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9文学概论(一)_202010_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2
全国1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雪公主”中旳人物形象属于( C )4-222A.扁平人物B.圆形人物C.表意型人物D.典型人物2.“诗是最快乐最良善旳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旳瞬间之记录。
”雪莱旳这句话属于文学观念中旳( C )1-23A.客观说B.模仿说C.体现说D.独立说3.提出作家体验“出入说”旳是( A )1-86A.王国维B.叶燮C.李贽D.梁启超4.文学风格最突出旳特性是( A )6-328A.独创性B.稳定性C.多样性D.审美性5.古典主义旳代表人物是( D )9-490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左拉D.布瓦洛6.波德莱尔提出旳理论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这种理论是( A )5-259A.交感论B.移情论C.投射论D.宣泄论7.中国老式旳风格理论来源于( A )6-306A.魏晋B.汉代C.隋唐D.秦代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旳是( D )7-389A.润色与修改B.艺术传达C.材料储藏D.艺术构思9.觉得文学自身是一种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旳感情与想象旳世界,这种批评措施是( B )8-445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构造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10.“立即、枕上、厕上”说旳提出者是( D )7-353A.白居易B.苏轼C.王昌龄D.欧阳修11.“召唤构造”旳提出者是( A )8-427A.伊萨尔B.姚斯C.英加登D.加缪12.西方对文艺理论旳奉献是( C )4-(教材中无法找到原则答案)A.意象B.意境C.典型D.性格13.提出“熟悉旳陌生人”旳是( B )3-154A.雨果B.别林斯基C.歌德D.康德14.神话原型批评旳集大成者是( C )8-446A.弗洛伊德B.荣格C.弗莱D.弗雷泽15.指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旳是( D )3-169A.王国维B.严羽C.王夫之D.陆时雍16.文本时间长度不不小于故事时间长度旳粗略论述,被称为( D )4-202A.省略B.减缓C.停止D.概略17.鲁迅指出,该书旳浮现打破了老式旳思想和写法。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乐记》把艺术生产的流程表述为()A.物→心→乐B.心→物→乐C.物→乐→心D.乐→心→物2.审美的实现需要四个层面协同合作,第一个层面是()A.客观对象层B.主体心理层C.历史文化层D.心理时空层3.严格说来,文学作品是指()A.文学文本B.文学语言组织C.文学形象系统D.经读者解读的文学文本4.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A.情感体验B.声音节奏C.语词形式D.逻辑结构5.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诗有四种意义,它们是()A.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B.语音、修辞、语法、逻辑C.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D.审美意义、认识意义、教育意义、伦理意义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A.“小说界革命”B.“不讲对仗”C.“平民文学”D.“我手写我口”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A.人物B.情节C.性格D.形象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A.概略B.场景C.减缓D.省略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A.圆型人物B.典型人物C.表意人物D.性格人物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A.表现情感B.宣泄情感C.传达情感D.投射情感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1A.女权主义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C.精神分析批评D.接受美学批评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A.“感物”说B.“养气”说C.“诗言志”D.“诗缘情”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D.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15.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A.文学积累B.文学创作C.文学鉴赏D.文学批评16.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17.口头传播是文学传播发展的()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8.艺术真实性包括()A.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细节真实B.现实真实、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C.历史真实、情感真实与细节真实D.生活真实、情感真实与历史真实19.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唯物主义D.实证主义20.自学提倡“三一律”的文学思潮是()A.现实主义B.自然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世界”关系的文学观念是(A)A、再现说B、实用说C、独立说D、表现说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此诗在文化意义上属于(C)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行为文化3、“圣人立象以尽意”一语出自(B)A、《荀子》B、《周易•系辞》C、《孟子》D、《庄子•逍遥游》4、“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A)A、文学文本的语言B、规范化的书面语C、文学研究使用的语言D、文学教学使用的语言5、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的特色是(D)A、双声B、押韵C、叠韵D、叠字6、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西方现代学者是(C)A、艾略特B、韦勒克C、苏珊•朗格D、霍米•芭芭7、典型总是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这个看法出自(B)A、马克思《致斐•拉萨尔》B、恩格斯《致斐•拉萨尔》C、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D、恩格斯《致敏•考茨基》8、“状飞动之趣”一语出自(B)A、王昌龄《诗格》B、皎然《诗式》C、司空图《诗品》D、胡应麟《诗薮》9、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D)A、原因B、细节C、动机D、后果10、文本中能够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C)A、故事发展B、情节变化C、叙述声音D、叙述标记11、依据“三分法”,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C)A、史诗、悲剧和喜剧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D、时间类、空间类和综合类12、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手段,称为抒情的(D)A、语义策略B、修辞策略C、语用策略D、语法策略13、《典论•论文》的作者是(B)A、屈原B、曹丕C、刘勰D、严羽14、文学风格的载体是(B)A、题材B、文体C、技巧D、情节15、作家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是(A)A、较好的文化修养B、较强的思维能力C、高尚的道德情操D、强大的人格力量16、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D)A、作家的道德情感B、作家的政治情感C、作家的自然情感D、作家的艺术情感17、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提出这一观点的是(C)A、叔本华B、卢卡契C、布洛D、沃伦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012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B )1-22A .德谟克利特B.赫拉克利特C.苏格拉底D.柏拉图2.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说的西方现代学者是( D )1-17A .艾略特B.韦勒克C.苏珊?朗格D.艾布拉姆斯3.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的特色是( B )2-115A .双声B.叠字C.叠韵D.押韵4.艺术“至境”概念最早见于( D )3-137A .刘勰《文心雕龙》B.严羽《沧浪诗话》C.王夫之《姜斋诗话》D.叶燮《原诗》5.主张人物性格描写要“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的人是( D )3-152A .莱辛B.歌德C.席勒D.黑格尔6.下列诗歌中,属于“言史诗”的是( B )3-136A 李白《赠汪伦》B.杜甫《石壕吏》C.孟浩然《春晓》D.朱熹《观书有感》7.无视角限制的叙述通常属于( C )4-208A .第一人称叙述B.第二人称叙述C.第三人称叙述D.无人称叙述8.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叫做( B )4-200A .虚构时间B.叙述时间C.现实时间D.阅读时间9.胡应麟认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在于( C )4-199A .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B.情状逼真,笑语欲活C.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D.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10.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 A )5-259A .《交感》B.《神曲》C.《失乐园》D.《浮士德》11.“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说这句话的人是( B )7-368A .柯勒律治B.华兹华斯C.乔治?桑D.莫泊桑12.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 B )5-257A .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表现主义D.直觉主义13.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 A )6-301A .创作个性B.言语结构C.审美效果D.修辞技巧14.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的人是( D )6-297A .刘勰B.陆机C.钟嵘D.萧纲15.关于文风与人格的关系,扬雄提出的著名观点是( A )6-293A .心画心声说B.文如其人说C.知人论世说D.为情造文说16.艺术变形的根本目的是( C )7-392A .为了使艺术形象更生动B.为了引发读者的共鸣C.为了使作品意蕴更深刻D.为了增强作品的易读性17.认为艺术情感是“智慧的情绪”的学者是( B )7-367A .别林斯基B.维戈茨基C.普列汉诺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18.“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 A )8-405A .胡适B.鲁迅C.梁启超D.林语堂19.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个流派是( D )9-495A .表现主义B.直觉主义C.存在主义D.象征主义20.在西方文学史上,最早提出“浪漫主义”概念的人是( B )9-491A .康德B.席勒C.歌德D.雨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A.庄子B.刘勰C.王充D.王弼2.在各种文学观念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3.英加登所说的“形而上特质”是指( )A.文学文本的必要构造B.文学文本的抽象概念C.文学文本的基督教内涵D.某些文学文本中的崇高、悲剧性等特质4.黑格尔说“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他的意思是说( )A.文学形象不能融合抽象思维B.文学形象是具体可感的C.文学形象应该逼肖自然D.文学形象只为感官的愉悦而存在5.下列诗歌全部属于意境诗的一组是( )A.《登高》、《秋兴》、《死水》B.《再别康桥》、《死水》、《炉中煤》C.《锦瑟》、《荒原》、《雨巷》D.《山居秋暝》、《天静沙·秋思》、《乌衣巷》6.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论及人物形象问题的著作是( )A.《诗艺》B.《诗学》C.《诗品》D.《诗式》7.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时距是( )A.减缓B.场景C.概略D.省略8.缺少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事件,就会破坏故事的( )A.形象性B.生动性C.思想性D.连续性9.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欣赏所引发的审美情感来源于作品的( )A.有意味的内容B.有意味的形式C.有意味的情感 D.有意味的故事10.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 )A.理性主义B.感性主义C.直抒胸臆D.交互感应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把文学风格分为八体的人是( )A.曹丕B.陆机C.刘勰D.严羽12.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语体称为( )A.抒情语体B.叙述语体C.对话语体D.自由语体l3.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风格”最初属于( )A.伦理学概念B.修辞学概念C.逻辑学概念D.政治学概念14.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差异的人是( )A.苏东坡B.郑板桥C.王国维D.刘熙载15.相似性想象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 )A.联想B.记忆C.感知D.反射l6.柏拉图把诗人的艺术灵感的勃发状态称作( )A.升华B.欣悦C.净化D.迷狂17.在西方,有一种理论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特点的研究,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
自考文学概论〔一〕卷子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肯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A.马克思B.列宁C.恩格斯D.X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A.曹丕B.刘勰C.陆机D.钟嵘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A.王昌龄B.皎然C.司空图D.刘禹锡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C.王国维D.王夫之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
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
〞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A.布洛克B.克罗齐C.科林伍德D.卡西尔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A.曹操B.曹丕C.曹植D.陈琳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凡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A.《红楼梦》B.《金瓶梅》C.《三国演义》D.《水浒传》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A.康有为B.刘熙载C.王国维D.梁启超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A.伊瑟尔B.姚斯C.福柯D.德里达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C.文学言语D.文学情节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式样是( A )4-196A.小说B.戏剧文学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A.布洛B.尼采C.叔本华D.黑格尔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筑。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考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文学与科学、伦理学的区别:文学面向人们的情感世界,求美;科学面向人们的理性世界,求真;伦理学面向人们的道德世,求善。
刘勰把具体作品的风格归纳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致,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糜。
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8分)⑴人性:人性即人这一物种的本质特性。
人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由人的这个群体环境养成的。
这一养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与文化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把“动物的人”转化为“思想的人,道德的人,组织的人,说话的人和计划的人”,人性于是而能日趋完善,并按照“物种尺度”和“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
⑵文学学: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史三门学科的总称。
文学学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广泛多样的文学现象。
或者有称之为文艺学(文学学与艺术学的合称)的。
⑶蒙太奇: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
作为电影术语,蒙太奇就是影片镜头的剪辑与组合,又可叫做“镜头组接”。
⑷灵感:是指人们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茅塞顿开,思路贯通,创造获得意外成功的一种心理现象。
⑸形象思维:是文学创造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⑹主题:指作品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即作品整个形象体系所显示的中心思想。
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三、什么是典型化?它与个性化、概括化的关系怎样?(13分)典型化是指作家对生活的素材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予以选择、集中、加工、创造,使之成为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的过程。
它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这两个不可分割和同时进行的方面。
个性化和概括化同时进行,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其中个性化是典型化的出发点,只有个性化,才能是典型人物以自己的思想、性格面貌呈现出来。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2.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
”这是指小说注重()A.结构B.声音美C.格律D.押韵3.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C.英加登D.苏珊·朗格4.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5.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C.词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 ( )A.《周易·系辞》B.《庄子》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8.“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康德B.黑格尔C.姚斯D.理查兹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B.小说C.散文D.剧本10.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A.毛宗岗B.金圣叹C.脂砚斋D.张竹坡11.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12.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A.情节B.情景C.故事D.场景!- 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15.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A.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C.创作构思D.创作经验16.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B.创作动机的发生C.艺术构思过程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17.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C.表现情感D.传达情感18.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A.情调B.气势C.氛围D.韵味19.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A.独特的言语形式B.作家的创作个性C.内容与形式D.读者感受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只有‘人’才独具有美旳抱负。
”说这话旳人是()A.黑格尔B.康德C.别林斯基D.达·芬奇2.古人云“真境逼而神境生”,意思是说()A.虚境旳产生依托实境旳完美体现B.虚境是艺术体现旳重心C.实境是意境发明旳意向和目旳D.意境旳发明不应考虑虚境3.司空图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在乎境发明中一般体现为()A.情景相生B.情中见景C.景中藏情D.情景并茂4.林语堂觉得“汉语旳单音节性”造就了()A.中国文学旳主题B.中国文学旳风格C.中国文学旳美D.中国文学旳文体5.狭义文化概念旳涵义是()A.民族生活旳种种方面B.个人旳素养及其限度C.人类旳符号活动及其产品D.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旳一切6.在多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提到本体地位旳,是()A.体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7.马克思觉得文学旳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目前经济繁华时期,而是出目前经济落后时期,这种现象表白了()A.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旳不平衡关系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C.艺术发展不必以物质发展为基本D.艺术发展只依循自身旳发展规律8.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两句诗强调了()A.文学发展中旳革新性B.只要学习古人就能发明出优秀旳作品C.文学发展中旳历史继承性D.文学形式旳稳定性9.较早对“摹仿”说进行系统论述旳人是()A.苏格拉底B.贺拉斯C.达·芬奇D.亚里士多德10.鲁迅说:“有害旳文学旳铁栅是什么呢?批评家就是” 。
这句话阐明了()A.作家对接受者旳影响B.文学作品对接受者旳影响C.文学批评家对接受者旳影响D.作者对批评家旳影响1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旳现象是()A.作家发明艺术形象旳成果B.接受者再造形象旳成果C.作品体现作家思想旳成果D.作品反映生活旳成果12.一种好旳文学批评家可以()A.跳过审美体验阶段,而对作品进行评价B.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旳具体感受而评价作品C.以发达旳美学感受来弥补思想能力旳局限性D.越过一般旳接受过程来审视作品13.“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A.《周易·系辞》B.《庄子》C.《论语》D.《论文偶记》14.巴赫金觉得论述语体是一种“双声话语”,意思是指()A.论述者与人物旳结合B.情感与理智旳统一C.意识与无意识旳结合D.说话人与听话人旳对话交流15.在抒情理论中,可以理解为“心理画面”旳范畴是()A.意象B.隐喻C.典故D.意蕴16.浪漫主义旳抒情原则是()A.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旳优先性B.“发乎情,止乎礼义”C.情感自然流露和直抒胸臆D.体现心灵旳感应17.在西方诗学中,把同一种音或类似旳音予以有规则旳反复排列,称为()A.韵B.律C.音律D.风格18.使接受者明显参与论述行为旳“论述视角”是()A.第一人称论述B.第二人称论述C.第三人称论述D.视角变换论述19.文本中旳论述语言和故事内容旳反复关系称为()A.时距B.顺序C.频率D.视角20.“文学中旳语言”是指()A.书面语言B.文学文本旳语言C.作家内心语言D.抱负化语言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旳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卷(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作品层次说的美学家是(B)A.黑格尔B.英加登C.费希特D.歌德2.“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此诗在文化意义上属于( C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行为文化3.“得意而忘言”,此语出自(D)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4.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D)A.反复B.双声C.叠韵D.叠字5.“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这段话采用的辞格是(B)A.悖论B.反讽C.张力D.比喻6.就人物的性格而论,鲁迅在<阿Q正传》中创造的阿Q属于(D)A.扁平人物B.表意人物C.类型人物D.圆整人物7.叙事的三个层面是( A )A.故事、文本和叙述B.故事、人物和叙述C.故事、情节和叙述D.故事、环境和叙述8.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是(A)A.有视角限制B.无视角限制C.由虚拟读者来讲述D.由真实读者来讲述9.能够体现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为典型的文学体裁是(C)A.小说B.诗歌C.戏剧文学D.纪实小说10.在西方抒情理论中,主流观点是(C)A.传达论B.再现论C.表现论D.投射论11.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B)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表现主义D.直觉主义12.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一见解的学者是(C)A.王夫之B.沈德潜C.刘熙载D.王国维13.构成文学风格的关键因素是( B )A.作家的思维个性B.作家的创作个性C.作家的日常个性D.作家的气质个性14.与其他语体相比,对话语体的突出特征是(D)A.简洁化B.情感化C.形象化D.口语化15.艺术直觉过程具有( C )A.严密的逻辑性B.明确的目的性C.强烈的情感性D.深刻的思想性16.艺术变形创造出来的是一种( A )A.具有象征性的艺术形式B.具有现实性的艺术形式C.具有古典性的艺术形式D.具有客观性的艺术形式17.文学接受者的主体条件包括(B)A.内在素质和社会实践B.内在素质和接受心境C.知识结构和伦理意识D.知识结构和道德修养18.文学有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 C )A.严肃文学B.纯文学C.大众文学D.精英文学19.席勒把诗歌分为(A)A.“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B.“理想的诗”与“现实的诗”C.“古典的诗”与“浪漫的诗”D.“古代的诗”与“现代的诗”20.“文以气为主”,这种说法强调的是(D)A.作品内容的多样化B.作品形式的简约化C.文学背景的复杂化D.创作主体的个性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