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1、中外历史先秦阶段特征

政治: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春秋争霸,王室衰微,战国新兴地主阶级手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

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

①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②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生产关系萌生。

③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2、古希腊罗马阶段特征

1.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从梭伦改革(BC594年开始)——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9年开始)——伯利克里执政(BC443——BC429),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C450年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2.经济:雅典的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以智者学派(BC5世纪)和苏格拉底(BC469——BC399)的思想主张为代表。

3、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政治:建立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

思想文化: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魏晋南北朝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经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3.思想: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5、隋唐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创立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成熟。但是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科举制度的实行,保证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公平、公正,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3.思想文化:出现”三教合一”局面;雕版印刷术发明;楷书、草书、行书流行,唐诗更是繁荣。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6、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3.思想文化:理学兴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艺术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7、明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废丞相、设内阁,强化皇权。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还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明朝后期出现了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追求婚姻自主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8、清朝前期的阶段特征

1.政治: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和限制君权理论和设想的早期民主思想。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追求私欲的进步思想。

3.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另一方面,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主张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9、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阶段特征

中国:1.政治: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中国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3.思想:新思潮萌发,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4.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在德国、法国

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经济:工业革命的扩展(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思想文化:出现了自由主义(自由贸易政策)、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民族主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三大思潮;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4.科技:进化论诞生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阶段特征

1.政治:①1894——189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②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兴起了维新变法,农民阶级兴起了义和团运动。

③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④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开展清末新政;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发动了一系列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2.经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思想: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阶段发展到制度阶段,维新思潮兴起。

11、1910-1929年阶段特征

中国:

1.政治:1911年的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共产党成立,新三民主义指导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

2. 经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形成

世界:

1.政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苏俄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