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车动力性能

电动车动力性能

电动车动力性能
电动车动力性能

GB/T 18385-2005 (2005-07-13发布,2006-0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8715:2001《电动道路车辆道路行驶特性》(英文版)。

标准格式按照GB/T 1.1—2000的要求进行编写,在附录B中给出了本标准章条号与ISO 8715:200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电动汽车开发的实际情况,在采用ISO 8715:2001时,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C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18385—2001《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主要差异:

——适用范围进行了修改,由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 500 kg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修改为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由于适用范围扩大,为适应3 500 kg以上的纯电动汽车的要求,标准的部分内容做了相应的修改。

——第3章中的术语动载半径及定义按照GB/T 6326修改为动负荷半径,定义直接引用GB/T 6326。

——试验记录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静炜。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1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Elestric vehiles-Power performance-Test method

(ISO 8715:2001 Elestric road vehicles-Roa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MOD)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纯电动汽车的加速特性、最高车速及爬坡能力等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纯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idt IS0 1176:1990)

GB/T 6326 轮胎术语(GB/T 6326—1994,neq ISO 3877-1:1978)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GB/T 12548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

GB l8352.1—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动汽车整车整备质量 complete electric vehicle kerb mass

包括车载储能装置在内的整车整备质量[GB/T 19596—2004,3.1.3.4.1定义]。 3.2

电动汽车试验质量 test mass of electric vehicle 电动汽车整车整备质量与一试验所需附加质量的和[GB/T 19596—2004,3.1.3.4.2定义]。 附加质量分别为:

a) 如果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小于或等于 180 kg ,该质量为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b) 如果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 180 kg ,但小于360 kg ,该质量为180 kg ; c) 如果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 360 kg ,该质量为最大允许装载质量的一半。 注: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包括驾驶员质量。 3.3

动负荷半径(轮胎) dynamic loaded radius(tyre) 定义见GB/T 6326。 3.4

最高车速(1 km) maximum speed(1 km) 电动汽车能够往返各持续行驶1 km 以上距离的最高车速的平均值[GB/T 19596—2004,3.1.3.1.5定义]。(试验程序见7.3) 3.5

30分钟最高车速 maximum 30 minutes speed

电动汽车能够持续行驶30 min 以上的最高平均车速[GB/T 19596-2004,3.1.3.1.6定义]。(试验程序见7.1) 3.6

加速能力(V 1到V 2) acceleration ability(V 1to V 2) 电动汽车从速度V 1加速到速度V 2所需的最短时间[GB/T 19596—2004,3.1.3.1.7定义]。(试验程序见7.5) 3.7

爬坡车速 speed uphill 电动汽车在给定坡度的坡道上能够持续行驶1 km 以上的最高平均车速[GB/T 19596—2004,3.1.3.1.10定义]。(试验程序见7.6)

3.8

坡道起步能力 hill starting ability 电动汽车在坡道上能够起动且1 min 内向上行驶至少 10 m 的最大坡度[GB/T 19596—2004,3.1.3.1.8定义]。(试验程序见7.7)

4 试验条件

4.1 试验车辆状态

4.1.1 试验车辆应依据每项试验的技术要求加载。

4.1.2 在环境温度下,车辆轮胎气压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 4.1.3 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黏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1.4 车上的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设备应该关闭,除非试验和车辆白天运行对这些装置有要求。 4.1.5 除驱动用途外,所有的储能系统应充到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值(电能、液压、气压等)。

4.1.6车辆应清洁,对于车辆和驱动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是必须的车窗和通风口应该通过正常的操作关闭。

4.1.7试验驾驶员应按车辆制造厂推荐的操作程序使蓄电池1)在正常运行温度下工作。

1)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标准的蓄电池均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

4.1.8试验前7天内,试验车辆应至少用安装在试验车辆上的蓄电池行驶300 km。

4.1.9蓄电池应处于各项试验要求的充电状态。

4.2 环境条件

室外试验大气温度为5℃~32℃;室内试验温度为20℃~30℃;大气压力为91 kPa~104 kPa。高于路面0.7 m处的平均风速小于3 m/s,阵风风速小于5 m/s。相对湿度小于95%。试验不能在雨天和雾天进行。

4.3 试验仪器

4.3.1如果使用电动汽车上安装的车速表、里程表测定车速和里程时,试验前必须按GB/T 12548进行误差校正。

4.3.2测量的参数、单位和准确度

表1规定了测量的参数、单位、准确度。

表1 测量的参数、单位及准确度

测量参数单位准确度分辨率

时间s ±0.1 0.1

长度m ±0.1% 1

温度℃±1 1

大气压力kPa ±1 1

速度km/h ±1%或±0.1取大者0.2

质量kg ±0.5% 1

4.4 道路条件

4.4.1 一般条件

试验应该在干燥的直线跑道或环形跑道上进行。路面应坚硬、平整、干净且要有良好的附着系数。

4.4.2 直线跑道

测量区的长度至少1 000 m。

加速区应足够长,以便在进入测量区前 200 m内达到稳定的最高车速。测量区和加速区的后200 m的纵向坡度均不超过0.5%。加速区的纵向坡度不超过4%。测量区的横向坡度不超过3%。

为了减少试验误差,试验应在试验跑道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尽量使用相同的路径。当条件不允许在两个方向进行试验时,可按照4.4.4进行一个方向的试验。

4.4.3 环形跑道

环形跑道的长度应至少1 000 m。环形跑道与完整的圆形不同,它由直线部分和近似环形的部分相接而成。弯道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200 m。

测量区的纵向坡度不超过0.5%。为计算车速,行驶里程应为车辆被计时所驶过的里程。

4.4.4 单一方向试验

如果由于试验路面布置特点的原因,车辆不可能在两个方向达到最高车速,允许只在一个方向进行测量,但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a) 试验跑道应满足4.4.2的要求;

b) 测量区内任何两点的高度差不能超过1 m;

c) 试验应尽快重复进行两次;

d) 风速与试验道路平行方向的风速分量不能超过2 m/s。

5 试验车辆准备

5.1 蓄电池充电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按照车辆制造厂规定的充电规程,使蓄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或按下列规程为蓄电池充电。 5.1.1 常规充电

在环境温度为(20~30)℃下,使用车载充电器(如果已安装)为蓄电池充电,或采用车辆制造厂推荐的外部充电器(应记录充电器的型号、规格)给蓄电池充电。

本规程不包括其他特殊类型的充电。例如蓄电池翻新或维修充电。 车辆制造厂应该保证试验过程中车辆没有进行特殊充电操作。 5.1.2 充电结束的标准

12 h 的充电即为充电结束的标准;如果标准仪器发出明显的信号提示驾驶员蓄电池没有充满,在这种情况下,最长充电时间为: 3×制造厂规定的蓄电池容量(kWh)/电网供电(kW)。 5.1.3 完全充电蓄电池

如果依据常规充电规程,达到充电结束标准,则认为蓄电池已全充满。 5.2 里程表的设定 试验车辆上的里程表应设置为0,或记录里程表上的读数。

5.3 预热 试验车辆应以制造厂估计的30分钟最高车速的80%速度行驶5 000 m ,使电机及传动系统预热。

6 试验顺序

按下列顺序安排试验,使所有的性能试验可以在2天内完成: 第1天:

·车辆准备(见第5章)

·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见7.1) ·蓄电池完全放电(见7.2) 第2天:(每项试验连续进行)

·车辆准备(见第5章) ·最高车速试验(见7.3) ·蓄电池40%放电(见7.4) ·加速性能试验(见7.5) ·4%和12%的爬坡车速试验(见7.6) ·坡道起步能力试验(见7.7)

试验应按照上述试验顺序进行,每项试验开始时,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是前一项试验后的状态。 如果每项试验都单独进行,最高车速、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开始时,蓄电池应处于完全充电的100%-90%。而加速性能、爬坡车速、坡道起

步能力试验开始时,蓄电池应处于完全充电的60%~50%。

7 试验方法

7.1 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

30分钟最高车速的试验可以在环形跑道上进行,也可以在按照GB 18352.1设定的底盘测功机上进行。 7.1.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见3.2),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 7.1.2 按第5章的规定对车辆进行准备。

7.1.3 使试验车辆以该车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5%的车速行驶30 min 。试验中车速如有变化,可以通过踩加速踏板来补偿,从而使车速符合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5%的要求。

7.1.4 如果试验中车速达不到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的95%,试验应重做,车速可以是上述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或者是制造厂重新估计的30分钟最高车速。

7.1.5 测量车辆驶过的里程S 1,单位:m 。并按下式计算平均30分钟最高车速,V 30,单位:km/h 。

V 30=S 1/500

7.2 蓄电池完全放电

完成V 30试验之后,试验车辆停放30 min ,然后以V 30的70%恢复行驶,直到车速下降到当加速踏板踩到底时,车速为(V 30±10)km/h 的50%,或直到仪表板上的信号装置提示驾驶员停车,记录行驶里程。计算总的行驶里程S tot ,包括预热阶段的行驶里程、V 30试验时的行驶里程、完全放电时的行驶里程。 7.3 最高车速试验 7.3.1 标准试验程序

7.3.1.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 7.3.1.2 按第5章的规定对车辆进行准备。

7.3.1.3 在直线跑道或环形跑道上将试验车辆加速,使汽车在驶入测量区之前能够达到最高稳定车速,并且保持这个车速持续行驶1 km(测量区的长度)。记录车辆持续行驶1 km 的时间t 1。

7.3.1.4 随即做一次反方向的试验,并记录通过的时间t 2。 7.3.1.5 按下式计算试验结果:

V =3 600/t

式中:

V —— 实际最高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t —— 持续行驶1 km 两次试验所测时间的算术平均值(t 1+t 2)/2,单位为秒(s)。 7.3.2 单一方向试验程序

当用4.4.4的试验路面进行试验时,两次试验的结果按下式计算,这里最高车速V 是两次V i 的算术平均值。如果考虑风速,最高车速应该按下式修正:

V i =V r ±V v ×f

V r =3 600/t

式中:

如果风的水平分量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选“+”; 如果风的水平分量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选“-”。 V r ——每次测量的最高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t ——通过测量区的时间,单位为秒(s); V v

——风的水平分量,单位为米每秒(m/s);

f ——修正系数为0.6。 7.4 蓄电池的40%放电

将试验车辆以(V 30±5)km/h 的70%的恒定速度在试验跑道或测功机上行驶使蓄电池放电,直到行驶里程达到S tot 的40%为止。 7.5 加速性能试验

7.5.1 M 1、N 1类纯电动汽车加速性能试验 7.5.1.1 (0~50)km/h 加速性能试验

7.5.1.1.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 7.5.1.1.2 将试验车辆停放在试验道路的起始位置,并起动车辆。 7.5.1.1.3 将加速踏板快速踩到底,使车辆加速到(50±1)km/h 。

7.5.1.1.4 如果装有离合器和变速器的话,将变速器置入该车的起步挡位,迅速起步,将加速踏板快速踩到底,换入适当挡位,使车辆加速到(50±1)km/h 。

7.5.1.1.5 记录从踩下加速踏板到车速达到(50±1)km/h 的时间。 7.5.1.1.6 以相反方向行驶再做一次相同的试验。

7.5.1.1.7 (0~50)km/h 加速性能是两次测得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单位:s)。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7.5.1.2 (50~80)km/h 加速性能试验

7.5.1.2.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 7.5.1.2.2 将试验车辆停放在试验道路的起始位置。

7.5.1.2.3 将试验车辆加速到(50±1)km/h ,并保持这个车速行驶0.5 km 以上。

7.5.1.2.4 将加速踏板踩到底,或使用离合器和变速杆(如果装有的话)将车辆加速到(80±1)km/h 。

7.5.1.2.5 记录从踩下加速踏板到车速达到(80±1)km/h 的时间或如果最高车速小于89 km/h ,应达到最高车速的90%,并应在报告中记录下最后的车速。

7.5.1.2.6 以相反方向行驶再做一次相同的试验。

7.5.1.2.7 (50~80)km/h 加速性能是两次测得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单位:s)。 7.5.2 M 2、M 3类纯电动汽车加速性能试验(M 、N 1类车以外的纯电动汽车可参照执行) 7.5.2.1 (0~30)km/h 加速性能试验

7.5.2.1.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均匀分布。 7.5.2.1.2 将试验车辆停放在试验道路的起始位置,并起动车辆。 7.5.2.1.3 将加速踏板快速踩到底,使车辆加速到(30±1)km/h 。 7.5.2.1.4 如果装有离合器和变速器的话,将变速器置入该车的起步挡位,迅速起步,将加速踏板快速踩到底,换入适当挡位,使车辆加速到(30±1)km/h 。

7.5.2.1.5 记录从踩下加速踏板到车速达到(30±1)km/h 的时间。 7.5.2.1.6 以相反方向行驶再做一次相同的试验。

7.5.2.1.7 (0~30)km/h 加速性能是两次测得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单位:s)。 7.5.2.2 (30~50)km/h 加速性能试验

7.5.2.2.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 7.5.2.2.2 将试验车辆停放在试验道路的起始位置。

7.5.2.2.3 将试验车辆加速到(30±1)km/h ,并保持这个车速行驶0.5 km 以上。

7.5.2.2.4 将加速踏板踩到底,或使用离合器和变速杆(如果装有的话)将车辆加速到(50±1)km/h 。 7.5.2.2.5 记录从踩下加速踏板到车速达到(50±1)km/h 的时间,或如果最高车速小于56 km/h ,应达到最高车速的90%,并应在报告中记录下最

后的车速。

7.5.2.2.6 以相反方向行驶再做一次相同的试验。

7.5.2.2.7 (30~50)km/h 加速性能是两次测得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单位:s)。 7.6 爬坡车速试验(M 1

,M 2

、N 1

类以外的纯电动汽车可不做此项)

7.6.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最大设计总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 7.6.2 将试验车辆置于测功机上,并对测功机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适合试验车辆最大设计总质量值。 7.6.3 调整测功机使其增加一个相当于4%坡度的附加载荷。

7.6.4 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试验车辆加速或使用适当变速挡位使车辆加速。 7.6.5 确定试验车辆能够达到并能持续行驶1 km 的最高稳定车速,同时,记录持续行驶1 km 的时间t 。

7.6.6 调整测功机使其增加一个相当于12%坡度的附加载荷。 7.6.7 重复7.6.4至7.6.5的试验。 7.6.8 试验完成后,停车检查各部位有无异常现象发生,并详细记录。

7.6.9 用下式计算试验结果:

V =3 600/t

式中:

V ——实际爬坡最高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t ——持续行驶1 km 所测时间,单位为秒(s)。 7.7 坡道起步能力试验 7.7.1 原则

坡道起步能力应在有一定坡度角α1的道路上进行。该坡度角α1应近似于制造厂技术条件规定的最大爬坡度对应的角α0。实际坡度和厂定坡度

之差,应通过增减质量△M 来调整。当不知α0时,制造厂可用7.7.3中的公式来计算。 7.7.2 试验规程

7.7.2.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最大设计总质量。

7.7.2.2 选定的坡道应有10 m 的测量区,测量区前应提供起步区域。将试验车辆放置在起步区域。选定的坡度角尽可能地近似于α0。如果该坡道坡度与厂定最大爬坡度对应的坡度有差别,可根据下列公式通过增减装载质量的方法进行试验:

式中:

M ——试验时的车辆最大设计总质量(按GB/T 3730.2定义),单位为千克(kg); R ——滚动阻尼系数,一般为0.01; α1——实际试验坡道所对应的坡度角;

α0——制造厂技术条件规定的最大爬坡度对应的坡度角。 △M 应该均布于乘客室和货箱中。

7.7.2.3 以每分钟至少行驶10 m 的速度,通过测量区。如果车辆装有离合器和变速器的话,应用最低挡起动车辆并以每分钟至少行驶10 m 的速度,通过测量区。 7.7.3 α0

的计算

已知最大动力轴转矩,计算车轮的转矩:

C r =C a ×T ×ητ

已知轮胎动载半径,计算平衡力:

F t =C r /r=M ×g ×(sina 0+R)

从上式中可计算出α0,最大爬坡能力用tana 0×100%表示。

式中:

C r ——车轮转矩; C a ——最大动力轴转矩; T ——总的齿轮传动比; ητ

——齿轮传动效率;

Ft ——平衡车辆载荷所要的牵引力矩,单位为牛米(N ·m); r ——轮胎动负荷半径,单位为米(m); g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 2); tana 0×l00——爬坡能力,单位为(%)。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试验记录表

试验车辆_______ 整车整备质量_______kg 动力蓄电池类型_______

表A.1 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试验日期_______ 试验场地_______ 天气_______ 气压_______kPa 风向_______ 风速_______m/s 气温_______℃ 跑道坡度_______% 轮胎规格_______ 轮胎气压:前_______kPa 后_______kPa

蓄电池荷电状态(开始)_______ 加载质量_______ 试验开始里程表读数_______ 试验员_______ 驾驶员_______

表A.2 最高车速试验

试验日期_______ 试验场地_______ 天气_______ 气压_______kPa 风向_______ 风速_______m/s 气温_______℃ 跑道坡度_______% 轮胎规格_______ 轮胎气压:前_______kPa 后_______kPa

蓄电池荷电状态(开始)_________(结束)___________ 加载质量_______ 试验开始里程表读数_______ 试验员_______ 驾驶员_______

表A.3 (0~50)(50~80)km/h 或(0~30)(30~50)km/h 加速性能试验

试验日期_______ 试验场地_______ 天气_______ 气压_______ kPa 风向_______ 风速_______m/s 气温_______℃ 跑道坡度_______% 轮胎规格_______ 轮胎气压: 前_______kPa 后_______kPa

蓄电池荷电状态(开始)_________(结束)___________ 加载质量_______ 行驶方向_______ 试验开始里程表读数_______ 试验员_______ 驾驶员_______

表A.4 爬坡车速试验

试验日期_______ 试验场地_______ 气压_______kPa 气温_______℃

轮胎规格_______轮胎气压: 前_______kPa 后_______kPa

蓄电池荷电状态(开始)_________(结束)___________ 最大设计总质量_______

试验开始里程表读数_______ 试验员_______ 驾驶员_______

表A.5 坡道起步能力试验

试验日期_______ 试验场地_______ 天气_______气压_______kPa

风向_______ 风速_______m/s 气温_______℃跑道坡度_______%

轮胎规格_______ 轮胎气压: 前_______kPa 后_______kPa

蓄电池荷电状态(开始)_________(结束)___________ 最大设计总质量_______

试验开始里程表读数_______ 试验员_______ 驾驶员_______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 8715:2001章条编号的对照表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1SO 8715:200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59879706.html,

(完整版)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计算公式

XXEV 动力性计算 1 初定部分参数如下 2 最高行驶车速的计算 最高车速的计算式如下: mph h km i i r n V g 5.43/70295 .61487 .02400377.0.377.00 max ==??? =?= (2-1) 式中: n —电机转速(rpm ); r —车轮滚动半径(m ); g i —变速器速比;取五档,等于1; 0i —差速器速比。 所以,能达到的理论最高车速为70km/h 。 3 最大爬坡度的计算 满载时,最大爬坡度可由下式计算得到,即 00max 2.8)015.0487 .08.9180009 .0295.612400arcsin( ).....arcsin( =-?????=-=f r g m i i T d g tq ηα

所以满载时最大爬坡度为tan( m ax α)*100%=14.4%>14%,满足规定要求。 4 电机功率的选型 纯电动汽车的功率全部由电机来提供,所以电机功率的选择须满足汽车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等动力性能的要求。 4.1 以最高设计车速确定电机额定功率 当汽车以最高车速m ax V 匀速行驶时,电机所需提供的功率(kw )计算式为: max 2 max ).15.21....(36001 V V A C f g m P d n +=η (2-1) 式中: η—整车动力传动系统效率η(包括主减速器和驱动电机及控制器的工作效率),取0.86; m —汽车满载质量,取18000kg ; g —重力加速度,取9.8m/s 2; f —滚动阻力系数,取0.016; d C —空气阻力系数,取0.6; A —电动汽车的迎风面积,取2.550×3.200=8.16m 2(原车宽*车身高); m ax V —最高车速,取70km/h 。 把以上相应的数据代入式(2-1)后,可求得该车以最高车速行驶时,电机所需提供的功率(kw ),即 kw 1005.8970)15.217016.86.0016.08.918000(86.036001).15 .21....(360012 max 2 max <kw V V A C f g m P D n =???+???=+?=η (3-2) 4.2满足以10km/h 的车速驶过14%坡度所需电机的峰值功率 将14%坡度转化为角度:018)14.0(tan ==-α。 车辆在14%坡度上以10km/h 的车速行驶时所需的电机峰值功率计算式为:

电动车营销策划方案

电动车营销策划方案 第1篇:电动车营销方案一、市场背景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经历了2009年价格困境和国标危机等一系列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情境之后,2010年中国电动车行业开始迎来新的发展面貌,国标暂缓为行业争取了更大 的发展空间;价格战也由2010年的几乎全民参战过渡到局部应战,降价力度也大为减缓;电动车被正式纳入家电下乡范畴;从国际形势来看,低碳环保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未来交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作为绿色环保交通工具的电动车,未来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无可限量。 2010年电动车行业发展整体呈现出上行趋势,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超过10%,销量从2009年的720万达到800万辆。价格方面虽然持续下行趋势,但相比2009年同期下降幅度大幅放缓,价格战势头大为收敛;2010年众多企业摒弃了单纯价格战的市场 行为,开始在新产品开发和内部管理上下工夫,产品与营销双管齐下,而这也不失为行业开始理性回归的一种信号;品牌方面一线品牌与二三线品牌开始分化形成,品牌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从2010年的品牌行为来分析,一线品牌重守势,二三线品牌强调攻势,其他一些弱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来分析,无论是上游的整车与配套,还是终端各区域品牌销售,仍然面临着各种困境与挑战,但是行业整体运营呈现出上行趋势,2011年的产业规模或将再次实现自2006年产业滞胀后的首次增长。 某某市作为鲁西南中心城市而言,电动车市场是令人满意的。某某城区的电动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城区市场的饱和给商家的经营带来难度,如何从城区的这种困境走出来,是众多商家一直思考的问题。然而通过调查,某某良好的乡镇市场却似乎填补了这个问题的空洞。其实在很多地方,乡镇市场的潜力都是很大的。希望通过不断的挖掘和发展,在某某乡镇电动车这一块市场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关于某某电动车 山东某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地山东某市。作为开拓全国连锁电动车渠道 销售的企业,某某可谓是电动车行业的“新军”。在近趋饱和的某某城区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某某公司首先将战略重点放在某某乡镇市场,是非常正确的。在乡镇市场大力培植销售终端,通过建设某“某某家园”、成立“某某基金”、为经销商购买养老保险等方法,培养经销 商的忠诚度,从而和经销商结成利益共同体,占领农村市场份额,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是某某实现崛起的捷径。 三、关于某某某文化传媒集团

电动车营销策划方案

电动车营销策划方案

4.营销目标 5.市场定位 6.目标市场细分 7.竞争对手分析 8.促销策略 9.公关活动 环境分析 1.国家政策“买电动汽车或补贴6万元” 为推广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进入家庭,政府也许会考虑给予高达6万元左右的补助金额。《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则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进一步打开大门,而“十城千辆工程”已在2009年元月启动,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其中包括电动车。 2.社会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动自行车已深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老百姓首选的最佳代步工具。尽管目前全社会的保有量已超过1.4亿辆,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刚性需求和市场空间非常大。业界预计,2012年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整合,产业增幅将进入平稳期。 产品SWOT分析 S---优势:公司注重科技的创新,研制出区别与其他品牌电动车的专利功能。台铃的“四大发明”全自动电动车,是区隔其它电动车产品的分水岭,在业内是独一无二的技术。W---劣势:市场品牌众多,有一些品牌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固定的消费者,很多品牌也注重技术的提高,有些品牌有较大的广告投入。 O---机会:市场需求大,我们有创新的专利和创举,在市场上加强突出宣传这两点,这是我们的差异化功能,突出我们的实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T---威胁:品牌价格站的持久,强势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占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品牌的功能开发。 消费者分析

电动车动力性能

GB/T 18385-2005 (2005-07-13发布,2006-0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8715:2001《电动道路车辆道路行驶特性》(英文版)。 标准格式按照GB/T 1.1—2000的要求进行编写,在附录B中给出了本标准章条号与ISO 8715:200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电动汽车开发的实际情况,在采用ISO 8715:2001时,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C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18385—2001《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主要差异: ——适用范围进行了修改,由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 500 kg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修改为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由于适用范围扩大,为适应3 500 kg以上的纯电动汽车的要求,标准的部分内容做了相应的修改。 ——第3章中的术语动载半径及定义按照GB/T 6326修改为动负荷半径,定义直接引用GB/T 6326。 ——试验记录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静炜。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1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Elestric vehiles-Power performance-Test method (ISO 8715:2001 Elestric road vehicles-Roa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MOD)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纯电动汽车的加速特性、最高车速及爬坡能力等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纯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idt IS0 1176:1990) GB/T 6326 轮胎术语(GB/T 6326—1994,neq ISO 3877-1:1978)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计算公式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计算公式

XXEV 动力性计算 1 初定部分参数如下 整车外廓(mm ) 11995×2550×3200(长×宽×高) 电机额定功率 100kw 满载重量 约18000kg 电机峰值功率 250kw 主减速器速比 6.295:1 电机额定电压 540V 最高车(km/h ) 60 电机最高转速 2400rpm 最大爬坡度 14% 电机最大转矩 2400Nm 2 最高行驶车速的计算 最高车速的计算式如下: mph h km i i r n V g 5.43/70295 .61487 .02400377.0.377.00 max ==??? =?= (2-1) 式中: n —电机转速(rpm ); r —车轮滚动半径(m ); g i —变速器速比;取五档,等于1; 0i —差速器速比。 所以,能达到的理论最高车速为70km/h 。 3 最大爬坡度的计算 满载时,最大爬坡度可由下式计算得到,即 00max 2.8)015.0487 .08.9180009 .0295.612400arcsin( ).....arcsin( =-?????=-=f r g m i i T d g tq ηα

kw 100w 5.8810)15.211016.86.08cos 016.08.9180008sin 8.918000(86.036001).15 .21..cos ...sin ..(36001 20 02 max <k V V A C f g m g m P slope slope D =???+???+???=++=ααη 从以上动力性校核分析可知,所选100kw/540V 交流感应电机的功率符合所设计的动力性参数要求。 5 动力蓄电池组的校核 5.1按功率需求来校核电池的个数 电池数量的选择需满足汽车行驶的功率要求,并且还需保证汽车在电池放电达到一定深度的情况下还能为汽车提供加速或爬坡的功率要求。 磷酸锂铁蓄电池的电压特性可表示为: bat bat bat bat I R U E .0+= (4-1) 式中: bat E —电池的电动势(V ); bat U —电池的工作电压(V ); 0bat R —电池的等效内阻(Ω); bat I —电池的工作电流(A )。 通常,bat E 、0bat R 均是电池工作电流bat I 以及电流电量状态值SOC (State Of Charge )的函数,进行电池计算时,要考虑电池工作最差的工作状态。假设SOC 为其设定的最小允许工作状态值(SOC low ),对应的电池电动势bat E 和电池等效内阻0bat R 来计算电池放电的最大功率,即可得到如下计算表达式: 铅酸电池放电功率: bat bat bat bat bat bat bd I I R E I U P )..(.0-== (4-2) 上式最大值,即铅酸蓄电池在SOC 设定为最小允许工作状态值时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为: 2 max 4bat bat bd R E P = (4-3)

纯电动车市场发展现状(DOC)教案资料

纯电动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全球市场规模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相较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EV和PHEV)受限于动力电池技术和成本,发展速度较慢。2013年特斯拉推出纯电动汽车,推动了电动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加速了电动汽车上下产业链技术水平提升和成本下降。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56万辆,累计保有量达到了138.5万辆,2011-2014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6.3%。 图表2010-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 数据来源:IEA 在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主要汽车制造商努力下,基于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正在不断加快。2009年,德国在《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明确将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主要技术路线。2010年,韩国政府推出了“绿色车辆综合推进路线图”,明确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主要技术路线。2015年,《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明确继续支持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世界汽车销量的30%。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和纯电动车已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方向。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占比分别达到了61%和31%。

图表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分类型销量占比 数据来源:Frost & Sollivan 图表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分地区销量占比 数据来源:Frost & Sollivan 二、市场产销规模 (一)2015年 1、纯电动乘用车销量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计算规范(纯电动)

XH-JS-04-013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计算设计规范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XXXX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概述 (1) 二、输入参数 (1) 2.1 基本参数列表 (1) 2.2 参数取值说明 (1) 三、XXXX动力性能匹配计算基本方法 (2) 3.1 驱动力、行驶阻力及其平衡 (3) 3.2 动力因数 (6) 3.3 爬坡度曲线 (6) 3.4 加速度曲线及加速时间 (7) 3.5 驱动电机功率的确定 (7) 3.6 主驱动电机选型 (8) 3.7 主减速器比的选择 (8) 参考文献 (9)

一、概述 汽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动力性是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动力性的好坏,直接影到汽车在城市和城际公路上的使用情况。因此在新车开发阶段,必须进行动力性匹配计算,以判断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设计目标和使用要求。 二、输入参数 2.1 基本参数列表 进行动力匹配计算需首先按确定整车和发动机基本参数,详细精确的基本参数是保证计算结果精度的基础。下表是XXXX动力匹配计算必须的基本参数,其中发动机参数将在后文专题描述。 表1动力匹配计算输入参数表。 2.2 参数取值说明 1)迎风面积 迎风面积定义为车辆行驶方向的投影面积,可以通过三维数模的测量得到,三维数据不健全则通过设计总布置图测得。XXXX车型迎风面积为A

一般取值5-8 m 2 。 2)动力传动系统机械效率 根据XXXX 车型动力传动系统的具体结构,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T η主要由主驱动电机传动效率、传动轴万向节传动效率、主减速器传动效率等部分串联组成。 采用有级机械变速器传动系的车型传动系统效率一般在82%到85%之间,计算中可根据实际齿轮副数量和万向节夹角与数量对总传动效率进行修正,通常取传动系统效率T η值为78-82%。 3)滚动阻力系数f 滚动阻力系数采用推荐的客车轮胎在良好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系数经验公式进行匹配计算: f =??? ???????? ??+??? ??+4 410100100a a u f u f f c 其中:0f —0.0072~0.0120以上; 1f —0.00025~0.00280; 4f —0.00065~0.002以上; a u —汽车行驶速度,单位为km/h ; c —对于良好沥青路面,c =1.2。 三、 XXXX 动力性能匹配计算基本方法 汽车动力性能匹配计算的主要依据是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方程为 j i w f t F F F F F +++= (1)

电动车营销策略

电动车营销策略-销售渠道网点建设-电动车下乡-如何拓展乡镇市场乡镇市场随着电动车下乡和渠道扁平化趋势的大力推进,越发成为行业亟待开拓的一片蓝海。乡镇电动车市场空间巨大,随着乡镇市场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和乡镇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县城及大多农村市场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巨大改变,电动车开始成为广大乡镇市场主要交通和代步工具。另外乡镇市场相对行业来说仍然是未经开发的一片蓝海,市场竞争相对缓和,部分厂家仍未将战略重点转向广大农村市场,基于此不难判断乡镇市场大有可为,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乡镇市场必将成为未来厂商争夺市场份额和扩大销量的必由之路。正因于此,大力进军开拓广大乡镇市场,机不可失。一、如何开发乡镇经销网点1.什么样的乡镇市场需要开发?乡镇市场的开发并不是盲目开发,也并不是所有区域的所有乡镇市场都值得开发。总的来说,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策略、品牌在当地的影响程度等各种因素来综合考量,有选择地开发乡镇市场。 1).广泛深入的调研市场在开拓乡镇市场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市场调研的切入角度和方法都有很多,这里建议调研内容如下: a.该地区的人口规模;b.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c.购物习惯;d.信息接收广阔度; e.同类产品在当地的竞争状况(包括有没有进入当地的电动车品牌,如有它在当地是如何操作的,我们能否贴近竞争对手切入市场,如何寻求差异化运作等等)。2).确定该市场

目前是否要开发根据调研的结果,符合以下条件的乡镇市场适宜进入: a.有一定的人口规模; b.整体消费水平在当地要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以整个县或市为衡量标准);c.消费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中高端产品的市场;d.对于电动车产品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e.尚未有其他电动车品牌已经将市场开拓完全,或者是接近饱和。2.如何选择乡镇分销商?选择了准备开发的乡镇市场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寻找当地合作分销商,而这也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招分销商要采取主动上门招商和通过朋友招商相结合的办法争取为乡镇网络建设取得良好的开局。建议如下:1)开拓乡镇市场要尽量找当地的大客户,大客户更加适合发展乡镇市场和做品牌,大客户才是需要大力开发的客户;2)坚决执行“一车一人”的开发方式,即每个经销商要有专人专车负责招乡镇分销商;3)主要选择已有店铺的分销商,如杂货店、五金店、家电店等;4)尽可能建立专营店,如果不具备条件可兼营,如百货、大型商场等;5)诚信经营,绝对不要先过多地承诺一大堆不能兑现的政策,或者一次性、大规模地压货等等。3.与乡镇分销商的合作方式确立了与当地分销商的合作之后,接下来必须考虑具体的合作 方式,根据乡镇市场的情况和分销商的具体情况可以灵活定制合作方式。建议采取以下合作模式:1)模式一:包利销售(仅限专营店)即在合作之前明确该分销商在经营其他产品的时候一年的盈利数额,与其签定协议,经营我们的产品能保证

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

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 一、产能分析 电动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达到零排放的机动车。由于环保的要求,加之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进入了发展高-潮。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将在21世纪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顺应当前国际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将电动汽车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汽 车工业的切人点,不仅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目前我国电动车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概念车车身设计构想书及界面设计,电池方面正在组织开发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燃料电池,有望取得突破。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已经编制完成,同时建立了有关电动 汽车的数据库。电动汽车项目的国际合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二、市场需求状况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动汽车热,世界各汽车工业强国从资金和政策上积极支 持电动汽车的研制工作。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就国内而言,未来潜在的市场很诱人。2017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已宣布,将投入20亿元左右确保奥运会期间接送运动员所使用的汽车,奥运场地使用的特种车辆和部分公交车辆采用电动汽车,使北京成为中国使用电动汽车的示范城市。杭州已决定投入一些电动公交车试运行;2017年的上海世博会同样会 有上千辆电动汽车投入运行。 三、主要产品分析 目前电动汽车分为三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ev)正向小型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成为跨国汽车集团联 合攻关相互竞争的焦点。从经济角度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当前市场推崇的原因有:(1)在石油资源没有枯竭以前,汽车发展仍将主要以燃油汽车为主,但其总量不会增加,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主要依赖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未来10年汽车 的发展的主要方向。据比较乐观的估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在2017年实现商品化。(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单用发动机难以达到的下一代超低油耗汽车的目标。(3)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成熟、成为主流方向的技术方案将在未来10年内形成,燃料 电池电动汽车将在2017年实现商品化。 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及影响电动汽车推广因素的分析 电动汽车目前成本仍高居不下,究其原因是:电动汽车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样车和试运行阶段,根本无批量可言,这是与流水线生产燃油汽车所不能比拟的。同时目前各式电动 汽车能示范运行的,都是在原燃油汽车的底盘、车厢之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即将发动机、 油箱等系统全数拆下,然后装上电动机,电池等相关配套设备就形成电动汽车,而混合动 力是在原然油系统基础上加装一套电池、电气驱动系统,形成了油、电混合驱动系统。那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计算公式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计算公式 XXEV 动力性计算 2最咼行驶车速的计算 最高车速的计算式如下: n r V max 0.377 - i g i o 0.377 2400 °.487 1 6.295

70km/h 43.5mph (2-1) 式中: n—电机转速(rpm); r—车轮滚动半径(m ); i g —变速器速比;取五档,等于1;i。一差速器速比。所以,能达到的理论最高车速为70km/h。 3最大爬坡度的计算 满载时,最大爬坡度可由下式计算得到,即 max arcsin(%山」0. d f) arcsin(2400 1 6.2950.9 0.015)8.20 m.g.r 18000 9.8 0.487

所以满载时最大爬坡度为tan(a-)*100%=14. 4%>14%,满足规定要求. 4电机功率的选型 纯电动汽车的功率全部由电机来提供,所以电机功率的选择须满足汽车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等动力性能的要求。 4.1以最高设计车速确定电机额定功率 当汽车以最高车速匀速行驶时,电机所需提供的功率(kw)计算式为: 36咖盹八唱游心(2-1) 式中: n—整车动力传动系统效率〃(包括主减速器和驱动电机及控制器的工作效率),取0.86; m—汽车满载质量,取18000kg; 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f—滚动阻力系数,取0.016; Cd—空气阻力系数,取0?6; A—电动汽车的迎风面积,取2?550x3?200=8?16m2(原车宽*车身高);最高车速,取70km/ho 把以上相应的数据代入式(2?1)后,可求得该车以最高车速行驶时,电机所需提供的功率(kw),即 二总制诃和E6+吆需型)x7。 =39.5kw<\ OOkw (3-2) 4.2满足以10km/h的车速驶过14%坡度所需电机的峰值功率 将14%坡度转化为角度:a = tan-,(0.14) = 8°o 车辆在14%坡度上以10km/h的车速行驶时所需的电机峰值功率计算式为: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分析与计算

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之间的主要差别是采用了不同的动力源,它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经过驱动系统和电动机,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电动汽车的能量供给和消耗,与蓄电池的性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同时影响电动汽车行驶的成本效益。 电动汽车在行驶中,由蓄电池输出电能给电动机,用于克服电动汽车本身的机械装置的内阻力,以及由行驶条件决定的外阻力。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行驶阻力不断变化,其主电路中传递的功率也在不断变化。对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受力状况以及主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行分析,是研究电动汽车行驶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础。 1、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分析 1.1 电动汽车的驱动力 电动汽车的电动机输出轴输出转矩M,经过减速齿轮传动,传到驱动轴上的转矩Mt,使驱动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车轮与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同时,地面对驱动轮产生反作用力Ft.Ft 与F0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t方向与驱动轮前进方向一致,是推动汽车前进的外力,将其定义为电动汽车的驱动力。有: 电动汽车机械传动装置是指与电动机输出轴有运动学联系的减速齿轮传动箱或变速器、传动轴及主减速器等机械装置。机械传动链中的功率损失包括:齿轮啮合点处的摩擦损失、轴承中的摩擦

损失、旋转零件与密封装置之间的摩擦损失以及搅动润滑油的损失等。 1.2 电动汽车行驶方程式与功率平衡 电动汽车在上坡加速行驶时,作用于电动汽车的阻力与驱动力始终保持平衡,建立如下的汽车行驶方程式: 以电动汽车行驶速度va乘以(2)式两端,考虑机械损失,再经过单位换算之后可得: 或 由(4)、(5)两式可以看出,电动汽车在行驶时,电动机传递到驱动轮的输出功率与体现在驱动轮上的阻力功率始终保持平衡。将(4)变换可得: 式中PM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用曲线图表示上述功率关系,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与对应车速的关系归置在x-y坐标图上得到电动汽车功率平衡图如图1所示。

电动车整车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电动车整车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引言 无锡市作为中国电动车(摩托车)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电动车产业也已成为无锡市一个富有代表性的优势产业,无锡也是电动车行业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与浙江、天津并驾齐驱,成为我国电动车生产的三大板块之一。近年来,尽管无锡地区电动车行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量同质化、低质化、低价格的产品充斥市场,加之消费者的新鲜感渐渐消失,电动自行车不再受追捧。在业界看来,这些因素增大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模扩张的难度。无锡的电动车行业要怎样才能更具备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中小企业怎样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生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从企业视角分析无锡市中小型电动车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企业整合建议措施,以促进电动车产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1 中小型电动车企业现状 1.1 行业整体情况 (1)产量高,但规模效应不明显 2014年,无锡锡山电动车整车产量达到700万辆,约占全国的30%,全省的90%,堪称全国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产业园。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生产和规模销售,相对于全国以及整个无锡地区的规模来说,龙头性产业规模优势并不突出; (2)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价格竞争大 大部分企业仍然把重点放在低端产品上,同时仍停留在价格战的时代。很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意识,使得产品差异化较小、附加值较低。 (3)行业还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 行业标准不统一、电池安全性不高、城市政策限制等因素都在影响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4)行业恶性竞争激烈,“马太效应”日渐凸显 近年来,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电动自行车产业遭到很大冲击,产业不景气一直在持续,特别是年产电动车5万辆以下的中小企业受到的打击最大,面临着大幅减产、停产。 1.2 经济效益下降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设计规范

XXXXXX Q/XXX X X X X X X X X X 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XXXXXXXXXXXXXXXXXXXX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设计规范 XXXX-XX -XX 发布 XXXX-XX -XX 实施 X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

Q/XXX XXXXXXX-201X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3) 4.1 评价指标 (3) 4.2 计算方法 (4) 4.3 基础数据收集和输入 (10) 4.4 计算任务和匹配优化 (10) 4.5 计算结果输入及数据分析 (13)

Q/XXX XXXXXXX-201X 前言 我公司缺少关于动力匹配方面的设计规范,给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方面的计算造成障碍。自本规范下发之日起,本文件将指导后续工作中动力性、经济性的计算。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XXXX提出。 本标准由XXXX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 本标准于XXXX年XX月首次发布。

Q/XXX XXXXXXX-201X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设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规范适用于XXXX整车动力性能匹配与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2544-2012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543-2009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续驶里程 电动汽车在动力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下,以已定的行驶工况,能连续行程的最大距离,单位为km。 3.2 能量消耗率 电动汽车经过规定的试验循环后动力蓄电池重新冲带你至试验前的容量,从电网上得到的电能除以行驶里程所得的值,单位为Wh/km。 3.3 最高车速 电动汽车能够往返各持续行程3 km距离的最高平均车速。 3.3 30分钟最高车速 电动汽车能够持续行驶30 min以上的最高平均车速。 3.4 加速能力V1至V2 电动汽车从速度V1加速到速度V2所需的最短时间。 3.5 爬坡车速 电动汽车在给定坡度的坡道上能够持续行驶1 km以上的最高平均车速。 3.6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计算规范(纯电动)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计算设计规范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XXXX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概述 (1) 二、输入参数 (1) 2.1 基本参数列表 (1) 2.2 参数取值说明 (1) 三、XXXX动力性能匹配计算基本方法 (2) 3.1 驱动力、行驶阻力及其平衡 (3) 3.2 动力因数 (6) 3.3 爬坡度曲线 (6) 3.4 加速度曲线及加速时间 (7) 3.5 驱动电机功率的确定 (7) 3.6 主驱动电机选型 (8) 3.7 主减速器比的选择 (8) 参考文献 (9)

一、概述 汽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动力性是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动力性的好坏,直接影到汽车在城市和城际公路上的使用情况。因此在新车开发阶段,必须进行动力性匹配计算,以判断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设计目标和使用要求。 二、输入参数 2.1 基本参数列表 进行动力匹配计算需首先按确定整车和发动机基本参数,详细精确的基本参数是保证计算结果精度的基础。下表是XXXX动力匹配计算必须的基本参数,其中发动机参数将在后文专题描述。 表1动力匹配计算输入参数表。 2.2 参数取值说明 1)迎风面积 迎风面积定义为车辆行驶方向的投影面积,可以通过三维数模的测量得到,三维数据不健全则通过设计总布置图测得。XXXX车型迎风面积为A

一般取值5-8 m 2 。 2)动力传动系统机械效率 根据XXXX 车型动力传动系统的具体结构,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T η主要由主驱动电机传动效率、传动轴万向节传动效率、主减速器传动效率等部分串联组成。 采用有级机械变速器传动系的车型传动系统效率一般在82%到85%之间,计算中可根据实际齿轮副数量和万向节夹角与数量对总传动效率进行修正,通常取传动系统效率T η值为78-82%。 3)滚动阻力系数f 滚动阻力系数采用推荐的客车轮胎在良好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系数经验公式进行匹配计算: f =??? ???????? ??+??? ??+4 410100100a a u f u f f c 其中:0f —0.0072~0.0120以上; 1f —0.00025~0.00280; 4f —0.00065~0.002以上; a u —汽车行驶速度,单位为km/h ; c —对于良好沥青路面,c =1.2。 三、 XXXX 动力性能匹配计算基本方法 汽车动力性能匹配计算的主要依据是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方程为 F F F F F +++=

2017电动自行车现状分析

2017电动自行车现状分析 城市化不断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便捷实用的电动车成为很多人们出行的首选,这也意味着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在中国已经有了2亿辆两轮电动车的保有量,其市场庞大,竞争也十分激烈,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两轮电动自行车车场的发展现状。 一、两轮电动自行车市场非常庞大 近年来,随着特斯拉这个高端电动汽车走入我们的生活,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正在静悄悄的慢热,但电池续航里程这个关键技术阻碍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而两轮电动自行车是目前更适合介入的市场。据数据统计, 2013年约350万销量,2014年约400万销量,2015年约550万销量,2016年约600万销量,2017年预计销量将突破700万辆,可见两轮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十分可观。 现代人日常生活半径是家庭、工作单位、市场,单程一般在10公里内,一般情况下两轮电动自行车充一次可以行驶约30至40公里,能够满足一天的使用。现实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中国的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就超过了2亿部,年产销超过2000万部。 二、两轮电动自行车竞争激烈

在电动自行车行业,“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市场细分越加清晰,已有不少中小品牌被市场淘汰,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万物都有运行法则,市场也不例外,市场就是通过这种自然生存法则,造就一个又一个高端电动自行车品牌,而技术落后质量不过关的品牌将会被淘汰。 2015年8月,捷思特电动车在东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捷思特电动车全球推广战略,虽然捷思特电动车之前就有将电动自行车卖到国外,但这一次捷思特的野心是将捷思特电动车从国外市场拉回国内,大举开启国内电动车高端市场,开拓新的市场蓝海。 三、环保、性价比高成电动自行车热销的原因 这几年,“雾霾”“蓝天指数”“空气指数”这些名词成为我们日常聊天和新闻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如何保护环境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随之北京等一线大型城市出台了限制相关改善措施,其中机动车限制出行措施、限号大家最为熟悉,也提高了购买汽车的难度和成本。很多政府也开始倡导绿色出行、减污减排,电动自行车作为环保出行的最好工具,自然成为人们的首选环保型交通工具。 电动车行业捷思特电动车还适时地根据环保出行的要求,设计研发绿色出行电动自行车,使得出行20公里零排放,得到了环保界的赞同。

电动汽车 动力性试验方法

企业机密 Q/CAF01 电动汽车 动力性试验方法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 发布

前言 为规范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开发的电动汽车进行动力性试验特制定此标准。本标准由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提供并归口。 本标准由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试制试验科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承标。

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研发的电动汽车的加速特性、最高车速及爬坡能力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12548-1990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 GB/T 18386-2001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3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3730.2定义和下列定义。 3.1试验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与试验司机及试验员的质量之和。 3.2动力半径(轮胎) 指电动汽车在承受试验载荷时,轮胎变形后的有效半径。 3.3最高车速 指车辆能够在往返两个方向各持续行驶1km以上距离的最高平均车速(试验程序见7.3)。 3.4 30分钟最高车速(V30) 指车辆能够持续行驶超过30分钟的最高平均车速(试验程序见7.1)。 3.5加速性能(V1到V2) 车辆从速度V1加速到速度V2所需的最短时间(试验程序见7.5和7.6)。 3.6爬坡车速 车辆在给定坡度的坡道向上行驶超过1km的最高平均车速(试验程序见7.7)。 3.7坡道起步能力 车辆能够起动且每分钟向上行驶至少10m的最大坡度(试验程序见7.8)。 4试验条件 4.1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 室外试验大气温度为5~32℃;室内试验温度为20~30℃;大气压力为91~104 kPa。高于路面0.7m 处的平均风速小于3m/s,阵风风速小于5m/s。相对湿度小于95%。室外试验不能在雨天和雾天进行。4.2试验仪器 如果使用电动汽车上安装的速度表、里程表测定车速和里程时,试验前必须按GB/T 12548进行误差校正。 4.3测量的参数、单位和准确度 表1规定了测量的参数、单位和准确度。

某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匹配计算报告

电动车动力参数匹配计算 表2动力性参数 Tab.2Dynamics Parameters 参数 指标续驶里程/km 100-180最高车速/(1km h -?) 50-700-0.7max v 1km h -?加速时间/s ≤15201km h -?最大爬坡度20%-25% 1整车额定功率计算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整车额定功率需求一般由在平直路面上最高车速行驶所需功率决定,具体计算公式为: t max max D rated v .v A C mgf P ηρ??? ? ? ?? ?? ???+≥2 632136001(1) 式中:rated P 为整车额定功率,W k ;m 为电动汽车满载质量,kg ;g 为质量加速度, 9.82s /m ;f 为滚动阻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为1.2263m /kg ;D C 为空气阻力系数;max v 为 最高车速,h /km ;t η为传动系统效率,取0.95。 带入相关参数后计算得:rated P ≥(4.1+2.5)W k 。 2整车最大功率计算 整车最大功率需求一般出现在加速或上坡时,故依此选定。2.1加速过程最大功率 在加速过程中最大功率为: t a D max a v .a v A C mgf ma P ηρδ??? ? ? ???? ???++≥2 632136001(2) 式中:max a P 为加速时整车功率需求,W k ;δ为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a 为加速度,2s /m ;a v 为加速目标车速,h /km 。 带入相关参数后计算得: 表1整车参数 Tab.1Vehicle Parameters 参数指标驱动形式集中电机驱动 整备质量/kg xx 满载质量/kg xx 轴距/m xx 质心到前轴距离/m -质心高度/m -主传动比xx 车轮滚动半径/m xx 迎风面积/2m xx 风阻系数xx 滚动阻力系数xx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xx 附件功率/W k xx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设计规范(2)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设计规范(2) 1 2020年4月19日

XXXXXX Q/XXX XXXXXXXXXXXXXXXXX XXX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II 2020年4月19日 XXXX-XX -XX 发布 XXXX-XX -XX 实施 XXXXXXXX 有限公司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Ⅱ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 3 4.1 评价指标 .................................................................................................... 3 4.2 计算方法 .................................................................................................... 4 4.3 基础数据收集和输入 ............................................................................... 10 4.4 计算任务和匹配优化 ............................................................................... 10 4.5 计算结果输入及数据分析 .. (13) 电动汽车动力匹配设计规范 X X X X X X X X X X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