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1.10 MB
- 文档页数:164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工业的生产过程中,油藏工程是最基础的环节,掌握好油藏工程的基础知识是影响整个油田生产效益的核心因素。
因此,为了培养具有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本课程设计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1. 理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理论知识: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技能:1.针对不同种类的油藏,进行储量估算和投资评估。
2.解决不同油藏储层中油气流动的基本问题。
3.收集、处理和分析油藏数据的基本能力。
4.把握油藏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掌握油藏工程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形式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教学形式: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授课。
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
2.综合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室内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4.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油藏工程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英文授课:本课程将全英文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国际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良好的互动环境:在英文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在课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发起交流,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油藏工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属于哪种类型的流动?A. 层流B. 湍流C. 非牛顿流动D. 牛顿流动答案:D2. 油藏压力下降会导致哪种现象?A. 油藏体积增大B. 油藏体积减小C. 油藏温度升高D. 油藏温度降低答案:A3. 油藏工程中,储层渗透率的单位是?A. mDB. psiC. m³D. m/s答案:A4. 油藏模拟中,以下哪个参数不是必须输入的?A. 储层厚度B. 储层压力C. 储层温度D. 储层深度答案:D5. 油藏中的水驱油效率主要取决于?A. 油藏压力B. 储层渗透率C. 油水界面张力D. 油藏温度答案:C6. 油藏中的气顶对油藏开发有什么影响?A. 提高油藏压力B. 降低油藏压力C. 增加油藏体积D. 减少油藏体积答案:A7. 油藏中水驱油过程中,水的注入方式有哪几种?A. 水平注入B. 垂直注入C. 混合注入D. 以上都是答案:D8. 油藏工程中,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A. Sw = (Vw / Vp) * 100%B. Sw = (Vp / Vw) * 100%C. Sw = (Vw / Vt) * 100%D. Sw = (Vt / Vw) * 100%答案:C9. 油藏中,油水界面的移动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A. 油藏压力B. 储层渗透率C. 油水界面张力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油藏工程中,储层有效厚度的确定依据是什么?A. 储层总厚度B. 储层渗透率C. 储层孔隙度D. 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油藏工程中,影响油藏采收率的因素包括?A. 储层渗透率B. 储层孔隙度C. 油藏压力D. 油藏温度E. 油水界面张力答案:A, B, C, E2. 油藏模拟中,以下哪些参数是必须输入的?A. 储层厚度B. 储层压力C. 储层温度D. 储层深度E. 储层渗透率答案:A, B, E3. 油藏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油藏的储集能力?A. 储层孔隙度B. 储层渗透率C. 储层厚度D. 储层深度E. 储层岩石类型答案:A, B, C, E4. 油藏工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油藏的流动特性?A. 储层渗透率B. 储层孔隙度C. 油藏压力D. 油藏温度E. 油水界面张力答案:A, C, D, E5. 油藏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油藏的开发策略?A. 储层渗透率B. 储层孔隙度C. 油藏压力D. 油藏温度E. 油水界面张力答案:A, B, C, 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油藏工程中储层渗透率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油藏工程基础一、油藏的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1、弹性驱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弹性膨胀能驱油的方式。
一般为封闭油藏和断块油藏。
2、溶解气驱-----在弹性驱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到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其弹性能主要来自气泡的膨胀,而不是来自液体和岩石的膨胀。
在开采过程中,随着井底流压的急剧下降,井底附近严重脱气,油层孔隙中很快形成混合流动,随着压力的进一步降低,逸出的气体增加。
由于气体的流度大于原油的流度,气体抢先流入井底,使驱油的动力很快丧失。
同时,原油中的溶解气逸出后原油的粘度增加,使流度进一步恶化。
表现为生产气油比急剧上升,当能量极大的消耗后生产气油比很快下降,同时产量下降。
3、水压驱动----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其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分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
刚性水驱是以油藏压力基本保持不变为其特征,驱动能量主要是边水的重力作用,水侵量完全补偿了采液量,总压降越大采液量越大。
形成条件是:油层与边水或底水连通性较好,有良好的供水水源,油水层有良好的渗透性。
通常也将注水开发看成刚性水驱(当注采比等于1时)。
油藏进入稳产期,由于有充足的边水、底水或注入水,能量消耗得到及时补充,压力基本保持不变。
当边水、底水或注入水推至油井后,油井开始见水,含水不断增加,产油量开始下降,但产液量可保持不变。
弹性水驱主要依靠含油区和含水区压力降低而释放的弹性能量进行开采。
当压降范围扩大到水体边界后,没有充足的能量供给,整个水动力学系统将呈现拟稳态流动,整个系统的压力降落与采液量的增加成正比关系,直到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而转为溶解气驱为主。
形成条件是:有边水或底水,但活跃程度不能弥补采液量,人工注水的注水速度小于采液速度开发看成刚性水驱。
物质平衡方程一、假设条件:① 储层流体物性均质②任何时间压力平衡③开发指标平均值④不考虑油藏温度变化 应用:① 计算弹性产量②确定弹性产油量③预测油藏动态④判断油藏的封闭性⑤求地质储量 二、体积变化量的分解:(1)液体油的膨胀量:-oi o N B N B (2)通过气体膨胀量:()si s g -N R R B (3)气顶气的膨胀量:goi gi m -1B N B B ⎛⎫⎪ ⎪⎝⎭ (4)束缚水体积的变化量:()oi w c w w c 1+m 1-N B S C P S (5)地层孔隙体积变化量:()oi f w c1+m 1-N B C P S (6)天然气水侵量:w e W B ; 人工注水量:i w W B(7)累计产液量:p p ppN R W ⎧⎪⎪⎨⎪⎪⎩产油:N 地上产气:产水:;()p op p s gp -wB N R R B W B ⎧⎪⎪⎨⎪⎪⎩产油:N 地下产气:产水:三、地下产量=油藏中体积变化量之和()()()()()g oi oi 0w si s g oi wc w f w i wgi wc wc 1+m 1+m +-R +W B =N -B +-+m -1++++1-1-p p s g p oi o e B N B N B N B R B B N R R B N B S C P C P W B W B B S S ⎛⎫⎡⎤ ⎪⎣⎦ ⎪⎝⎭引入两项体积系数:=ti oi B B ; ()t o =+-si s g B B R R B 得:()()()()p -+-+N R B -++1+1-ptsi g e i p wp gw w c fti t ti ggi t giw cNBR B W W W BN S S Cm B B B BB m B P B S -=⎛⎫--⎪⎝⎭=()()()()si p g e i ---+--1+-++B +1-pt p w g gi t ti ti ti f w c w gi w cNB R R B W W W B B B mB B m BC S C P B S ⎡⎤⎣⎦3.①()-0.01*12*2t =Q =2046=1609.4t/d ie Q at e ②()()()()--0.12*2p 2046*365t =1-=1-=13278700.12atQ iN e et ai③a=1%;④112046t=ln =ln=13.30.124.6l tQ a Q 年⑤ ()()()-*25-*24-0.12*252046*365=1--1-=1-=39420(t)0.12a a lip Q Q N e eeaiai4.①2046===1650(/)1+1+0.12*2i t Q Q t d ait ②()()62046*365=ln 1+=ln 1+0.12*2=1.34*10(t)0.12i p Q N ait ai③0.12===9.7%1+1+0.12*2aiait ait ④-2046-416===32.50.12*416i Q Q t aiQ年⑤()()p 2046*3652046*365=ln 1+0.12*25-ln 1+0.12*24=189435(t)0.120.12N ⎡⎤⎡⎤⎢⎥⎢⎥⎣⎦⎣⎦5)某油藏水驱特征方程为4lg =N /+lg ,a=24.0*10,=1.2p p W a b t b 且1>去含水率f=0.5时的累积产量np 和累计产水量wp ;2>若地质储量为500*104t ,采出程度η为多少?解1>()5/1-=1.04*102.3P a f f W t =;()=lg lg =1.2*106p P N a W b t -;2>641.2*10==24%500*10P N Nη=;。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contents •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地质基础•油藏流体性质与渗流规律•油藏开发方式与开采特征•油藏动态监测与资料分析•油藏评价与开发方案设计目录01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工程定义与任务定义油藏工程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以及相应的工程调整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任务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和水驱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确定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发计划,进行油田动态监测,提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预测油田开发趋势等。
油藏工程发展历程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以试井和油田动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油藏工程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综合的转变。
油藏工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藏描述、渗流力学、试井分析、油田动态监测、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优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等。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井、试油试采等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采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
同时,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科学、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等。
02油藏地质基础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风成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和保存条件。
沉积相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或岩石特征的综合,包括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等。
常见的沉积相有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海滩相等。
沉积相与油气藏的关系不同沉积相带发育不同类型的储集层,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和类型。
例如,河流相砂体常发育在古河床和河漫滩,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储层特征与类型储层特征01包括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学特征(如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如孔隙、裂缝)等。
油藏工程教学课件: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 (一)油藏工程教学课件是为学习油藏工程的学生而设计的一种教育工具,通过它可以更加系统和深入地了解油藏工程的相关知识。
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是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下面从多个角度来介绍它的内容。
一、课程概述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油藏基础知识,包括油藏特性、油藏分类、油藏地质学、油藏物理学、油藏渗流力学等多个方面。
这门课程是学习油藏工程的重要基础,在后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授课内容1. 油藏特性介绍了油藏的特殊构造、岩石物性、油气组成和流体性质等基本特征,同时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油藏,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
2. 油藏分类主要讲解油藏地质分布的不同类型,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油藏等,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油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3. 油藏地质学教学课件中涵盖了油藏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质构造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油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4. 油藏物理学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油藏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型适用条件和解析途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油藏物理性质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5. 油藏渗流力学主要内容包括渗透率、孔隙度、渗流方程、渗流模型和数值模拟等方面,让学生掌握油藏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油藏渗流规律分析方法。
三、学习方法在学习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这门课程时,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地质、物理和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参加实验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仔细阅读教材、听讲、做笔记、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总的来说,油藏工程教学课件:油藏工程基础第章-王长权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油藏基础知识的机会,它为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
同时,教学课件还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未来,此类课程的发展应该更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来深入探讨油藏工程知识的实际操作,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油藏工程基础》简介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油气资源开发的课程,该学科是油气开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技学科。
学科综合了油藏地质、油藏物理、地震、测井、渗流力学、采油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评价、预测、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油藏工程的实践应用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随着科技进步,以高效开发油气资源为目的的油藏工程学科,在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工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的《油藏工程基础》是立足于油藏工程和油藏地,并向采油工程和经济评价延申,培养出既懂石油地质又懂石油开发的复合性人才,这样本课程就成为本校最关键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连接石油地质工程和石油开发工程的桥梁。
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地质大学特色的石油工业专业人才,就不能照搬石油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
因此,需要对《油藏工程基础》进行特殊建设,以达到培养高水平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使地质大学的石油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成为培养我国石油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地。
精品课程经过多位优秀教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多媒体、实验、实习和观摩的多项教学过程。
课程适应当前的知识面扩展、学科交叉渗透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办学定位突出、培养目标明确,符合授课对象。
且吸收了现代油藏工程的国内外的新进展,涵盖了国内外最成熟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
突出表现为:1、教师队伍结构完善。
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与教学水平、丰富的科研背景成果;有任课教师的梯队,助教、教辅人员配备合理,互相协作。
2、教学方式先进。
实行教学和讨论结合,启迪学生思考,能够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践性强。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和实习,单元实习和综合性实习相结合。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探讨作者:刘志森刘德华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07期《油藏工程基础》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该课程知识点多,课程内容与油田实际联系密切,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油藏工程基础》教学组通过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教材建设和网络教学的配套,使《油藏工程基础》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上了一个台阶,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一、教学团队的建设注重油藏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以课程负责人为首,由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等组成的教学团队。
该团队目前已出版教材和专著多部、自制网络课件1套,承担着石油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课程组的教师们同时还参与了其他相关的教学研究,将油藏工程课程建设与国家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科和专业建设服务。
二、《油藏工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石油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性和应用型的石油工程师,因此,对学生的工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油藏工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油田实际以及该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坚持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原则为本课程制定了一套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到生产实习的完整教学体系。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本着“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在内容安排上力求适应当代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的要求,尽量贴近科研、生产要求。
三、探讨“扩招后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任何工程活动都包括工程设计和工程实现两个主要的构成成分。
工程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内容。
本研究课题以“工程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从传授知识向以培养兴趣和能力为主转变。
为学生营造宽松的、主动学习的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得到全面而系统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