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输管理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臵移动。
2.运输的特点。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样。
3.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2)运输动力(3)运输线路(4)通信设备4.运输的功能:货物位移和货物临时储存。
(1)货物位移。
由于货物在位移中要占用产品的在途资金,货物位移所需的距离和时间越长,需要由此付出的在途资金就越多,因此,尽量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是运输环节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2)货物临时储存。
在仓库库容有限时,由于货物无处可卸,也常会发生利用运输工具临时储存货物的迫不得已的现象,毕竟运输工具单位容积的造价大大高于仓库。
5.运输的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2)距离经济: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距离经济的基本原理类似于规模经济,运输距离越长,不仅使固定费用分摊给更多的公里,而且货物装卸所发生的有关费用也必须分摊至每单位距离的费用上,从而使得每公里支付的运输费用更低。
在确定运输方案时,应该重点考虑运用运输的两个基本原理,即在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前提下,追求运输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
6、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2)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
7、研究运输的意义(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2)提高运输的现代化水平;(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等的变革。
一、运输的集约化1.运输集约化的概念“集约化运输”是现代运输的经营方式,“是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第一节道路运输概念一、道路运输概念道路运输是指公共道路上使用汽车或其他运输车辆从事旅客或货物运输及其相关的业务活动的总称。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公共道路界定公共道路的指城市、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所有道路。
这样界定和理解道路运输范围,是道路运输行业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
道路运输具有连续、贯通的特点和要求,道路运输经济活动是城乡各种道路运输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完整的运输生产过程。
2.道路运输的基本构成道路运输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主要由直接从事客、货运输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为运输生产服务的车辆维修、搬运装卸、运输服务构成。
3.道路运输的分类道路运输涉及的范围广,运输活动相当复杂,有很多层次的不同分类标准。
(1)按运输对象分:旅客运输、货物运输;(2)服务性质分:社会劳务、发生各种费用结算的营业性运输和为本单位或个人生产活动服务、不发生结算的非营业性运输;(3)运输工具:摩托车、拖拉机、汽车的机动车运输和由人力车、二轮车等的非机动车运输。
二、道路运输的特点◆机动灵活、运输方便◆点多面广、流动分散◆送达速度快,可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运量小,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三、道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1.在城市中的作用2.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3.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4.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5.在国防和战争中的作用第二节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概论一、道路运输市场的概念及功能1.市场的概念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的产物。
市场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独立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
它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商品可供量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买方和卖方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广泛的经济联系。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买卖的场所,如集市贸易市场等具体形式。
2.市场的特征市场经济是指人们在从事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通过市场联系起来并得到实现和表现。
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企业内部物流/物料搬运)和流通领域的运输。
2.运输的特点: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借助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运输服务的公共性(保证为社会物质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提供运输服务/保证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出行需要提供服务);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3.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大型化、高效化、专业化和自动化);运输动力;运输路线;通信设备4.运输的功能:货物位移(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和货物临时存储。
5. 运输的原理: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6.运输在物流中作用:物流系统功能要素核心是运输;实现物流合理化关键是运输;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7.研究运输的意义:提高运输服务水准;提高运输额现代化水平;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促进运输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等的变革。
8.铁路货运企业发展案例:发展历程(替铁路行包做配送业务/垄断到达货物市场/整合站点零散货代/迅速切入发运市场/蓬勃发展的运输阶段/运营合作的网络建设全面铺开/铁路车皮承包飞的开端/自建运营网络/顺应物流市场的发展,大力向现代物流企业演变/跟随时代的脉搏不断提高服务/参与到铁路运输的改革大潮中去)。
9.运输的集约化:因素投入生产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综合运输用纸屑资源进行生产所必须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体制。
“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营方式。
运输的标准化:基础性标准;现场作业标准;信息化标准和物流服务规范运输的信息化 3S (GIS GPS RS)运输的智能化:信息技术、数据通信系统、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 ITS智能运输系统运输的绿色化: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运输主体包括专业的运输企业和产品供应链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以及不同级别的政府和于是运输主管部门;活动范围包括运输作业和云管理全过程的了绿色化;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理论。
第一节道路运输概念一、道路运输概念道路运输是指公共道路上使用汽车或其他运输车辆从事旅客或货物运输及其相关的业务活动的总称。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公共道路界定公共道路的指城市、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所有道路。
这样界定和理解道路运输范围,是道路运输行业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
道路运输具有连续、贯通的特点和要求,道路运输经济活动是城乡各种道路运输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完整的运输生产过程。
2.道路运输的基本构成道路运输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主要由直接从事客、货运输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为运输生产服务的车辆维修、搬运装卸、运输服务构成。
3.道路运输的分类道路运输涉及的范围广,运输活动相当复杂,有很多层次的不同分类标准。
(1)按运输对象分:旅客运输、货物运输;(2)服务性质分:社会劳务、发生各种费用结算的营业性运输和为本单位或个人生产活动服务、不发生结算的非营业性运输;(3)运输工具:摩托车、拖拉机、汽车的机动车运输和由人力车、二轮车等的非机动车运输。
二、道路运输的特点◆机动灵活、运输方便◆点多面广、流动分散◆送达速度快,可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运量小,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三、道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1.在城市中的作用2.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3.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4.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5.在国防和战争中的作用第二节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概论一、道路运输市场的概念及功能1.市场的概念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的产物。
市场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独立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
它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商品可供量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买方和卖方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广泛的经济联系。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买卖的场所,如集市贸易市场等具体形式。
2.市场的特征市场经济是指人们在从事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通过市场联系起来并得到实现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