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及教学策略作者:沈勇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10期江苏东台中等专业学校(224200)沈勇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混乱。
再者,由于不少学生物理学习方式存在问题,不能深刻地理解物理基本概念。
高中物理新课程,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物理概念作为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主要有:(1)物理概念具有抽象性,物理概念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又高于实践,例如力的概念、场的概念及能的概念,它们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又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过程;(2)物理概念具有客观性,理解物理概念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尤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物理概念,与相应的物理实验息息相关,通过实验的验证和进一步应用来更加完善和丰富物理概念的内容;(3)不少物理概念具有可测性,例如力、速度、电阻率和质量等,能够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具有可测量的性质;(4)物理概念具有发展性,随着人们对物理学科的深入研究,掌握的物理知识越来越多,对物理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这必将进一步完善物理概念,因此,物理概念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
二、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1.丰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基础,教师要运用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觉探索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浓厚的物理学习氛围中,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讲述“自感现象”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节干电池,在课堂上将两节干电池串联后组成电池组,选一位学生用手触摸电池的正负极,问有无感觉?学生的回答是无感觉。
再将电池组与镇流器串联,让学生用手触摸镇流器的两端,教师再将电键断开,这时学生会发出叫声,学生就会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高中物理课是学生们在学术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第一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或者实验,来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现象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通过用气弹球砰砰砰地碰撞让学生明白动量守恒定律,或者通过电磁感应做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对电磁感应产生兴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精神。
可以设计一个“物理知识挑战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例如科学实验视频或者科普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加感兴趣。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引导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可以采用具体的实例和案例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可以采用示范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理解。
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或者实际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分析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物理学习的基础。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引入概念、概念的讲解以及概念的运用三个方面,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引入概念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入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学生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在引入力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举起物体、推拉物体等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力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种力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更加有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接着,概念的讲解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核心。
在讲解概念时,教师应该注重概念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以及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阶段,选择合适的语言和方式来讲解概念。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用直观的图示或实物来说明概念;对于进阶学生来说,可以用符合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教师应该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将不同的概念进行分类、梳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新学的概念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概念的运用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具体实例和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电路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实际电路,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计算。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所学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概念运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作者:康星妹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05期物理概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结着很高的智力价值,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能力的好材料。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
然而由于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我依据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教学原则,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一、细化概念,引导加深理解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由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缺陷,导致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出现了障碍。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细化概念来引导学生理解,突破教学的难点。
我在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名称:记住物理量的名称是了解一个物理量的第一步,就像了解一个人就要先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一样,教材上物理概念的名称,是用黑体字印刷的,这正是要引起同学们注意和重视。
(2)定义及物理意义:物理概念的定义是用科学严谨的叙述给出的,教材中常用加点字来表示,定义要熟练准确记忆,不能有半点差错。
物理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同于定义,如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定义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符号:物理量的符号大多采用英语的第一个字母,一般情况,每个物理量都有特定的字母,要求学生记准物理量的符号,这样,有利于规范运算过程。
(4)表达式:一个物理概念的定义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写出了对应的定义式,因为任何一个物理量往往会和其他量建立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会写出不同的表达式,这时就要弄清哪个是决定式,哪个是定义式。
(5)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式,既给出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单位关系,要分清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并记准其单位符号及不同单位制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做题时要求同学们统一单位。
龙源期刊网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作者:杨连书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9期
物理简单的来说就是研究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和道理。
初中的物理学习仅仅介绍了一些表面和浅显的物理知识,而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和年龄及理解能力的增长,高中阶段所研究的知识更为复杂和深入,主要从牛顿力学、能量與动量、电学、磁学四大方面出发来为学生讲述一个更为多样复杂、变幻莫测的万物世界。
高中物理在高中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多的同时应当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下,教学更注意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但是如今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物理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来探讨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一种物理教学策略。
本文就这种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力图解决如今高中物理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困境
如今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许多物理教师也走入了困境,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而学生如果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有疑问,就很难学好物理。
其次就是高中学生的心理比较不容易把握,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叛逆和迷茫感是不可避免的。
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深,教育教学的改良重要性已经不需要过多赘述。
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变革则不断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化,不断推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养成学生学习能动性。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情绪,对于叛逆的青少年以包容和鼓励,对于处在迷茫期的青少年进行引导和安慰。
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奋斗目标。
相反如果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没有做到鼓励和包容,而是贬低与漠视,那么就很可能走向另一极端。
由此可以看出理解学生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掌握好了学生的心理,那么对于以后的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鼓励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使学生培养自己的物理思维,在教师的鼓励中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并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学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行:“立德树人”的任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全面性人才。
而核心素质是否能够得到稳定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