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 格式:doc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6
820计算机专业基础1.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主要着眼于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以及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研究需要对数字电路、计算机结构和操作系统等内容进行充分了解。
在本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首先要介绍的是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存储设备等组成。
这其中,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指令执行,控制数据传输,以及对计算机的整个系统进行控制管理。
内存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的工作区,它是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
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而外部存储设备则是计算机在断电情况下数据可以保存的一种方式,比如硬盘、移动存储设备等。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计算机结构中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总线是计算机组成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它负责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进行通信。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它用来存储计算机所需要处理的数据和指令。
而输入输出接口则是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中心处理器的桥梁,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
除此之外,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计算机内部硬件执行指令的描述,是计算机操作的重要基础。
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种类、寻址方式、操作码等,它影响着计算机运行速度和处理效率。
总而言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数字电路、计算机结构和操作系统等多个领域。
熟练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可以对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提供重要帮助。
2.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是连接计算机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结构、协议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912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
912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面向中国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以及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有兴趣的人士而开设的一项综合能力测试。
考试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五个方面。
考试分为笔试和机试两部分,笔试部分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五个方面,每部分有20—30道选择题。
机试部分内容为编程题,考生在指定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完成C/C++编程,并根据测试用例给出正确的结果。
整个考试分为三个级别:初级考试针对大学本科生,中级考试针对大学硕士生,高级考试针对已有计算机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数字媒体专业)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内容简介: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计算机的工作步骤以及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了解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及硬件构成;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步骤,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及其对计算机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虚拟机的概念;计算机的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系统简介1.计算机的软硬件概念(1)硬件(2)软件(3)软硬件的关系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虚拟机的概念(2)各层虚拟机及与真实机器的层次关系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2)计算机硬件结构,总线的构成。
讨论、分析直连结构的问题,提出总线思想,并简单介绍总线结构。
(3)计算机的工作步骤提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计算机基本构成部件的介绍(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计算ax2+bx+c为例分析计算机工作的过程4.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机器字长计算机同时处理的二进制位机器字长与数据总线宽度、存储字长的关系(2)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单位主存容量辅存容量(3)运算速度几种计算运算速度的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运算速度的表示单位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内容简介: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发展思路;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的发展史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的研究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发展规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2.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带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3.软件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软硬件的融合,简介嵌入式发展方向二、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通过ENIAC进行计算的一个案例,直观体会计算机的计算能力2.工业控制和实时控制3.网络技术应用4.虚拟现实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些应用5.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6.多媒体技术7.人工智能三、计算机发展的展望第三章系统总线内容简介:总线的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的特性和性能指标;总线结构;总线控制。
计算机组成原理附标准答案(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
它研究的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迅速发展,计算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如何实现这些技术变化的呢?本文将从计算机组成的角度阐述计算机变化的原因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并附上标准答案。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涉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方面:从计算机系统的逻辑结构和体系结构、处理器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总线和总线结构的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方面。
因此,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研发的基础和核心。
只有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才能够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优化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
计算机组成原理既是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基础,也是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基础。
只有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够针对特定的软件设计出高效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计算机组成原理也需要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编译器等软件技术及应用相关领域进行紧密的结合和协同工作。
二、计算机变化的原因计算机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三个主要因素驱动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环境的变化以及计算机用户需求的变化。
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驱动计算机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功能和效率都呈现出快速的增长。
从最初的大型机器、小型机器、到现在的个人电脑、手机、智能手表等,计算机的类型和形态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 计算机应用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计算机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发展方向也在不断拓展。
例如,从最初的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到现在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经广泛到各个方面。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掌握各种计算机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为后续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2)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3)熟悉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及总线系统;(4)学会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2.2 计算机指令系统(1)指令的分类和格式;(2)寻址方式;(3)指令的执行过程。
2.3 中央处理器(CPU)(1)CPU的结构和功能;(2)流水线技术;(3)多核处理器。
2.4 存储器层次结构(1)存储器概述;(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只读存储器(ROM);(4)缓存(Cache)和虚拟存储器。
2.5 输入输出系统(1)输入输出设备;(2)中断和DMA方式;(3)总线系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验证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4.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2 辅助资料包括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5.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学术网站、论坛,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应用成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24科目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注意:答案必须全部写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答案要标注题号,答题纸要填写姓名和考号,并标注页码与总页数;交卷时,将答题纸与试题一起装入原试卷袋,用我校提供的密封条密封并签名。
计算机组成原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1.若机器字长为32位,在浮点数据表示时阶符占1位,阶码值占7位,数符占1位,尾数值占23位,阶码和尾数均用补码表示,则该浮点数格式所能表示的最小负数为()。
① -1 ② -2-151③ –(1-2-23)×2127④ –21272. 某SRA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64K×8位,该芯片的地址线数目和数据线数目分别是()。
① 64,16 ② 16,8 ③ 64,8 ④ 16,163.某指令系统中指令字长均为16位,每个操作数的地址码长6位,设系统有双操作数指令、单操作数指令和无操作数指令三类。
若双操作数指令有14条,无操作数指令有130条,问单操作数指令最多可设计()条。
① 125 ② 126 ③ 127 ④ 1284. 在微程序控制方式中,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的关系是( )。
①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解释执行②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③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或一个)微程序来解释执行④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工作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解释执行5.某处理机的微指令格式中操作控制字段由10个分离的控制字段C0~C9组成,字段C0~C 分别最多可激活4、6、3、11、9、5、7、1、8、15条控制线组中的某一条,若微命令的编9码采用编码表示法(字段直接译码法),则微指令格式中的操作控制字段需要设计()位。
① 29 ② 30 ③ 31 ④ 69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简介课程号:课程名:计算机组成原理英文名:Structured Computer Organization课程定位: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及将各部件连接成整机的方法,建立CPU级和硬件系统级的整机概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析、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该课程是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重要先修基础。
课程定位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工学信息类学科。
先导课程:信息技术导论、数字逻辑设计、电路分析后续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微机系统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等课程规划: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及将各部件连接成整机的方法,强调建立CPU级和硬件系统级的整机概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析、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课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进行讲授:(1)重点讲解简单、完整、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制。
(2)适当说明当前国内外流行的最新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3)介绍当前国内外计算机组成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应用趋势。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完成指定的实验教学题目,在实验中通过动手,促进动脑,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各大部件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流向和控制的时序。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设计、调试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课程知识体系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本书共分12章,第1章~第10章主要论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结构。
内容包括数制和码制,基本逻辑部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系统和输人输出(I/O)系统等。
并注意与当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例如在书中讨论了流水线组织、二级cache、DRAM组织的进展、系统总线和外设接口等。
824 计算机专业基础A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离散数学部分:1 命题演算基础1.1 命题与联结词①命题②联结词③合式公式④命题的符号化1.2 真假性①解释②等价公式③联结词的完备集④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①范式②主范式2 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2.1 命题演算的公理系统①公理系统的组成部分②公理系统的推理过程2.2 命题演算的假设推理系统①假设推理系统的组成②假设推理系统的推理过程2.3 命题演算的归结推理法①归结证明过程②归结证明方法3 谓词演算基础3.1 谓词和个体①个体②谓词③语句的符号化3.2 函数和量词①函数项②量词3.4 永真性和可满足性①真假性②同真假性③永真性和可满足性④范式4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4.1 谓词演算的永真公理系统①公理系统的组成部分②公理系统的推理过程4.2 谓词演算的假设推理系统①假设推理系统的组成及证明方法②定理的推导过程4.3 谓词演算的归结系统①置换②归结反演系统③霍恩子句逻辑程序5递归函数论5.1 数论函数和数论谓词5.2 函数的构造6 集合6.1 集合的基本概念①集合;②子集合;③空集合;④集合的相等。
6.2 集合的基本运算①集合的运算;②集合的交;③集合的并;④集合的差;⑤集合的对称差;⑥集合的广义交;⑦集合的广义并;⑧幂集合。
6.3 全集和集合的补①全集;②集合的补;③德·摩根定律。
6.4 自然数与自然数集①自然数;②自然数集;③数学归纳法;④集合的归纳定义。
6.5 包含与排斥原理①有限集;②包含与排斥原理。
7 关系7.1 集合的笛卡尔积集①有序对;②集合的笛卡尔积集;③有序n(n2)元组;④n重(n2)笛卡尔积集。
7.2 二元关系的基本概念①二元关系;②二元关系的表示;③二元关系的图形表示;④二元关系的矩表示;⑤二元关系的运算;⑥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⑦二元关系的逆关系。
7.3 二元关系的性质①二元关系的性质;②自反的二元关系;③反自反的二元关系;④对称的二元关系;⑤反对称的二元关系;⑥传递的二元关系。
824-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计算机基础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各占1/2。
I 数据结构课程基本要求:数据结构是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树和二叉树、图、内排序、文件管理和外排序等。
考试的具体要求包括:1. 全面系统地掌握队列、堆、栈、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课程中的典型算法;2. 提高对各种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程序设计能力,提高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1. 线性表1.1. 线性表的类型定义1.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与实现1.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与实现2. 栈和队列2.1. 栈的定义与实现2.2. 栈与递归的实现2.3. 队列的定义与实现3. 串3.1. 串的定义与实现3.2.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4. 数组和广义表4.1. 数组的定义与实现4.2. 矩阵的压缩存储4.3. 广义表的定义与实现4.4. 广义表的递归算法5. 树和二叉树5.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5.2. 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5.3.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5.4. 树和森林5.5. 赫夫曼树及其应用5.6. 回溯法与树的遍历6. 图6.1. 图的定义和术语6.2. 图的存储结构6.3. 图的遍历6.4. 最短路径7. 动态存储管理7.1. 边界标识法7.2. 伙伴系统7.3. 存储紧缩8. 查找8.1. 静态查找表8.2. 动态查找表8.3. 哈希表9. 内部排序9.1. 内部排序算法,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等9.2. 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10. 外部排序10.1. 外存信息的存取10.2. 多路平衡归并的实现10.3. 选择排序10.4. 最佳归并树11. 文件11.1. 有关文件的基本概念11.2. 顺序文件与索引文件11.3. 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11.4. 多关键字文件参考书目:1.《数据结构(C语言版)》作者:严蔚敏,吴伟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0236852.《数据结构与算法》作者:张铭,王腾蛟,赵海燕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239614II 计算机网络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描述客观事物属性的数、字符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识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数据是计算机程序加工的原料●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海底捞●微博●数据对象,数据结构●结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因为有关系所以组成了数据结构●数据对象:具有相同性质的元素的结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ADT)●数据类型●1.原子类型●●●2.结构类型●结构体(就是把两桌的人的people进行相加操作)●抽象数据类型●是抽象数据组织及相关的操作。
●三要素●逻辑结构●集合●线性结构(二三章节)●数据元素之间都是一对一的关系,除了第一个元素之外,所有的元素都有唯一的后继●●树形结构●●图形结构(网状结构)●多对多的关系●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表示数据元素的逻辑关系?●顺序存储●要求的是一串连续的存储空间●非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如果c语言部分的指针不是很精通的话,一定要自学)●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可以不相邻,借助指示元素的指针来表示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索引存储●●散列存储●●对于这两个结构理解●1.若采用顺序存储,则各个元素在物理上必须是连续的,若采用非顺序存储结构,则各个数据元素在物理上都是离散的。
、●2.数据的存储结构结构会影响存储空间的分配的方便程度(排队来VIP和没有排队来VIP的区别)●3.数据的存储结构会影响对于数据运算的速度●数据的运算●运算的定义是针对逻辑结构的,之处运算的功能;运算的实现是针对存储结构●实际操作,叫号与插入999号(对于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操作)●小结回顾●●算法●程序= 数据结构+算法●数据结构●算法●●交换的次序(使用了操作4)●算法的特性●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总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都可在有穷时间内完成。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832832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数据结构一、复习要求:该考试科目涵盖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数据结构等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1)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2)考试内容结构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 70 70分数据结构数据结构 80 80分3)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60 60分(分(3030小题,每小题2分)简答分析题简答分析题 30 30分综合应用题综合应用题 60 60分三、复习内容:A.A.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1.复习要求: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2.主要复习内容:1) 1) 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a.a.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b.b.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计算机软件的分类c.c.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3)计算机性能指标吞吐量、响应时间;吞吐量、响应时间;CPU CPU 时钟周期、主频、时钟周期、主频、CPI CPI CPI、、CPU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MIPS MIPS MIPS、、MFLOPS MFLOPS。
2) 2)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数据的表示和运算(1)数制与编码a.a.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b.b.真值和机器数真值和机器数c.BCD 码d.d.字符与字符串字符与字符串e.e.校验码校验码(2)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a.a.定点数的表示定点数的表示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试题
科目代码: 824 科目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注意:答案必须全部写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答案要标注题号,答题纸要填写姓名和考号,并标注页码与总页数;交卷时,将答题纸与试题一起装入原试卷袋,用我校提供的密封条密封并签名。
IP头部格式
TCP头部格式
现在收到一个IP分组,从IP首部第一字节开始的数据如下:
45 00 00 30 52 52 40 00 80 06 2c 23 c0 a8 01 01 d8 03 e2 15
0d 28 00 15 50 5f a9 06 00 00 00 00 70 02 40 00 c0 29 00 00 依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5分)
)将交换机的相关操作或数据填入下表(9分)
发送的帧
交换机的转发表交换机的处理
(转发、广播、丢弃)主机地址端口
H1广播一。