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颗家庭树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1.1《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的第一课《我来画棵家庭树》,从第19页到21页。
二、教材分析《我来画棵家庭树》是第二单元“我的家庭”中的第一个学习主题。
对小学生来说,家庭是他们出生和生活的场所,是他们最熟悉、与自身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地方。
他们与父母和其他家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课文从画家庭树入手,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得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让他们认识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
知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索资料、绘制家庭树、介绍家庭成员来理解感悟家庭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关爱家人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通过认识自己的家庭,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知道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责任。
②、培养关爱家人的意识。
2、难点:懂得中国传统大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五、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渲染法,在课前及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前创设相应的谈话或音乐情境;角色体验法,扮演文文的亲戚进行亲属关系称谓的巩固;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生动、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综合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情感体验法,在家里翻阅相册寻找自己要找的照片时,能获得很多的快乐;课堂上,在照片的欣赏、回忆、述说中再一次回味了过去生活中的美好,又一次获得了快乐与喜悦;相互诉说着各自的快乐回忆时,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从中拥有了更多的快乐;回归生活法,选用的学生照片、学生的视频、学生的活动方式都来自于“生活”,这种“生活”正是儿童用他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通过欣赏、回忆、讲述等方式将生活的事实、事件再组为儿童自身的生命活动的一个剪影,萌发与建构了他们的需要、动机、感情、认知、思维等等活动。
第二单元第一课我来画棵家庭树1、谜语:这里有温暖的床,这里有丰盛的食物,这里有新鲜的水果,这里更有深爱你的人,这里是什么地方?谜底:。
答案:家解析: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里面包含着每个人对亲人的浓浓深情。
家是一个用爱心筑就的城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成长的摇篮。
2、我家是个幸福的大家庭,既有养育我成长的,也有疼爱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答案:爸爸妈妈解析:除了爸爸妈妈和你组成的小家庭外,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大家族呢!大家族里有许多亲戚!比如我的外婆、外公、叔叔等等。
他们都很爱我。
3、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很关爱我们,我们也给家人带来了。
答案:长辈、快乐解析:每个人都有一个家。
父母养育了我们,非常的关心我们的成长。
我们也应该孝敬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的听话懂事也给家人带来了快乐。
4、爸爸的爸爸叫,爸爸的妈妈叫。
答案:爷爷、奶奶解析: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学生不难回答此题。
5、妈妈的爸爸叫,妈妈的妈妈叫。
答案:外公、外婆解析: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学生不难回答此题。
6、家是我们生活中最疏远、最陌生的地方。
()答案:×解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家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最熟悉的地方。
家庭对于我们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因为我们在家中不但能得到家人的关爱,还能学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7、星期天,小明做完作业后还帮助妈妈打扫卫生,给生病的奶奶喂药。
( )答案:√解析:我们长这么大,爸爸妈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爸妈疼爱我,我也应该孝敬爸爸妈妈。
星期天,我们写完作业后应该帮妈妈做点家务,以减轻妈妈的负担。
这也是你长大懂事的标志。
在小明的照顾下,奶奶会很快好起来的。
8、在制作家庭树时,我们可以把爸爸这边的亲戚归为一类,妈妈这边的亲戚也归作一类。
这样会很清楚。
()答案:√解析:我们的家庭成员很多,就像一棵大树那么茂盛,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这个大家庭称作“家庭树”。
我们把爸爸这边的亲戚归为一类,妈妈这边的亲戚也归作一类。
英语家庭树怎么画
1、首先我们准备好画纸画笔马克笔,先画出树叶的部分,不需要画成一模一样大,大小不一样也是可以的。
2、画完树叶以后,我们接下来在画树干,树干也不用画的特别直,千万别忘记连接树叶哦。
3、然后我们在最上面的那个叶子上画出妈妈的头像,头像不需要太深,太深的画就没有办法修改。
4、接着画完妈妈以后,我们在从别的叶子上画出爸爸头像和儿子头像,依然不可以画的颜色太深。
5、然后我们在写上familytree点名,紧接着我们开始上知色,先画出叶子里4个人物的头发。
6、最后我们在画上绿色的树叶,这道样familytree我们就画好了,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可以多陪孩子画一画。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1《我来画棵“家庭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来画棵“家庭树”》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画家庭树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的组成,让学生在绘制家庭树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时期,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成员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在绘画家庭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支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家庭树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支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绘画教学法:通过绘画家庭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2.材料:画纸、彩笔、铅笔等绘画工具。
3.课件:家庭树的图片、家庭成员的关系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家庭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庭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家庭树的绘制方法,并展示一个示例。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1课《我来画棵家庭树》(式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来画棵家庭树》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1课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画家庭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的关系、结构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的功能和家庭的重要性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增强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家庭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家庭的认识比较片面,有的学生对家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家庭,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功能和家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画家庭树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功能和家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3.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画家庭树,提高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教学PPT,家庭树的模板,彩色笔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家庭信息,如家庭成员的名字、关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如:“你们觉得家庭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家庭的关系、结构、功能和家庭的重要性等内容,并进行讲解。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庭的关系和结构。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1《我来画棵“家庭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来画棵“家庭树”》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绘制家庭树,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感受家庭的温暖,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家人,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理解较为表面,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认识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承担家庭责任,增强家庭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家庭树的绘制,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感受家庭的温暖。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承担家庭责任,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家庭树,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黑板等教学资源。
2.准备纸张、彩笔、剪刀等绘画工具,供学生绘制家庭树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家庭树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庭树的构成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树的绘制,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展示家庭树作品,分享家庭的故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树的含义,感受家庭树的温馨和美好。
2.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增进幼儿对家庭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家庭树的概念,了解家庭树的特点。
2. 学习绘画家庭树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等。
3. 创作自己的家庭树作品,分享作品中的家庭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绘画家庭树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
2. 难点: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家庭树作品。
四、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 家庭树的图片或范例。
3. 幼儿用书《我们的家庭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家庭树的图片或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树的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绘画家庭树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等。
3. 示范:教师在画纸上示范绘画一棵家庭树,边示范边讲解。
4. 创作:幼儿根据示范,结合自己的想象,独立创作家庭树作品。
5. 展示与分享:幼儿将自己的家庭树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作品中的家庭故事。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画的家庭树,并与家人一起拍摄一张家庭照片,贴在作品旁边。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过程,共同创作家庭树作品。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家庭树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和参与程度,鼓励积极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家庭树作品的创意、绘画技巧和家庭故事分享,给予肯定和鼓励。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给予个别指导。
2. 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家庭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家庭树的含义,知道家庭树可以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绘制家庭树。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绘制家庭树,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
难点:引导幼儿用丰富的想象力,绘制出独特的家庭树。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家庭树图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家庭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家庭树的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家庭树的含义,让幼儿了解家庭树可以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家庭树的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4. 绘画环节:幼儿根据自己的家庭特点,用画笔和彩色铅笔绘制家庭树。
5.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授,发现幼儿对家庭树的绘制充满兴趣,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对家庭的爱也得到了表达。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幼儿过于关注他人的评价,对自己作品的特点把握不够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加强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培养,让每个幼儿都能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注重家庭树的含义教育,让幼儿更加珍惜和热爱家庭。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家庭树作品展示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成果,增进亲子关系。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到社区进行家庭树作品的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幼儿的作品,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七、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如想象力、绘画技能等,给予合理的评价。
2.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家长评价:家长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和参与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树的概念,知道家庭树可以代表一个家庭。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绘画家庭树,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
3. 增进幼儿对家庭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树的概念和意义。
2. 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绘画家庭树。
3. 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家庭树,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画纸、彩笔、蜡笔等绘画材料。
2. 准备家庭树的图片,供幼儿观察。
3. 准备音乐、故事等相关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或故事引入家庭树的主题,让幼儿对家庭树产生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家庭树的概念和意义,让幼儿了解家庭树可以代表一个家庭。
3. 观察:展示家庭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引导幼儿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 绘画:发给幼儿画纸和绘画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绘画出自己的家庭树。
5. 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家庭树,鼓励幼儿分享家庭树中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故事。
6.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家庭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家庭树的运用和表达。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1. 家庭树手工活动:让幼儿用剪纸、粘土等材料制作家庭树的手工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家庭树的认识。
2. 家庭照片墙:邀请家长提供家庭照片,制作照片墙,让幼儿通过照片了解家庭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3. 家庭树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开展家庭树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感波动,适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2. 针对不同家庭的特殊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树的含义,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4. 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树的含义2. 观察家庭树的特征3. 绘画家庭树的方法步骤4. 创作自己的家庭树作品三、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2. 家庭树的图片或视频3. 参考家庭树的图片或范画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庭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树的名称。
2. 讲解:讲解家庭树的含义,让幼儿了解家庭树代表家庭和谐、幸福。
3. 示范:教师演示绘画家庭树的方法步骤,讲解绘画技巧。
4. 创作:幼儿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独立创作自己的家庭树作品。
5. 展示: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绘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评价幼儿对家庭树的认知和理解。
2. 评价幼儿家庭树作品的创意、色彩搭配和绘画技巧。
3. 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与同伴的互动,评价幼儿的合作能力。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家庭树主题故事会: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树作品,家长讲述家庭树背后的故事,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2. 家庭树手工制作:利用废旧材料,如纸板、布料等,让幼儿动手制作家庭树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避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幼儿的创作,与幼儿共同体验绘画的乐趣。
八、教学反馈与反思:1. 课后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家庭树教学的喜爱程度和收获。
2. 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绘画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九、教学拓展资源:1. 家庭树相关绘本推荐:如《我的家庭树》、《家庭树的故事》等,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家庭树的知识。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为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小班中举行了“我来画棵家庭树”的活动,详情请看以下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我来画棵家庭树一、学习目标:1、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
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重点: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难点:了解大家庭中的称谓,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准备:学生,把亲人的称谓做成小卡片。
亲人的照片,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全家福。
老师,课件。
一、诉说照片故事,唤起美好回忆。
鼠标点击一棵巨大的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是一棵树,一棵神奇的树!神奇是因为每棵树的每一片树叶上都藏着一个幸福的故事,想看吗?随机点击叶片,屏幕上出现老师家的合家欢,跟小朋友们讲一讲这照片的来历。
接下来请大家看班上小朋友的照片。
师:瞧!照片上的人笑得多甜呀!这是我们班的~ ~同学,请他为我们介绍这张照片的来历好吗?这些学生介绍这些照片。
一个学生介绍完,师问:你们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们都好幸福啊,(对没有拍下照片的小朋友说,你们以后碰到有意义的事可以请人拍下照片,记录这幸福的时刻。
)二、认识家庭(一)、介绍自己的小家庭1、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一定还发生了其他许许多多有趣的事。
下面请大家把带来的照片拿出来,在四人小组里谈谈照片里和家人一起的难忘瞬间,小组里的小伙伴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吧。
有的小朋友没带带照片,老师也有任务给你,你可以介绍你的家庭,比如爸爸哈哈哈容貌特征、职业、兴趣爱好、生日等,也可以说说你们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出示交流内容)等会儿要请几个同学来讲一讲。
请各组组长组织一下,一个一个地说。
(投影提示:可以说爸爸哈哈哈容貌特征,职业,也可以说兴趣爱好、生日)2、师:看到大家的幸福都写在脸上,贺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大家。
谁愿意来讲讲你们家的故事?3、学生讲故事(有意识地引导两三位学生从各方面来说)(说到爸爸妈妈时,随机问问,你长得像谁啊?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你有话要对他们说吗?把你想说的话写在品德与生活书中)师:同学们,你们想过吗?为什么我们与照片上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特别高兴呢?照片上的人与我们有什么特别关系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家人”,家人生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家”屏幕上出现一个大的'“家”。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树的概念,感受家庭树的重要性。
2. 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画出自己的家庭树。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树的定义和意义2. 家庭树的绘制方法3. 家庭树的装饰技巧三、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彩色笔等绘画材料2. 家庭树的图片或范例3. 音乐、故事等相关教学资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或故事引入家庭树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庭树的定义和意义,讲解家庭树的绘制方法。
3. 示范:教师或示范者展示如何绘制家庭树,讲解家庭树的装饰技巧。
4. 实践:幼儿动手绘制自己的家庭树,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绘制家庭树的认真程度和参与度。
2. 评价幼儿家庭树的绘制技巧和创意表现。
3.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家庭树绘制活动,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家庭树作品布置在教室或公共区域,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3. 主题延伸:开展关于家庭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家庭角色扮演、家庭故事分享等。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不限制幼儿的想象和表达。
3.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提醒幼儿使用绘画工具的正确方法。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和幼儿对家庭树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观察幼儿在家庭树绘制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定期与同事交流家庭树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家庭树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是否存在不足和改进空间。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家庭树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家庭树怎么画家庭树是一种绘画形式,用来描绘一个家庭的历史和谱系。
它是一个树形图,从树干开始,向外延伸枝条,代表着家族的枝叶。
学习如何画家庭树,是一种需要耐心和注重细节的过程。
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画家庭树。
第一步:收集资料在开始绘制家庭树之前,收集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您需要了解您的祖先是谁,他们住在哪里,结婚的日期以及生育的孩子等。
询问长辈可帮助您获得这些信息。
您也可以查看家谱档案、人口普查和其他历史记录,以获取更多资料。
在整理好家庭历史后,您可以开始绘制您的家庭树了。
第二步:确定家庭树的形状在画家庭树之前,需要先确定家庭树的形状。
一般来说,家庭树的形状是一棵大树,从下到上,开始是树干,然后向外延伸枝条和叶子。
您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形状,使家庭树看起来有个性。
第三步:画树干家庭树的树干代表家族的起源。
首先要画一条深色的垂直线,代表树干。
您可以选择一种直的形态,或是有点弯曲的形态,这取决于您喜欢的风格。
如果您想让树干更加稳定,可以将它和页面下沿保持一定距离。
第四步:画枝条和叶子在树干的顶端开始画枝条,枝条代表着家族中的每个人。
初始的一条枝条连接着树干的顶端。
然后您可以在每一条枝条顶端画出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一个人。
如果这个人已结婚,您可以从这个分支再画出一条新的枝条,代表该家庭分支。
在每一个人的枝条上写上他们的名字或缩写,以便日后查阅。
现在您可以开始画叶子了。
您可以画出绿色的圆形,代表家族的新成员。
在每个圆形内写上新成员的名字和出生日期。
如果这个新成员已经结婚并有孩子,您可以从这个圆形再画出一些分支,代表新的家庭分支。
第五步:标注关系和日期在家庭树上标注关系和日期是非常重要的。
您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每个人之间的关系。
例如,用线条连接夫妻,用一个三角形或菱形表示父亲或母亲,一个正方形或圆形表示兄弟姐妹,等等。
除了关系外,您还需要标注日期。
您可以在每个个体的名字旁边注明他们的出生年月、结婚日期、离婚日期、去世日期等等。
我来画棵家庭树
【教材分析】
《我来画棵家庭树》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我和我的家”中的第一个学习主题。
对学生们来说,家庭是她们最熟悉的地方,他们与父母和他们与父母和其他家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课文从画家庭树入手,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让他们认识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设计意图】
鲁洁教授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变革,那就是“回归生活”。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扩大思品教育的外延,让教育意图蕴含在学生无拘无束的生活中,才能使让他们真正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毕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才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源泉呀。
【教学目标】
1、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
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
难点: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一棵大树(卡纸画)
学生准备:一张大树形状的卡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情境导入
1、我给大家猜个谜语:这里有温暖的床,这里有丰盛的食物,这里有新鲜的水果,这里更有深爱你的人,这里是什么地方?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一颗亲情树,里面包含着每个人对亲人的浓浓深情。
家,就是一个用爱心筑就的城堡。
同学们,你们会唱有关家的歌吗?
2、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感受一家人其乐融融,互相关爱的场面。
3、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非常幸福。
那你猜猜视频中的小女孩还有哪些亲人呢?
4、能带上你全家人的照片,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人吗?(拿出全家福,小组介绍家人。
)
5、抽生介绍自己的家人。
6、无论是小家庭,还是大家庭,大家共同生活,互相关爱,互相依赖,这就形成了一颗温馨的家庭树。
今天我们就来看《我来画棵家庭树》。
(揭示课题)
二、画画我的家庭树
1、确定称谓
想要画好家庭树,首先我们要理清楚家庭成员的关系,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爸爸的哥哥叫()?妈妈的弟弟叫()?
接下来你们能不能当小老师,考考大家:爸爸的()叫(),妈妈的()叫()。
为了更好的记住称谓,有人专门编了有一首儿歌,让我们跟这儿歌一起再来学习学习称谓。
(出示家庭歌)
这首歌在我们小时候应该就耳熟能详了,老师要加大难度,再来考考大家。
(冲关我最棒)
2、理清关系
瞧,我们的这棵家庭树,多茂盛啊,有那么多的成员。
可是,同学们,我们仔细看看这棵家庭树,你觉得怎么样?(乱)
是呀!这么多的爱心果挤在一起,的确有点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理一理吧!你能有什么方法,让这棵家庭树开得更美呢?
3、同桌讨论
4、反馈
(1)指名上台来理一理,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理。
(2)我也有个好主意,可以按照祖辈、父辈、晚辈的顺序分,我们还可以把爸爸这边的亲戚归为一类,妈妈这边的亲戚也归作一类。
(3)抽生摆放,纠正。
5、生动手自己画家庭树,要求: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画一颗“家庭树”。
先将你对家庭的感受画成一棵树,可以配上蓝天白云和土地;然后画一片树叶代表你自己,再把家庭成员用树叶的形式画在你认为合适的位置,并写下他们的称谓;最后向小伙伴展示你的“家庭树”。
三、总结升华,爱有多深
1、我们与家人相亲相爱,我们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我们的家庭和谐又温馨。
这不仅是一棵家庭树,这又是一棵亲情树。
多美的亲情树呀,一片片树叶上都渗透着家人对我们的爱。
课件出示FAMILY公益广告。
(设计意图:这则公益广告,让学生体会到亲人间的关怀,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接受爱的同时,也要学会付出你的爱。
)
2、关心、疼爱我们的不只是爸爸妈妈,还有家里的长辈及兄弟姐妹,感谢的话语无需多说,让我们将千言万语化为一句最真诚的祝福吧!(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家庭树后,写上祝福语。
)同时播放《让爱住我家》
,我想对您说:。
(设计意图:让孩子感受“爱有多深”,让学生体验到了家的温馨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
家是爱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怀抱。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亲相爱,让爱永远住在家里,相信我们这棵家庭树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