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6.52 KB
- 文档页数:7
外国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以下是一些外国湿地公园的优秀案例:
1. 新西兰:凯库拉湿地保护区
凯库拉湿地保护区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东海岸,是一个拥有丰富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地区。
该保护区以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壮观的海岸线和多种野生动植物而闻名,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当地政府在2000年建立了凯库拉湿地保护区,并通过一系列的生态旅游项目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2. 韩国:首尔芦苇生态公园
首尔芦苇生态公园位于韩国首尔市江南区,是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公园。
该公园以大面积的芦苇荡为主要特色,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鸟类资源,是一个非常适合生态旅游和户外休闲的地方。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首尔市政府在2005年将该地区规划为一个生态公园,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
如今,首尔芦苇生态公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和生态教育基地。
3. 美国:阿卡迪亚国家公园
阿卡迪亚国家公园位于美国缅因州,是一个以山岳、湖泊和湿地为主要特色的国家公园。
该公园拥有壮观的山水景观、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历史遗迹,是一个非常适合户外探险和休闲旅游的地方。
为了保护和利
用这些资源,美国政府在1919年建立了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如今,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教育基地。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外国在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方面的优秀实践,它们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一、国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一)伦敦湿地公园案例简介:伦敦湿地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
公园的东临泰晤士河,是牛津与剑桥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均与居民区相邻。
公园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案例分析:水库的拥有者泰晤士水务公司与野禽及湿地基金会合作,成功将水库转换成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和环境教育中心,为了解决兴建湿地公园的资金问题,国会允许出售少量土地,从而使野禽及湿地基金会与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方都赢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做出精心的处理,如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整个公园分成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从而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经验总结:伦敦湿地公园是全球城区湿地开发的典范,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
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使游客在不惊扰生物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同时可以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
公园良好的绿化和植被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的美丽绿洲,不仅使公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给伦敦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游憩场所,极大地改善了都市的景观环境。
通过在原有的混凝土坝上加筑泥堤,提高了最高水位,使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保留,另外通过保留、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使每个栖息地区域与水域完全隔绝,构造出了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同时在水域之间设置操作杆,使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控制水位的能力,确保其可以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而不受季节限制。
梳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景观美学、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自然教育、民俗体验价值的内容。
以伦敦湿地中心、香港城市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在基础构成要素不同的背景下确立自身的规划设计和理念、开发模式、游憩产品策划。
游憩价值是指由游憩资源提供的,集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1]。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构成要素是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
以此开发利用的游憩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康体健身价值、生态教育价值[2]。
纵观国外的研究进程可以看出,在理论方面,对游憩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估方法,如首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被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中[3]。
在此,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提供借鉴。
1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分析1. 1 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是城市湿地公园藉以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也是确保城市湿地公园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具体地说,城市湿地公园游憩功能地发挥受到景观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的影响(见附表)。
1. 2 游憩价值的内容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构成要素是湿地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
以此可开发利用的游憩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康体健身价值、自然教育价值、民俗体验价值。
景观美学价值湿地景观的美学价值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及生境的多样性。
既有大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协调美,也有小到一草一木、一鱼一鸟的形态美、色彩美,以及各种水声、风声、鸟声、虫声等声音美,都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让人感觉舒适怡然、赏心悦目。
不同类型的湿地景观美学价值也各具特色,如杭州西溪湿地以密布蜿蜒的水道见长,有“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诗意;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则以“白鹭低飞惊平湖”而让人印象深刻。
泰州溱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考察分析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1]。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1.案例分析1.1伦敦湿地中心(1)背景介绍伦敦湿地公园离市中心5公里,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分钟的车程,周围的交通非常便捷。
伦敦市的两条主干道A205公路和A4公路离公园都不到16公里,伦敦湿地公园在城市边缘创造了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是一个以连接城市居民和自然环境为目的的成功案例。
湿地公园共占地42.5公顷,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良好的绿化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园成了湿地野生生物的天堂。
(2)规划内容1)游憩项目观察室,游戏木屋,与湿地有关的生活用品(如荷兰的木鞋),组织孩子游戏于池塘,喂食飞鸟和参与园艺。
2)世界湿地区,真实展示了14种世界不同地域的湿地,如尼罗河泛滥原、亚洲水稻田、中东芦苇地、西伯利亚苔原和热带沼泽等。
来自原生态环境的水鸟,在此安家落户。
3)水生生物区、现代化服务区。
4)公园外围设有足够的泊车位,所以旅游者能非常方便地自行驾车前来。
此外,多条公交车线路可抵达公园附近。
最近的地铁出口和火车站,也均在步行10分钟的距离以内。
5)因为各种生物的饲养和繁殖对环境的要求不同,伦敦湿地公园设计的关键,就是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
6)按照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湿地公园被划分为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其中包括3个开放水域:蓄水泻湖、主湖、保护性泻湖,以及1个芦苇洲泽地、1个季节性浸水牧草区域和1个泥地区域—这六个区域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总体布局上以主湖水域为中心,,其余水域和陆地围绕其错落分布,构成了公园多种湿地地貌。
(3)规划成效1)为多种湿地生物最大限度地提供了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
2) 让参观者在不破坏湿地环境的情况下,近距离的观察到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湿地知识。
(4)对大区域产生的影响借鉴1)对于对外开放的湿地公园城市中应为其提供便捷的交通联系,并适当在其周边设置停车场地。
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案例分析湿地公园案例分析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是⼀个以⾃然保护为主的主体性公园,其保留了⼤部分的⽔⽣植物和湿⽣植物的构建模式,在保留层⾯有很⼤的优势,但同时也体现出⼀定的不⾜,希望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对今后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1湿地公园景观概述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恢复或重建湿地⽣态系统,按照⽣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部分,突出主题性、⾃然性和⽣态性三⼤特点,集⽣态保护、⽣态观光休闲、⽣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态型主题公园。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与原则湿地公园的建设有两个主要的⽬的:其⼀是通过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改善湿地⽣物的⽣长条件,为其创造适宜的⽣存、繁衍空间,从⽽保护和恢复已遭受破坏的湿地⽣态结构;其⼆是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为参观者提供游憩和近距离观察湿地野⽣⽣物的场所,体现湿地⽂化。
⽣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如何开发并保护城市湿地的⽣态景观,充分发挥湿地潜能,体现湿地景观特⾊是整个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3湿地景观植物的种植设计植物种植设计是湿地保持⽣态性的根本,很多湿地由于长期的破坏和疏于管理,植物⽣态系统结构已经遭受了破坏。
通过种植设计恢复原有的⽣态系统是湿地公园建设的根本⽬的之⼀。
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应该考虑湿地植物的⽣态恢复和保护、景观、以及⽔质净化等多重功能要求,特别是⽣态保护区域对原有湿地植物进⾏保护和对已遭受破坏的植物⽣态结构进⾏恢复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处理措施。
基于以上所述的基本原则,下⾯结合上海崇明西沙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详细的分析说明。
4案例分析———以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为例4. 1区位与定位地处长江⼝门户的崇明岛,⾯积1 000余平⽅公⾥,是中国⼏个⼤岛中唯⼀的由泥沙堆积⽽成的冲积岛。
西沙湿地位于崇明岛西部,总⾯积300公顷,属于典型的长江河⼝滩涂湿地,也是华东地区⾸家具有⾃然潮汐现象的原⽣态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