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16.26 KB
- 文档页数:2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些外界物质,而在皮肤或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皮损边界清楚,表现为潮红、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大多为单一形态,自觉灼热瘙痒,甚至灼痛为临床特征。
祛除病因后可自行痊愈。
按发病机理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其中以后者为主。
尿布皮炎、漆性皮炎、化妆品皮炎是常见的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
在中医文献中一般根据接触物质的不同及其引起的症状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因漆刺激引起者,称为“漆疮”;接触马桶引起者,称为“马桶癣”;因贴膏药引起者,称“膏药风”等。
体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同一种物质,禀赋不耐者接触后发病,体质强盛者则并不发病。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引起本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1、原发性刺激反应:由于接触物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无潜伏期。
其严重程度与接触方式有关,与接触物的化学物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成正比,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
2、接触性致敏反应:属于典型的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
此类致敏物质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而仅使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病,初次接触时并不起反应,一般须经4~20天潜伏期,再接触同类物质后,可于几小时至1~2天内在接触部位或邻近部位发生皮炎。
能引起接触致敏的物质很多,常见的有:(1)动物性:皮革,毛类,羽绒制品,昆虫毒毛及分泌物等。
(2)植物性:如生漆、荨麻、无花果、银杏、芒果等。
(3)化学性:如香水,染发剂等化妆品;清凉油、红花油、磺胺粉等外用药;敌敌畏、六六六等农药;机油、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涤剂等化工原料及其产品;铬盐及汞剂等重金属盐类。
另外,焦油类、氯丙嗪、香料等,经过一定时间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以后,可引起光毒性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
有些因素也可影响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如年龄、性别、受损部位、皮肤的状况、季节等,都应加以注意。
接触性皮炎1.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皮肤黏膜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2.根据致病机制的不同可将病因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
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为致敏物,在高浓度时则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
3.原发性刺激反应是指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
某些物质刺激性较小,但一定浓度接触一定时间也可致病。
本类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②无一定潜伏期;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4.接触性致敏反应为典型的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有少数人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本类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①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②皮损往往广泛性、对称性分布;③易反复发作;④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接触性皮炎的处理流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4岁。
双膝关节红斑、水疱伴瘙痒3天。
3天前,患者因“风湿”于双膝关节外贴“风湿止痛膏”,双膝关节局部出现红斑、水疱,伴瘙痒。
自行外用乙醇涂擦,效果不佳,遂来就诊。
患风湿5年。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无特殊。
双膝关节可见约5cm ×8cm的方形红斑,其上密集针尖至米粒大小水疱,界限清楚。
【问题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思路1:男性,34岁;接触风湿止痛膏病史;接触部位出现皮疹,界限清楚;自觉瘙痒。
思路2:本例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为接触部位境界清楚的红斑、水疱,伴剧烈瘙痒,结合病史、体征,诊断考虑接触性皮炎。
应注意鉴别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物质直接破坏组织细胞引起,如酸碱化学烧伤、长期接触洗涤用品及植物汁液可造成慢性皮肤刺激。
接触性皮炎的名词解释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人体对外界刺激物质的过敏反应有关。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接触性皮炎进行综合解释。
在了解接触性皮炎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概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起到了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
而接触性皮炎是一种途径特异性的皮肤炎症,通常是由于人体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造成的。
这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并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发作。
接触性皮炎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过敏性和刺激性。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外界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并释放炎症介质。
这些介质会导致皮肤的充血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引发不适症状。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药物、化妆品、金属等。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则是由于外界物质直接对皮肤造成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非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
这种类型的皮炎常见于长期接触刺激剂的人群,如清洁工人、装修工人等。
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主要包括红肿、瘙痒、疼痛以及皮肤的干燥、脱屑等。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一般在接触过敏原后几小时内发作,并会逐渐加重。
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则较为直接,病人可能在接触刺激剂后立即感到皮肤不适。
疼痛和瘙痒感是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皮肤溃烂、出血等并发症。
要确诊接触性皮炎,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皮肤检查。
在病史询问方面,医生会询问病人关于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包括接触时间、频率、接触部位等。
在皮肤检查方面,医生会观察皮肤的病变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皮肤刮片检查或过敏试验,以排除其他皮肤病的可能性。
针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式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个体差异。
一般而言,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激素药物、抗组胺药物和角质软化剂等。
对于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采用口服激素治疗或光疗等更加积极的干预措施。
接触性皮炎的定义、病因与症状诊断、治疗、须知【定义】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或大疱,甚至出现坏死。
【病因】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因素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一、原发性刺激:是指接触物对皮肤有直接的刺激作用,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后均可发生反应。
强酸、强碱等化学品→本身刺激性强烈,触后短时间内发生急性皮炎。
洗涤剂、汽油等→本身刺激性不强,若长时间接触,也能引起慢性皮炎。
二、变态反应:是指接触物本身无强烈刺激性,大多数人接触该物品后并不发生反应,仅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
在接触部位发生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
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简示:在皮肤中贮存飘落皮肤形成花粉与皮肤中载体蛋白结合(抗原)再次进入皮肤诱导期形成激发期同类花粉(抗原)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表皮细胞受到破坏而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急性皮炎表现。
【过敏原】植物性: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皮、根。
过敏原动物性:皮、毛、羽或昆虫分泌的毒素(毛虫毒素)化学性:农药、油漆、染料、化妆品、塑料等。
【发病机制】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通常是由于接触小分子半抗原物质,如油漆、燃料、农药、化妆品和某些药物(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小分子的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经朗格汉斯细胞摄取并提呈给T细胞,使其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是一种抗原诱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
本病发病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紧张、初起疱内液体澄清,感染后形成脓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面,甚至组织坏死。
接触物若是气体、粉尘、病变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如手背、面部、颈部等,皮炎境界不清。
接触性皮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接触性皮炎概述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指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引起接触部位甚至接触部位以外皮肤的炎症性反应。
急性接触性皮炎除去接触物后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接触物反复刺激,易反复发作,或转化为亚急性和慢性皮炎。
英文名称:contact dermatitis。
其它名称:毒物性皮炎。
相关中医疾病:漆疮、马桶癣、膏药风。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皮肤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暂无资料。
常见症状:红斑、瘙痒、灼热、胀痛。
主要病因: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外源性物质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三类。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斑贴试验、激发试验。
重要提醒:接触性皮炎多伴有瘙痒,影响正常生活,患者应避免抓挠患处,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出现感染。
临床分类:1、根据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3、其他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如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二、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特点三、接触性皮炎的病因病因总述: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外源性物质种类众多,根据其性质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又因为不同接触物的刺激性和致敏性不同,主要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也不同。
基本病因:1、病因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外源性物质种类众多,根据其性质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
(1)动物性主要包括动物的毒素和昆虫的毒毛等,如蜂类,水母,毛虫等。
(2)植物性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如漆树、荨麻、补骨脂等。
(3)化学性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等;②日常生活用品,如洗涤剂、肥皂、清洁养护用品、皮革、塑料、橡胶制品等;③化妆品,如染发剂、油彩、止汗剂等;外用药物,如汞剂、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某些中草药等;④化工原料如油漆、染料、甲醛、汽油、机油等;杀虫剂与除臭剂。
接触性皮炎的教案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粘膜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后,主要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性皮肤病。
引起本病的物质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物质三大类,其中尤以化学物质致病为多见。
根据其发病机制通常可将接触性皮炎分成两类:即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其他类型有:速发型接触性反应、光毒性及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系统性接触性反应和非湿疹样接触性反应等。
一、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一)皮损分布。
皮损常分布在接触部位,有一定形态,界限清楚,且与致病物的接触方式有关。
因此常可根据发病部位寻找可能的发病因子。
如头面部接触性皮炎常考虑化妆品及染发剂过敏,对内裤染料过敏引起的皮损可呈裤形分布。
(二)皮损特点。
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
疱壁紧张,内容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严重者(如强酸、强碱作用)可发生表皮剥脱,甚至坏死。
在皮肤组织比较疏松处如面部、阴囊等处常有明显肿胀。
有时由于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则症状发生缓慢,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
若病因不能及时发现而长期反复接触后发病,则呈慢性湿疹样变,皮损呈轻度浸润、增厚及苔藓样变,如洗涤剂引起的手部接触性皮炎。
(三)自觉症状。
自觉瘙痒、烧灼感,间有疼痛。
皮损泛发者,可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
(四)病程有自限性。
皮炎症状在数日内发展至高峰,若已脱离与致病物的接触,可于1~2周内逐渐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少数患者在反复接触过程中,对接触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或耐受性提高,发生脱敏耐受状态而好转。
二、预防接触性皮炎的措施:(一)家居环境现在,室内过敏日益普遍,但很多人不知道,家居中的许多小角落都会成为引发过敏的源头。
而通过简单的清洁措施,就可以有效地解除过敏困扰。
例如,在我们的床垫、靠垫、窗帘、地毯上就寄生着成千上万的尘螨,这些细小的尘螨很容易就会被吸入呼吸道或者粘附在皮肤表面,从而导致某些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性鼻炎或者过敏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的诊治常规接触性皮炎是与外源性物质接触所致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根据病因将其分为两种类型: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或原发性刺激性皮炎由外源性刺激物通过非免疫机制所致。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发病机制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其主要依赖于特异性致敏T细胞的活化。
【临床提要】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1)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化学烧伤的特征是边界清楚的红斑、水疱和大疱、糜烂及溃疡。
(2)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①最常见,常累及手部和前臂。
②受累部位瘙痒、触痛、疼痛皲裂,脱屑性红斑,边界不清,伴发小水疱。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1)常有接触致敏物史,皮损与致敏部位一致,但气体、粉尘致敏的则于暴露部位。
(2)急性ACD,为红斑、丘疹、水疱或大疱,但眼睑、阴茎和阴囊等处的常以红斑和水肿为主,临床上皮肤损害比较一致。
3.慢性ACD,为苔藓样变、鳞屑形成和皲裂,可伴有丘疱疹。
4.有瘙痒、烧灼或胀痛感。
病程为自限性,1~2周内痊愈;反复接触变应原则会转变为慢性皮炎。
5.变应性者接触物斑贴试验常呈阳性。
【治疗处理】(一)治疗原则①寻找和去除刺激物或变应原;②应用斑贴试验鉴定变应原;③指导患者,改善环境,加强防护,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接触物;④皮肤损害对症处理。
(二)基本治疗1.作用靶位(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抑制刺激物所致的反应,减轻急慢性炎症及水肿,水疱及溃疡;(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抑制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对抗其释放的各种炎性介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2.病因治疗仔细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
3.系统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中医中药。
4.局部治疗(1)紧急处理,冲洗接触致敏物质;(2)润肤剂,中度至强效糖皮质激素,依照皮炎湿疹选择药物及剂型。
(三)治疗措施1.局部治疗(1)急性期:①大量液体冲洗。
强刺激物接触后,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局部10~30分钟;强碱损伤可用醋酸、柠檬汁、硼酸等溶液中和,而强酸损伤用弱碱性液体(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冲洗。
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是什么
接触性皮炎最近成了大众讨论的问题之一,在现如今化妆品,小饰品供大于求的时代,有些黑心的商家为了赚钱使用劣质化妆品装高级护肤品;用钢铁装金银饰品,让很多爱美的人士买了假货导致过敏形成接触性皮炎,那么除了过敏之外,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请阅读下面文章。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有原发性刺激和接触性致敏两种,主要表现有:原发性刺激反应是指接触物本身具有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如动物的皮、毛、羽毛、毒素等,植物的叶、茎、花及果实等,化学物质如化妆品,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重金属如镍、铬、汞等,其他如抗生素软膏、橡皮膏等等。
专家提醒:患了接触性皮炎,千万不要盲目用药,一定要根据病情,及早到正规的皮肤病医院诊治,治疗找准病因,确诊后,对症用药,并遵医嘱,做好日常护理,以免病情复发或加重。
日
常护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除病因远离过敏原。
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适当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活动,如爬山、散步,跳舞等。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服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体质,不生病或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前文提到的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是什么,除了化妆品小饰品等导致接触性皮炎,还有动物的皮毛,毒素;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形成皮炎的常见病原。
建议患者每天运动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远离过敏原。
提醒患者不要抓挠红肿处,可以用手轻轻拍打减少瘙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