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7
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一、判断题1.人即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
( )3.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促进作用。
( )4.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在于赢得多少荣誉,不在于占有多少财富。
( )5.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 )二、选择题1.对价值观的理解,错误的是()A.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B.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价值观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2.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产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
这说明()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④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多一分分享,对别人来说,就多一分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从价值观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价值观对人生选择有积极的指导作用4.四川地震发生后,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似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让爱心延续,推文明前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材料表明人生价值包括()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②个人的生命历程③个人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许多美国富人都把卡耐基的那句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奉为圭臬,社会也给了捐赠的富豪们应有的评价:“慈善是富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是富人洒向社会的阳光。
”这启示我们()A.人生的价值在于自己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B.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C.拥有金钱越多,价值越大D.富人都是慈善的6.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知识目标】识记价值与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的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重点难点】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人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就在于,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既是价值的,又是价值的的享受者。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的贡献。
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一种,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和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活动。
价值观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生的,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二、疑难反馈一、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探究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6思维活动并回答如下问题: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探究二:阅读教材P97-98页,概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二、当堂演练,巩固提高1、判断题(1)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是一回事()(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3)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的()(4)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2、选择题:(1)青年工人邓建军长期从事纺织设备检修保养工作,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破解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成为“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威宁县第二中学政治教研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价值、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和物的价值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通过贡献来获得自我满足,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新读书无用论》材料一:“新读书无用论”,首先从农村出现,并且蔓延至全社会。
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一是高考的公平性已经不如以前;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感到大山一样的沉重;三是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不能找到工作。
这一次不再是知识无用,谁都明白知识有用,但在三大难题面前,虽然也明白考大学还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最佳机会,但即使自己不愿放弃,整年劳作于田间,收入微薄,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父母也要逼其放弃,在这种无奈之下,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只有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选择投降。
〈师〉:你对新“读书无用论”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
〈生〉:……〈师〉: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书,孔子曾经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皇帝赵恒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说明古代不少知识分子酷爱读书,他们认为只有读书才可以光宗耀祖,才可以取得功名利禄。
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有腐朽的成份。
因为他蔑视广大劳动人民,看不起读书以外的行业,同学们认不认可他们的观点?〈生〉:不认可。
〈师〉: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了读书重不重要?〈生〉:重要。
〈师〉:这里,不管你认为读书重要也好,不重要也罢,不管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培养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法指导1.联系实际。
学习价值与价值观要从生活入手,联系实际。
学习价值概念时,学生可以首先想一想为什么要学习某些科目,学习这些科目的价值是什么?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制订、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其价值都是什么?学习价值观概念时,学生可以从分析自己身边的人物入手,看看他们的行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2.对比分析。
在学习人的价值时,学生可以对比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区别,进而说明人的价值的特殊性。
在学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学生可以选取身边人物,通过对比他们对事物评价的差异、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他们所走的人生道路的差异,来分析他们的价值观的差异。
3.学习楷模。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这是一切先进人物的共同特色。
学生可以观看、收听或阅读先进人物的事迹,看看他们是怎样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
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学生要立志在为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知识点拨(一)价值的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要理解价值的概念,首先要理解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关系”。
什么“关系”呢?就是事物以它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的一种“满足关系”。
事物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它就有价值;满足的程度大,它的价值就大;满足的程度小,它的价值就小;不能满足,甚至对主体有害,它就没有价值。
既然是一种“关系”,它就只能存在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它既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