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行云杯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能大赛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技术文件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那个超酷的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的技术文件。
这技术文件啊,就像是新能源汽车世界的魔法秘籍。
你想啊,新能源汽车就像一个个未来战士,而这个技术文件呢,就是给这些战士定制装备的指南。
它详细得就像在描述怎么给超级英雄打造专属战甲一样,从每一个小螺丝到超级酷炫的高科技功能,全都涵盖了。
这里面的电池技术相关内容,那电池就像是汽车的能量心脏。
技术文件里对电池的要求和规范啊,就像是在给这个心脏做精密的手术指南。
感觉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安全措施,都是在确保这个心脏能强劲有力地跳动,可不能像个病恹恹的小老鼠一样有气无力。
再说说那电机技术部分。
电机就像是汽车的强壮肌肉,这个技术文件对电机的要求就如同健身教练给肌肉定下的完美训练计划。
它得有足够的力量,又得精准控制,就像一个肌肉猛男还得会跳芭蕾一样,既要有力量又要有优雅的协调性。
还有那电控系统,这简直就是汽车的大脑中枢啊。
技术文件里关于电控系统的内容就像是给这个大脑编写最复杂的程序代码。
要是没弄好,那汽车就会像个喝多了的醉汉,在路上横冲直撞或者干脆就原地发呆了。
这个技术文件还特别注重安全。
在新能源汽车的世界里,安全就像是保护城堡的坚固城墙。
它详细规定了各种防止漏电、起火之类的措施,就像给城堡的城墙加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防护魔法,坚决不能让危险这个小怪兽轻易入侵。
而且它对汽车的智能化部分也有严格要求。
智能化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聪明的小精灵,技术文件里的要求就像是在教小精灵怎么更好地和车主互动、怎么在马路上更机智地应对各种情况。
这小精灵要是没按照要求好好表现,那汽车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笨笨的大铁盒子。
从维修保养到各种测试标准,这个技术文件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老管家,把新能源汽车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妥妥当当。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这些新能源汽车在赛场上大放异彩,在马路上也能稳稳当当、风风光光地行驶,成为未来交通世界里最闪亮的明星。
年“行云新能杯”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大赛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二、参赛对象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高、技工学校)相关专业在籍学生,“五年一贯制”高职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相关专业学生。
不限性别,年龄须不超过周岁。
三、比赛时间和地点比赛拟于月、进行。
具体比赛时间和地点以正式通知为准。
报到地点和住宿酒店等安排详见报到通知。
四、比赛方式和内容(一)比赛方式团体赛。
每队由名选手组成,不得跨校组队,每队可配有名指导教师,名领队,每校限报队。
(二)比赛内容五、技术平台与规范(一)技术平台比赛用设备见表。
表比赛用设备平台(二)技术规范.按照教育部中、中职院校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参照以下国家标准和规范:《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部分:车载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部分:人员触电防护》《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六、评分标准与评奖办法(一)评分标准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保证评判“公平、公正、公开”,采取以下措施:.考核内容、样题和评分标准赛前一个月公开。
.举办方赛前将认真调试比赛所用设备,保证考核条件一致。
.裁判队伍赛前封闭培训,统一评判标准和执裁标准。
.加强试题保密工作。
(二)评分细则.纯电动汽车定期维护、纯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三)违规扣分选手有下列情形,要从参赛成绩中扣分:.违反比赛规定,提前进行操作或比赛终止后仍继续操作的,由现场裁判酌情扣分并在赛场记录单上记录。
.在竞赛过程中,违反赛场纪律,由裁判现场记录参赛选手违纪情节,酌情扣分,情节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人身或设备安全事故,扣分,情节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或因操作不当,未造成设备损坏或影响其他选手比赛的,酌情扣分;造成设备损坏或影响他人比赛情节严重的报竞赛执委会批准,终止该选手的比赛,竞赛成绩以分计算。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附件2“清华·行云杯”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规程一、赛项名称“清华·行云杯”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二、参赛对象(一)高职高校组:含应用类本科、高职高专、技师学院相关专业在籍学生;(二)中职组:含中专、中职、技工学校相关专业在籍学生。
三、比赛方式与内容(一)比赛方式团体赛。
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每队2人,每校限报2队,不得跨校组队。
(二)比赛内容1.理论考试(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理论考试部分,每个队伍2名选手分别答题,两者的平均分作为该队的理论考试成绩。
(1)考试内容:主要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知识。
(2)考试题型:30道判断题(每题1分)、70道选择题(每题1分)(3)考试方式:采用电脑答题的方式。
(4)考试时间:60分钟。
2.安全防护操作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10%)安全防护操作考核成绩分数在前70%的队伍,可获得对应的分数;安全防护操作考核成绩分数在后30%的队伍,该项分数*0.7的系数后作为对应的分数计入总成绩。
(1)考试内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及使用、绝缘工具的选择及使用、测量仪器的选择及使用、电池的拆卸及存放、电机控制器的操作安全、高压配电箱的操作安全。
(2)考试时间:20分钟。
3.实际操作考核参赛选手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平台上按要求完成车辆检测与维修、相关故障检查及排除、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等任务。
基于时间和学生的现实能力,该赛项在整车和实训台架上设置2个常见的故障,涉及整车和电池故障。
实际操作考核分中职、高职高校两组。
比赛内容及考核点参考比亚迪汽车的维修手册。
中职组考核要点包括电池单体及电池组总电压的测量、电机线圈绝缘性、电池与车身绝缘、放电电流的测量。
高职高校组考核要点包括以上中职组的内容以及使用比亚迪专用诊断仪完成整车、电池的故障诊断。
比赛过程中,选手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并填写《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作业表》。
2023新能源汽车赛项竞赛方案一、赛项概览1.赛项名称:新能源汽车赛项2.参赛对象:中高职学生3.竞赛方式:本赛项采用个人比赛方式进行,每个参赛队由1人组成,不限性别。
采用“理论+实操”两部分组合,此两部分综合成绩即为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
其中实操--占比80%、理论考核占比20%。
若选手综合成绩相同则实操成绩决定排名顺序。
4.竞赛时间:5.竞赛地点:6.竞赛联系人:二、参赛报名与流程采用汇总报名方式,参赛学校自主进行选拔,将参赛学员信息发送至大赛组委会报名。
报名时间:三、竞赛内容与规则1.考核方式:比赛采用理论考核、实操考核分别进行,实操考核项目分别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故障与排除”、“新能源汽车慢充系统故障与排除”比赛项目二选一以抽签方式决定比赛项目。
2.各分赛项的竞赛内容、时长和权重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诊断项目比赛方法本赛项为个人赛,参赛2位选手根据要求进行理论知识答题考核,再进行各自的实操比赛,实操考核需填写相应的作业表格。
1、理论考核理论竞赛采用研究院考试系统,采用手机答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并自动生成试卷,每题2分,总分100分,题目类型为:选择题、判断题、多选题,所需时间40分钟。
参赛人员在完成理论考试后应示意监考老师记录理论分数,方可离场。
2、实操比赛项目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故障与排除3、作业要求:在规定时间 40 分钟内,要求参赛选手对新能源整车常见的低压供电(含仪表)、充电、上电、驱动、等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依据维修手册的规范完成作业流程,发现和确认故障点,并根据现场裁判的要求排除故障,完整准确填写《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记录表》。
作业过程中要熟练地查阅维修资料和电路图、规范使用工量具和仪器设备、准确测量技术参数和判断故障点、正确记录作业过程和测试数据、安全文明作业。
项目二:新能源汽车慢充系统故障与排除作业要求:在规定时间 40 分钟内,要求参赛选手对新能源整车常见的低压供电(含仪表)、充电、等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依据维修手册的规范完成作业流程,发现和确认故障点,并根据现场裁判的要求排除故障,完整准确填写《新能源汽车慢充系统故障与排除作业记录表》。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第九届清华大学智能车竞赛电磁赛题初赛要求和完成流程指示书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2014年9月目录序言1. 转向控制2.1 交变磁场的感知2.2 电感所耦合电磁场强度的获取2.3 电感数值的处理2. 调试手段3.1 蓝牙串口3.2 LED和蜂鸣器3.3 数码管初赛要求选手在已经完成的平衡控制和速度控制的基础上,加入基本的转向控制,使得车模可以在铺设电磁引线的赛道上前进。
前进过程中,只能有两枚动力轮着地;车身其它部分着地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1. 准备工作在继续阅读本文档之前,选手应当∙已经阅读《第九届清华大学智能车竞赛二审要求及完成流程指导》之文档并达到二审之要求;∙选手应当已经从组委会处获取至少两枚电感,足够长度的双股线以及一根碳杆。
2. 转向控制车模需要在交变磁场的引导下前进。
这之中涉及到转向控制的问题。
2.1 交变磁场的感知磁场的感知是通过电感来完成的。
为了保证小车拥有一定的前瞻,即使在一定速度下也可以较为及时地对赛道变化作出反应,通常将电感利用碳杆架在离车模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如图2.1所示。
图2.1: 碳杆的架设方式两枚电感对称分布于车模运行轨迹两侧,如图2.2所示。
图2.2: 对称分布的电感参赛选手需要利用双绞线将电感的信号引至主板上进行处理。
双绞线与电感之间的连接,双绞线在主板上的接线位置如图2.3和2.4所示。
图2.3: 电感与双绞线之间的连接图2.4: 双绞线与主板之间的连接碳杆的固定问题应当由选手自行考虑。
图2.5为组委会提供的参考方案。
请参赛选手避免对车模造成不可逆转之损坏。
图2.5: 探杆的固定方式在大致确定走线方式后,利用胶布固定电感和电缆。
至于如何走线等问题,请参赛选手自行考虑,或参考《电磁直立行车参考设计方案》等文档。
2.2 电感所耦合电磁场强度的获取按照前文所述方式进行安装后,电感耦合到的信号将通过滤波放大等一系列过程后进入单片机进行模数转换。
2023新能源汽车大赛流程
2023新能源汽车大赛的流程可能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报名阶段,组织方会公布比赛的报名信息和要求,参赛队伍需要按照规定提交报名材料,包括团队介绍、技术方案等。
2. 初赛选拔,在初赛中,参赛队伍需要展示他们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可能会有技术评审、路试、静态展示等环节,以筛选出具备进入决赛的队伍。
3. 决赛准备,进入决赛的队伍将有一段时间准备,包括技术优化、车辆改进、测试等。
此阶段可能会有组织方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4. 决赛阶段,决赛通常会包括多个环节,如技术评审、耐久测试、加速测试、续航测试等。
这些环节旨在全面考察参赛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
5. 颁奖典礼,比赛结束后,组织方会举行颁奖典礼,表彰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参赛队伍。
可能会设立多个奖项,如技术创新奖、
综合表现奖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流程可能因组织方的安排而有所不同,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
在实际比赛中,还可能会有其他环节和规定,如安全检查、评委评分等。
参赛队伍需要密切关注组织方发布的相关通知和规则,以确保按照要求参与比赛。
附件2“清华·行云杯”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规程一、赛项名称“清华·行云杯”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二、参赛对象(一)高职高校组:含应用类本科、高职高专、技师学院相关专业在籍学生;(二)中职组:含中专、中职、技工学校相关专业在籍学生。
三、比赛方式与内容(一)比赛方式团体赛。
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每队2人,每校限报2队,不得跨校组队。
(二)比赛内容1.理论考试(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理论考试部分,每个队伍2名选手分别答题,两者的平均分作为该队的理论考试成绩。
(1)考试内容:主要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知识。
(2)考试题型:30道判断题(每题1分)、70道选择题(每题1分)(3)考试方式:采用电脑答题的方式。
(4)考试时间:60分钟。
2.安全防护操作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10%)安全防护操作考核成绩分数在前70%的队伍,可获得对应的分数;安全防护操作考核成绩分数在后30%的队伍,该项分数*0.7的系数后作为对应的分数计入总成绩。
(1)考试内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及使用、绝缘工具的选择及使用、测量仪器的选择及使用、电池的拆卸及存放、电机控制器的操作安全、高压配电箱的操作安全。
(2)考试时间:20分钟。
3.实际操作考核参赛选手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平台上按要求完成车辆检测与维修、相关故障检查及排除、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等任务。
基于时间和学生的现实能力,该赛项在整车和实训台架上设置2个常见的故障,涉及整车和电池故障。
实际操作考核分中职、高职高校两组。
比赛内容及考核点参考比亚迪汽车的维修手册。
中职组考核要点包括电池单体及电池组总电压的测量、电机线圈绝缘性、电池与车身绝缘、放电电流的测量。
高职高校组考核要点包括以上中职组的内容以及使用比亚迪专用诊断仪完成整车、电池的故障诊断。
比赛过程中,选手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并填写《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作业表》。
比赛时长,中职组为60分钟,高职高校组为75分钟。
一、比赛背景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为推动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竞争力,特举办此次电动汽车竞争比赛。
本次比赛旨在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技术交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比赛目的1. 提高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 促进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3. 培养电动汽车领域的专业人才。
4. 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比赛组织1.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 承办单位:XX电动汽车研究院3. 协办单位:各大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四、比赛时间1. 报名时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2. 初赛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3. 复赛时间: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4. 决赛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五、比赛内容1. 参赛车型: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2. 比赛项目:- 综合性能测试:包括加速性能、最高车速、续航里程、爬坡能力、制动性能等。
- 经济性测试:包括百公里油耗、能耗效率等。
- 安全性测试:包括碰撞试验、耐久试验、电池安全等。
- 创新性展示:包括车辆设计、核心技术、商业模式等。
六、比赛规则1. 参赛队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参赛车辆的技术参数、设计方案等相关资料。
2. 比赛过程中,参赛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环保要求。
3. 比赛过程中,参赛队伍不得进行任何作弊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资格。
4. 比赛结果由评审委员会根据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七、比赛评分标准1. 综合性能测试(50分):包括加速性能、最高车速、续航里程、爬坡能力、制动性能等。
2. 经济性测试(20分):包括百公里油耗、能耗效率等。
3. 安全性测试(20分):包括碰撞试验、耐久试验、电池安全等。
新能源汽车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新能源汽车二、竞赛目的旨在与让学生和老师了解新能源汽车知识,拓展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竞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体会竞争、胆量、拼搏理念。
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树立绿色经济意识;应用新能源,开拓技术视野,创新新科技,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竞赛内容新能源汽车定期维护、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1.新能源汽车定期维护项目。
(1)作业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50分钟),选手参照新能源汽车厂家维修手册等技术要求,对指定车辆进行维护。
作业中规范使用工具仪器,并完成选手任务作业表填写。
(2)考核要点。
考察选手的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纯电动汽车维护保养作业流程的安全性规范操作标准,作业中设置故障点3至5个,选手在维护作业中发现并根据现场裁判要求决定是否排除故障点。
作业内容主要包含:前舱高低压线束、各冷却液检查、电机绝缘性检测、电气功能检查、检查动力电池PACK外观,更换变速箱齿轮油、底盘检查、PTC功能检查、高压组件更换、冷却液更换、检查油液是否泄漏、整理作业等。
3.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
(1)作业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60分钟),对新能源汽车常见的低压供电不正常、高压不能上电、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交流不能充电故障现象进行诊断与排除,在全面考核选手的基本操作技能情况下,要求按照维修手册的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流程,发现和确认故障点,设置故障点4个,选手根据现场裁判的要求排除故障,完整准确填写选手任务作业表。
作业过程中熟练查阅维修资料和电路图、正确使用工量具和仪器设备、准确测量技术参数和判断故障点、正确记录作业过程和测试数据、安全文明作业。
(2)考核要点。
重点考察选手对新能源汽车电气控制逻辑的理解程度;考察选手使用专用诊断仪、示波器、万用表等常用诊断设备的能力;要求对新能源汽车指定的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包括前期准备、安全检查、仪器连接、故障症状确认、读取故障码与数据流、高压断电、非带电状态检测验证、绝缘检测、元器件测量、机械拆装、故障点确认和排除、现场5S整理,并完整准确填写选手任务作业表。
2019年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规程(中职组)一、赛项名称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二、竞赛方式(一)竞赛以团体赛方式进行。
每支参赛队2名选手,参赛选手必须是2019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或五年制高职中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的全日制在籍学生,不限性别,年龄须不超过18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比赛当年的5月1日为准。
(二)竞赛队伍组成:同一学校相同项目报名参赛队不超过1支,不得跨校组队;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每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
三、竞赛项目及要求1.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1)赛项要求两名参赛选手互相配合,在规定时间100分钟内,要求对新能源整车常见的充电、上电、驱动、暖风与空调等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在全面考核选手的基本操作技能情况下,要求按照维修手册的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流程,发现和确认故障点,并根据现场裁判的要求排除故障,完整准确填写附表1《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记录表》。
作业过程中要熟练地查阅维修资料和电路图、正确使用工量具和仪器设备、准确测量技术参数和判断故障点、正确记录作业过程和测试数据、安全文明作业。
(2)故障范围围绕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驱动控制系统、暖风和空调系统、12V电池管理系统、无钥匙智能启动和舒适登车系统设置“全车无电”、“车辆无法充电”、“车辆无法正常上电”、“车辆无法行驶”、“车辆无暖风或制冷”等五种常见的故障现象,故障包含有故障码故障和无故障码故障,故障形式可为单系统故障或多系统故障。
(3)考核要点重点考察选手对车辆的结构和控制逻辑的理解程度;考察选手对专用诊断仪、示波器、万用表等常用诊断设备的应用能力;要求对新能源汽车指定的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包括前期准备、安全检查、仪器连接、故障症状确认、目视检查、读取故障码与数据流、高压断电、非带电状态检测验证、绝缘(漏电)检测、元器件测量、机械拆装、故障点确认和排除、现场5S整理,并完整准确填写《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记录表》(见附表1)。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申报方案一、赛项名称(一)赛项名称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二)压题彩照图1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汽车技术服务产业(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汽车运用与维修(082500)、汽车制造与检修(051700)、汽车电子技术应用(051800)、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60702)、新能源汽车技术(560707)、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600212)。
二、赛项申报专家组三、赛项目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办发〔2015〕28号)明确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十大重点战略发展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5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大,产业链技能型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该赛项的竞赛活动,可以全面检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型紧缺人才职业教育、培训工程的发展成果。
大赛活动面向社会的公开化以及职业技能的核心技能及操作序列的标准化,促进中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相关专业的发展,推动中等职业院校与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维修企业合作,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引导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校企结合,提升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服务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四、赛项设计原则本赛项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充电桩产业应用方面的发展实际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展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真实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上的真实应用。
赛项侧重专业知识运用与操作能力考核,展示团队合作精神和选手素质。
(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赛项设计源于相关职业岗位具体要求,能够展现团队合作精神与选手能力,比赛过程在公平和不干扰比赛选手的前提下对外开放。
在赛项组织与筹备的各环节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公布技术平台、。
赛项申报书赛项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项类别:常规赛项■行业特色赛项□赛项组别:中职组高职组■涉及的专业大类/类: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手机号码:方案申报单位(盖章):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方案申报负责人:方案申报单位联络人:联络人手机号码: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申报日期:2017年8月18日赛项申报方案一、赛项名称(一)赛项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二)压题彩照图1 选手在进行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线路检测(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装备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类装备制造大类(56)/交通运输大类(60)汽车制造类(5607)/道路运输类(6002)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56070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60702)、汽车电子技术(560703)、新能源汽车技术(560707)、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600209)、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600212)二、赛项申报专家组三、赛项目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办发〔2015〕28号)明确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十大重点战略发展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链从业者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技能人才重大缺口。
我国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50万辆,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50%,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市场。
工信部等五部委印发《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根据政策规定: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将逐年增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公布。
新积分制度的施行将进一步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根据数据显示,保守估计至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及商用车将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维修检测和售后服务人员需求迎来爆发性增长,需要大批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能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服务相关产业发展。
附件2: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清华•行云杯”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题库及样题理论考试题库(一)中职组-单选题库1.世界第一辆以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是由()打造的。
BA.戴姆勒B.安德森C.加斯东D.凯特林2.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是()。
DA.发动机B.起动机C.发电机D.蓄电池3.电池电量单位用()表示。
BA.CB.AhC.mAD.A4.电池的能量通常用()表示。
BA.A.hB.W.hC.V.AD.N.m5.电池容量以符号()表示。
CA.EB.UC.CD.V6.()也称公称电压或标称电压,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电池工作的标准电压。
BA.开路电压B.额定电压C.工作电压D.放电电压7.为保证正负极活性物质不直接接触而短路,需要在正负极之间设置()。
BA.电解质B.隔膜C.极板D.外壳8.电池单体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是()。
DA.法拉第原理B.牛顿原理C.洛伦兹原理D.丹尼尔原理9.()是指化学电源正负极在电化学反应进行时由于极化所引起的内阻。
B A.欧姆内阻B.极化内阻C.接触内阻D.化学内阻10.蓄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影响以下哪个因素()。
DA.整车质量B.续驶里程C.最大速度D.电池布置11.电池的荷电状态用()表示。
DA.DOD B.SOF C.DTC D.SOC12.以下属于高倍率放电的是()。
DA.0.1CB.0.5CC.1CD.5C13.以下电池中发展历史最久的是()。
BA.锂电池B.铅酸电池C.镍镉电池D.燃料电池14.铅酸电池正极板材料是()。
BA.铅B.二氧化铅C.硫酸铅D.硫酸15.铅酸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密度()。
A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16.铅酸电池放电深度越小,恒流充电时间就()。
BA.越长B.越短C.不变D.不确定17.相比铅酸蓄电池,碱性电池的比能量()。
AA.更高B.更低C.相同D.不确定18.()是取代镍镉电池的理想碱性电池产品。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训练方案标题: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训练方案简介: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培养和提升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举办一场维修技能竞赛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的训练方案,以帮助参赛者全面提高技能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
第一部分:竞赛概述1. 竞赛目的和意义- 解释为何举办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以及其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2. 竞赛规则和参赛要求- 介绍竞赛的基本规则以及参赛选手需要满足的条件。
3. 竞赛形式和组织结构- 说明竞赛的形式(如分为多个项目或模块)以及组织结构(包括主办方、评委等)。
第二部分:竞赛训练方案1. 基础知识培训- 提供参赛者针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的培训方案,包括电动汽车原理、电池技术、电动驱动系统等。
- 培训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以确保参赛者全面理解相关知识。
2. 技术操作训练- 设计适用于不同技能水平的技术操作训练项目,如电池维修、电动系统故障排查等。
- 根据参赛者的能力水平,提供渐进式训练,逐步提高技能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实战模拟训练- 提供实战模拟训练场景,模拟实际维修现场环境。
- 包括常见故障的排查和修复、应急维修等内容,以提高参赛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4. 团队协作训练- 强调参赛者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 包括团队合作项目,如共同完成一个维修任务或模拟碰撞维修。
第三部分:总结与展望1. 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的评价- 总结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对参赛者以及整个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影响。
2. 未来发展方向- 提出未来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的发展方向,包括增加技术难度、扩大参赛范围等。
3. 个人观点和理解- 分享作者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的观点和理解,以及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展望。
结论:通过这个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训练方案,参赛者可以系统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更多经验。
附件2“清华·行云杯”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规程一、赛项名称“清华·行云杯”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二、参赛对象(一)高职高校组:含应用类本科、高职高专、技师学院相关专业在籍学生;(二)中职组:含中专、中职、技工学校相关专业在籍学生。
三、比赛方式与内容(一)比赛方式团体赛。
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每队2人,每校限报2队,不得跨校组队。
(二)比赛内容1.理论考试(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理论考试部分,每个队伍2名选手分别答题,两者的平均分作为该队的理论考试成绩。
(1)考试内容:主要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知识。
(2)考试卷型:30道判断题(每题1分)、70道选择题(每题1分)(3)考试方式:采用电脑答题的方式。
(4)考试时间:60分钟。
2.安全防护操作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10%)安全防护操作考核成绩分数在前70%的队伍,可获得对应的分数;安全防护操作考核成绩分数在后30%的队伍,该项分数*0.7的系数后作为对应的分数计入总成绩。
(1)考试内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及使用、绝缘工具的选择及使用、测量仪器的选择及使用、电池的拆卸及存放、电机控制器的操作安全、高压配电箱的操作安全。
(2)考试时间:20分钟。
3.实际操作考核参赛选手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平台上按要求完成车辆检测与维修、相关故障检查及排除、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等任务。
基于时间和学生的现实能力,该赛项在整车和实训台架上设置2个常见的故障,涉及整车和电池故障。
实际操作考核分中职、高职高校两组。
比赛内容及考核点参考比亚迪汽车的维修手册。
中职组考核要点包括电池单体及电池组总电压的测量、电机线圈绝缘性、电池与车身绝缘、放电电流的测量。
高职高校组考核要点包括以上中职组的内容以及使用比亚迪专用诊断仪完成整车、电池的故障诊断。
比赛过程中,选手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并填写《新能源汽车知识与技能大赛作业表》。
比赛时长,中职组为60分钟,高职高校组为75分钟。
(三)比赛成果文件比赛成果文件为各参赛选手提交的分析报告。
四、比赛技术平台(一)比赛器材配置实际操作考核由参赛选手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平台上进行,比赛器材详见表1。
表1 比赛器材配备表(二)参考技术资料1.比亚迪电动汽车维修手册。
2.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平台使用说明书。
五、评判标准与评分办法(一)评分标准评分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保证评判“公平、公正、公开”,采取以下措施:1.考核内容、样题和评分标准赛前一个月左右公开;2.认真调试各比赛用工位车辆、仪器设备,保证考核条件一致;3.裁判队伍考前封闭培训,统一操作过程的评判标准,掌握分析报告的评判标准,并对裁判的评判进行分析对比,对不合理的评判进行纠正,以保证裁判标准一致;4.加强试卷保密工作。
(二)评分细则2. 实际操作考核细则(三) 评奖办法设理论考试成绩为A,安全防护操作成绩为B,实际操作成绩为C,竞赛总成绩为:D=0.4A+0.1B+0.5C。
1.赛项设团体一、二、三等奖。
按照竞赛总成绩D由大到小排序,以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5%、35%(小数点后四舍五入)。
当总分相同时,比赛用时少者为优;若比赛用时亦相同,则取并列名次。
2.获得团体一、二等奖的选手指导教师,由主办方授予“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六、比赛规则(一)熟悉场地1.执委会安排在选手报到结束后各参赛队统一有序地熟悉场地,熟悉场地时限定在观摩区活动,不允许进入比赛区。
2.熟悉场地严格遵守大赛各种制度,严禁拥挤,喧哗,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二)文明参赛要求1.竞赛所用的设备由大赛执委会统一提供,各参赛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现场提供的设备、仪器、工具;2.参赛选手在比赛开始前30分钟前到达指定地点检录,接受工作人员对选手身份、资格和有关证件的检查,竞赛计时开始后,选手未到,视为自动放弃;3.比赛用仪器设备、赛位由抽签确定,不得擅自变更、调整;4.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须经裁判人员同意。
选手休息、饮水、上洗手间等,不安排专门用时,统一计在竞赛时间内,竞赛计时工具,以赛场设置的时钟为准;5.竞赛期间,选手不得将手机等通信工具带入赛场,非同组选手之间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递信息,如传递纸条,用手势表达信息,用暗语交换信息等;6.所有人员在赛场内不得喧哗,不得有影响其他选手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7.爱护赛场提供的器材,不得移动赛场内台桌、设备和其它物品的定置,不得故意损坏设备和仪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8.完成竞赛任务期间,不得与其他选手讨论,不得旁窥其他选手的操作;9.遇事应先举手示意,并与裁判人员协商,按裁判人员的意见办理;10.参赛选手须在赛位的计算机上规定的文件夹内存储比赛文档;11.比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选手因个人误操作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时,裁判长有权中止该队比赛;如非选手个人原因出现设备故障而无法比赛,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调换到备份赛位或调整至最后一场次参加比赛);如裁判长确定设备故障可由技术支持人员排除故障后继续比赛,将给参赛队补足所耽误的比赛时间;12.参赛队若要提前结束竞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比赛结束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参赛队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13.选手须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配合裁判做好赛场情况记录,与裁判一起签字确认,裁判要求签名时不得拒绝;14.完成赛项任务及交接事宜或竞赛时间结束,应到指定地点,待工作人员宣布竞赛结束,方可离开;15.选手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程序编写等内容不能自行完成,可以提出弃权,由技术保障人员帮助完成,参赛队弃权部分不得分;16.不乱摆放工具,不乱丢杂物,完成工作任务后清洁赛位,清点工具,线头、废弃物品及工具,不得遗留在赛位上;17.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裁判和其他选手,不得辱骂裁判和赛场工作人员,不得打架斗殴;18.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指导、帮助参赛选手,对造成后果的,视情节轻重酌情扣除参赛选手成绩;19.比赛过程中,除参加当场次比赛的选手、执行裁判员、现场工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比赛现场;比赛结束后,参赛人员应根据指令及时退出比赛现场;对不听劝阻、无理取闹者追究责任,并通报批评;20.裁判长在比赛结束前提醒选手,裁判长发布比赛结束指令后所有未完成任务参赛队立即停止操作,按要求清理赛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竞赛时间;21.参赛选手不得将竞赛任务书、图纸、草稿纸和工具等与比赛有关的物品带离赛场,选手必须经现场裁判员检查许可后方能离开赛场;22.参赛队需按照竞赛要求提交竞赛结果,裁判员与参赛选手一起签字确认。
(三)成绩评定及公布1.组织分工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成立由检录组、裁判组和仲裁组组成的成绩管理组织机构。
具体要求与分工如下:(1)检录工作人员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进行点名登记、身份核对等工作。
检录工作由赛项承办院校工作人员承担;(2)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设裁判长1名,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管理工作并处理比赛中出现的争议问题,以及足够数量的裁判员;(3)裁判员根据比赛需要分为加密裁判、现场裁判和评分裁判。
加密裁判:负责组织参赛队伍(选手)抽签,对参赛队信息、抽签代码等进行加密,加密裁判不参与评分工作。
现场裁判: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评定参赛队的现场得分;评分裁判: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的比赛任务完成、比赛表现按赛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4)仲裁组负责接受由参赛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2.成绩评分(1)现场评分现场裁判依据现场打分表,对参赛队的操作规范、现场表现等进行评分。
评分结果由参赛选手、裁判员、裁判长签字确认。
(2)过程评分根据参赛选手在分步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合理性以及完成质量等,评分裁判依据评分标准按步给分。
(3)抽检复核为保障成绩统计的准确性,执委会对赛项总成绩进行抽检复核;错误率超过5%的,则认定为非小概率事件,裁判组需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七、申诉与仲裁(一)申诉1.参赛队对不符合比赛规定的设备、工具、软件,有失公正的评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2.申诉应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内提出,超过时效将不予受理。
申诉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由参赛队向相应赛项仲裁工作组递交书面申诉报告。
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的时间、涉及到的人员、申诉依据与理由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
事实依据不充分、仅凭主观臆断的申诉不予受理。
申诉报告须有申诉的参赛选手。
3.赛项仲裁工作组收到申诉报告后,应根据申诉事由进行审查,6小时内书面通知申诉方,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如受理申诉,要通知申诉方举办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如不受理申诉,要说明理由。
4.申诉人不得无故拒不接受处理结果,不允许采取过激行为刁难、攻击工作人员,否则视为放弃申诉。
申诉人不满意赛项仲裁工作组处理结果的,可向比赛执委会仲裁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
(二)仲裁赛项设仲裁工作组和仲裁委员会。
赛项仲裁工作组接受由代表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
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仲裁委员会裁定为最终裁定。
八、赛项安全(一)赛场所有人员(赛场管理与组织人员、裁判员、参赛员以及观摩人员)不得在竞赛现场内外吸烟,不听劝阻者给予通报批评或清退比赛现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处理。
(二)未经允许不得使用和移动竞赛场内的任何设施设备(包括消防器材等),工具使用后放回原处。
(三)选手在竞赛中必须遵守赛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合理的使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具,出现严重违章操作加工设备的,裁判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和终止比赛。
(四)选手参加实际操作竞赛前,应由参赛校进行安全教育。
竞赛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裁判员报告,裁判员视情况予以判定,并协调处理。
(五)参赛选手不得触动非竞赛用仪器设备,对竞赛仪器设备造成损坏,由当事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视情节而定),并通报批评;参赛选手若出现恶意破坏仪器设备等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处理。
(六)参赛选手入场应身穿赛事比赛指定服装;工装裤自备,穿绝缘鞋,佩戴安全帽,并购买意外伤害险。
赛事指定服装和安全帽由支持企业提供。
工装裤和绝缘鞋不允许出现院校名称,以及其他与院校有关标识,具体由裁判决定是否符合竞赛使用,如违反规定视为违规处理。
九、大赛违规处理规定(一)发现参赛选手不符合报名规定条件的、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的,报经大赛组委会核实批准后,一律取消该选手参赛资格,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并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