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历程内容角度)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519.50 KB
- 文档页数:11
改革开放30年人身保险产品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身保险产品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综合、从保障到投资,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具备不同保障层次及满足各种投资理财需求的保险产品。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身保险产品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2年—1992年):人身保险产品恢复发展,产品以简易人身保险和统筹养老金保险为主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保险业迎来了新曙光。
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在京召开会议,做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
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长会议纪要》,明确提出“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
11 月19日,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1982年3月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决定,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办一年期的职工团体人身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对于简易人身保险、集体企业职工和个体户的养老年金保险,上半年先在上海试办,下半年各地区再视本地所具条件定点试办。
同时,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开办了 "上海市合作社职工医疗保险",经1982年的试点后于1983 年1月正式实施。
这是恢复保险业务后我国大陆第一个健康保险业务。
1982年,全国有上海、四川、陕西、吉林、湖北、广东等省市先后试办了简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意外险和公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
试办当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为159万元,仅占国内保险业务保费总收入的0.2%。
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要求集体所有制职工养老保险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使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金工作社会化。
198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首次推出了学生平安保险。
1986年,不少省市政府先后发布有关集体职工养老保险的暂行规定或办法。
我国寿险费率政策的发展历史及主要内容我国寿险费率政策的发展历史及主要内容寿险是人们在未来发生意外时获得经济保障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中国,寿险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经济保障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寿险行业中,保费就是最基本的经济来源,而保费的计算则是寿险费率政策的核心所在。
我国寿险费率政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
当时,我国的寿险行业还很不发达,很多人并不了解寿险的相关知识。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险公司开始施行统一保费政策,即对相同风险投保者的保费实行统一标准。
70年代初期,我国的寿险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我国开始实行差别化保费政策,即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职业等因素,对不同的风险投保者实行不同的保费标准。
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实行风险调整费率政策,即对不同风险投保者的保费实行个别化定价。
这一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寿险行业的发展,使得保险公司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程度,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加定制化的保险产品。
到了90年代,我国的寿险行业已经相当成熟,保险公司开始实行分红政策,即将寿险保费的一部分作为累计分红,回报给已经购买寿险产品的消费者。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还提出了多样化的保险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经济保障。
目前,我国的寿险费率政策已经比较完善。
主要内容包括:根据风险评估对不同风险投保人实行个别化定价、对于一些高风险投保者实行特别保费、实行约定利率下的保险产品利益分配、针对长寿险提供不同的费率选择等。
综上所述,我国寿险费率政策经过了几十年的演化,从统一保费政策到风险调整费率政策,再到如今的多样化费率政策,一步步促进了寿险行业的发展,使得保险公司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程度,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加定制化的保险产品。
如何应对寿险费率改革传统险退旧换新合算吗人身险费率改革后,传统人身险的费率会下降10%~30%,年金保险因为可以上浮到4.025%,新单竞争力更会显现。
消费者该如何应对才更有利于自身利益呢?寿费率改革“靴子”终于落地。
多年来久拖不前的寿险费率改革,随着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因素的不断推进,终于在今年8月“相对快速地”落地。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通知,自2013年8月5日起,中国市场普通型(即传统型,与分红、万能、投连等新型产品相对应)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正式迈入3.5%时代。
“保险产品开发会有一定的周期时长,预计大约最多三个月后,采用新预定利率定价的保单将大量上市,到时候竞争肯定会比较激烈。
”上海一家险企精算部门负责人表示。
传统险“退旧换新”合算吗?据专家测算,预定利率从2.5%调至3.5%之后,传统人身险费率将下降10%~30%,视险种定价因素而有所不同。
对于传统寿险产品,如普通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少儿教育金保险等传统固定利率产品,由于其中包含的储蓄因素较重,预定利率在其定价过程中起到的影响作用较大,新保单费率预计下降20%~30%。
对于定期寿险、意外伤害保险及健康医疗险等产品,因为它们都是以保障为主,储蓄功能较弱,它们的定价因素主要是考虑死亡率或疾病发生率,因此对于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
比如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险种,预定利率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参数,而疾病发生率这一因子可能影响更大,为此新单费率降价幅度预计在10%~15%。
既然预定利率的提高会使传统人身险产品的费率下降,那么消费者肯定会考虑,是否需退掉原有保单,重新购买费率较低的新保单?什么情况下,退旧换新最划算?为了模拟预定利率上升会给已有保单带来多大的退保风险,我们选择了一款终身寿险,这款产品提供了身故和重大疾病保障,投保人可以选择10年或20年缴费,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一次性支付保险金,测算在预定利率、投保年龄、缴费期限等因素变化时的保费变动和退保所得。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率规章一、引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一种重要的保险产品,旨在为被保险人在发生意外伤害时提供经济保障。
保险费率规章是指制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率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率规章的相关内容,包括费率的计算方法、影响费率的因素、费率的调整机制等。
二、费率的计算方法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通常基于统计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
保险公司会收集大量的历史伤害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的伤害风险。
同时,保险公司还会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考虑到不同因素对伤害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不同人群的风险系数。
基于以上数据和模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费率 = 基础费率 ×风险系数其中,基础费率是根据统计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确定的一个基准费率,反映了平均风险水平。
风险系数则是根据被保险人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确定的一个调整系数,用于反映被保险人的个人风险水平。
三、影响费率的因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率的确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面临的伤害风险不同,因此年龄是影响费率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伤害风险越高,相应的费率也会越高。
2. 性别:男性和女性在面临意外伤害风险时存在差异。
根据统计数据,男性在某些职业和活动中的伤害风险更高,因此男性的费率通常会高于女性。
3. 职业:不同职业所面临的伤害风险也不同。
一些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消防员等)的费率会相对较高,而一些低风险职业(如白领职业)的费率则相对较低。
4. 健康状况: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也是影响费率的重要因素。
一些患有严重疾病或慢性病的人群,由于伤害风险更高,费率可能会相应提高。
5. 保险金额和保险期限:保险金额和保险期限也会对费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保险金额越高,费率越高;保险期限越长,费率越低。
四、费率的调整机制为了保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保险公司会定期对费率进行调整。
人身保险发展史(最新版)目录一、人身保险的概念与分类二、人身保险的发展历程1.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历程2.人身保险的演变与成长三、人身保险的供给与需求1.保险品种与责任范围2.保险费率与市场营销四、人身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保险代理人素质与监管力度2.理赔时效与保险知识普及五、人身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1.科技对保险行业的影响2.监管法制化与经营专业化正文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人身保险的投保人按照保单约定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在合同期限内发生死亡、伤残、疾病等保险事故或达到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由保险人依照合同约定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人身保险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始于 1984 年,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在寻求发展资金的过程中而自发出现的。
企业债券的发展经历了几段历程,包括早期的探索阶段、规范化发展阶段和市场化改革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逐渐确立,成为了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人身保险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密切相关。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保险市场逐渐开放,人身保险业务开始进入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人身保险逐渐成为人们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过程中,人身保险的品种和责任范围不断拓展,保险费率逐步下降,保险市场营销体制逐渐形成。
当前,人身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保险代理人整体素质不高、监管力度不足、理赔时效较长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和保险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保险知识普及、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规范和专业水平、加大监管力度等。
未来,人身保险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科技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保险行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在保险产品设计、风险评估、理赔审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监管法制化和经营专业化将进一步推动人身保险行业的发展。
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正文:----------------------------------------------------------------------------------------------------------------------------------------------------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寿险〔2015〕136号各人身保险公司:为深入推进人身保险产品费率政策改革,做好费率政策改革产品管理工作,促进人身保险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通知所称费率政策改革审批产品是指根据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相关规定,需要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批的普通型、分红型和万能型人身保险产品。
二、保险公司开发费率政策改革审批产品的,应按照《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1年第3号)的有关规定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批,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公司最近两个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充足II类。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充足II类时,应立即停止销售费率政策改革审批产品。
(二)公司最近3年未受到监管部门重大行政处罚。
(三)公司没有因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监管部门调查,或者正处于风险处置、整顿或接管期间。
(四)产品预定利率和最低保证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可持续性原则审慎确定,应不超过公司过去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对于开业时间不满5年的公司,其开业之前的投资收益率采用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
同时,公司应该说明产品拟配置资产组合的预期投资收益能够支持产品最低保证成本及相关费用等支出;对于分红保险产品,公司还应考虑未来红利分配的影响。
本通知所指的投资收益率为财务收益率(财务收益率=(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收益-资产减值损失)/资金运用平均余额*100%[1]),公司过去5年各年度的投资收益率应经过外部审计或监管部门认可。
人身险费率改革悄征意见费率管制或逐步放开2013年03月12日 02:19 上海证券报微博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左右开弓。
继车险改革方案浮出水面后,上海证券报昨日又从权威渠道获悉,论证近六年的人身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费率改革的脚步亦将临近。
保监会近日就此进行了小范围征求意见。
从本报知悉的改革草案来看,人身险费率改革将重点从放开产品定价利率着手,分四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开展普通型人身保险和项目挂钩保险产品的费率政策改革试点;第二阶段,配合税收递延养老保险等项目开展区域性试点;第三阶段,适时开展公司层面试点;最后,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实现费率管制的全面放开。
费率管制的放开意味着人身险公司在定价权上将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
虽然短期来看,可能难以避免引发一定程度但可控的价格战,导致人身险公司保单成本上升、保单利润率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提高产品吸引力,促进传统险的长期销售,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格局。
⊙记者黄蕾○编辑枫林论证近六年,搁置近两年的人身险定价利率市场化改革似有启动迹象。
知情人士透露,近日保监会就“关于征求对《关于开展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试点的意见》等四个文件意见的函”进行了小范围征求意见。
改革“四步走”自1999年至今,人身险产品的定价利率一直实施监管管制(预定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2.5%)。
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承诺给客户的投资收益率。
而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的部分(还要扣除部分附加费用),就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即业内俗称的“利差”。
但事实上,预定利率管制所形成的高利差并不能长期维持。
来自基金、银行、信托等产品的竞争,使得人身险产品尤其是普通型人身险(是指签发保单时保险费和保单利益确定的人身保险,俗称“传统险”)产品由于利率低而失去了吸引力,在一些年份中的收益率甚至不及银行定存。
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传统险“叫好不叫座”。
但从这次改革草案来看,监管部门对于定价利率改革的决心已显。
人身保险发展史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寿命、健康或意外伤害为保险对象,对被保险人因寿命、健康或意外伤害而对第三者负有的经济赔偿责任或其他经济利益损失的保险。
人身保险是保险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个体的身体和生命风险进行保护,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人身保险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人身保险人身保险在古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互助组织。
古代社会中,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等风险时,常常组成互助团体来互相帮助。
中国古代有“合众”、“合保”等互助组织,成员为了共同应对生活中的风险,向集体缴纳一定的费用,然后在成员遭遇困难时共同提供救助。
二、现代人身保险的起源现代人身保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
1696年,英国商人瓦德利成立了第一家人身保险公司——“瓦德利人寿保险公司”。
这家公司为提供的保险产品是寿险,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商业化的寿险公司。
瓦德利人寿保险公司的出现标志着人身保险开始走向商业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身保险业的发展。
三、19世纪到20世纪初19世纪到20世纪初,人身保险业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
185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人身保险公司——纽约人寿保险公司(New York Life Insurance Company)。
这标志着人身保险在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随后不断涌现出大量的人身保险公司。
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相继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人身保险公司,为人身保险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现代社会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以及21世纪初,人身保险业蓬勃发展,成为保险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风险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身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渠道,更加方便快捷地推销和管理保险产品。
五、中国人身保险业的发展中国的人身保险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身保险业也迅速发展。
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及其实证分析一、摘要中国保险业自1979年恢复经营以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其中,1982年中国恢复了人身保险业务,当期人身保费收入为159万元,而2010年已增长为10500.8832亿元。
人身保险收入在1997年市场份额超过财产险以后,一直占据保险市场的大壁江山,并一直保持高速发展。
人身保险对于稳定社会,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以及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根据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因素的观点,收集了1982—2009年相关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指数、人口总数对我国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对所得结果做出经济意义的分析,以揭示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中总结经验继续开创辉煌业绩。
二、关键词人身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指数人口总量OLS法三、模型设定研究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一)影响因素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带来保险需求的增加,最近十几年保险业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般来说,人身保费收入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2.居民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反映了人均消费水平的高低。
可支配收入越大,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支出越多,而保险是一种商品,收入增加会刺激保险的需求。
3.物价指数:物价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商品价格的基本水平。
而保险商品的价格是保险费率,保险费率与保险需求一般成反比关系。
物价指数偏高,导致保险经营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保险费率。
因此,物价指数是人身保险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4. 人口总量。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的,而生命表是我国计算人身保险费率的重要依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身保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人口总量对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