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 格式:ppt
  • 大小:919.50 KB
  • 文档页数:6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结构分析的内容
对系统目的——功能的认识 系统构成要素的选取 对要素间联系及其层次关系的分析 系统整体结构的确定及其解释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1 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设系统由n(n>=2)个要素(s1,s2,…sn)组
成,其集合为S,则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是以各种创造性技术为基础的系 统整体结构的决定技术。它们通过探寻系统构成要素、 定义要素间关联的意义、给出要素间以二元关系为基 础的具体关系,并且将其整理成图、矩阵等较为直观、 易于理解和便于处理的形式,逐步建立起复杂系统的 结构模型。
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缩减矩阵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②骨架矩阵 对于给定系统,A的可达矩阵M是唯一的,
但实现某一可达矩阵M的邻接矩阵A可以 具有多个。我们把实现某一可达矩阵M、 具有最小二元关系个数(“1”元素最少) 的邻接矩阵叫M的最小实现二元关系矩阵, 或称之为骨架矩阵,记作A′。
第一节:概述
• 模型化的本质、作用及地位(见图4-1)
1.本质: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思关系,在 研究过程中用模型来代替原型,通过对于模型的研究 得到关于原型的一些信息。
2.作用:①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 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洁的、 形式化的。②模型 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 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③利用模型可 以进行“思想”试验。
七、模型的简化 ①减少变量,减去次要变量; ②改变变量性质; ③合并变量(集结); ④改变函数关系; ⑤改变约束条件;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1.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结构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结构→结构模型→结构模型化→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一个实ຫໍສະໝຸດ Baidu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 解释的过程。
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是系统优化 分析、设计与管理的基础
S={s1,s2,…sn}
系统要素的二元关系
Rij=(Si,Sj) Rij通常有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包含关系、隶属
关系以及各种可以比较的关系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要素关系的表达方式 Si与Si之间存在二元关系R, Si R Sj Si与Si之间无二元关系R, Si RS j Si与Si之间的二元关系不明,Si RS j
四、构造模型的一般原则 1.建立方框图 2.考虑信息相关性 3.考虑准确性 4.考虑结集性
五、建模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 以便使模型满足实
际要求,不致产生太大偏差; ②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 因为系统的语言描
述是进一步确定模型结构的基础;
③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结构关系和函数关系) 以便使模型准确表示 现实系统;
Rb={(Si,Sj)|Si、Sj∈S,SiRSj,i、j=1,2,…,n}
且在一般情况下,(Si,Sj)和(Sj,Si)表示不同的要 素对。
这样,“要素Si和Sj之间是否具有某种二元关系R”, 也就等价于“要素对(Si,Sj)是否属于S上的二元关系 集合Rb”。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表达
④确定模型的结构 这一步决定了模型定量方面 的内容;
⑤估计模型的参数 用数量来表示系统中的因果 关系;
⑥实验研究 对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进行真实性 检验,以检验模型与实际系统的符合性;
⑦必要修改 根据实验结果,对模型作必要的修 改。
六、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1.分析方法; 2.实验方法; 3.综合法; 4.老手法; 5.辩证法;
3.地位:模型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作用的局限性。它不 能代替以客观系统内容的研究,只有在和对客体系统 相配合时,模型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第一节:概述 模型化
实际系统
比较 现实意义
解释
模型 实验、分析
结论
图4-1系统模型(化)的作用与地位
三、模型的分类(见图4-2)
模型
概念
符号
形象
类比 仿真
思维 描述 字句 图示 数学 物理 图像 图4-2 模型分类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二元关系的性质
传递性: Si R Sj, Sj R Sk, 则 Si R Sk 传递性反映两个要素之间的间接联系,记作Rt 强连接:Si R Sj, Sj R Si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以系统要素集合S及二元关系的概念为基础,为便 于表达所有要素间的关联方式,我们把系统构成要 素中满足其种二元关系R的要素Si、Sj的要素对(Si, Sj)的集合,称为S上的二元关系集合,记作Rb,即 有:
第四讲: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李刚 博士
内容概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第三节:系统定量分析模型 第四节:系统工程模型技术的新进展 思考讨论题
第一节:概述
一、模型及模型化的定义 模型有三个特征: 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 3.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模型化就是为了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 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后,用一定方 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的三种基本表达方式相互对应,各有 特色。
用集合来表达系统结构概念清楚,在各种表达 方式中处于基础地位;
有向图形式较为直观、易于理解; 矩阵形式便于通过逻辑运算,用数学方法对系
统结构进行分析处理。 以它们为基础和工具,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可
实现复杂系统结构的模型化。
图:节点,弧
从节点i(Si)到j(Sj)的最小(少)的有向弧数称 为D中节点间通路长度(路长),也即要素Si与 Sj间二元关系的传递次数。
在有向图中,从某节点出发,沿着有向弧通 过其它某些节点各一次可回到该节点时,在 D中形成回路。呈强连接关系的要素节点间 具有双向回路。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