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铬试验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3
电镀盐雾测试标准电镀盐雾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腐蚀性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电镀表面处理的耐腐蚀性能。
本标准旨在规定电镀盐雾测试的方法和要求,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电镀层,包括镀铜、镀镍、镀铬、镀锌等。
它主要用于评估电镀层在盐雾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以及相关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改进。
2. 设备和试剂。
2.1 盐雾测试箱,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稳定地产生盐雾环境,并能够控制温度和湿度。
2.2 试剂,使用符合规定浓度的NaCl溶液作为盐雾测试的试剂。
3. 试验条件。
3.1 温度,在35°C±2°C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3.2 盐雾浓度,使用5%的NaCl溶液进行测试。
3.3 试验时间,根据不同的要求,测试时间可设定为24小时、48小时、96小时等。
4. 试验方法。
4.1 样品制备,将待测试的样品表面处理好,确保表面光洁、无油污和杂质。
4.2 测试装载,将样品放置在盐雾测试箱内,确保样品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以保证盐雾的均匀覆盖。
4.3 试验过程,根据设定的试验条件,启动盐雾测试箱进行测试。
4.4 试验结束,根据设定的试验时间,停止测试并取出样品,进行评估和记录。
5. 评定标准。
5.1 腐蚀程度评定,根据样品表面的腐蚀程度进行评定,可采用GB/T 10125-2012《盐雾试验》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5.2 试验结果记录,记录样品的腐蚀程度、试验时间、试验条件等相关信息,以备查阅和分析。
6. 注意事项。
6.1 样品制备时应注意避免表面污染,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6.2 在测试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盐雾测试箱的工作状态,确保测试条件的稳定性。
6.3 在评定标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7. 结论。
电镀盐雾测试是一项重要的腐蚀性测试方法,通过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可对电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准确评定,为产品质量控制和改进提供可靠依据。
电镀产品质量检验规范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常用的检验项目为:1.膜厚;2.装配检查;3.镀层附着力;4.硬度测试;5.耐磨测试;6.耐酒精测试;7.高温高湿测试;8.冷热冲击测试;9.盐雾测试;10.排汗测试;11外观;12包装;一.膜厚:1.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2.3.1.2.3.1.将3M10a)b)d)2.3.1.真空镀:2H铅笔,500g力水镀测试:1H铅笔,200g力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五.耐磨测试:1.头施500g力,用于被测产品来回试擦50次,往返为一次,不能变色,脱镀及露底材;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数量:n>2pcs ;六.耐酒精测试:1.用500g砝码外包8层棉布,再将白棉布沾湿浓度为95%的乙醇,以不下滴为宜,将砝码与镀层面垂直,在同一位置往退,移动距离1英寸为一次,共100次,镀层不能有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七.高温高湿测试:1.ABS底材温度设定为60度,PC底材温度设定为90度,湿度90%-95%,测试时间6小时,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1.2.3.其中:1.2.3.1.2.3.4.十一.12.??表面镀层符合规定要求,光滑、平整、均匀光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3..镀层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1)起泡:镀层与基体因局部剥离致表面呈气泡现象;(2)脱皮:镀层与基体有剥离现象;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3)烧焦:在过高电流下形成的颜色黑暗、粗糙、松散等质量不佳的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
(4)麻点:在电镀或腐蚀中,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5)粗糙: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镀层粗糙不光滑的现象.(6)水印、色斑:通常用于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使表面上的水膜变的不连续。
.
.
镀铬技术协议
甲方:沧州华海风电设备科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乙方:泰州市海陵区鹏程甲方委托乙方对产品的零件进行电镀,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1、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加工零件图纸,乙方需按照甲方的图纸要求进行镀
铬加工,并按时向甲方交付。
2、乙方镀铬工件应该到以下要求:
2. 1外观所有镀铬的工件,用肉眼观察时,表面应光亮、光泽、不应有麻点、起泡、剥落、露底、变色和结晶粗大或任何对产品有不良影响的缺陷。
在电镀后直接使用或电镀后磨光的产品表面上,不得有铬瘤。
如果电镀后由供方进行热处理或磨光过程中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气泡或裂纹。
2.2表面粗糙度按(GB3505)中的规定方法进行测量,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2.3结合强度按(GB5270)中规定的弯曲、磨损、热震等试验方法进行弯曲试验时(将受检验的试件用钳子夹紧,反复弯曲180度(向两面各弯曲90度)直到断裂),底层与基体,底层与铬层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分离、起层。
2.4铬层的硬度镀铬层的硬度符合设计要求,若没有规定,铬层的显微硬度值HV≥750(试验方法:GB/T9790)
3、产品到厂后,甲方对其进行验证,若验证不合格,乙方需及时返工,若影响甲方交付所造成甲方的损失由乙方负责。
4、此技术协议若有未尽事宜,由甲方双方共同商讨解决,且结果列入协议备忘录。
5、此技术协议经双方单位领导签名,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6、协议一式两份,正本由归甲方所有,副本则由乙方保存。
正副本均有同等法律效应。
甲方:泰州市永大阀业制造有限公司乙方:泰州市海陵区鹏程车件厂
日期:日期:
签章:签章:。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镀铬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2. 掌握电镀铬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熟悉电镀铬溶液的配制和调整方法。
4. 通过实验,提高对电镀工艺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电镀铬是一种利用电流使铬离子在金属表面还原沉积形成一层铬膜的工艺。
电镀铬具有以下优点:1. 耐腐蚀性好,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2. 耐磨损,能提高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
3. 装饰性好,可赋予金属制品不同的光泽和颜色。
电镀铬的原理基于电解质溶液中的铬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铬,沉积在金属表面。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电镀电源、电镀槽、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温度计、计时器、玻璃棒、烧杯、滤纸等。
2. 材料:铬酸溶液、硫酸、硝酸、硫酸铜、氯化钠、氢氧化钠、金属铜、金属铁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电镀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将铬酸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并加入适量的硫酸,调节pH值至1.5~2.0。
2. 预处理:将金属工件进行清洗、除油、除锈等预处理,确保工件表面干净、无杂质。
3. 放置工件:将预处理后的工件放置在电镀槽中,注意工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接触。
4. 通电:打开电源,调节电流至实验要求的值,通电时间根据工件厚度和铬层要求进行调整。
5. 观察:在通电过程中,观察工件表面铬层的形成情况,及时调整电流和时间。
6. 停电:达到实验要求后,关闭电源,取出工件,用清水冲洗干净。
7. 后处理:将工件进行热水清洗、干燥、封闭等后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铬层厚度:根据实验要求,调整通电时间和电流,控制铬层厚度在0.5~1.0μm之间。
2. 铬层均匀性:通过观察工件表面铬层的分布情况,判断铬层是否均匀。
3. 耐腐蚀性:将电镀后的工件进行盐雾试验,检验铬层的耐腐蚀性能。
4. 耐磨损性:将电镀后的工件进行磨损试验,检验铬层的耐磨性能。
六、实验结论1. 电镀铬实验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2. 通过实验,掌握了电镀铬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电镀检验标准常用的检验项目为:1.膜厚;2.装配检查;3.镀层附着力;4.硬度测试;5.耐磨测试;6.耐酒精测试;7.高温高湿测试;8.冷热冲击测试;9.盐雾测试;10.排汗测试;11外观;12包装;一.膜厚:1.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膜厚一般为0.02mm,最大不超过0.03mm.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5pcs二.装配检查:1.确认是否符合图面标出的重要尺寸;装配后有否影响外观及功能,手感;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二.镀层附着力:1.将3M胶纸粘贴在刀切100格(每小格为1MM*1MM)的电镀层表面,用橡皮擦在其上面来回磨擦,使其完全密贴后,以45度方向迅速撕开,镀层需无脱落现象。
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
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
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四.硬度测试:1.用中华铅笔以45度角并且以1mm/s的速度向前推进,擦试后镀层不能有划痕;其中:UV镀测试:3H铅笔,500g力真空镀:2H铅笔,500g力水镀测试:1H铅笔,200g力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五.耐磨测试:1.头施500g力,用于被测产品来回试擦50次,往返为一次,不能变色,脱镀及露底材;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数量:n>2pcs ;六.耐酒精测试:1.用500g砝码外包8层棉布,再将白棉布沾湿浓度为95%的乙醇,以不下滴为宜,将砝码与镀层面垂直,在同一位置往退,移动距离1英寸为一次,共100次,镀层不能有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七.高温高湿测试:1.ABS底材温度设定为60度,PC底材温度设定为90度,湿度90%-95%,测试时间6小时,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八.冷热冲击测试:1.零下1度30分钟常温2分钟,70度30分钟为一个回合,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其中:UV镀测试:5回合;真空镀:2回合;水镀测试:1回合;九.盐雾测试:1.温度35度,浓度5%的盐水,喷雾8小时,共3回;看镀层有无起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十.排汗测试:1. 常温下5%Nacl,10%乳酸,85%蒸镏水,浸泡24小时,看镀层有无反应;2. 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 测试数量:n>5pcs;4. 排汗测试只限定人体与镀层经常接触之电镀零件适用;十一.外观检查:1.检验条件:在40W-60W日光灯相当照明度条件下,距离30-50cm:2. 表面镀层符合规定要求,光滑、平整、均匀光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3..镀层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1)起泡:镀层与基体因局部剥离致表面呈气泡现象;(2)脱皮:镀层与基体有剥离现象;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3)烧焦:在过高电流下形成的颜色黑暗、粗糙、松散等质量不佳的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
编制:校对:标准检查:审定:批准:受控标识:镀铬技术条件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主要零部件镀铬前后的质量要求,电镀后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金属和塑料零部件防护装饰性镀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2 GB/T 4955-1997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2.3 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2.4 GB/T 5270-198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层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2.5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2.6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2.7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3. 电镀件外观类别及镀层体系表示方法3.1 电镀件外观类别A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十分容易看见,装饰价值很高的部位。
包括:方向把管、后货架、保险杠、前照灯、转向灯、后视镜、仪表、装饰件、减震器、刹把等零部件主视面。
B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容易看见,装饰价值较a级稍低的部位。
包括:标牌、平叉护板装饰件等零部件。
C类对成车自然观察不容易看见,装饰价值低或无装饰价值的零部件。
3.2 镀层体系分类及表示方法3.2.1常用镀层的种类及简化表示的含义见表1。
表13.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 金属零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1 有配合公差要求的零件,应留有适当的加工余量。
3.1.2 零件表面不允许有经电镀前处理和进行抛磨都无法除去的缺陷,如明显的凹坑,难以抛磨掉的腐蚀点,砂轮打磨伤痕及模具拉伤痕迹等。
镀铬试验要求镍-铬与铜-镍-铬装饰电镀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件(钢铁基体或塑料基体)上镍-铬与铜-镍-铬装饰电镀层得要求。
规定了汽车上使用得镍-铬与铜-镍-铬装饰电镀层得厚度、外观、结合强度、防腐性能等得检测及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外饰件表面得装饰性镍-铬与铜-镍-铬电镀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
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版本。
GB 4955-97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方法GB 5270-85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与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 6460-86 金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GB 6461-86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得覆盖层腐蚀试验后得电镀试样得评级GB 6462-86 金属与氧化物覆盖层横截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 12600-90 塑料上铜+镍+铬电镀层GB/T 9797-97 金属覆盖层镍+铬与铜+镍+铬电沉积层GB/T 12610-90 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GB/T 12611-90 金属零(部)件镀覆前质量控制技术要求GB/T 13911-92 金属镀覆与化学处理表示方法QC/T 625-99 汽车用涂镀层与化学处理层DIN 50017 Condensation water test atmospheres3 术语3、1主要表面汽车用装饰性镍-铬与铜-镍-铬电镀层(以下简称装饰性电镀层)镀覆前后得规定表面,此表面对镀件得外观与(或)使用性极为重要。
3、2最小厚度在镀件得主要表面上所测得得局部厚度得最小值。
4 需提供给供方得信息4.1 本标准规定得相关技术参数等必要信息。
4.2 基体材料与表明镀层服役环境得使用条件号或所需特定镀层得分级号如果只提供基体材料号与使用条件号,而未提供镀层分级号,供方可以在满足产品要求得前题下确定。
目录1.工艺鉴定要求 (4)1.1. 总则 (4)1.2. 设计要求 (4)1.3. 工艺鉴定程序 (4)1.4. 工艺鉴定试验及试样要求 (4)1.4.1.试样要求 (4)1.4.2.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4)1.5.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5)1.5.1.外观 (5)1.5.2.镀层厚度 (5)1.5.3.结合强度 (5)1.5.4.耐蚀性 (5)1.6. 鉴定状态的保持 (5)2.批生产检验要求 (6)2.1. 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6)2.2. 镀层外观 (6)2.3. 镀层厚度 (6)2.4. 结合强度 (6)2.5. 耐蚀性 (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的钢、铜、锌合金等金属基体零件上镀装饰铬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装饰镀铬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
简介:本规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工艺鉴定要求”规定了加工商必须保证的技术管理、工艺设施及产品质量水平要求,用作对供应商进行技术资格认证和首样质量鉴定,是华为对装饰镀铬零件进行质量鉴定的依据;第二部分规定了正常批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要求,是生产方控制批生产镀层质量的标准依据,也是产品验收的质量依据。
关键词:镀铬,镀层,耐蚀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术语和定义:1.工艺鉴定要求1.1.总则在对供应商进行工艺技术资格认证时、或者供应商有新产品首次生产时必须按本节要求进行工艺质量鉴定。
原则上,已经鉴定过的材料、工艺只需要提供相关报告。
生产者的工艺质量必须满足第1节的要求。
生产者的工艺设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
1.2.设计要求按本规范要求进行的装饰镀铬工艺,对钢铁基体必须是电镀铜-镍-铬的工艺。
活塞杆镀铬试验技术方案一、试验目的。
咱们为啥要做这个活塞杆镀铬试验呢?很简单,就是想看看镀铬之后的活塞杆在各种性能方面是不是变得更牛了。
比如说,它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是不是大大提高了,这样就能让活塞杆在实际使用中更耐用,少出毛病。
二、试验样品。
1. 咱们得准备好一些活塞杆样品。
这些样品啊,要选那些规格、材质都一样的,就像挑一群双胞胎一样,这样才能保证试验结果是因为镀铬这个因素导致的,而不是因为样品本身的差异。
2. 样品数量呢,咱就选个有代表性的,比如说10根。
其中5根拿来镀铬,另外5根就不镀铬,作为对照组,就像比赛要有个参照一样。
三、镀铬工艺。
1. 镀铬前处理。
先把那5根要镀铬的活塞杆好好清洗干净。
这清洗可不能马虎,就像给它洗个超级干净的澡,把上面的油污、灰尘啥的都统统弄掉。
可以先用有机溶剂泡一泡,然后再用清水冲个好几遍,直到表面干干净净,水在上面都能均匀地铺展开来,而不是一滴一滴的,就像荷叶上的水珠那样。
接着要对活塞杆进行表面活化处理。
这就像是给它做个小小的按摩,让表面的分子都活跃起来,这样镀铬的时候铬层就能更好地附着在上面。
可以用一些专门的活化剂来处理,按照活化剂的说明书来操作就行,就像按照菜谱做菜一样。
2. 镀铬过程。
把处理好的活塞杆放到镀铬槽里。
镀铬液的配方得精心调配,就像调一杯好喝的鸡尾酒一样。
要根据经验或者参考一些成熟的镀铬配方,保证铬离子的浓度、酸碱度啥的都合适。
控制好镀铬的工艺参数。
比如说电流密度,这个就像给镀铬过程加油门一样,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太大了铬层可能会不均匀,太小了镀铬速度又太慢。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先从一个经验值开始,比如30 50安/平方分米,然后根据实际镀铬的情况再做调整。
还有镀铬的时间,这个要根据我们想要的铬层厚度来确定。
如果我们想要铬层厚度达到0.1毫米,按照经验大概需要镀铬3 5个小时。
这个也得在镀铬过程中多观察,就像烤蛋糕的时候要时不时看看烤得怎么样了。
3. 镀铬后处理。
锌合金表面镀铬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
一、锌合金镀层组合要求为:铜+半亮镍+亮镍+装饰铬。
二、耐腐蚀要求通过中性盐雾试验,连续喷雾120小时,主表
面无任何可见的反应物及变色现象。
喷雾试验条件为喷雾室温度35±1℃,压力室温度47±1℃,喷雾压力1Kgf/cm2.
三、结合力试验如下;电镀层上用锐利的刀片一次划至基体,
做成1mm2大小的围棋格100个,在其上贴压敏粘胶带,并使其于试验表面成垂直拉开,保留下来的格数100个为合格。
四、产品抛光及电镀加工不应影响产品的图纸尺寸要求及配合
精度。
五、沸水中煮24小时,要求无颜色变化。
六、表面外观质量:
1)检验条件:300-500 勒克斯(相当于40w日光灯)
产品与灯距离为500mm
目视距离为20-30cm
2)检验标准:产品表面呈带蓝色的镜面光亮,镀层表面不允许有条纹、起泡、起皮、结瘤、脱落、开裂、剥离、麻点、斑点或烧焦、暗影、粗糙及不正常的色泽,不允许存在铬酸斑。
3)对于有异议的表面质量项目,以封样为准,封样半年更新一次。
镀铬试验要求镍-铬和铜-镍-铬装饰电镀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件(钢铁基体或塑料基体)上镍-铬和铜-镍-铬装饰电镀层的要求。
规定了汽车上使用的镍-铬和铜-镍-铬装饰电镀层的厚度、外观、结合强度、防腐性能等的检测及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外饰件表面的装饰性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4955-97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方法GB 5270-85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 6460-86 金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GB 6461-86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GB 6462-86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截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 12600-90 塑料上铜+镍+铬电镀层GB/T 9797-97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沉积层GB/T 12610-90 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GB/T 12611-90 金属零(部)件镀覆前质量控制技术要求GB/T 13911-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QC/T 625-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DIN 50017 Condensation water test atmospheres3 术语3.1主要表面汽车用装饰性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以下简称装饰性电镀层)镀覆前后的规定表面,此表面对镀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极为重要。
3.2最小厚度在镀件的主要表面上所测得的局部厚度的最小值。
4 需提供给供方的信息4.1 本标准规定的相关技术参数等必要信息。
4.2 基体材料和表明镀层服役环境的使用条件号或所需特定镀层的分级号如果只提供基体材料号和使用条件号,而未提供镀层分级号,供方可以在满足产品要求的前题下确定。
本规范规定了电镀检验标准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2.0适用范围(Scope)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零部件镀铬/镍层的质量验收。
3.0术语与定义 (Definition)3.1表面缺陷:镀层表面缺陷是指镀层表面上(特别是镀件的主要表面上)的各种针孔、麻点、起皮、起泡、削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树支状和海绵状沉积层,以及应当镀覆而未镀覆的部位等。
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基体的现象。
起泡:在电镀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
削落: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的破裂或脱落。
阴阳面:指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一或色泽不均匀的缺陷,多数情况下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斑点:指镀层表面一类色斑、暗斑等缺陷。
它是由于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的黒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或其他杂质。
雾状:指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同的云雾状覆盖物,多数产生于光亮镀层表面。
树支状结晶:电镀时在阴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他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枝或不规则突起的沉积物。
绵状镀层:与基体材料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4.2镀层厚度的术语:主要表面:制件上某些已作或待作覆盖的表面,在该表面上覆盖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重要的。
局部厚度: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最小局部厚度:在一个制件的主要表面上所测的局部厚度的最小值,也称最小厚度平均厚度:采用称量法所得的厚度值或是在主要表面上均匀分布的不同部位选择规定数量的基本测量面进行测量,由此所得的各局部厚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主观面: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和开启门后能看见的内表面。
非主观面:不明显的外部表面和不易察看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镀铬层中性盐雾试验方案和槽液杂质化检一、活塞杆镀铬层中性盐雾试验液压件公司已做好3根活塞杆样件,已送到质控部。
3根活塞杆的镀铬层厚度为15μm、25μm、40μm试验标准: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GB 5938-86中性盐雾试验(NSS)法中性试验后试样评级标准: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府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工艺要求:25μm、40μm的试样,通过GB 5938-86中性盐雾试验48小时,采用GB/T 6461-2002评级为9级以上(含9级)因为试样中有15μm镀铬层,同时对25μm、40μm的试样能通过多少中性盐雾试验时间不确定性,现确定在以下时间点检查: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如果有试样在上述时间点,经评级后低于9级,应把该试样取出,其余试样继续试验如果有试样经过48小时还没有锈蚀,需增加试验时间到72小时,72小时后中止试验。
试样结果填写:如果一个试样在12小时没有锈蚀或者评级在9级以上,而在24小时评级在9级以下,该试样的试验结果为:中性盐雾试验12小时9级(10级)以上中性盐雾试验过程中人员值班:GB 5938-86中性盐雾试验(NSS)法4.1喷雾方式:为连续喷雾,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喷雾不得中断质控部只负责上班时间,需另外安排人员值夜班,负责照看设备和检查试样。
二、槽液化验在我公司以前没有进行Fe离子、Cu离子、Cl离子的化验,化验方法和分析所用的试剂也没有准备。
镀铬槽液的化验,在国内没有专门的检测机构,一般是镀铬添加剂厂家提供槽液检测服务,但都要求是槽液采用该公司的镀铬工艺。
经过与江苏兴化永泰化工公司联系,答应帮化验7个槽液的Fe、Cu、Cl离子浓度(我公司只有一个镀槽采用该公司的镀铬添加剂)。
槽液样品在2008年10月12日通过华宇货运公司发出,因为没有直达,约需7天到达,预计2008年10月24日前可以得到检测结果。
镀铬检验标准镀铬气门验收技术标准1目的规范作业检验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气门等结构件表面镀层的检验、验收标准3引用标准GB/T 12609 电沉积金属覆盖层和有关精饰计数抽样检查程序GB/T3505 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GB/T9790 金属覆盖层维氏硬度的试验方法GB/T4955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GB/T5270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T9797 金属覆盖层电镀层GB/T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6461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呈阴性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试样评级4镀铬层的技术要求4。
1外观用肉眼观察时,表面应光亮、光泽、不应有麻点、起泡、剥落、露底、变色和结晶粗大或任何对气门产品有不良影响的缺陷。
在电镀后直接使用或电镀后磨光的产品表面上,不得有铬瘤.如果电镀后由供方进行热处理或磨光过程中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气泡或裂纹。
4。
2表面粗糙度按GB3505中的规定方法进行测量,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4.3结合强度按GB5270中规定的弯曲、磨损、热震等试验方法进行弯曲试验时(将受检验的试件用钳子夹紧,反复弯曲180度(向两面各弯曲90度)直到断裂),底层与基体,底层与铬层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分离、起层。
4.4铬层的硬度镀铬层的硬度符合设计要求,若没有规定,铬层的显微硬度值HV≥750(试验方法:GB/T9790)5镀铬层的耐腐蚀试验要求采用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16H试验),试验方法按照GB/T10125进行,按照GB/T6461进行评级,≥7级。
6外协方需提供的资料6。
1镀铬层的最小厚度6.2镀铬层数及金属覆盖层的材料6。
3 CASS试验级数6。
4 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量6。
5 计数抽样检查程序质量保证部2011.05.04。
镀铬试验要求
镍-铬和铜-镍-铬装饰电镀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件(钢铁基体或塑料基体)上镍-铬和铜-镍-铬装饰电镀层的要求。
规定了汽车上使用的镍-铬和铜-镍-铬装饰电镀层的厚度、外观、结合强度、防腐性能等的检测及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外饰件表面的装饰性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4955-97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方法
GB 5270-85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 6460-86 金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
GB 6461-86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
GB 6462-86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截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 12600-90 塑料上铜+镍+铬电镀层
GB/T 9797-97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沉积层
GB/T 12610-90 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
GB/T 12611-90 金属零(部)件镀覆前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GB/T 13911-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QC/T 625-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DIN 50017 Condensation water test atmospheres
3 术语
主要表面
汽车用装饰性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以下简称装饰性电镀层)镀覆前后的规定表面,此表面对镀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极为重要。
最小厚度
在镀件的主要表面上所测得的局部厚度的最小值。
4 需提供给供方的信息
4.1 本标准规定的相关技术参数等必要信息。
4.2 基体材料和表明镀层服役环境的使用条件号或所需特定镀层的分级号
如果只提供基体材料号和使用条件号,而未提供镀层分级号,供方可以在满足产品要求的前题下确定。
4.3 表面要求
可以向供方提供具有相应表面状态的样品,或者由供方提供,需方进行认可。
4.4 主要表面应标在零件图纸上或者提供适当标记的样品,提供主要表面上不可避免的挂具缺陷或流痕位置
4.5 非主要表面允许缺陷的程度
4.6 根据本标准对装饰性镀层进行相关试验的检验方法的选用,如镀层结合强度的试验方法的选用等。
4.7 其它要求
5 装饰性电镀层的表示方法
装饰性电镀层的表示方法按GB/T 13911-92的规定。
本标准涉及到的符号如下:
6
装饰性电镀层使用条件号及镀层分级号
6.1
使用条件号按GB/T 9797-1997的规定,本标准涉及的装饰性电镀层的使
用条件号见表1。
表1
装饰性电镀层的使用条件号
6.2 装饰性电镀层分级号相关规定按GB 12600-90和QC/T 625-1999。
钢铁基体与塑料基体的分级号举例见表2。
表2 装饰性电镀层的分级号
7 对镀覆前基体零部件的要求
7.1 对钢铁基体零部件要求
金属基体零部件在装饰性电镀前质量控制要求按GB/T 12611-90规定。
7.2 对塑料基体零部件要求
7.2.1 零件内部不应存在缺陷如裂痕或气泡等。
为了保证电镀的持久及精致,必须将其在无应力下生产。
7.2.2 主要表面必须光滑无合模线、裂痕或者其他缺陷。
此表面必须绝对清洁而无油渍或汗渍、手迹等。
7.2.3 对状态发生变化的塑料件如模压件要求在制品成型后24h以上才能进行电镀。
7.3 对镀覆前基体零部件及其主要表面的要求以能够达到产品设计要求具体确定
8 对装饰性电镀镀层的要求
对装饰性镀层,装饰性和防护性的要求都比较严格,所以以下指标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还有什么装饰功能、防护功能上的其他特殊要求,产品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8.1 外观
镀件主要表面必须具有均匀,高度光亮的外观,不应有明显的镀层缺陷,例如鼓泡、孔隙、粗糙、裂纹、局部漏镀区、花斑或变色。
非主要表面上可允许的缺陷和主要表面上不可避免的缺陷(挂具流痕)位置根据设计确定。
为了避免镀件在储存和运输中出现腐蚀或者划伤而影响外观,镀件应使用专用的包装材料分别包装。
8.2 厚度
镀层的铜镀层和镍镀层的最小厚度值建议采用表2的分级号所示最小厚度,在满足其它各项指标的条件下可以向下浮动5μm,但是铬层厚度须依照表2分级号所表示的最小厚度。
8.3 微孔和微裂纹
对于微孔铬,微孔数mp>100个/mm2,对于微裂纹铬,要求mc=250-800裂纹/cm。
8.4 镀层结合强度
镀层与基体或各组合镀层之间应结合良好。
镀层能够通过的试验要求,试验后镀件的主要表面不应出现起泡、起皱、裂纹或脱落等现象。
8.5 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镀层能够通过所规定的试验,按照GB 6461-86对主要表面进行评级应达到表3规定。
表3 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要求
9 检测试验
抽样检验的样件不少于5件,不允许从零件上截取部分进行试验,如果零件较大可以将同材料小件在同条件下施镀作为试样。
除了微孔和微裂纹测定外其他试验须在镀后24h后进行检测。
9.1 外观
目测检验。
9.2 厚度测量
用GB 4955-97阳极溶解库仑法或GB 6462-86显微测量法测定镀层的厚度,厚度测量的误差不允许大于10%。
9.3 微孔和微裂纹测定
微裂纹可以不经预处理直接用100倍的金属显微镜以反射光或斜射光观察,如果有争议则要先用铜沉积法显示裂纹。
微孔一定要用铜沉积预处理。
铜沉积预处理的方法参见GB 9797的规定。
9.4 镀层的结合强度
按GB 5270-85的热震试验或磨、锯试验进行镀层结合强度的测定(或双方协商确定),经试验后,镀层与基体、镀层与镀层之间不应出现分离。
根据需要进行热循环试验和耐潮湿性试验。
9.4.1 镀层的热循环试验
塑料基体上的电镀层需进行4个周期的热循环试验。
热循环试验借鉴GB/T 12610-90的方法进行(具体规定见表4规定)。
热循环试验和镀层分级号的关系见表4。
表4 热循环试验和镀层分级号的关系
注:不允许将零件长时间放在+80℃以上的环境,上述的干净环境温湿度为23±2℃,50±2%。
试验后镀件放置1h之后,目测检查其主要表面不应出现起泡、起皱、裂纹或脱落等现象,非主要表面允许的缺陷由设计要求确定。
9.4.2 耐潮湿性
塑料基体装饰性镀层要进行48小时(两个周期)的耐潮湿性试验,参照DIN 50017(具体要求见表5)。
试验后目测检查镀件的主要表面,主要表面
不应出现起泡、起皱、裂纹或脱落等现象,非主要表面允许的缺陷由设计要求确定。
表5 耐潮湿性试验要求条件
9.5 镀层的耐腐蚀试验
按GB 6460-86进行,腐蚀试验后的评价采用GB 6461-86所规定的方法进行,分别采用“保护”等级和“外观”等级就基体金属腐蚀(或者铜蚀)和覆盖铬层外观进行评级,评定结果用斜线(/)将两种级数分别记录,保护等级记于上方,除此之外还应注明缺陷程度及类型。
镀层的耐腐蚀要求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