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1节电子发现
- 格式:ppt
- 大小:996.00 KB
- 文档页数:26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P52阴极射线小标题中主要说的是气体放电,可以略去。
但要让学生明白以下思路(不要求学生复述):连在电源负极上的某些金属在强电场(高电压)、高温、紫外线的作用会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叫做阴极射线↓关于阴极射线的两种观点:电磁波~粒子流?↓J. J. 汤姆孙测量阴极射线的比荷(复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阴极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但粒子或者质量非常小,或者电荷量非常大↓汤姆孙又直接测量了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与质子相当(负电)质量比质子小得多↓发现电子P53思考与讨论q,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其质量之比——比荷m量。
根据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受力的情况,可以得出组成阴极射线的微粒的比荷。
建议你依照下面的提示自己算一算。
1. 当金属板D、F之间未加电场时,射线不偏转,射在屏上P1点。
施加电场E之后,射线发生偏转并射到屏上P2处。
由此可以推断阴极射线带有什么性质的电荷?21块金属板之间的区域再施加一个大小合适、方向垂直于纸面的磁场。
这个磁场B应该向纸外还是向纸内?写出此时每个阴极射线微粒受到的洛仑兹力和电场力。
两个力之间应该有什么关系?据此算出阴极射线的速度v的表达式。
由于金属板D、F间的距离是已知的,两板间的电压是可测量的,所以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也是已知量。
磁感应强度B可以由电流的大小算出,同样按已知量处理。
3. 如果去掉D、F间的电场E,只保留磁场B,磁场方向与射线运动方向垂直。
阴极射线在有磁场的区域将会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弧。
此时,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洛仑兹力。
q的表达式了。
这里要用到步骤2按照以上步骤就可以写出比荷m中求出的阴极射线速度v的表达式。
目的:复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体验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
P56第4题与此题相似。
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教案课标要求:结合实例理解电功教学目标:1.了解电能的来源及应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
2.知道电能的单位,认识电能表,会认读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电费。
3.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电能转化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
4. 理解电功的概念、单位及其公式,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5.通过对“1度电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
重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和应用,电能表读数。
难点:结合实例理解电功,计算电功。
教学方法:利用导学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分段小循环学练。
课堂活动:一、利用两张生活图片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二、电能请阅读87页至88页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电能来自哪里?(1)发电厂中的发电机将____能转化为电能(2)干电池、蓄电池将____能转化为电能(3)卫星太阳能电池板将____能转化为电能2.电能去哪儿啦?(1)电灯把电能转化为_____能,为我们照明。
(2)电风扇把电能转化为_____能,使我们凉快。
(3)电热器把电能转化为_____能,烧水、取暖。
3.电能的国际单位:______,符号______生活中的电能单位:______,符号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4.引导学生电能小结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
即: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5.教师精讲电能的国际单位:焦耳(J)生活中的电能单位:度,千瓦时(kW·h)1 度=1 kW·h = 3.6×106 J三、电能的计量(一)请学生阅读88、89两页完成下列问题:1、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用________来计量2、 220V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0(20)A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00r/kwh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0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月份共用电________kw·h每度电按0.5 元计算,二月份的电费为___________(二)提问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补充:有一种电子式单向电能表已开始使用,其中没有转动的铝盘,靠内部的电子电路计算电能,读数由液晶板显示。
第1节电子的发现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电子。
3.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电荷量。
4.密立根实验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
一、阴极射线1.实验装置:如图18-1-1所示真空玻璃管中K是金属板制成的阴极,A是金属环制成的阳极;把它们分别连在感应圈的负极和正极上。
图18-1-12.实验现象:玻璃壁上出现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
3.阴极射线: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被命名为阴极射线。
二、电子的发现1.汤姆孙的探究(1)让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和磁场,根据偏转情况,证明它是B(A.带正电B.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它的比荷。
(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
证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
(3)进一步研究新现象,不论是由于正离子的轰击,紫外光的照射,金属受热还是放射性物质的自发辐射,都能发射同样的带电粒子——电子。
由此可见,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2.密立根“油滴实验”(1)精确测定电子电荷。
(2)电荷是量子化的。
3.电子的有关常量1.自主思考——判一判(1)玻璃壁上出现的淡淡荧光就是阴极射线。
(×)(2)玻璃壁上出现的影是玻璃受到阴极射线的撞击而产生的。
(×)(3)阴极射线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4)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
(×)(5)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是电子。
(√)(6)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电荷量可以取任意数值。
(×)2.合作探究——议一议气体放电管中的气体为什么会导电?提示:气体分子内部有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对外呈电中性,当分子处于电场中时,正电荷和负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电场很强时正、负电荷被“撕”开,于是出现了等量的正、负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气体就导电了。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物理世界电能表佩戴手表,掌握时间,秒针常被忽视,但特殊情况又非用秒针不可.例如:在测量“学生1分钟跳绳的次数”时,需用手表的秒针来计时.电能表测电能也是如此.人们只关注电能表表格上的数字,而忽略了电能表转动的转盘,它就是电能表上的“秒针”.如图所示,要弄清转盘的作用,首先要理解电能表“1 500 r/(kW·h)”的意义.它表示家庭每用电1 kW·h(即1度电),转盘转动1 500转,转盘转动表明家庭正在用电,转盘不转表明家庭此时没有用电。
每家每户都有电能表,你观察过你家的电能表吗?你家的电能表上都有哪些数据?都代表什么意思?赶快去看看吧。
假如是你家某个月用电300度,算一算你家的电能表转盘转过多少圈。
知识导航重点:理解电能表“××××r/(kW·h)”的意义,理解电能与电功之间的关系。
1.电源是将能转化为能;用电器是将能转化为能.2.电能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是,符号是,也称 .1 kW·h = 度= J.3.电能表是测量的仪器,读数时要注意,最右边一位是小数,电能表的单位是________.一个电能表上标有“600 r/(kW·h)”的字样,表示:每消耗1 kW·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动转.4.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
电流做功的多少跟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关系,电流做功的多少可用计算式表示为__________ 典例精析【例】小明家的电能表上标着3 000 r/(kW·h),一次他为测量他家电视机每天消耗的电能,他断开家里其他所有电器,只打开电视机,测得15 min内电能表转盘转过了90 r.他统计到他家电视机每天平均工作6 h,因此得出电视机一天消耗电能为kW·h,若电价是0.50元/(kW·h),则一个月(按30天计算)仅电视机就需要支付电费元.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可知,用电器每消耗1 kW·h电能,电能表转3 000 r,那么15 min 转过了90 r,消耗的电能为90r/3 000r/ kW·h=0.03 kW·h,则1 h消耗的电能为0.12 kW·h,一天6 h消耗电能为0.12 kW·h×6=0.72 kW·h,每月需支付的电费为0.72 kW·h×30×0.5元/(kW·h)=10.8元.第5题图小锦囊 在利用电能表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时,要看清该电能表每消耗1 kW ·h 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动的转数。
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能的概念、电功的计算方法以及电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材详细内容如下:1. 电能的定义与单位2. 电功的计算公式3. 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4.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电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能运用电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理解电能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功的计算方法,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电能的概念,电能的转化与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表、演示用电路、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用电器,让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能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
(2)通过例题,讲解电功的计算方法。
(3)讲解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能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电能表测量教室中用电器的电功,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功的计算。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家用电器的电功。
(2)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用电器,分析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
(3)论述电能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2. 答案:(1)电功 = 功率× 时间。
(2)电功与电功率成正比,电功率越大,电功越大。
(3)电能转化与守恒原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的计算方法和电能转化与守恒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1)研究电功与电功率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一节电能的产生知识点一电池精练版P16电池是一种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池提供的是直流电,由于制作材料、工作原理、用途的不同,电池有很多种类。
(1)水果电池提出问题:利用水果能否制成电池?如果能,它产生的电流又是怎样的?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个西红柿、一个铜片、一个锌片、一副耳机和两小段导线,如图所示,先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西红柿中,再把两根导线分别与耳机的两个接线脚相连,其中的一根导线连接在铜片上,另一根导线刮擦锌片,从耳机中会听到“嚓嚓”的响声。
探究分析: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各种元素。
将铜片和锌片插入西红柿中,就构成了一个水果电池。
铜片和锌片分别相当于电池的两极,当导线与锌片刮擦时,耳机中通过了强弱变化的电流,所以发出“嚓嚓”的响声。
用其他的水果代替西红柿,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注意此电流比较微弱,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教材第159页迷你实验室答案)进一步实验还会发现,这种利用水果制成的电池只能提供短暂的电流,而要提供持续的电流需利用其他电源。
总结归纳:利用水果可制成水果电池,水果电池只能提供短暂电流。
(2)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根据所用的材料不同,化学电池分为锌锰干电池、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
①干电池a.分类:根据电池体积大小可分为:1号、2号、5号、7号等,但它们提供的电压都是1.5V。
b.构造:化学电池主要由正极(导体)、负极(导体)和糊状电解质组成,如图所示是锌锰干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其中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
c.使用电池时应明确以下三点:第一,多数化学电池为一次性的,且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流会减弱;第二,不同型号电池的性能不同,新旧电池的性能也不同,因此不能把不同型号或新旧不同的电池混合使用;第三,废电池中含有汞、锂、镉等元素,随便乱丢会污染环境,应分类投入专用回收箱内,集中处理。
d.干电池也有能多次使用的,使用时注意观察电池的标注,只能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