m³,人均水资源量仅有820m³。
现状水资源利用量已经达到水资源总量的40%,其中地处辽宁中部的辽河流域已经达到76%,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农业用水始终是用水大头(见表1)。
国内外实践表明建立节水型农业已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径,为此,国家实施启动了重点解决灌溉水利用率问题的大规模灌区改造工程,“十五”以来辽宁省大型灌区大部分得到了改造,为科学评价大型灌区改造前后的工程节水效果,分析不同渠道衬砌结构形式的防渗效果,实现真正算清流域水账,掌握和调节农业用水情况,有效利用水资源,指导末级渠道大规模改造工程形式的选择及今后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于2005—2007年开展了渠道水利用系数的测试研究。
表1 辽宁省1994—2007年用水情况表(亿m3))2 典型区域现场实验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选择了沈阳市石佛寺、沈抚、祝家堡、浑蒲、毓宝台、八一、大闸、辽蒲、浑南和浑北10个主要灌区,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各级典型渠道和田间土壤的质地,并进行了分类命名;通过田间双环入渗实验法测定了10个灌区各级渠道和田间的渗透系数,并计算出渠道的渗漏量和田间渗漏量;采用彭曼—蒙特斯公式,以当地的1995—2005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别计算出平水年以上各灌区各个生育阶段及整个生育期水稻的需水量;利用同期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各级渠道平水年的蒸发损失;最后分别计算出沈阳市10个主要灌区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列出石佛寺灌区测算结果为例(见表2)。
辽宁省用水情况初步分析秦秀梅【摘要】辽宁省水资源存在严重短缺、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为了制定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配置等对策,该文对全省用水量、用水构成、用水水平、用水效率、开发利用程度等进行分析。
%there have problems of water resources serious shortage, regional distribution, water pollution seriou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Liaoning Provi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s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protection and alloc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water consumption, water composition, water level,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develop the degree.【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23-24,25)【关键词】用水量;用水水平;用水定额;开发利用程度【作者】秦秀梅【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水文局,辽宁锦州 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辽宁省土地总面积14.75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
南北宽530km,东西长574km。
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临界,西南与河北省毗邻,北部和东北部与吉林省接壤。
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相望,国境线长200多km。
南临黄海和渤海,与我国的山东半岛及韩国、日本隔海相望。
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海岸线总长2920km,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1.5%,沿海有大小岛屿266个。
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对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地质形态、水文特征、海岸地貌、沉积物以及地下水的特点。
研究发现,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构造特征和岩性特征;水文特征主要受河流入海口流量和潮汐影响;海岸地貌以河口、海蚀地貌为主要特征;沉积物主要以泥质沙质为主;地下水主要受潮汐和地下水位变化影响。
综合分析这些特征可以为该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未来可以加强对更细致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水文特征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
【关键词】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地质特征、水文特征、海岸地貌、沉积物特征、地下水、综合分析、实用价值、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辽东半岛地处于中国东北地区,位于渤海湾西部,是一个狭长的半岛地带,地处渤海海岸中段。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繁,岩层变化丰富,地下水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沿海地质工程调查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沿海城市的不断扩张,对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这一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不仅可以为沿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地质勘探与资源开发提供帮助,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探讨该地区的地质结构、水文情况、海岸地貌、沉积物和地下水特征,为更好地认识这一地区的地质特征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环境的持续保护。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为该地区的海岸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探讨其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和地质演化历史,为评估地质灾害风险和资源勘探提供参考;研究该地区的水文特征,揭示其水文循环规律和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洪排涝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该地区的海岸地貌特征,探讨海岸形态演变规律和海岸动力过程,为海岸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该地区的沉积物特征,探讨沉积作用及沉积环境变化对区域演化的影响;分析该地区的地下水特征,研究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
这些水系不仅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也对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水资源,对辽宁省主要水系进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显得尤为重要。
辽宁省主要水系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大凌河、小凌河等。
这些水系纵横交错,覆盖了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
辽河是辽宁省的第一大河,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
它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和辽宁四省区,在辽宁省盘锦市注入渤海。
辽河干流全长 1345 千米,流域面积219 万平方千米。
由于流经地区众多,辽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因此,对辽河进行科学合理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对于保障流域内的用水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浑河是辽河的支流,发源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滚马岭,流经抚顺、沈阳等市,在三岔河与太子河汇流后称大辽河。
浑河全长 415 千米,流域面积 115 万平方千米。
浑河流经辽宁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太子河是辽河的支流之一,发源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红石砬子山,流经本溪、辽阳等市,在三岔河与浑河汇流后注入大辽河。
太子河全长 413 千米,流域面积 139 万平方千米。
太子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
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辽宁省建昌县要路沟乡吴坤杖子村水泉沟,流经朝阳、锦州等市,在盘锦市与双台子河汇流后注入渤海。
大凌河全长 397 千米,流域面积 235 万平方千米。
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对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小凌河是锦州地区的主要河流,发源于辽宁省建昌县东北境楼子山,流经锦州市,在锦州市凌海市娘娘宫镇注入渤海。
环渤海措施引言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包括河北、天津、山东和辽宁省。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渤海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环渤海地区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这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水污染:由于河流和海洋受到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波及,环渤海地区的水质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了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3.空气污染: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发展非常快速,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能源不平衡:环渤海地区的能源供求不平衡,严重依赖进口能源,对能源安全造成了威胁。
5.交通拥堵:环渤海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环渤海措施的重要性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解决该地区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影响•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可以为全国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撑。
•解决环渤海地区的问题将提升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生产效率,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该地区。
•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将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全国经济的均衡增长。
社会影响•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将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改善交通情况将方便人民的出行,提高生活效率和便利性。
生态影响•通过采取环保措施,解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可以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健康。
•解决水资源问题将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渤海措施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环渤海地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采取节水措施,包括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等。
《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配置与评价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大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其水资源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大连市水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
因此,对大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配置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保障大连市水资源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大连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大连市水资源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1. 水资源总量不足: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大连市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
2. 水资源分布不均: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3. 水污染问题突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4. 水生态恶化: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
三、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配置方法针对大连市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配置方法:1. 优化水资源分配:根据各行业、各区域的用水需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确保水资源在各行业、各区域之间的合理分配。
2. 强化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3.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通过保护水源地、防治水污染、恢复水生态等措施,改善和提高水资源质量。
4.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包括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水资源监测与评估、水资源信息的公开与共享等。
四、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为全面评价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效果,本文提出以下评价方法:1. 指标体系构建:建立包括水资源量、水质、水生态、水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历史数据、现状数据和未来预测数据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 评价模型构建: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特点,构建适合的评价模型,如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等。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9.28施行日期2013.09.28文号辽政发[2013]28号主题类别海洋资源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3〕28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3年9月28日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目录前言第一篇发展战略第一章发展背景第二章战略目标第二篇总体布局第三章形成功能分区第四章优化空间结构第五章构建开放格局第三篇功能板块建设第六章工业开发板块第七章港口物流板块第八章城镇建设板块第九章旅游休闲板块第十章农业渔业板块第十一章生态保护板块第四篇岸段保护与利用第十二章丹东岸段第十三章大连岸段第十四章营口岸段第十五章盘锦岸段第十六章锦州岸段第十七章葫芦岛岸段第五篇实施保障第十八章提升保障能力第十九章完善体制机制前言辽宁海岸带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岸线长2110公里。
规划范围包括:海岸线向陆域延伸10公里、向海域延伸12海里(约22公里),陆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涉及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6市的28个县(县级市、区)。
2011年末,行政区划范围内总人口1287.5万人,占全省30.3%;地区生产总值9211.6亿元,占全省4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54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1.0%。
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辽东半岛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半岛,位于辽宁省的最东端,东临渤海,南界渤海海峡,是中国东部地质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水文地质特征复杂多样,受河流冲积和海浪侵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水文特征。
本文将从水文地质特征的角度对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地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地区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临渤海,紧邻渤海海峡,地处中国地壳稳定区块的交界处,是典型的海陆交错地带。
地质构造上主要是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的产物,岩石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麻粒岩和页岩等。
此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华北平原西部、东北低地南部和辽河平原北部的结合部位,地形复杂多样,极易受到气候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特征分析1. 河流冲积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地区地势平坦,多河流注入渤海,形成了大片的河流冲积平原。
这些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但也容易发生涝灾。
冲积平原的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资源丰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海浪侵蚀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地区地处渤海边缘,受到海浪侵蚀的影响较大。
海浪侵蚀造就了辽东半岛独特的海岸地貌,如鸭绿江口的三角洲地貌、大连湾的海蚀洞地貌等。
海浪侵蚀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海岸线退缩和土地沙化的问题。
3. 地下水资源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和沿海地区。
地下水主要来自河流入渤海后的渗漏和地下岩层裂隙中的淡水。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以及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需要妥善管理和保护,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和生态环境退化。
4. 海洋环境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地区的海岸线长,海域宽阔,海岸地貌多样,海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区域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发布时间:2021-04-06T04:46:27.21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5期作者:田宪好[导读] 本文根据辽宁某地级市做为实例,对区域水资源调查与评价进行研究。
辽宁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锦州 121000摘要:我国分别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本世纪初,相继开展了两次全国范围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新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水资源,科学评价近年来水资源情势变化、全面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状况、强化水资源科学管控是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迫切需要,本文根据辽宁某地级市做为实例,对区域水资源调查与评价进行研究。
关键词: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计算开发利用一、前言我国分别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本世纪初,相继开展了两次全国范围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相关成果在科学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新的变化,水资源演变规律呈现新的特点,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水资源,科学评价近年来水资源情势变化、全面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状况、强化水资源科学管控是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迫切需要,本文根据辽宁某地级市做为实例,对区域水资源调查与评价进行研究。
二、水文地质条件概况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本区地下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广泛分布于区内第四纪积物的孔隙之中。
根据井径换算后的涌水量,结合不同地带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松散岩浅层潜水或承压水富水性做如下分区:水量极丰富区(单井涌水量5000~10000m3/d),水量丰富区(单井涌水量3000~5000m3/d),水量较丰富区(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水量中等区(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水量贫乏区(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