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共22页
五、实践教学
1.校内实训条件
本课程拥有集模拟导游、景区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 建筑面积100m2 ,配有青岛各大景区特别是西海岸主要景区模 拟沙盘,便于学生从观感上认识熟悉各景区;同时配备多媒体 设备,并购置了多套景区管理与开发的模拟软件,方便学生完 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景区景观规划布局以及景区经营管 理等多项实践环节。
现场教学
讲授、演示、实践体验现Fra bibliotek教学讲授、演示、实践体验
现场教学、企业调 查
讲授、演示、实践体验
现场教学、企业调 查
讲授、实践体验
班级教学、企业调 查
讲授、实践体验
第7页/共22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设计
本专业一直与旅游景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组在与景区的长期合作中, 逐渐摸索出一条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实景教学”的教学模式,即 让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让实践经验总结为校企共享,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科 学设计课程教学。
第20页/共22页
2.学校支持措施 • 加大对精品课程的投入力度。除保障配套和建设经费以及奖励经费外,进一步加大对本课程多媒
体课件建设、教材建设、学术专著的出版等投入,支持课程后续建设。 • 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完善教学关键岗位津贴制度,并将精品课程纳入学校教学
工作奖励条例;对本课程团队成员,在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教材建设、教学名 师评选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本精品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予以优先资助。 • 加强精品课程负责人及团队的培训。每年都召开不少于三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研讨会,给教师 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 • 完善目标管理。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纳入教学单位主要领导和精品课程负责人的目标管理责任 制中,进一步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立项的动态管理制度,精品课程每 2年接受一次全面 的建设评估。 • 加强技术平台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网络教学运行环境,完善资源建设;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 心负责本精品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维护、升级,为精品课程各项教学资源的全程上网提供技术保 证,提高精品课程的受益面和共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