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63.51 KB
- 文档页数:15
1、(1)渗透率有压力差时岩石允许液体及气体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
它表征了油气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单位是平方米(或平方微米)。
(2)绝对渗透率绝对或物理渗透率是指当只有任何一相(气体或单一液体)在岩石孔隙中流动而与岩石没有物理化学作用时所求得的渗透率。
通常则以气体渗透率为代表,又简称渗透率.(3)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于地层中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的通过能力的大小,就称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某一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是指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4)地层压力及原始地层压力油、气层本身及其中的油、气、水都承受一定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可分三种: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和油、气层静压力。
油田未投入开发之前,整个油层处于均衡受压状态,没有流动发生。
在油田开发初期,第一口或第一批油井完井,放喷之后,关井测压。
此时所测得的压力就是原始地层压力。
(5)地层压力系数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从地面算起,地层深度每增加10米时压力的增量。
(6)低压异常及高压异常一般来说,油层埋藏愈深压力越大,大多数油藏的压力系数在0.7-1.2之间,小于0.7者为低压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
(7)油井酸化处理酸化的目的是使酸液大体沿油井径向渗入地层,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溶解空间内的颗粒堵塞物,消除井筒附近使地层渗透率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8)压裂酸化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艺称为压裂酸化。
压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区的油气井。
(9)压裂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
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油田勘探1. 地质构造分析:通过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油气聚集区域,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2.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勘探手段,通过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来推断地下的岩层情况,从而判断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3. 重力和磁力勘探:重力和磁力勘探是利用地球引力和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层性质和构造特征,从而确定潜在的油气富集区域。
4. 电测勘探:电测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自然电场和人工电场等物理量来推断地层结构和油气聚集情况。
5. 地质钻探:地质钻探是直接获取地下岩石样本,通过对地下岩石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地层结构、岩性、孔隙度、渗透性等参数,为油田勘探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二、油田开发1. 地质储量评估:通过对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孔隙度、渗透性等参数的分析,可以对油田的地质储量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2. 采收率预测:采收率是指油田中可采集到的地质储量的比例,通过对地质条件、岩性特征、流体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油田的采收率,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油气藏开发方式选择:根据油田地质条件、储层性质、工程技术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包括常规开采、次生采收、注水开采等。
4. 选址规划:根据油田地质条件、勘探数据和开发方案,对井位进行选址规划,确定井位位置和井网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
5. 地面设施建设:包括钻井平台、生产设备、管道、储罐等地面设施的建设,为油气开采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
6. 注水开采:对于一些老旧油田或高含水油气藏,可以通过注水开采的方式来提高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7. 水驱采收:通过注入水驱的方法来推动油气的开采,提高采收率。
8. 天然气开发:针对含天然气的油田进行开发,包括天然气的采收和处理。
三、油田生产1. 裸眼检查:对于油田生产现场,进行裸眼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第一部分油田开发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 隔层:是指厚度较大,渗透性较差的一种夹层,在注水开发中对流体具有隔绝能力。
*夹层:是指油层之间或有效厚度之间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可分为层间夹层和层内夹层。
*岩性夹层:指有效厚度段内由于渗透性明显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岩性界面,往往不能够形成遮挡作用。
* 物性夹层:是指层间或有效厚度段之间的不渗透或低渗透不够有效厚度标准的夹层,其中的Ⅰ、Ⅱ类型夹层往往能够起到纵向遮挡作用。
套补距:是指最末一根套管法兰短接上平面到钻盘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数值上套补距等于油补距加上四通高。
当遇有不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时,套补距与油补距相等。
油补距:也叫补心高差,是指转盘方补心上平面至套管四通上平面的距离。
人工井底:指油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内最下部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
水泥返高:指固井时,油层套管和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里,水泥上升的高度。
水泥帽:固井时,从井口往下40米这段的油层套管与井壁之间用水泥封固,这段水泥封固段叫水泥帽。
水泥塞:固井后,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这段水泥柱称为水泥塞。
钻遇率:指钻井过程中,实际钻遇某一地层的井数与总井数的百分比。
*单层平均厚度:由于某一单层在地下产状分布不一致,导致该层在不同井点的厚度不均,将各井点钻遇的该层厚度之和与总井数的比值称为单层平均厚度。
水驱控制程度:是指可以受到注水效果的那部分储量所占该套井网总储量的百分比,或指与水井连通厚度占该套井网总厚度的百分比。
油层动用程度:指受到注水波及的油层厚度占该层系油层总厚度的百分比,或指在当前分层测试手段下出油厚度的百分比。
注采强度:注水强度与采油强度的统称。
注水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
采液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液量。
采油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注采比:油田注入剂的(水、气)地下体积与采出液(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月(年)注采比:月(年)度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累积注采比:累积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累积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一、油田勘探1.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通过地质勘探可以找到潜在的石油储量。
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磁测勘探和地层采样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找到地下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2. 油田勘探工作油田勘探工作包括地质调查、地理勘探、测绘、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岩心取样等。
这些工作在勘探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油田开采1. 钻井技术钻井是油田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钻井可以将地下的石油资源开采出来。
钻井技术涉及到钻井井位选择、井眼设计、井筒固壁、钻井液、钻井工具和钻井设备等。
钻井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油藏开发油藏开发是指将地下的石油资源进行采收和生产。
常见的油藏开发技术包括常规油藏开采、水驱油藏开采、气驱油藏开采和聚合物驱油藏开采等。
油藏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能够提高油田的开采率和采收率。
3. 油井生产油井生产是指利用油井从地下的油藏中开采出石油。
生产技术包括人工提升、自然提升、水平井生产和压裂技术等。
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和采收率。
三、油田建设1. 油田基础设施建设油田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在油田进行作业和生产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这些设施包括生产平台、输油管线、注水设备、注聚设备、压裂设备和采气设备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油田的生产和作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油田环保技术油田开发过程中会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油田环保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油田环保技术包括有害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生物修复和环境监测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四、油田管理1. 油田生产管理油田生产管理是指对油田生产作业和生产设施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
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监控、生产安全和生产技术等。
合理有效的生产管理能够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果。
油田地质基础知识第一章油田地质基础知识1、什么叫油气田?答:聚集物以油为主的叫油田,以气为主的叫气田,既有油又有相当数量的气则叫油气田。
2、油气田是如何形成的?答:世界上的油气田,绝大多数都是在沉积岩里找到的。
它是在古老的地质时期,陆地上的泥沙经河流和风力等搬运,在低洼的海洋或湖泊里沉积下来,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3、什么是生油层?生油层中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演变而成的?答:从广义讲:生油层是指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层。
它原来是在湖泊中沉积的淤泥,这种淤泥中埋藏了大量的有机生物,这些有机生物在淤泥变成泥岩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4、什么是油气的运移?答: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流体,在地下是流动的。
油气的运移是指油气在地壳中的移动过程。
5、油、气运移的外界条件是什么?答:在外力作用下,油气既可随生油层紧结成岩过程,而发生初次运移,也可在生油层紧结成岩后,油气沿着储集层的孔隙,裂隙或其它通道发生二次运移;既可沿着地层层理方向作侧向运移,也可沿着断裂,裂隙穿过地层层面作垂直运移;既可在一个油区内局部运移,也可在沉积盆地范围内进行区域性运移。
但最本质条件是地壳运动引发的油、气运移。
6、什么叫圈闭?答:油气运移至储集层以后,遇到了遮挡,运移不能继续进行,油气逐渐聚集并形成油、气藏。
这种适于油、气聚集并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就叫做圈闭。
7、什么叫油气藏?答:当圈闭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
8、油气藏的类型有哪几种?其定义内容是什么?答:油气藏分为四种类型,即:构造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指由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而形成圈闭条件的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指因断层切割而造成的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指由沉积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相结合形成的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由于沉积环境变迁,导致沉积物岩性变化,形成岩性尖灭体和透镜体圈闭,由这类圈闭形成的油气藏。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一、石油地质基础知识1、地球的内部结构:⑴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在全球各处的厚度不均匀。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所以又叫岩石圈。
⑵地幔:地壳与地幔之间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M界面,从M界面到2900Km 的深处为地幔。
地幔一般分为两层,从M界面到1000Km处叫上地幔,从1000Km 处到2900Km处称下地幔。
⑶地核:从2900Km处到地心成为地核,从5154Km处以下称为内核,地核内分布着3000℃以上的复杂的液体。
2、岩石:也称为石头,是在特定条件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质规律组成的复杂集合体。
⑴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⑵变质岩:是地壳早期形成的岩石。
⑶沉积岩:古老的岩石在地壳表面环境下遭受风化而破坏,其风化物再经过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便形成了沉积岩。
3、地层:地下成层的沉积物和其中共生的岩体总称为地层。
⑴油源层:具备生油条件、且能生成一定数量石油的地层称为油源层。
⑵油源层系:在一定地段时期、一定地质构造及古地理条件下,由一系列油源层和非油源层有规律地组合为油源层系。
⑶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油层之间,阻隔储油层相互串通的不渗透致密层称为隔层。
⑷储油层:能储集大量油气,渗透性较好,并有较好圈闭的岩层称为储油层。
⑸划分地层的方法:①根据岩性和沉积条件划分;②根据地壳运动划分;③根据古生物化石划分;④根据沉积旋回划分。
4、地质构造⑴褶皱构造:成层岩石在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力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叫做褶皱构造。
①背斜:是指岩层向上弯曲的皱曲,两翼岩层倾向相背,弯曲中间部分的岩层比两翼岩层时代相对较老。
②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相翼岩层倾斜相向,弯曲中间部分的岩层比两翼岩层时代相对较新。
⑵断裂构造:岩层发生断裂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叫做断裂构造。
①节理:是岩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造,在采油现场通常称为裂缝,节理可以是平直或弯曲的。
②断层:岩层破裂后,破裂面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叫做断层。
油田开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勘探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找到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包括地层构造、岩性、含油气层的位置、厚度和分布。
勘探方法一般包括露天勘探、堆积层勘探、隧道勘探和海底勘探等。
在地质勘探中,需要运用地质勘探仪器、测量仪器和地质勘探软件。
2.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和反射来勘探地下油气藏的方法。
可以通过地震地震勘探仪器捕获地下地质结构和油气藏分布的信息,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3. 测井勘探:测井勘探是用测井仪器在井下对地下地层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
测井数据对于油气地质的研究和含油气层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开采1. 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来破裂岩石层,并使含油气层的孔隙度增加,以提高油气产量的方法。
压裂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含油气层的渗透率,提高储层透明性,增加开采效率。
2. 注水开采:注水开采是一种通过向含油气层注入水来增加地下压力,促进油气的流动,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法。
注水开采需要考虑注水井的位置和布局、注水管道的布置、注水量的控制等因素。
3. 水平井开采:水平井开采是一种通过向地下地层水平钻探和开采油气的方法。
水平井开采可以增加油气的储量和产量,提高开采效率,减少开采成本。
4. 溶解气开采:溶解气开采是一种通过向含油气层注入溶解气体来溶解油气并抽出地面的开采方法。
溶解气开采可以对高粘油田进行高效开采,降低油气的粘性,提高采收率。
三、储存1. 地下储存:地下储存是一种通过在地下贮存油气,以便长期使用和输送的方法。
地下储存通常包括注入井、储气库和地下油气储藏库等设施。
在地下储存中,需要考虑地下储藏层的物理性质、地质条件、储藏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等因素。
2. 地面储存:地面储存是一种通过在地面上建设油气储罐、油气储藏库等设施进行油气的储存和保存的方法。
地面储存需要考虑油气的存储量、储藏设施的贮存能力、储藏方法等因素。
油田基础知识1、地层静压全称为地层静止压力,也叫油层压力,是指油井在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简称静压。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静压是衡量地层能量的标志。
静压的变化与注入和采出油、气、水体积的大小有关。
2、原始地层压力:油层在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3、静水柱压力:井口到油层中部的水柱压力。
4、压力系数: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之比。
等于1时,属于正常地层压力;大于1时,称为高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高压异常;小于1时,称为低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低压异常。
主要是用它来判别地层压力是否异常的一个主要参数。
但是有人说用1来做标准就笼统了,不同的区块有不同的常压值,一般油田都是0.8-1.2是正常值,小于则是低压区,大于则是高压区。
它对钻井、修井、射孔等工程有重要作用,油层高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过程中要加大压井液的密度,防井喷;低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时,要相应降低压井液的密度,防止井漏,污染地层。
地层压力系数也是确定开发层系的一个重要依据,相同压力体系的地层可以用同一套井网开发,不同压力体系的地层需要不同的井网进行开发,否则层间干扰太大,不能有效发挥地层产能,有时可能造成井下倒灌现象的发生。
5、原油体积系数:就是指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Gesse汽体积比值6、井筒储存效应与井筒储存系数:在油井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存效应。
描述这种现象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
7、原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在地面的体积与地下体积的比值。
8、微电极电阻率微梯度电阻率与深浅双侧向电阻率的区别(1)浅、深侧向分别测量原状地层、入侵拎电阻率,因为存有裂缝时泥浆入侵对深、深侧向的影响相同,用其幅度高推论裂缝:通常正差异通常为低角度缠,正数差异为高角度缠,并无幅度高就没缠或者不为扩散层;(2)微电极系测井测量得到微梯度、微电位电阻率,微梯度一般反映泥饼、微电位一般反映冲洗带,二者之差主要用来判断是否为渗透性地层,裂缝发育时地层渗透性较好,从道理上讲是可以用微电极反映出来的。
油田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油的组成和特性原油是一种复杂的烃类混合物,主要由碳和氢构成,同时还包含少量的硫、氧、氮和金属元素。
原油的特性包括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硫含量等,这些特性对原油的开采、运输和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油藏地质和油藏流体油藏地质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包括油藏构造、沉积环境、孔隙结构、渗透率等方面的知识。
油藏流体则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它们的组成、性质和运移规律对油田的开发和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油田水处理油田开采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水,其中包括地层水、采出水、注水等。
这些水中含有各种溶解物质、悬浮物质和微生物,需要通过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以满足生产和环保的要求。
4. 油藏采收工艺油藏采收工艺包括常规采油、压裂、水驱、气驱等各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和优缺点。
了解不同的采收工艺对于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案非常重要。
5. 油品加工原油经过加工可以得到各种产品,包括天然气、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
不同炼油工艺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的产品,了解加工工艺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非常重要。
6. 油田环境保护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
需要通过环保工艺和措施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油田化学品油田化学品主要包括各种助剂和添加剂,用于改善采收工艺、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
这些化学品包括表面活性剂、缓蚀剂、脱水剂、防蜡剂等,对于油田的生产和运行都起着重要作用。
8. 油田储运原油和炼油产品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这涉及到储罐、管道、船舶、铁路、公路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储运技术对于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运输非常重要。
上述是油田化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油田化学作为涉及化学、地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综合的技术能力。
在未来的油田开发和生产中,需要进一步深化油田化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油田开发基础知识第一节油田开发概述一、油田开发(一)油田开发概念油田开发是一个油田从投入开发直至结束的全过程。
具体是指依据勘探成果和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按照国家对原油生产的要求和原油市场形势,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
从开发工作进程角度看,一个油田的开发,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发前期的准备工作,通过对勘探资料和开发试验的分析对比,基本搞清油田的地质构造、地质储量以及储层物性等地质特点;第二阶段是编制油田开发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油田实际情况和开发规律,选择最佳的油田开发方案,同时组织投产;第三阶段是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开发方案进行不断调整,即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对油田认识的不断加深,针对不同开发阶段采用不同开发方案,以实现不同时期的产量需求。
(二)油田开发方针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特殊意义,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开发油田,必须加强对油田开发工作的宏观控制。
因此,在充分确定和掌握了油田地质构造和油气水分布规律、储量分布以及油层性质基础上,根据国家对产油量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选择合理的开发方案,包括井网部署、能量补充方式、开发速度、产能预测、开发年限及经济效益,以达到高效合理开发油田的目的。
为此,油田开发必须遵守以下方针:(1)经济效益;(2)稳产年限;(3)采收率如何;(4)采油速度大小;(5)油田地下能量的利用和补充;(6)技术工艺。
这几方面是互相关联的,即在满足国家对石油需要量的基础上,从油田整体经济利益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针,同时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大庆油田的开发方针是:年采油速度在2%左右,年含水上升率控制在2%以内,达到设计产员5000×104t以后稳产10年,采出程度达到30%~35%。
油田开发地质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油田开发地质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一、基础知识1.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地质学的原理、地球的构造与组成、岩石与矿物的分类及特征等。
2.地球物理基础:理解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阻、电导、声波、密度和磁力等。
3.地球化学基础:了解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布,以及地球化学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二、专业知识1.油田地质学:深入理解油田地质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
2.油气藏工程:掌握油气藏的动态模拟、储层参数分析、产能预测和优化等。
3.工程地质学: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力学、地质工程等。
4.数值模拟:掌握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限元、有限差分等方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5.油田地球物理:理解油田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勘探、重磁电勘探等。
6.油田开发计划与优化:了解油田开发计划和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开发策略、产能规划和经济效益评估等。
7.油田环境保护:理解油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油污土壤的修复、地下水保护等。
三、技能与工具1.数据分析技能:掌握Excel、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2.报告编写技能:能够撰写清晰准确的地质报告,包括地层对比、储层评价和产能预测等。
3.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工程人员和上级领导进行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4.项目管理技能:了解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在项目中担任有效的管理角色。
5.数据库管理技能:掌握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技能,如SQL查询语言,能够有效地管理地质数据。
6.绘图技能:熟练使用地质绘图软件,如AutoCAD、Surfer等,能够绘制高质量的地质图件。
7.三维建模技能:掌握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利用专业的软件如Petrel等进行复杂的地质模型建立和展示。
四、实践经验与持续学习1.油田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油田的实际情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地层静压全称为地层静止压力,也叫油层压力,是指油井在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简称静压。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静压是衡量地层能量的标志。
静压的变化与注入和采出油、气、水体积的大小有关。
2、原始地层压力:油层在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3、静水柱压力:井口到油层中部的水柱压力。
4、压力系数: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之比。
等于1时,属于正常地层压力;大于1时,称为高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高压异常;小于1时,称为低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低压异常。
主要是用它来判别地层压力是否异常的一个主要参数。
但是有人说用1来做标准就笼统了,不同的区块有不同的常压值,一般油田都是0.8-1.2是正常值,小于则是低压区,大于则是高压区。
它对钻井、修井、射孔等工程有重要作用,油层高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过程中要加大压井液的密度,防井喷;低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时,要相应降低压井液的密度,防止井漏,污染地层。
地层压力系数也是确定开发层系的一个重要依据,相同压力体系的地层可以用同一套井网开发,不同压力体系的地层需要不同的井网进行开发,否则层间干扰太大,不能有效发挥地层产能,有时可能造成井下倒灌现象的发生。
5、原油体积系数:是指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6、井筒储存效应与井筒储存系数:在油井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存效应。
描述这种现象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
7、原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在地面的体积与地下体积的比值。
8、微电极电阻率微梯度电阻率与深浅双侧向电阻率的区别(1)深、浅侧向分别测量原状地层、侵入带电阻率,因为存在裂缝时泥浆侵入对深、浅侧向的影响不同,用其幅度差判断裂缝:通常正差异一般为高角度缝,负差异为低角度缝,无幅度差就没缝或者是非渗透层;(2)微电极系测井测量得到微梯度、微电位电阻率,微梯度一般反映泥饼、微电位一般反映冲洗带,二者之差主要用来判断是否为渗透性地层,裂缝发育时地层渗透性较好,从道理上讲是可以用微电极反映出来的。
但因为二者测量探测深度都非常浅,对裂缝不够敏感,用得少。
(3)如果地层基质物性较好,即使没有裂缝发育,同样会造成深浅侧向差异,因此反映裂缝并不准。
通常常规测井曲线判断裂缝很难。
8、微电极电阻率微梯度电阻率:微梯度电极系比微电位电极系的探测深度小。
在渗透性地层上,微梯度电极系受泥饼的影响较大。
因泥饼的电阻率较低,测得的微电位曲线幅度高于微梯度曲线幅度,称为“正幅度差”。
在非渗透地层上幅度差不明显。
根据微电极测井曲线的“正幅度差”,可以划分出渗透性岩层。
同时,微电极测井划分薄岩层效果很好,因此它是划分油气层有效厚度的重要方法。
第三章油田开发基础油田开发基础知识是采油工进行油水井管理和动态分析所必备的。
本窜主要包括油田开发和油田动态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了采油工在油水瞬管理中经常遇到的油田开发主要技术指标、动态分析的基础概念以及油田并发常用图幅的编制和应用。
第一节名词术语1.什么叫开发层系?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同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叫开发层系。
2.什么叫开发方式?可分哪两大类?开发方式指依靠哪种能量驱油开发油田。
开发方式分依靠天然能量驱油和人工补充能量驱油两种。
3.什么叫井网?油、水、气井在油气田上的排列和分布称为井网。
4.什么叫井网布署?油气田的油、水、气井排列分布方式、井数的多少、井距排距的大小等称为井网布署。
5.井网的分布方式分哪两大类?井网的分布方式分为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两大类。
6.油田注水方式分为哪两大类?油田注水方式分为边外注水和边内注水两大类。
7.什么叫边内注水?在油田含油范围内,按一定的方式布置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叫边内注水。
8.边内注水可分为哪几种方式?边内注水按不同布井方式可分为:行列式内部切割注水、面积注水、腰部注水、顶部注水等。
9.什么叫配产配注?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为了保持地下流动处于合理状态,根据注采平衡、减缓含水率上升等,对油田、油层、油井、水井,确定其合理产量和合理注水量叫配产配注。
lO.什么叫注采平衡?注入油藏水量与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
11.什么叫油田开发方案?主要包括鄢些内容?油田开发方法的设计叫油田开发方案。
油田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油藏地质研究,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地面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经济优化决策。
12.什么叫井别?油田上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类别,称为井另别。
如探井、评价井、资料井、生产井、注水井、观察井、检查井等。
13.什么叫生产井?什么叫注水井?用来采油的井叫生产井。
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叫注水井。
14.什么叫探井?在经过地球物理勘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上,为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称为探井。
15.什么叫调整井?为挽回死油区的储量损失,改善断层遮挡地区注水开发效果,横向上和纵向上采油效果差别严重地段开发效果所钻的井叫调整井用以扩大扫油面积,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油速度,改善开发效果。
16.什么叫早期注水?油田在刚投入开发的无水采油阶段,就进行注水,保持地层压力来开发油田,叫早期注水。
第二节井网类型和注水方式1.什么叫面积注水?有何特点?面积注水方式是将生产井和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开发区上,同时进行注水和采油,这叫面积注水。
面积注水方式是一种强化注水。
其特点是:(1)开发区可以一次投入开发,储量动用较充分。
(2)采油速度比行列注水高。
(3)一口生产井能同时受周围几口注水井的影响,易受到注水效果。
(4)水淹区分散,动态分析和调整较复杂。
2.四点法面积注水的井网特点是什么?如图3—1所示。
井网特点为等边三角形,注水井布置在三角形顶点,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2:1,注水强度大。
3.反九点法面积注水的井网特点是什么?如图3—1所示。
井网为正方形,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3:l。
4.五点法面积注水井网特点是什么?如图3一l所示。
井网为正方形,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1:1,这是一种强注强采布井方式。
5.七点法面积注水井网特点是什么?如图3—1所示。
井网为等边三角形,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1:2。
第三节油田开发主要技术指标1.什么叫采油速度?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参数符号%单位%。
它是衡量油田开采速度快慢的指标。
采油速度的时间单位是年,因此也叫年采油速度。
2.什么叫年采液速度?年采液速度是年产液量与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参数符号vL单位%。
它是衡量油田采液速度快慢的指标。
年产液速度=[年产油量(吨)/动用地质储量(吨)]×100%3.什么叫采出程度?采出程度是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乘百分数,参数符号R,单位%。
4.什么是含水上升率和含水上升速度?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式中:fω1-报告末期综合含水(%)fω2-上年12月综合含水(%)R1-报告末期采出程度(%)R2-上年12月末采出程度(%)含水上升速度是指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如月含水上升速度、年含水上升速度、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某月含水上升速度=当月综合含水一上月综合含水。
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月综合含水一上年12月综合含水。
5.综合含水的含义是什么?综合含水是油田月产水量与月产液量的重量比值的百分数。
参数符号如,单位%。
式中:月产液量包括含水井产油量和未含水井产油量。
6.什么叫日产油水平?日产油水平是指月产油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
单位为吨/日。
7.什么叫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是指油田(或开发区)日产油水平与当月油井开井数的比值。
参数符号q0,单位为吨/日。
油井开井数是指当月内连续生产一天以上并有一定油气产量的油井。
8.什么叫综合生产气油比?综合生产气油比(GOR)是指每采1吨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数值上等于油田产气量与月产油量之比值。
单位为立方米/吨。
式中:月产气量中不包含气井的产气量。
9.什么叫注采比?注采比(IPR)是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
它表示注采关系是否达到平衡。
注采比分月注采比和累积注采比。
累积注采比(cIPR),用累积注水量、累积采油量、累积产水量代入公式即可求得。
10.什么叫累积亏空体积?累积亏空体积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11.什么叫产量递减率?产量递减率就是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递减率的大小反映了油田稳产形势的好坏,递减率越小,说明稳产形势越好,综合递减率是制定原油生产计划的依据之一。
12.什么叫老井产油量综合递减率?老井产油量综合递减率反映油田老井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年综合递减率符号Dt,单位%。
综合递减率>0时为产量递减,为负值时表示产量上升。
计算公式是:式中:A—上年末(12月)标定日产油水平(吨);Tw当年1--n月的日历天数(d);A×T--老井当年1--n月的累积产油量(吨),是用标定日产油水平折算的。
计算年递减时为A×365,是老井应产的年产油量,它与计划产量有区别;B--当年1--n月的累计核实产油量(吨),计算年递减时用年核实产油量(与计划部门上报的产量一致);C--当年新井l—n月的累计产量,计算年递减时用新井年产油量;Dt---综合递减率(%)。
13.什么叫老井产油量自然递减率?自然递减率反映油田老井在未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
自然递减率越大,说明产量下降越快,稳产难度越大。
自然递减率计算公式式中D t自--自然递减率(%)D--老井当年1--n月的累积措施增产量,计算年递减时,用老井年措施增产量。
其他符号的解释同综合递减率,老井是指去年12月末已投产的油井,新井是指当年投产的油井。
14.计算递减率用的“去年末标定日产”的标定原则是什么?标定原则如下:(1)以全年特别是10、11、12月产油量变化趋势确定年底日产水平。
(2)应扣除年底临时放产,具有转注条件,该转注推迟到第二年一季度内转注、超过正常产油量等多产的原油。
(3)应加上年底突击性测压、压产、冬季关井以及受自然灾害临时少产的原油。
15.综合递减与自然递减的关系是什么?综合递减与自然递减有如下关系:(1)由计算公式得知,计算自然递减时减去了老井措施累积增产油量。
这样是说,综合递减与自然递减之差表示挖掘生产潜力去弥补了的那部分自然递减。
(2)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之差越大,说明老井措施增产越多,挖潜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