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真题汇编9-统计-文(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771.50 KB
- 文档页数:9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某中学高一年级有400人,高二年级有320人,高三年级有280人,若每人被抽到的可能性都为0.2,用随机数表法在该中学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n等于()A.80B.160C.200D.280答案:C分析:每个个体被抽的可能性等于样本容量除以总体数,由此列出关于n的方程并求解出结果.=0.2,解得n=200,由题意可知:n400+320+280故选:C.2、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锻炼身体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课外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该校学生一周进行课外锻炼的时间的第40百分位数是()A.8.5B.8C.7D.9答案:A分析:根据百分位数的求法计算即可.抽取的学生人数为6+10+9+8+7=40.由40%×40=16,故第40百分位数为所有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的第16项与第17项数据的平均数,=8.5.即8+92故选: A.3、下列调查方式较为合适的是()A.为了了解灯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的方式B.为了了解我市中学生的视力状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C.调查一万张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中有无假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D.调查当今中学生喜欢什么体育活动,采用普查的方式答案:B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即可判断.对A,为了了解灯管的使用寿命,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A错误;对B,为了了解我市中学生的视力状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B正确;对C,调查一万张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中有无假币,采用抽样普查的方式,故C错误;对D,调查当今中学生喜欢什么体育活动,采用抽样普查的方式,故D错误.故选:B.4、2021年3月,树人中学组织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经统计,得到前200名学生分布的饼状图(如图)和前200名中高一学生排名分布的频率条形图(如图),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成绩前200名的200人中,高一人数比高二人数多30人B.成绩第1-100名的100人中,高一人数不超过一半C.成绩第1-50名的50人中,高三最多有32人D.成绩第51-100名的50人中,高二人数比高一的多答案:D分析:根据饼状图和条形图提供的数据判断.由饼状图,成绩前200名的200人中,高一人数比高二人数多200×(45%−30%)=30,A正确;=45<50,B 由条形图知高一学生在前200名中,前100和后100人数相等,因此高一人数为200×45%×12正确;成绩第1-50名的50人中,高一人数为200×45%×0.2=18,因此高三最多有32人,C正确;第51-100名的50人中,高二人数不确定,无法比较,D错误.故选:D.5、某射击运动员6次的训练成绩分别为:88,91,89,88,86,85,则这6次成绩的第70百分位数为()A.89B.89.5C.90D.90.5答案:A分析:先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计算6×70%=4.2不是整数,则所求的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5位数6次考试数学成绩从小到大为:85,86,88,88,89,91,6×70%=4.2,∴这名学生6次训练成绩的第70百分位数为89 .故选:A6、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100根棉花纤维的长度(棉花纤维的长度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所得数据都在区间[5,40]中,其频率直方图如图所示,估计棉花纤维的长度的样本数据的80百分位数是()A.29 mmB.29.5 mmC.30 mmD.30.5 mm答案:A分析:先求得棉花纤维的长度在30 mm以下的比例为85%,在25 mm以下的比例为85%-25%=60%,从而可得80百分位数一定位于[25,30)内,进而可求出答案棉花纤维的长度在30 mm以下的比例为(0.01+0.01+0.04+0.06+0.05)×5=0.85=85%,在25 mm以下的比例为85%-25%=60%,因此,80百分位数一定位于[25,30)内,=29,由25+5×0.80−0.600.85−0.60可以估计棉花纤维的长度的样本数据的80百分位数是29 mm.故选:A7、根据气象学上的标准,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10℃即为入冬,将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的记录数据(记录数据都是自然数)作为一组样本,现有4组样本①、②、③、④,依次计算得到结果如下:①平均数x̅<4;②平均数x̅<4且极差小于或等于3;③平均数x̅<4且标准差s≤4;④众数等于5且极差小于或等于4.则4组样本中一定符合入冬指标的共有()A .1组B .2组C .3组D .4组答案:B分析:举反例否定①;反证法证明②符合要求;举反例否定③;直接法证明④符合要求.①举反例:0,0,0,4,11,其平均数x̅=3<4.但不符合入冬指标;②假设有数据大于或等于10,由极差小于或等于3可知,则此组数据中的最小值为10−3=7,此时数据的平均数必然大于7,与x̅<4矛盾,故假设错误.则此组数据全部小于10. 符合入冬指标;③举反例:1,1,1,1,11,平均数x̅=3<4,且标准差s =4.但不符合入冬指标;④在众数等于5且极差小于等于4时,则最大数不超过9.符合入冬指标.故选:B .8、关于圆周率π,数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很有创意的求法,如著名的浦丰实验和查理斯实验.受其启发,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下面的实验来估计π的值:先请全校m 名同学每人随机写下一个都小于1的正实数对(x,y );再统计两数能与1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对(x,y )的个数a ;最后再根据统计数a 估计π的值,那么可以估计π的值约为( )A .4a mB .a+2mC .a+2m mD .4a+2m m答案:D解析:由试验结果知m 对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y ,满足{0<x <10<y <1,面积为1,再计算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对(x,y),满足条件的面积,由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出所取的点在圆内的概率是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即可估计π的值.解:根据题意知,m 名同学取m 对都小于1的正实数对(x,y ),即{0<x <10<y <1, 对应区域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面积为1,若两个正实数x,y 能与1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则有{x 2+y 2<1x +y >10<x <10<y <1,其面积S =π4−12;则有a m =π4−12,解得π=4a+2m m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线性规划可行域问题及随机模拟法求圆周率的几何概型应用问题. 线性规划可行域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可以直接解出可行域的面积;求解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时,关键是弄清某事件对应的面积,必要时可根据题意构造两个变量,把变量看成点的坐标,找到试验全部结果构成的平面图形,以便求解.9、某校高一共有10个班,编号为01,02,…,10,现用抽签法从中抽取3个班进行调查,设高一(5)班被抽到的可能性为a ,高一(6)班被抽到的可能性为b ,则( )A .a =310,b =29B .a =110,b =19 C .a =310,b =310D .a =110,b =110答案:C分析:根据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分析即可得答案.由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知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故高一(5)班和高一(6)班被抽到的可能性均为310. 故选:C10、为调查参加考试的高二级1200名学生的成绩情况,从中抽查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就这个问题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00名学生是总体B .每个学生是个体C .样本容量是100D .抽取的100名学生是样本答案:C分析:根据总体、个体、样本容量、样本的定义,结合题意,即可判断和选择.根据题意,总体是1200名学生的成绩;个体是每个学生的成绩;样本容量是100,样本是抽取的100名学生的成绩;故正确的是C.故选:C.填空题11、某市A、B、C三个区共有高中学生20000人,其中A区高中学生70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区所有高中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00人的样本进行学习兴趣调查,则A区应抽取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0分析:根据总体数和要抽取的样本数,得到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利用这个概率乘以A区的人数,得到A区要抽取的人数.解:由题意知A区在样本中的比例为700020000∴A区应抽取的人数是700020000×600=210.所以答案是:210.12、某单位有员工900人,其中女员工有360人,为做某项调查,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为150的样本,则应抽取的男员工人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0分析:按照分层抽样的定义,按照比例抽取即可由题意,设应抽取的男员工人数是x则900−360900=x150解得:x=90所以答案是:9013、已知一组数据:20,30,40,50,50,60,70,80,记这组数据的第60百分位数为a,众数为b,则a和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用“<”“>”或“=”连接)答案:a=b##b=a分析:由百分位数求法得50为第60百分位数,并确定数据的众数,即可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因为8×60%=4.8,所以这组数据的第5个数:50为第60百分位数.观察易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50,所以a和b的大小关系是a=b.所以答案是:a=b14、某校从高一新生中随机抽取了一个容量为20的身高样本,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如下(单位:cm):152 ,155,158,164,164,165,165,165,166,167,168,168,169,170,170,170 ,171,x,174,175,若样本数据的第90百分位数是173,则x的值为________.答案:172分析:根据百分位数的意义求解.百分位数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了解的某一个样本在整个样本集合中所处的位置,=173,x=172本题第90百分位数是173,所以x+1742故答案为:172小提示:本题考查样本数据的第多少百分位数的概念.15、气象意义上从春季进入夏季的标志为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均不低于22℃.现有甲、乙、丙三地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的记录数据:(记录数据都是正整数)①甲地5个数据的中位数为24,众数为22;②乙地5个数据的中位数为27,总体均值为24;③丙地5个数据中有一个数据是32,总体均值为26,总体方差为10.8.则肯定进入夏季的地区有_____.答案:①③分析: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估计甲、乙、丙三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的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可能性进行解答即可得出答案.①甲地:5个数据的中位数为24,众数为22,根据数据得出:甲地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的记录数据可能为:22、22、24、25、26,其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均不低于22;②乙地:5个数据的中位数为27,总体均值为24,当5个数据为19、20、27、27、27,可知其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有低于22,故不确定;③丙地:5个数据中有一个数据是32,总体均值为26,若有低于22,假设取21,此时方差就超出了10.8,可知其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均不低于22,如22、25、25、26、32,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为26,方差为10.8,但是进一步扩大方差就会超过10.8,故③对.则肯定进入夏季的地区有甲、丙两地,故答案为①③.小提示:本题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方差的数据特征,简单的合情推理,解答此题应结合题意,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取特殊值即可.解答题16、为了了解一种植物果实的情况,随机抽取一批该植物果实样本测量重量(单位:克),按照[27.5,32.5),[32.5,37.5),[37.5,42.5),[42.5,47.5),[47.5,52.5]分为5组,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求图中a的值;(2)估计这种植物果实重量的平均数x̅(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3)已知这种植物果实重量不低于37.5克的即为优质果实,现对该种植物果实的某批10000个果实进行检测.据此估算这批果实中的优质果实的个数.答案:(1)a=0.050(2)40(3)7000分析:(1)由各组频率之和为1(面积之和为1)可求得;(2)频率分布直方图用每个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与小矩形的面积的乘积之和估计平均数;(3)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概率进行求解.(1)由题意,有(0.020+0.040+0.075+a+0.015)×5=1,解得a=0.050;(2)这种植物果实重量的平均数约为:30×0.020×5+35×0.040×5+40×0.075×5+45×0.050×5+50×0.015×5=40,∴这种植物果实重量的平均数x̅的估计值约为40.(3)样本中,这种植物果实重量不低于37.5克,即优质果实的频率为0 .075×5+0.050×5+0.015×5=0.7,由此估计某批10000个果实中,重量不低于37.5克,即优质果实的概率为0.7,∴这批果实中的优质果实的个数约为10000×0.7=7000个.17、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它掀起了中国人民参与冬季运动的大热潮.某市举办了中学生滑雪比赛,从中抽取40名学生的测试分数绘制成茎叶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后来茎叶图受到了污损,可见部分信息如图.(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的值,并根据直方图估计该市全体中学生的测试分数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现要对测试成绩在前26%的中学生颁发“滑雪达人”证书,并制定出能够获得证书的测试分数线,请你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给出这个分数线的估计值.答案:(1)a=0.02,平均数为74.5(2)82分析:(1)计算出测试分数位于[90,100]个数,可求得测试分数位于[80,90)的个数,由此可求得a的值,将每个矩形底边的中点值乘以对应矩形的面积,将所得结果全加可得样本的平均数;(2)设能够获得证书的测试分数线为x,分析可得80<x<90,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x的等式,求解即可. (1)解: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测试分数位于[90,100]的频率为10×0.01=0.1,则测试分数位于[90,100]个数为40×0.1=4,所以,测试分数位于[80,90)的个数为40−(4+10+14+4)=8,÷10=0.02.所以a=840估计平均数为55×0.1+65×0.25+75×0.35+85×0.2+95×0.1=74.5.(2)解:因为测试分数位于[90,100]的频率为0.1,测试分数位于[80,90)的频率为0.2,能够获得“滑雪达人”证书的中学生测试分数要在前26%,故设能够获得证书的测试分数线为x,则80<x<90,由(90−x)×0.02=0.26−0.1,可得x=82,所以分数线的估计值为82.18、某中学要从高一年级甲乙两个班级中选择一个班参加电视台组织的“环保知识竞赛”,该校对甲乙两班的参赛选手(每班7人)进行了一次环保知识测试,他们取得的成绩(满分100分)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其中甲班学生的平均分是85,乙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5.(1)求x,y的值;(2)根据茎叶图,求甲乙两班同学方差的大小,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该校应选择甲班还是乙班参赛.答案:(1)x=9,y=5;(2)乙班成绩比较稳定,故应选乙班参加.分析:(1)利用茎叶图,根据甲班7名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是85,乙班7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5.先求出x,y,(2)求出乙班平均分,再求出甲班7名学生成绩方差和乙班名学生成绩的方差,由此能求出结果.解:(1)甲班的平均分为:17(75+78+80+80+x+85+92+96)=85;解得x=9,∵乙班7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5,∴y=5,(2)乙班平均分为:17(75+80+80+85+90+90+95)=85;甲班7名学生成绩方差S12=17(102+72+52+42+02+72+112)=3607,乙班名学生成绩的方差S22=17(102+52+52+02+52+52+102)=3007,∵两个班平均分相同,S22<S12,∴乙班成绩比较稳定,故应选乙班参加.小提示:本题考查茎叶图的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属于基础题.19、2019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区陆续出台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改善垃圾资源环境,某部门在某小区年龄处于[20,45]岁的人中随机地抽取x人,进行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掌握和实施情况的调查,并把达到“垃圾分类”标准的人称为“环保族”,得到如图示各年龄段人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表中的统计数据.(1)求x、y、z的值;(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x人年龄的平均值(同一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代替,结果按四舍五入保留整数);(3)从年龄段在[25,35]的“环保族”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9人进行专访,并在这9人中选取2人作为记录员,求选取的2名记录员中至少有一人年龄在[30,35]中的概率.答案:(1){x=200y=0.625z=6;(2)30.75;(3)1318.分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表能求出x、y、z;(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能估计这x人年龄的平均值;(3)从年龄段在[25,35]的“环保族”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9人进行专访,[25,30)中选5人,分别记为A、B、C、D、E,[30,35]中选4人,分别记为a、b、c、d,在这9人中选取2人作为记录员,利用列举法列举出所有的基本事件,然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可求得所求事件的概率.(1)由题意得:{x=450.750.06×5=200y=25200×0.04×5=0.625z=200×0.03×5×0.2=6;(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x人年龄的平均值为:x=22.5×0.3+27.5×0.2+32 .5×0.2+37.5×0.15+42.5×0.15=30.75;(3)从年龄段在[25,35]的“环保族”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9人进行专访,从[25,30)中选:9×2525+20=5人,分别记为A、B、C、D、E,从[30,35]中选:9×2025+20=4人,分别记为a、b、c、d,在这9人中选取2人作为记录员,所有的基本事件有:(A,B)、(A,C)、(A,D)、(A,E)、(A,a)、(A,b)、(A,c)、(A,d)、(B,C)、(B,D)、(B,E)、(B,a)、(B,b)、(B,c)、(B,d)、(C,D)、(C,E)、(C,a)、(C,b)、(C,c)、(C,d)、(D,E)、(D,a)、(D,b)、(D,c)、(D,d)、(E,a)、(E,b)、(E,c)、(E,d)、(a,b)、(a,c)、(a,d)、(b,c)、(b,d)、(c,d),共36种,选取的2名记录员中至少有一人年龄在[30,35]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a)、(A,b)、(A,c)、(A,d)、(B,a)、(B,b)、(B,c)、(B,d)、(C,a)、(C,b)、(C,c)、(C,d)、(D,a)、(D,b)、(D,c)、(D,d)、(E,a)、(E,b)、(E,c)、(E,d)、(a,b)、(a,c)、(a,d)、(b,c)、(b,d)、(c,d),共26种,因此,选取的2名记录员中至少有一人年龄在[30,35]中的概率P=2636=1318.小提示:本题考查频率、平均数、概率的求法,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古典概型的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数据分析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函数与导数一、单选题1.(2024·全国)已知函数为f (x )=-x 2-2ax -a ,x <0e x+ln (x +1),x ≥0,在R 上单调递增,则a 取值的范围是()A.(-∞,0]B.[-1,0]C.[-1,1]D.[0,+∞)2.(2024·全国)已知函数为f (x )的定义域为R ,f (x )>f (x -1)+f (x -2),且当x <3时f (x )=x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f (10)>100B.f (20)>1000C.f (10)<1000D.f (20)<100003.(2024·全国)设函数f (x )=a (x +1)2-1,g (x )=cos x +2ax ,当x ∈(-1,1)时,曲线y =f (x )与y =g (x )恰有一个交点,则a =()A.-1B.12C.1D.24.(2024·全国)设函数f (x )=(x +a )ln (x +b ),若f (x )≥0,则a 2+b 2的最小值为()A.18B.14C.12D.15.(2024·全国)曲线f x =x 6+3x -1在0,-1 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A.16B.32C.12D.-326.(2024·全国)函数f x =-x 2+e x -e -x sin x 在区间[-2.8,2.8]的大致图像为()A. B.C. D.7.(2024·全国)设函数f x =e x +2sin x1+x 2,则曲线y =f x 在0,1 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16B.13C.12D.238.(2024·北京)已知x 1,y 1 ,x 2,y 2 是函数y =2x图象上不同的两点,则下列正确的是()A.log 2y 1+y 22>x 1+x22 B.log 2y 1+y 22<x 1+x22C.log 2y 1+y 22>x 1+x 2D.log 2y 1+y 22<x 1+x 29.(2024·天津)下列函数是偶函数的是()A.y=e x-x2x2+1B.y=cos x+x2x2+1C.y=e x-xx+1D.y=sin x+4xe|x|10.(2024·天津)若a=4.2-0.3,b=4.20.3,c=log4.20.2,则a,b,c的大小关系为()A.a>b>cB.b>a>cC.c>a>bD.b>c>a11.(2024·上海)下列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2π的是()A.sin x+cos xB.sin x cos xC.sin2x+cos2xD.sin2x-cos2x12.(2024·上海)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定义集合M=x0x0∈R,x∈-∞,x0,f x <f x0,在使得M =-1,1的所有f x 中,下列成立的是()A.存在f x 是偶函数B.存在f x 在x=2处取最大值C.存在f x 是严格增函数D.存在f x 在x=-1处取到极小值二、多选题13.(2024·全国)设函数f(x)=(x-1)2(x-4),则()A.x=3是f(x)的极小值点B.当0<x<1时,f(x)<f x2C.当1<x<2时,-4<f(2x-1)<0D.当-1<x<0时,f(2-x)>f(x)14.(2024·全国)设函数f(x)=2x3-3ax2+1,则()A.当a>1时,f(x)有三个零点B.当a<0时,x=0是f(x)的极大值点C.存在a,b,使得x=b为曲线y=f(x)的对称轴D.存在a,使得点1,f1为曲线y=f(x)的对称中心三、填空题15.(2024·全国)若曲线y=e x+x在点0,1处的切线也是曲线y=ln(x+1)+a的切线,则a=.16.(2024·全国)已知a>1,1log8a -1log a4=-52,则a=.17.(2024·全国)曲线y=x3-3x与y=-x-12+a在0,+∞上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18.(2024·天津)若函数f x =2x2-ax-ax-2+1有唯一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19.(2024·上海)已知f x =x,x>01,x≤0,则f3 =.四、解答题20.(2024·全国)已知函数f(x)=ln x2-x+ax+b(x-1)3(1)若b=0,且f (x)≥0,求a的最小值;(2)证明:曲线y=f(x)是中心对称图形;(3)若f (x )>-2当且仅当1<x <2,求b 的取值范围.21.(2024·全国)已知函数f (x )=e x -ax -a 3.(1)当a =1时,求曲线y =f (x )在点1,f (1) 处的切线方程;(2)若f (x )有极小值,且极小值小于0,求a 的取值范围.22.(2024·全国)已知函数f x =a x -1 -ln x +1.(1)求f x 的单调区间;(2)若a ≤2时,证明:当x >1时,f x <e x -1恒成立.23.(2024·全国)已知函数f x =1-ax ln 1+x -x .(1)当a =-2时,求f x 的极值;(2)当x ≥0时,f x ≥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24.(2024·北京)已知f x =x +k ln 1+x 在t ,f t t >0 处切线为l .(1)若切线l 的斜率k =-1,求f x 单调区间;(2)证明:切线l 不经过0,0 ;(3)已知k =1,A t ,f t ,C 0,f t ,O 0,0 ,其中t >0,切线l 与y 轴交于点B 时.当2S △ACO =15S △ABO ,符合条件的A 的个数为?(参考数据:1.09<ln3<1.10,1.60<ln5<1.61,1.94<ln7<1.95)25.(2024·天津)设函数f x =x ln x .(1)求f x 图象上点1,f 1 处的切线方程;(2)若f x ≥a x -x 在x ∈0,+∞ 时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3)若x 1,x 2∈0,1 ,证明f x 1 -f x 2 ≤x 1-x 2 12.26.(2024·上海)若f x =log a x (a >0,a ≠1).(1)y =f x 过4,2 ,求f 2x -2 <f x 的解集;(2)存在x 使得f x +1 、f ax 、f x +2 成等差数列,求a 的取值范围.27.(2024·上海)对于一个函数f x 和一个点M a ,b ,令s x =(x -a )2+f x -b 2,若P x 0,f x 0 是s x取到最小值的点,则称P 是M 在f x 的“最近点”.(1)对于f (x )=1x(x >0),求证:对于点M 0,0 ,存在点P ,使得点P 是M 在f x 的“最近点”;(2)对于f x =e x ,M 1,0 ,请判断是否存在一个点P ,它是M 在f x 的“最近点”,且直线MP 与y =f (x )在点P 处的切线垂直;(3)已知y =f (x )在定义域R 上存在导函数f (x ),且函数g (x )在定义域R 上恒正,设点M 1t -1,f t -g t ,M 2t +1,f t +g t .若对任意的t ∈R ,存在点P 同时是M 1,M 2在f x 的“最近点”,试判断f x 的单调性.参考答案:1.B【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分界点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到不等式组,解出即可.【解析】因为f x 在R上单调递增,且x≥0时,f x =e x+ln x+1单调递增,则需满足--2a2×-1≥0-a≤e0+ln1,解得-1≤a≤0,即a的范围是[-1,0].故选:B.2.B【分析】代入得到f(1)=1,f(2)=2,再利用函数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逐渐递推即可判断.【解析】因为当x<3时f(x)=x,所以f(1)=1,f(2)=2,又因为f(x)>f(x-1)+f(x-2),则f(3)>f(2)+f(1)=3,f(4)>f(3)+f(2)>5,f(5)>f(4)+f(3)>8,f(6)>f(5)+f(4)>13,f(7)>f(6)+f(5)>21,f(8)>f(7)+f(6)>34,f(9)>f(8)+f(7)>55,f(10)>f(9)+f(8)>89,f(11)>f(10)+f(9)>144,f(12)>f(11)+f(10)>233,f(13)>f(12)+f(11)>377f(14)>f(13)+f(12)>610,f(15)>f(14)+f(13)>987,f(16)>f(15)+f(14)>1597>1000,则依次下去可知f(20)>1000,则B正确;且无证据表明ACD一定正确.故选:B.【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利用f(1)=1,f(2)=2,再利用题目所给的函数性质f(x)>f(x-1)+ f(x-2),代入函数值再结合不等式同向可加性,不断递推即可.3.D【分析】解法一:令F x =ax2+a-1,G x =cos x,分析可知曲线y=F(x)与y=G(x)恰有一个交点,结合偶函数的对称性可知该交点只能在y轴上,即可得a=2,并代入检验即可;解法二:令h x =f(x)-g x ,x∈-1,1,可知h x 为偶函数,根据偶函数的对称性可知h x 的零点只能为0,即可得a=2,并代入检验即可.【解析】解法一:令f(x)=g x ,即a(x+1)2-1=cos x+2ax,可得ax2+a-1=cos x,令F x =ax2+a-1,G x =cos x,原题意等价于当x∈(-1,1)时,曲线y=F(x)与y=G(x)恰有一个交点,注意到F x ,G x 均为偶函数,可知该交点只能在y轴上,可得F0 =G0 ,即a-1=1,解得a=2,若a=2,令F x =G x ,可得2x2+1-cos x=0因为x∈-1,1,则2x2≥0,1-cos x≥0,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可得2x2+1-cos x≥0,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则方程2x2+1-cos x=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0,即曲线y=F(x)与y=G(x)恰有一个交点,所以a=2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2.解法二:令h x =f(x)-g x =ax2+a-1-cos x,x∈-1,1,原题意等价于h x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因为h -x =a -x 2+a -1-cos -x =ax 2+a -1-cos x =h x ,则h x 为偶函数,根据偶函数的对称性可知h x 的零点只能为0,即h 0 =a -2=0,解得a =2,若a =2,则h x =2x 2+1-cos x ,x ∈-1,1 ,又因为2x 2≥0,1-cos x ≥0当且仅当x =0时,等号成立,可得h x ≥0,当且仅当x =0时,等号成立,即h x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0,所以a =2符合题意;故选:D .4.C【分析】解法一:由题意可知:f (x )的定义域为-b ,+∞ ,分类讨论-a 与-b ,1-b 的大小关系,结合符号分析判断,即可得b =a +1,代入可得最值;解法二: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分析ln (x +b )的符号,进而可得x +a 的符号,即可得b =a +1,代入可得最值.【解析】解法一:由题意可知:f (x )的定义域为-b ,+∞ ,令x +a =0解得x =-a ;令ln (x +b )=0解得x =1-b ;若-a ≤-b ,当x ∈-b ,1-b 时,可知x +a >0,ln x +b <0,此时f (x )<0,不合题意;若-b <-a <1-b ,当x ∈-a ,1-b 时,可知x +a >0,ln x +b <0,此时f (x )<0,不合题意;若-a =1-b ,当x ∈-b ,1-b 时,可知x +a <0,ln x +b <0,此时f (x )>0;当x ∈1-b ,+∞ 时,可知x +a ≥0,ln x +b ≥0,此时f (x )≥0;可知若-a =1-b ,符合题意;若-a >1-b ,当x ∈1-b ,-a 时,可知x +a 0,ln x +b 0,此时f (x )<0,不合题意;综上所述:-a =1-b ,即b =a +1,则a 2+b 2=a 2+a +1 2=2a +12 2+12≥12,当且仅当a =-12,b =12时,等号成立,所以a 2+b 2的最小值为12;解法二:由题意可知:f (x )的定义域为-b ,+∞ ,令x +a =0解得x =-a ;令ln (x +b )=0解得x =1-b ;则当x ∈-b ,1-b 时,ln x +b <0,故x +a ≤0,所以1-b +a ≤0;x ∈1-b ,+∞ 时,ln x +b >0,故x +a ≥0,所以1-b +a ≥0;故1-b +a =0,则a 2+b 2=a 2+a +1 2=2a +12 2+12≥12,当且仅当a =-12,b =12时,等号成立,所以a 2+b 2的最小值为12.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分别求x +a =0、ln (x +b )=0的根,以根和函数定义域为临界,比较大小分类讨论,结合符号性分析判断.5.A【分析】先求出切线方程,再求出切线的截距,从而可求面积.【解析】f x =6x 5+3,所以f 0 =3,故切线方程为y =3(x -0)-1=3x -1,故切线的横截距为13,纵截距为-1,故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12×1×13=16故选:A .6.B【分析】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可排除A 、C ,代入x =1可得f 1 >0,可排除D .【解析】f -x =-x 2+e -x -e x sin -x =-x 2+e x -e -x sin x =f x ,又函数定义域为-2.8,2.8 ,故该函数为偶函数,可排除A 、C ,又f 1 =-1+e -1e sin1>-1+e -1e sin π6=e 2-1-12e >14-12e>0,故可排除D .故选:B .7.A【分析】借助导数的几何意义计算可得其在点0,1 处的切线方程,即可得其与坐标轴交点坐标,即可得其面积.【解析】fx =ex+2cos x 1+x 2 -e x +2sin x ⋅2x1+x 22,则f0 =e 0+2cos0 1+0 -e 0+2sin0 ×01+02=3,即该切线方程为y -1=3x ,即y =3x +1,令x =0,则y =1,令y =0,则x =-13,故该切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S =12×1×-13 =16.故选:A .8.A【分析】根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基本不等式分析判断AB ;举例判断CD 即可.【解析】由题意不妨设x 1<x 2,因为函数y =2x 是增函数,所以0<2x 1<2x 2,即0<y 1<y 2,对于选项AB :可得2x1+2x 22>2x 1·2x 2=2x 1+x 22,即y 1+y 22>2x 1+x 22>0,根据函数y =log 2x 是增函数,所以log 2y 1+y 22>log 22x 1+x22=x 1+x22,故A 正确,B 错误;对于选项C :例如x 1=0,x 2=1,则y 1=1,y 2=2,可得log 2y 1+y 22=log 232∈0,1 ,即log 2y 1+y 22<1=x 1+x 2,故C 错误;对于选项D :例如x 1=-1,x 2=-2,则y 1=12,y 2=14,可得log 2y 1+y 22=log 238=log 23-3∈-2,-1 ,即log 2y 1+y 22>-3=x 1+x 2,故D 错误,故选:A .9.B【分析】根据偶函数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解析】对A ,设f x =e x -x 2x 2+1,函数定义域为R ,但f -1 =e -1-12,f 1 =e -12,则f -1 ≠f 1 ,故A 错误;对B ,设g x =cos x +x 2x 2+1,函数定义域为R ,且g -x =cos -x +-x 2-x 2+1=cos x +x 2x 2+1=g x ,则g x 为偶函数,故B 正确;对C ,设h x =e x -xx +1,函数定义域为x |x ≠-1 ,不关于原点对称,则h x 不是偶函数,故C 错误;对D ,设φx =sin x +4x e |x |,函数定义域为R ,因为φ1 =sin1+4e ,φ-1 =-sin1-4e ,则φ1 ≠φ-1 ,则φx 不是偶函数,故D 错误.故选:B .10.B【分析】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判断即可.【解析】因为y =4.2x 在R 上递增,且-0.3<0<0.3,所以0<4.2-0.3<4.20<4.20.3,所以0<4.2-0.3<1<4.20.3,即0<a <1<b ,因为y =log 4.2x 在(0,+∞)上递增,且0<0.2<1,所以log 4.20.2<log 4.21=0,即c <0,所以b >a >c ,故选:B 11.A【分析】根据辅助角公式、二倍角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并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 .【解析】对A ,sin x +cos x =2sin x +π4,周期T =2π,故A 正确;对B ,sin x cos x =12sin2x ,周期T =2π2=π,故B 错误;对于选项C ,sin 2x +cos 2x =1,是常值函数,不存在最小正周期,故C 错误;对于选项D ,sin 2x -cos 2x =-cos2x ,周期T =2π2=π,故D 错误,故选:A .12.B【分析】对于ACD 利用反证法并结合函数奇偶性、单调性以及极小值的概念即可判断,对于B ,构造函数f x =-2,x <-1x ,-1≤x ≤11,x >1即可判断.【解析】对于A ,若存在y =f (x )是偶函数, 取x 0=1∈[-1,1],则对于任意x ∈(-∞,1),f (x )<f (1), 而f (-1)=f (1), 矛盾, 故A 错误;对于B ,可构造函数f x =-2,x <-1,x ,-1≤x ≤1,1,x >1,满足集合M =-1,1 ,当x <-1时,则f x =-2,当-1≤x ≤1时,f x ∈-1,1 ,当x >1时,f x =1,则该函数f x 的最大值是f 2 ,则B 正确;对C ,假设存在f x ,使得f x 严格递增,则M =R ,与已知M =-1,1 矛盾,则C 错误;对D ,假设存在f x ,使得f x 在x =-1处取极小值,则在-1的左侧附近存在n ,使得f n >f -1 ,这与已知集合M 的定义矛盾,故D 错误;故选:B .13.ACD【分析】求出函数f x 的导数,得到极值点,即可判断A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可判断B ;根据函数f x 在1,3 上的值域即可判断C ;直接作差可判断D .【解析】对A ,因为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而f x =2x -1 x -4 +x -1 2=3x -1 x -3 ,易知当x ∈1,3 时,f x <0,当x ∈-∞,1 或x ∈3,+∞ 时,f x >0函数f x 在-∞,1 上单调递增,在1,3 上单调递减,在3,+∞ 上单调递增,故x =3是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正确;对B ,当0<x <1时,x -x 2=x 1-x >0,所以1>x >x 2>0,而由上可知,函数f x 在0,1 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f x 2 ,错误;对C ,当1<x <2时,1<2x -1<3,而由上可知,函数f x 在1,3 上单调递减,所以f 1 >f 2x -1 >f 3 ,即-4<f 2x -1 <0,正确;对D ,当-1<x <0时,f (2-x )-f (x )=1-x 2-2-x -x -1 2x -4 =x -1 22-2x >0,所以f (2-x )>f (x ),正确;故选:ACD .14.AD【分析】A 选项,先分析出函数的极值点为x =0,x =a ,根据零点存在定理和极值的符号判断出f (x )在(-1,0),(0,a ),(a ,2a )上各有一个零点;B 选项,根据极值和导函数符号的关系进行分析;C 选项,假设存在这样的a ,b ,使得x =b 为f (x )的对称轴,则f (x )=f (2b -x )为恒等式,据此计算判断;D 选项,若存在这样的a ,使得(1,3-3a )为f (x )的对称中心,则f (x )+f (2-x )=6-6a ,据此进行计算判断,亦可利用拐点结论直接求解.【解析】A 选项,f (x )=6x 2-6ax =6x (x -a ),由于a >1,故x ∈-∞,0 ∪a ,+∞ 时f (x )>0,故f (x )在-∞,0 ,a ,+∞ 上单调递增,x ∈(0,a )时,f (x )<0,f (x )单调递减,则f (x )在x =0处取到极大值,在x =a 处取到极小值,由f (0)=1>0,f (a )=1-a 3<0,则f (0)f (a )<0,根据零点存在定理f (x )在(0,a )上有一个零点,又f (-1)=-1-3a <0,f (2a )=4a 3+1>0,则f (-1)f (0)<0,f (a )f (2a )<0,则f (x )在(-1,0),(a ,2a )上各有一个零点,于是a >1时,f (x )有三个零点,A 选项正确;B 选项,f (x )=6x (x -a ),a <0时,x ∈(a ,0),f (x )<0,f (x )单调递减,x ∈(0,+∞)时f (x )>0,f (x )单调递增,此时f (x )在x =0处取到极小值,B 选项错误;C 选项,假设存在这样的a ,b ,使得x =b 为f (x )的对称轴,即存在这样的a ,b 使得f (x )=f (2b -x ),即2x 3-3ax 2+1=2(2b -x )3-3a (2b -x )2+1,根据二项式定理,等式右边(2b -x )3展开式含有x 3的项为2C 33(2b )0(-x )3=-2x 3,于是等式左右两边x 3的系数都不相等,原等式不可能恒成立,于是不存在这样的a ,b ,使得x =b 为f (x )的对称轴,C 选项错误;D 选项,方法一:利用对称中心的表达式化简f (1)=3-3a ,若存在这样的a ,使得(1,3-3a )为f (x )的对称中心,则f (x )+f (2-x )=6-6a ,事实上,f (x )+f (2-x )=2x 3-3ax 2+1+2(2-x )3-3a (2-x )2+1=(12-6a )x 2+(12a -24)x +18-12a ,于是6-6a =(12-6a )x 2+(12a -24)x +18-12a即12-6a =012a -24=018-12a =6-6a,解得a =2,即存在a =2使得(1,f (1))是f (x )的对称中心,D 选项正确.方法二:直接利用拐点结论任何三次函数都有对称中心,对称中心的横坐标是二阶导数的零点,f (x )=2x 3-3ax 2+1,f (x )=6x 2-6ax ,f (x )=12x -6a ,由f (x )=0⇔x =a 2,于是该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为a 2,f a2,由题意(1,f (1))也是对称中心,故a2=1⇔a =2,即存在a =2使得(1,f (1))是f (x )的对称中心,D 选项正确.故选:AD【点睛】结论点睛:(1)f (x )的对称轴为x =b ⇔f (x )=f (2b -x );(2)f (x )关于(a ,b )对称⇔f (x )+f (2a -x )=2b ;(3)任何三次函数f (x )=ax 3+bx 2+cx +d 都有对称中心,对称中心是三次函数的拐点,对称中心的横坐标是f (x )=0的解,即-b 3a ,f -b3a 是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15.ln2【分析】先求出曲线y =e x +x 在0,1 的切线方程,再设曲线y =ln x +1 +a 的切点为x 0,ln x 0+1 +a ,求出y ,利用公切线斜率相等求出x 0,表示出切线方程,结合两切线方程相同即可求解.【解析】由y =e x +x 得y =e x +1,y |x =0=e 0+1=2,故曲线y =e x +x 在0,1 处的切线方程为y =2x +1;由y =ln x +1 +a 得y =1x +1,设切线与曲线y =ln x +1 +a 相切的切点为x 0,ln x 0+1 +a ,由两曲线有公切线得y =1x 0+1=2,解得x 0=-12,则切点为-12,a +ln 12 ,切线方程为y =2x +12 +a +ln 12=2x +1+a -ln2,根据两切线重合,所以a -ln2=0,解得a =ln2.故答案为:ln216.64【分析】将log 8a ,log a 4利用换底公式转化成log 2a 来表示即可求解.【解析】由题1log 8a -1log a 4=3log 2a -12log 2a =-52,整理得log 2a 2-5log 2a -6=0,⇒log 2a =-1或log 2a =6,又a >1,所以log 2a =6=log 226,故a =26=64故答案为:64.17.-2,1【分析】将函数转化为方程,令x 3-3x =-x -1 2+a ,分离参数a ,构造新函数g x =x 3+x 2-5x +1,结合导数求得g x 单调区间,画出大致图形数形结合即可求解.【解析】令x 3-3x =-x -1 2+a ,即a =x 3+x 2-5x +1,令g x =x 3+x 2-5x +1x >0 ,则g x =3x 2+2x -5=3x +5 x -1 ,令g x =0x >0 得x =1,当x ∈0,1 时,g x <0,g x 单调递减,当x ∈1,+∞ 时,g x >0,g x 单调递增,g 0 =1,g 1 =-2,因为曲线y =x 3-3x 与y =-x -1 2+a 在0,+∞ 上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等价于y =a 与g x 有两个交点,所以a ∈-2,1.故答案为:-2,1 18.-3,-1 ∪1,3【分析】结合函数零点与两函数的交点的关系,构造函数g x =2x 2-ax 与h x =ax -3,x ≥2a1-ax ,x <2a,则两函数图象有唯一交点,分a =0、a >0与a <0进行讨论,当a >0时,计算函数定义域可得x ≥a 或x ≤0,计算可得a ∈0,2 时,两函数在y 轴左侧有一交点,则只需找到当a ∈0,2 时,在y 轴右侧无交点的情况即可得;当a <0时,按同一方式讨论即可得.【解析】令f x =0,即2x 2-ax =ax -2 -1,由题可得x 2-ax ≥0,当a =0时,x ∈R ,有2x 2=-2 -1=1,则x =±22,不符合要求,舍去;当a >0时,则2x 2-ax =ax -2 -1=ax -3,x ≥2a1-ax ,x <2a,即函数g x =2x 2-ax 与函数h x =ax -3,x ≥2a1-ax ,x <2a有唯一交点,由x 2-ax ≥0,可得x ≥a 或x ≤0,当x ≤0时,则ax -2<0,则2x 2-ax =ax -2 -1=1-ax ,即4x 2-4ax =1-ax 2,整理得4-a 2 x 2-2ax -1=2+a x +1 2-a x -1 =0,当a =2时,即4x +1=0,即x =-14,当a ∈0,2 ,x =-12+a 或x =12-a>0(正值舍去),当a ∈2,+∞ 时,x =-12+a <0或x =12-a<0,有两解,舍去,即当a ∈0,2 时,2x 2-ax -ax -2 +1=0在x ≤0时有唯一解,则当a ∈0,2 时,2x 2-ax -ax -2 +1=0在x ≥a 时需无解,当a ∈0,2 ,且x ≥a 时,由函数h x =ax -3,x ≥2a1-ax ,x <2a关于x =2a 对称,令h x =0,可得x =1a 或x =3a ,且函数h x 在1a ,2a上单调递减,在2a ,3a上单调递增,令g x =y =2x 2-ax ,即x -a 2 2a 24-y 2a 2=1,故x ≥a 时,g x 图象为双曲线x2a 24-y 2a2=1右支的x 轴上方部分向右平移a2所得,由x2a 24-y 2a2=1的渐近线方程为y =±aa 2x =±2x ,即g x 部分的渐近线方程为y =2x -a 2,其斜率为2,又a ∈0,2 ,即h x =ax -3,x ≥2a1-ax ,x <2a在x ≥2a 时的斜率a ∈0,2 ,令g x =2x 2-ax =0,可得x =a 或x =0(舍去),且函数g x 在a ,+∞ 上单调递增,故有1a <a 3a>a,解得1<a <3,故1<a <3符合要求;当a <0时,则2x 2-ax =ax -2 -1=ax -3,x ≤2a1-ax ,x >2a,即函数g x =2x 2-ax 与函数h x =ax -3,x ≤2a1-ax ,x >2a有唯一交点,由x 2-ax ≥0,可得x ≥0或x ≤a ,当x ≥0时,则ax -2<0,则2x 2-ax =ax -2 -1=1-ax ,即4x 2-4ax =1-ax 2,整理得4-a 2 x 2-2ax -1=2+a x +1 2-a x -1 =0,当a =-2时,即4x -1=0,即x =14,当a ∈-2,0 ,x =-12+a <0(负值舍去)或x =12-a0,当a ∈-∞,2 时,x =-12+a >0或x =12-a>0,有两解,舍去,即当a ∈-2,0 时,2x 2-ax -ax -2 +1=0在x ≥0时有唯一解,则当a ∈-2,0 时,2x 2-ax -ax -2 +1=0在x ≤a 时需无解,当a ∈-2,0 ,且x ≤a 时,由函数h x =ax -3,x ≤2a1-ax ,x >2a关于x =2a 对称,令h x =0,可得x =1a 或x =3a ,且函数h x 在2a ,1a上单调递减,在3a ,2a上单调递增,同理可得:x ≤a 时,g x 图象为双曲线x 2a 24-y 2a 2=1左支的x 轴上方部分向左平移a2所得,g x 部分的渐近线方程为y =-2x +a 2,其斜率为-2,又a ∈-2,0 ,即h x =ax -3,x ≥2a1-ax ,x <2a在x <2a 时的斜率a ∈-2,0 ,令g x =2x 2-ax =0,可得x =a 或x =0(舍去),且函数g x 在-∞,a 上单调递减,故有1a >a 3a<a,解得-3<a <-1,故-3<a <-1符合要求;综上所述,a ∈-3,-1 ∪1,3 .故答案为:-3,-1 ∪1,3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关键点在于将函数f x 的零点问题转化为函数g x =2x 2-ax 与函数h x =ax -3,x ≥2a1-ax ,x <2a的交点问题,从而可将其分成两个函数研究.19.3【分析】利用分段函数的形式可求f 3 .【解析】因为f x =x ,x >01,x ≤0, 故f 3 =3,故答案为:3.20.(1)-2(2)证明见解析(3)b ≥-23【分析】(1)求出f x min =2+a 后根据f (x )≥0可求a 的最小值;(2)设P m ,n 为y =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可证P m ,n 关于1,a 的对称点为Q 2-m ,2a -n 也在函数的图像上,从而可证对称性;(3)根据题设可判断f 1 =-2即a =-2,再根据f (x )>-2在1,2 上恒成立可求得b ≥-23.【解析】(1)b =0时,f x =ln x2-x+ax ,其中x ∈0,2 ,则f x =1x +12-x =2x 2-x+a ,x ∈0,2 ,因为x 2-x ≤2-x +x 2 2=1,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故f x min =2+a ,而f x ≥0成立,故a +2≥0即a ≥-2,所以a 的最小值为-2.,(2)f x =ln x2-x+ax +b x -1 3的定义域为0,2 ,设P m ,n 为y =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P m ,n 关于1,a 的对称点为Q 2-m ,2a -n ,因为P m ,n 在y =f x 图象上,故n =ln m2-m+am +b m -1 3,而f 2-m =ln 2-m m +a 2-m +b 2-m -1 3=-ln m2-m +am +b m -1 3 +2a ,=-n +2a ,所以Q 2-m ,2a -n 也在y =f x 图象上,由P 的任意性可得y =f x 图象为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为1,a .(3)因为f x >-2当且仅当1<x<2,故x=1为f x =-2的一个解,所以f1 =-2即a=-2,先考虑1<x<2时,f x >-2恒成立.此时f x >-2即为lnx2-x+21-x+b x-13>0在1,2上恒成立,设t=x-1∈0,1,则ln t+11-t-2t+bt3>0在0,1上恒成立,设g t =ln t+11-t-2t+bt3,t∈0,1,则g t =21-t2-2+3bt2=t2-3bt2+2+3b1-t2,当b≥0,-3bt2+2+3b≥-3b+2+3b=2>0,故g t >0恒成立,故g t 在0,1上为增函数,故g t >g0 =0即f x >-2在1,2上恒成立.当-23≤b<0时,-3bt2+2+3b≥2+3b≥0,故g t ≥0恒成立,故g t 在0,1上为增函数,故g t >g0 =0即f x >-2在1,2上恒成立.当b<-23,则当0<t<1+23b<1时,g t <0故在0,1+2 3b上g t 为减函数,故g t <g0 =0,不合题意,舍;综上,f x >-2在1,2上恒成立时b≥-2 3 .而当b≥-23时,而b≥-23时,由上述过程可得g t 在0,1递增,故g t >0的解为0,1,即f x >-2的解为1,2.综上,b≥-2 3 .【点睛】思路点睛:一个函数不等式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函数不等式对应的解,而解的端点为函数对一个方程的根或定义域的端点,另外,根据函数不等式的解确定参数范围时,可先由恒成立得到参数的范围,再根据得到的参数的范围重新考虑不等式的解的情况.21.(1)e-1x-y-1=0(2)1,+∞【分析】(1)求导,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线方程;(2)解法一:求导,分析a≤0和a>0两种情况,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和极值,分析可得a2+ln a-1>0,构建函数解不等式即可;解法二:求导,可知f (x)=e x-a有零点,可得a>0,进而利用导数求f x 的单调性和极值,分析可得a2+ln a-1>0,构建函数解不等式即可.【解析】(1)当a=1时,则f(x)=e x-x-1,f (x)=e x-1,可得f(1)=e-2,f (1)=e-1,即切点坐标为1,e-2,切线斜率k=e-1,所以切线方程为y-e-2=e-1x-1,即e-1x-y-1=0.(2)解法一:因为f(x)的定义域为R,且f (x)=e x-a,若a≤0,则f (x)≥0对任意x∈R恒成立,可知f (x )在R 上单调递增,无极值,不合题意;若a >0,令f (x )>0,解得x >ln a ;令f (x )<0,解得x <ln a ;可知f (x )在-∞,ln a 内单调递减,在ln a ,+∞ 内单调递增,则f (x )有极小值f ln a =a -a ln a -a 3,无极大值,由题意可得:f ln a =a -a ln a -a 3<0,即a 2+ln a -1>0,构建g a =a 2+ln a -1,a >0,则g a =2a +1a>0,可知g a 在0,+∞ 内单调递增,且g 1 =0,不等式a 2+ln a -1>0等价于g a >g 1 ,解得a >1,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1,+∞ ;解法二:因为f (x )的定义域为R ,且f (x )=e x -a ,若f (x )有极小值,则f (x )=e x -a 有零点,令f (x )=e x -a =0,可得e x =a ,可知y =e x 与y =a 有交点,则a >0,若a >0,令f (x )>0,解得x >ln a ;令f (x )<0,解得x <ln a ;可知f (x )在-∞,ln a 内单调递减,在ln a ,+∞ 内单调递增,则f (x )有极小值f ln a =a -a ln a -a 3,无极大值,符合题意,由题意可得:f ln a =a -a ln a -a 3<0,即a 2+ln a -1>0,构建g a =a 2+ln a -1,a >0,因为则y =a 2,y =ln a -1在0,+∞ 内单调递增,可知g a 在0,+∞ 内单调递增,且g 1 =0,不等式a 2+ln a -1>0等价于g a >g 1 ,解得a >1,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1,+∞ .22.(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求导,含参分类讨论得出导函数的符号,从而得出原函数的单调性;(2)先根据题设条件将问题可转化成证明当x >1时,e x -1-2x +1+ln x >0即可.【解析】(1)f (x )定义域为(0,+∞),f (x )=a -1x =ax -1x当a ≤0时,f (x )=ax -1x <0,故f (x )在(0,+∞)上单调递减;当a >0时,x ∈1a,+∞ 时,f (x )>0,f (x )单调递增,当x ∈0,1a时,f (x )<0,f (x )单调递减.综上所述,当a ≤0时,f (x )在(0,+∞)上单调递减;a >0时,f (x )在1a ,+∞ 上单调递增,在0,1a上单调递减.(2)a ≤2,且x >1时,e x -1-f (x )=e x -1-a (x -1)+ln x -1≥e x -1-2x +1+ln x ,令g (x )=e x -1-2x +1+ln x (x >1),下证g (x )>0即可.g (x )=e x -1-2+1x ,再令h (x )=g (x ),则h (x )=e x -1-1x2,显然h (x )在(1,+∞)上递增,则h (x )>h (1)=e 0-1=0,即g (x )=h (x )在(1,+∞)上递增,故g (x)>g (1)=e0-2+1=0,即g(x)在(1,+∞)上单调递增,故g(x)>g(1)=e0-2+1+ln1=0,问题得证23.(1)极小值为0,无极大值.(2)a≤-12【分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根据导数的单调性和零点可求函数的极值.(2)求出函数的二阶导数,就a≤-12、-12<a<0、a≥0分类讨论后可得参数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a=-2时,f(x)=(1+2x)ln(1+x)-x,故f (x)=2ln(1+x)+1+2x1+x-1=2ln(1+x)-11+x+1,因为y=2ln(1+x),y=-11+x+1在-1,+∞上为增函数,故f (x)在-1,+∞上为增函数,而f (0)=0,故当-1<x<0时,f (x)<0,当x>0时,f (x)>0,故f x 在x=0处取极小值且极小值为f0 =0,无极大值.(2)f x =-a ln1+x+1-ax1+x-1=-a ln1+x-a+1x1+x,x>0,设s x =-a ln1+x-a+1x1+x,x>0,则s x =-ax+1-a+11+x2=-a x+1+a+11+x2=-ax+2a+11+x2,当a≤-12时,sx >0,故s x 在0,+∞上为增函数,故s x >s0 =0,即f x >0,所以f x 在0,+∞上为增函数,故f x ≥f0 =0.当-12<a<0时,当0<x<-2a+1a时,sx <0,故s x 在0,-2a+1 a上为减函数,故在0,-2a+1a上s x <s0 ,即在0,-2a+1 a上f x <0即f x 为减函数,故在0,-2a+1 a上f x <f0 =0,不合题意,舍.当a≥0,此时s x <0在0,+∞上恒成立,同理可得在0,+∞上f x <f0 =0恒成立,不合题意,舍;综上,a≤-1 2 .【点睛】思路点睛:导数背景下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往往需要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有时还需要对导数进一步利用导数研究其符号特征,处理此类问题时注意利用范围端点的性质来确定如何分类.24.(1)单调递减区间为(-1,0),单调递增区间为(0,+∞).(2)证明见解析(3)2【分析】(1)直接代入k=-1,再利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即可;(2)写出切线方程y-f(t)=1+k1+t(x-t)(t>0),将(0,0)代入再设新函数F(t)=ln(1+t)-t1+t,利用导数研究其零点即可;(3)分别写出面积表达式,代入2S △ACO =15S ABO 得到13ln (1+t )-2t -15t1+t=0,再设新函数h (t )=13ln (1+t )-2t -15t1+t(t >0)研究其零点即可.【解析】(1)f (x )=x -ln (1+x ),f (x )=1-11+x =x1+x(x >-1),当x ∈-1,0 时,f x <0;当x ∈0,+∞ ,f x >0;∴f (x )在(-1,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0),单调递增区间为(0,+∞).(2)f (x )=1+k 1+x ,切线l 的斜率为1+k1+t,则切线方程为y -f (t )=1+k1+t (x -t )(t >0),将(0,0)代入则-f (t )=-t 1+k 1+t,f (t )=t 1+k1+t ,即t +k ln (1+t )=t +t k 1+t ,则ln (1+t )=t 1+t ,ln (1+t )-t1+t =0,令F (t )=ln (1+t )-t1+t,假设l 过(0,0),则F (t )在t ∈(0,+∞)存在零点.F (t )=11+t -1+t -t (1+t )2=t(1+t )2>0,∴F (t )在(0,+∞)上单调递增,F (t )>F (0)=0,∴F (t )在(0,+∞)无零点,∴与假设矛盾,故直线l 不过(0,0).(3)k =1时,f (x )=x +ln (1+x ),f (x )=1+11+x =x +21+x>0.S △ACO =12tf (t ),设l 与y 轴交点B 为(0,q ),t >0时,若q <0,则此时l 与f (x )必有交点,与切线定义矛盾.由(2)知q ≠0.所以q >0,则切线l 的方程为y -t -ln t +1 =1+11+t x -t ,令x =0,则y =q =y =ln (1+t )-tt +1.∵2S △ACO =15S ABO ,则2tf (t )=15t ln (1+t )-t t +1,∴13ln (1+t )-2t -15t 1+t =0,记h (t )=13ln (1+t )-2t -15t1+t(t >0),∴满足条件的A 有几个即h (t )有几个零点.h(t )=131+t -2-15(t +1)2=13t +13-2t 2+2t +1 -15(t +1)2=2t 2+9t -4(t +1)2=(-2t +1)(t -4)(t +1)2,当t ∈0,12 时,h t <0,此时h t 单调递减;当t ∈12,4 时,h t >0,此时h t 单调递增;当t ∈4,+∞ 时,h t <0,此时h t 单调递减;因为h (0)=0,h 120,h (4)=13ln5-20 13×1.6-20=0.8>0,h (24)=13ln25-48-15×2425=26ln5-48-725<26×1.61-48-725=-20.54<0,所以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及h (t )的单调性,h (t )在12,4 上必有一个零点,在(4,24)上必有一个零点,综上所述,h (t )有两个零点,即满足2S ACO =15S ABO 的A 有两个.【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第二问的关键是采用的是反证法,转化为研究函数零点问题.25.(1)y =x -1(2)2(3)证明过程见解析【分析】(1)直接使用导数的几何意义;(2)先由题设条件得到a =2,再证明a =2时条件满足;(3)先确定f x 的单调性,再对x 1,x 2分类讨论.【解析】(1)由于f x =x ln x ,故f x =ln x +1.所以f 1 =0,f 1 =1,所以所求的切线经过1,0 ,且斜率为1,故其方程为y =x -1.(2)设h t =t -1-ln t ,则h t =1-1t =t -1t,从而当0<t <1时h t <0,当t >1时h t >0.所以h t 在0,1 上递减,在1,+∞ 上递增,这就说明h t ≥h 1 ,即t -1≥ln t ,且等号成立当且仅当t =1.设g t =a t -1 -2ln t ,则f x -a x -x =x ln x -a x -x =x a 1x -1-2ln 1x=x ⋅g 1x.当x ∈0,+∞ 时,1x的取值范围是0,+∞ ,所以命题等价于对任意t ∈0,+∞ ,都有g t ≥0.一方面,若对任意t ∈0,+∞ ,都有g t ≥0,则对t ∈0,+∞ 有0≤g t =a t -1 -2ln t =a t -1 +2ln 1t ≤a t -1 +21t -1 =at +2t-a -2,取t =2,得0≤a -1,故a ≥1>0.再取t =2a ,得0≤a ⋅2a +2a 2-a -2=22a -a -2=-a -2 2,所以a =2.另一方面,若a =2,则对任意t ∈0,+∞ 都有g t =2t -1 -2ln t =2h t ≥0,满足条件.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知a 的取值范围是2 .(3)先证明一个结论:对0<a <b ,有ln a +1<f b -f ab -a<ln b +1.证明:前面已经证明不等式t -1≥ln t ,故b ln b -a ln a b -a =a ln b -a ln ab -a +ln b =ln b a b a -1+ln b <1+ln b ,且b ln b -a ln a b -a =b ln b -b ln a b -a +ln a =-ln a b 1-a b +ln a >-ab-1 1-a b+ln a =1+ln a ,所以ln a +1<b ln b -a ln ab -a <ln b +1,即ln a +1<f b -f a b -a<ln b +1.由f x =ln x +1,可知当0<x <1e 时f x <0,当x >1e时f x >0.所以f x 在0,1e 上递减,在1e,+∞ 上递增.不妨设x 1≤x 2,下面分三种情况(其中有重合部分)证明本题结论.情况一:当1e≤x 1≤x 2<1时,有f x 1 -f x 2 =f x 2 -f x 1 <ln x 2+1 x 2-x 1 <x 2-x 1<x 2-x 1,结论成立;情况二:当0<x 1≤x 2≤1e时,有f x 1 -f x 2 =f x 1 -f x 2 =x 1ln x 1-x 2ln x 2.对任意的c ∈0,1e,设φx =x ln x -c ln c -c -x ,则φx =ln x +1+12c -x.由于φx 单调递增,且有φ c 2e1+12c=ln c2e1+12c+1+12c -c2e1+12c<ln1e1+12c+1+12c -c2=-1-12c +1+12c=0,且当x ≥c -14ln 2c-1 2,x >c 2时,由12c -x≥ln 2c -1可知φ x =ln x +1+12c -x >ln c 2+1+12c -x =12c -x-ln 2c -1 ≥0.所以φ x 在0,c 上存在零点x 0,再结合φ x 单调递增,即知0<x <x 0时φ x <0,x 0<x <c 时φ x >0.故φx 在0,x 0 上递减,在x 0,c 上递增.①当x 0≤x ≤c 时,有φx ≤φc =0;②当0<x <x 0时,由于c ln 1c =-2f c ≤-2f 1e =2e <1,故我们可以取q ∈c ln 1c,1 .从而当0<x <c1-q 2时,由c -x >q c ,可得φx =x ln x -c ln c -c -x <-c ln c -c -x <-c ln c -q c =c c ln 1c-q <0.再根据φx 在0,x 0 上递减,即知对0<x <x 0都有φx <0;综合①②可知对任意0<x ≤c ,都有φx ≤0,即φx =x ln x -c ln c -c -x ≤0.根据c ∈0,1e和0<x ≤c 的任意性,取c =x 2,x =x 1,就得到x 1ln x 1-x 2ln x 2-x 2-x 1≤0.所以f x 1 -f x 2 =f x 1 -f x 2 =x 1ln x 1-x 2ln x 2≤x 2-x 1.情况三:当0<x 1≤1e ≤x 2<1时,根据情况一和情况二的讨论,可得f x 1 -f 1e≤1e -x 1≤x 2-x 1,f 1e -f x 2 ≤x 2-1e ≤x 2-x 1.而根据f x 的单调性,知f x 1 -f x 2 ≤f x 1 -f 1e 或f x 1 -f x 2 ≤f 1e-f x 2 .故一定有f x 1 -f x 2 ≤x 2-x 1成立.综上,结论成立.【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第3小问中,需要结合f x 的单调性进行分类讨论.26.(1)x |1<x <2(2)a >1【分析】(1)求出底数a ,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可求不等式的解;(2)存在x 使得f x +1 、f ax 、f x +2 成等差数列等价于a 2=21x +342-18在0,+∞ 上有解,利用换元法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1)因为y =f x 的图象过4,2 ,故log a 4=2,故a 2=4即a =2(负的舍去),而f x =log 2x 在0,+∞ 上为增函数,故f 2x -2 <f x ,故0<2x -2<x 即1<x <2,故f 2x -2 <f x 的解集为x |1<x <2 .(2)因为存在x 使得f x +1 、f ax 、f x +2 成等差数列,故2f ax =f x +1 +f x +2 有解,故2log a ax =log a x +1 +log a x +2 ,因为a >0,a ≠1,故x >0,故a 2x 2=x +1 x +2 在0,+∞ 上有解,由a 2=x 2+3x +2x 2=1+3x +2x 2=21x +34 2-18在0,+∞ 上有解,令t =1x ∈0,+∞ ,而y =2t +34 2-18在0,+∞ 上的值域为1,+∞ ,故a 2>1即a >1.27.(1)证明见解析(2)存在,P 0,1 (3)严格单调递减【分析】(1)代入M (0,0),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2)由题得s x =(x -1)2+e 2x ,利用导函数得到其最小值,则得到P ,再证明直线MP 与切线垂直即可;(3)根据题意得到s 1 x 0 =s 2 x 0 =0,对两等式化简得f x 0 =-1g (t ),再利用“最近点”的定义得到不等式组,即可证明x 0=t ,最后得到函数单调性.【解析】(1)当M (0,0)时,s x =(x -0)2+1x -0 2=x 2+1x2≥2x 2⋅1x 2=2,当且仅当x 2=1x 2即x =1时取等号,故对于点M 0,0 ,存在点P 1,1 ,使得该点是M 0,0 在f x 的“最近点”.(2)由题设可得s x =(x -1)2+e x -0 2=(x -1)2+e 2x ,则s x =2x -1 +2e 2x ,因为y =2x -1 ,y =2e 2x 均为R 上单调递增函数,则s x =2x -1 +2e 2x 在R 上为严格增函数,而s 0 =0,故当x <0时,s x <0,当x >0时,s x >0,故s x min =s 0 =2,此时P 0,1 ,而f x =e x ,k =f 0 =1,故f x 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y =x +1.而k MP =0-11-0=-1,故k MP ⋅k =-1,故直线MP 与y =f x 在点P 处的切线垂直.(3)设s 1x =(x -t +1)2+f x -f t +g t 2,s 2x =(x -t -1)2+f x -f t -g t 2,而s 1x =2(x -t +1)+2f x -f t +g t f x ,s 2x =2(x -t -1)+2f x -f t -g t f x ,若对任意的t ∈R ,存在点P 同时是M 1,M 2在f x 的“最近点”,设P x 0,y 0 ,则x 0既是s 1x 的最小值点,也是s 2x 的最小值点,因为两函数的定义域均为R ,则x 0也是两函数的极小值点,则存在x0,使得s 1 x 0 =s 2 x 0 =0,即s 1 x 0 =2x 0-t +1 +2f x 0 f x 0 -f (t )+g (t ) =0①s 2 x 0 =2x 0-t -1 +2f x 0 f x 0 -f (t )-g (t ) =0②由①②相等得4+4g (t )⋅f x 0 =0,即1+f x 0 g (t )=0,即f x 0 =-1g (t ),又因为函数g (x )在定义域R 上恒正,则f x 0 =-1g (t )<0恒成立,接下来证明x 0=t ,因为x 0既是s 1x 的最小值点,也是s 2x 的最小值点,则s 1x 0 ≤s (t ),s 2x 0 ≤s (t ),即x 0-t +1 2+f x 0 -f t +g t 2≤1+g t 2,③x 0-t -12+f x 0 -f t -g t 2≤1+g t 2,④③+④得2x 0-t 2+2+2f x 0 -f (t ) 2+2g 2(t )≤2+2g 2(t )即x 0-t 2+f x 0 -f t 2≤0,因为x 0-t 2≥0,f x 0 -f t 2≥0则x 0-t =0f x 0 -f t =0,解得x 0=t ,则f t =-1g (t )<0恒成立,因为t 的任意性,则f x 严格单调递减.【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第三问的关键是结合最值点和极小值的定义得到f x 0 =-1g (t ),再利用最值点定义得到x 0=t 即可.。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学校团委在7月1日前,开展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党史知识竞赛.团委工作人员将进入决赛的100名学生的分数(满分100分且每人的分值为整数)分成6组:[70,75),[75,80),[80,85),[85,90),[90,95),[95,100]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下列关于这100名学生的分数说法错误的是()A.分数的中位数一定落在区间[85,90)B.分数的众数可能为97C.分数落在区间[80,85)内的人数为25D.分数的平均数约为85答案:B分析:根据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求出b=0.05,根据中位数的求法可判断A;根据众数的求法可判断B;由在区间[80,85)上的概率可判断C;由平均数的的计算公式:小矩形的底边中点横坐标与小矩形面积的乘积之和可判断D.A,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0.01+0.02×2+0.03+b+0.07)×5=1,解得b=0.05,前三组的概率为(0.02×2+0.05)×5=0.45<0.5,前四组的概率为(0.02×2+0.05+0.07)×5=0.7>0.5,所以分数的中位数一定落在第四组[85,90)内,故A正确;B,分数的众数可能为87.5,故B错误;C,分数落在区间[80,85)内的人数约为0.05×5×100=25,故C正确.D,分数的平均数为:72.5×0.02×5+77.5×0.02×5+82.5×0.05×5+87.5×0.07×5+92.5×0.03×5+97.5×0.01×5=85,故D正确.故选:B2、某个高级中学组织物理、化学学科能力竞赛,全校1000名学生都参加两科考试,考试后按学科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淘汰的这四个等级,现有某考场的两科考试数据统计如下,其中物理科目成绩为二等奖的考生有12人.如果以这个考场考生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去估计全校考生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分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该考场化学考试获得一等奖的有4人;②全校物理考试获得二等奖的有240人;③如果采用分层抽样从全校抽取200人,则化学考试被淘汰78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答案:C分析:由物理二等奖的人数和频率可得该考场总共人数,乘以化学考试获得一等奖的频率可判断①;计算出全校获得物理考试二等奖的频率和总人数相乘可判断②;采用分层抽样从全校抽取200人,乘以化学考试被淘汰的人数的频率可判断③.=50,所以该考场总共有50人,所以化学考试获得一等奖的有50⋅(1−0.16−0.38−0.38)=由于121−0.4−0.1−0.264人,所以①正确;全校获得物理考试二等奖的有1000×0.24=240人,所以②正确;如果采用分层抽样从全校抽取200人,则化学考试被淘汰的人数为200×0.38=76人,所以③错误.故选:C.3、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锻炼身体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课外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该校学生一周进行课外锻炼的时间的第40百分位数是()A.8.5B.8C.7D.9答案:A分析:根据百分位数的求法计算即可.抽取的学生人数为6+10+9+8+7=40.由40%×40=16,故第40百分位数为所有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的第16项与第17项数据的平均数,=8.5.即8+92故选: A.4、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五个“首次”,某中学为此举行了“讲好航天故事”演讲比赛.将报名的30位同学依次编号为01,02,…,30,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来决定他们的出场顺序,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5列和第6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重复的跳过,则选出来的第7个个体的编号为()35 24 10 16 20 33 32 51 26 38 79 78 45 0438 23 16 86 38 42 38 97 01 50 87 75 66 81A.26B.01C.16D.04答案:B分析:由随机数表,按照规则选出.依次从数表中读出的有效编号为10,16,20,26,04,23,01,…故选出来的第7个个体的编号为01.故选:B.5、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分别是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众数为c,则有()A.a>b>c B.b>c>a C.c>a>b D.c>b>a答案:D分析:将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也可以是从大到小),计算出a,b,c的值即可比较大小.解:重新排列得:10,12,14,14,15,15,16,17,17,17.则有:a=110×(15+17+14+10+15+17+17+16+14+12)=14.7,b=12×(15+15)=15,c=17.所以c>b>a故选:D.6、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指出要“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某校为了调查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决定从每班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调查.若某班有50名学生,将每一学生从01到50编号,从下面所给的随机数表的第2行第4列的数开始,每次从左向右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取的第三个号码为()随机数表如下:015432876595428753467953258657413369832445977386524435786241A.13B.24C.33D.36答案:D分析:随机数表进行读数时,确定开始的位置以及位数,逐一往后即可,遇到超出范围或重复的数字跳过即可. 根据随机数表的读取方法,第2行第4列的数为3,每次从左向右选取两个数字,所以第一组数字为32,作为第一个号码;第二组数字58,舍去;第三组数字65,舍去;第四组数字74,舍去;第五组数字13,作为第二个号码;第六组数字36,作为第三个号码,所以选取的第三个号码为36 故选:D7、某汽车制造厂分别从A ,B 两类轮胎中各随机抽取了6个进行测试,下面列出了每一个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单位:103km ).A 类轮胎:94,96,99,99,105,107.B 类轮胎:95,95,98,99,104,109.根据以上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众数小于B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众数 B .A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等于B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C .A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大于B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D .A 类轮胎的性能更加稳定 答案:D分析:根据众数、极差、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即可求解.解:对A :A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众数为99,B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众数为95,选项A 错误; 对B :A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为13,B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为14,选项B 错误. 对C :A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为100+−6−4−1−1+5+76=100,B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为100+−5−5−2−1+4+96=100,选项C 错误.对D :A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方差为(94−100)2+(96−100)2+(99−100)2×2+(105−100)2+(107−100)26=643,B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方差为(95−100)2×2+(98−100)2+(99−100)2+(104−100)2+(109−100)26=763>643,故A 类轮胎的性能更加稳定,选项D 正确. 故选:D.8、某班统计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计算完毕才发现有个同学的分数还未录入,只好重算一次.已知原平均分和原方差分别为x̅,s 2,新平均分和新方差分别为x̅1,s 12,若此同学的得分恰好为x̅,则( ) A .x̅=x̅1,s 2=s 12B .x̅=x̅1,s 2<s 12 C .x̅=x̅1,s 2>s 12D .x̅<x̅1,s 2=s 12答案:C分析:利用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即可求解.设这个班有n 个同学,分数分别是a 1,a 2,a 3,…,a n , 第i 个同学的成绩a i =x̅没录入, 第一次计算时,总分是(n −1)x̅, 方差s 2=1n−1[(a 1−x̅)2+(a 2−x̅)2+⋅⋅⋅+(a i−1−x̅)2+(a i+1−x̅)2+⋅⋅⋅+(a n −x̅)2];第二次计算时,x̅1=(n−1)x̅+x̅n=x̅,方差s 12=1n [(a 1−x̅)2+(a 2−x̅)2+⋅⋅⋅+(a i−1−x̅)2+(a i −x̅)2+(a i+1−x̅)2+⋅⋅⋅+(a n −x̅)2]=n−1ns 2, 故s 2>s 12.故选:C.9、3个数1,3,5的方差是( ) A .23B .34C .2D .83答案:D分析:由题得3个数的平均数为3,再利用方差公式求解. 由题得3个数的平均数为3,所以S 2=13[(1−3)2+(3−3)2+(5−3)2]=83. 故选:D10、某射击运动员6次的训练成绩分别为:88,91,89,88,86,85,则这6次成绩的第70百分位数为( ) A .89B .89.5C .90D .90.5答案:A分析:先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计算6×70%=4.2不是整数,则所求的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5位数6次考试数学成绩从小到大为:85,86,88,88,89,91,6×70%=4.2,∴这名学生6次训练成绩的第70百分位数为89 .故选:A填空题11、在样本的频率直方图中,共有5个小长方形,已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面积是其余4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的13,且中间一组的频数为10,则样本容量是______.答案:40分析:设中间小长方形的面积为x,由题意列出方程x=13(1−x),求得中间一组的频率为14,进而求得样本容量.设中间小长方形的面积为x,样本容量为n,因为中间一个小长方形面积是其余4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的13,可得x=13(1−x),解得x=14,即中间一组的频率为14,所以10n =14,解得n=40.所以答案是:40.12、某中学有初中学生1800人,高中学生1200人.为了解学生本学期课外阅读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按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分为两组,将每组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单位:h)分为5组:[0,10),[10,20),[20,30),[30,40),[40,50],并分别加以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该校所有学生中,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30h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___.答案:870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别求得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30h的频率,即可求得学生人数,可得答案.因为初中学生中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30h的频率为(0.02+0.005)×10=0.25,所以该校所有的初中学生中,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30h的学生人数约为0.25×1800=450.同理,高中学生中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30h的频率为(0.03+0.005)×10=0.35,故该校所有的高中学生中,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30h的学生人数约为0.35×1200=420.所以该校所有学生中,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30h的学生人数约为450+420=870,所以答案是:87013、从一群做游戏的小孩中随机抽出k人,一人分一个苹果,让他们返回继续做游戏.过了一会儿,再从中任取m人,发现其中有n个小孩曾分过苹果,估计参加游戏的小孩的人数为________.答案:kmn分析:根据随机抽样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设参加游戏的小孩有x人,根据随机抽样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可得kx =nm,解得x=kmn,即参加游戏的小孩的人数为kmn.所以答案是:kmn.14、某校有学生1200人,其中高三学生400人,为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采用按年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120人的样本,则样本中高三学生的人数为__________. 答案:40分析:根据分层抽样的抽样比相等即可求解.某校有学生1200人,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120人的样本,抽样比为1201200=110,所以样本中高三学生的人数为400×110=40人,所以答案是:40.15、我国在贵州省平塘县修建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截至2021年5月,该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逾370颗.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每一颗脉冲星每两脉冲间隔时间(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是一定的,最小的自转周期小到0.0014秒,最长的也不过11.765735秒.某天文研究机构观测并统计了其中93颗脉冲星的自转周期,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在这93颗脉冲星中,自转周期在2秒至10秒的颗数大约为___________ 颗.答案:79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出自转周期在2秒至10秒的频率后可求相应的颗数.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自转周期在0秒至2秒的频率为0.05×2=0.1,自转周期在10秒至12秒的频率为0.025×2=0.05,所以自转周期在2秒至10秒的频率为1-(0.1+0.05)=0.85,所以自转周期在2秒至10秒的颗数大约为0.85×93=79.05≈79.所以答案是:79.解答题1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字形结构体现着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如图所示,三个汉字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小敏和小慧利用“土”“口”“木”三个汉字设计了一个游戏,规则如下:将这三个汉字分别写在背面都相同的三张卡片上,背面朝上,洗匀后抽出一张,放回洗匀后再抽出一张,若两次抽出的汉字能构成上下结构的汉字(如“土”“土”构成“圭”),则小敏获胜,否则小慧获胜.(1)写出该试验的样本空间Ω;(2)设小敏获胜为事件A,试用样本点表示A.答案:(1)Ω={(土,土),(土,口),(土,木),(口,土),(口,口),(口,木),(木,土),(木,口),(木,木)};(2)A={(土,土),(口,口),(木,口),(口,木)}.分析:(1)根据三个汉字两两组合,即可得到该实验的样本空间;(2)由(1)得到的样本空间中,求得能构成上下结构的样本点,即可得解.(1)每次游戏时,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Ω={(土,土),(土,口),(土,木),(口,土),(口,口),(口,木),(木,土),(木,口),(木,木)}.(2)能组成上下结构的汉字的样本点为(土,土),(口,口),(木,口),(口,木).∴A={(土,土),(口,口),(木,口),(口,木)}.17、某企业招聘,一共有200名应聘者参加笔试他们的笔试成绩都在[40,100]内,按照[40,50),[50,60),…,[90,100]分组,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图中a的值;(2)求全体应聘者笔试成绩的平均数;(每组数据以区间中点值为代表)(3)该企业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若计划录取150人,估计应该把录取的分数线定为多少.答案:(1)a=0.020(2)74.5(3)65分分析:(1)由所有频率和为1,列方程求出a的值,(2)由平均数公式求解即可,(3)设分数线定为x,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x∈[60,70),列出方程估计录取的分线(1)由题意得(0.005+0.010+a+0.030+a+0.015)×10=1,解得a=0.020(2)这些应聘者笔试成绩的平均数为45×0.05+55×0.10+65×0.20+75×0.30+85×0.20+95×0.15=74.5=0.75,(3)根据题意,录取的比例为150200设分数线定为x,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x∈[60,70),则(70−x)×0.02+0.3+0.2+0.15=0.75,解得x=65,所以估计应该把录取的分数线定为65分18、一个农技站为了考查某种大麦穗生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株麦穗,量得长度如下(单位:cm):6 .5 6.4 6.7 5.8 5.9 5.9 5.2 4.0 5.4 4.65 .8 5.5 6.0 6.5 5.1 6.5 5.3 5.9 5.5 5.86 .2 5.4 5.0 5.0 6.8 6.0 5.0 5.7 6.0 5.56 .8 6.0 6.3 5.5 5.0 6.3 5.2 6.0 7.0 6.46 .4 5.8 5.9 5.7 6.8 6.6 6.0 6.4 5.7 7.46 .0 5.4 6.5 6.0 6.8 5.8 6.3 6.0 6.3 5.65 .3 6.4 5.7 6.7 6.2 5.6 6.0 6.7 6.7 6.05 .6 6.2 6.1 5.3 6.2 6.8 6.6 4.7 5.7 5.75 .8 5.3 7.0 6.0 6.0 5.9 5.4 6.0 5.2 6.06 .3 5.7 6.8 6.1 4.5 5.6 6.3 6.0 5.8 6.3根据上面的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绘制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估计在这块试验田里长度在5.75~6.35 cm之间的麦穗所占的百分比.答案:分布表见解析,直方图见解析,41%分析:首先计算出极差,从而确定组距,再决定分点,最后统计频数,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由频率分布表可得试验田里长度在5.75~6.35 cm之间的麦穗所占的百分比.解:(1)计算极差:7.4-4.0=3.4.(2)决定组距与组数:≈11.3,需分为12组,组数合适,所以取组距为0.3,组数为12.若取组距为0.3,因为3.40.3(3)决定分点: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1小组的起点稍微减小一点,那么所分的12个小组可以是3.95~4.25,4.25~4.55,4.55~4.85,…,7.25~7.55.(4)列频率分布表:(5)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从表中看到,样本数据落在5.75~6.35之间的频率是0.28+0.13=0.41,于是可以估计,在这块试验田里长度在5.75~6.35 cm之间的麦穗约占41%.小提示:本题考查绘制频率分布表及频率分布直方图及其应用,属于基础题.19、一汽车厂生产A、B、C三类轿车,每类轿车均有舒适型和标准型两种型号,某月的产量如下表所示(单位:辆):按类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个月生产的轿车中抽取50辆,其中有A类轿车10辆.(1)求z的值;(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C类轿车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应如何抽取?答案:(1)400;(2)抽取2辆舒适型轿车,3辆标准型轿车.分析:(1)根据给定数据,结合分层抽样的比例求出本月生产的轿车数即可求解作答.(2)由(1)的结论,再按分层抽样的比例计算作答.(1)设该厂本月生产轿车n辆,依题意,得50n =10100+300,解得n=2000,则z=2000-100-300-150-450-600=400,所以z的值是400.(2)设所抽样本中有m辆舒适型轿车,因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C类轿车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则4001000=m5,解得m=2,所以在C类轿车中抽取2辆舒适型轿车,3辆标准型轿车.。
高考数学真题汇编9 统计 文(解析版)一、选择题 1.【2012高考新课标文3】在一组样本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n ≥2,x 1,x 2,…,x n 不全相等)的散点图中,若所有样本点(x i ,y i )(i =1,2,…,n )都在直线y =12x +1上,则这组样本数据的样本相关系数为(A )-1 (B )0 (C )12(D )1【答案】D【解析】根据样子相关系数的定义可知,当所有样本点都在直线上时,相关系数为1,选D. 2.【2012高考山东文4】 (4)在某次测量中得到的A 样本数据如下:82,84,84,86,86,86,88,88,88,88.若B 样本数据恰好是A 样本数据都加2后所得数据,则A ,B 两样本的下列数字特征对应相同的是(A)众数 (B)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答案】D【解析】法一:数据A 的众数为88,中位数为86,数据B 为:84,86,86,88,88,88,90,90,90,90,众数为90,中位数88,显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不同,只有标准差相同,选D.另法二:设A 样本的数据为变量为X ,B 样本的数据为变量为Y ,则满足2+=X Y ,根据方差公式可得DX X D DY =+=)2(,所以方差相同,标准差也相同,选D. 3.【2012高考四川文3】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解机动车驾驶员(简称驾驶员)对某新法规的知晓情况,对甲、乙、丙、丁四个社区做分层抽样调查。
假设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为N ,其中甲社区有驾驶员96人。
若在甲、乙、丙、丁四个社区抽取驾驶员的人数分别为12,21,25,43,则这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N 为( )A 、101B 、808C 、1212D 、2012 【答案】B【解析】根据分层抽样的概念知N432521129612+++=,解得808=N ,故选B 4.【2012高考陕西文3】对某商店一个月内每天的顾客人数进行了统计,得到样本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改样本的中位数、众数、极差分别是 ( )A .46,45,56B .46,45,53C .47,45,56D .45,47,53A .【答案】A.【解析】根据茎叶图可知样本中共有30个数据,中位数为46,出现次数最多的是45,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为68-12=56.故选A.5.【2012高考江西文6】小波一星期的总开支分布图如图1所示,一星期的食品开支如图2所示,则小波一星期的鸡蛋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为A.30%B.10%C.3%D.不能确定 【答案】C【解析】由图2可知,鸡蛋占食品开支的比例为%105080100403030=++++,结合图1可知小波在一个星期的鸡蛋开支占总开支的比例为%3%10%30=⨯,选C.6.【2012高考湖南文5】设某大学的女生体重y (单位:kg )与身高x (单位:cm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x i ,y i )(i=1,2,…,n ),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0.85x-85.7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y 与x 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B.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x ,y )C.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增加1cm ,则其体重约增加0.85kgD.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为170cm ,则可断定其体重必为58.79kg 【答案】D【解析】由回归方程为y =0.85x-85.71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y 与x 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由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得过程知ˆ()ybx a bx y bx a y bx =+=+-=-,所以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x ,y ),利用回归方程可以预测估计总体,所以D 不正确. 【点评】本题组要考查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最小二乘法及正相关、负相关的概念,并且是找不正确的答案,易错.7.【2012高考湖北文2】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的频数如下表则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的频率为A 0.35B 0.45C 0.55D 0.65 2【答案】B【解析】由频率分布表可知: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内的頻数为2+3+4=9,样本总数为23454220+++++=,故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内频率为90.4520=.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表的应用,频率的计算.对于頻数、频率等统计问题只需要弄清楚样本总数与各区间上样本的个数即可,用区间上样本的个数除以样本总数就可得到相应区间上的样本频率.来年需注意频率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表的结合考查. 二、填空题8.【2012高考广东文13由正整数组成的一组数据1234,,,x x x x ,其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2,且标准差等于1,则这组数据为 .(从小到大排列) 【答案】1,1,3,3【解析】不妨设1234x x x x ≤≤≤,*1234,,,x x x x ∈N ,依题意得12348x x x x +++=,222212341[(2)(2)(2)(2)]14s x x x x =-+-+-+-=, 即22221234(2)(2)(2)(2)4x x x x -+-+-+-=,所以43x ≤则只能121x x ==,343x x ==,则这组数据为1,1,3,3。
高考数学最新真题专题解析—统计(新高考卷)【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I 卷 【母题题文】一支医疗团队研究某地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与当地居民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分为良好和不够良好两类)的关系,在已患该疾病的病例中随机调查了100例(称为病例组),同时在未患该疾病的人群中随机调查了100人(称为对照组),得到如下数据:不够良好 良好 病例组 40 60 对照组1090异⋅(2)从该地的人群中任选一人,A 表示事件“选到的人卫生习惯不够良好”,B 表示事件“选到的人患有该疾病”,P(B|A)与P(B|A)P(B|A)的比值是卫生习惯不够良好对患该疾病风险程度的一项度量指标,记该指标为R . (i)证明:R =P(A|B).P(A|B)P(A|B)(ii)利用该调查数据,给出P(A|B),P(A|B)的估计值,并利用(i)的结果给出R 的估计值.附:K 2=n(ad−bc)2(a+b)(c+d)(a+c)(b+d),P(K 2≥k)0.050 0.010 0.001 k3.8416.63510.828【答案】解:(1)得到2×2联表如下:不够良好 良好 总计 病例组 40 60 100 对照组 10 90 100 总计50150200∵K 2=200×(40×90−60×10)2100×100×50×150=24>10.828∴有99%的把握认为患该疾病群体与未患该疾病群体的卫生习惯有差异; (2)(i)证明:∵P(B|A)=P(BA)P(A),P(B|A)=P(BA)P(A),P(B|A)=P(BA)P(A),P(B|A)=P(B A)P(A), ∴R =P(B|A)P(B|A)P(B|A)P(B|A)=P(BA)P(A)P(BA)P(A)÷P(BA)P(A)P(B A)P(A)=P(BA)P(BA)·P(B A)P(BA)又∵P(A|B)=P(AB)P(B),P(A|B)=P(AB)P(B),P(A|B)=P(A B)P(B),P(A|B)=P(AB)P(B),∴P(A|B)·P(A|B)P(A|B)=P(AB)P(B)P(AB)P(B)·P(A B)P(B)P(AB)P(B)=P(AB)·P(A B)P(AB)=P(BA)·P(B A)P(BA),∴R =P(A|B)·P(A|B)P(A|B)(ii)∵P(A|B)=P(AB)P(B)=40100=25,P(A|B)=P(AB)P(B)=60100=35,P(A|B)=P(A B)P(B)=90100=910,P(A|B)=P(AB)P(B)=10100=110∴P(A|B)P(A|B)⋅P(A|B)P(A|B)=2535×910110=6∴R =P(A|B).P(A|B)P(A|B)=6即P(A|B)=25,P(A|B)=110,R 的估计值为6. 【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II 卷 【母题题文】在某地区进行某种疾病调查,随机调查了100位这种疾病患者的年龄,得到如下样本数据频率分布直方图.(1)估计该地区这种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 (同一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2)估计该地区以为这种疾病患者年龄位于区间[20,70)的概率;(3)已知该地区这种疾病患者的患病率为0.1%,该地区年龄位于区间[40,50)的人口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16%,从该地区选出1人,若此人的年龄位于区间[40,50),求此人患这种疾病的概率(精确到0.0001).【答案】解:(1)平均年龄x=(5×0.001+15×0.002+25×0.012+35×0.017+45×0.023+55×0.020+65×0.017+75×0.006+85×0.002)×10=47.9(岁)(2)设A={一人患这种疾病的年龄在区间[20,70)},则P(A)=1−P(A)=1−(0.001+0.002+0.006+0.002)×10=1−0.11=0.89(3)设B={任选一人年龄位于区间[40,50)},C={任选一人患这种疾病},则由条件概率公式,得P(C|B)=P(BC)P(B)=0.1%×0.023×1016%=0.001×0.230.16=0.0014375≈0.0014.【命题意图】1.考察频率分布直方图。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一组数据由10个数组成,将其中一个数由4改为1,另一个数由6改为9,其余数不变,得到新的10个数,则新的一组数的方差相比原先一组数的方差的增加值为()A.2B.3C.4D.5答案:B分析:先判断出平均数不变,然后分别表示出原先一组数的方差和新数据的方差,作差化简即可得到答案.一个数由4改为1,另一个数由6改为9,故该组数据的平均数x不变,设没有改变的八个数分别为x1,x2,x3,⋯,x8,原先一组数的方差s12=110[(x1−x)2+(x2−x)2+(x3−x)2+⋯+(x8−x)2+(4−x)2+(6−x)2],新数据的方差s22=110[(x1−x)2+(x2−x)2+(x3−x)2+⋯+(x8−x)2+(1−x)2+(9−x)2所以s22−s12=110[(1−x)2+(9−x)2−(4−x)2−(6−x)2]=110(1−2x+x2+81−18x+x2−16+8x−x2−36+12x−x2)=3,故选:B.小提示:关键点点睛:该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的求解,正确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2、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锻炼身体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课外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该校学生一周进行课外锻炼的时间的第40百分位数是()A.8.5B.8C.7D.9答案:A分析:根据百分位数的求法计算即可.抽取的学生人数为6+10+9+8+7=40.由40%×40=16,故第40百分位数为所有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的第16项与第17项数据的平均数,=8.5.即8+92故选: A.3、某单位有男职工56人,女职工42人,按性别分层,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职工中抽出一个样本,如果样本按比例分配,男职工抽取的人数为16人,则女职工抽取的人数为()A.12B.20C.24D.28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分层抽样的计算方法,即可求解.根据题意,设抽取的样本人数为n,=16,所以n=28,因此女职工抽取的人数为28−16=12(人).因男职工抽取的人数为56n56+42故选:A.4、某班有48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统计出平均分为70分,方差为75,后来发现有2名同学的分数登错了,甲实得80分,却记了50分,乙得70分却记了100分,更正后平均分和方差分别是()A.70,75B.70,50C.75,1.04D.65,2.35答案:B分析:由数据可知平均分不变,结合方差公式,写出更正前和更正后的方差表达式,即可求出更正后的方差.因甲少记了30分,乙多记了30分,故平均分不变,设更正后的方差为s2,由题意得,s2=148[(x1-70)2+(x2-70)2+…+(80-70)2+(70-70)2+…+(x48-70)2],而更正前有:75=148[(x1-70)2+(x2-70)2+…+(50-70)2+(100-70)2+…+(x48-70)2],化简整理得s2=50.故选:B.5、演讲比赛共有9位评委分别给出某选手的原始评分,评定该选手的成绩时,从9个原始评分中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得到7个有效评分.7个有效评分与9个原始评分相比,不变的数字特征是A.中位数B.平均数C.方差D.极差答案:A分析:可不用动笔,直接得到答案,亦可采用特殊数据,特值法筛选答案.设9位评委评分按从小到大排列为x1≤x2≤x3≤x4⋯≤x8≤x9.则①原始中位数为x5,去掉最低分x1,最高分x9,后剩余x2≤x3≤x4⋯≤x8,中位数仍为x5,∴A正确.②原始平均数x=19(x1+x2+x3+x4⋯+x8+x9),后来平均数x′=17(x2+x3+x4⋯+x8)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较大,∴x与x′不一定相同,B不正确③S2=19[(x1−x̅)2+(x1−x̅)2+⋯+(x9−x̅)2]s′2=17[(x2−x′)2+(x3−x′)2+⋯+(x8−x′)2]由②易知,C不正确.④原极差=x9−x1,后来极差=x8−x2可能相等可能变小,D不正确.小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极差本质的理解.6、已知100个数据的第75百分位数是9.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100个数据中一定有75个数小于或等于9.3B.把这1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9.3是第75个数据C.把这1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9.3是第75个与第76个数据的平均数D.把这1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9.3是第75个与第74个数据的平均数答案:C分析:举反例否定选项AB;依据第75百分位数的定义去判断选项CD.若100个数据全为9.3,满足题意,但不满足选项A,故A错误;当这100个数据均为9.3时,把这1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9.3不一定是第75个数据.选项B判断错误;把这1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9.3是第75个与第76个数据的平均数.则选项C判断正确,选项D判断错误.故选:C7、抽样统计甲射击运动员10次的训练成绩分别为86,85,88,86,90,89,88,87,85,92,则这10次成绩的80%分位数为()A.88.5B.89C.91D.89.5答案:D分析: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计算10×80%=8,得到答案.甲射击运动员10次的训练成绩从小到大分别为:85,85,86,86,87,88,88,89,90,92.=89.5.10×80%=8,这10次成绩的80%分位数为:89+902故选:D.8、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A.为了了解一批头盔的抗压能力,采用普查的方式B.为了了解一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采用普查的方式C.为了了解一条河流的水质,采用抽查的方式D.为了了解一个寝室的学生(共5个人)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采用抽查的方式答案:C分析:根据抽查和普查的特点,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判断和选择.对于选项A ,采用普查的方式测试头盔的抗压能力,成本较高,不适合,故A 错误;对于选项B ,采用普查的方式测试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较为繁琐且工作量较大,不适合,故B 错误;对于选项C ,采用抽查的方式了解河流的水质,适合,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为了了解5个人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适合采用普查的方式,故D 错误.故选:C .9、关于圆周率π,数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很有创意的求法,如著名的浦丰实验和查理斯实验.受其启发,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下面的实验来估计π的值:先请全校m 名同学每人随机写下一个都小于1的正实数对(x,y );再统计两数能与1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对(x,y )的个数a ;最后再根据统计数a 估计π的值,那么可以估计π的值约为( )A .4a mB .a+2mC .a+2m mD .4a+2m m答案:D解析:由试验结果知m 对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y ,满足{0<x <10<y <1,面积为1,再计算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对(x,y),满足条件的面积,由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出所取的点在圆内的概率是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即可估计π的值.解:根据题意知,m 名同学取m 对都小于1的正实数对(x,y ),即{0<x <10<y <1, 对应区域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面积为1,若两个正实数x,y 能与1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则有{x 2+y 2<1x +y >10<x <10<y <1, 其面积S =π4−12;则有a m =π4−12,解得π=4a+2m m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线性规划可行域问题及随机模拟法求圆周率的几何概型应用问题. 线性规划可行域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可以直接解出可行域的面积;求解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时,关键是弄清某事件对应的面积,必要时可根据题意构造两个变量,把变量看成点的坐标,找到试验全部结果构成的平面图形,以便求解.10、某个高级中学组织物理、化学学科能力竞赛,全校1000名学生都参加两科考试,考试后按学科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淘汰的这四个等级,现有某考场的两科考试数据统计如下,其中物理科目成绩为二等奖的考生有12人.如果以这个考场考生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去估计全校考生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分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该考场化学考试获得一等奖的有4人;②全校物理考试获得二等奖的有240人;③如果采用分层抽样从全校抽取200人,则化学考试被淘汰78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答案:C分析:由物理二等奖的人数和频率可得该考场总共人数,乘以化学考试获得一等奖的频率可判断①;计算出全校获得物理考试二等奖的频率和总人数相乘可判断②;采用分层抽样从全校抽取200人,乘以化学考试被淘汰的人数的频率可判断③.=50,所以该考场总共有50人,所以化学考试获得一等奖的有50⋅(1−0.16−0.38−0.38)=由于121−0.4−0.1−0.264人,所以①正确;全校获得物理考试二等奖的有1000×0.24=240人,所以②正确;如果采用分层抽样从全校抽取200人,则化学考试被淘汰的人数为200×0.38=76人,所以③错误.故选:C.填空题11、某校举行了一次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满分10分,有10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已知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比赛结束后统计这10名同学得分情况如折线图所示,若这10名同学成绩的极差为a,平均数为b,则a+b=___________.答案:13.7分析:先根据折线统计图求出这10名同学的成绩,然后根据极差和平均数的定义可求出a,b,从而可求出a+b 由题意知,这10名同学的成绩为3,6,6,6,6,6,7,8,9,10,=6.7,则极差a=10−3=7,平均数b=3+6×5+7+8+9+1010所以a+b=13.7.所以答案是:13.712、某汽车研究院现有300名研究员,他们的学历情况如图所示该研究院今年计划招聘一批新研究员,并决定不再招聘本科生,且使得招聘后本科学历的研究员比例下降到15%,硕士学历的研究员比例不变,则该研究院今年计划招聘的硕士学历的研究员人数为______.答案:40分析:根据题意,设今年招聘的硕士生x人,博士生y人,由扇形图分析可得现有本科生和硕士生的人数,进而可得方程组,变形解可得x的值,即可得答案.解:根据题意,设今年招聘的硕士生x人,博士生y人,又由现有研究员300人,其中本科生300×20%=60人,硕士生300×40%=120人,则有{60300+x+y=0.15120+x 300+x+y =0.4,解得{x=40y=60;所以答案是:40.13、已知一组数据6,7,8,8,9,10,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答案:√153分析:利用标准差公式求解.由题意可知,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6+7+8+8+9+10)=8所以该组数据的方差为s2=16×((6−8)2+(7−8)2+...+(10−8)2)=53故该组数据的标准差是√153.所以答案是:√153.14、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该调查中,得到的数据为______.(填“观测数据”或“实验数据”)答案:观测数据.分析:根据数据收集的方式,结合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定义,即可求解.由题意,从课外阅读的学生中﹐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这个数据为观测数据.所以答案是:观测数据.15、某市A、B、C三个区共有高中学生20000人,其中A区高中学生70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区所有高中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00人的样本进行学习兴趣调查,则A区应抽取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0分析:根据总体数和要抽取的样本数,得到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利用这个概率乘以A区的人数,得到A区要抽取的人数.解:由题意知A区在样本中的比例为700020000∴A区应抽取的人数是700020000×600=210.所以答案是:210.解答题16、某校医务室随机抽查了高一10位男同学的体重(单位:kg)如下:74 ,71,72,68,76,73,67,70,65,74.(1)估计高一所有男同学体重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2)高一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中,位于[x̅-s,x̅+s]内的有几个?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答案:(1)答案见解析;(2)7个, 70%.分析:(1)直接利用平均数公式计算平均数,对这10个数排列,位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利用方差公式直接求方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为标准差;(2)由(1)可知[x̅−s,x̅+s]=[71−√11,71+√11],从而可求得结果(1)这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的平均数x̅=110×(74+71+72+68+76+73+67+70+65+74)=71.将这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按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得65,67,68,70,71,72,73,74,74,76,位于中间的两个数是71,72,所以这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的中位数为71+722=71.5,这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的方差s2=110×[(74-71)2+(71-71)2+(72-71)2+(68-71)2+(76-71)2+(73-71)2+(67-71)2+(70-71)2+(65-71)2+(74-712)]=11,标准差s=√s2=√11.(2)因为[x̅−s,x̅+s]=[71−√11,71+√11],所以数据74,71,72,68,76,73,67,70,65,74中,有7个数据位于区间[71−√11,71+√11]内,所占的百分比为70%.17、对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进行统计,随机抽取M名学生,得到这M名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根据此数据作出了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所示:合计M 1(1)求表中M,p及图中a的值;(2)若该校高三学生有240人,试估计该校高三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在区间[10,15)内的人数.答案:(1)M=40,p=0.10,a=0.12(2)60分析:(1)根据频率除以组距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解得M,由频数之和为40求出m,再根据p=mM可得答案;(2)计算出分组[10,15)内的频率,可估计该校高三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在区间[10,15)内的人数.(1)由分组[10,15)的频数是10,频率是0.25,知10M=0.25,解得M=40,因为频数之和为40,所以10+24+m+2=40,得m=4,p=mM =440=0.10.因为a是对应分组[10,15)的频率与组距的商,所以a=2440×5=0.12.(2)因为该校高三学生有240人,分组[10,15)的频率是0.25,所以估计该校高三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在区间[10,15)内的人数为240×0.25=60.18、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增进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党史的了解.某单位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以支部为单位参加比赛.现把50名党员的成绩绘制了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求a的值及这50名党员成绩的众数;(2)试估计此样本数据的第90百分位数.答案:(1)a=0.020,众数为75(2)93.75分析:(1)利用频率和为1列方程即可求得a的值;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即可求得这50名党员成绩的众数;(2)依据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即可求得此样本数据的第90百分位数.(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得:(0.004+0.006+a+0.030+0.024+0.016)×10=1,解得a=0.020.=75.由众数概念可知,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所以众数为70+802(2)前5个小组的频率之和是(0.004+0.006+0.020+0.030+0.024)×10=0.84,所以第90百分位数在第六小组[90,100]内,设其为x,则0.84+(x−90)×0.016=0.90,解得x=93.75,则可以估计此样本数据的第90百分位数为93.75.19、某学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关于当年校服流行颜色的调查,调查者在该学校附近的公交站询问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并进行统计,根据这次统计结果,选出的服装颜色的众数是蓝白搭配.而当年学校发布的调查结果是灰白搭配.(1)兴趣小组的调查结果是否代表该学校所有师生的看法?(2)你认为这两种调查的差异是由什么引起的?答案:(1)不能代表该学校所有师生的看法(2)调查样本容量的大小及代表性分析:(1)由于统计数据不具有一般性,分析即可得答案(2)根据样本容量的大小及代表性,分析即可得答案.(1)不能代表该学校所有师生的看法.根据统计样本可知,此统计数据不具有一般性,因而不能代表该学校所有师生的看法.(2)一方面是由样本的代表性所引起的,另一方面兴趣小组的调查样本远远小于学校的调查样本.调查样本容量的大小及代表性能影响统计的结果.。
第九章统计测试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①某学校高二年级共有526人,为了调查学生每天用于休息的时间,决定抽取10%的学生进行调查;②一次数学考试中,某班有10人的成绩在100分以上,32人的成绩在90~100分,12人的成绩低于90分,现从中抽取9人了解有关情况;③运动会的工作人员为参加4×100 m接力赛的6支队伍安排跑道.针对这三件事,恰当的抽样方法分别为( )A.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D.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来源】沈阳市2016-2017学年度(下)部分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高一数学试题【答案】D【解析】①某学校高二年级共有526人,为了调查学生每天用于休息的时间,决定抽取10%的学生进行调查,此项调查的总体数目较多,而且差异不大,符合系统抽样的适用范围.②一次数学月考中,某班有10人在100分以上,32人在90∼100分,12人低于90分,现从中抽取9人了解有关情况,此项抽查的总体数目较多,而且差异很大,符合分层抽样的适用范围.③运动会工作人员为参加4×100m接力赛的6支队伍安排跑道,此项抽查,的总体个数不多,而且差异不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适用范围.本题选择D选项.2.某工厂对一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右图是根据抽样检测后的产品净重(单位:克)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产品净重的范围是[96,106],样本数据分组为[96,98),[98,100),[100,102),[102,104),[104,106],已知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个数是36,则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 ).A.90 B.75 C.60 D.45【答案】A【解析】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频率为(0.050+0.100)×2=0.3,频数为36,∴样本总数为.∵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频率为(0.100+0.150+0.125)×2=0.75,∴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为120×0.75=90.3.某中学有高中生3000人,初中生2000人,男、女生所占的比例如下图所示.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已知从高中生中抽取女生21人,则从初中生中抽取的男生人数是()A.12B.15C.20D.21【来源】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考数学(文)试题【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确定分层抽样的抽取比例,然后求解初中生中抽取的男生人数即可.详解:因为分层抽样的抽取比例为211 30000.7100=⨯,所以初中生中抽取的男生人数是20000.612100⨯=人.本题选择A选项.4.某影院有60排座位,每排70个座号,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会后留下座号为15的所有听众60人进行座谈,这是运用了( )A .抽签法B .随机数法C .系统抽样法D .分层抽样法【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答案】C【解析】∵听众人数比较多,∵把每排听众从1到70号编排,要求每班编号为15的同学留下进行交流,这样选出的样本是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故选C.5.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某项测试中的6次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12,x x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项测试成绩的平均数,2212,s s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项测试成绩的方差,则有( )A .221212,x x s s ><B .221212,x x s s =>C .221212,x x s s ==D .221212,x x s s =<【来源】2018年春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二章 统计【答案】D【解析】由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某项测试中的6次成绩的茎叶图可得,1914151516216x +++++==15,2813151517226x +++++==15, 2116s =×[(-6)2+(-1)2+02+02+12+62]=2237136s =,×[(-7)2+(-2)2+02+02+22+72]=533. 所以 221212,x x s s =<.选D .6.(2016•浦东新区一模)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y|的值为()A.1 B.2 C.3 D.4【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景洪市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带解析)【答案】D【解析】由题意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可得:x+y=20,(x﹣10)2+(y﹣10)2=8,解这个方程组需要用一些技巧,因为不要直接求出x、y,只要求出|x﹣y|,设x=10+t,y=10﹣t,由(x﹣10)2+(y﹣10)2=8得t2=4;∴|x﹣y|=2|t|=4,故选D.7.为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政府从2001年起就通过相关扶植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下面的图表反映了该产业发展的相关信息:2019年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图根据上述图表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2018年4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高于产量B.2017年3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不超过3.4万辆C.2019年2月份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低于1万辆D.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70万辆【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5月学习质量针对性检测理科数学试题【答案】C【解析】由图表可知:对于选项A中,2018年4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8.2万辆,产量为8.1万辆,所以是正确的;对于选项B中,2017年3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为6.83.312.05≈万辆,所以是正确的;对于选项C中,2019年2月份我国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为5.325% 1.325⨯=万辆,所以不正确;对于D中,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25.677.671.617≈万辆,所以是正确的,故选C.8.某厂家生产甲、乙、丙三种不同类型的饮品・产量之比为2:3:4.为检验该厂家产品质量,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72的样本,则样本中乙类型饮品的数量为()A.16 B.24 C.32 D.48【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答案】B【解析】因为分层抽样总体和各层的抽样比例相同,所以各层在总体的比例与在样本的比例相同,所以样本中乙类型饮品的数量为37224234⨯=++.故选B.9.某校高一年级某班共有60名学生,现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6名学生做“跑操与健康”的调查,为此将学生编号为1,2,...,60,选取的这6名学生的编号可能是()A.1,2,3,4,5,6B.6,16,26,36,46,56C.1,2,4,8,16,32D.3,9,13,27,36,54【来源】201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A(带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系统抽样的定义,从60名学生中抽取6名学生,编号的间隔为60106=,∴编号组成的数列应是公差为10的等差数列,故选B.10.将参加数学竞赛决赛的名同学编号为001,002,,500,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且随机抽到的号码为005,这500名同学分别在三个考试点考试,从001到200在第一考点,从201到365在第二考点,从366到500在第三考点,则第二考点被抽中的人数为()A.15B.16C.17D.18【来源】江西省新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数学试题【答案】C【解析】系统抽样的分段间隔为5001050=,在随机抽样中,首次抽到005号,以后每隔10个号抽到一个人,则,在201至365号中共有17人被抽中,其编号分别为205,215,225,,365⋯.故选C11.一个蜂巢里有1只蜜蜂,第一天,它飞出去带回了5个伙伴;第二天,6只蜜蜂飞出去各自带回了5个伙伴........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那么第6天所有的蜜蜂归巢后,蜂巢中共有蜜蜂多少只()A.()666161--B.66C.36D.26【来源】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答案】B【解析】第一天归巢后共有6个,第二天归巢后,共有26656+⨯=,第三天归巢后,共有3363656+⨯=,以此类推,第六天归巢后,共有66,故选B.12.甲、乙两名选手参加歌手大赛时,5名评委打的分数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s1,s2分别表示甲、乙选手分数的标准差,则s1与s2的关系是( ).A.s1>s2B.s1=s2C.s1<s2D.不确定【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答案】C【解析】乙选手分数的平均数分别为7885848192767780949384,84, 55++++++++====因此s1<s2,选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3.某校女子篮球队7名运动员身高(单位:cm)分布的茎叶图如图,已知记录的平均身高为175 cm,但记录中有一名运动员身高的末位数字不清晰,如果把其末位数字记为x,那么x的值为________.【来源】9-3用样本估计总体(高效训练)-2019版导学教程一轮复习数学(人教版)【答案】2【解析】由题意,可得1170(12451011)1757x+++++++=,即1(33)57x+=,解得2x=.14.某校高三年级500名学生中,血型为O型的有200人,A型的有125人,B型的有125人,AB型的有50人.为研究血型与色弱之间的关系,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500名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则应抽取____名血型为AB的学生.【来源】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答案】6【解析】由题意603 50025=,故AB型血抽:350625⨯=人.15.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按照AQI大小分为六级: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一环保人士记录去年某地某月10天的AQI的茎叶图如图.利用该样本估计该地本月空气质量优良(100AQI≤)的天数(按这个月总共30天计算)为________.【来源】步步高高一数学暑假作业:作业7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答案】18【解析】根据茎叶图中,可得该样本中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2,空气质量良的天数为4, 故该样本中空气质量优良的频率为63105=,估计该地本月空气质量优良的频率为35, 从而估计该地本月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为330185⨯=. 16.校开展“爱我南阳、爱我家乡”摄影比赛,9位评委为参赛作品A 给出的分数如茎叶图所示.记分员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得平均分为91,复核员在复核时,发现有一个数字(茎叶图中的x)无法看清,若记分员计算无误,则数字x 应该是__________.【来源】2011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卷【答案】1【解析】由题意可知17(89+89+92+93+m +92+91)=91,解得x =91,所以x =1,故选A. 三.解答题(17题10分,其余12分/题,共70分)17.某校高二某班的一次数学测试成绩的茎叶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可见部分如图所示.据此解答如下问题:(1)计算频率分布直方图中)8090,⎡⎣间的矩形的高;(2)根据茎叶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次测试的平均分.【来源】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二章 统计单元测评【答案】(1)0.016 ; (2)73.8分.【解析】(1)设该班的数学测试成绩统计的人数为m ,则由茎叶图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第一个矩形框知,2m =0.008×10,得到m =25,所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80,90)间的矩形的高为252112510-⨯=0.016. (2)设这次测试的平均分为,则=55×0.08+65×0.28+75×0.4+85×0.16+95×0.08=73.8, 所以,根据茎叶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次测试的平均分为73.8分.18.一微商店对某种产品每天的销售量(x 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数据统计分析,并得出了该月销售量的直方图(一个月按30天计算)如图所示.假设用直方图中所得的频率来估计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 的值;(2)求日销量的平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3)若微商在一天的销售量超过25件(包括25件),则上级商企会给微商赠送100元的礼金,估计该微商在一年内获得的礼金数.【来源】河北省枣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答案】(1)0.02;(2)22.5;(3)10800元【解析】(1)由题意可得()110.010.060.070.0450.025a ⎡⎤=-+++⨯=⎣⎦ (2)根据已知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日销售量的平均值为()12.50.0117.50.0622.50.0727.50.0432.50.02522.5⨯+⨯+⨯+⨯+⨯⨯=.(3)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日销售量超过25件(包括25件)的天数为()0.040.025309+⨯⨯=,可获得的奖励为900元,依次可以估计一年内获得的礼金数为9001210800⨯=元.19.为了了解某地区高三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查了该地区100名年龄为17.5岁~18岁的男生体重(kg),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求:(1)根据直方图可得这100名学生中体重在(56,64)的学生人数.(2)请根据上面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该地区17.5-18岁的男生体重.(3)若在这100名男生中随意抽取1人,该生体重低于62的概率是多少?【来源】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八二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答案】(1)40;(2)65.2kg ;(3)P=0.28【解析】(1)根据频率直方图得,这100名学生中体重在(56,64)的学生人数为:(0.030.052007)21000.410040+⨯+⨯⨯=⨯=(人);(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样本的平均数是:(550.01570.03590.05610.05630.07650.08670.06⨯+⨯+⨯+⨯+⨯+⨯+⨯()690.05710.04730.04750.02)265.2kg +⨯+⨯+⨯+⨯⨯=即利用平均数来衡量该地区17.5-18岁的男生体重是65.2kg ;(3)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样本数据中低于62kg 的频率是(0.010.030.052)++⨯ 20.28⨯=, ∴这100名男生中随意抽取1人,该生体重低于62kg 的概率是0.28P =.20.如图是某单位职工的月收入情况画出的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第一组的频数为4 000,请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为了分析职工的收入与年龄、学历等方面的关系,必须从样本中按月收入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在[1 500,2 000)的这组中应抽取多少人?(2)试估计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来源】河南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息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文)试题【答案】(1)20(2)17750,1962.5【解析】(1)由题知,月收入在[1000,1500)的频率为0.0008×500=0.4,又月收入在[1000,1500)的有4 000人,故样本容量n40000.4==10000.又月收入在[1500,2000)的频率为0.000 4×500=0.2,月收入在[1 500,2 000)的人数为0.2×10000=2 000,从10 000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100人,则月收入在[1500,2000)的这组中应抽取100×200010000=20(人).(2)月收入在[1000,2000)的频率为0.4+0.2=0.6>0.5,故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1500+0.50.40.0004-=1500+250=1750.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月收入在[3000,3500)的频率为()10.00080.00040.00030.000250.00015000.075-++++⨯=故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12500.417500.222500.1527500.12532500.07537500.051962.5⨯+⨯+⨯+⨯+⨯+⨯=21.某企业为了解下属某部门对本企业职工的服务情况,随机访问50名职工,根据这 50名职工对该部门的评分,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样本数据分组区间为[)[)[)[]40,50,50,60,,80,90,90,100⋯(1)求频率分布图中a 的值,并估计该企业的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80的概率;(2)从评分在[)40,60的受访职工中,随机抽取2人,求此2人评分都在[)50,60 的概率.【来源】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数学(文)试题【答案】(1)0.006,0.4; (2)310【解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100.0040.0220.0280.0220.0181a +++++=, 所以0.006a =.该企业的职工对该部分评分不低于80的概率为()100.0220.0180.4+=.(2)在[)40,60的受访职工人数为()100.0040.006505+⨯=,此2人评分都在[)50,60的概率为310. 22.某城市10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度),以[)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260,280,[]280,300分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求直方图中的值;(2)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3)在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240,260,[)260,280,[]280,300的四组用户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户居民,则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多少户?【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广东卷带解析)【答案】(1)0.0075;(2)230,224;(3)5.【解析】(1)由直方图的性质可得(0.002+0.0095+0.011+0.0125+x+0.005+0.0025)×20=1得:x=0.0075,所以直方图中x的值是0.0075. ------------- 3分(2)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是2202402+=230. ------------- 5分因为(0.002+0.0095+0.011)×20=0.45<0.5,所以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在[220,240)内,设中位数为a,由(0.002+0.0095+0.011)×20+0.0125×(a-220)=0.5得:a=224,所以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是224. ------------ 8分(3)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的用户有0.0125×20×100=25户,月平均用电量为[240,260)的用户有0.0075×20×100=15户,月平均用电量为[260,280)的用户有0. 005×20×100=10户,月平均用电量为[280,300]的用户有0.0025×20×100=5户, -------------10分抽取比例=112515105+++=15,所以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25×15=5户.-- 12分。
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某工厂一年中各月份的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收入最高值与收入最低值的比是3︰1B.结余最高的月份是7月C.1至2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与4至5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相同D.前6个月的平均收入为40万元答案:D分析:根据统计图对选项逐一分析,由此确定说法错误的选项.最高收入90万元,最低收入30万元,所以A正确.结余最高的为7月,结余60万元,所以B正确.根据两点连线的斜率可知,1至2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与4至5月份的收入的变化率相同,所以C正确.前6个月的平均收入为40+60+30+30+50+60=45万元,所以D选项错误.6故选:D2、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一共有n(n≥4,n∈Z)个小矩形,第4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其余(n−1)个,则第4个小矩形对应的频率为()小矩形面积和的37A.0.3B.0.4C.0.5D.0.7答案:A(1−x),解方程可分析:设第4个小矩形对应的频率为x,然后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和题意可得x=37得结果设第4个小矩形对应的频率为x,则其余(n−1)个小矩形对应的频率为1−x,(1−x),解得x=0.3.所以x=37故选:A.3、下列调查中,适合普查的是()A.一批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B.中国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C.你所在学校的男女同学的人数D.了解全国人民对建设高铁的意见答案:C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和普查的特点即可判断.由题调查一批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中国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全国人民对建设高铁的意见适合用抽样调查,调查所在学校的男女同学的人数适合普查.故选:C.4、m个数据的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方差为c.若将这m个数据均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一组新数据,则下列关于这组新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为a B.中位数为2b C.标准差为√2c D.方差为2c答案:B分析:m个x1,x2,⋯,x n数据的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方差为c.若将这m个数据均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一组新数据2x1,2x2,⋯,2x n,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m个x1,x2,⋯,x n数据的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方差为c.若将这m个数据均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一组新数据2x1,2x2,⋯,2x n,则由于平均数为所有数之和除以m,故平均数变为2a,故A错;中位数为这组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的那个数或中间两数和的平均数,由于每个数都变为原来2倍,所以中位数也变为原来的2倍,即2b,故B对;方差描述的是这组数的波动情况,x1,x2,⋯,x n的方差为c,则2x1,2x2,⋯,2x n的方差为22c=4c,标准差为√22c=2c,故C,D错;故选:B小提示:熟悉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特别是一组数据扩大某个倍数或增加某个数值的情况下,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的变化.5、抽样统计甲射击运动员10次的训练成绩分别为86,85,88,86,90,89,88,87,85,92,则这10次成绩的80%分位数为()A.88.5B.89C.91D.89.5答案:D分析: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计算10×80%=8,得到答案.甲射击运动员10次的训练成绩从小到大分别为:85,85,86,86,87,88,88,89,90,92.10×80%=8,这10次成绩的80%分位数为:89+90=89.5.2故选:D.6、某汽车制造厂分别从A,B两类轮胎中各随机抽取了6个进行测试,下面列出了每一个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单位:103km).A类轮胎:94,96,99,99,105,107.B类轮胎:95,95,98,99,104,109.根据以上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众数小于B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众数B.A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等于B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C.A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大于B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D.A类轮胎的性能更加稳定答案:D分析:根据众数、极差、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即可求解.解:对A:A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众数为99,B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众数为95,选项A错误;对B:A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为13,B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极差为14,选项B错误.对C :A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为100+−6−4−1−1+5+76=100,B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平均数为100+−5−5−2−1+4+96=100,选项C 错误.对D :A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方差为(94−100)2+(96−100)2+(99−100)2×2+(105−100)2+(107−100)26=643,B 类轮胎行驶的最远里程的方差为(95−100)2×2+(98−100)2+(99−100)2+(104−100)2+(109−100)26=763>643,故A 类轮胎的性能更加稳定,选项D 正确. 故选:D.7、关于圆周率π,数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很有创意的求法,如著名的浦丰实验和查理斯实验.受其启发,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下面的实验来估计π的值:先请全校m 名同学每人随机写下一个都小于1的正实数对(x,y );再统计两数能与1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对(x,y )的个数a ;最后再根据统计数a 估计π的值,那么可以估计π的值约为( ) A .4am B .a+2mC .a+2m mD .4a+2m m答案:D解析:由试验结果知m 对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y ,满足{0<x <10<y <1,面积为1,再计算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对(x,y),满足条件的面积,由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出所取的点在圆内的概率是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即可估计π的值.解:根据题意知,m 名同学取m 对都小于1的正实数对(x,y ),即{0<x <10<y <1,对应区域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面积为1,若两个正实数x,y 能与1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则有{x 2+y 2<1x +y >10<x <10<y <1,其面积S =π4−12;则有am=π4−12,解得π=4a+2m m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线性规划可行域问题及随机模拟法求圆周率的几何概型应用问题. 线性规划可行域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可以直接解出可行域的面积;求解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时,关键是弄清某事件对应的面积,必要时可根据题意构造两个变量,把变量看成点的坐标,找到试验全部结果构成的平面图形,以便求解.8、数据x1,x2,x3,…,x m的平均数为x,数据y1,y2,y3,…,y n的平均数为y,则数据x1,x2,x3,…,x m,y1,y2,y3,…,y n的平均数为()A.xn +ymB.xm+ynC.nx+mym+n D.mx+nym+n答案:D分析: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由题意得:x1+x2+x3+⋯+x m=mx,y1+y2+y3+⋯+y n=ny,所以x1+x2+x3+⋯+x m+y1+y2+y3+⋯+y nm+n =mx+nym+n故选:D多选题9、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地产市场造成明显的冲击,如图为某市2020年国庆节7天假期的楼房认购量与成交量的折线图,某同学根据折线图对这7天的认购量(单位:套)与成交量(单位:套)作出如下判断,则判断正确的是()A.日成交量的中位数是16B.日成交量超过平均成交量的只有1天C.10月7日认购量量的增长率大于10月7日成交量的增长率D.日认购量的方差大于日成交量的方差答案:BD解析:根据拆线图判断各数据特征后判断各选项.由拆线图日成交量的中位数是26,A错;日成交量均值为13+8+32+16+26+38+1667≈42.7,大于均值的只有一天,B正确;10月7日认购量量的增长率为y1=276−112112≈1.464,成交量的增长率为y2=166−3838≈3.368,显然C错;日认购量的均值为223+105+91+107+100+112+2767≈144.857,由各数据与均值的差可以看出日认购量的方差大于日成交量的方差,D正确.故选:BD.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表,考查拆线图的识别.解题关键是由拆线图得出各数据,然后求得各数据特征.如中位数,均值,增长率,方差,解题中还要善于估值,如本题中的方差,从而大致比较出大小.10、如图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其中同比=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100%,环比=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的极差为1.5% B.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的中位数为0.9% C.这13个月中,2021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最低D.2021年比2020年全国居民消费平均价格增长大于1.0%答案:AB分析:计算出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的极差,可判断A选项;利用中位数的定义可判断B选项;根据涨幅可判断C选项;利用平均数公式可判断D选项.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的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0.5%,所以其极差为1.5%,A项正确;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0.3、−0.2、0.2、0.4、0.7、0.8、0.9、1.0、1.1、1.3、1.5、1.5、2.3,其中位数为0.9%,B项正确;从环比来看,假设2020年全国居民消费平均价格为1,经计算可得2020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平均价格,C 项错误;2021年比202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平均增长为1 12(−0.3−0.2+0.4+0.9+1.3+1.1+1.0+0.8+0.7+1.5+2.3+1.5)=1112<1.0,D项错误.故选:AB.11、如图所示的两个扇形统计图分别统计了某地2010年和2020年小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的情况,已知2020年当地小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的总人数是2010年当地小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的总人数的4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20年参加音乐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是2010年参加音乐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的4倍B.这10年间,参加编程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变化最大C.2020年参加美术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少于2010年参加美术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D.相对于2010年,2020年参加不同课外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更平均答案:ABD分析:设2010年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小学生总人数为a,则2020年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小学生总人数是4a,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比例计算,并逐项检验,即可得到结果.设2010年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小学生总人数为a,则2020年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小学生总人数是4a;由统计图可知,2010年参加音乐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是a×21%=0.21a,2020年参加音乐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是4a×21%=0.84a,故A正确.这10年间参加编程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变化量为4a×32%−a×5%=1.23a,这10年间参加语言表演的小学生人数变化量为4a×20%−a×14%=0.66a,这10年间参加音乐的小学生人数变化量为4a×21%−a×21%=0.63a,这10年间参加美术的小学生人数变化量为4a×27%−a×60%=0.48a,所以这10年间参加编程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变化量最大,故B正确.2020年参加美术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为4a×27%=1.08a,2010年参加美术兴趣班的小学生人数为a×60%=0.6a,1.08a>0.6a,故C不正确,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比例分布,可知D正确.故选:ABD12、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下面叙述正确的有()A.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B.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C.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D.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5个答案:ABC分析:根据雷达图提供的数据判断各选项可得.对于选项A,由图易知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A正确;对于选项B,七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点与平均最低气温点间的距离大于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点与平均最低气温点间的距离,所以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B正确;对于选项C,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0℃,所以C正确;对于选项D,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七月、八月,共2个月份,故D错误.故选:ABC.13、PM2.5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图是某地7月1日到10日的PM2.5日均值(单位:ug/m3)的折线图,则下列关于这10天中PM2.5日均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众数为30B.中位数是31C.平均数小于中位数D.后4天的方差小于前4天的方差答案:AD分析:根据折线图,由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等概念及公式,逐项判断,即可得出结果.众数即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由折线图可得,众数为30,即A正确;中位数即是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字,将折线图中数字由小到大依次排序,得到:17,25,30,30,31,32,34,38,42,126;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字是:31,32,因此中位数为31.5,即B错;由折线图可得,平均数为:17+25+30+30+31+32+34+38+42+12610=40.5>31.5,故C错;前4天的平均数为:38+25+17+304=27.5,后4天的平均数为42+31+32+304=33.75前4天方差为:s12=(38−27.5)2+(25−27.5)2+(17−27.5)2+(30−27.5)24=58.25,后4天方差为:s22=(42−33.75)2+(31−33.75)2+(32−33.75)2+(30−33.75)24=23.1875,所以后4天的方差小于前4天的方差,故D正确.故选:A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由折线图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等,属于基础题型.填空题14、某次数学考试中20个人的成绩如下:101,103,107,110,112,113,116,123,124,125,125,125,126,128,134,135,137,139,144,148,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极差为c,则a+b+ c=___________.答案:297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和极差的定义逐个求解再求和即可由题意,a=125,b=125,c=148−101=47,故a+b+c=125+125+47=297所以答案是:29715、某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测试,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的分组依次是[20,40),[40,60),[60,80),[80,100],则可估计这次数学测试成绩的第40百分位数是_________.答案:65分析:利用百分位数的定义求解.解:成绩在[20,60)的频率是(0.005+0.01)×20=0.3,成绩在[20,80)的频率为0.3+0.02×20=0.7,所以第40百分位数一定在[60,80)内,×20=65,所以这次数学测试成绩的第40百分位数是60+0.4−0.30.4所以答案是:6516、若一组数据x1,x2,x3,⋯,x n的平均数是30,另一组数据x1+y1,x2+y2,x3+y3,⋯,x n+y n的平均数是70,则第三组数据4y1+1,4y2+1,4y3+1,⋯,4y n+1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答案:161分析:根据数据平均数计算公式可得.数据x1+y1,x2+y2,x3+y3,⋯,x n+y n共有n个,其平均数为1 n ∑(x i+y i)ni=1=1n∑x ini=1+1n∑y ini=1=30+y=70.因此y=40故数据4y1+1,4y2+1,4y3+1,⋯,4y n+1的平均数是4×40+1=161.所以答案是:161解答题17、某厂研制了一种生产高精产品的设备,为检验新设备生产产品的某项指标有无提高,用一台旧设备和一台新设备各生产了10件产品,得到各件产品该项指标数据如下:s12和s22.(1)求x,y,s12,s22;(2)判断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是否有显著提高(如果y−x≥2√s12+s2210,则认为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有显著提高,否则不认为有显著提高).答案:(1)x=10,y=10.3,s12=0.036,s22=0.04;(2)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有显著提高.分析:(1)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平均数和方差.(2)根据题目所给判断依据,结合(1)的结论进行判断.(1)x=9.8+10.3+10+10.2+9.9+9.8+10+10.1+10.2+9.710=10,y=10.1+10.4+10.1+10+10.1+10.3+10.6+10.5+10.4+10.510=10.3,s12=0.22+0.32+0+0.22+0.12+0.22+0+0.12+0.22+0.3210=0.036,s22=0.22+0.12+0.22+0.32+0.22+0+0.32+0.22+0.12+0.2210=0.04.(2)依题意,y−x=0.3=2×0.15=2√0.152=2√0.0225,2√0.036+0.0410=2√0.0076,y−x≥2√s12+s2210,所以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有显著提高.18、“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某市为了了解人们对“一带一路”的认知程度,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人举办了一次“一带一路”知识竞赛,满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认知程度高).现从参赛者中抽取了x人,按年龄分成5组,第一组:[20,25),第二组:[25,30),第三组:[30,35),第四组:[35,40),第五组:[40,45],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第一组有6人.(1)求x;(2)求抽取的x人的年龄的中位数(结果保留整数);(3)从该市大学生、军人、医务人员、工人、个体户五种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依次抽取6人,42人,36人,24人,12人,分别记为1~5组,从这5个按年龄分的组和5个按职业分的组中每组各选派1人参加知识竞赛,分别代表相应组的成绩,年龄组中1~5组的成绩分别为93,96,97,94,90,职业组中1~5组的成绩分别为93,98,94,95,90.①分别求5个年龄组和5个职业组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②以上述数据为依据,评价5个年龄组和5个职业组对“一带一路”的认知程度,并谈谈你的感想.答案:(1)总体是该中学高三年级400名学生的视力;样本是所抽取的50名学生的视力.(2)答案见解析.分析:(1)根据总体与样本的定义直接写出;(2)根据抽签法与随机数法的抽样过程写出即可.解:(1)总体是该中学高三年级400名学生的视力;样本是所抽取的50名学生的视力.(2)选择①.利用抽签法步骤如下,第一步:将这50名学生编号,编号为1,2,3, (50)第二步:将50个号码分别写在纸条上,并揉成团,制成号签.第三步:将得到的号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中,搅拌均匀.第四步:从容器中逐一抽取6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号码.对应上面6个号码的学生就是抽取的学生.选择②.利用随机数法步骤如下,第一步:将这50名学生编号,编号为01,02,03, (50)第二步:用计算机产生1~50范围内的整数随机数,把产生的随机数作为抽中的编号.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过程,直到抽足6个号码.对应上面6个号码的学生就是抽取的学生.=0.05,即可求解.解析:(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出第一组的频率,再由6x(2)设中位数为a,根据0.01×5+0.07×5+(a-30)×0.06=0.5,求解即可.(3)①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式子即可求解;②比较平均数与方差即可得出结论.=0.05,∴x=120.(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得第一组的频率为0.01×5=0.05,∴6x(2)设中位数为a,则0.01×5+0.07×5+(a-30)×0.06=0.5,∴a=95≈32,则中位数为32.3(3)①5个年龄组成绩的平均数为x1=1×(93+96+97+94+90)=94,5×[(-1)2+22+32+02+(-4)2]=6.方差为s12=15×(93+98+94+95+90)=94,5个职业组成绩的平均数为x2=15×[(-1)2+42+02+12+(-4)2]=6.8.方差为s22=15②从平均数来看两组的认知程度相同,从方差来看年龄组的认知程度更稳定(感想合理即可).当今,青少年视力水平的下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了解某中学高三年级4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测.(1)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样本各是什么?(2)在①抽签法,②随机数法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填入下面的横线上,并解答.为深入了解这5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随机抽取6人,请写出利用___9___抽取该样本的过程.。
历年(2019-2023)高考数学真题专项(概率与统计解答题)汇编考点01:统计案例及应用1.(2022高考北京卷)在校运动会上,只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参加铅球比赛,比赛成绩达到950m .以上(含950m .)的同学将获得优秀奖.为预测获得优秀奖的人数及冠军得主,收集了甲、乙、丙以往的比赛成绩,并整理得到如下数据(单位:m ):甲:9.80,9.70,9.55,9.54,9.48,9.42,9.40,935,9.30,9.25; 乙:9.78,9.56,9.51,9.36,9.32,9.23; 丙:9.85,9.65,9.20,9.16.假设用频率估计概率,且甲、乙、丙的比赛成绩相互独立. (1)估计甲在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获得优秀奖的概率;(2)设X 是甲、乙、丙在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获得优秀奖的总人数,估计X 的数学期望E (X ); (3)在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甲、乙、丙谁获得冠军的概率估计值最大?(结论不要求证明)2.(2023年全国乙卷理科)某厂为比较甲乙两种工艺对橡胶产品伸缩率的处理效应,进行10次配对试验,每次配对试验选用材质相同的两个橡胶产品,随机地选其中一个用甲工艺处理,另一个用乙工艺处理,测量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甲、乙两种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分别记为i x ,()1,2,,10i y i =⋅⋅⋅.试验结果如下:试验序号i 12345678910伸缩率i x 545 533 551 522 575 544 541 568 596 548 伸缩率i y536 527 543 530 560 533 522 550 576 536记()1,2,,10i i i z x y i =-=⋅⋅⋅,记1210,,,z z z ⋅⋅⋅样本平均数为z ,样本方差为2s . (1)求z ,2s ;(2)判断甲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较乙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是否有显著提高(如果的z ≥则认为甲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较乙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有显著提高,否则不认为有显著提高)3.(2020年高考课标Ⅰ卷理科·)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羽毛球比赛,约定赛制如下:累计负两场者被淘汰;比赛前抽签决定首先比赛的两人,另一人轮空;每场比赛的胜者与轮空者进行下一场比赛,负者下一场轮空,直至有一人被淘汰;当一人被淘汰后,剩余的两人继续比赛,直至其中一人被淘汰,另一人最终获胜,比赛结束.经抽签,甲、乙首先比赛,丙轮空.设每场比赛双方获胜的概率都为12, (1)求甲连胜四场的概率;(2)求需要进行第五场比赛的概率; (3)求丙最终获胜的概率.4.(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某厂研制了一种生产高精产品的设备,为检验新设备生产产品的某项指标有无提高,用一台旧设备和一台新设备各生产了10件产品,得到各件产品该项指标数据如下:122S . (1)求x ,y ,21S ,22S ;(2)判断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是否有显著提高(如果y x -≥则认为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有显著提高,否则不认为有显著提高).5.(2021年新高考Ⅰ卷)某学校组织“一带一路”知识竞赛,有A ,B 两类问题,每位参加比赛的同学先在两类问题中选择一类并从中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若回答错误则该同学比赛结束:若回答正确则从另一类问题中再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该同学比赛结束.A 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20分,否则得0分:B 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80分,否则得0分,己知小明能正确回答A 类问题的概率为0.8,能正确回答B 类问题的概率为0.6,且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概率与回答次序无关.(1)若小明先回答A 类问题,记X 为小明的累计得分,求X 的分布列; (2)为使累计得分期望最大,小明应选择先回答哪类问题?并说明理由.6.(2022新高考全国II 卷)在某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随机调查了100位某种疾病患者的年龄,得到如下的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估计该地区这种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 (2)估计该地区一位这种疾病患者的年龄位于区间[20,70)的概率;(3)已知该地区这种疾病的患病率为0.1%,该地区年龄位于区间[40,50)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16%.从该地区中任选一人,若此人的年龄位于区间[40,50),求此人患这种疾病的概率.(以样本数据中患者的年龄位于各区间的频率作为患者的年龄位于该区间的概率,精确到0.0001).2.(2019·全国Ⅲ·理)为了解甲、乙两种离子在小鼠体内的残留程度,进行如下试验:将200只小鼠随机分成,A B 两组,每组100只,其中A 组小鼠给服甲离子溶液,B 组小鼠给服乙离子溶液.每只小鼠给服的溶液体积相同、摩尔浓度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某种科学方法测算出残留在小鼠体内离子的百分比.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得到如下直方图:的记C为事件:“乙离子残留在体内的百分比不低于5.5”,根据直方图得到()P C的估计值为0.70.(1)求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直方图中,a b的值;(2)分别估计甲、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考点02 随机事件分布列1.(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甲、乙两个学校进行体育比赛,比赛共设三个项目,每个项目胜方得10分,负方得0分,没有平局.三个项目比赛结束后,总得分高的学校获得冠军.已知甲学校在三个项目中获胜的概率分别为0.5,0.4,0.8,各项目的比赛结果相互独立.(1)求甲学校获得冠军的概率;(2)用X表示乙学校的总得分,求X的分布列与期望.2.(2021高考北京)在核酸检测中, “k合1” 混采核酸检测是指:先将k个人的样本混合在一起进行1次检测,如果这k个人都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则检测结果为阴性,得到每人的检测结果都为阴性,检测结束:如果这k个人中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则检测结果为阳性,此时需对每人再进行1次检测,得到每人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束.现对100人进行核酸检测,假设其中只有2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假设每次检测结果准确.(I)将这100人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人,且对每组都采用“10合1”混采核酸检测.(i)如果感染新冠病毒的2人在同一组,求检测的总次数;(ii)已知感染新冠病毒的2人分在同一组的概率为111.设X是检测的总次数,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E(X).(II)将这100人随机分成20组,每组5人,且对每组都采用“5合1”混采核酸检测.设Y是检测的总次数,试判断数学期望E(Y)与(I)中E(X)的大小.(结论不要求证明)3.(2020江苏高考)甲口袋中装有2个黑球和1个白球,乙口袋中装有3个白球.现从甲、乙两口袋中各任取一个球交换放入另一口袋,重复n 次这样的操作,记甲口袋中黑球个数为n X ,恰有2个黑球的概率为n p ,恰有1个黑球的概率为n q . (1)求11p q 和22p q ;(2)求2n n p q +与112n n p q --+的递推关系式和n X 的数学期望()n E X (用n 表示).4.(2019·全国Ⅱ·理)11分制乒乓球比赛,每赢一球得1分,当某局打成10:10平后,每球交换发球权,先多得2分的一方获胜,该局比赛结束.甲、乙两位同学进行单打比赛,假设甲发球时甲得分的概率为0.5,乙发球时甲得分的概率为0.4,各球的结果相互独立.在某局双方10:10平后,甲先发球,两人又打了X 个球该局比赛结束.()1求()2P X =;()2求事件“4X =且甲获胜”的概率.5.(2019·天津·理·)设甲、乙两位同学上学期间,每天7:30之前到校的概率均为23.假定甲、乙两位同学到校情况互不影响,且任一同学每天到校情况相互独立.(Ⅰ)用X 表示甲同学上学期间的三天中7:30之前到校的天数,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Ⅱ)设M 为事件“上学期间的三天中,甲同学在7:30之前到校的天数比乙同学在7:30之前到校的天数恰好多2”,求事件M 发生的概率.考点03 相关关系与回归分析1.(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数学(理))某地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已将荒山改造成了绿水青山.为估计一林区某种树木的总材积量,随机选取了10棵这种树木,测量每棵树的根部横截面积(单位:2m )和材积量(单位:3m ),得到如下数据:样12345678910总本号i 和根部横截面积i x0.04 0.06 0.04 0.08 0080.05 0.05 0.07 0.07 0.06 0.6材积量i y0.25 0.40 0.22 0.54 0.51 0.34 0.36 0.46 0.42 0.40 3.9并计算得10101022ii i i i=1i=1i=10.038, 1.6158,0.2474xy x y ===∑∑∑.(1)估计该林区这种树木平均一棵的根部横截面积与平均一棵的材积量; (2)求该林区这种树木的根部横截面积与材积量的样本相关系数(精确到0.01);(3)现测量了该林区所有这种树木的根部横截面积,并得到所有这种树木的根部横截面积总和为2186m .已知树木的材积量与其根部横截面积近似成正比.利用以上数据给出该林区这种树木的总材积量的估计值.附:相关系数ii( 1.377)()nx x y y r --=≈∑.2.(2020年高考课标Ⅱ卷理科)某沙漠地区经过治理,生态系统得到很大改善,野生动物数量有所增加.为调查该地区某种野生动物数量,将其分成面积相近的200个地块,从这些地块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个作为样区,调查得到样本数据(x i ,y i )(i =1,2,…,20),其中x i 和y i 分别表示第i 个样区的植物覆盖面积(单位:公顷)和这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并计算得20160i ix==∑,2011200i i y ==∑,.的202180i ix x =-=∑(,2021)9000i i y y =-=∑(,201)800i i i x y x y =--=∑((.(1)求该地区这种野生动物数量的估计值(这种野生动物数量的估计值等于样区这种野生动物数量的平均数乘以地块数);(2)求样本(x i ,y i )(i =1,2,…,20)的相关系数(精确到0.01);(3)根据现有统计资料,各地块间植物覆盖面积差异很大.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以获得该地区这种野生动物数量更准确的估计,请给出一种你认为更合理的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附:相关系数r)niix y x y --∑((≈1.414.考点04 独立性检验1.(2023年全国甲卷理科·)一项试验旨在研究臭氧效应.实验方案如下:选40只小白鼠,随机地将其中20只分配到实验组,另外20只分配到对照组,实验组的小白鼠饲养在高浓度臭氧环境,对照组的小白鼠饲养在正常环境,一段时间后统计每只小白鼠体重的增加量(单位:g ).(1)设X 表示指定的两只小白鼠中分配到对照组的只数,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实验结果如下:对照组的小白鼠体重的增加量从小到大排序为:15.2 18.8 20.2 21.3 22.5 23.2 25.8 26.5 27.5 30.1 32.6 34.3 34.8 35.6 35.6 35.8 36.2 37.3 40.5 43.2对照组的小白鼠体重的增加量从小到大排序为:7.8 9.2 11.4 12.4 13.2 15.5 16.5 18.0 18.8 19.2 19.8 20.2 21.6 22.8 23.6 23.9 25.1 28.2 32.3 36.5(i )求40只小鼠体重的增加量的中位数m ,再分别统计两样本中小于m 与不小于的数据的个数,完成如下列联表:m <m ≥对照组 实验组(ii )根据(i )中的列联表,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小白鼠在高浓度臭氧环境中与正常环境中体重的增加量有差异.附:()()()()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0k0.100 0.050 0.010 ()20P k k ≥2.7063.8416.6352.(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科)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产品,产品按质量分为一级品和二级品,为了比较两台机床产品的质量,分别用两台机床各生产了200件产品,产品的质量情况统计如下表:一级品 二级品 合计 甲机床 150 50 200 乙机床 120 80 200 合计270130400(1)甲机床、乙机床生产的产品中一级品的频率分别是多少?(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甲机床的产品质量与乙机床的产品质量有差异?附: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2P K k ≥ 0.050 0.0100.001k 3.841 6.635 10.8283.(2020年高考课标Ⅲ卷理科·)某学生兴趣小组随机调查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气质量等级和当天到某公园锻炼的人次,整理数据得到下表(单位:天): 锻炼人次 空气质量等级[0,200](200,400](400,600]1(优) 2 16 25 2(良) 5 10 12 3(轻度污染) 6 7 8 4(中度污染)72(1)分别估计该市一天的空气质量等级为1,2,3,4的概率;(2)求一天中到该公园锻炼的平均人次的估计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 (3)若某天的空气质量等级为1或2,则称这天“空气质量好”;若某天的空气质量等级为3或4,则称这天“空气质量不好”.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并根据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一天中到该公园锻炼的人次与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有关?人次≤400 人次>400 空气质量好 空气质量不好附: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P (K 2≥k ) 0.050 0.010 0.001 k 38416.63510.8284.(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为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空气污染,环境监测部门对某市空气质量进行调研,随机抽查了100天空气中的PM2.5和2SO 浓度(单位:3μg/m ),得下表: 2SOPM2.5[0,50](50,150] (150,475][0,35]32184.(35,75]6 8 12 (75,115]3710(1)估计事件“该市一天空气中PM2.5浓度不超过75,且2SO 浓度不超过150”的概率; (2)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 2SOPM2.5[0,150](150,475][0,75](75,115](3)根据(2)中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市一天空气中PM2.5浓度与2SO 浓度有关?附: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2()P K k ≥ 0.050 0.010 0.001 k3.841 6.63510.8285.(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数学)为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空气污染,环境监测部门对某市空气质量进行调研,随机抽查了100天空气中的PM 2.5和2SO 浓度(单位:3μg/m ),得下表:的(1)估计事件“该市一天空气中PM 2.5浓度不超过75,且2SO 浓度不超过150”的概率; (2)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3)根据(2)中的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市一天空气中PM 2.5浓度与2SO 浓度有关?附: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考点05 概率统计综合应用1.(2023年新高考全国Ι卷)甲、乙两人投篮,每次由其中一人投篮,规则如下:若命中则此人继续投篮,若末命中则换为对方投篮.无论之前投篮情况如何,甲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6,乙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8.由抽签确定第1次投篮的人选,第1次投篮的人是甲、乙的概率各为0.5. (1)求第2次投篮的人是乙的概率; (2)求第i 次投篮的人是甲的概率;(3)已知:若随机变量i X 服从两点分布,且()()110,1,2,,i i i P X P X q i n ==-===⋅⋅⋅,则11n n i i i i E X q ==⎛⎫= ⎪⎝⎭∑∑.记前n 次(即从第1次到第n 次投篮)中甲投篮的次数为Y ,求()E Y .2(202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某研究小组经过研究发现某种疾病的患病者与未患病者的某项医学指标有明显差异,经过大量调查,得到如下的患病者和未患病者该指标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利用该指标制定一个检测标准,需要确定临界值c ,将该指标大于c 的人判定为阳性,小于或等于c 的人判定为阴性.此检测标准的漏诊率是将患病者判定为阴性的概率,记为()p c ;误诊率是将未患病者判定为阳性的概率,记为()q c .假设数据在组内均匀分布,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 (1)当漏诊率()0.5p c =%时,求临界值c 和误诊率()q c ;(2)设函数()()()f c p c q c =+,当[]95,105c ∈时,求()f c 的【解析】式,并求()f c 在区间[]95,105的最小值.3.(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一种微生物群体可以经过自身繁殖不断生存下来,设一个这种微生物为第0代,经过一次繁殖后为第1代,再经过一次繁殖后为第2代……,该微生物每代繁殖的个数是相互独立的且有相同的分布列,设X 表示1个微生物个体繁殖下一代的个数,()(0,1,2,3)i P X i p i ===.(1)已知01230.4,0.3,0.2,0.1p p p p ====,求()E X ;(2)设p 表示该种微生物经过多代繁殖后临近灭绝概率,p 是关于x 的方程:230123p p x p x p x x +++=的一个最小正实根,求证:当()1E X ≤时,1p =,当()1E X >时,1p <; (3)根据你的理解说明(2)问结论的实际含义.4.(2019·全国Ⅰ·理·)为治疗某种疾病,研制了甲、乙两种新药,希望知道哪种新药更有效,为此进行动物试验.试验方案如下:每一轮选取两只白鼠对药效进行对比试验.对于两只白鼠,随机选一只施以甲药,另一只施以乙药.一轮的治疗结果得出后,再安排下一轮试验.当其中一种药治愈的白鼠比另一种药治愈的白鼠多4只时,就停止试验,并认为治愈只数多的药更有效.为了方便描述问题,约定,对于每轮试验,若施以甲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乙药的白鼠未治愈则甲药得1分,乙药得-1分;若施以乙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甲药的白鼠未治愈则乙药得1分,甲药得-1分;若都治愈或都未治愈则两种药均得0分.甲、乙两种药的治愈率分别记为α和β,一轮试验中甲药的得分记为X . (1)求X 的分布列;(2)若甲药、乙药在试验开始时都赋予4分,(0,1,,8)i p i = 表示“甲药的累计得分为i 时,最终认为甲药比乙药更有效”的概率,则08110,1,i i i i p p p ap bp cp -+===++(1,2,,7i = ),的其中(1)a P X ==-,(0)b P X ==,(1)c P X ==.假设0.5α=,0.8β=. (i )证明:1{}(0,1,2,,7)i i p p i +-= 为等比数列; (ii )求4p ,并根据4p 的值解释这种试验方案的合理性.参考答案考点01:统计案例及应用1.(2022高考北京卷)在校运动会上,只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参加铅球比赛,比赛成绩达到950m .以上(含950m .)的同学将获得优秀奖.为预测获得优秀奖的人数及冠军得主,收集了甲、乙、丙以往的比赛成绩,并整理得到如下数据(单位:m ):甲:9.80,9.70,9.55,9.54,9.48,9.42,9.40,935,9.30,9.25;乙:9.78,9.56,9.51,9.36,9.32,9.23;丙:9.85,9.65,9.20,9.16.假设用频率估计概率,且甲、乙、丙的比赛成绩相互独立. (1)估计甲在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获得优秀奖的概率;(2)设X 是甲、乙、丙在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获得优秀奖的总人数,估计X 的数学期望E (X );(3)在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甲、乙、丙谁获得冠军的概率估计值最大?(结论不要求证明)【答案】【答案解析】:(1)由频率估计概率可得甲获得优秀的概率为0.4,乙获得优秀的概率为0.5,丙获得优秀的概率为0.5,故答案为0.4(2)设甲获得优秀为事件A 1,乙获得优秀为事件A 2,丙获得优秀为事件A 31233(0)()0.60.50.520P X P A A A ===⨯⨯=, 123123123(1)()()()P X P A A A P A A A P A A A ==++80.40.50.50.60.50.50.60.50.520=⨯⨯+⨯⨯+⨯⨯=, 123123123(2)()()()P X P A A A P A A A P A A A ==++70.40.50.50.40.50.50.60.50.520=⨯⨯+⨯⨯+⨯⨯=, 1232(3)()0.40.50.520P X P A A A ===⨯⨯=.∴X 的分布列为∴38727()0123202020205E X =⨯+⨯+⨯+⨯= (3)丙夺冠概率估计值最大.因为铅球比赛无论比赛几次就取最高成绩.比赛一次,丙获得9.85的概率为14,甲获得9.80的概率为110,乙获得9.78的概率为16.并且丙的最高成绩是所有成绩中最高的,比赛次数越多,对丙越有利.2.(2023年全国乙卷理科)某厂为比较甲乙两种工艺对橡胶产品伸缩率的处理效应,进行10次配对试验,每次配对试验选用材质相同的两个橡胶产品,随机地选其中一个用甲工艺处理,另一个用乙工艺处理,测量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甲、乙两种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分别记为i x ,()1,2,,10i y i =⋅⋅⋅.试验结果如下:试验序号i 12345678910伸缩率ix 545 533 551 522 575 544 541 568 596 548 伸缩率i y536 527 543 530 560 533 522 550 576 536记()1,2,,10i i i z x y i =-=⋅⋅⋅,记1210,,,z z z ⋅⋅⋅样本平均数为z ,样本方差为2s . (1)求z ,2s ;(2)判断甲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较乙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是否有显著提高(如果z ≥则认为甲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较乙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有显著提高,否则不认为有显著提高)【答案】(1)11z =,261s =;(2)认为甲工艺处理后橡胶产品的伸缩率较乙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有显著提高. 【答案解析】:(1)545533551522575544541568596548552.310x +++++++++==,536527543530560533522550576536541.310y +++++++++==,552.3541.311z x y =-=-=,i i i z x y =- 的值分别为: 9,6,8,8,15,11,19,18,20,12-,故2222222222(911)(611)(811)(811)(1511)0(1911)(1811)(2011)(1211)6110s -+-+-+--+-++-+-+-+-==的的(2)由(1)知:11z =,==z ≥所以认为甲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较乙工艺处理后的橡胶产品的伸缩率有显著提高.3.(2020年高考课标Ⅰ卷理科·)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羽毛球比赛,约定赛制如下:累计负两场者被淘汰;比赛前抽签决定首先比赛的两人,另一人轮空;每场比赛的胜者与轮空者进行下一场比赛,负者下一场轮空,直至有一人被淘汰;当一人被淘汰后,剩余的两人继续比赛,直至其中一人被淘汰,另一人最终获胜,比赛结束.经抽签,甲、乙首先比赛,丙轮空.设每场比赛双方获胜的概率都为12, (1)求甲连胜四场的概率;(2)求需要进行第五场比赛的概率; (3)求丙最终获胜的概率. 【答案】(1)116;(2)34;(3)716. 【答案解析】:”(1)记事件:M 甲连胜四场,则()411216P M ⎛⎫== ⎪⎝⎭;(2)记事件A 为甲输,事件B 为乙输,事件C 为丙输, 则四局内结束比赛的概率为()()()()411424P P ABAB P ACAC P BCBC P BABA ⎛⎫'=+++=⨯= ⎪⎝⎭,所以,需要进行第五场比赛的概率为314P P '=-=; (3)记事件A 为甲输,事件B 为乙输,事件C 为丙输, 记事件:M 甲赢,记事件:N 丙赢,则甲赢的基本事件包括:BCBC 、ABCBC 、ACBCB 、BABCC 、BACBC 、BCACB 、BCABC 、BCBAC ,所以,甲赢概率为()4511972232P M ⎛⎫⎛⎫=+⨯= ⎪ ⎪⎝⎭⎝⎭.由对称性可知,乙赢的概率和甲赢的概率相等, 所以丙赢的概率为()97123216P N =-⨯=.4.(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某厂研制了一种生产高精产品的设备,为检验新设备生产产品的某项指标有的无提高,用一台旧设备和一台新设备各生产了10件产品,得到各件产品该项指标数据如下:122S . (1)求x ,y ,21S ,22S ;(2)判断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是否有显著提高(如果y x -≥则认为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有显著提高,否则不认为有显著提高).【答案】(1)221210,10.3,0.036,0.04x y SS ====;(2)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有显著提高. 【答案解析】:(1)9.810.31010.29.99.81010.110.29.71010x +++++++++==,10.110.410.11010.110.310.610.510.410.510.310y +++++++++==,22222222210.20.300.20.10.200.10.20.30.03610S +++++++++==,222222222220.20.10.20.30.200.30.20.10.20.0410S +++++++++==.(2)依题意,0.320.15y x -==⨯==,=y x -≥,所以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有显著提高. 5.(2021年新高考Ⅰ卷)某学校组织“一带一路”知识竞赛,有A ,B 两类问题,每位参加比赛的同学先在两类问题中选择一类并从中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若回答错误则该同学比赛结束:若回答正确则从另一类问题中再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该同学比赛结束.A 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20分,否则得0分:B 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80分,否则得0分,己知小明能正确回答A 类问题的概率为0.8,能正确回答B 类问题的概率为0.6,且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概率与回答次序无关.(1)若小明先回答A 类问题,记X 为小明的累计得分,求X 的分布列; (2)为使累计得分期望最大,小明应选择先回答哪类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答案解析】:(1)由题可知,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20,100. ()010.80.2P X ==-=;的()()P X==-=;200.810.60.32()1000.80.60.48P X==⨯=.所以X的分布列为X020100P0.20.320.48E X=⨯+⨯+⨯=.(2)由(1)知,()00.2200.321000.4854.4若小明先回答B问题,记Y为小明的累计得分,则Y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80,100.()010.60.4P Y==-=;()()P Y==-=;800.610.80.12()P X==⨯=.1000.80.60.48E Y=⨯+⨯+⨯=.所以()00.4800.121000.4857.6<,所以小明应选择先回答B类问题.因为54.457.66.(2022新高考全国II卷)在某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随机调查了100位某种疾病患者的年龄,得到如下的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估计该地区这种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2)估计该地区一位这种疾病患者的年龄位于区间[20,70)的概率;(3)已知该地区这种疾病的患病率为0.1%,该地区年龄位于区间[40,50)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16%.从该地区中任选一人,若此人的年龄位于区间[40,50),求此人患这种疾病的概率.(以样本数据中患者的年龄位于各区间的频率作为患者的年龄位于该区间的概率,精确到0.0001).【答案】(1)47.9岁;(2)0.89;(3)0.0014.【答案解析】:(1)平均年龄(50.001150.002250.012350.017450.023x =⨯+⨯+⨯+⨯+⨯ 550.020650.017750.006850.002)1047.9+⨯+⨯+⨯+⨯⨯=(岁). (2)设A ={一人患这种疾病的年龄在区间[20,70)},所以()1()1(0.0010.0020.0060.002)1010.110.89P A P A =-=-+++⨯=-=.(3)设{B =任选一人年龄位于区间}[40,50),{C =任选一人患这种疾病}, 则由条件概率公式可得 ()0.1%0.023100.0010.23(|)0.00143750.0014()16%0.16P BC P C B P B ⨯⨯⨯====≈.2.(2019·全国Ⅲ·理)为了解甲、乙两种离子在小鼠体内的残留程度,进行如下试验:将200只小鼠随机分成,A B 两组,每组100只,其中A 组小鼠给服甲离子溶液,B 组小鼠给服乙离子溶液.每只小鼠给服的溶液体积相同、摩尔浓度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某种科学方法测算出残留在小鼠体内离子的百分比.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得到如下直方图:记C 为事件:“乙离子残留在体内的百分比不低于5.5”,根据直方图得到()P C 的估计值为0.70. (1)求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直方图中,a b 的值;(2)分别估计甲、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 【答案】(1)0.35a =,0.10b =;(2)4.05,6.00. 【官方【答案解析】】(1)由已知得0.70=0.200.15a ++,故0.35a =,b 10.050.150.700.10=---=. (2)甲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的估计值为20.1530.2040.3050.2060.1070.05 4.05⨯+⨯+⨯+⨯+⨯+⨯=.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的估计值为30.0540.1050.1560.3570.2080.15 6.00⨯+⨯+⨯+⨯+⨯+⨯=.【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相关概念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平均数法人计算,属于基础题.考点02 随机事件分布列1.(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甲、乙两个学校进行体育比赛,比赛共设三个项目,每个项目胜方得10分,负方得0分,没有平局.三个项目比赛结束后,总得分高的学校获得冠军.已知甲学校在三个项目中获胜的概率分别为0.5,0.4,0.8,各项目的比赛结果相互独立.(1)求甲学校获得冠军的概率;(2)用X表示乙学校的总得分,求X的分布列与期望.E X=.【答案】(1)0.6; (2)分布列见【答案解析】,()13A B C,所以甲学校获得冠军的概率为【【答案解析】】(1)设甲在三个项目中获胜的事件依次记为,,()()()()=+++P P ABC P ABC P ABC P ABC=⨯⨯+⨯⨯+⨯⨯+⨯⨯0.50.40.80.50.40.80.50.60.80.50.40.2=+++=.0.160.160.240.040.6(2)依题可知,X的可能取值为0,10,20,30,所以,()00.50.40.80.16P X==⨯⨯=,()100.50.40.80.50.60.80.50.40.20.44P X==⨯⨯+⨯⨯+⨯⨯=,()200.50.60.80.50.40.20.50.60.20.34P X==⨯⨯+⨯⨯+⨯⨯=,()300.50.60.20.06P X==⨯⨯=.即X的分布列为X 0 10 20 30P 0.16 0.44 0.34 0.06E X=⨯+⨯+⨯+⨯=.期望()00.16100.44200.34300.06132.(2021高考北京)在核酸检测中, “k合1” 混采核酸检测是指:先将k个人的样本混合在一起进行1次检测,如果这k个人都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则检测结果为阴性,得到每人的检测结果都为阴性,检测结束:如果这k个人中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则检测结果为阳性,此时需对每人再进行1次检测,得到每人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束.现对100人进行核酸检测,假设其中只有2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假设每次检测结果准确.(I)将这100人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人,且对每组都采用“10合1”混采核酸检测.(i)如果感染新冠病毒的2人在同一组,求检测的总次数;。
2011年—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科数学分类汇编9.数列一、选择题(2015·新课标Ⅰ,文7)已知{a n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若S 8=4S 4,则a 10=()A .172B .192C .10D .12(2015·新课标Ⅱ,文5)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531=++a a a ,则=5S ()A.5B.7C.9D.11(2015·新课标Ⅱ,文9)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411=a ,)1(4453-=a a a ,则=2a ()A.2B.1C.21 D.81(2014·新课标Ⅱ,文5)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2,a 4,a 8成等比数列,则{a n }的前n 项S n =()A .(1)n n +B .(1)n n -C .(1)2n n +D .(1)2n n -(2013·新课标Ⅰ,文6)设首项为1,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A .S n =2a n -1B .S n =3a n -2C .S n =4-3a nD .S n =3-2a n(2012·新课标Ⅰ,文12)数列{n a }满足1(1)21n n n a a n ++-=-,则{n a }的前60项和为()A .3690B .3660C .1845D .1830二、填空题(2015·新课标Ⅰ,文13)数列{a n }中,a 1=2,a n +1=2a n ,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若S n =126,则n =.(2014·新课标Ⅱ,文16)数列}{n a 满足nn a a -=+111,2a =2,则1a =_________.(2012·新课标Ⅰ,文14)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230S S +=,则公比q =_____.三、解答题(2018·新课标Ⅰ,文17)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1n n na n a +=+,设nn a b n=.(1)求123b b b ,,;(2)判断数列{}n b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3)求{}n a 的通项公式.(2018·新课标Ⅱ,文17)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17a =-,315S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n S ,并求n S 的最小值.(2018·新课标Ⅲ,文17)等比数列{}n a 中,15314a a a ==,.(1){}n a 的通项公式;⑵记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63m S =,求m .(2017·新课标Ⅰ,文17)记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22S =,36S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n S ,并判断1n S +,n S ,2n S +是否成等差数列.(2017·新课标Ⅱ,文1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a 1=-1,b 1=1,a 2+b 2=2.(1)若a 3+b 3=5,求{b n }的通项公式;(2)若T 3=21,求S 3.(2017·新课标Ⅲ,文17)设数列{}n a 满足()123212n a a n a n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21n a n ⎧⎫⎨⎬+⎩⎭的前n 项和.(2016·新课标Ⅰ,文17)已知{}n a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数列{}n b 满足12111==3n n n n b b a b b nb +++=1,,.(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n b 的前n 项和.(2016·新课标Ⅱ,文17)等差数列{a n }中,a 3+a 4=4,a 5+a 7=6.(Ⅰ)求{a n }的通项公式;(Ⅱ)设b n =[lg a n ],求数列{b n }的前10项和,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0.9]=0,[2.6]=2.(2016·新课标Ⅲ,文17)已知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n a 满足11a =,211(21)20n n n n a a a a ++---=.(1)求23,a a ;(2)求{}n a 的通项公式.(2014·新课标Ⅰ,文17)已知{}n a 是递增的等差数列,2a ,4a 是方程2560x x -+=的根。
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为保障食品安全,某监管部门对辖区内一家食品企业进行检查,现从其生产的某种产品中随机抽取100件作为样本,并以产品的一项关键质量指标值为检测依据,整理得到如下的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若质量指标值在[25,35)内的产品为一等品,则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一等品的概率约为()A.0.38B.0.61C.0.122D.0.75答案:B×组距,即可得解.分析:利用频率=频率组距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质量指标值在[25,35)内的概率P=(0.080+0.042)×5=0.122×5=0.61故选:B2、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某市决定对部分企业的税收进行适当的减免,某机构调查了当地的中小型企业年收入情况,并根据所得数据画出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下面三个结论:①样本数据落在区间[300,500)的频率为0.45;②如果规定年收入在500万元以内的企业才能享受减免税政策,估计有55%的当地中小型企业能享受到减免③样本的中位数为480万元.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0B.1C.2D.3答案:D解析:根据直方图求出a=0.0025,求出[300,500)的频率,可判断①;求出[200,500)的频率,可判断②;根据中位数是从左到右频率为0.5的分界点,先确定在哪个区间,再求出占该区间的比例,求出中位数,判断③.由(0.001+0.0015+0,002+0.0005+2a)×100=1,a=0.0025,[300,500)的频率为(0.002+0.0025)×100=0.45,①正确;[200,500)的频率为(0.0015+0.002+0.0025)×100=0.55,②正确;[200,400)的频率为0.3,[200,500)的频率为0.55,,中位数在[400,500)且占该组的45×100=480,③正确.故中位数为400+0.5−0.30.25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补全直方图,由直方图求频率和平均数,属于基础题3、某地区对当地3000户家庭的当年所得年收入情况调查统计,年收入(单位:万元)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数据的分组依次为[2,4),[4,6),[6,8),[8,10],则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家庭有( )A.900户B.600户C.300户D.150户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出[2,4)和[4,6)这两组的频率之和,用这个频率之和乘以样本总量3000即可的答案.由图可知,[2,4)和[4,6)这两组的频率之和为(0.05+0.1)×2=0.3,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家庭有3000×0.3=900户.故选:A.4、新莽铜嘉量是由王莽国师刘歆等人设计制造的标准量器,它包括了龠(yuè)、合、升、斗、斛这五个容量单位.每一个量又有详细的分铭,记录了各器的径、深、底面积和容积.现根据铭文计算,当时制造容器时所用的圆周率分别为3.1547,3.1992,3.1498,3.2031,比《周髀算经》的“径一而周三”前进了一大步,则上面4个数据与祖冲之给出的约率(227≈3.1429)、密率(355113≈3.1416)这6个数据的中位数与极差分别为()A.3.1429,0.0615B.3.1523,0.0615C.3.1498,0.0484D.3.1547,0.0484答案:B分析:先对这6个数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然后利用中位数和极差的定义求解即可所给6个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3.1416,3.1429,3.1498,3.1547,3.1992,3.2031,所以这6个数据的中位数为(3.1498+3.1547)÷2≈3.1523,极差为3.2031−3.1416=0.0615,故选:B.5、下表是某校校级联欢晚会比赛中12个班级的得分情况,则得分的30百分位数是()答案:D分析:根据百分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12×30%=3.6,把12个班级的得分按照从小到大排序为7,7,8,9,9,10,10,10,11,13,13,14,可得30百分位数是第4个得分数,即9.故选:D6、某调查机构对全国互联网行业进行调查统计,得到整个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年龄分布饼状图,90后从事互联网行业岗位分布条形图,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注:90后指1990年及以后出生,80后指1980−1989年之间出生,80前指1979年及以前出生.A.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中从事技术和运营岗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三成以上B.互联网行业中从事技术岗位的人数超过总人数的20%C.互联网行业中从事运营岗位的人数90后一定比80前多D.互联网行业中从事技术岗位的人数90后一定比80后多答案:D解析:根据整个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年龄分布饼状图、90后从事互联网行业岗位分布条形图,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正确选项.对于选项A,因为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中,“90后”占比为56%,其中从事技术和运营岗位的人数占的比分别为39.6%和17%,则“90后”从事技术和运营岗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6%×(39.6%+17%)≈31.7%.“80前”和“80后”中必然也有从事技术和运营岗位的人,则总的占比一定超过三成,故选项A正确;对于选项B,因为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中,“90后”占比为56%,其中从事技术岗位的人数占的比为39.6%,则“90后”从事技术岗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6%×39.6%≈22.2%.“80前”和“80后”中必然也有从事技术岗位的人,则总的占比一定超过20%,故选项B正确;对于选项C,“90后”从事运营岗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为56%×17%≈9.5%,大于“80前”的总人数所占比3%,故选项C正确;选项D,“90后”从事技术岗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6%×39.6%≈22.2%,“80后”的总人数所占比为41%,条件中未给出从事技术岗位的占比,故不能判断,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D.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解本题的关键就是利用条形统计图中“90后”事互联网行业岗位的占比乘以“90后”所占总人数的占比,再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7、总体由编号01,02,…,29,30的30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6个个体,选取方法是从如下随机数表的第1行的第6列和第7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6个个体的编号为()第1行78 16 62 32 08 02 62 42 62 52 53 69 97 28 01 98第2行32 04 92 34 49 35 82 00 36 23 48 69 69 38 74 81A.27B.26C.25D.19答案:D分析:根据随机数表法的步骤即可求得答案.由题意,取出的数有23,20,80(超出范围,故舍去),26,24,26(重复,故舍去),25,25(重复,故舍去),36(超出范围,故舍去),99(超出范围,故舍去),72(超出范围,故舍去),80(超出范围,故舍去),19.故选:D.8、某学校在校学生有2000人,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举行了跑步和登山比赛,每人都参加且只参加其中一项比赛,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参加跑步的人数分别为a,b,c,且a:b:c=2:5:3,全校参加登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为了了解学生对本次比赛的满意程度,按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进4行调查,则应从高三年级参加跑步的学生中抽取()A.15人B.30人C.40人D.45人答案:D分析:由题知全校参加跑步的人数为2000×3=1500,再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求解即可得答案.4=1500,解:由题意,可知全校参加跑步的人数为2000×34=450.所以a+b+c=1500.因为a:b:c=2:5:3,所以c=1500×32+5+3因为按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所以应从高三年级参加跑步的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450×200=45.2000故选:D多选题9、最近几个月,新冠肺炎疫情又出现反复,各学校均加强了疫情防控要求,学生在进校时必须走测温通道,每天早中晚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并将结果上报主管部门.某班级体温检测员对一周内甲乙两名同学的体温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同学体温的极差为0.4℃B.乙同学体温的众数为36.4℃,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C.乙同学的体温比甲同学的体温稳定D.甲同学体温的第60百分位数为36.4℃答案:ABC分析:根据给定的折线图,逐一分析判断各个选项即可作答.观察折线图知,甲同学体温的极差为36.6−36.2=0.4℃,A正确;乙同学体温从小到大排成一列:36.3℃,36.3℃,36.4℃,36.4℃,36.4℃,36.5℃,36.5℃,(36.3×2+36.4×3+36.5×2)=46.4℃,B正乙同学体温的众数为36.4℃,中位数为36.4℃,平均数x=17确;乙同学的体温波动较甲同学的小,极差为0.2℃,也比甲同学的小,因此乙同学的体温比甲同学的体温稳定,C正确;将甲同学的体温从小到大排成一列:36.2℃,36.2℃,36.4℃,36.4℃,36.5℃,36.5℃,36.6℃,因7×60%=4.2,则甲同学体温的第60百分位数为36.5℃,D不正确.故选:ABC10、下表记录了某地区一年之内的月降水量是53mm和56mmC.该年份月降水量的25%分位数是52mmD.该年份月降水量的中位数是56mm答案:ACD分析:A. 利用极差的定义判断;B.利用众数的定义判断;C.利用百分位数的定义判断;D.利用中位数的定义判断.A. 该年份月降水量的极差是71-46=25mm,故正确;B.该年份月降水量的众数是56mm,故错误;C.该年份月降水量从小到大为46,48,51,53,53,56,56,56,56,58,64,66,71,12×25%=3,=52mm,故正确;所以年份月降水量的25%分位数是51+532D. 该年份月降水量从小到大为46,48,51,53,53,56,56,56,56,58,64,66,71,所以该年份月降水量的中位数是56+56=56mm,故正确;2故选:ACD11、某教育局对全区高一年级的学生身高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他们的身高都处在A,B,C,D,E五个层次内,根据抽样结果得到统计图表如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男生人数为80人B.B层次男女生人数差值最大C.D层次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人数D.E层次女生人数最少答案:ABD分析:根据条形图求出抽取女生人,得出抽取男生人,再对照图表判断选项中的命题是否正确即可.解:由条形图知,抽取女生学生有18+48+30+18+6=120(人),所以抽取男生有200−120=80(人),选项A正确;B层次的男生有80×(1−10%−15%−20%−25%)=24(人),A,B,C,D,E五个层次男生人数分别:8,24,20,16,12(人),与女生各层次差值分别为:10,24,10,2,6,选项B正确;D层次的男生有12(人),女生有18人,男生人数少于女生,选项C错误;E层次的女生人数最少,选项D正确.故选:ABD.12、某保险公司为客户定制了5个险种:甲,一年期短险;乙,两全保险;丙,理财类保险;丁,定期寿险:戊,重大疾病保险,各种保险按相关约定进行参保与理赔.该保险公司对5个险种参保客户进行抽样调查,得出如下的统计图例:用该样本估计总体,以下四个选项正确的是()A.54周岁以上参保人数最少B.18~29周岁人群参保总费用最少C.丁险种更受参保人青睐D.30周岁以上的人群约占参保人群20%答案:AC分析:根据选项逐一对相应的统计图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对A:由扇形图可知,54周岁以上参保人数最少,故选项A正确;对B:由折线图可知,18~29周岁人群人均参保费用最少,但是由扇形图知参保人数并不是最少的,所以参保总费用不是最少,故选项B错误;对C:由柱状图可知,丁险种参保比例最高,故选项C正确;对D:由扇形图可知,30周岁以上的人群约占参保人群80%,故选项D错误.故选:AC.13、睡眠很重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某机构调查了1万个学生时间利用信息得出下图,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有()A .高三年级学生平均学习时间最长B .中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都没有达到《通知》中的标准,其中高中生平均睡眠时间最接近标准C .大多数年龄段学生平均睡眠时间长于学习时间D .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平均学习时间大幅下降,释放出的时间基本是在睡眠答案:BC分析:根据图象提供数据对选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正确答案.根据图象可知,高三年级学生平均学习时间没有高二年级学生平均学习时间长,A 选项错误.根据图象可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都没有达到《通知》中的标准,高中生平均睡眠时间最接近标准,B 选项正确.学习时间大于睡眠时间的有: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占比516.睡眠时间长于学习时间的占比1116,C 选项正确.从高三到大学一年级,学习时间减少9.65−5.71=3.94,睡眠时间增加8.52−7.9=0.62,所以D 选项错误. 故选:BC填空题14、已知一组样本数据5、2、3、6,则该组数据的第70百分位数为__________.答案:5分析:首先计算指数,再由百分位数的定义可得答案.解:这组样本数据5、2、3、6,从小到大排列为2、3、5、6,又4×70%=2.8,则该组数据的第70百分位数为第3个数5,所以答案是:5.15、若样本数据x1,x2,⋅⋅⋅,x8的标准差为1,则数据2x1−1,2x2−1,⋅⋅⋅,2x8−1的标准差为_______.答案:2解析:若一组数据x1,x2,x3,⋯,x n的方差为s2,则数据ax1+b,ax2+b,ax3+b,⋯,ax n+b的方差为a2s2.若样本数据x1,x2,⋅⋅⋅,x8的标准差为1,则其方差也为1,所以数据2x1−1,2x2−1,⋅⋅⋅,2x8−1的方差为4,标准差为2.所以答案是:2.16、某车间生产A,B,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量之比分别为5:k:3,为检验产品的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20的样本进行检验,已知B种型号的产品共抽取了24件,则C种型号的产品抽取的件数为_________.答案:36分析:根据题意可得24120=k5+k+3,解方程求出k的值,再根据C种型号的产品所占的比例,求出C种型号的产品应抽取的数量.由题意,得24120=k5+k+3,所以k=2,所以C种型号的产品抽取的件数为120×35+2+3=36.所以答案是:36.解答题17、在①55%分位数,②众数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的横线上,并解答问题.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现从猕猴桃、柚子两种食物中测得每100克维生素C的含量(单位:mg)各10个数据如下,其中猕猴桃的一个数据x被污损.猕猴桃:104,119,106,102,132,107,113,134,116,x;柚子:121,113,109,122,114,116,132,121,131,117.已知x等于柚子的10个数据中的___________.(1)求x的值与猕猴桃的数据的中位数;(2)分别计算上述猕猴桃、柚子两种食物中测得每100克维生素C含量的平均数.答案:(1)121,中位数为114.5(2)115.4mg,119.6mg分析:(1)先将柚子从小到大排序,若选①,利用55%分位数的定义得到x=121,若选②,利用众数的定义进行也得到x=121,接着代入猕猴桃里面,从小到大排序算出中位数;(2)利用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1)柚子的10个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09,113,114,116,117,121,121,122,131,132.选①,因为10×55%=5.5,所以柚子10个数据的55%分位数为第6个数,即121,所以x=121.猕猴桃的10个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02,104,106,107,113,116,119,121,132,134,则(113+116)=114.5.中位数为12选②,因为柚子的10个数据的众数为121,所以x=121.猕猴桃的10个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02,104,106,107,113,116,119,121,132,134,则(113+116)=114.5.中位数为12(2)×(102+104+106+107+113+116+119+121+由(1)得每100克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的平均数为110132+134)=115.4mg×(109+113+114+116+117+121+121+122+131+每100克柚子维生素C含量的平均数为110132)=119.6mg18、从某校高一年级新生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身高样本,数据如下(单位:cm,数据间无大小顺序要求):152,155,158,164,164,165,165,165,166,167,168,168,169,170,170,170,171,x,174,175.(1)若x为这组数据的一个众数,求x的取值集合;(2)若样本数据的第90百分位数是173,求x的值;(3)若x=174,试估计该校高一年级新生的平均身高.答案:(1){164,165,168,170}(2)172(3)166.5(cm)分析:(1)首先排列19个数据,根据众数的定义,即可确定x的取值集合;(2)首先确定第90百分位数是第18项和第19项数据的平均数,再讨论x的取值,根据百分位数,列式求值;(3)根据平均数公式,列式求值.(1)其余十九个数据152,155,158,164,164,165,165,165,166,167,168,168,169,170,170,170,171,174,175中,数据出现的频数为3的数有165,170,出现频数为2的数据有164,168.因为x为这组数据的一个众数,所以x的取值集合为{164,165,168,170}.(2)因为20×90%=18,所以90百分位数是第18项和第19项数据的平均数,若x⩽171,则90百分位数为1(171+174)=17,矛盾.2(x+174)=173,所以x=172.若171<x<175,即12(174+175)=174.5,矛盾.若x⩾175,则90百分位数为12综上,x的值为172.(3)依题意可得152+155+158+164+164+165+165+165+166+167+168+168+169+170+170+170+171+174+174+175=3330所以平均数为3330÷20=166.5(cm),估计该校高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2024年高考真题汇编数学(新课标卷+全国卷)目录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数学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数学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科数学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文科数学(部分)参考答案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数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已知集合{}355,{3,1,0,2,3}A xx B =-<<=--∣,则A B = ()A.{1,0}-B.{2,3}C.{3,1,0}--D.{1,0,2}-2.若1i 1zz =+-,则z =()A.1i -- B.1i -+ C.1i- D.1i+3.已知向量(0,1),(2,)a b x == ,若(4)b b a ⊥-,则x =()A.2- B.1- C.1D.24.已知cos(),tan tan 2m αβαβ+==,则cos()αβ-=()A.3m- B.3m -C.3m D.3m5.,则圆锥的体积为()A. B. C. D.6.已知函数为22,0()e ln(1),0x x ax a x f x x x ⎧---<=⎨++≥⎩,在R 上单调递增,则a 取值的范围是()A.(,0]-∞B.[1,0]-C.[1,1]- D.[0,)+∞7.当[0,2]x πÎ时,曲线sin y x =与2sin 36y x π⎛⎫=- ⎪⎝⎭的交点个数为()A.3B.4C.6D.88.已知函数为()f x 的定义域为R ,()(1)(2)f x f x f x >-+-,且当3x <时()f x x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10)100f > B.(20)1000f >C.(10)1000f <D.(20)10000f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为了解推动出口后的亩收入(单位:万元)情况,从该种植区抽取样本,得到推动出口后亩收入的样本均值 2.1x =,样本方差20.01s =,已知该种植区以往的亩收入X 服从正态分布()21.8,0.1N ,假设推动出口后的亩收入Y 服从正态分布()2,N x s ,则()(若随机变量Z 服从正态分布()2,N u σ,()0.8413P Z u σ<+≈)A.(2)0.2P X >>B.(2)0.5P X ><C.(2)0.5P Y >> D.(2)0.8P Y ><10.设函数2()(1)(4)f x x x =--,则()A.3x =是()f x 的极小值点B.当01x <<时,()2()f x f x<C.当12x <<时,4(21)0f x -<-< D.当10x -<<时,(2)()f x f x ->11.造型可以做成美丽的丝带,将其看作图中曲线C 的一部分.已知C 过坐标原点O .且C 上的点满足横坐标大于2-,到点(2,0)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0)x a a =<的距离之积为4,则()A.2a =- B.点在C 上C.C 在第一象限的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为1D.当点()00,x y 在C 上时,0042y x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设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过2F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C 于A ,B 两点,若1||13,||10F A AB ==,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13.若曲线e x y x =+在点()0,1处的切线也是曲线ln(1)y x a =++的切线,则=a __________.14.甲、乙两人各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有一个数字,甲的卡片上分别标有数字1,3,5,7,乙的卡片上分别标有数字2,4,6,8,两人进行四轮比赛,在每轮比赛中,两人各自从自己持有的卡片中随机选一张,并比较所选卡片上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人得1分,数字小的人得0分,然后各自弃置此轮所选的卡片(弃置的卡片在此后的轮次中不能使用).则四轮比赛后,甲的总得分不小于2的概率为_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记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C B =,222a b c +-=(1)求B ;(2)若ABC 的面积为3c .16.已知(0,3)A 和33,2P ⎛⎫ ⎪⎝⎭为椭圆2222:1(0)x yC a b a b+=>>上两点.(1)求C 的离心率;(2)若过P 的直线l 交C 于另一点B ,且ABP 的面积为9,求l 的方程.17.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2PA AC ==,1,BC AB ==.(1)若AD PB ⊥,证明://AD 平面PBC ;(2)若AD DC ⊥,且二面角A CP D --的正弦值为427,求AD .18.已知函数3()ln(1)2xf x ax b x x=++--(1)若0b =,且()0f x '≥,求a 的最小值;(2)证明:曲线()y f x =是中心对称图形;(3)若()2f x >-当且仅当12x <<,求b 的取值范围.19.设m 为正整数,数列1242,,...,m a a a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若从中删去两项i a 和()j a i j <后剩余的4m 项可被平均分为m 组,且每组的4个数都能构成等差数列,则称数列1242,,...,m a a a +是(),i j -可分数列.(1)写出所有的(),i j ,16i j ≤<≤,使数列126,,...,a a a 是(),i j -可分数列;(2)当3m ≥时,证明:数列1242,,...,m a a a +是()2,13-可分数列;(3)从1,2,...,42m +中一次任取两个数i 和()j i j <,记数列1242,,...,m a a a +是(),i j -可分数列的概率为m P ,证明:18m P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卷)数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已知1i z =--,则z =()A.0B.1C.D.22.已知命题p :x ∀∈R ,|1|1x +>;命题q :0x ∃>,3x x =,则()A.p 和q 都是真命题B.p ⌝和q 都是真命题C.p 和q ⌝都是真命题D.p ⌝和q ⌝都是真命题3.已知向量,a b满足1,22a a b =+= ,且()2b a b -⊥ ,则b = ()A.12B.22C.32D.14.某农业研究部门在面积相等的100块稻田上种植一种新型水稻,得到各块稻田的亩产量(单位:kg )并部分整理下表亩产量[900,950)[950,1000)[1000,1050)[1100,1150)[1150,1200)频数612182410据表中数据,结论中正确的是()A.100块稻田亩产量的中位数小于1050kgB.100块稻田中亩产量低于1100kg 的稻田所占比例超过80%C.100块稻田亩产量的极差介于200kg 至300kg 之间D.100块稻田亩产量的平均值介于900kg 至1000kg 之间5.已知曲线C :2216x y +=(0y >),从C 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垂线段PP ',P '为垂足,则线段PP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A.221164x y +=(0y >)B.221168x y +=(0y >)C.221164y x +=(0y >)D.221168y x +=(0y >)6.设函数2()(1)1f x a x =+-,()cos 2g x x ax =+,当(1,1)x ∈-时,曲线()y f x =与()y g x =恰有一个交点,则=a ()A.1- B.12C.1D.27.已知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523,6AB =,112A B =,则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12B.1C.2D.38.设函数()()ln()f x x a x b =++,若()0f x ≥,则22a b +的最小值为()A.18B.14C.12D.1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9.对于函数()sin 2f x x =和π()sin(2)4g x x =-,下列正确的有()A.()f x 与()g x 有相同零点B.()f x 与()g x 有相同最大值C.()f x 与()g x 有相同的最小正周期D.()f x 与()g x 的图像有相同的对称轴10.抛物线C :24y x =的准线为l ,P 为C 上的动点,过P 作22:(4)1A x y +-=⊙的一条切线,Q 为切点,过P 作l 的垂线,垂足为B ,则()A.l 与A 相切B.当P ,A ,B 三点共线时,||PQ =C.当||2PB =时,PA AB ⊥D.满足||||PA PB =的点P 有且仅有2个11.设函数32()231f x x ax =-+,则()A.当1a >时,()f x 有三个零点B.当0a <时,0x =是()f x 的极大值点C.存在a ,b ,使得x b =为曲线()y f x =的对称轴D.存在a ,使得点()()1,1f 为曲线()y f x =的对称中心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47a a +=,2535a a +=,则10S =________.13.已知α为第一象限角,β为第三象限角,tan tan 4αβ+=,tan tan 1αβ=+,则sin()αβ+=_______.14.在如图的4×4方格表中选4个方格,要求每行和每列均恰有一个方格被选中,则共有________种选法,在所有符合上述要求的选法中,选中方格中的4个数之和的最大值是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2A A =.(1)求A .(2)若2a =,sin sin 2C c B =,求ABC 的周长.16.已知函数3()e x f x ax a =--.(1)当1a =时,求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2)若()f x 有极小值,且极小值小于0,求a 的取值范围.17.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 中,8AB =,3CD =,AD =,90ADC ︒∠=,30BAD ︒∠=,点E ,F 满足25AE AD = ,12AF AB =,将AEF △沿EF 对折至PEF !,使得PC =.(1)证明:EF PD ⊥;(2)求面PCD 与面PBF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18.某投篮比赛分为两个阶段,每个参赛队由两名队员组成,比赛具体规则如下:第一阶段由参赛队中一名队员投篮3次,若3次都未投中,则该队被淘汰,比赛成员为0分;若至少投中一次,则该队进入第二阶段,由该队的另一名队员投篮3次,每次投中得5分,未投中得0分.该队的比赛成绩为第二阶段的得分总和.某参赛队由甲、乙两名队员组成,设甲每次投中的概率为p ,乙每次投中的概率为q ,各次投中与否相互独立.(1)若0.4p =,0.5q =,甲参加第一阶段比赛,求甲、乙所在队的比赛成绩不少于5分的概率.(2)假设0p q <<,(i )为使得甲、乙所在队的比赛成绩为15分的概率最大,应该由谁参加第一阶段比赛?(ii )为使得甲、乙,所在队的比赛成绩的数学期望最大,应该由谁参加第一阶段比赛?19.已知双曲线()22:0C x y m m -=>,点()15,4P 在C 上,k 为常数,01k <<.按照如下方式依次构造点()2,3,...n P n =,过1n P -作斜率为k 的直线与C 的左支交于点1n Q -,令n P 为1n Q -关于y 轴的对称点,记n P 的坐标为(),n n x y .(1)若12k =,求22,x y ;(2)证明:数列{}n n x y -是公比为11kk+-的等比数列;(3)设n S 为12n n n P P P ++ 的面积,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 ,1n n S S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5i z =+,则()i z z +=()A.10iB.2iC.10D.2-2.集合{}{}1,2,3,4,5,9,A B A ==,则()A A B ⋂=ð()A.{}1,4,9 B.{}3,4,9C.{}1,2,3 D.{}2,3,53.若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43302202690x y x y x y --≥⎧⎪--≤⎨⎪+-≤⎩,则5z x y =-的最小值为()A.5B.12C.2- D.72-4.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510S S =,51a =,则1a =()A.2- B.73C.1D.25.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0,4),(0,4)-,点(6,4)-在该双曲线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4B.3C.2D.6.设函数()2e 2sin 1x xf x x+=+,则曲线()y f x =在()0,1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16B.13C.12D.237.函数()()2e esin xxf x x x -=-+-在区间[ 2.8,2.8]-的大致图像为()A.B.C. D.8.已知cos cos sin ααα=-πtan 4α⎛⎫+= ⎪⎝⎭()A.1+ B.1- C.32D.19.已知向量()()1,,,2a x x b x =+=,则()A.“3x =-”是“a b ⊥”的必要条件B.“3x =-”是“//a b”的必要条件C.“0x =”是“a b ⊥”的充分条件 D.“1x =-+”是“//a b”的充分条件10.设αβ、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且m αβ= .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n ,则//n α或//n β②若m n ⊥,则,n n αβ⊥⊥③若//n α,且//n β,则//m n ④若n 与α和β所成的角相等,则m n⊥其中所有真命题的编号是()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若π3B =,294b ac =,则sin sin A C +=()A.32B.C.72D.212.已知b 是,a c 的等差中项,直线0ax by c ++=与圆22410x y y ++-=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A.2B.3C.4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1013x ⎛⎫+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最大值是______.14.已知甲、乙两个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均为1r 和2r ,母线长分别为()212r r -和()213r r -,则两个圆台的体积之比=V V 甲乙______.15.已知1a >,8115log log 42a a -=-,则=a ______.16.有6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3次,每次取1个球.记m 为前两次取出的球上数字的平均值,n 为取出的三个球上数字的平均值,则m 与n 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2的概率是_____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17.某工厂进行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从该工厂甲、乙两个车间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50件进行检验,数据如下:优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总计甲车间262450乙车间70282100总计96522150(1)填写如下列联表:优级品非优级品甲车间乙车间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2)已知升级改造前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0.5p=,设p为升级改造后抽取的n件产品的优级品率.如果p p>+则认为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提高了,根据抽取的150件产品的数据,能否认为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后,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提高了?12.247≈)附:22()()()()()n ad bcKa b c d a c b d-=++++()2P K k≥0.0500.0100.001 k 3.841 6.63510.82818.记n S为数列{}n a的前n项和,且434n nS a=+.(1)求{}n a的通项公式;(2)设1(1)nn nb na-=-,求数列{}n b的前n项和为n T.19.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DEF均为等腰梯形,//,//BC AD EF AD,4,2AD AB BC EF====,ED FB==M为AD的中点.(1)证明://BM 平面CDE ;(2)求二面角F BM E --的正弦值.20.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点31,2M ⎛⎫ ⎪⎝⎭在C 上,且MF x ⊥轴.(1)求C 的方程;(2)过点()4,0P 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N 为线段FP 的中点,直线NB 交直线MF 于点Q ,证明:AQ y ⊥轴.21.已知函数()()()1ln 1f x ax x x =-+-.(1)当2a =-时,求()f x 的极值;(2)当0x ≥时,()0f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 铅笔将所选题号涂黑,多涂、错涂、漏涂均不给分,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cos 1ρρθ=+.(1)写出C 的直角坐标方程;(2)设直线l :x ty t a =⎧⎨=+⎩(t 为参数),若C 与l 相交于A B 、两点,若2AB =,求a 的值.[选修4-5:不等式选讲]23.实数,a b 满足3a b +≥.(1)证明:2222a b a b +>+;(2)证明:22226a b b a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文科数学(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集合{}1,2,3,4,5,9A =,{}1B x x A =+∈,则A B = ()A.{}1,2,3,4 B.{}1,2,3C.{}3,4 D.{}1,2,92.设z =,则z z ⋅=()A.-iB.1C.-1D.23.若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43302202690x y x y x y --≥⎧⎪--≤⎨⎪+-≤⎩,则5z x y =-的最小值为()A.5B.12C.2- D.72-4.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1S =,37a a +=()A.2- B.73C.1D.295.甲、乙、丙、丁四人排成一列,丙不在排头,且甲或乙在排尾的概率是()A.14B.13C.12D.236.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0,4),(0,4)-,点(6,4)-在该双曲线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4B.3C.2D.7.曲线()631f x x x =+-在()0,1-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A.16B.32C.12D.8.函数()()2e esin xxf x x x -=-+-在区间[ 2.8,2.8]-的大致图像为()A.B.C.D.9.已知cos cos sin ααα=-πtan 4α⎛⎫+= ⎪⎝⎭()A.1+B.1- C.32D.1原10题略10.设αβ、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且m αβ= .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n ,则//n α或//n β②若m n ⊥,则,n n αβ⊥⊥③若//n α,且//n β,则//m n ④若n 与α和β所成的角相等,则m n⊥其中所有真命题的编号是()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若π3B =,294b ac =,则sin sin A C +=()A.32B.C.72D.2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原13题略12.函数()sin f x x x =在[]0,π上的最大值是______.13.已知1a >,8115log log 42a a -=-,则=a ______.14.曲线33y x x =-与()21y x a =--+在()0,∞+上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15.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233n n S a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n S 的通项公式.16.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DEF 均为等腰梯形,//,//BC AD EF AD ,4,2AD AB BC EF ====,ED FB ==M 为AD 的中点.(1)证明://BM 平面CDE ;(2)求点M 到ABF 的距离.17.已知函数()()1ln 1f x a x x =--+.(1)求()f x 的单调区间;(2)若2a ≤时,证明:当1x >时,()1ex f x -<恒成立.18.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点31,2M ⎛⎫ ⎪⎝⎭在C 上,且MF x ⊥轴.(1)求C 的方程;(2)过点()4,0P 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N 为线段FP 的中点,直线NB 交直线MF 于点Q ,证明:AQ y ⊥轴.(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 铅笔将所选题号涂黑,多涂、错涂、漏涂均不给分,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cos 1ρρθ=+.(1)写出C 的直角坐标方程;(2)设直线l :x ty t a =⎧⎨=+⎩(t 为参数),若C 与l 相交于A B 、两点,若2AB =,求a 的值.20.实数,a b 满足3a b +≥.(1)证明:2222a b a b +>+;(2)证明:22226a b b a -+-≥.参考答案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数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A 【解析】【详解】因为{{}|,3,1,0,2,3A x x B =<<=--,且注意到12<<,从而A B = {}1,0-.故选:A.【答案】2.C 【解析】【详解】因为11111i 111z z z z z -+==+=+---,所以111i i z =+=-.故选:C.【答案】3.D 【解析】【详解】因为()4b b a ⊥- ,所以()40b b a ⋅-=,所以240b a b -⋅=即2440x x +-=,故2x =,故选:D.【答案】4.A 【解析】【详解】因为()cos m αβ+=,所以cos cos sin sin m αβαβ-=,而tan tan 2αβ=,所以sin sin 2cos cos αβαβ=,故cos cos 2cos cos m αβαβ-=即cos cos m αβ=-,从而sin sin 2m αβ=-,故()cos 3m αβ-=-,故选:A.【答案】5.B 【解析】【详解】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而它们的侧面积相等,所以2ππr r=即=,故3r=,故圆锥的体积为1π93⨯=.故选:B.【答案】6.B【解析】【详解】因为()f x在R上单调递增,且0x≥时,()()e ln1xf x x=++单调递增,则需满足()2021e ln1aa-⎧-≥⎪⨯-⎨⎪-≤+⎩,解得10a-≤≤,即a的范围是[1,0]-.故选:B.【答案】7.C【解析】【详解】因为函数siny x=的的最小正周期为2πT=,函数π2sin36y 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3T=,所以在[]0,2πx∈上函数π2sin36y x⎛⎫=-⎪⎝⎭有三个周期的图象,在坐标系中结合五点法画出两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函数图象有6个交点.故选:C【答案】8.B【解析】【详解】因为当3x<时()f x x=,所以(1)1,(2)2f f==,又因为()(1)(2)f x f x f x>-+-,则(3)(2)(1)3,(4)(3)(2)5f f f f f f>+=>+>,(5)(4)(3)8,(6)(5)(4)13,(7)(6)(5)21f f f f f f f f f>+>>+>>+>,(8)(7)(6)34,(9)(8)(7)55,(10)(9)(8)89f f f f f f f f f >+>>+>>+>,(11)(10)(9)144,(12)(11)(10)233,(13)(12)(11)377f f f f f f f f f >+>>+>>+>(14)(13)(12)610,(15)(14)(13)987f f f f f f >+>>+>,(16)(15)(14)15971000f f f >+>>,则依次下去可知(20)1000f >,则B 正确;且无证据表明ACD 一定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9.BC 【解析】【详解】依题可知,22.1,0.01x s ==,所以()2.1,0.1Y N ,故()()()2 2.10.1 2.10.10.84130.5P Y P Y P Y >=>-=<+≈>,C 正确,D 错误;因为()1.8,0.1X N ,所以()()2 1.820.1P X P X >=>+⨯,因为()1.80.10.8413P X <+≈,所以()1.80.110.84130.15870.2P X >+≈-=<,而()()()2 1.820.1 1.80.10.2P X P X P X >=>+⨯<>+<,B 正确,A 错误,故选:BC .【答案】10.ACD 【解析】【详解】对A ,因为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而()()()()()()22141313f x x x x x x =--+-=--',易知当()1,3x ∈时,()0f x '<,当(),1x ∞∈-或()3,x ∞∈+时,()0f x '>函数()f x 在(),1∞-上单调递增,在()1,3上单调递减,在()3,∞+上单调递增,故3x =是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正确;对B ,当01x <<时,()210x x x x -=->,所以210x x >>>,而由上可知,函数()f x 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2f x f x>,错误;对C ,当12x <<时,1213x <-<,而由上可知,函数()f x 在()1,3上单调递减,所以()()()1213f f x f >->,即()4210f x -<-<,正确;对D,当10x -<<时,()()()()()()222(2)()12141220f x f x x x x x x x --=------=-->,所以(2)()f x f x ->,正确;故选:ACD.【答案】11.ABD 【解析】【详解】对于A :设曲线上的动点(),P x y ,则2x >-4x a -=,04a -=,解得2a =-,故A 正确.对于B24x +=,而2x >-,()24x+=.当0x y ==()2844=-=,故()在曲线上,故B 正确.对于C :由曲线的方程可得()()2221622y x x =--+,取32x =,则2641494y =-,而64164525624510494494494---=-=>⨯,故此时21y >,故C 在第一象限内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大于1,故C 错误.对于D :当点()00,x y 在曲线上时,由C 的分析可得()()()220022001616222y x x x =--≤++,故0004422y x x -≤≤++,故D 正确.故选:ABD.三、填空题【答案】12.32【解析】【详解】由题可知2,,A B F 三点横坐标相等,设A 在第一象限,将x c =代入22221x ya b-=得2b y a =±,即22,,,b b A c B c a a ⎛⎫⎛⎫- ⎪ ⎪⎝⎭⎝⎭,故2210b AB a ==,225b AF a ==,又122AF AF a -=,得1222513AF AF a a =+=+=,解得4a =,代入25ba=得220b =,故22236,c a b =+=,即6c =,所以6342c e a ===.故答案为:32【答案】13.ln 2【解析】【详解】由e x y x =+得e 1x y '=+,00|e 12x y ='=+=,故曲线e x y x =+在()0,1处的切线方程为21y x =+;由()ln 1y x a =++得11y x '=+,设切线与曲线()ln 1y x a =++相切的切点为()()00,ln 1x x a ++,由两曲线有公切线得0121y x '==+,解得012x =-,则切点为11,ln 22a ⎛⎫-+ ⎪⎝⎭,切线方程为112ln 21ln 222y x a x a ⎛⎫=+++=++- ⎪⎝⎭,根据两切线重合,所以ln 20a -=,解得ln 2a =.故答案为:ln 2【答案】14.12【解析】【详解】设甲在四轮游戏中的得分分别为1234,,,X X X X ,四轮的总得分为X .对于任意一轮,甲乙两人在该轮出示每张牌的概率都均等,其中使得甲获胜的出牌组合有六种,从而甲在该轮获胜的概率()631448k P X ===⨯,所以()()31,2,3,48k E X k ==.从而()()()441234113382kk k E X E X X X X E X ===+++===∑∑.记()()0,1,2,3k p P X k k ===.如果甲得0分,则组合方式是唯一的:必定是甲出1,3,5,7分别对应乙出2,4,6,8,所以04411A 24p ==;如果甲得3分,则组合方式也是唯一的:必定是甲出1,3,5,7分别对应乙出8,2,4,6,所以34411A 24p ==.而X 的所有可能取值是0,1,2,3,故01231p p p p +++=,()1233232p p p E X ++==.所以121112p p ++=,1213282p p ++=,两式相减即得211242p +=,故2312p p +=.所以甲的总得分不小于2的概率为2312p p +=.故答案为:12.四、解答题【答案】15.(1)由余弦定理有2222cos a b c ab C +-=,对比已知222a b c +-=,可得22222cos 222a b c C ab ab +-===,因为()0,πC ∈,所以sin 0C >,从而sin 2C ==,又因为sin C B =,即cos 2B =,注意到()0,πB ∈,所以π3B =.(2)由(1)可得π3B =,2cos 2C =,()0,πC ∈,从而π4C =,ππ5ππ3412A =--=,而5πππ232162sin sin sin 124622224A ⎛⎫⎛⎫==+=⨯=⎪ ⎪⎝⎭⎝⎭,由正弦定理有5πππsin sin sin 1234a b c==,从而623136,4222a c b c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ABC 的面积可表示为211316233sin 222228ABC S ab C c c c +==⋅⋅= ,由已知ABC 的面积为3+,可得2338c =,所以c =【答案】16.(1)由题意得2239941b a b =⎧⎪⎪⎨⎪+=⎪⎩,解得22912b a ⎧=⎨=⎩,所以12e ==.(2)法一:3312032APk -==--,则直线AP 的方程为132y x =-+,即260x y +-=,352AP ==,由(1)知22:1129x y C +=,设点B 到直线AP 的距离为d ,则1255352d ==,则将直线AP 沿着与AP 垂直的方向平移1255单位即可,此时该平行线与椭圆的交点即为点B ,设该平行线的方程为:20x y C ++=,1255=,解得6C =或18C =-,当6C =时,联立221129260x y x y ⎧+=⎪⎨⎪++=⎩,解得03x y =⎧⎨=-⎩或332x y =-⎧⎪⎨=-⎪⎩,即()0,3B -或33,2⎛⎫--⎪⎝⎭,当()0,3B -时,此时32l k =,直线l 的方程为332y x =-,即3260x y --=,当33,2B ⎛⎫--⎪⎝⎭时,此时12lk =,直线l 的方程为12y x =,即20x y -=,当18C =-时,联立2211292180x y x y ⎧+=⎪⎨⎪+-=⎩得22271170y y -+=,227421172070∆=-⨯⨯=-<,此时该直线与椭圆无交点.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3260x y --=或20x y -=.法二:同法一得到直线AP 的方程为260x y +-=,点B 到直线AP 的距离1255d =,设()00,B x y,则220012551129x y =⎪+=⎪⎩,解得00332x y =-⎧⎪⎨=-⎪⎩或0003x y =⎧⎨=-⎩,即()0,3B -或33,2⎛⎫--⎪⎝⎭,以下同法一.法三:同法一得到直线AP 的方程为260x y +-=,点B 到直线AP的距离5d =,设(),3sin B θθ,其中[)0,2θ∈π1255=,联立22cos sin 1θθ+=,解得cos 21sin 2θθ⎧=-⎪⎪⎨⎪=-⎪⎩或cos 0sin 1θθ=⎧⎨=-⎩,即()0,3B -或33,2⎛⎫--⎪⎝⎭,以下同法一;法四: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0,3B -,16392PAB S =⨯⨯= ,符合题意,此时32l k =,直线l 的方程为332y x =-,即3260x y --=,当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3y kx =+,联立椭圆方程有2231129y kx x y =+⎧⎪⎨+=⎪⎩,则()2243240k x kx ++=,其中AP k k ≠,即12k ≠-,解得0x =或22443k x k -=+,0k ≠,12k ≠-,令22443k x k -=+,则2212943k y k -+=+,则22224129,4343k k B k k ⎛⎫--+ ⎪++⎝⎭同法一得到直线AP 的方程为260x y +-=,点B 到直线AP 的距离1255d =,5=,解得32k =,此时33,2B ⎛⎫-- ⎪⎝⎭,则得到此时12lk =,直线l 的方程为12y x =,即20x y -=,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3260x y --=或20x y -=.法五: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3:3,3,,3,2l x B PB A ⎛⎫=-= ⎪⎝⎭到PB 距离3d =,此时1933922ABP S =⨯⨯=≠ 不满足条件.当l 的斜率存在时,设3:(3)2PB y k x -=-,令()()1122,,,P x y B x y ,223(3)21129y k x x y ⎧=-+⎪⎪⎨⎪+=⎪⎩,消y 可得()()22224324123636270k x k k x k k +--+--=,()()()2222Δ24124433636270k kk k k =--+-->,且AP k k ≠,即12k ≠-,21222122241243,36362743k k x x k PB k k x x k ⎧-+=⎪⎪+==⎨--⎪=⎪+⎩,A 到直线PB距离192PAB d S ==⋅ ,12k ∴=或32,均满足题意,1:2l y x ∴=或332y x =-,即3260x y --=或20x y -=.法六: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3:3,3,,3,2l x B PB A ⎛⎫=-= ⎪⎝⎭到PB 距离3d =,此时1933922ABP S =⨯⨯=≠ 不满足条件.当直线l 斜率存在时,设3:(3)2l y k x =-+,设l 与y 轴的交点为Q ,令0x =,则30,32Q k ⎛⎫-+⎪⎝⎭,联立223323436y kx k x y ⎧=-+⎪⎨⎪+=⎩,则有()2223348336362702k x k k x k k ⎛⎫+--+--= ⎪⎝⎭,()2223348336362702k x k k x k k ⎛⎫+--+--= ⎪⎝⎭,其中()()22223Δ8343436362702k k k k k ⎛⎫=--+--> ⎪⎝⎭,且12k ≠-,则2222363627121293,3434B B k k k k x x k k ----==++,则211312183922234P B k S AQ x x k k +=-=+=+,解的12k =或32k =,经代入判别式验证均满足题意.则直线l 为12y x =或332y x =-,即3260x y --=或20x y -=.【答案】17.(1)因为PA ⊥平面ABCD ,而AD ⊂平面ABCD ,所以PA AD ⊥,又AD PB ⊥,PB PA P = ,,PB PA ⊂平面PAB ,所以AD ⊥平面PAB ,而AB ⊂平面PAB ,所以AD AB ⊥.因为222BC AB AC +=,所以BC AB ⊥,根据平面知识可知//AD BC ,又AD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AD 平面PBC .(2)如图所示,过点D 作DE AC ⊥于E ,再过点E 作EF CP ⊥于F ,连接DF ,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平面PAC ⊥平面ABCD ,而平面PAC 平面ABCD AC =,所以DE ⊥平面PAC ,又EF CP ⊥,所以⊥CP 平面DEF ,根据二面角的定义可知,DFE ∠即为二面角A CP D --的平面角,即sin 7DFE ∠=,即tan DFE ∠=因为AD DC ⊥,设AD x =,则CD =,由等面积法可得,2DE =,又242xCE -==,而EF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EF =,故242tan 4DFE x∠==x =AD =.【答案】18.(1)0b =时,()ln 2xf x ax x=+-,其中()0,2x ∈,则()()()112,0,222f x a x x x x x =+=+∈--',因为()22212x x x x -+⎛⎫-≤= ⎪⎝⎭,当且仅当1x =时等号成立,故()min 2f x a '=+,而()0f x '≥成立,故20a +≥即2a ≥-,所以a 的最小值为2-.,(2)()()3ln12x f x ax b x x=++--的定义域为()0,2,设(),P m n 为()y 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P m n 关于()1,a 的对称点为()2,2Q m a n --,因为(),P m n 在()y f x =图象上,故()3ln 12m n am b m m=++--,而()()()()3322ln221ln 122m m f m a m b m am b m a m m -⎡⎤-=+-+--=-++-+⎢⎥-⎣⎦,2n a =-+,所以()2,2Q m a n --也在()y f x =图象上,由P 的任意性可得()y f x =图象为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为()1,a .(3)因为()2f x >-当且仅当12x <<,故1x =为()2f x =-的一个解,所以()12f =-即2a =-,先考虑12x <<时,()2f x >-恒成立.此时()2f x >-即为()()3ln21102x x b x x +-+->-在()1,2上恒成立,设()10,1t x =-∈,则31ln 201t t bt t+-+>-在()0,1上恒成立,设()()31ln 2,0,11t g t t bt t t+=-+∈-,则()()2222232322311tbtbg t bt t t -++=-+=-'-,当0b ≥,232332320bt b b b -++≥-++=>,故()0g t '>恒成立,故()g t 在()0,1上为增函数,故()()00g t g >=即()2f x >-在()1,2上恒成立.当203b -≤<时,2323230bt b b -++≥+≥,故()0g t '≥恒成立,故()g t 在()0,1上为增函数,故()()00g t g >=即()2f x >-在()1,2上恒成立.当23b <-,则当01t <<<时,()0g t '<故在⎛ ⎝上()g t 为减函数,故()()00g t g <=,不合题意,舍;综上,()2f x >-在()1,2上恒成立时23b ≥-.而当23b ≥-时,而23b ≥-时,由上述过程可得()g t 在()0,1递增,故()0g t >的解为()0,1,即()2f x >-的解为()1,2.综上,23b ≥-.【答案】19.(1)首先,我们设数列1242,,...,m a a a +的公差为d ,则0d ≠.由于一个数列同时加上一个数或者乘以一个非零数后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该数列是等差数列,故我们可以对该数列进行适当的变形()111,2,...,42k ka a a k m d-=+=+',得到新数列()1,2, (42)a k k m ==+',然后对1242,,...,m a a a +'''进行相应的讨论即可.换言之,我们可以不妨设()1,2,...,42k a k k m ==+,此后的讨论均建立在该假设下进行.回到原题,第1小问相当于从1,2,3,4,5,6中取出两个数i 和()j i j <,使得剩下四个数是等差数列.那么剩下四个数只可能是1,2,3,4,或2,3,4,5,或3,4,5,6.所以所有可能的(),i j 就是()()()1,2,1,6,5,6.(2)由于从数列1,2,...,42m +中取出2和13后,剩余的4m 个数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共m 组,使得每组成等差数列:①{}{}{}1,4,7,10,3,6,9,12,5,8,11,14,共3组;②{}{}{}15,16,17,18,19,20,21,22,...,41,4,41,42m m m m -++,共3m -组.(如果30m -=,则忽略②)故数列1,2,...,42m +是()2,13-可分数列.(3)定义集合{}{}410,1,2,...,1,5,9,13,...,41A k k m m =+==+,{}{}420,1,2,...,2,6,10,14,...,42B k k m m =+==+.下面证明,对142i j m ≤<≤+,如果下面两个命题同时成立,则数列1,2,...,42m +一定是(),i j -可分数列:命题1:,i A j B ∈∈或,i B j A ∈∈;命题2:3j i -≠.我们分两种情况证明这个结论.第一种情况:如果,i A j B ∈∈,且3j i -≠.此时设141i k =+,242j k =+,{}12,0,1,2,...,k k m ∈.则由i j <可知124142k k +<+,即2114k k ->-,故21k k ≥.此时,由于从数列1,2,...,42m +中取出141i k =+和242j k =+后,剩余的4m 个数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共m 组,使得每组成等差数列:①{}{}{}11111,2,3,4,5,6,7,8,...,43,42,41,4k k k k ---,共1k 组;②{}{}{}11111111222242,43,44,45,46,47,48,49,...,42,41,4,4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共21k k -组;③{}{}{}2222222243,44,45,46,47,48,49,410,...,41,4,41,42k k k k k k k k m m m m ++++++++-++,共2m k -组.(如果某一部分的组数为0,则忽略之)故此时数列1,2,...,42m +是(),i j -可分数列.第二种情况:如果,i B j A ∈∈,且3j i -≠.此时设142i k =+,241j k =+,{}12,0,1,2,...,k k m ∈.则由i j <可知124241k k +<+,即2114k k ->,故21k k >.由于3j i -≠,故()()2141423k k +-+≠,从而211k k -≠,这就意味着212k k -≥.此时,由于从数列1,2,...,42m +中取出142i k =+和241j k =+后,剩余的4m 个数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共m 组,使得每组成等差数列:①{}{}{}11111,2,3,4,5,6,7,8,...,43,42,41,4k k k k ---,共1k 组;②{}112121241,31,221,31k k k k k k k +++++++,{}121212232,222,32,42k k k k k k k +++++++,共2组;③全体{}11212124,3,22,3k p k k p k k p k k p +++++++,其中213,4,...,p k k =-,共212k k --组;④{}{}{}2222222243,44,45,46,47,48,49,410,...,41,4,41,42k k k k k k k k m m m m ++++++++-++,共2m k -组.(如果某一部分的组数为0,则忽略之)这里对②和③进行一下解释:将③中的每一组作为一个横排,排成一个包含212k k --个行,4个列的数表以后,4个列分别是下面这些数:{}111243,44,...,3k k k k +++,{}12121233,34,...,22k k k k k k +++++,{}121212223,223,...,3k k k k k k +++++,{}1212233,34,...,4k k k k k ++++.可以看出每列都是连续的若干个整数,它们再取并以后,将取遍{}11241,42,...,42k k k +++中除开五个集合{}1141,42k k ++,{}121231,32k k k k ++++,{}1212221,222k k k k ++++,{}121231,32k k k k ++++,{}2241,42k k ++中的十个元素以外的所有数.而这十个数中,除开已经去掉的142k +和241k +以外,剩余的八个数恰好就是②中出现的八个数.这就说明我们给出的分组方式满足要求,故此时数列1,2,...,42m +是(),i j -可分数列.至此,我们证明了:对142i j m ≤<≤+,如果前述命题1和命题2同时成立,则数列1,2,...,42m +一定是(),i j -可分数列.然后我们来考虑这样的(),i j 的个数.首先,由于A B ⋂=∅,A 和B 各有1m +个元素,故满足命题1的(),i j 总共有()21m +个;而如果3j i -=,假设,i A j B ∈∈,则可设141i k =+,242j k =+,代入得()()2142413k k +-+=.但这导致2112k k -=,矛盾,所以,i B j A ∈∈.设142i k =+,241j k =+,{}12,0,1,2,...,k k m ∈,则()()2141423k k +-+=,即211k k -=.所以可能的()12,k k 恰好就是()()()0,1,1,2,...,1,m m -,对应的(),i j 分别是()()()2,5,6,9,...,42,41m m -+,总共m 个.所以这()21m +个满足命题1的(),i j 中,不满足命题2的恰好有m 个.这就得到同时满足命题1和命题2的(),i j 的个数为()21m m +-.当我们从1,2,...,42m +中一次任取两个数i 和()j i j <时,总的选取方式的个数等于()()()()424121412m m m m ++=++.而根据之前的结论,使得数列1242,,...,m a a a +是(),i j -可分数列的(),i j 至少有()21m m +-个.所以数列1242,,...,m a a a +是(),i j -可分数列的概率m P 一定满足()()()()()()()()()22221111124214121412142221218m m m m m m m m P m m m m m m m m ⎛⎫+++ ⎪+-++⎝⎭≥=>=++++++++.这就证明了结论.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卷)数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 【解析】【详解】若1i z =--,则z ==.故选:C.【答案】2.B 【解析】【详解】对于p 而言,取=1x -,则有101x +=<,故p 是假命题,p ⌝是真命题,对于q 而言,取1x =,则有3311x x ===,故q 是真命题,q ⌝是假命题,综上,p ⌝和q 都是真命题.故选:B.【答案】3.B 【解析】【详解】因为()2b a b -⊥ ,所以()20b a b -⋅= ,即22b a b =⋅,又因为1,22a a b =+=,所以22144164a b b b +⋅+=+= ,从而22=b .故选:B.【答案】4.C 【解析】【详解】对于A,根据频数分布表可知,612183650++=<,所以亩产量的中位数不小于1050kg ,故A 错误;对于B ,亩产量不低于1100kg 的频数为341024=+,所以低于1100kg 的稻田占比为1003466%100-=,故B 错误;对于C ,稻田亩产量的极差最大为1200900300-=,最小为1150950200-=,故C 正确;对于D ,由频数分布表可得,亩产量在[1050,1100)的频数为100(612182410)30-++++=,所以平均值为1(692512975181025301075241125101175)1067100⨯⨯+⨯+⨯+⨯+⨯+⨯=,故D 错误.故选;C.【答案】5.A 【解析】【详解】设点(,)M x y ,则0(,),(,0)P x y P x ',因为M 为PP '的中点,所以02y y =,即(,2)P x y ,又P 在圆2216(0)x y y +=>上,所以22416(0)x y y +=>,即221(0)164x y y +=>,即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1(0)164x y y +=>.故选:A 【答案】6.D 【解析】【详解】解法一:令()()f x g x =,即2(1)1cos 2a x x ax +-=+,可得21cos a x ax -=+,令()()21,cos a x F x ax G x =-=+,原题意等价于当(1,1)x ∈-时,曲线()y F x =与()y G x =恰有一个交点,注意到()(),F x G x 均为偶函数,可知该交点只能在y 轴上,可得()()00F G =,即11a -=,解得2a =,若2a =,令()()F x G x =,可得221cos 0x x +-=因为()1,1x ∈-,则220,1cos 0x x ≥-≥,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可得221cos 0x x +-≥,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则方程221cos 0x x +-=有且仅有一个实根0,即曲线()y F x =与()y G x =恰有一个交点,所以2a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2a =.解法二:令()()()2()1cos ,1,1h x f x g x ax a x x =-=+--∈-,原题意等价于()h x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因为()()()()221cos 1cos h x a x a x ax a x h x -=-+---=+--=,则()h x 为偶函数,根据偶函数的对称性可知()h x 的零点只能为0,即()020h a =-=,解得2a =,若2a =,则()()221cos ,1,1h x x x x =+-∈-,又因为220,1cos 0x x ≥-≥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可得()0h x ≥,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即()h x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0,所以2a =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7.B 【解析】【详解】解法一:分别取11,BC B C 的中点1,D D ,则11AD A D ==可知111131662222ABC A B C S S =⨯⨯⨯==⨯= 设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为h ,则(11115233ABC A B C V h -=++=,解得433h =,如图,分别过11,A D 作底面垂线,垂足为,M N ,设AM x =,。
一.复数1.(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若1i 1zz =+-,则z =()A .1i --B .1i-+C .1i -D .1i+【详解】因为11111i 111z z z z z -+==+=+---,所以111i i z =+=-.故选:C.2.(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已知1i z =--,则z =()A .0B .1C D .2【详解】若1i z =--,则z ==故选:C.3.(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设5i z =+,则()i z z +=()A .10iB .2iC .10D .2-【详解】由5i 5i,10z z z z =+⇒=-+=,则()i 10i z z +=.故选:A二.集合1.(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集合{}355,{3,1,0,2,3}A x x B =-<<=--∣,则A B = ()A .{1,0}-B .{2,3}C .{3,1,0}--D .{1,0,2}-【详解】因为{{}|,3,1,0,2,3A x x B =<=--,且注意到12<<,从而A B ={}1,0-.故选:A.2.(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集合{}{}1,2,3,4,5,9,A B A ==∈,则()A A B ⋂=ð()A .{}1,4,9B .{}3,4,9C .{}1,2,3D .{}2,3,5【详解】因为{}{}1,2,3,4,5,9,A B A ==∈,所以{}1,4,9,16,25,81B =,则{}1,4,9A B = ,(){}2,3,5A A B = ð故选:D三.命题与逻辑1.(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已知命题p :x ∀∈R ,|1|1x +>;命题q :0x ∃>,3x x =,则()A .p 和q 都是真命题B .p ⌝和q 都是真命题C .p 和q ⌝都是真命题D .p ⌝和q ⌝都是真命题【详解】对于p 而言,取=1x -,则有101x +=<,故p 是假命题,p ⌝是真命题,对于q 而言,取1x =,则有3311x x ===,故q 是真命题,q ⌝是假命题,综上,p ⌝和q 都是真命题.故选:B.2.(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设αβ、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且m αβ= .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n ,则//n α或//n β②若m n ⊥,则,n n αβ⊥⊥③若//n α,且//n β,则//m n ④若n 与α和β所成的角相等,则m n⊥其中所有真命题的编号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详解】对①,当n ⊂α,因为//m n ,m β⊂,则//n β,当n β⊂,因为//m n ,m α⊂,则//n α,当n 既不在α也不在β内,因为//m n ,,m m αβ⊂⊂,则//n α且//n β,故①正确;对②,若m n ⊥,则n 与,αβ不一定垂直,故②错误;对③,过直线n 分别作两平面与,αβ分别相交于直线s 和直线t ,因为//n α,过直线n 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直线s ,则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n s ,同理可得//n t ,则//s t ,因为s ⊄平面β,t ⊂平面β,则//s 平面β,因为s ⊂平面α,m αβ= ,则//s m ,又因为//n s ,则//m n ,故③正确;对④,若,m n αβ⋂=与α和β所成的角相等,如果//,//αβn n ,则//m n ,故④错误;综上只有①③正确,故选:A.四.向量1.(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向量(0,1),(2,)a b x == ,若(4)b b a ⊥- ,则x =()A .2-B .1-C .1D .2【详解】因为()4b b a ⊥- ,所以()40b b a ⋅-= ,所以240b a b -⋅=即2440x x +-=,故2x =,故选:D.2.(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已知向量,a b满足1,22a a b =+= ,且()2b a b -⊥ ,则b = ()A .12B C D .1【详解】因为()2b a b -⊥ ,所以()20b a b -⋅= ,即22b a b =⋅,又因为1,22a a b =+= ,所以22144164a b b b +⋅+=+= ,从而2=b 故选:B.3.(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已知向量()()1,,,2a x x b x =+=,则()A .“3x =-”是“a b ⊥”的必要条件B .“3x =-”是“//a b”的必要条件C .“0x =”是“a b ⊥”的充分条件D .“1x =-+”是“//a b ”的充分条件【详解】对A ,当a b ⊥时,则0a b ⋅= ,所以(1)20x x x ⋅++=,解得0x =或3-,即必要性不成立,故A 错误;对C ,当0x =时,()()1,0,0,2a b == ,故0a b ⋅= ,所以a b ⊥,即充分性成立,故C 正确;对B ,当//a b时,则22(1)x x +=,解得1x =B 错误;对D ,当1x =-时,不满足22(1)x x +=,所以//a b不成立,即充分性不立,故D 错误.故选:C.5.解三角形1.(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记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C B =,222a b c +-(1)求B ;(2)若ABC 的面积为3c .【详解】(1)由余弦定理有2222cos a b c ab C +-=,对比已知222a b c +-=,可得222cos 222a b c C ab ab +-===,因为()0,πC ∈,所以sin 0C >,从而sin2C==,又因为sin C B=,即1cos2B=,注意到()0,πB∈,所以π3B=.(2)由(1)可得π3B=,cos2C=,()0,πC∈,从而π4C=,ππ5ππ3412A=--=,而5πππ1sin sin sin124622224A⎛⎫⎛⎫==+=⨯+⨯=⎪ ⎪⎝⎭⎝⎭,由正弦定理有5πππsin sin sin1234a b c==,从而,a b====,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ABC的面积可表示为21113sin222228ABCS ab C c c c==⋅=,由已知ABC的面积为32338c+=c=2.(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2A A+=.(1)求A.(2)若2a=sin sin2C c B=,求ABC的周长.【详解】(1)方法一:常规方法(辅助角公式)由sin2A A=可得1sin122A A+=,即sin()1π3A+=,由于ππ4π(0,π)(,333A A∈⇒+∈,故ππ32A+=,解得π6A=方法二:常规方法(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由sin2A A=,又22sin cos1A A+=,消去sin A得到:24cos30(2cos0A A A-+=⇔-=,解得cos A=又(0,π)A∈,故π6A=方法三:利用极值点求解设()sin(0π)f x x x x=<<,则π()2sin(0π)3f x x x⎛⎫=+<<⎪⎝⎭,显然π6x=时,max()2f x=,注意到π()sin22sin(3f A A A A=+==+,max ()()f x f A =,在开区间(0,π)上取到最大值,于是x A =必定是极值点,即()0cos sin f A A A '==,即tan A =,又(0,π)A ∈,故π6A =方法四:利用向量数量积公式(柯西不等式)设(sin ,cos )a b A A ==,由题意,sin 2a b A A ⋅=+=,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公式,cos ,2cos ,a b a b a b a b ⋅==,则2cos ,2cos ,1a b a b =⇔= ,此时,0a b =,即,a b 同向共线,根据向量共线条件,1cos sin tan A A A ⋅=⇔=又(0,π)A ∈,故π6A =方法五:利用万能公式求解设tan 2A t =,根据万能公式,22sin 21tA A t ==+整理可得,222(2(20((2t t t --+-==--,解得tan22A t ==22tan 13t A t ==-,又(0,π)A ∈,故π6A =(2)由题设条件和正弦定理sin sin 2sin 2sin sin cos C c B B C C B B =⇔=,又,(0,π)B C ∈,则sin sin 0B C ≠,进而cos 2B =,得到π4B =,于是7ππ12C A B =--=,sin sin(π)sin()sin cos sin cos C A B A B A B B A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sin a b cA B C ==,即2ππ7πsin sin sin6412bc==,解得b c ==故ABC的周长为2+3.(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若π3B =,294b ac =,则sin sin A C +=()A .32B C D 【详解】因为29,34B b ac π==,则由正弦定理得241sin sin sin 93A CB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94b ac ac ac =+-=,即:22134a c ac +=,根据正弦定理得221313sin sin sin sin 412A C A C +==,所以2227(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4A C A C A C +=++=,因为,A C 为三角形内角,则sin sin 0A C +>,则sin sin A C +=.故选:C.6.概率统计1.(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为了解推动出口后的亩收入(单位:万元)情况,从该种植区抽取样本,得到推动出口后亩收入的样本均值 2.1x =,样本方差20.01s =,已知该种植区以往的亩收入X 服从正态分布()21.8,0.1N ,假设推动出口后的亩收入Y 服从正态分布()2,N x s ,则()(若随机变量Z 服从正态分布()2,N u σ,()0.8413P Z u σ<+≈)A .(2)0.2P X >>B .(2)0.5P X ><C .(2)0.5P Y >>D .(2)0.8P Y ><【详解】依题可知,22.1,0.01x s ==,所以()2.1,0.1Y N ,故()()()2 2.10.1 2.10.10.84130.5P Y P Y P Y >=>-=<+≈>,C 正确,D 错误;因为()1.8,0.1X N ,所以()()2 1.820.1P X P X >=>+⨯,因为()1.80.10.8413P X <+≈,所以()1.80.110.84130.15870.2P X >+≈-=<,而()()()2 1.820.1 1.80.10.2P X P X P X >=>+⨯<>+<,B 正确,A 错误,故选:BC .2.(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甲、乙两人各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有一个数字,甲的卡片上分别标有数字1,3,5,7,乙的卡片上分别标有数字2,4,6,8,两人进行四轮比赛,在每轮比赛中,两人各自从自己持有的卡片中随机选一张,并比较所选卡片上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人得1分,数字小的人得0分,然后各自弃置此轮所选的卡片(弃置的卡片在此后的轮次中不能使用).则四轮比赛后,甲的总得分不小于2的概率为.【详解】设甲在四轮游戏中的得分分别为1234,,,X X X X ,四轮的总得分为X .对于任意一轮,甲乙两人在该轮出示每张牌的概率都均等,其中使得甲获胜的出牌组合有六种,从而甲在该轮获胜的概率()631448k P X ===⨯,所以()()31,2,3,48k E X k ==.从而()()()441234113382k k k E X E X X X X E X ===+++===∑∑.记()()0,1,2,3k p P X k k ===.如果甲得0分,则组合方式是唯一的:必定是甲出1,3,5,7分别对应乙出2,4,6,8,所以04411A 24p ==;如果甲得3分,则组合方式也是唯一的:必定是甲出1,3,5,7分别对应乙出8,2,4,6,所以34411A 24p ==.而X 的所有可能取值是0,1,2,3,故01231p p p p +++=,()1233232p p p E X ++==.所以121112p p ++=,1213282p p ++=,两式相减即得211242p +=,故2312p p +=.所以甲的总得分不小于2的概率为2312p p +=.故答案为:12.3.(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某农业研究部门在面积相等的100块稻田上种植一种新型水稻,得到各块稻田的亩产量(单位:kg )并部分整理下表亩产量[900,950)[950,1000)[1000,1050)[1100,1150)[1150,1200)频数612182410据表中数据,结论中正确的是()A .100块稻田亩产量的中位数小于1050kgB .100块稻田中亩产量低于1100kg 的稻田所占比例超过80%C .100块稻田亩产量的极差介于200kg 至300kg 之间D .100块稻田亩产量的平均值介于900kg 至1000kg 之间【详解】对于A,根据频数分布表可知,612183650++=<,所以亩产量的中位数不小于1050kg ,故A 错误;对于B ,亩产量不低于1100kg 的频数为341024=+,所以低于1100kg 的稻田占比为1003466%100-=,故B 错误;对于C ,稻田亩产量的极差最大为1200900300-=,最小为1150950200-=,故C 正确;对于D ,由频数分布表可得,亩产量在[1050,1100)的频数为100(612182410)30-++++=,所以平均值为1(692512975181025301075241125101175)1067100⨯⨯+⨯+⨯+⨯+⨯+⨯=,故D 错误.故选;C.4.(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在如图的4×4方格表中选4个方格,要求每行和每列均恰有一个方格被选中,则共有种选法,在所有符合上述要求的选法中,选中方格中的4个数之和的最大值是.【详解】由题意知,选4个方格,每行和每列均恰有一个方格被选中,则第一列有4个方格可选,第二列有3个方格可选,第三列有2个方格可选,第四列有1个方格可选,所以共有432124⨯⨯⨯=种选法;每种选法可标记为(,,,)a b c d ,a b c d ,,,分别表示第一、二、三、四列的数字,则所有的可能结果为:(11,22,33,44),(11,22,34,43),(11,22,33,44),(11,22,34,42),(11,24,33,43),(11,24,33,42),(12,21,33,44),(12,21,34,43),(12,22,31,44),(12,22,34,40),(12,24,31,43),(12,24,33,40),(13,21,33,44),(13,21,34,42),(13,22,31,44),(13,22,34,40),(13,24,31,42),(13,24,33,40),(15,21,33,43),(15,21,33,42),(15,22,31,43),(15,22,33,40),(15,22,31,42),(15,22,33,40),所以选中的方格中,(15,21,33,43)的4个数之和最大,为152********+++=.故答案为:24;1125.(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1013x ⎛⎫+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最大值是.【详解】由题展开式通项公式为101101C 3rr r r T x -+⎛⎫= ⎪⎝⎭,010r ≤≤且r ∈Z ,设展开式中第1r +项系数最大,则1091101010111101011C C 3311C C 33rrr r r rr r --+---⎧⎛⎫⎛⎫≥⎪ ⎪⎪⎝⎭⎝⎭⎨⎛⎫⎛⎫⎪≥ ⎪ ⎪⎝⎭⎝⎭⎩,294334r r ⎧≥⎪⎪⇒⎨⎪≤⎪⎩,即293344r ≤≤,又r ∈Z ,故8r =,所以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第9项,且该项系数为28101C 53⎛⎫= ⎪⎝⎭.故答案为:5.6.(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有6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3次,每次取1个球.记m 为前两次取出的球上数字的平均值,n 为取出的三个球上数字的平均值,则m 与n 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2的概率是.【详解】从6个不同的球中不放回地抽取3次,共有36A 120=种,设前两个球的号码为,a b ,第三个球的号码为c ,则1322a b c a b +++-≤,故2()3c a b -+≤,故32()3c a b -≤-+≤,故323a b c a b +-≤≤++,若1c =,则5a b +≤,则(),a b 为:()()2,3,3,2,故有2种,若2c =,则17a b ≤+≤,则(),a b 为:()()()()()1,3,1,4,1,5,1,6,3,4,()()()()()3,1,4,1,5,1,6,1,4,3,故有10种,当3c =,则39a b ≤+≤,则(),a b 为:()()()()()()()()1,2,1,4,1,5,1,6,2,4,2,5,2,6,4,5,()()()()()()()()2,1,4,1,5,1,6,1,4,2,5,2,6,2,5,4,故有16种,当4c =,则511a b ≤+≤,同理有16种,当5c =,则713a b ≤+≤,同理有10种,当6c =,则915a b ≤+≤,同理有2种,共m 与n 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2时不同的抽取方法总数为()22101656++=,故所求概率为56712015=.故答案为:7157.(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某工厂进行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从该工厂甲、乙两个车间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50件进行检验,数据如下:优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总计甲车间2624050乙车间70282100总计96522150(1)填写如下列联表:优级品非优级品甲车间乙车间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2)已知升级改造前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0.5p =,设p 为升级改造后抽取的n 件产品的优级品率.如果p p >+150件产品的数据,能否认为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后,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提高了?12.247≈)附: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2P K k ≥0.0500.0100.001k3.8416.63510.828【详解】(1)根据题意可得列联表:优级品非优级品甲车间2624乙车间7030可得()2215026302470754.687550100965416K ⨯-⨯===⨯⨯⨯,因为3.841 4.6875 6.635<<,所以有95%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没有99%的把握认为甲,乙两车间产品的优级品率存在差异.(2)由题意可知: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后,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的频率为960.64150=,用频率估计概率可得0.64p =,又因为升级改造前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0.5p =,则0.50.50.5 1.650.56812.247p +++⨯≈,可知p p >+所以可以认为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后,该工厂产品的优级品率提高了.8.(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某投篮比赛分为两个阶段,每个参赛队由两名队员组成,比赛具体规则如下:第一阶段由参赛队中一名队员投篮3次,若3次都未投中,则该队被淘汰,比赛成员为0分;若至少投中一次,则该队进入第二阶段,由该队的另一名队员投篮3次,每次投中得5分,未投中得0分.该队的比赛成绩为第二阶段的得分总和.某参赛队由甲、乙两名队员组成,设甲每次投中的概率为p ,乙每次投中的概率为q ,各次投中与否相互独立.(1)若0.4p =,0.5q =,甲参加第一阶段比赛,求甲、乙所在队的比赛成绩不少于5分的概率.(2)假设0p q <<,(i )为使得甲、乙所在队的比赛成绩为15分的概率最大,应该由谁参加第一阶段比赛?(ii )为使得甲、乙,所在队的比赛成绩的数学期望最大,应该由谁参加第一阶段比赛?【详解】(1)甲、乙所在队的比赛成绩不少于5分,则甲第一阶段至少投中1次,乙第二阶段也至少投中1次,∴比赛成绩不少于5分的概率()()3310.610.50.686P =--=.(2)(i )若甲先参加第一阶段比赛,则甲、乙所在队的比赛成绩为15分的概率为331(1)P p q ⎡⎤=--⎣⎦甲,若乙先参加第一阶段比赛,则甲、乙所在队的比赛成绩为15分的概率为331(1)P q p ⎡⎤=--⋅⎣⎦乙,0p q << ,3333()()P P q q pq p p pq ∴-=---+-甲乙()2222()()()()()()q p q pq p p q p pq q pq p pq q pq ⎡⎤=-+++-⋅-+-+--⎣⎦()2222()333p q p q p q pq =---3()()3()[(1)(1)1]0pq p q pq p q pq p q p q =---=---->,P P ∴>甲乙,应该由甲参加第一阶段比赛.(ii)若甲先参加第一阶段比赛,数学成绩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5,10,15,333(0)(1)1(1)(1)P X p p q ⎡⎤==-+--⋅-⎣⎦,32123(5)1(1)C (1)P X p q q ⎡⎤==--⋅-⎣⎦,3223(10)1(1)C (1)P X p q q ⎡⎤==--⋅-⎣⎦,33(15)1(1)P X p q ⎡⎤==--⋅⎣⎦,()332()151(1)1533E X p q p p p q⎡⎤∴=--=-+⋅⎣⎦记乙先参加第一阶段比赛,数学成绩Y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5,10,15,同理()32()1533E Y q q q p=-+⋅()()15[()()3()]E X E Y pq p q p q pq p q ∴-=+---15()(3)p q pq p q =-+-,因为0p q <<,则0p q -<,31130p q +-<+-<,则()(3)0p q pq p q -+->,∴应该由甲参加第一阶段比赛.7.立体几何1.(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侧面积相等,且它们的高)A .B .C .D .【详解】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而它们的侧面积相等,所以2ππr r =即=,故3r =,故圆锥的体积为1π93⨯=.故选:B.2.(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已知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523,6AB =,112A B =,则1A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 .12B .1C .2D .3【详解】解法一:分别取11,BC B C 的中点1,D D ,则11AD A D ==可知11111662222ABC A B C S S =⨯⨯⨯==⨯⨯ 设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为h ,则(11115233ABC A B C V h -==,解得h =如图,分别过11,A D 作底面垂线,垂足为,M N ,设AM x =,则1AA=DN AD AM MN x=--=,可得1DD==结合等腰梯形11BCC B可得22211622BB DD-⎛⎫=+⎪⎝⎭,即()221616433x x+=++,解得x=所以1A 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11tan1A MA ADAMÐ==;解法二:将正三棱台111ABC AB C-补成正三棱锥-P ABC,则1A A与平面ABC所成角即为PA与平面ABC所成角,因为11113PA A BPA AB==,则111127P A B CP ABCVV--=,可知1112652273ABC A B C P ABCV V--==,则18P ABCV-=,设正三棱锥-P ABC的高为d,则116618322P ABCV d-=⨯⨯⨯⨯,解得d=,取底面ABC的中心为O,则PO⊥底面ABC,且AO=所以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tan1POPAOAO∠==.故选:B.3.(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已知甲、乙两个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均为1r和2r,母线长分别为()212r r-和()213r r-,则两个圆台的体积之比=VV甲乙.【详解】由题可得两个圆台的高分别为)12h r r==-甲,)12h r r==-乙,所以((21211313S S h V h V h S S h ++-==++甲甲甲乙乙乙4.(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2PA AC ==,1,BC AB =.(1)若AD PB ⊥,证明://AD 平面PBC ;(2)若AD DC ⊥,且二面角A CP D --的正弦值为7,求AD .【详解】(1)(1)因为PA ⊥平面ABCD ,而AD ⊂平面ABCD ,所以PA AD ⊥,又AD PB ⊥,PB PA P = ,,PB PA ⊂平面PAB ,所以AD ⊥平面PAB ,而AB ⊂平面PAB ,所以AD AB ⊥.因为222BC AB AC +=,所以BC AB ⊥,根据平面知识可知//AD BC ,又AD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AD 平面PBC .(2)如图所示,过点D 作DE AC ⊥于E ,再过点E 作EF CP ⊥于F ,连接DF ,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平面PAC ⊥平面ABCD ,而平面PAC 平面ABCD AC =,所以DE ⊥平面PAC ,又EF CP ⊥,所以⊥CP 平面DEF ,根据二面角的定义可知,DFE ∠即为二面角ACP D --的平面角,即sin 7DFE ∠=,即tan DFE ∠=因为AD DC⊥,设AD x =,则CD=DE =,又242xCE -==,而EF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EF =,故22tan4DFEx∠==x=AD=5.(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中,8AB=,3CD=,AD=,90ADC︒∠=,30BAD︒∠=,点E,F满足25AE AD=,12AF AB=,将AEF△沿EF对折至PEF!,使得PC=.(1)证明:EF PD⊥;(2)求面PCD与面PBF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详解】(1)由218,,52AB AD AE AD AF AB====,得4AE AF==,又30BAD︒∠=,在AEF△中,由余弦定理得2EF,所以222AE EF AF+=,则AE EF⊥,即EF AD⊥,所以,EF PE EF DE⊥⊥,又,PE DE E PE DE=⊂、平面PDE,所以EF⊥平面PDE,又PD⊂平面PDE,故EF⊥PD;(2)连接CE,由90,3ADC ED CD︒∠===,则22236CE ED CD=+=,在PEC中,6PC PE EC===,得222EC PE PC+=,所以PE EC ⊥,由(1)知PE EF ⊥,又,EC EF E EC EF =⊂ 、平面ABCD ,所以PE ⊥平面ABCD ,又ED ⊂平面ABCD ,所以PE ED ⊥,则,,PE EF ED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则(0,0,0),(0,0,(2,0,0),(0,E P D C F A -,由F 是AB的中点,得(4,B ,所以(4,22(2,0,2PC PD PB PF =-===-,设平面PCD 和平面PBF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111222(,,),(,,)n x y z m x y z ==,则11111300n PC x n PD ⎧⋅=+-=⎪⎨⋅=-=⎪⎩,222224020m PB x m PF x ⎧⋅=+-=⎪⎨⋅=-=⎪⎩,令122,y x =11220,3,1,1x z y z ===-=,所以(0,2,3),1,1)n m ==-,所以cos ,m nm n m n ⋅===设平面PCD 和平面PBF 所成角为θ,则sin 65θ==,即平面PCD 和平面PB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5.6.(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DEF 均为等腰梯形,//,//BC AD EF AD ,4,2AD AB BC EF ====,ED FB ==M 为AD的中点.(1)证明://BM 平面CDE ;(2)求二面角F BM E --的正弦值.【详解】(1)因为//,2,4,BC AD EF AD M ==为AD 的中点,所以//,BC MD BC MD =,四边形BCD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M CD ,又因为BM ⊄平面CDE ,CD ⊂平面CDE ,所以//BM 平面CDE ;(2)如图所示,作BO AD ⊥交AD 于O ,连接OF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4,BC AD AD =2AB BC ==,所以2CD =,结合(1)BCDM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2BM CD ==,又2AM =,所以ABM 为等边三角形,O 为AM中点,所以OB =又因为四边形ADEF 为等腰梯形,M 为AD 中点,所以,//EF MD EF MD =,四边形EFMD 为平行四边形,FM ED AF ==,所以AFM △为等腰三角形,ABM 与AFM △底边上中点O 重合,OF AM ⊥,3OF =,因为222OB OF BF +=,所以OB OF ⊥,所以,,OB OD OF 互相垂直,以OB 方向为x 轴,OD 方向为y 轴,OF 方向为z 轴,建立O xyz -空间直角坐标系,()0,0,3F,)()(),0,1,0,0,2,3BM E,()(),BM BF ==,()2,3BE = ,设平面BFM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平面EMB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则00m BM m BF ⎧⋅=⎪⎨⋅=⎪⎩,即1111030y z ⎧+=⎪⎨+=⎪⎩,令1x =113,1y z ==,即)m = ,则00n BM n BE ⎧⋅=⎪⎨⋅=⎪⎩,即222220230y y z ⎧+=⎪⎨++=⎪⎩,令2x =,得223,1y z ==-,即)1n =-,11cos ,13m n m n m n ⋅===⋅,则sin ,m n =故二面角F BM E --8.解析几何1.(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0,4),(0,4)-,点(6,4)-在该双曲线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4B .3C .2D .2【详解】设()10,4F -、()20,4F 、()6,4-P ,则1228F F c ==,()22164410PF =++=,()2226446PF =+-=,则1221064a PF PF =-=-=,则28224c e a ===.故选:C.2.(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造型可以做成美丽的丝带,将其看作图中曲线C 的一部分.已知C 过坐标原点O.且C 上的点满足横坐标大于2-,到点(2,0)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0)x a a =<的距离之积为4,则()A .2a =-B .点(22,0)在C 上C .C 在第一象限的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为1D .当点()00,x y 在C 上时,0042y x ≤+【详解】对于A :设曲线上的动点(),P x y ,则2x >-且()2224x y x a -+⨯-=,因为曲线过坐标原点,故()2202004a -+⨯-=,解得2a =-,故A 正确.对于B :又曲线方程为()22224x y x -+⨯+=,而2x >-,5.(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22410++-=交于Ax y yA.2B.3C.4a b c成等差数列,所以【详解】因为,,++-=,即aax by b a20故选:C.(202427.(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1)求C的离心率;(2)若过P的直线l交C于另一点⎧⎪⎪8.(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在C上,且MF x⊥轴.(1)求C的方程;由223412(4)x y y k x ⎧+=⎨=-⎩可得(34+故()(42Δ102443464k k =-+23264k由已知有22549m =-=,故当12k =时,过()15,4P 且斜率为22392x x +⎛⎫-= ⎪⎝⎭.解得3x =-或5x =,所以该直线与9.函数与导数1.(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cos(),tan tan 2m αβαβ+==,则cos()αβ-=()A .3m -B .3m -C .3mD .3m【详解】因为()cos m αβ+=,所以cos cos sin sin m αβαβ-=,而tan tan 2αβ=,所以sin sin 2cos cos αβαβ=,故cos cos 2cos cos m αβαβ-=即cos cos m αβ=-,从而sin sin 2m αβ=-,故()cos 3m αβ-=-,故选:A.2.(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函数为22,0()e ln(1),0x x ax a x f x x x ⎧---<=⎨++≥⎩,在R 上单调递增,则a 取值的范围是()A .(,0]-∞B .[1,0]-C .[1,1]-D .[0,)+∞【详解】因为()f x 在R 上单调递增,且0x ≥时,()()e ln 1xf x x =++单调递增,则需满足()02021e ln1aa -⎧-≥⎪⨯-⎨⎪-≤+⎩,解得10a -≤≤,即a 的范围是[1,0]-.故选:B.3.(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当[0,2]x πÎ时,曲线sin y x =与2sin 36y x π⎛⎫=- ⎪⎝⎭的交点个数为()A .3B .4C .6D .8【详解】因为函数sin y x =的的最小正周期为2πT =,函数π2sin 36y x ⎛⎫=-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3T =,所以在[]0,2πx ∈上函数π2sin 36y x ⎛⎫=- ⎪⎝⎭有三个周期的图象,在坐标系中结合五点法画出两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函数图象有6个交点.故选:C4.(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函数为()f x 的定义域为R ,()(1)(2)f x f x f x >-+-,且当3x <时()f x x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 .(10)100f >B .(20)1000f >C .(10)1000f <D .(20)10000f <【详解】因为当3x <时()f x x =,所以(1)1,(2)2f f ==,又因为()(1)(2)f x f x f x >-+-,则(3)(2)(1)3,(4)(3)(2)5f f f f f f >+=>+>,(5)(4)(3)8,(6)(5)(4)13,(7)(6)(5)21f f f f f f f f f >+>>+>>+>,(8)(7)(6)34,(9)(8)(7)55,(10)(9)(8)89f f f f f f f f f >+>>+>>+>,(11)(10)(9)144,(12)(11)(10)233,(13)(12)(11)377f f f f f f f f f >+>>+>>+>(14)(13)(12)610,(15)(14)(13)987f f f f f f >+>>+>,(16)(15)(14)15971000f f f >+>>,则依次下去可知(20)1000f >,则B 正确;且无证据表明ACD 一定正确.故选:B.5.(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设函数2()(1)(4)f x x x =--,则()A .3x =是()f x 的极小值点B .当01x <<时,()2()f x f x <C .当12x <<时,4(21)0f x -<-<D .当10x -<<时,(2)()f x f x ->【详解】对A ,因为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而()()()()()()22141313f x x x x x x =--+-=--',易知当()1,3x ∈时,()0f x '<,当(),1x ∞∈-或()3,x ∞∈+时,()0f x '>函数()f x 在(),1∞-上单调递增,在()1,3上单调递减,在()3,∞+上单调递增,故3x =是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正确;对B ,当01x <<时,()210x x x x -=->,所以210x x >>>,而由上可知,函数()f x 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2f x f x >,错误;对C ,当12x <<时,1213x <-<,而由上可知,函数()f x 在()1,3上单调递减,所以()()()1213f f x f >->,即()4210f x -<-<,正确;对D ,当10x -<<时,()()()()()()222(2)()12141220f x f x x x x x x x --=------=-->,所以(2)()f x f x ->,正确;故选:ACD.6.(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若曲线e x y x =+在点()0,1处的切线也是曲线ln(1)y x a =++的切线,则=a .【详解】由e x y x =+得e 1x y '=+,00|e 12x y ='=+=,故曲线e x y x =+在()0,1处的切线方程为21y x =+;由()ln 1y x a =++得11y x '=+,设切线与曲线()ln 1y x a =++相切的切点为()()00,ln 1x x a ++,由两曲线有公切线得0121y x '==+,解得012x =-,则切点为11,ln 22a ⎛⎫-+ ⎪⎝⎭,切线方程为112ln 21ln 222y x a x a ⎛⎫=+++=++- ⎪⎝⎭,根据两切线重合,所以ln 20a -=,解得ln 2a =.故答案为:ln 27.(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设函数2()(1)1f x a x =+-,()cos 2g x x ax =+,当(1,1)x ∈-时,曲线()y f x =与()y g x =恰有一个交点,则=a ()A .1-B .12C .1D .2【详解】解法一:令()()f x g x =,即2(1)1cos 2a x x ax +-=+,可得21cos a x ax -=+,令()()21,cos a x F x ax G x =-=+,原题意等价于当(1,1)x ∈-时,曲线()y F x =与()y G x =恰有一个交点,注意到()(),F x G x 均为偶函数,可知该交点只能在y 轴上,可得()()00F G =,即11a -=,解得2a =,若2a =,令()()F x G x =,可得221cos 0x x +-=因为()1,1x ∈-,则220,1cos 0x x ≥-≥,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可得221cos 0x x +-≥,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则方程221cos 0x x +-=有且仅有一个实根0,即曲线()y F x =与()y G x =恰有一个交点,所以2a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2a =.解法二:令()()()2()1cos ,1,1h x f x g x ax a x x =-=+--∈-,原题意等价于()h x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因为()()()()221cos 1cos h x a x a x ax a x h x -=-+---=+--=,则()h x 为偶函数,根据偶函数的对称性可知()h x 的零点只能为0,即()020h a =-=,解得2a =,若2a =,则()()221cos ,1,1h x x x x =+-∈-,又因为220,1cos 0x x ≥-≥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可得()0h x ≥,当且仅当0x =时,等号成立,即()h x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0,所以2a =符合题意;故选:D.8.(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设函数()()ln()f x x a x b =++,若()0f x ≥,则22a b +的最小值为()A .18B .14C .12D .1【详解】解法一:由题意可知:()f x 的定义域为(),b -+∞,令0x a +=解得x a =-;令ln()0x b +=解得1x b =-;若-≤-a b ,当(),1x b b ∈--时,可知()0,ln 0x a x b +>+<,此时()0f x <,不合题意;若1b a b -<-<-,当(),1x a b ∈--时,可知()0,ln 0x a x b +>+<,此时()0f x <,不合题意;若1a b -=-,当(),1x b b ∈--时,可知()0,ln 0x a x b +<+<,此时()0f x >;当[)1,x b ∈-+∞时,可知()0,ln 0x a x b +≥+≥,此时()0f x ≥;可知若1a b -=-,符合题意;若1a b ->-,当()1,x b a ∈--时,可知()0,ln 0x a x b +<+>,此时()0f x <,不合题意;综上所述:1a b -=-,即1b a =+,则()2222211112222a b a a a ⎛⎫=++=++≥ ⎪⎝⎭+,当且仅当11,22a b =-=时,等号成立,所以22a b +的最小值为12;解法二:由题意可知:()f x 的定义域为(),b -+∞,令0x a +=解得x a =-;令ln()0x b +=解得1x b =-;则当(),1x b b ∈--时,()ln 0x b +<,故0x a +≤,所以10b a -+≤;()1,x b ∈-+∞时,()ln 0x b +>,故0x a +≥,所以10b a -+≥;故10b a -+=,则()2222211112222a b a a a ⎛⎫=++=++ ⎪⎝⎭+,当且仅当11,22a b =-=时,等号成立,所以22a b +的最小值为12.故选:C.9.(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对于函数()sin 2f x x =和π()sin(2)4g x x =-,下列正确的有()A .()f x 与()g x 有相同零点B .()f x 与()g x 有相同最大值C .()f x 与()g x 有相同的最小正周期D .()f x 与()g x 的图像有相同的对称轴【详解】A 选项,令()sin 20f x x ==,解得π,2k x k =∈Z ,即为()f x 零点,令π()sin(204g x x =-=,解得ππ,28k x k =+∈Z ,即为()g x 零点,显然(),()f x g x 零点不同,A 选项错误;B 选项,显然max max ()()1f x g x ==,B 选项正确;C 选项,根据周期公式,(),()f x g x 的周期均为2ππ2=,C 选项正确;D 选项,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f x 的对称轴满足πππ2π,224k x k x k =+⇔=+∈Z ,()g x 的对称轴满足πππ3π2π,4228k x k x k -=+⇔=+∈Z ,显然(),()f x g x 图像的对称轴不同,D 选项错误.故选:BC10.(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设函数32()231f x x ax =-+,则()A .当1a >时,()f x 有三个零点B .当0a <时,0x =是()f x 的极大值点C .存在a ,b ,使得x b =为曲线()y f x =的对称轴D .存在a ,使得点()()1,1f 为曲线()y f x =的对称中心【详解】A 选项,2()666()f x x ax x x a '=-=-,由于1a >,故()(),0,x a ∞∞∈-⋃+时()0f x '>,故()f x 在()(),0,,a ∞∞-+上单调递增,(0,)x a ∈时,()0f x '<,()f x 单调递减,则()f x 在0x =处取到极大值,在x a =处取到极小值,由(0)10=>f ,3()10f a a =-<,则(0)()0f f a <,根据零点存在定理()f x 在(0,)a 上有一个零点,又(1)130f a -=--<,3(2)410f a a =+>,则(1)(0)0,()(2)0f f f a f a -<<,则()f x 在(1,0),(,2)a a -上各有一个零点,于是1a >时,()f x 有三个零点,A 选项正确;B 选项,()6()f x x x a '=-,a<0时,(,0),()0x a f x '∈<,()f x 单调递减,,()0x ∈+∞时()0f x '>,()f x 单调递增,此时()f x 在0x =处取到极小值,B 选项错误;C 选项,假设存在这样的,a b ,使得x b =为()f x 的对称轴,即存在这样的,a b 使得()(2)f x f b x =-,即32322312(2)3(2)1x ax b x a b x -+=---+,根据二项式定理,等式右边3(2)b x -展开式含有3x 的项为303332C (2)()2b x x -=-,于是等式左右两边3x 的系数都不相等,原等式不可能恒成立,于是不存在这样的,a b ,使得x b =为()f x 的对称轴,C 选项错误;D 选项,方法一:利用对称中心的表达式化简(1)33f a =-,若存在这样的a ,使得(1,33)a -为()f x 的对称中心,则()(2)66f x f x a +-=-,事实上,32322()(2)2312(2)3(2)1(126)(1224)1812f x f x x ax x a x a x a x a +-=-++---+=-+-+-,于是266(126)(1224)1812a a x a x a-=-+-+-即126012240181266a a a a -=⎧⎪-=⎨⎪-=-⎩,解得2a =,即存在2a =使得(1,(1))f 是()f x 的对称中心,D 选项正确.方法二:直接利用拐点结论任何三次函数都有对称中心,对称中心的横坐标是二阶导数的零点,32()231f x x ax =-+,2()66f x x ax '=-,()126f x x a ''=-,由()02af x x ''=⇔=,于是该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为,22a a f ⎛⎫⎛⎫ ⎪ ⎪⎝⎭⎝⎭,由题意(1,(1))f 也是对称中心,故122aa =⇔=,即存在2a =使得(1,(1))f 是()f x 的对称中心,D 选项正确.故选:AD11.(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已知α为第一象限角,β为第三象限角,tan tan 4αβ+=,tan tan 1αβ=,则sin()αβ+=.【详解】法一:由题意得()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因为π3π2π,2π,2ππ,2π22k k m m αβ⎛⎫⎛⎫∈+∈++ ⎪⎝⎭⎝⎭,,Z k m ∈,则()()()22ππ,22π2πm k m k αβ+∈++++,,Z k m ∈,又因为()tan 0αβ+=-,则()()3π22π,22π2π2m k m k αβ⎛⎫+∈++++ ⎪⎝⎭,,Z k m ∈,则()sin 0αβ+<,则()()sin cos αβαβ+=-+()()22sin cos 1αβαβ+++=,解得()sin 3αβ+=-.法二:因为α为第一象限角,β为第三象限角,则cos 0,cos 0αβ><,cos α==cos β==则sin()sin cos cos sin cos cos (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4cos cos αβ=====故答案为:3-.12.(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设函数()2e 2sin 1x xf x x +=+,则曲线()y f x =在()0,1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 .16B .13C .12D .23【详解】()()()()()222e 2cos 1e 2sin 21xx x x x xf x x ++-+⋅'=+,则()()()()()02e 2cos 010e 2sin 000310f ++-+⨯'==+,即该切线方程为13y x -=,即31y x =+,令0x =,则1y =,令0y =,则13x =-,故该切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1111236S =⨯⨯-=.故选:A.13.(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函数()()2e e sin x xf x x x -=-+-在区间[2.8,2.8]-的大致图像为()A .B .C .D .【详解】()()()()()22e e sin e e sin x x x xf x x x x x f x ---=-+--=-+-=,又函数定义域为[]2.8,2.8-,故该函数为偶函数,可排除A 、C ,又()11πe 11111e sin11e sin 10e e 622e 42e f ⎛⎫⎛⎫=-+->-+-=-->-> ⎪ ⎪⎝⎭⎝⎭,故可排除D.故选:B.14.(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已知cos cos sin ααα=-πtan 4α⎛⎫+= ⎪⎝⎭()A .1B .1C .2D .1【详解】因为cos cos sin ααα=-所以11tan =-α,tan 13⇒α=-,所以tan 1tan 11tan 4α+π⎛⎫==-α+ ⎪-α⎝⎭,故选:B.15.(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已知1a >,8115log log 42a a -=-,则=a .【详解】由题28211315log log log 4log 22a a a a -=-=-,整理得()2225log 60log a a --=,2log 1a ⇒=-或2log 6a =,又1a >,所以622log 6log 2a ==,故6264a ==故答案为:64.16.(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函数3()ln (1)2xf x ax b x x=++--(1)若0b =,且()0f x '≥,求a 的最小值;(2)证明:曲线()y f x =是中心对称图形;(3)若()2f x >-当且仅当12x <<,求b 的取值范围.【详解】(1)0b =时,()ln 2xf x ax x=+-,其中()0,2x ∈,则()()()112,0,222f x a x x x x x =+=+∈--',因为()22212x x x x -+⎛⎫-≤= ⎪⎝⎭,当且仅当1x =时等号成立,故()min 2f x a '=+,而()0f x '≥成立,故20a +≥即2a ≥-,所以a 的最小值为2-.,(2)()()3ln12x f x ax b x x=++--的定义域为()0,2,设(),P m n 为()y 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P m n 关于()1,a 的对称点为()2,2Q m a n --,因为(),P m n 在()y f x =图象上,故()3ln 12m n am b m m=++--,而()()()()3322ln221ln 122m m f m a m b m am b m a m m -⎡⎤-=+-+--=-++-+⎢⎥-⎣⎦,2n a =-+,所以()2,2Q m a n --也在()y f x =图象上,由P 的任意性可得()y f x =图象为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为()1,a .(3)因为()2f x >-当且仅当12x <<,故1x =为()2f x =-的一个解,所以()12f =-即2a =-,先考虑12x <<时,()2f x >-恒成立.此时()2f x >-即为()()3ln 21102x x b x x+-+->-在()1,2上恒成立,设()10,1t x =-∈,则31ln201t t bt t +-+>-在()0,1上恒成立,设()()31ln 2,0,11t g t t bt t t+=-+∈-,则()()2222232322311t bt b g t bt t t -++=-+=-'-,当0b ≥,232332320bt b b b -++≥-++=>,故()0g t '>恒成立,故()g t 在()0,1上为增函数,故()()00g t g >=即()2f x >-在()1,2上恒成立.当203b -≤<时,2323230bt b b -++≥+≥,故()0g t '≥恒成立,故()g t 在()0,1上为增函数,故()()00g t g >=即()2f x >-在()1,2上恒成立.当23b <-,则当01t <<时,()0g t '<故在⎛ ⎝上()g t 为减函数,故()()00g t g <=,不合题意,舍;综上,()2f x >-在()1,2上恒成立时23b ≥-.而当23b ≥-时,而23b ≥-时,由上述过程可得()g t 在()0,1递增,故()0g t >的解为()0,1,即()2f x >-的解为()1,2.综上,23b ≥-.17.(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已知函数3()e x f x ax a =--.(1)当1a =时,求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2)若()f x 有极小值,且极小值小于0,求a 的取值范围.【详解】(1)当1a =时,则()e 1x f x x =--,()e 1x f x '=-,可得(1)e 2f =-,(1)e 1f '=-,即切点坐标为()1,e 2-,切线斜率e 1k =-,所以切线方程为()()()e 2e 11y x --=--,即()e 110x y ---=.(2)解法一:因为()f x 的定义域为R ,且()e '=-x f x a ,若0a ≤,则()0f x '≥对任意x ∈R 恒成立,可知()f x 在R 上单调递增,无极值,不合题意;若0a >,令()0f x '>,解得ln x a >;令()0f x '<,解得ln x a <;可知()f x 在(),ln a -∞内单调递减,在()ln ,a +∞内单调递增,则()f x 有极小值()3ln ln f a a a a a =--,无极大值,由题意可得:()3ln ln 0f a a a a a =--<,即2ln 10a a +->,构建()2ln 1,0g a a a a =+->,则()120g a a a'=+>,可知()g a 在()0,∞+内单调递增,且()10g =,不等式2ln 10a a +->等价于()()1g a g >,解得1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1,+∞;解法二:因为()f x 的定义域为R ,且()e '=-x f x a ,若()f x 有极小值,则()e '=-x f x a 有零点,令()e 0x f x a '=-=,可得e x a =,可知e x y =与y a =有交点,则0a >,若0a >,令()0f x '>,解得ln x a >;令()0f x '<,解得ln x a <;。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汇编专题09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1、【2019年高考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P 是曲线4(0)y x x x=+>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 到直线x +y =0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 【答案】4. 【解析】设01(,)P x x,则4d ==≥2、【2019年高考天津卷文数】设0,0,24x y x y >>+=,则(1)(21)x y 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答案】92【解析】(1)(21)2212552x y xy y x xy xy xy xy xy++++++===+. 因为0,0,24x y x y >>+=,所以24x y +=≥,2,02xy ≤<≤,当且仅当22x y ==时取等号成立. 又因为519225=22xy +≥+⨯, 所以(1)(21)x y xy ++的最小值为92.3、【2019年高考浙江卷】若0,0a b >>,则“4a b +≤”是 “4ab ≤”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B . 必要不充分条件C . 充分必要条件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当0, 0a >b >时,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则当4a b +≤时,有4a b ≤+≤,解得4ab ≤,充分性成立;当=1, =4a b 时,满足4ab ≤,但此时=5>4a+b ,必要性不成立,综上所述,“4a b +≤”是“4a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2018年高考天津卷文数】(2018天津文科)已知,a b ∈R ,且360a b -+=,则128ab +的最小值为 . 【答案】14【解析】由a −3b +6=0可知a −3b =−6,且2a +18b=2a +2−3b ,因为对于任意x ,2x >0恒成立,结合基本不等式的结论可得:2a +2−3b ≥2×√2a ×2−3b =2×√2−6=14.当且仅当{2a =2−3ba −3b =6,即{a =3b =−1 时等号成立. 综上可得2a +18b 的最小值为14.【名师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灵活运用以下两个公式: ①22,,2a b a b a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②,a b +∈R ,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等号成立的条件,同时求最值时注意“1的妙用”.5、【2018年高考江苏卷】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20ABC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且1BD =,则4a 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答案】9【解析】由题意可知,S △ABC =S △ABD +S △BCD ,由角平分线性质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2acsin120°=12a ×1×sin60°+12c ×1×sin60°,化简得ac =a +c,1a +1c =1, 因此4a +c =(4a +c )(1a +1c )=5+ca +4a c≥5+2√c a ⋅4a c=9,当且仅当c =2a =3时取等号,则4a +c 的最小值为9.6、【2017年高考江苏卷】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600吨,每次购买x 吨,运费为6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4x 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x 的值是___________.【答案】30【解析】总费用为600900464()4240x x x x +⨯=+≥⨯=,当且仅当900x x=,即30x =时等号成立.一、三个不等式关系:(1)a ,b ∈R ,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2)a ,b ∈R +,a +b ≥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3)a ,b ∈R ,a 2+b 22≤(a +b 2)2,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上述三个不等关系揭示了a 2+b 2 ,ab ,a +b 三者间的不等关系.其中,基本不等式及其变形:a ,b ∈R +,a +b ≥2ab (或ab ≤(a +b 2)2),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所以当和为定值时,可求积的最值;当积为定值是,可求和的最值. 二、.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设a >0,b >0,则a ,b 的算术平均数为a +b2,几何平均数为ab ,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三、.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已知x >0,y >0,则(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是2p .(简记:积定和最小) (2)如果和x +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是p 24.(简记:和定积最大)四、对于f (x )=x +ax ,当a ≤0时,f (x )在(-∞,0),(0,+∞)为增函数;当a >0时,f (x )在(-∞,a ),(a ,+∞)为增函数;在(-a ,0),(0,a )为减函数. 注意 在解答题中利用函数f (x )=x +ax 的单调性时,需要利用导数进行证明.五、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条件最值的关键是构造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主要有两种思路:(1)对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建立所求目标函数的不等式求解.常用的方法有:拆项法、变系数法、凑因子法、换元法、整体代换法等.(2)条件变形,进行“1”的代换求目标函数最值.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六、对于多元问题的不等式的基本解题思路就是把多元问题转化为单元问题。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真题单选题1、从某网络平台推荐的影视作品中抽取400部,统计其评分数据,将所得400个评分数据分为8组:[66,70)、[70,74)、⋯、[94,98],并整理得到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评分在区间[82,86)内的影视作品数量是()A.20B.40C.64D.80答案:D分析: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可计算出评分在区间[82,86)内的影视作品数量.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评分在区间[82,86)内的影视作品数量为400×0.05×4=80.故选:D.2、设一组样本数据x1,x2,…,xn的方差为0.01,则数据10x1,10x2,…,10xn的方差为()A.0.01B.0.1C.1D.10答案:C分析:根据新数据与原数据关系确定方差关系,即得结果.因为数据ax i+b,(i=1,2,⋯,n)的方差是数据x i,(i=1,2,⋯,n)的方差的a2倍,所以所求数据方差为102×0.01=1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方差,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3、为调查参加考试的高二级1200名学生的成绩情况,从中抽查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就这个问题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学生是个体C.样本容量是100D.抽取的100名学生是样本答案:C分析:根据总体、个体、样本容量、样本的定义,结合题意,即可判断和选择.根据题意,总体是1200名学生的成绩;个体是每个学生的成绩;样本容量是100,样本是抽取的100名学生的成绩;故正确的是C.故选:C.4、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五个“首次”,某中学为此举行了“讲好航天故事”演讲比赛.将报名的30位同学依次编号为01,02,…,30,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来决定他们的出场顺序,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5列和第6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重复的跳过,则选出来的第7个个体的编号为()35 24 10 16 20 33 32 51 26 38 79 78 45 0438 23 16 86 38 42 38 97 01 50 87 75 66 81A.26B.01C.16D.04答案:B分析:由随机数表,按照规则选出.依次从数表中读出的有效编号为10,16,20,26,04,23,01,…故选出来的第7个个体的编号为01.故选:B.5、为了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某学校决定每学期对体育成绩在年级前100名的学生给予专项奖励.已知该校高三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如图是该年级学生本学期体育测试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据此估计,能够获得该项奖励的高三学生的最低分数为()A.89B.88C.87D.86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确定出前100名的频率,进而判断出第100名的区间,然后根据频率求出答案.由题意,100500=0.2,[90,95)的频率为:0.02×5=0.1,[85,90)的频率为:0.05×5=0.25,则0.1<0.2<0.25,则第100名在[85,90)中,设分数为x,[x,90)的频率为:0.2−0.1=0.1,所以90−x5=0.2−0.10.25=0.10.25=25⇒x=88.故选:B.6、某工厂利用随机数表对生产的700个零件进行抽样测试,先将700个零件进行编号,001,002, (699)700,从中抽取70个样本,下图提供随机数表的第4行到第6行,若从表中第5行第6列开始向右读取数据,则得到的第8个样本编号是()322118342978645407325242064438122343567735789056428442125331345786073625300732862345788907236896080432567808436789535577348994837522535578324577892345A.623B.368C.253D.072答案:B解析:从表中第5行第6列开始向右读取数据,每3个数为一个编号,不在编号范围内或重复的排除掉,第8个数据即为答案.从表中第5行第6列开始向右读取数据,依次得到253,313,457,860(舍),736(舍),253(舍),007,328,623,457(舍),889(舍),072,368由此可得出第8个样本编号是368故选:B7、要完成下列两项调查:(1)某社区有100户高收入家庭,210户中等收入家庭,90户低收入家庭,从中抽取100户调查有关消费购买力的某项指标;(2)从某中学高一年级的10名体育特长生中抽取3人调查学习情况;应采用的抽样方法分别是()A.(1)用简单随机抽样,(2)用分层随机抽样B.(1)(2)都用简单随机抽样C.(1)用分层随机抽样,(2)用简单随机抽样D.(1)(2)都用分层随机抽样答案:C分析:根据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因为有关消费购买力的某项指标受家庭收入的影响,而社区家庭收入差距明显,所以①用分层抽样;从10名体育特长生中抽取3人调查学习情况,个体之间差别不大,且总体和样本容量较小,所以②用简单随机抽样.故选:C8、甲、乙两名射击运动爱好者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中靶环数情况如图所示.则甲、乙两人中靶环数的方差分别为()A.7,7B.7,1.2C.1.1,2.3D.1.2,5.4答案:D分析:求出平均数,利用方差公式即可求解. 实线的数字为:2,4,6,8,7,7,8,9,9,10,虚线的数字为:9,5,7,8,7,6,8,6,7,7,所以x乙=110(2+4+6+8+7+7+8+9+9+10)=7,x 甲=110(9+5+7+8+7+6+8+6+7+7)=7,S甲2=110[(9-7)2+(5-7)2+(7−7)2+(8−7)2+⋯+(7−7)2]=1.2S 乙2=110[(2-7)2+(4-7)2+(6−7)2+(8−7)2+⋯+(10−7)2]=5.4.故选:D9、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某地市场监管局在当天对某市场的20家肉制品店、100家粮食加工品店和15家乳制品店进行抽检,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检27家,则粮食加工品店需要被抽检()A.20家B.10家C.15家D.25家答案:A分析:确定抽样比,即可得到结果.解:根据分层抽样原理知,粮食加工品店需要被抽检27×10020+100+15=20(家).故选:A.10、“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在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某中学组织了“长征英雄事迹我来讲”活动,已知该中学共有高中生2700名,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高中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参加活动,其中高三年级抽取了14人,高二年级抽取了15人,则该校高一年级学生人数为()A.720B.960C.1020D.1680答案:B解析:根据分层抽样中样本容量比与总体容量比相等可得.由题意高一抽取的学生为45−14−15=16.设高一学生数为n,则n2700=1645,解得n=960.故选:B.填空题11、设某组数据均落在区间[10,60]内,共分为[10,20),[20,30),[30,40),[40,50),[50,60]五组,对应频率分别为p1,p2,p3,p4,p5.已知依据该组数据所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为轴对称图形,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p1=0.1,p3=0.4;②p2=2p5;③p1+p4=p2+p5=0.3;④p1⩽2p2⩽4p3⩽2p4⩽p5.其中能确定该组数据频率分布的条件有__________.答案:①④分析:由已知对称性加下四个条件中的一个能求出p1,p2,p3,p4,p5,即符合题意.已知p 1=p 5,p 2=p 4,p 1+p 2+p 3+p 4+p 5=1, 若①p 1=0.1,p 3=0.4,则p 2=0.2,p 4=0.2,p 5=0.1; 若②p 2=2p 5,则p 3+6p 1=1,不能得出p 1,p 3;若③p 1+p 4=p 2+p 5=0.3,则可得p 3=0.4,但p 1,p 2,p 4,p 5的解不确定, 若p 1⩽2p 2⩽4p 3⩽2p 4⩽p 5.则p 1=2p 2=4p 3=2p 4=p 5,可得p 3=113,p 1=p 5=413,p 2=p 4=213,所以答案是:①④.小提示: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本题实质就是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出p 1=p 5,p 2=p 4,p 1+p 2+p 3+p 4+p 5=1,然后判断再加哪个条件能求得各频率即可,通过解方程组可得.12、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关注.某市有关部门从全市6万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对他们的视力状况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将所得到的有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从左至右五个小组的频率之比为5:7:12:10:6,则抽取的这400名高一学生中视力在[3.95,4.25)范围内的学生有______人.答案:50分析: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求解即可. 第五组的频率为0.5×(5.45−5.15)=0.15, 第一组所占的频率为0.15×56=0.125,则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视力在[3.95,4.25)范围内的学生约有400×0.125=50人. 所以答案是:50.13、抗击疫情期间,小志参与了社区志愿者工作.现在要对服务时长排名前20%的志愿者进行表彰.该社区的志愿者服务时长(单位:小时)如下:186 .0 102.0 22.0 64.0 36.0 68.0 106.0 126.0 110.0 210.0124 .0 226.0 154.0 230.0 58.0 162.0 70.0 162.0 166.0 16.0根据以上数据,该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长的第80百分位数是___________.(精确到0.1)答案:176.0分析:20×8000⁄=16,根据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可知,把服务时长从小到大排列,计算第16和第17个数的平均数作为第80百分位数.20×8000⁄=16,则把服务时长从小到大排列,选择第16个和第17个数的平均数作为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长的=176.0,第80百分位数,即166.0+186.02所以答案是:176.014、某市某次高中数学统测学生测试成绩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现按测试成绩由高到低分成A,B,C,D四个等级,其中A等占25%,B等占40%,C等占30%,D等占5%的比例,规定达到C等级及以上才能通过考试,则要通过本次考试的学生分数至少为___________.答案:24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答案.由图可知,分数在20分以下的比例为0.001×20=0.02,在40分以下的比例为(0.001+0 .0075)×20=0.17,=24,所以通过本次考试分数至少为24.因此5%分位数位于[20,40)内,由20+20×0.05−0.020.15所以答案是:24.15、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现从某中学随机抽取200名学生,收集了他们一年内的课外阅读量(单位:本)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200名学生阅读量的平均数可能是26本;②这200名学生阅读量的75%分位数在区间[30,40)内;③这200名学生的初中生阅读量的中位数一定在区间[20,30)内;④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阅读量的25%分位数可能在区间[20,30)内.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__________.答案:②③④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运算判断①,由百分位数的定义计算可判断②④,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运算可判断③ .×[24.5×(7+31+25+30+4)+25 .5×(8+29+26+在①中,这200名学生阅读量的平均数为: x̅=120032+8)]=25.015,所以这200名学生阅读量的平均数不可能是26本,故①错误;在②中,200×75%=150,阅读量在[0,30)的人数有7+8+31+29+25+26=126人,在[30,40)的人数有62人,所以这200名学生阅读量的75%分位数在区间[30,40)内,故②正确;在③中,设在区间[0,10)内的初中生人数为x,则x∈[0,15],x∈N*,=58,当x=0时,初中生总人数为25+36+44+11=116人,1162此时区间[0,20)内有25人,区间[20,30)内有36人,所以中位数在[20,30)内,=65.5,当x=15时,初中生总人数为15+25+36+44+11=131人,1312区间[0,20)内有15+25=40人,区间[20,30)内有36人,所以中位数在[20,30)内,所以当区间[0,10)内人数取最小值和最大值时,中位数都在[20,30)内,所在这200名学生的初中生阅读量的中位数一定在区间[20,30)内,故③正确;在④中,设在区间[0,10)内的初中生人数为x,则x∈[0,15],x∈N*,当x=0时,初中生总人数为116人,116×25%=29,此时区间[0,20)有25人,区间[20,30)有36人,所以25%分位数在[20,30)内,当x=15时,初中生总人数为131人,131×25%=32.75,区间[0,20)有15+25=40人,所以25%分位数在[0,20)内,所以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阅读量的25%分位数可能在区间[20,30)内,故④正确.所以答案是:②③④解答题16、某校100名学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50,60),[60,70),[70,80),[80,90),[90,100].(1)求图中a的值;(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与中位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3)若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某些分数段的人数(x)与数学成绩相应分数段的人数(y)之比如表所示,求数学成绩在[60,70)之间的人数.答案:(1)0.005(2)平均分73;中位数71.67(3)20分析:(1)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面积之和等于1,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平均数及中位数的意义即可得出平均分及中位数;(3)由这100名学生的语文成绩在[60,70)之间的人数与数学成绩相应分数段的人数之比,即可得到数学成绩在[60,70)之间的人数.(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10×(2a+0.02+0.03+0.04)=1,解得a=0.005(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平均分为:(55×0.005+65×0.04+75×0.03+85×0.02+95×0.005)×10=73(分)∵[50,70)的频率为(0.005+0.04)×10=0.45,[70,80)的频率为0.03×10=0.3∵中位数为:70+0.5-0.450.3×10=2153≈71.67(3)数学成绩在[60,70)的人数为100×0.04×10×12=20(人)17、某机械厂三个车间共有工人1000名,各车间男、女工人数如下表:已知在全厂工人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第二车间男工的可能性是0.13,其中第三车间的男女比例为3:2.(1)求x,y,z的值.(2)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厂男工人中抽取55名工人进行技术比武,则在第三车间抽取多少名男工人?答案:(1)x=130,y=160,z=240;(2)24名.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x1000=0.13,可求出x,再由第三车间的工人数是1000−350−250=400,以及男女比例即可求解.(2)根据分层抽样比即可求解.解:(1)由x1000=0.13,得x=130.因为第一车间的工人数是170+180=350,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120+130=250,所以第三车间的工人数是1000−350−250=400.所以y=400×25=160,z=400×35=240.(2)设应从第三车间抽取m名工人,共有男工人180+130+240=550,则由m240=55550,得m=24,所以应在第三车间抽取24名男工人.18、2019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区陆续出台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改善垃圾资源环境,某部门在某小区年龄处于[20,45]岁的人中随机地抽取x人,进行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掌握和实施情况的调查,并把达到“垃圾分类”标准的人称为“环保族”,得到如图示各年龄段人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表中的统计数据.(1)求x、y、z的值;(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x人年龄的平均值(同一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代替,结果按四舍五入保留整数);(3)从年龄段在[25,35]的“环保族”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9人进行专访,并在这9人中选取2人作为记录员,求选取的2名记录员中至少有一人年龄在[30,35]中的概率.答案:(1){x=200y=0.625z=6;(2)30.75;(3)1318.分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表能求出x、y、z;(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能估计这x人年龄的平均值;(3)从年龄段在[25,35]的“环保族”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9人进行专访,[25,30)中选5人,分别记为A、B、C、D、E,[30,35]中选4人,分别记为a、b、c、d,在这9人中选取2人作为记录员,利用列举法列举出所有的基本事件,然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可求得所求事件的概率.(1)由题意得:{x=450.750.06×5=200y=25200×0.04×5=0.625z=200×0.03×5×0.2=6;(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x人年龄的平均值为:x=22.5×0.3+27.5×0.2+32 .5×0.2+37.5×0.15+42.5×0.15=30.75;(3)从年龄段在[25,35]的“环保族”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9人进行专访,从[25,30)中选:9×2525+20=5人,分别记为A、B、C、D、E,从[30,35]中选:9×2025+20=4人,分别记为a、b、c、d,在这9人中选取2人作为记录员,所有的基本事件有:(A,B)、(A,C)、(A,D)、(A,E)、(A,a)、(A,b)、(A,c)、(A,d)、(B,C)、(B,D)、(B,E)、(B,a)、(B,b)、(B,c)、(B,d)、(C,D)、(C,E)、(C,a)、(C,b)、(C,c)、(C,d)、(D,E)、(D,a)、(D,b)、(D,c)、(D,d)、(E,a)、(E,b)、(E,c)、(E,d)、(a,b)、(a,c)、(a,d)、(b,c)、(b,d)、(c,d),共36种,选取的2名记录员中至少有一人年龄在[30,35]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a)、(A,b)、(A,c)、(A,d)、(B,a)、(B,b)、(B,c)、(B,d)、(C,a)、(C,b)、(C,c)、(C,d)、(D,a)、(D,b)、(D,c)、(D,d)、(E,a)、(E,b)、(E,c)、(E,d)、(a,b)、(a,c)、(a,d)、(b,c)、(b,d)、(c,d),共26种,因此,选取的2名记录员中至少有一人年龄在[30,35]中的概率P=2636=1318.小提示:本题考查频率、平均数、概率的求法,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古典概型的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数据分析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19、2020年“双十一”购物节之后,某网站对购物超过1000元的20000名购物者进行年龄调查,得到如下统计表:(1)从这20000名购物者中随机抽取1人,求该购物者的年龄不低于50岁的概率;(2)从年龄在[50,70]的购物者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7人进一步做调查问卷,再从这7人中随机抽取2人中奖,求中奖的2人中年龄在[50,60),[60,70]内各有一人的概率.答案:(1)0.35;(2)47.解析:(1)根据参与调查的总人数确定a的值,进而求得购物者的年龄不低于50岁的概率;(2)年龄在[50,70]的购物者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7人,则年龄在[60,70]的应抽取4人,年龄在[50,60)的应抽取3人,利用古典概型,确定中奖的2人中年龄在[50,60),[60,70]内各有一人的概率.(1)因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20000人,由表中数据可得5500+4500+3a+3000+4a=20000,解得a=1000,所以从这20000名购物者中随机抽取1人,该购物者的年龄不低于50岁的概率为P1=3000+4a20000=700020000=0.35.(2)由(1)知,这20000名购物者中,年龄在[50,60)的有3000人,年龄在[60,70]的有4000人,从年龄在[50,70]的购物者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7人,则年龄在[60,70]的应抽取4人,用A1,A2,A3,A4表示,年龄在[50,60)的应抽取3人,用B1,B2,B3表示.在这7人中随机取出2人中奖的所有可能情况有:A1A2,A1A3,A1A4,A1B1,A1B2,A1B3,A2A3,A2A4,A2B1,A2B2,A2B3,A3A4,A3B1,A3B2,A3B3,A4B1,A4B2,A4B3,B1B2,B1B3,B2B3,共21种情况,其中中奖的2人中在[50,60),[60,70]内各有一人有: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A4B1,A4B2,A4B3,共12种情况,所以所求的概率为P2=1221=47.小提示:有关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关键是正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1)基本事件总数较少时,用列举法把所有基本事件一一列出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借助“树状图”列举.(2)注意区分排列与组合,以及计数原理的正确使用.。
高中数学第九章统计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数据x1,x2,x3,…,x m的平均数为x,数据y1,y2,y3,…,y n的平均数为y,则数据x1,x2,x3,…,x m,y1,y2,y3,…,y n的平均数为()A.xn +ymB.xm+ynC.nx+mym+n D.mx+nym+n答案:D分析: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由题意得:x1+x2+x3+⋯+x m=mx,y1+y2+y3+⋯+y n=ny,所以x1+x2+x3+⋯+x m+y1+y2+y3+⋯+y nm+n =mx+nym+n故选:D2、甲、乙两名同学都参加了7场篮球比赛,他们的各场比赛得分的情况用如下茎叶图表示,则()A.甲得分的均值高于乙得分的均值B.甲得分的均值低于乙得分的均值C.甲得分的方差高于乙得分的方差D.甲得分的方差低于乙得分的方差答案:C分析:根据茎叶图可分别计算出甲、乙的得分,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分布特点可判断甲、乙的方差情况.根据茎叶图有:甲得分均值为9+17+23+24+26+30+327=23乙得分均值为18+19+21+25+25+26+277=23所以甲得分的均值等于乙得分的均值,所以选项A,B不正确.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分布,可得甲的得分比较分散,乙的分大部分集中在20多分上所以乙的得分比甲得分集中,故甲得分的方差高于乙得分的方差.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根据茎叶图的判断均值的大小和方差的大小,属于基础题.3、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就我国2020年每十万人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情况,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则()A.每十万人中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少B.每十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少于2万C.每十万人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多D.每十万人中拥有初中和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比不到50%答案:B分析:根据扇形图的比例数据,结合各选项的描述直接判断正误即可.A:每十万人中其他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少,占比为10%,错误;B:每十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0×15%=1.5万,正确.C:每十万人中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5%,错误;D:每十万人中拥有初中和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比为50%,错误.故选:B.4、已知数据x1,x2,…,x n的平均值为2,方差为1,若数据ax1+1,ax2+1,…,ax n+1(a>0)的平均值为b,方差为4,则b=().A.5B.4C.3D.2答案:A分析:根据,若y=ax+b可得y=ax+b,s y2=a2s x2,代入数据,解得b的值.因为x1,x2,…,x n的平均值为2,方差为1,由数据ax 1+1,ax 2+1,…,ax n +1(a >0)的平均值为b ,方差为4, 所以{a ⋅2+1=b a 2⋅1=4,解得a =2,b =5.故选:A .5、已知某6个数据的平均数为4,方差为8,现加入2和6两个新数据,此时8个数据的方差为( ) A .8B .7C .6D .5 答案:B分析:利用方差公式可求得结果.设原数据为a 1、a 2、a 3、a 4、a 5、a 6,则∑a i 6i=1=6×4=24,16∑(a i −4)26i=1=8加入2和6两个新数据后,所得8个数据的平均数为∑a i 6i=1+2+68=4,所得8个数据的方差为s 2=∑(a i −4)26i=1+(2−4)2+(6−4)28=48+4+48=7.故选:B.6、某中学高一年级有400人,高二年级有320人,高三年级有280人,若每人被抽到的可能性都为0.2,用随机数表法在该中学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则n 等于( ) A .80B .160C .200D .280 答案:C分析:每个个体被抽的可能性等于样本容量除以总体数,由此列出关于n 的方程并求解出结果. 由题意可知:n400+320+280=0.2,解得n =200, 故选:C.7、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分别是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数为a ,中位数为b ,众数为c ,则有( )A .a >b >cB .b >c >aC .c >a >bD .c >b >a 答案:D分析:将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也可以是从大到小),计算出a,b,c 的值即可比较大小. 解:重新排列得:10,12,14,14,15,15,16,17,17,17.则有:a=110×(15+17+14+10+15+17+17+16+14+12)=14.7,b=12×(15+15)=15,c=17.所以c>b>a故选:D.8、北京时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比赛日收官,中国代表团最终以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共15枚奖牌的总成绩,排名奖牌榜第三,创造新的历史.据统计某高校共有本科生1600人,硕士生600人,博士生200人申请报名做志愿者,现用分层抽样方法从中抽取博士生30人,则该高校抽取的志愿者总人数为()A.300B.320C.340D.360答案:D分析:根据分层抽样的性质得出该高校抽取的志愿者总人数.因为1600:600:200=8:3:1,用分层抽样方法从中抽取博士生30人,所以本科生、硕士生抽取的人数分别为30×8=240人、3×30=90人,则该高校抽取的志愿者总人数为240+90+30=360人.故选:D多选题9、(多选)学校为了解新课程标准中提升阅读要求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情况,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学生周末阅读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将阅读时间不低于30min的学生称为阅读霸,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抽样表明,该校约有一半学生为阅读霸B.抽取的100名学生中有50名学生为阅读霸C.该校学生中有50名学生不是阅读霸D.抽样表明,该校有50名学生为阅读霸答案:AB解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数据列出频数分布表,从样本估计总体,得出结果.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列下表:.故选:A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和由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属于基础题.10、学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随机调查,将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归为四类方式:A—结伴步行,B—自行乘车,C—家人接送,D—其他方式.并把收集的数据整理分别绘制成柱形图和扇形图,下面的柱形图和扇形图只给出了部分统计信息,则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扇形图中D的占比最小B.柱形图中A和C一样高C.无法计算扇形图中A的占比D.估计该校学生上学交通方式为A或C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一半答案:ABD分析:根据柱形图和扇形图,可求得总人数,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即可得答案.对于A:由扇形图可得,D的占比最小,故A正确;对于B:因为D的人数为18,且D占比为15%,=120人,所以A组人数为120−42−30−18=30,所以总人数为1815%所以柱形图中A和C一样高,故B正确;对于C:由(2)可得,A组30人,占比为30=0.25=25%,故C错误;120对于D:A或C的人数和为60人,总人数为120,占学生总人数的一半,故D正确,故选:ABD11、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各6场比赛得分情况如下表:B.甲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小于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C.甲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D.甲运动员的成绩比乙运动员的成绩稳定答案:BD分析:按所给数据计算两人的极差,中位数,平均值,和方差.由题意甲的极差为34-9=25,中位数是21,均值为22,方差为s2=75,同样乙的极差为35-10=25,中位数是22,均值为22,方差为s乙2=8913.比较知BD都正确,故答案为BD.小提示:本题考查样本的数据特征,掌握极差、中位数、均值、方差等概念是解题基础,本题属于基础题.12、某市12月17日至21日期间空气质量呈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经市政府批准,该市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措施.某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40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得到如下饼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不支持”部分所占的比例大约是整体的112;B.“一般”部分所占的人数估计是800人;C.饼图中如果圆的半径为2,则“非常支持”部分扇形的面积是76π;D.“支持”部分所占的人数估计是1100人答案:ACD解析:根据支持是11π12,约占总体的一半,所以圆的面积是2π,依次进行判断即可。
2012高考试题分类汇编:9:统计一、选择题 1.【2012高考新课标文3】在一组样本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n ≥2,x 1,x 2,…,x n 不全相等)的散点图中,若所有样本点(x i ,y i )(i =1,2,…,n )都在直线y =12x +1上,则这组样本数据的样本相关系数为(A )-1 (B )0 (C )12(D )1【答案】D【解析】根据样子相关系数的定义可知,当所有样本点都在直线上时,相关系数为1,选D. 2.【2012高考山东文4】 (4)在某次测量中得到的A 样本数据如下:82,84,84,86,86,86,88,88,88,88.若B 样本数据恰好是A 样本数据都加2后所得数据,则A ,B 两样本的下列数字特征对应相同的是(A)众数 (B)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答案】D【解析】法一:数据A 的众数为88,中位数为86,数据B 为:84,86,86,88,88,88,90,90,90,90,众数为90,中位数88,显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不同,只有标准差相同,选D.另法二:设A 样本的数据为变量为X ,B 样本的数据为变量为Y ,则满足2+=X Y ,根据方差公式可得DX X D DY =+=)2(,所以方差相同,标准差也相同,选D. 3.【2012高考四川文3】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解机动车驾驶员(简称驾驶员)对某新法规的知晓情况,对甲、乙、丙、丁四个社区做分层抽样调查。
假设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为N ,其中甲社区有驾驶员96人。
若在甲、乙、丙、丁四个社区抽取驾驶员的人数分别为12,21,25,43,则这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N 为( )A 、101B 、808C 、1212D 、2012 【答案】B【解析】根据分层抽样的概念知N432521129612+++=,解得808=N ,故选B 4.【2012高考陕西文3】对某商店一个月内每天的顾客人数进行了统计,得到样本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改样本的中位数、众数、极差分别是 ( )A .46,45,56B .46,45,53C .47,45,56D .45,47,53A .【答案】A.【解析】根据茎叶图可知样本中共有30个数据,中位数为46,出现次数最多的是45,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为68-12=56.故选A.5.【2012高考江西文6】小波一星期的总开支分布图如图1所示,一星期的食品开支如图2所示,则小波一星期的鸡蛋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为A.30%B.10%C.3%D.不能确定 【答案】C【解析】由图2可知,鸡蛋占食品开支的比例为%105080100403030=++++,结合图1可知小波在一个星期的鸡蛋开支占总开支的比例为%3%10%30=⨯,选C.6.【2012高考湖南文5】设某大学的女生体重y (单位:kg )与身高x (单位:cm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x i ,y i )(i=1,2,…,n ),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0.85x-85.7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y 与x 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B.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x ,y )C.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增加1cm ,则其体重约增加0.85kgD.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为170cm ,则可断定其体重必为58.79kg 【答案】D【解析】由回归方程为y =0.85x-85.71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y 与x 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由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得过程知ˆ()ybx a bx y bx a y bx =+=+-=-,所以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x ,y ),利用回归方程可以预测估计总体,所以D 不正确. 【点评】本题组要考查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最小二乘法及正相关、负相关的概念,并且是找不正确的答案,易错.7.【2012高考湖北文2】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的频数如下表则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的频率为A 0.35B 0.45C 0.55D 0.65 2【答案】B【解析】由频率分布表可知: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内的頻数为2+3+4=9,样本总数为23454220+++++=,故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内频率为90.4520=.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表的应用,频率的计算.对于頻数、频率等统计问题只需要弄清楚样本总数与各区间上样本的个数即可,用区间上样本的个数除以样本总数就可得到相应区间上的样本频率.来年需注意频率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表的结合考查. 二、填空题8.【2012高考广东文13由正整数组成的一组数据1234,,,x x x x ,其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2,且标准差等于1,则这组数据为 .(从小到大排列) 【答案】1,1,3,3【解析】不妨设1234x x x x ≤≤≤,*1234,,,x x x x ∈N ,依题意得12348x x x x +++=,1s ==, 即22221234(2)(2)(2)(2)4x x x x -+-+-+-=,所以43x ≤则只能121x x ==,343x x ==,则这组数据为1,1,3,3。
9.【2012高考山东文14】右图是根据部分城市某年6月份的平均气温(单位:℃)数据得到的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平均气温的范围是[20.5,26.5],样本数据的分组为[20.5,21.5),[21.5,22.5),[22.5,23.5),[23.5,24.5),[24.5,25.5),[25.5,26.5].已知样本中平均气温低于22.5℃的城市个数为11,则样本中平均气温不低于25.5℃的城市个数为____.【答案】9【解析】最左边两个矩形面积之和为0.10×1+0.12×1=0.22,总城市数为11÷0.22=50,最右面矩形面积为0.18×1=0.18,50×0.18=9.10.【2012高考浙江文11】某个年级有男生560人,女生420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年级全体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80的样本,则此样本中男生人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160【解析】总体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4:3,样本中男生人数为42801607⨯=. 11.【2012高考湖南文13】图2是某学校一名篮球运动员在五场比赛中所得分数的茎叶图,则该运动员在这五场比赛中得分的方差为_________.08910352图(注: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其中x 为x 1,x 2,…,x n 的平均数)[来【答案】6.8 【解析】1(89101315)115x =++++=, 2222221(811)(911)(1011)(1311)(1511)5s ⎡⎤=-+-+-+-+-⎣⎦ 6.8=. 【点评】本题考查统计中的茎叶图方差等基础知识,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2012高考湖北文11】一支田径运动队有男运动员56人,女运动员42人。
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若干人,若抽取的男运动员有8人,则抽取的女运动员有______人。
【答案】 6【解析】设抽取的女运动员的人数为a ,则根据分层抽样的特性,有84256a =,解得6a =.故抽取的女运动员为6人. 【点评】本题考查分层抽样的应用.本题实际是承接2012奥运会为题材,充分展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层抽样时,各样本抽取的比例应该是一样的,即为抽样比. 来年需注意系统抽样的考查或分层抽样在解答题中作为渗透考查.13.【2102高考福建文14】一支田径队有男女运动员98人,其中男运动员有56人.按男女比例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运动员中抽出一个容量为28的样本,那么应抽取女运动员人数是_______. 【答案】12.【解析】设应抽取的女运动员人数是x ,则98285698=-x ,易得12=x . 14.【2012高考江苏2】(5分)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334::,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应从高二年级抽取 名学生.【答案】15。
【考点】分层抽样。
【解析】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
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同质层,再在各层内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分层抽样的特点是将科学分组法与抽样法结合在一起,分组减小了各抽样层变异性的影响,抽样保证了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因此,由350=15334⨯++知应从高二年级抽取15名学生。
三、解答题15.【2012高考辽宁文19】(本小题满分12分)电视传媒公司为了了解某地区电视观众对某类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观众进行调查,其中女性有55名。
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观众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不低于40分钟的观众称为“体育迷”,已知“体育迷”中有10名女性。
(Ⅰ)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并据此资料你是否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Ⅱ)将日均收看该体育项目不低于50分钟的观众称为“超级体育迷”,已知“超级体育迷”中有2名女性,若从“超级体育迷”中任意选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
附2 2112212211212(), n n n n nn n n nχ++++-=【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统计中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独立性检验、古典概型,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难度适中。
准确读取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求概率时列举基本事件一定要做到不重不漏,此处极容易出错。
16.【2012高考安徽文18】(本小题满分13分)若某产品的直径长与标准值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mm 时,则视为合格品,否则视为不合格品。
在近期一次产品抽样检查中,从某厂生产的此种产品中,随机抽取5000件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有50件不合格品。
计算这50件不合格品的直径长与标准值的差(单位:mm), 将所得数据分组,得到如下频率分布表:(Ⅰ)将上面表格中缺少的数据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Ⅱ)估计该厂生产的此种产品中,不合格品的直径长与标准值的差落在区间(1,3]内的概率;(Ⅲ)现对该厂这种产品的某个批次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有20件不合格品。
据此估算这批产品中的合格品的件数。
【解析】(I(Ⅱ)不合格品的直径长与标准值的差落在区间(1,3]内的概率为0.50.20.7+=,(Ⅲ)合格品的件数为50002020198050⨯-=(件)。
答:(Ⅱ)不合格品的直径长与标准值的差落在区间(1,3]内的概率为0.7(Ⅲ)合格品的件数为1980(件)17.【2012高考广东文17】(本小题满分13分)某校100名学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4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50,60),[60,70),[70,80),[80,90),[90,100].(1)求图中a 的值;(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3)若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某些分数段的人数(x )与数学成绩相应分数段的人数(y )之比如下表所示,求数学成绩在[50,90)之外的人数.【答案】【解析】(1)依题意得,10(20.020.030.04)1a +++=,解得0.005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