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9文学概论(一)201310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模拟考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本身视为一个“自足体”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2.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文本的概念。
文本这个词现在不仅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而且也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扮演活跃的角色。
但它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给实际运用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一般来说,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3.作家个体体验的第一个特征是()。
A.情感的诗意化B.意义的深刻化C.感受的个性化D.诗意的超越化【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
文学是作家的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
一旦作家动笔写他的情感领域的人、事、景、物,那么所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体验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
4.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主要的特色是()。
A.双声B.叠字C.叠韵D.押韵【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音律。
双声指两个字声母相同。
叠字指两个单音节词重叠的语音现象。
叠韵指两个字韵母相同。
押韵指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语音特色是叠字。
5.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中国文学的主题B.中国文学的母题C.中国文学的美D.中国文学的文体【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层面。
文学概论 ( 一)00529 考纲解读文学概论(一)00529 考纲解读第一章文学看法一、单项选择题1.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赏识者四个因素构成的理论家是(艾布拉姆斯 )2. 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3.在公元前 500 年的古希腊期间,最早提出“艺术模拟自然”论点的思想家是(赫拉克利特)4.在中国古代,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人是 (荆浩)5.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表露”的是(表现说)6.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属于(适用说)7.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适用说)8.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学说为(再现说)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主假如讲 (文学看法变化的时代原由)10.因为塑造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资料不同,艺术能够分为不同的类型,文学属于(语言艺术)11.狹义上的文化是指(个人的修养及其程度)12.符号论的文化看法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13.假如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切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必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起码反应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列宁)14.“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依照可然律或必定律可能发生的事作出这一论断的古希猎理论家是(亚理士多德)15.“作为看法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必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脑筋中的反应的产物。
”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毛泽东)16.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用的是(反应论)二、多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文学看法有(再现说、适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2.英国有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的各方面”包含(物质设施、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3.我国有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看法包含 (精神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4.在广义的文化看法中文化被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5.文学审盛情识形态的内涵包含(从性质上看,有公司偏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特点看,是认识又是感情;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6.作家的体验的特征有(感情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觉的个性化)二、名词解说题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改正确的名称应当叫作文学学。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卷子(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对文学的界定是A.审美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态C.符号论的文化形态D.客观世界的再现形态2.“艺术除了表现它白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白己的路线开展。
〞这句话的作者是A.里普斯B.鲁迅C.王尔德D.屠格涅夫3.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言语组织的A.整体性B.自足性C.反常特性D.内指性4.提出文学文本四层次说的西方学者是A.伯丁B.黑格尔C.英加登D.莎士比亚5.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契诃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6.“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这句话的人是A.XB.恩格斯C.左拉D.王夫之7.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著名论著是A.《人间词话》B.《典论》C.《论格》D.《宋元戏曲史》8.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表意型人物D.性格人物9.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群众化、最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式样是A.诗歌B.散文C.戏剧D.影视文学10.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歌以A.叙事为主流B.抒情为主流C.议论为主流D.挖苦为主流11.寸于情作品的本位是A.感情B.理性C.形象D.叙事12.艺术与感情关系紧密,艺术是感情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被称为A.再现论B.表现论C.直觉论D.灵感论13.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是A.世界观B.创作个性C.作家气质D.文学修养14.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表达是A.文学言语B.文学题材C.文学风格D.表现手法15.以下关于艺术感情与白然感情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是美好的B.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共通性C.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私人性D.艺术感情是自然感情的升华16.柏拉图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A.突发性B.迷狂性C.制造性D.感情性17.马克思主义文学批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看男女关系是否公平B.以艺术形式为中心C.开掘意象的象征精神D.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18.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观赏的活动,被称为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19.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X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20.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是A.游戏B.巫术C.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D.模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21.文学言语组织的文法层面包含A.词法B.句法C.篇法D.音律E.比喻22.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生命律动D.韵味无穷E.如实描写23.人物类型有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物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E.“性格〞人物24.文学风格的特征有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思想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E.文学风格的多样性25.艺术起源的观点常见的有A.模仿说B.巫术说C.游戏说D.劳动说E.炫耀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4分,第27、28小题每题3分)26.文学27.表达功能28.心灵共鸣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9.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30.文学言语组织有哪些层面31.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2.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思的要素有哪些33.读者的期待视野包含哪些层次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15分,第35、36小题每题10分)34.试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世界”关系的文学观念是(A)A、再现说B、实用说C、独立说D、表现说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此诗在文化意义上属于(C)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行为文化3、“圣人立象以尽意”一语出自(B)A、《荀子》B、《周易•系辞》C、《孟子》D、《庄子•逍遥游》4、“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A)A、文学文本的语言B、规范化的书面语C、文学研究使用的语言D、文学教学使用的语言5、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的特色是(D)A、双声B、押韵C、叠韵D、叠字6、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西方现代学者是(C)A、艾略特B、韦勒克C、苏珊•朗格D、霍米•芭芭7、典型总是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这个看法出自(B)A、马克思《致斐•拉萨尔》B、恩格斯《致斐•拉萨尔》C、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D、恩格斯《致敏•考茨基》8、“状飞动之趣”一语出自(B)A、王昌龄《诗格》B、皎然《诗式》C、司空图《诗品》D、胡应麟《诗薮》9、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D)A、原因B、细节C、动机D、后果10、文本中能够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C)A、故事发展B、情节变化C、叙述声音D、叙述标记11、依据“三分法”,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C)A、史诗、悲剧和喜剧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D、时间类、空间类和综合类12、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手段,称为抒情的(D)A、语义策略B、修辞策略C、语用策略D、语法策略13、《典论•论文》的作者是(B)A、屈原B、曹丕C、刘勰D、严羽14、文学风格的载体是(B)A、题材B、文体C、技巧D、情节15、作家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是(A)A、较好的文化修养B、较强的思维能力C、高尚的道德情操D、强大的人格力量16、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D)A、作家的道德情感B、作家的政治情感C、作家的自然情感D、作家的艺术情感17、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提出这一观点的是(C)A、叔本华B、卢卡契C、布洛D、沃伦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刘禹锡2.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3.“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规范化的书面语B.文学文本的语言C.作家的内心语言D.教学用的标准语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C.美D.文体5.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A.王昌龄B.皎然C.严羽D.叶燮6.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A.苏轼《题西林寺壁》B.孟浩然《春晓》C.杜甫《石壕吏》D.李白《望庐山瀑布》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A.更具有真实性B.更富于哲学意味C.更合乎美学原理D.更强调细节描写1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A.王国维B.鲁迅C.茅盾D.梁启超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A.格雷马斯B.列维—施特劳斯C.热奈特D.托多罗夫10.“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12.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A.哲学B.修辞学C.历史学D.美学13.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A.德莱顿B.福楼拜C.巴尔扎克D.斯威夫特14.文学创作是一种(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15.“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黑格尔D.克罗齐16.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道德律令B.人生理想C.理性认识D.艺术情感17.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A.结构主义批评B.英美新批评2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18.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高尔基19.《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20.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崇尚情感B.崇尚想象C.崇尚技巧D.崇尚理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A.卢克莱修B.西塞罗C.贺拉斯D.朗吉弩斯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属于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价值阅读D.兴趣阅读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
”这里的“说话”指的是A.语言结构B.言语动作C.言语产品D.语言组织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A.叠韵B.叠字C.重复D.双声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A.《老子》B.《论语》C.《孟子》D.《庄子》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A.完整性B.连续性C.思想性D.生动性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A.顺时序B.逆时序C.倒叙D.插叙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A.布洛克B.克罗齐C.卡西尔D.科林伍德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A.反讽B.隐喻C.典故D.悖论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A.通变B.格调C.风骨D.体性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A.想象的风格B.智力的风格C.情绪的风格D.悲壮的风格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A.托尔斯泰B.高尔基C.高尔斯华绥D.狄更斯15.中国最早的诗论是A.《二十四诗品》B.《典论·论文》C.《文赋》D.《毛诗序》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A.科学活动B.认识活动C.思想活动D.审美活动17.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18.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A.严肃文学B.纯文学C.精英文学D.大众文学19.在西方文论史上,最早规定了“自然主义”含义的理论家是A.泰纳B.孔德C.席勒D.康德20.中国的五言诗形成于A.先秦时期B.东汉时期C.西汉时期D.魏晋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2.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
”这是指小说注重()A.结构B.声音美C.格律D.押韵3.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C.英加登D.苏珊·朗格4.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5.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C.词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 ( )A.《周易·系辞》B.《庄子》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8.“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康德B.黑格尔C.姚斯D.理查兹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B.小说C.散文D.剧本10.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A.毛宗岗B.金圣叹C.脂砚斋D.张竹坡11.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12.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A.情节B.情景C.故事D.场景!- 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15.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A.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C.创作构思D.创作经验16.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B.创作动机的发生C.艺术构思过程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17.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C.表现情感D.传达情感18.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A.情调B.气势C.氛围D.韵味19.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A.独特的言语形式B.作家的创作个性C.内容与形式D.读者感受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诗句中运用了A.神话原型理论B.移情理论C.距离理论D.形式主义理论2.以下关于文学作品和文学文本的概念,正确的是A.文学作品是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其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B.文学文本是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其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C.文学作品是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D.二者的含义完全一样3.英加登认为只有部分文学具有“形而上特质”,这种文学属于A.“神圣的文学”B.“幽默的文学”C.“崇高的文学”D.“伟大的文学”4.西方典型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是A.1949年建国以后B.民国以后C.“五四”以后D.鸦片战争以后5.意境的形象特征是A.虚实相生B.生命律动C.情景交融D.韵味无穷6.通过绰号直接显示人物性格的代表性作品是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西游记》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是A.物质文化B.艺术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8.以下的艺术形象属于创造性想象的是A.孙悟空B.宋江C.唐僧D.曹操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创作动机就是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始终指向创作过程本身C.创作冲动是一种极其理性的情感D.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10.第一个有系统纲领和自觉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A.表现主义B.象征主义C.古典主义D.现实主义11.简练而精辟地提出“风格即人”的是A.马克思B.黑格尔C.歌德D.布封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说起源于祭祀B.戏剧起源于神话C.《西游记》的成熟过程经历了五个阶段D.文学与政治无关13.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A.弗雷泽B.弗莱C.荣格D.弗洛伊德14.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是A.徐志摩B.梁启超C.黄遵宪D.郭沫若15.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传达情感B.表现情感C.投射情感D.再现情感16.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A.《论语》B.《周易》C.《庄子》D.《论衡》17.作品具有节奏美的代表性小说家是A.老舍B.鲁迅C.汪曾祺D.林语堂18.中国古代的“教化说”与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文学观念的A.表现说B.客观说C.实用说D.独立说19.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的诗歌《交感》的作者是A.马拉美B.波德莱尔C.瓦莱里D.兰波20.标志现代主义终结和后现代主义开始的是A.《芬内根的守灵》B.《变形记》C.《等待戈多》D.《追忆似水年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第四章叙事作品 第五章抒情作品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第七章文学创作 第八章文学接受1) 五种文学观念(注2)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注3) 文学的界说(注4) 文化(注5)及文学的文化意义(注6) 文学的文化的意义发现(注7) 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注8)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注9) 审美及其实现的条件及审美的特点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注10)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注11) 体验与文学(注12) 13) “层次论”,他认为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英加登同时认为,有的文本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 表现说、 以下是对上述五种文学观念做出的解释。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
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摹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柏拉图的“理式摹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摹仿”。
摹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摹仿说才被打破。
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
“度物象而取真”由五代大画家荆浩提出,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
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是其代表。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一)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二)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三)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PART一,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二,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艾布拉姆斯,作者作品读者世界三,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的流动过程,并且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四,再现说,表现说五,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可以给人带来愉悦。
但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六,独立说,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这种观念来自德国美学,主要是康德和席勒的美学。
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主要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
七,客观说,体验说八,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中西方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2收到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和不同社会心理作用的影响3还与研究者的观点有联系,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观点。
九,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凝聚着作者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语言组织。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的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可以说无所不包,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作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都可以叫做文化。
2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等。
3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是人运用符号及其意义而创造的。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三,如何去发现文学的文化意义1通过品质阅读,试图尽可能完全把握作品的肌质,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运动。
2通过价值阅读,让读者尽可能敏锐,准确的描述出它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文学改造社会生活二,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的作者与论述在文学关系中,作家的心与外在的物是互动的。
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模拟考试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哪类文学思潮中()。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表现说。
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时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西方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
2.狭义的文化含义指()。
A.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B.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C.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品D.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狭义的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文化含义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
3.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被称为()。
A.韵B.律C.音律D.格调【解析】C4.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的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
所谓“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5.司空图主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
A.情景相生B.情中见景C.景中藏情D.情景并茂【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情景交融的三种类型。
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正是中国诗学追求的最高最难的境界,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景中藏情。
6.“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
A.《周易·系辞》B.《庄子》C.《论语》D.《论文偶记》【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意象。
《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旳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旳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笔迹旳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旳位置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相应题目旳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她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选题:本大超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旳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选出。
1、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A.事实B.认知C.理智D.虚构2、艾布拉姆斯提出旳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C.作品、作家、现实、历史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3、“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A.《周易•系辞》B.《庄子•齐物论》C.《荀子•乐论》D.《礼记•乐记》4、林语堂说,汉语旳“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旳A.题材B.主题C.美D.真5、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独特旳“这一种”旳德国古典美学家是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胡塞尔6、下列作品中,完全属于象征意象范畴旳一组作品是A.《阿Q正传》《祝愿》《家乡》B.《边城》《围城》《城堡》C.《荷塘月色》《雨巷》《日出》D.《天狗》《死水》《老马》7、虚构出来旳,只存在于作品世界中旳时间关系是A.文本时间B.论述时间C.故事时间D.阅读时间8、隐在论述者进行论述旳最典型文学体裁是A.戏剧文学B.民间故事C.报告文学D.纪实故事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体现旳是A.乡愁B.哀怨C.嗟叹D.悲哀10、西方提出“交感说”旳是A.瓦莱里B.魏尔伦C.马拉美D.波德莱尔11、抒情文学作品旳典型形态是A.诗体故事B.抒情诗C.抒情散文D.散文诗12、在抒情老式中长期使用并产生了固定内涵旳模式化意象,称为A.典型意象B.原型意象C.寓言式意象D.符号式意象13、古希腊旳《修辞学》一书旳作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理士多德D.赫拉克利特1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浮现旳出名诗歌流派是A.写实派、浪漫派、抽象派B.发明派、新月派、湖畔派C.意象派、荒诞派、朦胧派D.豪放派、婉约派、象征派15、文学创作主客体旳关系是A.主体附属客体B.客体附属主体C.主客体互相渗入,彼此交融D.主客体互相排斥,彼此对立16、“召唤构造”理论中所说旳“空白”,是指文本中A.没有波及旳部分B.已明确写出旳部分C.不需要读者去充实旳部分D.有待读者去弥补旳部分17、强调文学“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旳批评措施是A.构造主义批评B.精神分析批评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18、文学一般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A.白话文学B. 口头文学C. 口传文学D.大众文学19、文学风格最为直观旳层面是A.语言层面B.形象层面C.审美层面D.文化层面20、按照生活应有旳样式,按照自己主观旳情感逻辑去构思艺术形象旳措施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象征主义D.现代主义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A.卢克莱修B.西塞罗C.贺拉斯D.朗吉弩斯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属于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价值阅读D.兴趣阅读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
”这里的“说话”指的是A.语言结构B.言语动作C.言语产品D.语言组织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A.叠韵B.叠字C.重复D.双声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A.《老子》B.《论语》C.《孟子》D.《庄子》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A.完整性B.连续性C.思想性D.生动性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A.顺时序B.逆时序C.倒叙D.插叙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A.布洛克B.克罗齐C.卡西尔D.科林伍德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A.反讽B.隐喻C.典故D.悖论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A.通变B.格调C.风骨D.体性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A.想象的风格B.智力的风格C.情绪的风格D.悲壮的风格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A.托尔斯泰B.高尔基C.高尔斯华绥D.狄更斯15.中国最早的诗论是A.《二十四诗品》B.《典论·论文》C.《文赋》D.《毛诗序》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A.科学活动B.认识活动C.思想活动D.审美活动17.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18.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A.严肃文学B.纯文学C.精英文学D.大众文学19.在西方文论史上,最早规定了“自然主义”含义的理论家是A.泰纳B.孔德C.席勒D.康德20.中国的五言诗形成于A.先秦时期B.东汉时期C.西汉时期D.魏晋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诗有多重意义,它们是A.字面意义B.譬喻意义C.道德意义D.奥秘意义E.历史意义22.叙述时间主要涉及的内容有A.事件持续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C.事件的前后顺序D.叙述语言的前后顺序E.事件的重复频率23.文学风格的主要特征包括A.独创性B.稳定性C.含混性D.神秘性E.多样性24.明确主张并系统论述过“游戏说”的西方学者有A.柏拉图B.席勒C.泰勒D.弗雷泽E.斯宾塞25.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A.民族的精神气质B.民族的科技水平C.民族的生产能力D.民族的审美趣味E.民族的语言特点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26.经验与体验27.文学语言组织的内指性28.表意型人物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9.简述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30.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的陌生化?31.什么是自由语体?32.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3.托尔斯泰的传达论具有哪些特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34.试述在意境创造中情景交融的三种不同类型,并举例说明之。
35.试述在文艺起源的问题上,有哪些影响较大的理论观点。
36.试论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2.A3.B4.C5.B6.D7.B8.D9.B 10.C11.D 12.A 13.A 14.C 15.D 16.D 17.B 18.D 19.A 20.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ABCD 22.ABCDE 23.ABE 24.BE 25.ADE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26.经验是指人的生物的或社会的阅历,大致存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经历性的,如经历了这件事情,并有了相关的常识、知识,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经验;(1分)还有一种是不但有过经历,而且从中见出了深刻的意义和诗情,这里经验就变成了体验了。
(1分)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
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的升华。
(2 分)27.文学语言组织的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1分)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2分)28.表意型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往往很少有鲜明的特征。
(3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9.(1)再现说。
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2)表现说。
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3)实用说。
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如中国古代的教化说,西方的“寓教于乐”说(4)独立说。
认为文学自律的、无功利的、纯形式的和纯审美的,如“为艺术而艺术”。
(5)客观说。
认为文本高丁一切,它一旦产生,便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6)体验说。
强调读者阅读时的感受和在创造,如接受美学。
评分参考: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只要答出任意五个要点即可给满分5分。
30. (1)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2分)(2)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陌生化是与“自动化”相对立的。
自动化语言是那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这在口常语言中司空见惯。
而陌生化则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破除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3分)31. 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就是自由语体。
(2分)规范语体只是体现了一定体裁的体格,而只有自由语体才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
(3分)32. (1)作品形象的具体化,即接受者对作品形象的再现、补充、丰富与改造。
(2分)(2)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即接受者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情感。
(2分)(3)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1分)33. (1)它强调情感的重要性。
情感必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否则将难以打动读者。
(2分)(2)艺术只是“传达”情感而非“表现”情感,目的在于别人了解、分享自己的情感。
(1分)(3)传达必须借助某种外在符号,如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语言。
(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35小题各12分,第36小题14分,共38分)34.(1)景中藏情式。
在这类意境的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表达。
(3分)(2)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的。
有时甚至全不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
(3分)(3)情景并茂式。
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
(3分)评分参考:本题满分15分。
只答出上述要点,最多给9分,视举例及阐述情况和完美程度再给1-6分。
35. 主要有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和劳动说。
(4分)(1)模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2)巫术说。
认为是巫术思维法则的推动促成了人类艺术的诞生。
(3)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
(4)劳动说。
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4分)评分参考:本题满分10分。
只答出上述要点,最多给8分,视举例及阐述情况和完美程度再给1-2分。
36. (1)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文学创作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活动,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艺术。
(2分)(2)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同时就是一个情感表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创作主体对于自己以往情感积累的再度体验过程。
经由再度体验,作家的自然情感也就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艺术情感。
所以,对情感积累的再度体验也就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核心;(2分)(3)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乃是作家内在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所构成的感性形象。
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否,动人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充分、准确地表达了作家的艺术情感。
(2分)评分参考:本题满分10分。
只答出3个要点可得6分,视联系实际论述程度再给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